空间环境为什么会对功勋航天员员和功勋航天员器造成严重的影响

航天员-航天器耦合动力学分析 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航天员-航天器耦合动力学分析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作 者 著 丛 书 名出 版 社ISBN1 出版时间 版 次1 页 数468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 & 政治/军事 & 航天员航天器耦合动力学分析针对对航天员与载人航天器耦合动力学问题在综述了国外相关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以航天员和航天器系统为对象较系统地讨论了与航天员舱内活动相关的运动学及支力学的基本问题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分析了航天员空间活动中的基干动力学扰动问题分析了航天器在航天员扰动下的控制问题提出了航天员对微重力环境扰动的控制方案建议航天器振动对航天员影响的问题在分析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系统方案的应用演示选用了国外的干扰力冰行实验数据和假想的航天员方式及航天器参数作为系统输入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数字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对理论和工程有一定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该书是我国首次研究航天员航天器耦合动力学问题的专著书中所建立的模型方程以及仿真分析中所涉及的对象和所引用的参数对航天员和载人航天器均无特指航天员航天器耦合动力学分析对分析未来载人航天中的相关问题及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查看全部&&第1章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简史1
1.1发展载人航天的意义1
1.2苏联及俄罗斯载人航天简史3
1.2.1东方号飞船4
1.2.2上升号飞船7
1.2.3联盟号系列飞船9
1.2.4进步号系列货船18
1.2.5第一代礼炮号空间站19
1.2.6第二代礼炮号空间站21
1.2.7和平号空间站23
1.2.8苏联航天飞机的发展历程29
1.2.9俄罗斯的新航天计划30
1.3美国载人航天简史31
1.3.1飞船的发展历程32
1.3.2阿波罗登月工程33
1.3.3航天飞机的发展历程37
1.3.4天空实验室39
1.3.5国际空间站40
1.3.6美国的新航天计划50
1.4欧洲载人航天简史52
1.5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简述53
1.5.1载人航天工程扬帆起航53
1.5.2从神舟-1号到神舟-4号飞船探索前进56
1.5.3神舟-5号飞船千年跨越63
1.5.4神舟-6号飞船承先启后67
参考文献71
第2章航天员与航天器的动力学相互影响问题76
2.2问题与挑战77
2.2.1载人航天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77
2.2.2载人航天对科学技术提出的挑战78
2.3国外研究情况简介80
2.3.1关于分析模型82
2.3.2地面模拟实验87
2.3.3飞机失重实验98
2.3.4在轨飞行实验98
2.3.5其他相关研究及实验116
2.4国外研究结果的启示118
2.4.1实验数据指示119
2.4.2实验主要结论120
2.4.3启示121
2.5研究航天员-航天器耦合动力学的意义122
2.5.1现实意义123
2.5.2工程意义124
2.5.3理论及科学意义124
2.5.4广泛的空间应用意义124
2.5.5对航天员舱外活动的意义125
2.5.6对实验的指导意义125
2.5.7对确保飞行成功与安全的意义125
参考文献126
第3章航天员-航天器耦合动力学分析中的基本问题129
3.1引言129
3.2航天员舱内活动项目130
3.2.1特定的空间任务130
3.2.2在轨生活131
3.2.3可能随机出现的活动132
3.3航天员活动分类133
3.3.1按运动形式分类133
3.3.2按动力学特征分类134
3.3.3按运动学特征分类135
3.3.4按身体参与状态分类136
3.4任务的分解与组合137
3.4.1任务全周期定义137
3.4.2任务分解的原则138
3.4.3任务分解示例138
3.5运动的分解与组合139
3.5.1动作分解的原则140
3.5.2动作分解示例140
3.6航天员空间活动脚本设计142
3.6.1脚本设计的目的143
3.6.2脚本设计的内容143
3.6.3关于航天员活动脚本的声明143
3.6.4脚本设计举例 144
3.7频度分析157
3.7.1开展频度分析的意义157
3.7.2关于频度的一般性定义158
3.7.3关于事件的定义160
3.7.4关于时间的定义161
3.7.5航天员空间活动频度的定义163
3.7.6对航天员空间活动频度的度量164
3.7.7频度分析方法165
3.8小结168
参考文献168
第4章人体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170
4.1引言170
4.2人体测量学模型170
4.2.1Hanavan的人体模型170
4.2.2人体测量尺寸171
4.2.3质量参数172
4.2.4人体体段模型及其参数计算公式173
4.2.5人体几何参数及静态参数177
4.3人体的生物力学模型178
4.3.1人体平面及人体轴定义178
4.3.2人体坐标系定义179
4.3.3人体关节活动范围界定180
4.4人体运动学模型182
4.4.1人体正向运动学模型183
4.4.2人体反向运动学模型185
4.5航天员的动力学模型187
4.5.1人体树形拓扑结构187
4.5.2航天员在自由态下的动力学方程190
4.5.3航天员在束缚态下活动的动力学模型191
4.6小结194
参考文献194
第5章航天员空间活动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196
5.1引言196
5.2仿真分析方法196
5.2.1任务的介绍197
5.2.2仿真计算197
5.2.3分析比较199
5.3活动类型分析200
5.3.1航天员活动的分类200
5.3.2典型动作类200
5.3.3航天员活动的组合201
5.3.4航天员空间活动特征状态分析202
5.3.5讨论204
5.4航天员的运动参数分析204
5.4.1运动参数的分析步骤204
5.4.2典型姿态的姿态角205
5.4.3常见典型动作的转动惯量计算213
5.4.4航天员旋转运动分析214
5.4.5讨论221
5.5动力学参数分析222
5.5.1典型动作的角动量分析222
5.5.2旋转运动角动量计算226
5.5.3旋转运动中质心运动轨迹分析226
5.5.4讨论226
5.6小结229
参考文献229
第6章航天员扰动动力学建模231
6.1引言231
6.2基本假设231
6.3坐标系定义232
6.3.1常用坐标系232
6.3.2航天员坐标系233
6.4系统动力学方程235
6.4.1符号记法说明235
6.4.2航天器动量矩238
6.4.3航天员动量矩239
6.4.4航天员-航天器系统动量矩240
6.4.5等效扰动力矩250
6.5小结250
参考文献251
第7章航天员-航天器系统在航天员扰动下的动力学仿真253
7.1引言253
7.2运动分解254
7.2.1自由态动作分解254
7.2.2调姿动作256
7.2.3束缚态动作分解257
7.3航天员空间动作集合258
7.4起立动作对航天器扰动仿真分析259
7.4.1动作设计259
7.4.2原始参数259
7.4.3相关参数计算262
7.4.4仿真结果264
7.5停靠动作对航天器扰动仿真分析266
7.5.1动作设计266
7.5.2原始参数266
7.5.3相关参数计算268
7.5.4仿真结果270
7.6右臂单摆运动对航天器扰动仿真分析272
7.6.1动作设计272
7.6.2原始参数273
7.6.3仿真结果273
7.7左臂双摆运动对航天器扰动仿真分析275
7.7.1动作设计275
7.7.2原始参数275
7.7.3仿真结果277
7.8右臂操作仪表板对航天器扰动仿真分析278
7.8.1动作设计278
7.8.2原始参数278
7.8.3仿真结果279
7.9小结280
参考文献281
第8章航天员-航天器耦合动力学分析284
8.1引言284
8.2航天员不同活动引起的动力学问题分析285
8.2.1航天员在弹簧座椅上时的束缚态动作的
动力学问题285
8.2.2航天员不在弹簧座椅上时的束缚态动作的
动力学问题285
8.2.3航天员单手或双手抓住手柄后的身体下摆运动的
动力学问题286
8.2.4航天员单手或双手抓住手柄后的身体往复摆动的
动力学问题286
8.2.5航天员舱内行走和转身的动力学问题286
8.2.6接触式碰撞的动力学问题287
8.2.7漂浮过程中准备离开时的动力学问题287
8.3干扰力模型288
8.3.1重力梯度力矩模型288
8.3.2气动干扰模型289
8.3.3航天员抓握动作对航天器的干扰292
8.3.4典型动作的干扰特征曲线293
8.3.5典型动作的干扰特征曲线分析297
8.4动力学方程中的基本描述303
8.4.1基本坐标系303
8.4.2坐标变换关系303
8.4.3航天器姿态描述305
8.4.4变量声明306
8.5束缚态肢体运动时的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模型308
8.5.1航天器运动方程308
8.5.2动力学简化模型309
8.5.3航天员-航天器系统开环姿态动力学模型310
8.5.4闭环航天员-航天器系统姿态动力学模型324
8.5.5航天员对航天器的干扰力矩计算模型330
8.6碰撞时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模型331
8.6.1基本问题331
8.6.2开环航天员-航天器系统动力学模型331
8.6.3闭环航天员-航天器系统动力学模型333
8.6.4航天员对航天器的干扰力矩计算模型 335
8.7航天员自由态运动过程中的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模型336
8.7.1基本问题描述336
8.7.2开环航天器动力学模型336
8.7.3闭环航天器动力学模型336
8.8小结337
参考文献337
第9章航天员-航天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338
9.1引言338
9.2任务分析338
9.2.1航天员操作仪器前的就位活动分析339
9.2.2航天员进餐前的就位活动分析341
9.2.3航天员食品准备及进餐活动分析341
9.3任务脚本343
9.3.1航天员操作仪器前的就位活动脚本343
9.3.2航天员进餐前的就位活动脚本345
9.3.3航天员食品准备及进餐活动脚本349
9.4航天员动作分类353
9.5航天员活动对航天器姿态扰动的仿真353
9.5.1坐标系定义353
9.5.2载人航天器刚体姿态动力学模型353
9.5.3仿真参数355
9.5.4干扰力矩356
9.5.5航天器姿态响应的仿真结果360
9.5.6结果分析368
9.6小结368
参考文献369
第10章航天员-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耦合动力学分析370
10.1引言370
10.2刚体航天器姿态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372
10.2.1基本假设372
10.2.2姿态运动学方程372
10.2.3姿态动力学方程373
10.3载荷分析374
10.3.1喷气推力姿态稳定原理374
10.3.2航天员时域扰动力矩377
10.3.3航天员频域扰动力矩381
10.4航天器姿态控制律设计385
10.4.1极限环参数设计385
10.4.2开关曲线设计386
10.4.3设计例子390
10.5仿真分析391
10.5.1仿真任务设计391
10.5.2仿真原始参数设定393
10.5.3航天员活动引起的干扰力矩计算395
10.5.4推离动作对航天器扰动影响398
10.5.5扰动力矩在航天器姿态精度容许
范围时的影响402
10.5.6航天员穿舱活动对航天器的扰动影响410
10.5.7仿真结果分析414
10.6PD控制415
10.6.1航天器的刚体姿态动力学模型416
10.6.2航天器姿态控制律设计417
10.6.3俯仰姿态的仿真结果418
10.6.4偏航/滚转姿态仿真结果422
10.6.5仿真结果分析429
10.7小结430
参考文献431
第11章航天员-航天器力学环境耦合影响问题432
11.1引言432
11.2力学环境控制对载人航天的意义433
11.2.1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对微重力
环境的要求433
11.2.2航天员支持系统振动控制的意义435
11.3国外在微重力隔振方面的发展情况436
11.3.1STABLE隔振系统436
11.3.2MIM隔振系统440
11.3.3ARIS隔振系统441
11.3.4G-LIMIT隔振系统444
11.3.5SUITE隔振系统445
11.3.6不同隔振系统的比较446
11.4微重力环境控制隔振方案建议447
11.4.1总体设想447
11.4.2研究内容建议448
11.4.3工程实施建议448
11.5航天员支撑系统振动控制450
11.5.1吸振原理450
11.5.2被动式吸振器452
11.5.3半主动式吸振器453
11.5.4主动式吸振器454
11.5.5航天器的力学环境分析455
11.5.6吸振器模型456
11.5.7三向吸振器设计方案457
参考文献458
第12章结论与展望461
12.1关于本书的主要结论461
12.1.1关于航天员的空间活动461
12.1.2关于航天器动力学问题463
12.1.3关于航天员与航天器的相互影响463
12.2对相关学科研究的期待463
12.2.1系统动力学464
12.2.2人体测量学464
12.2.3航天生理学464
12.2.4航天心理学465
12.2.5航天环境学465
12.2.6航天人机工效学466
12.2.7其他466
12.3研究后的反思466
12.3.1若干疑问467
12.3.2研究的局限性467
12.4展望467
12.4.1空间平台468
12.4.2科学实验468
12.4.3相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求468 [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您现在的位置:
航天员为什么能上天
&&&&宇宙,浩瀚而又神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开发的地方。载人航天是开启这个神秘宝库的钥匙,是一项神圣而又伟大的事业,是世界航天领域永恒发展的主题,需要更多的人关心、热爱并投身于这个工程。那么,要想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就需要了解和掌握载人航天的基本知识。例如,飞船是怎样上天的?火箭是怎样飞行的?航天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怎样才能成为航天员?航天员如何出舱活动?航天器怎样进行交会对接?……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载人航天的109个基本问题。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载人航天的109个基本问题。首先回答了人类如何离开地面去探索宇宙奥秘,介绍了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发射场等相关知识,重点介绍了如何选拔训练航天员、航天员在太空如何生活、航天员如何出舱活动、航天器怎样进行空间交会对接等问题,最后介绍了载人航天器的发展、载人航天史上的12个第一以及22名为载人航天事业献身的航天员。&&&&本书构想新颖,内容丰富,附有大量珍贵的图片,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供热爱载人航天事业的人们阅读使用。
第一章&&载人航天基本问题1 什么是天空、太空和宇宙/162 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航天活动/173 人类怎样才能离开地面/194 航天员依靠什么飞上太空/205 载人飞船如何绕地球飞行/226 为什么需要航天发射场/227 我国载人航天走过怎样的历程/23第二章&&力大无比的运载火箭1 火箭起源于什么肘候/302 我国运载火箭有哪几类/303 我国载人飞船所用的是哪种运载火箭/334 运载火箭在发射场进行哪些工作/345 运载火箭怎样飞行/356 运载火箭为什么要垂直起飞/367 运载火箭起飞时掉落的东西是什么/388 逃逸塔有什么作用/399 为什么要安装整流罩和栅格翼/3910 运载火箭如何与飞船分离/4011 运载火箭怎样瞄准/4112 为什么要采用多级火箭/4213 影响运载火箭飞行的因素有哪些/45第三章&&神奇的载人飞船1 飞船有什么样的结构形式/492 飞船怎样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513 飞船怎样返回地面/544 飞船返回舱为什么设计成钟形/555 飞船为什么能抗高温/556 飞船为什么需要整流罩/587 飞船怎样进入发射场及在发射场的工作/588 “神舟”飞船与“联盟号”飞船有什么区别/61第四章&&神秘的载人航天发射场1 世界上有多少个载人航天发射场/642 载人航天发射场建设应注意什么/663 载人航天发射场为什么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74 我国“三垂一远”测发模式有何特点/675 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建设有哪些难题/696 脐带塔的主要功能是什么/717 为什么要设计活动发射台/718 导流槽有什么作用/749 飞船着陆场为何选在内蒙古/75第五章&&伟大的航天员1 我国培养了多少名航天员/782 怎样选拔航天员/793 女性能当航天员吗/814 航天员怎样进行失重训练/835 航天员为什么要穿航天服/846 航天服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857 舱外航天服为什么制作困难/858 舱内航天服与舱外航天服有什么区别/879 航天员在失重条件下会长高、变年轻吗/8710 为什么航天员的年龄都比较大/89第六章&&航天员的太空生活1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喝水/922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吃饭/923 航天食品有哪几类/944 怎样挑选航天食品/965 航天员在太空能喝啤酒吗/966 航天员在太空每天需要消耗多少物质和能量/977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大小便/988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睡觉/999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行走/10110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打发时间/10211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称体重/10212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刷牙/10213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淋浴/10314 为什么地上一日而天上16日/104第七章&&航天员出舱活动及空间交会对接1 什么是航天员出舱活动/1082 世界上共有几次航天员出舱活动/1093 航天员出舱活动有何意义/1094 空间环境对航天员有什么样的影响/1105 航天员出舱活动需要哪些技术/1116 舱外航天服怎样设计/1127 为什么需要气闸舱/1128 航天员出舱活动程序如何安排/1139 怎样选择航天员出舱活动时机/11310 中性浮力水槽基本原理是什么/11411 怎样设计失重飞机/11412 什么是航天器交会对接/11513 航天器交会对接有什么作用/11614 怎样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11615 航天器交会对接对发射时间有什么要求/117第八章&&载人航天器的发展1 载人航天有哪几种途径/1212 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有什么不同/1243 国际空间站的作用是什么/1244 空间站有什么样的基本结构/1255 世界上共有哪几类空间站/1266 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有什么不同/1287 航天飞机是怎样诞生的/1288 航天飞机怎样飞行/1309 航天飞机发射时是什么感觉/13210 空天飞机有何特点/13311 世界载人航天趋势是什么/13412 俄罗斯“快船计划”/13613 美国“猎户座计划”/13714 太阳帆飞船/13815 “乘员探索飞行器”/140第九章&&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1 第一枚运载火箭/1442 第一个空间实验室/1443 第一个空间站/1454 第一架航天飞机/1465 第一个国际空间站/1466 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1477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1478 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1489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航天员/14910 第一名女航天员/15011 第一个提出宇宙航行理论的人/15012 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航天员/151第十章&&载人航天史上的悲剧1 载人航天共牺牲了多少名航天员/1542 飞船舱内纯氧环境为什么不安全/1553 飞船降落伞未打开后果会怎样/1564 座舱漏气让3名航天员丧命/1565 小小密封圈怎样酿成重大悲剧/1576 隔热瓦怎样使“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159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在努力寻找一条自由的飞天之路。明朝有个叫万户的人把自己绑在椅子上,试图用47枚“飞龙”火箭飞上天,但是失败了。鉴于他的这种创造和牺牲精神,国际宇联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称做“万户”,以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进入太空的人。1961年4月,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第一次成功地进入太空,翻开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崭新的一页。日,我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地把航天英雄杨利伟送人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宇宙,浩瀚而又神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开发的地方。载人航天是开启这个神秘宝库的钥匙,是一项神圣而又伟大的事业,是世界航天领域永恒发展的主题,需要更多的人关心、热爱并投身于这个工程。那么,要想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就需要了解和掌握载人航天的基本知识。例如,飞船是怎样上天的?火箭是怎样飞行的?航天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怎样才能成为航天员?航天员如何出舱活动?航天器怎样进行交会对接?等等。&&&&这本科普读物,在收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类进行介绍,较好地回答了载人航天基本问题,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3 飞船怎样返回地面&&&&确保飞船精确返回,是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关键。通过对飞船一系列的精确调姿、制动,将确保飞船准确返回。&&&&“神舟”飞船按预定计划完成围绕地球运行的圈次后,开始从南大西洋上空向地球表面返回。停泊海上的航天测控船将向“神舟”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发动机开始加温预热。在测控指挥系统的精确控制下,“神舟六号”飞船将逆时针转过90度,由轨道舱在前、返回舱居中、推进舱在后的轨道飞行状态变为横着飞行状态。这时,轨道舱从返回舱与推进舱中分离出来,留在太空轨道继续运行。&&&&轨道舱分离后,返回舱和推进舱的组合体将继续逆时针转过90度,变成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的飞行状态,相当于最初的飞行状态掉了个头。推进舱发动机朝着飞船前行的方向点火制动,减速的飞船开始降低高度,向地球飞行。&&&&在降落到距离地球大约140千米时,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推进舱进入大气层烧毁,返回舱进行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三次调姿,以设定好精确角度向地球飞行。&&&&这短短几分钟内的三次调姿与再入制动,对飞船的准确返回极为关键。如果返回控制时间出现1秒钟的误差,就将导致地面落点9千米的偏差,甚至会使飞船无法正常返回地面。调姿与制动完全是程序化的,飞船可自动执行。同时,返回舱还具有升力控制能力,可控制落点精度,使返回舱降落到预定的主着陆场内。&&&&4 飞船返回舱为什么设计成钟形&&&&早期载人飞船返回舱的形状并不是钟形的,苏联“东方号”系列飞船的返回舱都是球形的。但是经过飞行试验,科学家们发现,球形的返回舱气动效果很不理想。它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几乎不产生任何升力,相比之下,钟形返回舱可以利用外形上的气动效果,来更精确地控制返回舱的运行轨迹。另外,球形返回舱不容易获得稳定的返回姿态,很难采用安装缓冲发动机的方式来减缓返回舱落地时产生的冲力。这也是“东方号”飞船采用相对复杂和高风险的弹射方式,进行人、舱分别伞降的一个主要原因。&&&&5 飞船为什么能抗高温&&&&飞船返回地球大气层的时候,基本没有机动l生,完全是一种自由落体运动,这样的速度是极快的。虽然采用降落伞,可以使飞船减速,避免它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但是在飞船表面仍然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高到1700多摄氏度,有时甚至达到3000多摄氏度。为了保障飞船返回舱里面的航天员和珍贵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抵御返回大气层时所产生的高温,顺利地返回地面,飞船返回舱需要有超强的隔热能力,即必须给飞船返回舱穿上一件“避火衣”。&&&&飞船作为载人航天器,是一次性的,它使用一次后基本就不能使用了,比如我国的“神舟”飞船和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都是一次性的。&&&&既然是一次性使用,对于“避火衣”的要求相对就可以低一些。这种“避火衣”是一种瞬间耐高温材料,它的作用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刚好满足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的要求。&&&&这种“避火衣”的材料是一种特殊纤维材料,或者是多孔颗粒物再加上有机物,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当飞船返回舱重返大气层的时候,剧烈的高温将会使这层隔热材料发生奇妙的变化,它们首先会燃烧起来,变成气体,这样就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变成气体之后它们还会蒸发掉,蒸发的过程又带走了一些热量。&&&&另一方面,这些隔热材料在燃烧完毕之后,剩下的是碳化层,它们往往有很多的孔洞,这些孔洞也有一个好处――加大了飞船返回舱的表面积,这种表面积的增大让返回舱有更多的面积与大气层接触,有利于传导热量。&&&&“避火衣”完全燃烧之后就只剩这些孔洞,着陆后,返回舱表面烧黑的痕迹说明“避火衣”牺牲了自己,换来了返回舱的安全。尽管飞船的内部设施良好,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飞船完成这次使命之后就不再使用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避火衣”的研制。一般来说,未来载人航天器的“避火衣”将会逐渐减轻自身的体重,每减少1千克,就可以使运载火箭的推力减少500千克,如果现代的“避火衣”能够减少重量的15%,那么可以使航天器的上升高度提高10%。这也给材料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难题。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想办法克服困难,希望在新材料的研制中有所突破,为载人航天器制作出更加轻便、更加耐热的“避火衣”。&&&&6 飞船为什么需要整流罩&&&&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人预定轨道前要经过稠密的大气层,必须用整流罩对飞船加以保护。整流罩是飞船的保护外衣,在上升段飞行时它防止高速流动的空气产生的高温高热进入飞船,破坏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伤害飞船中的航天员;在火箭出现故障时,它又可以带着飞船在逃逸塔的动力作用下飞离危险区域。&&&&整流罩还具有以下功能:&&&&第一,减小跨音速飞行时脉动压力产生的振动和火箭发动机传来的噪声对飞船的影响。&&&&第二,通过对整流罩内调温,可以保证飞船所需的温度和湿度要求。&&&&第三,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可以减小飞行中的气动阻力。&&&&7 飞船怎样进入发射场及在发射场的工作&&&&“神舟”飞船由专用的运输飞机空运进人发射场,然后再用专门为飞船设计的公路运输车将飞船运入飞船总装测试厂房。在运输途中,要严格控制环境要素和车速等,确保飞船的性能不受任何干扰和损坏。&&&&飞船运入飞船总装测试厂房后,首先进行飞船的三舱检查,验证飞船结构的完整性,然后进行飞船总装。所谓总装就是把飞船三舱进行组装对接,组装成一个完整的飞船整体结构。在完成飞船整体总装后,进行飞船电测,对飞船的设备和功能进行相关考核,对软件程序进行运行复测,整个测试必须具有全面的覆盖性,确保飞船发射上天后的每一项工作在地面测试时都能够测试过,并且功能正常。完成飞船电测后,飞船转运至飞船加注及整流罩装配厂房,进行飞船推进剂加注和扣罩工作。飞船推进剂加注和扣罩完成之后,转运至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运载火箭对接,进行火箭、飞船的联合检查。此次联合检查主要是检查火箭与飞船的接口关系是否正确、二者之间的电磁是否兼容以及相关功能是否正常。测试正常后,航天员将进入飞船,进行火箭、飞船、航天员、地面测控系统的全系统联合检查,模拟检查正常飞行和故障飞行情况下全系统的匹配性和协调性。&&&&全系统联合检查后,火箭、飞船组合体一起通过活动发射台垂直转运至发射塔架。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后,经过短暂测试后,火箭进行推进剂加注。在所有准备工作正常完成后,航天员就通过发射脐带塔登上飞船,发射升空,遨游太空。&&&&P54-6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天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