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网站评论最百事通自由行网站

住什么房子是一种自由
  万科总裁王石的新书中的一段关于“中国人没资格住大房子”的论述,近日被不少网站拎出来放在首页。书中将国人没资格住大房子主要归结为中国人均GDP低,中国需要人集中住在一起腾出“空间效率”发展的判断着实难让人苟同。(10月11日 《现代快报》)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很多时候,所谓“权威者”的发言,多只是着眼于自我臆想出的宏观假设或浪漫蓝图,而忽视了现实的复杂多样,及背后无数个体自身的选择及权利。
  王石的“国人无资格住大房子”一说,虽然也有他对国人盲目追求奢侈购房消费的不满,但也有着同样大而无当的逻辑缺陷。如他认为欧美国家人均GDP比我们高,但住的房子比我们小,所以“我们没有资格住大房子”。这样一种笼统含糊的对比,便将购房等市场行为置于道德高地,异化为“配不配,该不该”般的良心自疚和拷问。而实际上,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无论多大的房子,能不能买、能不能住,都不取决于消费者有无“资格”,而是取决于“价格机制的调节”。
  “资格说”的最大硬伤在于,其将“国家发展”这样的宏大道义命题与“住大房子还是小房子”的个人消费行为,概念偷换后捆绑在一处。假性因果地将“人多集中在一起”作为保持中国发展效率的前提。而将所谓的“低空间成本”与效率附会起来,就更显得别扭荒诞。
  以“高效”之名动辄压榨或从责任上要求个体“自我削减居住空间”,是在固守“靠低廉人力成本上位”的残陋老路,更是显示出对个体权利的冷漠和忽视。
  王石的“资格”说,也许并不带有刻意的人格贬损,而只是着眼于他所关切的国内外购房观念差异。可将国家发展效率高或低的盘口,牵强地压在人们的“购房抉择”上,并挥舞着“国外经济发达但住的房子小”道德大棒的言说,未免显得傲慢而武断。买(住)大房子,还是小房子,甚或租房,说到底,都不过是单纯的基于个体理性选择的经济行为,不应过度阐释,更不应为其强加所谓的“服膺发展大局”的不堪之重。毕竟,住大房子,也是一种自由。(王艳春)
】【】【】科幻谈: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科幻谈: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什么是最高级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一生说过很多话。也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过一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结果中国的儿童教育家们就记住了这一句话。到了郑渊洁这一代,此话已经被推论到
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
我不知道没有知识的人能想象出什么东西。伯克利的心理学教授艾莉森o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最近的新书《宝宝也是哲学家——幼儿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The Philosophical Baby),介绍了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想象力的研究成果。想象力来源于知识。正是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识以后,儿童的想象力才成为可能。
人能想象自己在天上飞,是因为看到鸟在天上飞。我们可以比较30年前的科幻电影和现在的科幻电影,同样是描写数百年之后的未来世界,哪个描写得更像?显然是现在。有一个古老的科幻电影里,主人公要打视频电话,结果居然需要用一只手拿着个听筒。在那些老的科幻电影中,未来世界的飞船控制室里面布满了各种键盘和指示灯,而现在的电影里全是超大超薄外加透明的触摸屏。你不在现实生活中给他们发明一个触摸屏,这帮专门负责想象的电影制作人就忘不了键盘。
孔庆东曾经有一个论点,中国古代的神侠小说也不少,但是“暗器”却几乎没有出现;而现在的武打书里面本本都有暗器。为什么古人想象不到暗器?因为暗器是近代小说家受到手枪的启发想象出来的。没有知识,让你随便想你都想不到。
对于科幻小说和童话故事这种想象力,我认为存在两个等级。
初级的想象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玩 “what if”(如果) 游戏。What if 老鼠会说话?What if 老鼠能驾驶玩具飞机?What if 老鼠能开玩具火车?郑渊洁的想象力就是这个级别的。他说:
“万一一笑把核儿吞到肚子里怎么办?如果吞到肚子里会不会长出樱桃树来?这时我想起在小学期间,我的同坐给我起的一个外号‘枣核儿’。” 这个特殊的外号让郑渊洁记忆犹新,当他开始写作时就一直希望能够用这个名为主人公创作一部作品……
注意这个想象力并没有脱离有核儿才能长成树这个因果知识。一个整天问 what if 的人,可以写出一大堆童话故事来。这些故事讲的其实不是老鼠,而是披着老鼠外衣的人。孩子们以为听到了一个关于老鼠的故事,郑渊洁其实是讲述小朋友自己的故事。而“小朋友自己的故事”,成不了世界名著。我们注意,这种 “what if” 想象力是完全自由的,你没有义务解释肚子里为什么能长出樱桃树。没人会追问这个问题。因为没人关心你这个故事。
想要写一个像《指环王》,或者《哈利波特》,或者最近的《阿凡达》,这样有很多人关心的故事来,所需要的是另外一个等级的想象力。一种不自由的想象力。
《星球大战》AT-AT全地形装甲运输车设计图
写幻想的世界名著,你必须构建一个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自洽”,self-consistent,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你必须解释为什么有些山可以在潘多拉星球悬浮 — 因为山上的矿石中含有常温超导物质,而且该星球磁场紊乱 — 而人类之所以要来这个星球就是为了这种物质 — 潘多拉星球磁场紊乱,这也是该星球上的动物有一定的感应能力的原因 — 而磁场之所以紊乱,是因为附近有几颗别的行星,你都可以在天空中看到… 几件事必须能够互相解释,是一个完备的逻辑系统。
除此之外,你要估算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密度,你“想象”出来的这些动植物必须符合这个星球的环境,你得请语言学家专门给土著发明一种语言……你编制了一本《潘多拉星球百科全书》。
《指环王》和《哈利波特》也是如此。除了世界观自成体系之外,这两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对欧洲神话要有相当深的研究。各种魔法,种族和道具不能胡乱想象,必须符合一定的传统。我国的《西游记》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请问这种想象力是天马行空胡想乱想的么?是步步为营精心计算出来的。《阿凡达》中的各种神奇植物是受到海洋生物启发的结果。山的造型可能来自中国。就连故事情节也是人类历史上上演了无数次的殖民事件的翻版。为什么想象力必须跟实际有联系?因为说不通的东西人们不感兴趣。我就对“肚子里长樱桃树”这种完全不靠谱的故事完全不感兴趣。
所以最高级的想象力其实是不自由的。正是因为不自由,它的难度才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导演拍不出来《阿凡达》,他们缺的不是“自由”,而是这种“不自由”的超难脑力和物力。
“自由想象力崇拜”的背后,是“顿悟崇拜”。这种思想认为一般人终日被自己的知识所束缚,而一旦跳出这种束缚,就能够取得重大的突破。这种思想其实是对科学发现的庸俗解释。
一旦有一个一般人没想到的发明出现,就会有人解释说他之所以能做出这个发明,是因为他是“自由想象”的。好像科学中存在无数个可怕的“禁区”,别的科研人员从来都不敢往这个方向上想一样。其实你能想到的东西,专业人员早就想过了。
我当年看《费曼物理讲义》,其中有一小节,叫做《相对论与哲学家》。费曼说,相对论流行以后,很多哲学家跳出来说“坐标系是相对的,这难道不是最自然的哲学要求吗?这个我们早就知道了!” 可是如果你告诉他们光速在所有坐标系下不变,他们就会目瞪口呆。所以真正的科学家其实比“想象家”更有想象力。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可能每天都有无数个怪异的想法,真正的困难不是产生“怪异”的想法,而是产生“对”的想法。
最后,让我用波尔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所有认为自己特别有想象力的人都应该仔细读读这段话。
We are all agreed that your theory is crazy. The question that divides us is whether it is crazy enough to have a chance of being correct. —— Niels Bohr
你的理论的疯狂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关键是它是否疯狂到有正确的可能 —— 尼尔斯·波尔
欢迎加入。
你可能感兴趣
医学博士,科普作者,外科医生
写海的女儿不需要知道遗传学知识,写豌豆公主不需要知道皮肤感受器的工作原理,他们照样是世界名著。科幻人没必要目空一切,这个态度既自大又不友好。
作者的意思我理解就是:相比不着边际的童话,构筑在科学知识之上的想象更可贵。但是就现阶段我的理解,这个要求有些超前了。就好像同样是爬一座小山,有人大汗不出,有人累倒虚脱。对待想象力,同样如此。有人想象力的顶峰,可能也就是到“What if”层面。郑渊洁的本意,未必是要排斥科学知识,其实是想先打碎框框,让孩子们不要有任何顾虑。而后者,却往往是社会、家长和老师经常潜移默化的加上的。比方说,孩子拿着个什么玩具,好奇的放在嘴里尝尝,家长一巴掌就拍了过去,等等此类。所以呢,我觉得吧,科学知识很可贵,想象力更可贵,构建在前者之上的后者,就是贵中之贵了。举例来说,第一阶段,小朋友会想象吃了樱桃核,肚里会长樱桃树。第二阶段,小朋友学了植物学知识,了解了樱桃树并不适宜在肚里生长。第三阶段,小朋友为了实现肚里长樱桃树的理想,可能会努力学习基因技术,发明出微型植株,真的在肚里生长了。——当然,我知道这个的确有些难,可能真长出来的话,叫做结石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不排除年少时候的童话,影响了一生的发展。大概就是这么个想法。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其实我觉得哈利波特才是不入流的……文学水平等于没有,故事情节狗血满溢,幻想内容大多半抄,遇到灾难的时候除了主人公齐声喊No之外毫无特色。这个系列唯一的亮点在于把现实世界和魔法世界拼起来了,然后成功搭上了商业炒作的快车。说起来我特想调查的一件事是,哈迷们到底迷的是这套书本身还是迷的是电影里的帅哥美女。魔戒和作为其背景的欧洲神话区别在于有无体系,有无自洽。单纯说elf dwarf和无中生有的想象没本质区别,但组合成上有主神和十五瓦拉,下有各大种族每种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这就不同了。如果说哈里波特勉强能和魔戒并列的话,那就是哈也算做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哪怕深度上和魔戒龙枪完全没有可比性,毕竟也是个世界。话说回来,同样是世界,西游记能成为四大名著,封神榜则脱不了地摊文学的特征。造世界没有难到那地步,但把一个世界造得好看,造得有韵味,不是容易的事情。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59)
程序员,科幻迷
非常好的文章之前学校同学一提起科幻就一脸不屑的样子,觉得只不过是瞎想想或者卫斯理或者一些美国科幻大片那样天马行空的扯一通就是科幻了大刘之前说过一句,大意貌似是真正好的科幻应该是那种让人看了觉得像是报告文学一样的
生态学硕士
郑渊洁的童话是给孩子们看的,没有必要搞得那么高级。另外我觉得指环王还是有点晦涩,跟哈利波特不是一个级别上的。阿凡达根本可以忽略不计,不上档次的
可是,比如《魔戒》,基于欧洲神话,那么欧洲神话又是基于什么想象出来的呢?也是不需要解释为什么的吧?就好比不需要解释神力哪里来,因为天生神力。再如,西游记中,悟空的那些法术。我觉得想象力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未必是要“不自由”吧。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其实我觉得哈利波特才是不入流的……文学水平等于没有,故事情节狗血满溢,幻想内容大多半抄,遇到灾难的时候除了主人公齐声喊No之外毫无特色。这个系列唯一的亮点在于把现实世界和魔法世界拼起来了,然后成功搭上了商业炒作的快车。说起来我特想调查的一件事是,哈迷们到底迷的是这套书本身还是迷的是电影里的帅哥美女。魔戒和作为其背景的欧洲神话区别在于有无体系,有无自洽。单纯说elf dwarf和无中生有的想象没本质区别,但组合成上有主神和十五瓦拉,下有各大种族每种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这就不同了。如果说哈里波特勉强能和魔戒并列的话,那就是哈也算做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哪怕深度上和魔戒龙枪完全没有可比性,毕竟也是个世界。话说回来,同样是世界,西游记能成为四大名著,封神榜则脱不了地摊文学的特征。造世界没有难到那地步,但把一个世界造得好看,造得有韵味,不是容易的事情。
从构造一个完整的想象世界的角度来看,金庸先生的现象力要比古龙高很多
呃,哈利波特嘛……我是只看书的那种,对电影感觉一般……个人觉得还好啊,没有Ent说的那么不济吧……至少对接工作、还有对于这些传说的借鉴研究的努力是可圈可点的……另,本来就是属于半童话嘛,干嘛要求那么高……另,看完了文章,突然想起来以前在某处看到或听到的一句话,似乎是文学评论还是啥的:戴着镣铐跳舞……
数学/化学爱好者
哈波1和2太小儿科,3~7又太商业化。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倒是不假,但其他方面水平略差一点。说到这个其实魔兽也是个不错的例子,从框架历史背景到wow里各种任务链所讲述的小故事,比如希尔布赖德之战和爱与家庭,不过后面几个资料片就有点快餐了,任务简介基本都可以概括为一个字:杀!==========另外说到玄幻/神话的话,有没有可能作一个各大文明神话故事横向比较的专题呢?
引用 艾斯昆 的回应:非常好的文章之前学校同学一提起科幻就一脸不屑的样子,觉得只不过是瞎想想或者卫斯理或者一些美国科幻大片那样天马行空的扯一通就是科幻了大刘之前说过一句,大意貌似是真正好的科幻应该是那种让人看了觉得......我应该就属于你那个学校同学...差的科幻就是闲扯加掉书袋银英应该属于大刘说的那一类,类似于报告文学的科幻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引用 Ekoms 的回应:另外说到玄幻/神话的话,有没有可能作一个各大文明神话故事横向比较的专题呢?......提示关键字:神话母题……已经有n多人做烂了……
引用 Ent 的回应:引用 Ekoms 的回应:另外说到玄幻/神话的话,有没有可能作一个各大文明神话故事横向比较的专题呢?......提示关键字:神话母题……已经有n多人做烂了……证明人类想象力归根结底是有限的……
生态学硕士
开什么玩笑,电影和原著能比么,我说的显然是原著
或者换个说法:人类根本没有彻底的想象力,有的只是广义上的联想而已
我忽然想到了GRE的ISSUE题
限制越少,知道得就越多;知道得越多,思想就越复杂;思想越复杂,想象力就越丰富。郑渊洁的丰功伟绩在于提醒社会和家长别给孩子们太多限制。即使在他当年的思想深度和知识水平上看,他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也算得上超越同等层次人群了,否则他谈何养家糊口,谈何在今天还能继续出入公众视野,思考各种问题。
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鄙视一下民科的想象力
我觉得郑渊洁是对中国学校教育传授的某些知识的批判,你可以说他借批判中国现行教育制度投小朋友之所好,你们视野放在世界知识的角度,可郑渊洁说的是中国的国情,现在中国小孩子上学,从小学到高中,有几个是开心的。你也偏激了。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同人老师这篇写得真好,说出了很多我想过但是么有捋清楚的东西。。。
专业级业余天文爱好者
呵呵,对郑渊洁有些批判得过了头。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生
孩子的想象可以信马由缰毫无章法。到了成人,而且还是要给别人创作东西的成人还把想象看做是一个不需要知识基础的事情实在很幼稚。以前模模糊糊有这点认识,现在有些清晰了。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很严肃的说一句,封神之所以不入流,不是因为没有构筑系统。实际上作为一个文学文本,其实你之前体到了一些,文学性本身会独立于很多东西之外。一个真正牛逼的作品会有完备的系统,但有完备的系统并不等于牛逼的作品。。。引用 Ent 的回应:其实我觉得哈利波特才是不入流的……文学水平等于没有,故事情节狗血满溢,幻想内容大多半抄,遇到灾难的时候除了主人公齐声喊No之外毫无特色。这个系列唯一的亮点在于把现实世界和魔法世界拼起来了,然后成功搭上......
关于想象力是不自由的,就是唯物主义里的意识还是要依托物质而存在的。一直觉得马列主义体系里,最好的是他的哲学。王勃的《滕王阁序》套着骈文的镣铐写出了千古美文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生
引用 moogee 的回应:同人老师这篇写得真好,说出了很多我想过但是么有捋清楚的东西。。。握爪
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好文章!挑个错别字“我就对“肚子里长樱桃树”这种完全不靠谱的故事完全不敢兴趣。”感兴趣。。。。。。
医学博士,科普作者,外科医生
写海的女儿不需要知道遗传学知识,写豌豆公主不需要知道皮肤感受器的工作原理,他们照样是世界名著。科幻人没必要目空一切,这个态度既自大又不友好。
我就觉得哈利波特写得有血有肉扣人心弦,就算像Ent 不知道凭什么说的“文学水平等于没有,故事情节狗血满溢,幻想内容大多半抄” ,仍然能这么吸引人,可见还是很有水平的还有什么“遇到灾难的时候除了主人公齐声喊No之外毫无特色”Ent 你没看过几遍书吧是不是就看过电影,还在这儿瞎说!另外上文“我就对“肚子里长樱桃树”这种完全不靠谱的故事完全不敢兴趣。”……不“敢”兴趣……
呵呵 这个有意思说白了,什么都要有个度的
引用 江中无水 的回应:我觉得郑渊洁是对中国学校教育传授的某些知识的批判,你可以说他借批判中国现行教育制度投小朋友之所好,你们视野放在世界知识的角度,可郑渊洁说的是中国的国情,现在中国小孩子上学,从小学到高中,有几个是开心的......郑渊洁是真偏激啊,我十三岁看舒克和贝塔全集,看到最后舒克和一女老鼠间谍一见钟情,生了个女儿,从那学到了“色情间谍”这个词,当时根本不是到什么意思,现在一想,我去,这是童话里该有的东西吗?他的想象力也难说丰富吧,都是生活中见过东西的推演,他写出来的东西和说出来的话简直就是互相打脸。再说他不让儿子去上学,我觉得中国教育再畸形再失败也是必须要参加的,因为孩子们在那里学会如何和同学老师打交道,如何与这个社会妥协,一个人从来没向社会屈过膝的人最后也难逃被社会击倒吧。我到宁可小时候就懂得审时度势,好过长大变成老天真
拿科幻和儿童读物比,还能不能更没有脑子一点?西方童话一样没有科学支持,但仍成为世界名著了。给小朋友讲超导么?除了这些,其他都赞同!
作者的意思我理解就是:相比不着边际的童话,构筑在科学知识之上的想象更可贵。但是就现阶段我的理解,这个要求有些超前了。就好像同样是爬一座小山,有人大汗不出,有人累倒虚脱。对待想象力,同样如此。有人想象力的顶峰,可能也就是到“What if”层面。郑渊洁的本意,未必是要排斥科学知识,其实是想先打碎框框,让孩子们不要有任何顾虑。而后者,却往往是社会、家长和老师经常潜移默化的加上的。比方说,孩子拿着个什么玩具,好奇的放在嘴里尝尝,家长一巴掌就拍了过去,等等此类。所以呢,我觉得吧,科学知识很可贵,想象力更可贵,构建在前者之上的后者,就是贵中之贵了。举例来说,第一阶段,小朋友会想象吃了樱桃核,肚里会长樱桃树。第二阶段,小朋友学了植物学知识,了解了樱桃树并不适宜在肚里生长。第三阶段,小朋友为了实现肚里长樱桃树的理想,可能会努力学习基因技术,发明出微型植株,真的在肚里生长了。——当然,我知道这个的确有些难,可能真长出来的话,叫做结石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不排除年少时候的童话,影响了一生的发展。大概就是这么个想法。
"因为说不通的东西人们不感兴趣。我就对“肚子里长樱桃树”这种完全不靠谱的故事完全不敢兴趣。"这话有些武断了,你不感兴趣不代表别人也不感兴趣,还是有很多人对于观赏魔术的兴趣大于揭秘魔术的。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张维迎:最重要的是思考自由和言论自由_观点_评论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张维迎:最重要的是思考自由和言论自由
本文来源于凤凰财经 
中国的思想启蒙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基本上就中断了。“被‘一个主义’代替了中国人应有的启蒙,然后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后好多思想界的人做了一些启蒙性的工作,到1989年也中断了。到现在仍然没有经过真正的启蒙,启蒙在中国是一个‘半拉子’工程,也就是一个‘夹生饭’。中国人对基本的权利,对自由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模糊的
8月11日,在凤凰财经主办的&智友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表示,中国二千多年的停滞,最重要的是思想被垄断了。&我们只接受一种思想,就不可能再进步。反观欧洲是不一样的,中世纪的时候是黑暗的,基督教的统治也是垄断。但是在后期文艺复兴之后不同的思想出现了,这才导致了他们的进步。这一点用在今天也非常重要。如果总是要追求一种思想,追求所有人有统一思想的话,中国不可能进步。&
他认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基本上就中断了。&被&一个主义&代替了中国人应有的启蒙,然后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后好多思想界的人做了一些启蒙性的工作,到1989年也中断了。到现在仍然没有经过真正的启蒙,启蒙在中国是一个&半拉子&工程,也就是一个&夹生饭&。中国人对基本的权利,对自由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模糊的。&
他表示,只要允许人们思想自由,可以避免很多灾难。&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的好多灾难都可以说是由于没有思想市场、没有思想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自由是人类所有自由当中最重要的东西。&
以下为文字实录:
启蒙在中国是一个&半拉子&工程
胡释之:大家为张老师的到来鼓个掌。就不用太多介绍张老师了。我谈一下我读这本书的感受,这本书的内容在张老师发表的时候就读过。这本书的编辑是我编辑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我都是读过好几遍的。
我觉得今天的主持是最轻松的,也不用准备。今天上午还是有点恐慌,还是读了一下。但是发现就像读一本新书一样。这就是张老师的魅力,就是让你常读常新。这本书一定会成为经典的,当然不是因为是我编的就会成为经典。
下面期待张老师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想法。
张维迎:按照安排,我先讲20分钟,然后和大家共同交流。首先谢谢智友会组织这一个读书会。我先讲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想谈谈启蒙。启蒙的本意就是原来生活在黑暗当中,我们看不见,我们在一种愚昧状态当中生活。而启蒙的核心就是&灯&,让我们自己清醒,从愚昧当中解放出来。我们所谓的&愚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知道人究竟是什么。可以说,我认为现在大部分中国人,60%以上甚至于说99%,不把自己当人看。怎么不把自己当人看呢?人和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不是吃喝拉撒,吃喝拉撒这些方面动物都会有一般。生物性欲望的满足方面人和动物是一样的。能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自由意志。这也是康德讲的。
我们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我们有理性、能思考、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包括了要去表达。如果你想说一个话,别人不让你说,你就不说了,这就是你不把自己当人看。启蒙就是要认识人就是人,人之所以跟动物不一样就是有自己。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只有有了自由,我们才活的有尊严。如果没有自由,你就没有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
西方在几百年前,尤其是十八世纪,无论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还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或像德国康德这样的人,他们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什么样是有人的尊严。我们中国一直没有经过这个阶段,我们直到在一百多年前,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才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开始了思想启蒙。
但是这个思想启蒙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基本上就中断了,被&一个主义&代替了中国人应有的启蒙,然后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后好多思想界的人做了一些启蒙性的工作,到1989年也中断了。到现在仍然没有经过真正的启蒙,启蒙在中国是一个&半拉子&工程,也就是一个&夹生饭&。中国人对基本的权利,对自由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模糊的,也包括对民主的看法。自由是比民主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由的理念,那么我们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这是我谈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这本书里面已经多次讲到了。我这几年还有一个重要的认识,就是&理念、思想、观念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观念历史。所有人类的创新,甚至于物质上的合作其实都是从观念变来的。我在这几年对传统讲的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疑问,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没有解决人类的很多问题。比如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这个东西是讲不通的。我们看一下人类的历史,其实你的生产力、技术很大程度上是由上层建筑来决定的,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我们看一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比较,最新一些技术的创新都出现在哪儿?出现在美国,而不是出现在中国。那么我们唯一能找到的理由就是我们的产权制度约束了人们创造的自由。
甚至从一般的技术来讲,其实就是由一个想法导致的。如果没有自由思考环境的话是不可能的。比如新的电动汽车特斯拉为什么在美国出现了,在中国为什么出现不了?在中国搞企业的人就会想这个事能不能去做,是不是符合法律的规定?这些约束性就导致很难有创造性的思想,更不用说社会科学这个行业了。
自由就像空气一样。不是说搞社会科学的对这个敏感,搞自然科学的就不敏感。自由就像空气,无论搞什么学科如果没有自由空气的话,人的思维本身就会僵化。
我在书里面谈了好多例子,在这里我也不多讲了。由于我是搞经济学的,大家知道经济学家谈的都是利益。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只受利益的驱动。我想这是一个悖论。按照经济学传统假设的话,经济学家说什么与人们的行为没有关系,因为人们最大化自己的效益、利润。无论经济学家主张什么观点,人家知道自己怎么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有没有经济学家、有没有经济学都不影响社会。
但是,话说回来要经济学干什么?我们之所以研究经济学或其他的社会科学,就是我们相信理念在影响人的行为。再进一步讲,过去经济利益上的好多理解比较片面。我们认为利益是一种客观的,尤其是物质主义的利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我们好多对利益的理解是通过观念进行的,或者说利益是由观念构造的。举一个例子,好比几十年前在中国被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工人阶级的利益跟资本家的利益是矛盾的,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和地主的利益是矛盾的。如果要追求利益的话首先要打倒资本家、地主阶级,但是现在来看显然这不是利益所在。当你打倒资本家的时候,全世界都是这样,任何消灭资本家的地方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是最惨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是最没有保障的。
再进一步看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完全是一种理念的产物,从马克思最初对经济的批判,到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有计划的协调机制,到最后斯大林,到中国搞计划经济。看起来我们都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这种理念错了。计划经济制度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和苏联的灾难是最惨重的,仅仅大跃进就几千万人饿死,这在和平时期真是不可想象。理念无论好或坏都会对人类发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人类需要一种正确的理念去引导的。
最重要的是思考自由和言论自由
我想讲的第三点,就是思想的重要性。人类新的理念、进步的理念,只能是人类自身创造的。当然创造思想的人并不是平均分布,并不是像过去经济学家讲的那样,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其实并不一样,有一部分人比大部分人更善于思考,更能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来。这些新的观点一开始是少数人提出的。这些人一定是很孤独的,而且受到多数人的反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提出的观念不断的被人们所接受。于是就变成了一种制度,我们就生活在其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思想和表达的自由对人类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扼杀了思想的自由、思考的自由,扼杀了思想的话,人类进步的种子就扼杀掉了。我们的所有进步都隐藏在新的思想当中。
我们知道,思想的自由竞争并不一定导致被普遍接受的思想一定就是最好的思想。因为要受到来自于人类本身无知的限制。我们接受一个观点,最后也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人类要避免犯巨大错误的话,不同的思想自由竞争是唯一的办法。从历史上来看,如果我们的思想市场是市场化的,非强制的,没有一个思想可以长期的主导社会。如果施加了一种强制,使某一种思想变得垄断之后,就会遏制其他的思想,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影响。像我刚才讲的计划经济,再往前讲,像中国历史上思想市场最好的时期是什么时候呢?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但是到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是否定儒家的思想,再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这种思想都是错误的,无论是肯定它还是否定它。从此之后中国的思想就非常单一,除了到南北朝期间比较混乱的时候有新的佛教又起来了。无论是扼杀或者是树立垄断地位,其实都是对思想市场的破坏。
还有一个意思,人类社会的所有进步都是多元化的,包括观念、思想的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人类从生物学上是怎么进步的呢?一定是由变异引起的,变异就是跟之前不一样。如果不允许变异,如果把变异扼杀掉的话,人类恐怕跟猴子差不多。新的思想就是一种对传统的变异。我们知道在多元化的状态下人类才能够取得进步。
中国这二千多年停滞不前,为什么二千多年停滞不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思想被垄断了。我们只接受一种思想,就不可能再进步。反观欧洲是不一样的,中世纪的时候是黑暗的,基督教的统治也是垄断。但是在后期文艺复兴之后不同的思想出现了,这才导致了他们的进步。这一点用在今天也非常重要。如果总是要追求一种思想,追求所有人有统一思想的话,中国不可能进步。所以思想市场非常重要。
我认为人类所有的自由里面最重要的自由就是思考的自由和言论自由。我们可以自己思考,但人类的思考如果仅仅是自己思考而不跟别人交流的话,你的思考不会达到一定深度的。只有在交流的情况下,你自己的思考才能到达一种深度。为什么说这个自由最重要呢?跟我前面讲的第二个问题是相关的。没有其他任何的强权或反自由的东西,只要允许人们思想的自由,可以避免人类很多的灾难。比如刚才讲到的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只要可以实现思想自由,只要每个人可以在媒体上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话,大跃进是搞不起来了。即使毛泽东想发动,有人追随,有人就会反对。我们会看到好多事实证明这个东西是不对的,那么就会停下来。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的好多灾难都可以说是由于没有思想市场、没有思想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自由是人类所有自由当中最重要的东西。有了思想自由,专断的、独裁的权力其实都可以被摧毁。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讲,如果要维持一种绝对集权的话,限制思想自由和消灭思想市场就是必然的。这是我讲的第三个意思。
第四个意思,中国三十年的改革是功利主义主导的改革。两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提出功利主义之后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功利主义讲目标是第一的,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只要目标是正当的,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在我们国家来讲,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当然,经济学家的目标是有一个社会福利或效率为导向。用在中国的话就是国家利益,只要我们认为国家利益是神圣的,所有对人类其他权益的侵犯都是正当的。好比说我们认为国家利益就是要经济发展、快速的发展,快速发展的话就要去建好多新的高速公路、厂房设备,这时候就要有拆迁。要拆迁的话,因为我的目标是正当的,所以用什么手段拆迁都是次要的。中国的政策基本上是功利主义政策。经济学家论证要市场,因为市场提高效益,所以也是功利主义的。
现在到了这个阶段,要从功利主义转向一种权利优先或权利主义。简单来讲,人类有一些基本的权利,包括自由、人的尊严,无论出于任何目的都是不可剥夺的。西方经过启蒙思想家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共识。尽管经济学家、经济理论是很功利主义的,但是并不能够动摇西方世界基本的权利哲学。由于中国没有经过思想启蒙的洗礼,所以这种功利主义一定是对人类基本权利的损害。
到今天应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我们再看一些新的改革措施的时候,我认为不能仅仅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不能用GDP的增长来判断某一个政策是好还是坏。当然我不是绝对的反对功利主义的,因为在某种情况下功利主义还是判断标准、成本的计算。在人类的基本尊严、人权的问题上,我们不可以用功利主义。这种思想如果能够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如果能够成为政府制订政策的共识的话,就可以避免由于发展而导致的很多负面的影响。现在社会的很多不安定因素都与个人权利的维护有关系。
我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希望大家去思考。我们未来真正的市场经济一定是要基于个人自由、权利、尊严的基础上。所有的政策不能越过这条底线。甚至未来对民主制度的评价,也不可以是纯粹的功利主义。搞民主的话,我们比较一下印度。印度是民主国家,但是经济发展很难,在印度修一条公路太难了,中国很好,效率很高,这种思路可能是错误的。当然也可以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提出这个质疑来,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很多集权的东西看起来有效,做起来很强有力、很快见效,但是从整体不一定是有效的。举例子来讲,正因为这样北京的城墙都拆掉了。现在到中国的很多城市去看都是千篇一律,我觉得这是功利主义的思维,也是跟政府有关系的。
我先讲到这儿,接下来大家进行交流、提一些问题,谢谢!
【作者:张维迎】 (编辑:chenjun)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事通自由行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