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标点符号怎么打有什么变化?

&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先看一下2004年《宪法》修改例。
  [草案摘录]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指出:&这不是一个单纯语法上的问题,而是强调要清晰地表达立法原意。一个之差,直接关系到公民、集体财产能否得到有力保护的问题。&
  标点符号的分类: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点号分为句末点号(、叹号和)和句中点号(逗号、、和)两类。
  标号主要有:、、、和。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从以前高考情况看,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一般都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分值在2-5分之间。考试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有①问号的使用,②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③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1987年以来,本考点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综合语用题中的改错题。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综合性是指多种标点的连用,技巧性指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变通用法〈活用〉。
  高考考查标点符号的特点:一是实用性。命题材料都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考查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逗号、顿号、引号、分号、书名号、破折号、括号、句号、问号等。二是注意较高要求的技巧性。选取的材料内容由短而开始变长,内容的复杂性是技巧性的具体体现。例如1997年测试标点的第一个句子就很长。&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产、旅游等资源。&,因并列词组长就采用了逗号,分项中的并列就用了顿号,这是正确的。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不好把握的情况。例如1997年考题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一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现在天字。&此题的错误之处是引号使用不当,用不着引号。
  二、标点符号的判定主要结合语境、语意和语气。
  例如:
  ⑤&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
  ⑥&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两个句子意思差不多,一个是常式句,一个是变式句,但标点符号都一样,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单句,&祥林嫂,你放着罢!&只不过在主谓之间停顿了一下,而第⑥句,谓语提前,但还是放在单句之后。
  ⑦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市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⑧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例⑦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例⑧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
  再如分号,用在表示偏正关系的多重复句的分句之间,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产生歧义。
  例如:
  ⑨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代工程的坚美。
  ⑩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例⑨是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例⑩是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两者都用了分号。如果两者用上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上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用上分号就显得前后关系清楚了。
  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顿号:
  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和云海。
  注意: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小&是极短的并列关系,仅凭读音自然停顿便可区别,故不用顿号。&德&等五个方面看似极短,但是&德育&等得缩略,应用顿号。)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 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4. 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有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 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8.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如:妈妈经常给我讲她的纺线啊,织布啊,做军鞋啊。
  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9.同一层次的并列,前几个之间点顿号,后两个之间一般用&和&,顺序不能变。
  如:A、B、C和D 这里有桃树、梨树和杏树。
  10.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如: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11、 并列的短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我们班里不光有&赖宁&,有&雷锋&,还有&张海迪&呢!
  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12、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
  观众长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13、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用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
  例:祖国啊,您伟大,富强!
  &伟大&&富强&之间本可用顿号,但为了突出、强调,则应改为逗号。
  二、逗号: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一) 一般用法
  1. 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1) 主语较长的
  这世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2) 强调主语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3)主语后有语气词
  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4)变式句(主谓倒装句)
  怎么啦,你?
  (5)谓语是主谓短语。
  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2. 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
  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我曾想,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3. 用在句首状语后
  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4. 用在独立语后
  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注意:据说后面不能用冒号)
  5. 用在部分关联词语后(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如: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6、倒装句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如:
  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7.用介词&把&、&被&等 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
  8.有些并列的宾语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
  如: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
  9、句子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一般要用逗号把他们和别的成分隔开。如:
  老李,我们的班长,昨天进京受奖去了。(同位词)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插入语)
  三、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即: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在某些转折复句&但&前边可用分号。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
  (3)我心里暗笑他们;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4)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讽雪的预兆。
  (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
  2、句中已用句号,就不再用分号。如: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四、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总结上文时相当于破折号)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2、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有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例如: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破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纺。
  3、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例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4、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例如:&&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5、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例如: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小刘走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1、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例如:
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老师反映:这一两年,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反映出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自理能力低,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冒号所管的内容为&这&&等问题&,没有管到句末,且只做主语,所以应将冒号改为&的&。)
  B &&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C 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晓红上了高中。&
  2、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例:当学术委员宣布: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将冒号去掉)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3、.转述的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化)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4、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如: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6、&如&之前不能用冒号。
  7、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如: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冒号前后没有提示被提示的关系,应将冒号去掉。)
  五、破折号
  一般用法: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2、表示意思的递进。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表示语音的延长
  &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表意思递进(紧承) 团结&&批评&&团结
  6、表示总结上文。如: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7、用在副标题前。如: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8、表分项列举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环境物理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9、破折号前的标点,如果是句号或逗号,可不用。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则保留。如:
  人人都知道他是雷锋式的人物&&心中只想着他人的好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10、应注意的问题:
  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破折号之前可以有点号,但破折号之后不能有点号。
  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破折号中表示注释的的用法容易和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相混淆,可从两个角度区别:一是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如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二是凡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用冒号表示总说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否则句子表意不完整。
  六、感叹号 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1)如果有成份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啊,啊!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4、句子前有叹词,后面是个感叹句,只在末尾用叹号。
  例如: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七、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注意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到底怎么办,(也可用?)去还是不去?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
  八、括号: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
  运用括号是应注意以下问题:
  1、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句内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括号内是词语不用点号,是句子不用句末点号(若是问号、感叹号可保留);如要在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后。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末尾的点号后;括号内若是句子,后括号前应保留句号等点号,若是几个句子则加几处句末点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
  例1、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解释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句内括号)
  例2、各国人民间的和平万岁!(长时间的鼓掌)打倒战争挑拨者!(全场起立。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转为欢呼。)
  2、括号里还有括号时,外面用小括号,中间用方括号。
  3、朗读时,括号内的内容可不读,以便更为连贯。
  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破折号的作用比括号更为广泛。
  九、省略号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
  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一是引文;二是重复性词语;三是类似语句;四是列举。
  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 表示沉默:
  例: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2、 表语言中断:
  例: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表语言断断续续。
  例: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例: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5、表明语意未尽。
  例:&可恶!然而&&。&四叔说。
  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可滥用省略号。一是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而是没有上述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2)、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
  (3)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一是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的,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标点,表示省略的是句子;二是省略号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短语;三是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4)、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格。
  十、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2、表示特殊意义
  例: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合闺女一般。(&天下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3、表特殊称谓
  例:老根据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
  4、表强调突出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就是做。
  5、表讽刺、否定
  例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6、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如&五一&等。
  7、表引用成语、熟语、谚语等
  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例如
  我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4)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例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8、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十一、书名号:主要用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使用书名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书名号的用法有三种情况:
  A.书名在前,篇名在后。例如:《后汉书&列女传》
  B.书名在前,类名在中,篇名在后。例如:《诗经&魏风&伐檀》
  C.书名内又有书名。例如:《读〈雷雨〉有感》
  (2)如果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本身的名称,不应用书名号,不属于原书原篇的,不能用书名号。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叹号、问号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其语气停顿相当于句号。
  如:我呀,还得再活上一阵子呀!
  2.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
  3.书名号容易忽视。如:资本论不是很长吗?你不也要读吗?
  4.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
  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如:&我&&不行&&了,请&&你&&&
  省略号后一般不能再用点号。
  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
  如: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十二、引号同点号的综合运用
  1、直引,即直接引用原文,引文结束时点号应在引号之内。
  例:局长说:&老高,你们的目的看来是要建个新车间。&
  2、夹引,即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引文结束时不需要停顿,那么其后不用任何点号。
  例:大家不会忘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名句吧。
  二是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如果引文中还要套着引文,则依据其是直引还是夹引来判断。
  例1、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先生曾说:&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的目的为必要条件的。&&(双重引用均为直引,故句末句号应放在单引号和双引号之前)
  例2、他说:&鲁迅先生确是一位伟人,是他提出的&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的目地为必要条件的&。&(这是一个直引夹套引的句子,就全句而言是直引,句末句号应在双引号内;就句中再次引用而言,是夹引,句末句号只能在单引号后,这样句号变应放在单双引号之间)
  4、&XX说&的前后如果有直接引语,则直接引语得点号应放在引号内。
  例1、&孩子,&她断气以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
  例2、&你对我说的,我一点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签在哪儿。&
  5、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要放在引号之内。
  例1、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例2、来水看见艾艾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啦?&
  十三、括号、引号、点号的综合运用:
  如果引文后需要注明出处,属直引的在引文后面用括号注明;属夹引的,点号在引号外时,要把点号移至括号后,如果引号后无点号时,在引文后面用括号注明,不加点号。属直引的的注释末尾可保留点号,括号外不再加点号;属夹引的注释末尾不保留点号,但问号、叹号可保留,括号外仍不能用点号。括号内若内容复杂,可按一般情况标点。
  例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例2、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例3、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刘勰语)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转载请注意说明来源【符号大全 】
您看完本文认为:
热点关注:
谢霆锋个人资料,谢霆锋演过的电视剧电影有哪些?李小璐个人资料,李小璐女儿贾云馨最新照片近照中国小psy病逝,小psy全敏宇年仅12岁病逝民警捡钱包联系失主还钱 被称骗子遭“拉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推荐的好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点符号怎么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