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 职称 硕士以上 本科 专科是什么学历 专科是什么学历及以下 高级 中级 初级 无资格 百分比

发布作者:
文章标题:中等职业学校“双
发布时间:
访 问 量:754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郑州市A校为个案
一、问题提出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逐步走向科学化,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中等职业教育产生和发展以后,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业务职能与普通学校教师的业务职能逐渐分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业务职能更注重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中等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全新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教师专业化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日益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国家也多次出台了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年)也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目标,既是实现学生就业为主导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所在,创新所在,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所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实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在国家出台有力政策的支持下,在现有的软硬件基础上如何有效推进我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而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对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这一现象在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尤为突出,可见,在国家不断加大对中等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否则,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就要落空,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很难保证,职教投入难以见到效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得不到及时培养,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不仅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局,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当前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郑州市虽然是河南省的省会,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较大,但与先进地市的差距还较大,高技能实习指导教师更紧缺,适应不了郑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研究如何结合郑州市的特点,发挥郑州市的优势,探寻构建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对于提升郑州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为促进郑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零距离”服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本课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扩大规模,加大投入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要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却不是花点钱、短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尽管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认识到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但由于对如何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也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吸取,从而导致在工作实际中采取的举措不当,效果不明显。本课题主要通过文献调查分析方法,结合问卷调查、重点访谈的形式,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和调查研究而得出结论,研究成果对职业学校具有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为有关职业学校进一步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双师型”教师的提法,是我国借鉴国外先进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方式,再结合我国的实际需要本土化后的一种提法。国外并没有“双师型”教师的提法和研究,涉及更多的是职教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
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具有完整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和灵活多样的教师继续教育和进修制度,韩国教育部于 1996 年 9 月 4 日制定了《建立新的职业教育培训体制的相关法法规案》,同时安排了实施计划,并明文规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法规及制度,这些教育改革措施已经于 2000 年实施。
日本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首先要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持有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者在执教前需要先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然后才会由企业转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岗位上。日本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有其专门的培养机制,一般分为长期课程培养、短期课程培养和在职进修课程培养三种培养形式。长期课程一般是四年制,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定为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具备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短期课程一般是 6 个月,主要针对具有专业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者开设。在职进修时间和培训方式都比较灵活,进修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和时间。日本的职业教育学校师资培养和培训一直都等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来自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日本中等职业教育保持高质量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类型多样,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呈多样化特点,但无论哪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学校教师都要取得相应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美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资格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比一般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要求更高。美国各州的中等职业教育法规不完全一致,比较通用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的一般要求是具有拟教授专业相关领域的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同时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1 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者才有资格申请相应专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美国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培养计划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提供灵活高效的培养机制,确保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能跟上时代发展。
德国把对教师的培训作为提高其总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政府制订了相应的法规,规定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要把参加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说明,职业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性教育环节才能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只有自身把握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才能培养出技能型高级人才。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德国职业技术院校聘用教师时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直接工作经验。因此除了从各大院校引进职业教师以外,更重要的是从各行各业中挖掘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丰富职业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国外虽然没有“双师型”教师这一名词的相应提法和定义,但是职教师资的培养都是按“双师”内涵要求和进行的。在国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始终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方面能力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获取相应的专业教师资格。此外,除了强调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外,还强调具有知识技能外的其他职责,例如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身的教师魅力。可见,“双师型”教师并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叠加,不是教师和工程师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具备以教学实践为切入口,不断渗入,开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综合素质。
(二)国内研究综述
1980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恢复。1997 年召开首次全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重点。国家教委 1998 年印发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2、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然而也是发展的难点。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着重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相关研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多集中于“双师型”教师概念界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三个方面。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至今,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对其界定就没有统一。综合起来,认同度较高的有以下几种:(1)“双证”说,即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的教师。“双证”说对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程序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在实行“双证”说进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的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械定义的情况。(2)“双能”说,是指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按照“双能”说的界定,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首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具备坚实的教学基本素养和能力。同时还要对本专业的工程实践领域有充分的了解,具备相应的实习经历或从业经验,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展示自身的专业技能。其核心理念是为实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向技能化方向发展,实习指导教师向理论化方向发展。(3)“叠加”说,强调“双证+双能”,“双证”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双能”是“双师型”教师的内容或内涵。“双证”和“双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这种定义方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的“双证”说和“双能”说存在的内涵与外延逻辑关系上的缺陷,但从操作性的角度考量无疑是增加了考评的难度。(4)“双职称说”,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教师的相关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相关职称。这一观点与“双证”说比较类似,二者都是从某一个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去界定“双师型”教师。(5)“双层次”说,提出职业院校教师应是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归纳起来,即为“双层次”型教师。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即:经师(经典专业知识)+技师(精湛专业技术);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即:人师(价值引导)+事师(职业指导)。这种说法较前面几种突出了“双师型”教师身份的多重性,强调“双师型”教师既是能力之师,又是能够给学生以价值、职业引导的素质之师。“双层次”说观点新颖但不具备可操作性。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断层问题。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不长,并且经历了形成、发展、高峰、回落、再发展的阶段,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受到了历史影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2)数量问题。专业教师相对缺乏是目前中等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人事编制、“教师资格证书”的限制等原因,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的职校毕业生很难进入学校,影响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3)能力问题。专业教师中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的很少,专业教师能在本专业的领域中开展科研的更少。(4)结构问题。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学科门类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教师的组成结构、兼职教师所占比例等方面,往往是基础学科教师充足,而专业学科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教师则不够用。(5)激励机制问题。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缺少相应激励机制,教师对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职教师资在职培训。应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积极创造条件要求并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师资教育培训。(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适应能力。通过到企业聘请专家来校讲课或兼职教学,弥补校内教学的不足。同时,引导教师深入企业单位进行调研并进行岗位培训,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3)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搞好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科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先锋。(4)加强校本研修。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创造软硬件良好条件,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成一体的框架,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5)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制度,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形成优胜劣汰的激励竞争机制。
四、概念界定
(一)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职业教育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主要是指以初中文化或相当于初中文化为基础的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类型划分有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三类的分法,也有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四类的说法,其中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国建国后最早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认为,中专培养中级技术、管理人才,即培养技术员和基层干部;技校培养技术工人;职业高中介两者之间,既培养“员”(初、中级技术管理人员),又培养“工”(劳动后备力量)。中等职业学校,学制一般为 3 年,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也有少部分学生可以继续升学,进入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等学校继续进修。
(三)“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提法是在总结分析国外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综合我国的特定背景而提出的。这个特定背景即过去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一直以来我国职业学校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师来源不合理,专业实践经历和专业实践能力缺乏,师资评价上偏重教师理论水平、忽视教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等。
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本论文在对学者们的已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中等职业教育理论、国家相关政策及法规,选择其中认同度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双师型”教师概念作为本论文研究的核心概念。即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教师标准,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及指导;具有较全面的能力素质,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专业技能或教师职业基本训练指导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具有毕业证、技术(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
本研究的“双师型”教师泛指以下三类教师:(1)具有教师职称且具有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具有教师职称且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或高级技术等级)及以上证书的教师;(3)具有教师职称且有在企业等工作二年或二年以上实践经验的教师。后续研究工作将围绕上述“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展开。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是能够反映中等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硬性指标之一。调查数据显示,郑州市A校专任教师总人数108人,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人数 39 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百分比为 36.1%,不足五分之二,与《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到 2010 年,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中持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的人数达到 50%以上有较大差距,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的问题。
(2)“双师型”教师主要来源单一
郑州市A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主要来源:学校毕业直
接任教人数 28人,占“双师型”教师总人数百分比为 71.8%;由企业调入人数5人,占“双师型”教师总人数百分比为12.8%。以上数据反映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目前郑州市A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出来源单一化的特点,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而这部分教师群体的显著特征是专业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专业实践能力相对比较欠缺。二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调查显示由企业调入人数占“双师型”教师总人数比例不足百分之十五。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最能体现“双师型”教师这一称谓的内涵,总体数量上的不足必将制约这部分教师群体积极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双师型”教师多样化发展。
表 1 “双师型”教师主要来源一览表
来源&&& 毕业直接任教&& 由企业调入&& 由其他单位调入&&& 合计
人数&&& 28人&&&&&&&&&&& 5 人& &&&&&&&6人&&&&&&&&&&&& 39人
百分比 72.9%&&&&&&&&&&& 12.8%&&&&&&&& 18.6%&&&&&&&&& 100%
(3)“双师型”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郑州市A校“双师型”教师年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30~39 岁这一年龄段的教师人数最多,40 岁以下的教师比例接近 70%。“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性发展问题,较高比例的中青年“双师型”教师队伍将确保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大连市“双师型”队伍建设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同时,50 岁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只有 5.1%,不足百分之十,这一数据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即未来几年里,郑州市A校离退休人员中“双师型”教师的人数不会太多,对今后“双师型”教师队伍绝对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表 2 “双师型”教师年龄结构一览表
年龄&& 30 岁以下&& 30~39 岁&& 40~49 岁&& 50~59 岁&& 合计
人数&&&&& 7人&&&&&&& 20人&&&&&& 10人&&&&&& 2人&&&&& 39人
百分比&& 18.1%&&&&&& 51.2%&&&&& 25.6%&&&& 5.1%&&&&&& 100%
(4)“双师型”教师学历结构不平衡
教师的学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发展的高度。调查数据显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为 82.2%,总体看来不算太低,但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不高,仅为 13.0%。在当今硕士学历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教育大环境中,受教育机会越来越多,高等教育教师和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结构近年来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郑州市A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中不足 15%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进则退的态势。既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也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表 3 “双师型”教师学历结构一览表
学历&&& 硕士及以上&&&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其他&&& 合计
人数&&&&&& 5&&&&&&&&&&&& 27&&&&&&&& 6&&&&&&&&& 1&&&& 39& 人
百分比&& 13.0%&&&&&&& 69.2%&&&&& 15.3%&&&&& 2.5%&&&& 100%
(5)“双师型”教师职称结构不均衡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郑州市A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总体偏低。具有中级及以下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为 82.1%,“双师型”教师年龄结构调查数据显示 40 岁以下的教师比例为 69.3%。横向比较这两个数据不难看出,40 岁以下的大多数“双师型”教师仍然是中级职称。分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受名额限制,中等职业学校高级职称评定总体数量有限,学校整个教师群体的职称结构都偏低,这属于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并无加分等特殊政策,与其他教师统一标准,这属于学校主观原因。“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负担及自我提升学习占用的精力都要远大于其他教师,无形中削弱了竞争高级职称的能力。
表 4 “双师型”教师职称结构一览表
职称&&&&& 高级&&&&& 中级&&&&& 初级及以下&&&&& 合计
人数&&&&&& 11&&&&&&& 21&&&&&&&& 7&&&&&&&&&&&& 39人
百分比&&& 28.3%&&& 53.8%&&&& 17.9%&&&&&&&&&& 100%
(6)“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区别不明显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 23 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强很多,占 21.1%;有57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略强一点,占 52.6%;有28 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没有明显区别,占 26.3%。近 80%的人认为“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略强一点或没有明显区别,说明大多数教师对已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专任教师的认可度并不高。
在教学效果方面,有 45 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好很多,占 42.1%;有28 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略好一点,占 26.3%;有 35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没有明显区别,占 31.6%。大多数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持肯定的态度,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增强课题教学效果正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要目的。
在进修与培训的机会方面,有 28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多很多,占 26.3%;有34 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略多一点,占 31.6%;有 46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没有明显区别,占 42.1%。总体看来,在进修与培训的机会上多数学校会倾向于“双师型”教师,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将调到渴望获得进修与培训机会的专任教师积极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
在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有 11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好很多,占 10.5%;有 28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略好一点,占 26.3%;有 69人认为该校“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没有明显区别,占 63.2%。数据表明,大多数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没有明显区别,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非“双师型”教师获取“双师型”教师资格的积极性。
(二)解决对策
在对郑州市A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本文拟从人才培养层面、人才引进层面、管理机制层面和政策支持层面分别对郑州市A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加强郑州市A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中长期发展策略。
1.树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才资源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培养是学校与教师的双赢。针对目前郑州市A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总量不足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应从普及与提高两方面入手。
普及指的是针对学校全体专业教师的人才培养。学校创造条件让所有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如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对口实践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专业性实践,教师可以掌握自己从事教学专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工艺流程等的现状,就理论教学中的疑惑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同时也可以发挥自身的科研能力,参与到企业新技术的开发环节。通过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对口实践制度,在提升专业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同时,也为非“双师型”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提高指的是针对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培养。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不能只重视发展“双师型”教师的绝对数量,更有注重对“双师型”教师质量的培养。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双师型”教师档案库,鼓励“双师型”教师提升学历,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才引进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目前郑州市A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源呈现单一化的问题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要求,有必要具体分析郑州市A校教师的来源,以利于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政策,做好中长期人才引进规划,实现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跨越式的发展。
(1)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双师型”教师的核心能力结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一技之长。通过学校的悉心培养和自身的勤学苦练,部分在专业能力上特别突出且表现出一定教学天分的优秀毕业生具备了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潜力。学校可以根据师资配备情况适当招收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留校之后应多参加专业教师师资培训及进修,提高综合教学能力。这类人才的最大特点是熟悉学校教学环境,培养周期短,年龄优势明显。
(2)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引进目标之一。优秀的高职毕业生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的是综合教学能力。通过岗前培训和职后进修等形式有助于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较快融入到教学团队,实现自身价值。
(3)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
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引进的主要群体。与中职和高职毕业生相比,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的优势在于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理论课教学能力比较突出。劣势在于没有长时间的生产实习经历,生产实践经验相对较弱,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较低。在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中应设置考察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生产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项目。避免一味追求学历达标,只重视专业理论教学能力而忽视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倾向。
(4)由企业调入
为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中等职业学校由引进了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或工程技术人员任教。这类人员本身一般都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缺乏的仅仅是教育教学能力和经验,通过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同时也自然取得了“双师型”教师资格,直接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由其他单位调入
职业学校由于其人才培养的特点,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对用工人群的需求。随着社会职业分工的不断演变和分化,职业学校的专业也需要不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教学特点需要由其他单位调入相应人才补充到学校现有专业教师队伍,而调入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往往忽视对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考察,特别是由普通教育改行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往往很难达到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因此对由其他单位调入的专业教师入职后的培养问题要与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区别对待。
3.建立阶段性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及培养机制。
郑州市A校虽然制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方案,但还存在“双师型”教师管理及培养机制仍需完善的问题。要对国家及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文件统一学习贯彻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和管理机制,可考虑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比如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授课酬金。“双师型”教师福利待遇的提升一方面是对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的物质奖励,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尚未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专业教师积极努力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使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上得到快速增长。
另外,“双师型”教师绝对数量的增长已经不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数量和质量的协同增长才是这一阶段的建设方针。因此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上应把各类培训及进修作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可考虑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进修基金,为有志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并给予经济补贴。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质量,还便于针对性的培养学校急需的专业人才。
4.教育主管部门“双师型”教师认证及评职政策支持。
能否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是专业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关键,中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从政策上给予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必要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政策上应对申报相应专业的第二技术职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与其他人员区别对待,适当放宽对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年限等条件的要求。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郑州市A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总体偏低。具有中级及以下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为 82.1%,“双师型”教师年龄结构调查数据显示 40 岁以下的教师比例为 69.3%。横向比较这两个数据不难看出,40 岁以下的大多数“双师型”教师仍然是中级职称。目前的职称评定政策是以教师的学术能力为主要依据,职业教育学校教师与普通教育学校教师的要求基本一致。“双师型”教师总体特征是专业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理论科研能力相对较弱,使得“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处于劣势,无形中会挫伤“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职称评定政策应多考虑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能力结构特点,对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专业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如把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作为晋升中高级职称的评审条件之一,从政策导向上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DB/OL]./jrzg/content_1667143.htm/.
[2]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年)[DB/OL]./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836364.htm/.
[3]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DB/OL].http://www./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xxgk_79094.html/.
[4]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DB/OL].http://www./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201006/xxgk_88962.html/.27
[5]贺文瑾.“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概念解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
[6]唐林伟,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
[7]菲利普·葛洛曼,石伟平译.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年,第一版.
[8]范延松.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学校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2011,(1).
[9]佟富家,李艳.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09,(11).
[10]赵新.关于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科是什么学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