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 .....谁可以告诉我怎么刷新浪微博怎么加粉丝粉丝或帮我刷?或留下qq 不胜感激

微博刷等级 * 新浪微博刷粉丝-腾讯微博刷听众软件
博客空间在线自动互踩人气 :
一起一起踩 博客工具,微博工具
无需安装,无需注册,免费使用 一起一起踩
新浪微博互刷粉丝,腾讯QQ微博互刷听众,空间互踩人气-留言,博客自动互踩
玩转微博功能介绍:
1,腾讯微博互加听众,新浪微博刷粉丝,互加关注粉丝,告别没人关注冷清
2,微博收听工具 在不添加收听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查看多个指定微博的广播内容,可以避免广播多的困扰
3,支持腾讯,新浪,网易,搜狐 ...
4,真实互踩,你的微博访问与被访问时间是一致,真正意义的互踩
QQ工具功能列表:
空间刷留言,城市达人刷赞
& 一起一起踩
专业博客工具软件,免费使用新浪微博是怎么一步步衰退的?
不过三年,新浪微博的活跃率就已经一日一日地跌。现在已经非常不像样子了。 本人做营销,一眼就看出,新浪微博热门微博如果涉及软广,那些转发和评论全是僵尸粉。 到底是因为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导致新浪微博的没落。 还是因为大家开始厌弃这种公开生活的做法,而将社交分享转为私人化? 再还是,不作死就不会死,新浪微博自从接了很多商业元素(例如淘宝)之类的,变得非常让人反感?
1469 个回答
我也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吧,首先说说新浪微博成功的主要原因:1.微博相对开放的舆论环境占领了用户宣泄诉求的市场空白。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网民的这部分需求是被压抑住的,而微博打开了这个口子,形成了井喷。为什么是新浪?因为良好的政府关系,以及多年沉淀下来的信息过滤和控制经验,让政府感到可控。2.借了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微博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兴起的,这种随时随地浏览和分享的产品形态特别迎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3.先进的产品设计。相对于博客,微博不是进步,而是进化,领先太多。除了可以随时随地的浏览和分享外,更低门槛的UGC,关注/评论/转发的众包推荐和过滤的机制,粉丝模式给用户带来的虚荣和存在感,更普世的产品形态等等,都是一个巨大的革新。4.新浪原有的资源。举公司所有的资源毕其功于一役,强大的媒体基因,以及侯小强创建的博客运营的那套牛逼打法。再来说说微博衰退的原因:1.新浪缺乏公司远景,这是公司治理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新浪很独特,是一个没有大股东(占大额股份)的公司,曹国伟只是个小股东,整个管理层掌握着少量碎片的股份,如果说阿里巴巴属于马云、百度属于李彦宏、搜狐属于张朝阳、网易属于丁磊,那么新浪属于谁?谁来为公司的未来心急火燎?管理层的MBO、微博从新浪的剥离、高层的权力争夺、阿里的收购、微博的商业化,都说明了,管理层把新浪当成了逐利的平台,微博,不是他们抚养的娃,而是饲养的猪,等着合适的时机变现。大众点评、豆瓣、知乎等这些慢公司,创业者对产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能耐得住多年的寂寞,经受住商业化的诱惑,放弃短期利益。总得说来,微博这个产品的初心错了,结果也就好不到哪儿去。2.战略层面的失策以及执行不力产品矩阵没有协同作战。腾讯微博是防御型产品,用来阻击新浪微博的过快发展;对于微信,新浪其实也有对应的防御型产品——微友,用来干扰微信的过快发展。但在执行层面,腾讯微博火力全开,匹配了过硬的资源和能力,而微友,只是简单外包给了一个创业团队。腾讯微博的态度是“妈的,我跟你拼了”,而微友的态度是“不要了啦”,结果也可想而知。产品形态的方向摇摆不定。是要重媒体,还是重社交?如果结合微博这个产品形态以及新浪的资源和能力,加强媒体属性是没有错的。但是,做成twitter的市值,要远远低于做成facebook,这对管理层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所以有一阵子,微博想往社交上转,记的2012年的时候,微博客户端的首页有个入口,里面是一些兴趣组,什么电视剧歌曲等等,目的是创造UGC的场景促进更多的UGC,但深层的原因,应该是想基于兴趣图谱建立社交圈。所以,这还是初心的问题,想把猪肉买更多的钱,猪肉就变成了注水猪肉。3.战术层面的应对失误过滤和净化系统出现故障。微博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转需要两块最重要的模块支持,一个是UGC,需要源源不断得给生态注入信息资源供生态居民享用,这可以通过提升发微博的体验、创建发微博的场景、让其他粉丝尽可能多的反馈、官方运营大号自主灌入海量信息补充等方式促进UGC,这是生态发动机;另一个是传递能量的电气系统,它让信息资源在生态里快速周转,这取决于平均粉丝数、用户活跃度等因素,所以只要想法让生态的整张社交网络更密集,这个生态就更有生命力。这个电气系统就是“评论/转发”,非常巧妙的是,它还是一个筛选和过滤系统,每个生态居民都自发的去筛选和过滤,所以,质量越好的微博曝光的概率越高,越差的微博越不容易被发现。同时,“关注/取消关注”也承担了这样的作用。但是,这个天才的系统竟然出现了故障,而微博的团队没有有效地维护,在各方逐利的心态下,生态里到处是垃圾,微博没有拿出像微信一样的决心去解决信噪问题。孩子病了,家长会不顾一切:“医生,再想想办法吧,求求你了,多少钱都行”;猪病了,赶紧出手吧!初心的问题。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明星运营。在产品发展早期,这种通过明星效应拉动普通网民的运营战术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建立了竞争优势,让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追赶。但是到了产品的中后期,产品已经普及,微博没有转变思路,还是大量的大V掌握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没有回归草根,草根们在微博里没有存在感,活在大V的阴影下,逐渐失去了兴趣。后来微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帮助草根发展粉丝,但为时已晚。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没有与时俱进地改进产品迎合变化的需求。先说获取资讯的需求,如果永远是心灵鸡汤,时间长了也会腻,而且重复率越来越高,有的都在转1年前的段子。当有更多体验优秀的深度阅读产品(搜狐新闻、新闻头条等)出现时,这种快消式的资讯产品就显露了不足。再说发微博的需求。用户为什么发微博?自拍的,去哪吃了,吃了什么,去哪玩了,买了什么,以及无病呻吟显露文采和内涵的,从用户心理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产品经理会说,抓住了人虚荣爱显摆的本性。那人为什么要显摆?从本质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不自觉的去建立和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漂亮的,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有钱的,有品位的,有地位的,或者有才华的,于是,就通过微博去建设自己的这个形象,比如发个美图秀秀美化了N遍的自拍,然后焦急地等别人的评论,如果有人说“啊,你好漂亮啊”,她就暗自窃喜,这次建设目的达到效果了。人就是这么不断地去建设自己的形象。但是,问题是,这些“导演”的才华有限,他们无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表演手段,时间长了,也就停止了,吃饭不想再拍美食了。另外,这些“导演”的潜在观众在哪里?现在看来,微信朋友圈更精准。至于其他非核心的需求,如陌生人交友的需求、大V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并没有衍生的产品去更好的对接。没有有效巩固自己的城墙。其实微博的城墙足够厚,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微博上沉淀了大量的网络资产(好友关系,发的微博),以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这些都建立了很厚重的退出成本,用户迁移的成本很高,除非有另一个产品帮用户把创建的好友关系迁移过去,并且该产品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也是易信和来往做不起来的主要原因,除非能把用户微信里的好友关系快速的重建起来。但微信做到了,当建立完毕用户的好友关系,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形态(公共号和朋友圈),快速瓦解了微博的城墙。~~~~~~~~~~~~~~~~~~~~~~~~~~~~~~~~~~~~~~~~另外,有人提到了其他的原因,我不敢苟同:1.有人说因为百花齐放的产品不断出现抢夺了用户时间。其实微博衰退的时候仍然在享受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而且移动的使用习惯在不断加强中,这会缓冲用户时间的争夺。另外,我们说的产品成功,是指相对于行业竞争对手的成功,像这种外部环境的问题,对所有的产品都是一视同仁的,不应该作为自身衰退的理由,看看自己的竞品微信,用户使用时长是不断提升的,就不该抱怨这个了,只能说自己没有像微信那样把产品做好。2.有人说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用户流失。我相信新浪的产品经理应该做过调查,清楚用户流失的原因。可以肯定,因为受到攻击而放弃微博的用户只是极少部分,不应该当成主要原因来分析。而且微博不像论坛,它不需要人工去维护,它有自身的修复和过滤机能,通过“评论/转发/关注“把发优质内容的良币暴露在前面而把劣币沉到底下。3.有人说微博越做越重功能太复杂。其实微博的核心功能还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微博客户端的首页,绝大部分用户只使用首页就够了,其他次级功能还是收敛起来的,并不干扰用户。另外,大量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就是做得极简,喜欢极简的是有很多的选择。微博和微信一样,作为普及的产品,老用户较多,较高的退出成本,没有其他替代产品,是有条件丰富功能的,其他产品就不要学了。
因为微博变得越来越没有参与性、新闻性和时效性了发微博的本意是分享,和朋友圈不同我发这条微博是为了尽量分享给不认识的人。普通人用微博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哈哈哈哈哈” 、“”和“点赞”,大家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想互动更多好玩的人,所以才会求互粉求关注。看微博和看新闻的最大差别就是你不仅仅是追名人而是近距离的接触到名人,和名人产生互动。另外相对传统媒体、传统网络媒体,微博和普通人的生活更加紧密相关,在微博上面可以直接获取和分享各种热点、爆点、本地的实时信息比传统网络媒体要快很多倍,阅读的同时自己也是发表者,这也是大家一开始喜欢微博的原因。想想2011年的郭美美、官员微博开房、上海胶州路大火、动车事件、PM2.5概念的否定和承认。这种信息才是广大网民会感同身受,也能让全民都有参与感,进而从网络影响到现实社会的活动。再想想这几年上微博上有什么能影响现实生活的热点事件?十几天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热点事件的转发也需要节点,就是粉丝多的人,当然现在他们都不怎么发了。。。大量的营销公司微博刷粉刷转发对普通用户发表和获取信息的妨害也很大。类似知乎或者一些专业性强的BBS,只要你坚持写,就会有人看,对于原创信息发布者来说这算正面的激励机制,微博则未必,营销大号甚至专门会去除原作者的水印和改原作者的名字和语境,而诸如此类的做法新浪完全是采取放任的态度,你举报也不一定受理,就算受理了,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营销号还有几天的保护期,最后所谓扣信用的处罚根本是不痛不痒。新浪微博有个热门微博的功能,本意很好,就是能现实24小时或者1小时里面把转发数最多最热门的微博排序,前些年我基本每天都要看一次,能看到各种好玩的新闻或者段子。但是现在的情况的是这个榜里很少有真正的热门信息,社会热点信息基本绝迹。各种广告贴、营销账号或者三线艺人无意义贴长期占据这个榜的70%,不熟悉微博的用户连续几天看到这种垃圾信息想当然的就会认为微博上面就是这种东西,奇怪的是为什么新浪本身对这种行为不仅不制止,还有纵容的意味,明显会对用户造成流失的行为我都能看出来,为什么他们却没什么行动,真的是只要KPI数据好看,这个用户是不是自己的真实受众,压根就无所谓了?
新浪微博是少见的产品设计失控的互联网公司,产品设计失控体现在,无目的,无节制,无一以贯之的设计方法论。是典型的没当公主的命却染了一身公主病。新浪微博什么都想做,这种四处伸手体现了它的漫无目的,在微博的个人主页上你可以看到博主的微博、足迹、微博人气、好友关系等等等等,但90%的人点进一个人的微博只是想看看他最近又更新了什么,这一核心的需求,你只看到五条就要多点击一次,明显的信息卡顿。它甚至可能都忘记了自己是微博。想做用户的 Passport、用户的 Index、用户的 Personal Card,唯独不是用户的 Weibo在明星的主页上表现更明显,无节制地排布了诸如作品、百科、图书、文章等等乱七八糟的内容,微博选项甚至被折叠了起来。逼着用户必须看五条点一次“查看更多微博”,或者在导航栏被折叠的地方找到“微博”入口。对于微博控来说,每五条多点一次积少成多浪费生命,新浪的产品狗拉出去枪毙一个月都不过分。当然,你在新浪的微博客户端点一个人的头像,甚至都不会直接呈现此人的微博内容给你。就不用提饱受诟病的“未关注人私信”功能了。想学腾讯搞弹窗,结果东施效颦,用私信来代行弹窗的功能。可惜QQ的弹窗你可以放着不理,一会儿自行消失,新浪微博的弹窗,你不理它就一直挂在右上角抓心挠肝地膈应你,相信多数人和我一样玩新浪微博都有 Notification 强迫症吧,一定要把信息点掉。结果就是新浪微博既没有达到引流的目的,又恶心坏了一大波人。这些推送账号甚至拉黑了都会给你发私信,拉黑就表示拒绝,你还要搞治外法权,强插用户,在新浪用户被尊重的感受度最低,这都要仰赖没有教养不知节制的新浪产品狗。所以挨踢同行发起抵制新浪产品狗的运动我觉得挺大快人心的。没有基本行业操守职业素质甚至从业常识的人,早脱离这个行业其实对谁都好。
最后一个用微博的人————————————————————————————————————————————————————————这是一个并不真实的故事。一.林清是一个小镇青年。如果从百度地图上看,他出生、长大、从未离开过的小镇,只是一个小小的点,只有推着滚轮把地图放到最大,才能看到一小片土地上纤细的道路。小镇上只有一家网吧,几部老旧的机器,勉强能跑起LOL和DOTA。21岁之前,林清没有用过社交网站。在他的印象中,对网络的理解还停留在“上网冲浪”的层次。社交网站一茬茬的出现,他却从来都没想着去注册一个。原因也很简单:自己就是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人,所有的朋友在地理上都位于吼一嗓子就能互相交流的范围内,有什么可以展示在社交网站上的呢?所以,林清用微博完全是一个巧合,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鬼使神差地就注册了微博,填上了自己现想的网名“林间清风”。注册微博对他来说很麻烦:为了防止僵尸粉,微博对用户的真实性审查越来越严,光是一个“林间清风”的ID,根本不能让他发帖。填上了身份证手机号,林清才正式可以“上网冲浪”了。该关注谁呢?新注册的微博默认会随机关注一些大号,但林清觉得,既然玩微博,当然要和网友们网聊才对。所以,他点进一个微博账号,看下面的评论。大多数评论都挺无聊的,但是也有几个看上去言之有物。林清随手点了一个,是个女孩,名叫“若水华336”,用的是个没怎么PS过的自拍照头像。她新发的微博是这么一条:“真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 是支持,不是支配; 是慰问,不是质问; 真正的爱,要道谢也要道歉。 要体贴,也要体谅。 要认错,也好改错; 真正的爱,不是彼此凝视, 而是共同沿着同一方向望去。 其实,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 而是, 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林清觉得这女孩儿的思想挺有深度,长得也不错。他想了想,点了转发并评论,写道:“爱不是寻找完美的人,因为这世界本就不完美;爱的价值,是让世界变得更完美一些。”就这样,林清逛逛微博,看看新闻,也时不时地关注几个人。他说不清自己关注他人的原因是什么,也没有人互关他,不过他还是乐此不疲。大概是他玩微博的第三天,他发现自己的屏幕右上角多了一个黄色的小标签:“您有1个新粉丝,您有3次新转发”。他兴奋地点开,发现“若水华336”关注了他。他并没有给自己的第一个互关对象发私信,而是在她的新微博下面评论:“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很快,他得到了回复:“感恩就是人心里的阳光,我的感恩愿与你分享。”这让他很是开心。就这样,林清在微博上交上了不少的朋友。他们或是风趣幽默,或是文才俊秀,有的对热点事件指点江山,有的对生活琐事提出建议。林清觉得,微博真是好玩。虽然他只有几十个粉丝,每条微博也不过两三个转发。一天,他看到一位关注者发了一条“做到这五件事,你也能长命百岁”的微博。这样的微博林清很喜欢看,也几乎每条必回。不过今天,他觉得光回复似乎还不够,他决定自己也写写养生的经验。林清决定写个和减肥相关的微博,因为他觉得减肥应该是个会让女孩子关心的话题。他找了些资料,发了条微博:“减肥吧妹纸们!做到这五件事,谁都能瘦下来:少吃、多动、早睡、快乐,还有对自己狠一点。”然后,他退了机器,回家睡觉。二.林清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当他打开电脑登录账号的时候,会看到30000多条转发和评论。屏幕右上角的小黄签欢欣雀跃地等着他点开。要知道,就算是一线明星的微博,也未见得能有这么多转发和评论。林清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火了。他忙不迭地点开小黄签。按下鼠标的时候,他还在想:究竟是哪条微博火了呢?是不是哪个大V转发了我的微博呢?肯定是,估计下面肯定有好多评论,三万多条啊,我怎么回才好?老网吧的网速慢,页面慢慢地刷了出来,林清握着鼠标的手僵住了。三万多条评论,一模一样的评论。“减肥吧妹纸们!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留一束长发和两位数体重,全面的减重效果使体重达到理想的水平,减少食欲和消除饥饿的痛苦!想瘦的亲看过来了:现在把握机会,你也是瘦纸!等待你的是惊喜!”后面跟着一个卖减肥药的链接。后面跟着一个卖减肥药的链接。林清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个恶作剧。但这不可能。尽管网上偶尔也会出现诸如“其实你玩的是微博单机版,微博上的每个人都是我假装的,信不信?不信的话我换个ID来留言”这样的接龙恶作剧,但是三万多条一模一样的评论?这简直就是在用洲际导弹炸蚊子。也许是自己的微博中了病毒,病毒假造了这些评论?林清退出了自己的账号,又注册了一个新的账号,找到自己的微博。没错,确实是三万多次转发和评论。林清想找与自己互关的朋友问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他换回自己账号,找到了“若水华336”。刚点进她的页面,林清就发现,“若水华336”也转发了他的这条微博,并且留下了与那三万多条评论一模一样的转发语。林清第一次给“若水华336”发了私信:“为什么会转我的那条微博呢?”“若水华366”很快回答:“微博是很好玩的,我喜欢转发微博。”林清:“就是那条‘减肥吧妹纸们’的微博,为什么会那样转发呢?”“若水华366”:“减肥吧妹纸们!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留一束长发和两位数体重,全面的减重效果使体重达到理想的水平,减少食欲和消除饥饿的痛苦!想瘦的亲看过来了:现在把握机会,你也是瘦纸!等待你的是惊喜!”林清不知道该跟她说什么了。他点进其他几个互关网友的微博主页,毫不意外地发现他们也都和“若水华366”做出了同样的事情。而与他们的私信也如出一辙,只要提到“减肥吧妹纸们”这六个字,得到的就是那一段一模一样的回应。仿佛他们的体内被种了某种蛊虫,听到这六字真言,就会发作一样。林清感到一丝恐怖。这是一个针对自己的骗局吗?他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值得被骗的。他只是个普通的小镇青年,没权没钱,也没有仇家。林清反复地翻看着和这些网友们过往的互动。有来言有去语,挺聊得来的啊。但他总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直到半个小时之后,他终于意识到了这种不对劲的来源:这些网友们说起话来,都很相似——相似,指的是语气、语调,以及说话的方式。他们很少谈及自己,也很少谈及日常的生活。还有一个问题:他们每个人回私信的速度都是一模一样的。林清的私信发出,六秒钟之后,得到回音。无论是谁,一律六秒。林清第一次觉得:难道,这些人不是活人,而是机器人?三.林清在微博上搜索到了一条老新闻:“微博官方宣布提升智能反垃圾系统功能,僵尸粉将成为历史”。新闻说,由于僵尸粉越来越多,已经影响到了微博用户的正常体验,微博官方决定提升智能反垃圾系统的判断阈值,因而部分较不活跃的用户可能受到影响,希望得到用户谅解。新闻还说,被误伤的用户可以通过提交申诉,恢复原有权限。“僵尸粉?”林清把这个关键词打进搜索框。在倒数几页的位置,他找到几条老广告:“最新AI养粉,完美通过反垃圾系统”、“智能增粉,有头像有粉丝有转发”、“高等级粉,50元1000粉,自动AI评论”等等。难道,“若水华336”是僵尸粉?经常和他聊天的那几个账号,莫非都是僵尸粉?林清决定,必须要搞清楚这件事情。他给几个做小广告的账号发了私信,其中绝大多数用户都已注销,但有一个回了他:“您好,诚信增粉为您服务。您需要加多少粉呢?自助加粉请回复1,咨询请回复关键词。” “我问问,什么叫自动AI评论?”“您好,自动AI评论 是 AI智能粉丝 的一个功能。”“什么叫AI智能粉丝?”“AI智能粉丝 是一种增加粉丝的方法。用这种方式增加的粉丝,能够模仿真实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通过微博官方反垃圾系统的检测。”四.林清明白了。他心里有些空落落的。和自己聊得开开心心的那个姑娘,扎着双马尾、眼睛挺大的那个姑娘,原来是个僵尸粉。不光是“若水华336”,“张家伟”“孔狸”“榴莲牛奶”等等这些人,也都是僵尸粉。只要是会用那一大段广告来回应“减肥吧妹纸们”的,就都是僵尸粉。按照那个做广告的账户所说的,现在的僵尸粉程序早已经过了许多次进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微博官方从未停止过对僵尸粉的清剿,而僵尸粉则不断改进自己。反垃圾系统检测用户的评论、转发数,于是僵尸粉程序也开发出了评论、转发的功能;反垃圾系统检测评论与主贴的相关性,于是僵尸粉有了“搜索主贴关键词智能回复”的功能;反垃圾系统开始检测用户的原创微博数量,于是僵尸粉也开始发原创微博甚至图片;反垃圾系统开始检测用户的头像、个人信息,于是僵尸粉们也纷纷改头换面……最后,一个精心设计的僵尸粉程序,甚至比一个普通的真实用户,更像真人了。第三天,林清百无聊赖地坐在网吧里,久久都没有开微博。他有点害怕,不知道小黄签上是又会跳出几千几万赞,还是会一片沉寂。而且,微博上有一群欺骗了他的人。不对,他们根本不是人。被他们骗了,只能怪自己太笨。想到这里,林清打开微博的页面。他决定把这些关注对象都删掉得了。删完关注,他恨恨地发了一条微博:都是骗子,都是大骗子。然后他就去吃泡面了。吃完饭回来的时候,林清的微博上并没有跳出三万个评论和转发。而是:一亿九千八百万个。确切地说,在那短短的半小时里面,林清的微博被一亿九千八百万个个账号给转发了。热榜上,“都是骗子”四个字赫然在目。林清并不知道这一点。小黄签的显示是有限的,1.98亿次转发显然已经超出了设计者的预期。但热榜上“都是骗子”这四个字显然不是巧合。他想了想,在微博输入框里打入了刚刚吃过的“康师傅老坛酸菜面”。果然,一小时之后的热榜上,第一名已经是“老坛酸菜”了。林清成为了微博的风云人物。这一点也不夸张,他挥手即为风,覆手即为雨。他就是微博上的神灵。五.林清并不知道,当他打出“减肥吧妹纸们”这六个字的时候,他成为了所有僵尸粉的神。在僵尸粉与反垃圾系统的斗智斗勇中,反垃圾系统推出了“与真实用户互动频繁的用户更容易被判断为真实用户”,于是僵尸粉公司们也在程序里增加了判断某个用户是否为真人的功能,这样能让僵尸粉更有效率地和真实用户互动。可是,“减肥吧妹纸们”这个关键词,却成为了僵尸粉的BUG——关键词库不断扩充的过程中,原有的关键词并没有删除,而这个“减肥吧妹纸们”的关键词不知为何有很高的优先级,当僵尸粉检测到“减肥吧妹纸们”的时候,就会立刻跟抽风似的回复那一大通内容。不过,因为这个关键词极少有人使用,所以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问题。而当有人正好打出这六个字的时候,一度引发了僵尸粉大批现原形。当时负责处理这个问题的僵尸粉公司技术员,发现删除词库中的词操作特别麻烦,于是就给僵尸粉的回复逻辑打了个补丁:僵尸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主动发布这六个字。这样一来,触发这个关键词的可能性就变得更低了。没有哪个僵尸粉会发布“减肥吧妹纸们”的关键词,反过来说,发布这六个字的,一定是真实用户。于是,僵尸粉们的程序让它们选择与真实用户进行互动。于是,林清成为了真实度最高的用户。他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会以最高的优先级被传播,每个僵尸粉都本能地希望与他互动,这样就能增加被判定为真粉的机会。他就好像是进入了僵尸群里的活人,僵尸们闻到了他的气味,便四下涌来,无远弗届。六.林清的账号很快被封禁了,彻底消失,没有理由。没有人知道,曾经有一个人拥有1.98亿粉丝,每条微博都会被转发1.98亿次。七.“卧槽!你这个程序太吊了!一个僵尸粉居然带动了全国的僵尸粉!你这简直是不朽尸王啊!”一个肥肥的程序员勾着另一个的肩背:“你这下要发了!这是有史以来智能程度最高的僵尸粉啊!”被勾着的那个长着乱蓬蓬的头发,他挠着脑袋嘿嘿笑着:“我就说嘛,我搞的这个机器学习机制很厉害的。不用关键词库,通过全网爬信息来构造AI。我还给它设计了背景和人格身份,这样一来,除非做图灵测试,否则任何人都不可能发现它是僵尸粉了。”“还说呢,你差点闯祸知不知道?还好及时监控到它的异常,否则,两亿粉丝的账号,都能上新闻联播了!还怕微博官方发现不了?”两人的主管走过来,拍了下两人的脑袋。就在此时,屏幕上虚拟角色的微博页面跳出一条新微博。头发蓬乱的程序员对他的AI做了调试之后,重新注册了一个微博账号。三人饶有兴趣地探头去看:“看看它又发了什么话。”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你们都是僵尸粉。”三人面面相觑。就在此时,屏幕又动了,又一条新微博。“我们都是僵尸粉。”注:新浪2015年一季报显示,2015年3月,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数为1.98亿。#这篇文章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楼下的评论里也有不少僵尸粉 。另外,让我有点纳闷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特地回复一句“看不懂”呢?一般看不懂的文章,我肯定不会有兴趣回复啊……莫非,他们都是……?#更新:有人问最后的两条微博是什么意思。很简单,发第一条的时候,林清还以为自己是人,在用微博,所以他发微博是对微博上的僵尸粉喊话:你们都是僵尸粉。而很快,他意识到自己也是僵尸粉,于是才会说“我们都是僵尸粉。”纽太普的不真实故事:欢迎来我的值乎向我提问。 (二维码自动识别)
补充:说个有趣的现象。其实这一两年来,微博一直在给淘宝输血。微博上正常的盈利模式是这样的:一个网红大V,通过营销手段炒红自己,在微博上圈到足够的粉,然后……就开淘宝店了。在微博上定期发布自己淘宝店铺新产品,挂个链接。直接叫卖。微博的用户就被导到淘宝去了……这样,网红大V挣钱了,淘宝挣钱了。微博么……呵呵。微博自己养的羊,被别人宰了。以下原文:成也营销败也营销。微博对用户的最早的核心概念是:分享生活中的新鲜趣事。核心理念应该是UGC。即用户生产内容,然后再讲它即使分享出去。微博最成功的营销做法就是明星营销,姚晨作为第一代微博女王,可谓是一时无两。同样依照UGC的范畴,明星分享出自己的原创生活新鲜趣事,圈来了大量的用户。但是到了后来,这种模式变质了。最有趣的是,微博自己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但是大V们和明星们却自己找到了盈利模式。吸粉做营销,水军营销,或者开淘宝店……其实所谓的自媒体,也就是一个变大了的公共论坛平台而已。微博也从一个UGC的分享生活乐趣的地方,变成了一个营销炒作的舞台。而普通的用户,在微博上的存在感是非常弱了。在这个舞台上,站在醒目位置的永远是明星,是营销大V。而普通用户只是给他们提供营收的来源而已。一句话,微博养的羊,被别人宰了。好,那么普通用户就会觉得:既然这个舞台我站不上去,我就老老实实的做我的生活分享,做UGC的原创,然后分享生活给我的小伙伴们。然后,朋友圈出现了。朋友圈最棒的地方在于它的防御壁垒城墙的厚度。在微博上,有太多营销水军,有太多的无素质的脑残混迹其中,你好好的发个微博,也许说不定哪天就会踩个狗屎,被恶心得无可奈何。你打开微博,推送的头条新闻,往往是是头条”营销“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微博真正的作用已经变成了取代门户网站,微博成为了一个看文娱新闻各种八卦的地方。前两年,从热炒汪峰上头条开始,我就和朋友说过:微博离死不远。当一个即时分享的平台变成了一个营销为王的平台,那么就等于让百分之99的用户,变成了羔羊。你愿意每天上微博去,做一个小透明,然后坐在舞台下看别人表演?然后给别人输送利益?自己还得忍受各种狗屎么?用户体验渐渐变得糟糕,你需要忍受各种脑残粉,各种无聊的营销炒作出来的“头条新闻”。长久当观众,是会无聊的。每天跑去韩寒或者王少爷的微博下喊越岳父大人,喊老公草我,时间长了也会无聊的。当微博从一个UGC精神的平台,变成了一个营销为王的舞台时,这个平台就注定会死掉了。因为舞台这种东西,永远会区分观众和演员。你永远都只能这里当观众,看那些表演出来的营销。那么你就会觉得无趣。微博已经没有多少UGC的精神了。朋友圈比微博优势的地方在于,它天然具备了厚实的防御壁垒。你在朋友圈,可以屏蔽掉那些陌生人的营销,朋友圈里不会有营销大V号。朋友圈,简而言之,朋友圈。朋友两字是核心。在朋友圈,UGC的核心精神得到了延续,即时分享UGC内容,而且是互相分享!微博则变成了一个推送的模式。大V生产,普通用户接受。失去了相互的精神,变成了普通用户单方面的被动接受。微博早年在营销品尝到了太大的甜头,而后来在营销渐渐混乱的时候,又无法痛下决心来制止,为了既得利益,一味纵容营销行为,酿制今天的恶果。记住了,UGC的核心精神在于“分享“,所谓的分享,也就是说,你我之间是平等的,我写的东西给你看,你也的东西也给我看。而营销,是单方面的:我是大V,生产东西给你看,你是一个小透明,那么你生产的东西就没人看。当然,微博的普通小用户也可以做UGC,但是去前面说过了,同样的UGC的分享乐趣,朋友圈做得比微博更好。所以,微博自然就死了。
谢邀。你曾经很爱去一家饭店,久而久之吃腻了,于是不再去。你身边的朋友也一样,大家偶尔想起这家饭店,都会觉得早应该倒闭了。但事实上,人家开得好好的。微博就是这么一家饭店。先从厨子说起,就微博来说,也就是提供内容的。一是明星,这部分的热度其实有增无减,远的不说,前两天王宝强半夜炸出来多少人?而且由于微博产品的特性,明星手滑点个赞都是新闻,秒删也是新闻。说绝对一些,微博只要有明星撑着就死不了;二是意见领袖,垂直领域,有些还是很敏感,毕竟涉及到舆情监控。这块热度是降的,很多人跑去了微信。不过对微博不完全是坏事,谣言毒鸡汤这些东西也相应更多进入了朋友圈;然后所谓网红,这个范围太大,还是要看内容属性,段子手之类就会活得很辛苦,因为创作太难,笔力大多数也不能支撑自己转型。搬运类型不存在内容枯竭,一直会很好。而依靠颜值的相对也会容易很多,颜即正义嘛。所以在大框架上,新浪有意模糊网红的定义,但具体执行上是有变化的,只会把政策倾向给对流量帮助更大的类型。所以很多人不是不想做微博,尤其一些知乎和微信起来的大号,而是不知道微博怎么做才能火。再说顾客,明星粉不说了,流水的明星流水的粉,但始终都是江河大海。那为啥我们总觉得这个饭店没顾客了?大体是和我们自身使用习惯有关。举个例子,以前去饭店吃饭(此处是真饭店),店家做活动经常通过微博,现在基本就是微信和大众点评。而你给食物开完光,基本也是先发微博,如今都是朋友圈。而看文章,知乎和公众号显然是最佳选择。这很容易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觉,微博这饭店不行了。但个体感受并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准确的,比如很多人觉得,微博都是小孩,所以只适合碎片化的东西。这个想法我自己都有,但我今年在做一个新项目的过程中,发现即使是超过两万字的故事,因为好看,一样在微博可以自发传播起来。而一个微博热转两三万的长故事,即便因为限制不能加二维码,照样为微信公众号引流了七千左右的真实粉丝。然后是环境,一是国家对微博这个产品是非常满意的,现在这块风险不大。二是阿里这棵大树最大的优势就是淘宝接口,微店的用户体验不佳。三是新闻属性和娱乐属性可以保证流量不死,并且随时能出现爆点。最后要说下服务,微博因为有一些先天优势,很难被玩死,这也导致产品在更新时任性得不得了。经常做出一些不顾用户使用习惯的反人类设计。比如莫名其妙的时间轴,比如界面难看得要死的头条文章,比如模仿别人弄得点赞功能结果大幅度降低转发率又修正出来的点赞出现在首页。而最让大家不满的,可能还是对原创内容完全没有保护。其实本来也没有,以前的草根号和明星都是抄袭重灾区,只不过现在因为微信号做得出色反衬出微博的不作为罢了。刷水僵尸粉什么不在讨论范围内,微信一样刷。
我就吐槽两点:1、热门微博,居然不支持自定义订阅。按照站方的算法,排在前面的永远是娱乐八卦与段子。没错,他们是搞了个“分类”,那为什么不让用户直接自定义呢。到底是懒还是利益链?“发现”这个入口本来是战略级的信息筛选、分流制高点,整成现在这样和犯罪有什么区别。2、自媒体,最重要还是广告。偏偏不开放自营广告,话说你能多赚点差价也行,问题是闭着眼贱卖,自己也没赚多少。ps, 这个产品多么不走心,看App UI设计就知道。长微博地位不用多说了吧,可是在客户端发布菜单里,它是被折叠在第二屏的倒数第二个选项。之前官微卖萌怪刘烨不懂发长微博,明明是自己把产品设计成了翔…微博要衰落,怪不得时势和对手,怪自己烂到渣的运营!
先谢邀,稍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估计会很长,所以等我有整块儿的时间先……作为日加入新浪微博的人,主动来回答这个打脸的问题,是挺困难的,尤其是如何才能做到对外不装逼,对内不得罪人:)想回答新浪微博是如何一步步衰退的,必须先想清楚一个问题:新浪微博崛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后来都发生了什么我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个微观问题,答案也是个微观答案,大概意思是我们很勤奋很努力很有冒险精神,但是即勤奋又努力还有冒险精神的人或者公司,遍地都是,一点都不稀缺,这些只是必要条件,而远非充分条件,事实上,勤奋努力加冒险,死的概率还更高些。猪会飞,是因为他站在了风口上,成功的飞起来以后他可以总结起飞技巧,但重要的,是风。新浪微博的风,是移动互联网。我是入职了新浪微博后才买了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诺基亚E71,之前出现过和弦、彩屏、可拍照、能查股票信息、能收发彩信收发邮件的手机,但是我实在是找不到更换我那个黑白屏手机的理由。当时我对“应用”两个字造的词还很陌生,后来才弄明白了,原来就是手机上的软件啊!为什么PC上就叫软件,手机上就叫应用呢?我还琢磨过这个问题……2009年,大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迅速增加,三家移动通信公司的3G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是,你打开手机,真正能玩的应用几乎没有,传统互联网公司逐渐分出一个小部门,把PC浏览器上的社交网站移植到手机上,网站上的交互转移到手机上,复杂程度令人发指。在这种背景下,新浪微博的产品形态实在是太适合在手机上使用了:流量小,速度快,交互简单。它在短期内承担了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公开社交、私密社交的全部,占领了手机用户的绝大部分空余时间,吃饭发微博、发牢骚发微博、政治讨论发微博,约炮靠微博,快速联系熟人靠微博,晒幸福发微博,失恋了发微博,政治讨论发微博……站在2014年初,我们再看移动互联网,已经是人声鼎沸,智能手机的铺货量增速远远大于人们想象,他甚至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市值百亿美元的本土手机品牌——小米,iOS和安卓市场的移动应用数目暴增,竞争已经白热化,手机游戏、手机视频、资讯、通信、社交,那么多人在抢用户的那块屏幕,争夺用户并没有增长多少的使用时间,你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越多,刷微博的事件就越少,你用微信聊天的时间越多,刷微博的时间就越少,你看一段视频的时间,就耽误了你刷很长时间的微博。就社交应用而言,熟人、陌生人、公开、私密这些本来就相互冲突的社交行为,终究无法承载在一个应用上,多少新浪微博上的事故,是因为这种功能冲突,一个女孩儿发照片,只是想给熟人看,结果被陌生网友拿出来晒,指责。当有更有符合使用场景的应用出来后,这种转移是不可避免的,熟人聊天去微信,约X去陌陌,兴趣社交去贴吧去知乎,而新浪微博的位置,变得极其尴尬,以至于让人怀疑,它到底是用来做什么?2009年,在新浪微博出现之间,中国不存在一个公共讨论空间,博客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较之于传统媒体,这是个巨大的飞跃,但是你的想法能让多少人听到,却依然取决于门户网站的编辑,而新浪微博的出现,使得所有人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公共讨论空间讨论,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空间,不再依靠一个中心,而是靠着兴趣、关系的链条自动生成、壮大,编辑的力量被前所未有的削弱了。作为一个前媒体从业人员,我面对的完全是一个被震撼到的前景,即使在前期加班到深夜两三点才回家,我还是忍不住激动,何其幸运,能够参与到这件何其伟大的事业,我觉得老罗所说,新浪微博对拓展中国言论空间的贡献,超过建国以来所有反动人士的总和。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但是,我们所有人,因为这个国家独特的传统与历史,都缺乏基本的公共讨论经验,我们不知道怎么去体面地去讨论一件事情,而我们的讨论的很多事情,也让人根本无法温和地去面对,因此整个网络充满了暴戾之气,那些生活中文质彬彬的人在网上恶语相向,那些本来我们尊敬的人,发出的言论却经常让人瞠目结舌,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永远没有交集,但在网上,双方却可以肆意相互伤害,人从来没有这么容易被组织起来过,去伤害一个人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在这种讨论中,最早离开的失败方,往往是较温和的,对侮辱性言论承受力较差的,而胜利的,往往并不是胜在公义,而是胜在人多势众,当辩驳对象消失的时候,胜利者也会感觉因为失去了对手而感到索然无味。这就是中国所有公共论坛的独特现象:劣币驱逐良币。所有的公开论坛都一样,首批用户往往是那些在大城市生活的白领,他们接受的教育背景相对统一,政治立场与文化立场相对一致,彼此尚有求同存异的雅量,如果仅限于此,那么就成了小圈子的趣味,其影响力会被压缩,如果更多不同背景的用户进来,讨论氛围又会被破坏,后来的用户赶走前面的用户,当前面的用户走了以后,后面的用户也就走了,只留下一个鬼城。这种事情一再发生,无一例外,令人绝望。我曾经和黄继新老师讨论过此事,但黄继新老师说他有办法,我相信他,但他没告诉我怎么办。于是很多用户离开了公共论坛,转身去了微信,在朋友圈发吃,再也不担心陌生人骚扰,在朋友圈晒佛经发心灵鸡汤转发伪科学段子,好友也会因为情面而不忍驳斥。大家在这里惺惺相惜,不同价值观的人根本撞不到一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出去的媒体内容再也不怕被喷,因为受众只能和发布者一个人沟通,读者与读者之间永不相见。为什么总是假佛教、段子、推销、伪科学、心灵鸡汤?因为这些言论才是我们的平均智商,以前这些内容都发在Qzone里,正如一位微博网友所说:微博是发现陌生人里的傻逼,微信是发现熟人里的傻逼。就新浪而言,移动互联网抢跑成功,但领跑之后,却陷入领先者陷阱,因为第一名眼前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再也没有经验可以用,现在回头看看,有很多浪费、很多昏招,但如果时光可以重来,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前景,如果能给5年前的自己发个短信的话,据说很多人都想发四个字:赶紧买房!5年后如此板上钉钉的事实,5年前的你为什么就是不知道呢?你如果突然接到一个短信,据说来自未来的你,只有5个字,买新浪股票。可你眼瞅着新浪微博现在的活跃度,你真买么?我很多次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象如果复盘,新浪微博该怎么走,才能继续一骑绝尘,但终究无解,有很多机会,但也会有更多意外。尽管出过很多昏招,但正如一个“专黑”新浪微博的人士所说,微博这种传播机制是如此牛逼,以至于要想把它搞黄还挺不容易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微博仍有信心,微信群里惺惺相惜是用户的一种需求,公共讨论空间却仍有必要,交游广泛的人可以以朋友圈取代微博,但通讯录里只有几十个人的人仍然需要通过公共空间了解身边世界,从不相识但兴趣相投的人仍然有认识彼此的欲望,当年震撼到我的那个颠覆性的媒体前景,仍然没有出现颠覆者,微信公众平台把一些媒体内容搬到了手机上,让人们更容易得到,但媒体形式又被变成了一对多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体,只有在微博,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他们参与创造,也参与筛选,也参与传播。微信也许终将成为手机上的操作系统,但它不会吞噬一切,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在体量个头和灵活性方面,必须做出平衡。新浪微博今年要做的事情很多,但还好,绝大部分工作,已经在正路上了,大家在网上吐的那些个槽,我们也都看到了,在改。感谢竞争对手。——————————————————————————————————————还是别转到新浪微博了吧……
社交效应-蒸发式降温 Evaporative Cooling一个社交圈子的群组人数愈多、时间愈长,就会出现【蒸发式降温】。新浪微博亦是如此。引用美国网络一篇名文,它借用科技名词「Evaporative Cooling」,此名词是在讲某种冷气机技术,中文翻作水冷式冷气,或直翻为「蒸发式降温」。这位作者将这个名词用得活灵活现,拿它来形容人类的「社交圈」的有趣现象。同样也可以拿来用在微博、「LINE群组」或「Facebook社团」上——每一个月,我们总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有时几个朋友相聚,有的是在夜店固定一起围一桌,有的在奶茶店也是围一桌打牌,有的则是更大群人固定有狮子会那类的聚会……。通常LINE群组、或脸书社团,也都是一群认识的人组成的。比方说,一群邻居,或是一群校友,还是同一部门的同事,一起组成一个LINE群组。所谓「蒸发式降温」理论是说,这些群组、社团、聚会,无论在线,还是线下,最后都不免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有些人」总是热心的发表一大堆激情言论,过了一阵子以后,其他人很希望他可以「闭嘴」,但却不敢大声说出来,于是,大部份的群组里,这些人永远不会闭嘴。「有些人」喜欢介绍一些他的新朋友进来这个群组,过了一阵子以后,其他人真的希望他不要再介绍新人了,但大部份的群组里,没人敢公然这么说,于是他继续的介绍新人进来、永远不会停止。「有些人」很积极的想和你私下继续保持联络,其他人当下难以拒绝,心中却满是不舒服却又不敢告诉对方,于是,这些人继续的来打扰你、让你每天都不太舒服。作者说,由于以上的特性,你会发现,每一个社交的组织,从一开始大家加入「很热闹」,过一阵子,人数多了、时间久了、讨论久了,就会发现,「热度」突然「降温」了。作者将此现象称为「Evaporative Cooling」(蒸发式降温),大家会开始发现,咦,怎么原本那些重要的人,都不发表任何东西了?于是「温度」降下来了;次重要的人也慢慢觉得没趣了,于是温度再降下来了……最后,到现在还在积极讨论的人、还在积极拉人进来的人,继续在里面po文。这些人,都是其他人不想再去多交流的人,于是这个地方,一点一点的,沦为那种「你不想参加的群组」,你先将通知设定关掉,你也不再点入看讯息,最后,你一看到有人退出群组,也就默默的跟着退出了。有趣的是,那些原本群组里面很重要的人物,也是每个群组里面让人最想「在一起」的人物,离开群组以后,都跑到哪里去社交了?这位作者说,他们往往另外开一个群组,自己去聊去了。而且,这些人经过几次群组里的「蒸发式降温」之后,都会严格限制人数,不让群组增加「任何」新的人。这篇文章有价值之处在于此作者以罕见的切入点,简单又沉重的点出了社会社交圈的奇特现象,这个现象不只在实体的社团里面,在在线的LINE群组或Facebook脸书社团,也都是一样的情形。最后,发生什么事?最后的结果就是,有些人,你再也无法轻易的透过群组去找到他们,因为他们早已自己去开另一个更私密的群组了,一般人(包括你)不得其门而入。而你被允许加入的群组,往往都是「蒸发式降温」得很严重的群组,里面只有那些倚老卖老的人,还有一堆还不知道状况的新人(包括你)。一般人总觉得,加入好多群组,就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然而,「蒸发式降温」现象告诉我们,加入一个群组,不如加入一个「人」,跟着正确的人,你可以看到更多更多「隐藏的群组」,或许,你的社交圈也到了另一个层次了。参考文献:[1]本文转自mr.6,有修改动。[2][3]
新浪微博并不是失去人气,而是沉淀到社交媒体用户的“平均水平”。七亿网民的平均水平很难和一线城市的小资用户相比,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型社区和兴趣论坛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了。前段时间朋友圈一篇快手的文章把它推进大家视野,这个APP对中下层用户的友善促进了其流量:一点进去就能看到视频的推荐,不用读文字直接看视频;一刷新就可以换内容看。而新浪微博由媒体大V,明星,段子手IP和社会公知等群体组成其信息节点:一键关注刷新就能看到他们的“日常”和观点,促进了新浪微博的成功。从2012年开始,不少朋友逐渐发现新浪微博的使用频率变低了,大家不在热衷于发微博和晒图而是转移到微信朋友圈中。基于现实中关系链社交的朋友圈比起微博,更容易让用户获得大量的“赞”和“评论”;但是事实上,新浪微博并没有失去其作为媒体平台的价值。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微博的“热搜”功能使用频次达到2亿/day,几乎是每个用户进行了两次以上的搜索行为;想象一个场景,在综艺节目上看到一个小鲜肉,想要关注他的第一选择仍旧是“搜索新浪微博”而不是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起家的新浪微博习惯于塑造公知和传播节点,通过把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公知”带入线上社区实现了2010年的迅速崛起,也正是因为信息井喷不够重视用户体验开始了下坡路。自从新浪开通官方涨粉工具“账号头条”之后,用户的信息流就被大量微商和淘宝网红占据;基于兴趣分发信息没错,但刷微博的时候更多的是想要看自己认可的大V和新鲜事儿,而不是一张张无法分辨的网红脸和各种广告。阿里入股后的新浪加快了广告变现的速度,除了接受大客户的信息流投放和话题置顶之外,面向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粉丝通也强制侵入信息流。刷微博的心态和浏览今日头条是不一样的,新浪的过错是没有找好媒体和社交两种元素的平衡点,以至于“吃相不好看”推开了活跃用户。如今基于日常社交,知识社区,信息分发和媒体平台的格局已经初步稳定;微信,知乎,今日头条和微博也成为了他们的流量支柱。事实上任何平台都免不了“衰弱”,起步的时候内容供不应求势必会鼓励原创作者提供优质内容,活跃度也居高不下会进入良性循环。不过互联网领域本身不是一个该被垄断的行业,不断出现新产品满足用户变化的诉求也许才是新浪微博走下坡路的真正原因。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浪微博粉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