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氮发生器与品红溶液发生什么现象

二氧化氮怎么使品红溶液退色???
二氧化氮怎么使品红溶液退色???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浓硝酸具有漂白性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品红氧化而褪色。
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高一化学上册同步训练题(有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一化学上册同步训练题(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一化学上册同步训练题(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鲁科化学必修一全册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 共48分)
相对分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一、(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C.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D.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2.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它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安全瓶防倒吸装置的是(&& )
3. 制备硅单质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1)SiO2 +2C = Si +2CO↑& & (2) Si + 2Cl2 = SiCl4&&& (3)SiCl4 + 2H2 = Si + 4HCl&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3)为置换反应&&&&&&&&&&&&&&&&&&& B.(1)(2)(3)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2)为化合反应&&&&&&&&&&&&&&&&&&&&&&&&&&&&&&&& D.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还原4.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制造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先进复合,其中被覆在整个机身上的防热瓦片,使航天飞机能安全穿越大气层,是耐高温的(& )A.陶瓷基复合B.合成树脂基复合材料C.玻璃钢D.金属基复合材料5.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日起施行。其中,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由一次记6分调整为记12分。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乙醇)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与乙醇反应生成蓝绿色Cr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2Cr2O7是氧化剂&&& ②乙醇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③Cr3+是还原产物&&&& ④闻气味能判断是否酒后驾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 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 、K+、SO42-、HCO3B.Cu2+、K+、SO42-、NO3C.Na+、 K+、Cl、 NO3&D.Fe3+、K+、SO42-、Cl7. 实验室用固态不纯氯化钠(含少量NH4HCO3和Na2SO4杂质)制取纯净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供选用:①逐滴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为5;②煮沸;③加蒸馏水溶解;④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⑥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⑦过滤。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应是(&& )A.①②⑤⑥⑦③④&&&&&&&&&&&&&&&& B.③④⑥⑤⑦①②C.④③⑥⑤⑦①②D.④③⑤⑥⑦②①8. NH4HCO3 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H2SO4 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 NH3&&&&&&&&& B. O2&& & C. H2O&&&&&&&& D. CO29.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实验。若按照图一所示装置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若按照图二所示装置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Cl是非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是强电解质D.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10.. 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 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11.硝酸尾气的处理原理为:3NO2+H2O=2HNO3+NO,NO2+NO+2NaOH=2 HNO2+ H2O,下列气体中的组合中,氮的氧化物不可能被过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的是(&& )A.V(NO2): V(O2)=& 4 : 1B.V(NO2): V(NO)=& 1 : 0C.V(NO2): V(NO)=& 1 : 2D.V(NO2): V(NO):& V(O2)= 1 : 1 : 112. B 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g Al3+,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13. 把7.4 g Na2CO3&#O 和 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中c(Na+)=0.6 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残留物的质量是(  )。A.2.12 g&&& B.3.18 g& C.4.22 g&&& D.5.28 g14.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C12使鲜艳的红色花瓣褪色&Cl2具有强氧化性B&NH3与HCl气体接触时有白烟产生&NH3与HCl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C&新切开的Na表面在空气中很快变暗&Na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D&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白色沉淀溶解&氢氧化铝具有两性1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铜屑加入 溶液中: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16. 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1:3    D.1:4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29分)17. (7分)实验室用下图的装置将CO2和CO进行分离和干燥.已知a、b均为活塞,试回答(1)甲装的是&&&&&&& 溶液,乙装的是&&&&&&&& 溶液,分液漏斗中装的是&&&&&&&&&&&&&&& (2)当CO2与CO的混和气体通过该装置时,先分离得到的是&&&&&&& ,活塞操作是&&&&&&&& ;然后得到&&&&&&& ,活塞操作是&&&&&&&&&& 18(6分)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从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为了节约成本,充分利用滩涂资源,用贝壳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制得石灰乳,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2)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可通过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再用水洗涤而除去。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电解熔融MgCl2制得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          &&&&&&&& 。19.(8分) 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甲 乙 丙 甲(1)若乙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有血红色出现,则甲物质是:_________。写出“甲 乙”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2)若甲是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则乙是_________。写出“乙 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0. (8分)下列为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已知:A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一种金属单质,B为淡黄色粉末,C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H为白色沉淀,J为红褐色沉淀&请写出:(1) A、B为:A&&&&&&&&&&&&&&&& B&&&&&&&&&&&&&&&&& (2) 过程②中的反应现象:&&&&&&&&&&&&&&&&&&&&&&&&&&&&&&&&&&&&&&&&&&&&&&&&&&&&&&&& 座号&(3)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15分)21.(7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若有6 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8分)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 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23.(8分)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所有的细胞都需要钙元素。正常人血液中Ca2+的浓度为:2.2×10-3~2.7×10-3mol•L-1。已知:2KMnO4+ 5H2C2O4+3H2SO4& = 2MnSO4 + K 2SO4+10 CO2↑+8 H2O现抽取某人血样20mL,稀释后用草酸铵(NH4)2C2O4)溶液处理,使Ca2+完全转变为草酸钙(CaC2O4)沉淀;过滤,洗涤,将得到的沉淀用稀硫酸溶解可得到草酸(H2C2O4);溶解得到的草酸与2.0 mL5.0×10-3mol•L-1KMn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上述信息,求此人血液中Ca2+的浓度,并判断其血液含钙量是否正常。
附:答案1. C 化学科学将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依靠化学知识,可以为治理环境找到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并提出防治措施,因而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将大显身手,而不是无能为力。2. B A是排液量气装置,B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漏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C是混气装置,进入C瓶中两气体在C瓶中充分混合;D瓶是洗气装置。3. D 在Si + 2Cl2 = 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错误。4.A玻璃钢是合成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金属、合成树脂、陶瓷三材料中,陶瓷比较耐高温,所以A正确。5.A 该题背景虽新,但考察的知识比较基础,本题重点考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K2Cr2O7中Cr的化合价是+6价,产物中Cr为+3价,Cr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K2Cr2O7作氧化剂,Cr3+为还原产物,A正确;乙醇在该反应中做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C、D错误;闻气味判断是否为酒后驾车的主观性太强,,没有说服力,且饮酒的程度不能准确判断,B错误。6. C 无色溶液排除有色离子,Cu2+、Fe3+都是有色离子,B、D不能大量共存;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和HCO3反应,A不能大量共存。7. C& 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方程式为:2NH4HCO3 NH3↑+H2O↑+CO2↑,加热可除去NH4HCO3。氯化钠中的Na2SO4可用BaCl2溶液除去,为除尽Na2SO4,BaCl2溶液要稍过量;过量的BaCl2用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因而Na2CO3溶液要加在BaCl2溶液之后;过量的Na2CO3溶液用盐酸除去,加入盐酸会溶解生成的碳酸钡沉淀,因而在加入盐酸之前要过滤,分离出沉淀;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除尽碳酸钠;盐酸易挥发,过量的盐酸用加热煮沸法除去。综上所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应为④③⑥⑤⑦①②。8. B& NH4HCO3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足量过氧化钠时的反应为: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2Na2O2& + 2H2O =& 4NaOH& + O2↑;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后,剩余气体是氨气和氧气,氨气和氧气通过浓硫酸时,氨气被浓硫酸吸收:2NH3+H2SO4=(NH4)2SO4,即最后得到的气体是O2。9. D& 图一的实验现象说明氯化钠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图二的实验现象说明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此实验只能证明氯化钠发生了电离,并不能证明氯化钠完全电离,因而无法说明NaCl是强电解质。10.D 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反应依次为:MgSO4+2NaOH= Na2SO4 +Mg(OH)2↓,Al2(SO4)3+6 NaOH= 3Na2SO4 +2 Al(OH)3↓;Al(OH)3+ NaOH= Na[Al (OH)4]。由反应可知开始时沉淀逐渐增多,当MgSO4和Al2(SO4)3完全沉淀后,再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Al(OH)3沉淀又逐渐溶解,但氢氧化镁沉淀不溶解,即沉淀量先增,再减,最后不变(不能完全溶解),D正确。11. C& 由反应方程式:3NO2+H2O = 2HNO3+NO,NO2+NO+2NaOH =2 HNO2+ H2O,知当V(NO2)≥V(NO)时,氮的氧化物就能被完全吸收。C项,V(NO2)< V(NO),氮的氧化物不能被完全吸收。12.C& c(Al3+)=n(Al3+)÷B L=& mol/L,根据Al2(SO4)3的化学式可知:c(SO42-)= ×c(Al3+)= mol/L。13.B 由原子守恒可知: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和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所含Na+的物质的量相等。Na2CO3&#O加热时失去结晶水, NaHCO3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即加热至恒重的残留物为碳酸钠。n(Na2CO3)=& n(Na+)= ×0.6 mol/L×0.1L=0.03 mol,&m(Na2CO3)= 0.03 mol×106g•mol-1=3.18 g 。14. A& C12使鲜艳的红色花瓣褪色是由于 ,生成的HClO使红色花瓣褪色,退色是因为HClO具有强氧化性性,不是Cl2具有强氧化性。15. A& A正确,符合3个守恒;B错误,电荷不守恒,Fe3O4中Fe有两种价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Fe3O4+8H+=2Fe3++Fe2++4H2O;C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3Fe2++NO3-+4H+=3Fe3++NO↑+2H2O;D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铁只能转化为Fe2+。16. B 设二价金属为M,则其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2M(HCO3)2+2HCl= MCl2+ 2H2O+2 CO2↑, MCO3+2HCl= MCl2+ 2H2O+2CO2↑,由方程式可知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为:2n【M(HCO3)2】+2n(MCO3);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为:2n【M(HCO3)2】+ n(MCO3)。{2n【M(HCO3)2】+2n(MCO3)} :{2n【M(HCO3)2】+ n(MCO3)}= 6:5n(MCO3):n【M(HCO3)2】=1:2。17 (1)NaOH& 浓H2SO4 稀H2SO4&(2)CO;打开b,关闭a(3)CO2打开a 关闭b由装置图可知混合气体先通入甲装置,再从乙装置中流出。由于实验目的是将CO2和CO进行分离和干燥,所以从甲装置流出的气体应该是分离后的气体,从乙装置流出的气体应该是干燥的气体。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一氧化碳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和一般的溶液不反应,因而甲装置应该能吸收二氧化碳,先分离出CO,所装液体可以是强碱溶液;由于实验要求得到干燥的气体,所以乙装置所盛液体应该是干燥剂,常用的液体干燥剂是浓硫酸,即乙装置中盛装的液体是浓H2SO4。二氧化碳被强碱吸收后生成的是碳酸盐,要再从甲装置中放出二氧化碳,需通过分液漏斗向甲装置中滴加难挥发的强酸,强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综上所述:(1)甲装的是NaOH溶液,乙装的是浓H2SO4,分液漏斗中装的是稀H2SO4;(2)当CO2与CO的混和气体通过该装置时,先分离得到的是CO,活塞操作是打开b,关闭a,最后得到CO2,活塞操作是打开a 关闭b。&&&&&&&&&& 18.(1)CaCO3&& CO2↑+ CaO&&& CaO + H2O T Ca(OH)2(2)Mg2++ Ca(OH)2 T Mg(OH)2+ Ca2+(3)(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加热分解制得氧化钙,氧化钙溶于生成石灰乳,反应依次为:CaCO3&& CO2↑+ CaO,CaO + H2O T Ca(OH)2。(2)石灰乳是浊液,没有完全电离,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石灰乳不能用它电离出的离子来代替。(3)电解熔融MgCl2生成金属镁和氯气。19. (1)Fe2O3 Fe2O3+6H+ 2Fe3++3H2O (2)Al2O3& Al2(SO4)3 +6NH3•H2O 3(NH4)2SO4+2Al(OH)3↓(1)乙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有血红色出现,说明乙溶液中含有Fe3+,Fe3+与氨水反应生成Fe(OH)3,丙为Fe(OH)3,氢氧化铁加热分解生成Fe2O3和水,Fe2O3与硫酸反应生成铁盐,使乙溶液中含有Fe3+,所以丙为Fe2O3,甲为Fe(OH)3。(2)甲为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且可由丙加热生成,因而甲为Al2O3 。根据转化关系图推知:乙为硫酸铝,丙为氢氧化铝。20.(1)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2)3×6.02×1023;(3)①品红褪色;& 品红褪色。 ②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无明显现象。(4)SO2和Cl21:1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 ,生成物都无漂白性。(1)塞子没有取下来,打开活塞时,空气无法进入分液漏斗内部,造成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液体无法流出。(2)在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每有4mol HCl参与反应,被氧化的氯化氢是2mol,即被氧化的氯化氢占参与反应的50%。6 molHCl参加反应被氧化的氯化氢是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3NA=3×6.02×1023。(3)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退色;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退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而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也能使品红退色,次氯酸的漂白不可逆,加热时,不能恢复红色。(4)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水溶液中两者1:1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物都无漂白性,因而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并不退色。21.(1)Fe&& Na2O2&&&&&&&&&&&&& (2)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随即变成红褐色。(3)2Na2O2 +2H2O=4NaOH +O2↑常见的金属单质、淡黄色粉末、红褐色沉淀、无色液体及框图中的沉淀H在空气中放置变成红褐色沉淀都可能是本题的突破口,做题时要大胆假设,再依靠框图中的转化关系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根据我们所学的一些物质的颜色、状态及转化,可初步认定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浅黄色粉末是Na2O2,无色液体是水,在空气中放置变成红褐色沉淀的沉淀H是氢氧化亚铁;最后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断定最初的假设完全正确。22.(1)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赶走装置内的空气;(2)3Cu+8HNO3 3Cu(NO3)2+2NO2↑+4H2O;CO2比空气重,从长管进入E,并没有把E中空气赶尽,部分NO先与未赶尽的少量空气反应生成少量红棕色NO2,致使实验开始时E中出现浅红棕色气体;当再从F鼓入空气时,E中有更多的NO2生成,所以红棕色加深;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有硝酸生成,硝酸与碳酸钙反应使沉淀溶解(3)吸收NO、NO2、CO2尾气,防止污染大气。(1)NO是无色气体,易被空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要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实验前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看到有无色气体产生,然后再通入空气,通过通入空气后气体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一氧化氮。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 是为了使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经被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尽。(2)由于该实验是用二氧化碳气体排空气,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从长管进入E排气,并不能把E中的空气赶尽,E中残留的少量空气与反应生成的NO反应生成少量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致使实验开始时E中出现浅红棕色气体;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E中有更多的NO2生成,所以红棕色加深;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有硝酸生成,硝酸与碳酸钙反应使沉淀溶解。(3)氮的氧化物污染空气,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23. 1.25×10-3mol•L-1 不正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C2O42-+Ca2+= CaC2O4↓CaC2O4+H2SO4= H2C2O4+Ca SO42KMnO4+5H2C2O4+3H2SO4 = 2MnSO4 + K 2SO4+10 CO2↑+8 H2O有上述方程式,根据原子守恒可得到以下关系:Ca2+∽CaC2O4∽H2C2O4∽ KMnO4设此人血液中Ca2+的浓度为x。Ca2+&&& ∽&&&&& KMnO41&&& &&&&&& x×20×10-3L&& 5.0×10-3mol•L-1×2.0×10-3L1:& =x×20×10-3L : 5.0×10-3mol•L-1×2.0×10-3Lx=1.25×10-3mol•L-1正常人血液中Ca2+的浓度为2.2×10-3∽2.7×10-3mol•L-1;其血液中含钙量偏低,不正常。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若将二氧化硫和潮湿的氯气等体积混合后,再缓缓通入品红溶液产生现象_百度知道
若将二氧化硫和潮湿的氯气等体积混合后,再缓缓通入品红溶液产生现象
提问者采纳
二氧化硫与潮湿的氯气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二氧化硫和潮湿的氯气等体积混合满足SO2+CI2+2H2O=H2SO4+2HCI,所以此时通入的其实是没有漂白吃阕缅阶槎枷抿戏寞鲁性的酸性气体,故品红溶液不退色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品红溶液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通入品红中不褪色
品红溶液褪色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2o株洲)小红和她的同学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及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后,对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猜想Ⅰ: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猜想Ⅱ:铜与浓硫酸能反应,且可能生成氢气.【实验探究】实验Ⅰ: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无现象;实验Ⅱ: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溶液呈现出明显的蓝色.【分析猜想】(1)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2)根据实验现象及已有的知识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查阅资料】(1)常见的含硫元素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能恢复原来的红色.硫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4)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均有毒.【实验探究】为了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成分,小红和她的同学进一步实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了红色.【实验结论】(1)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2)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此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能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溶液中溶质的有关.【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 示 请您或[登录]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手机注册免费送10天VIP和20个雨点!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初中生物高中生物初中政治高中政治初中历史高中历史初中地理高中地理初中英语小学语文小学数学
您当前的位置:
加入试题成功,
请在""查看您已加入的习题.
移除试题成功,
请在""查看您已加入的习题.
加入收藏成功,
请在""查看您已加入的习题.
ID: 227319
点击率: 2086
题型: 单选题
潮湿的Cl2和SO2都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溶液很快褪色 ②溶液不褪色 ③出现沉淀 ④不出现沉淀
尽管潮湿的Cl2和SO2都有漂白作用, Cl2具有强氧化性,而SO2具有还原性,若同时使用,它们会发生如下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这样两者等物质的量混合会完全丧失漂白作用,溶液不会褪色,而生成的 H2SO4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BaSO4.
天翼新题库上线——快来试用“更宽的”搜索!
CopyRight (C) 2012 天翼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号
手动组卷考试
智能组卷考试
&&&&&套卷考试
您的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红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