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群”茅以升的科普读物物?

关于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大全_读书笔记
关于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大全
学习啦【读书笔记】 编辑:宇锋
  一本好科普读物就应该把它的写下来分享理解,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篇一
  以前在电视上曾经看过关于神秘不明飞行物的新闻报道,我总感到十分的好奇,心想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离我们人类究竟有多远呢?这个寒假,我读了《与不明飞行物的亲密接触》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多个关于地球人与外星人接触的神奇以及人类对宇宙的猜想与探索,使我获益良多。
  书中介绍了一些关于目击不明飞行物的事例,如在麦田圈,百慕大三角和美国的51区,有许多人都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当然这是最普通的UFO遭遇。1973年10月,维普开着大拖车飞弛在公路上,突然维普发现有一件奇怪的飞行物正在低空飞行,他连忙唤醒睡觉的妻子,但是当他们再度看窗外时,怪物不见了。过了一会,他从后视镜中发现怪物在他的车子后面,他把头伸向窗外,怪物突然发出&闪光&,一颗火球飞了过来,命中了他的头部,他感觉头部热得好像裂开了,眼睛也睁不开了。还有一些人与外星人有过亲密的接触,如被外星人绑架。被外星人绑架,这是不明飞行物事件中最绝妙也是最尴尬的一类事件,被绑架过的人群中间,有的人有惶恐不安的预感,有的人尚失了语言能力,有的人甚至死于非命,但也有人幸运地被外星人医治好了。1975年1月,南美洲阿根廷拜市28岁的罗斯。阿尔贝特被绑架到了外星人的手术台,被无知地拔掉了几根头发做实验,但却一点也无疼痛,真是神奇呀。许多国家都报道过一些&外星人绑架案件&,这些被绑架者往往在事后就被抹去了记忆,需要通过催眠的方式才能唤醒这部分的记忆。法国小镇阿里斯特地建造了一个UFO机场,用来专门迎接外星人的来访。
  从书中我知道目前人类与不明飞行物的接触大致有四种方式,一是在一定距离内曾经接触过,二是UFO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无法发动,飞机引擎失灵,在地面上留下痕迹等,三是UFO附近出现类似人形的,并且与地球人有着直接的接触,这种接触包括握手,交谈,地球人被绑架等,四是与外星人的心灵接触。外星人通过对地球人进行了催眠,在地球人的潜意识里留下痕迹。1997年10月圣地亚哥的&天堂之门&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通过阅读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和探索过程,我了解到人类与UFO的来龙去脉以及人类对UFO的最新动态,激发了我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培养了我的无穷。虽然科学界对于UFO的看法还不一致,但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总有一天人们会揭秘这&天外来客&的。
  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篇二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又一个的谜,我也不例外&&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为什么要冬眠?也需要吗?我们能不能跨越时空?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为了解开这些我不懂的&迷&我选择了《少年科普世界》,我希望它可以给我带来这些我不懂得的问题的答案。
  这套《少年科普世界》共分为十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文、、生物、人体、、动物等方面的内容,是一套增长知识的科普读物。书中平实的文字,清新;用准确浅显,生动活泼的语言,解答了我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科学之谜《少年科普世界》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科学奥妙的存在。自从我读了这套书后,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知道日常生活要注意些什么,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不断的成长。还增长了许多科学道理和艺术类的知识。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我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真让我爱不释手。其中有&我呼吸的是什么&,&太阳帆远征宇宙&,&&和&空气到处是一样的吗&等。这些内容我都很喜欢,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磁悬浮列车为什么可以悬空行驶》这篇文章。让我又联想到了人们常说的概念汽车。我们未来的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本好书,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而且还可以开拓眼界,在这个讲究的话,我们肯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渐渐的遗忘,我们只会一点一点的落后,选择一本好的科普类读物吧,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经常读有关这方面的书,头脑中产生的疑问才会越来越少,兴趣也就越来越高。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学问,更多的人生道理!
  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篇三
  伟大的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是啊!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超级全书》使我享受到了和高尚的人谈话的乐趣。
  《超级百科全书》共有16本,涉及宇宙、世界地理、、文化、、未来科学、动物、昆虫、植物、人体、天气、海洋、以及发明和战争等主题内容。这本书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每篇内容都有的,这些风趣的漫画把知识难点分解,指导我们深入理解主题。
  今天,我阅读了其中的一本书《超奇异的人体秘密》。从书中,我知道了我们的身体是由细胞这种很小的东西构成的。而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高尔基体和中心粒组成的。我们的身体里有200多块骨头,骨头是由活细胞和矿物质混合组成的。如果我们的骨头断了,可以通过打石膏把它们重新接上。打石膏是为了防止断裂的骨头在愈合过程中移动从而造成错位。我还知道人类可怕的瘟神能通过感染者的传播,但它不会通过唾液或皮肤接触传播。对非洲森林里的猴子来说,得艾滋病就像得那么平常。你看了肯定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吧!
  亲爱的朋友,你听了我的介绍,是否有一睹为快的感觉呢?我们的人体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关于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大全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关于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大全]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57101人看了觉得好
757人看了觉得好
846人看了觉得好
【读书笔记】图文推荐女儿二年级,喜欢看的科普类书有:《美国国家地理》、《它们是怎么来的》、《可怕的科学》、《神奇校车》、《法布尔昆虫记》、《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
暑假快到了,想让女儿多读些科普类的书籍,既可以拓宽知识面,也可以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都来说一说吧!
发表于:14-06-17 12:15
&&[第2版 06-17 12:15]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世界历史,昆虫世界历险记,奇妙的植物世界,吴姐姐讲历史,别笑这就是科学,数学真美妙(小学3-4年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答疑解惑群
发表于:14-06-17 13:56
看过《昆虫世界历险记》,很好看,属于科幻类的!
发表于:14-06-17 14:43
这些书真不错
发表于:14-06-17 22:31
《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也不错,我儿子特别喜欢
sky翱翔于天空
发表于:14-06-18 09:05
买一套《少儿百科全书》
&酷酷的我,是妈妈手心里的宝,也是甜蜜的负担哦,因为我太调皮啦!
发表于:14-07-05 10:08
回复 第5楼 的 @skywjm:
我家也有,漫画类的!
发表于:14-07-09 11:25
《十万个为什么》,很好的。
乱世中的男子汉
发表于:14-10-20 14:11
请问《十万个为什么》哪个版本好?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你们是科普读物吗?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世界著名的科普大师米哈伊·伊林这样评价科普读物的:“枯燥、暗淡的读物是不能吸引人的,没有警句,没有回答,就像磨光了齿的齿轮,什么也不能啮合,什么也不能带动。”眼下科普书架上的“科学之谜”类读物能不能称的上科普的一个亮点?它们又啮合了什么,带动了什么呢?据记者调查,王府井新华书店为科普类图书专门开辟了“探索未知世界”书架,书架上就有一部分是“科学之谜”类图书。记者翻阅了《野人探踪》,该书称:“‘野人’之谜,是当今世界四大谜之一,关于地球上是否存在‘野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界、学术界。时至今日,‘野人’问题是不是伪科学,仍然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见。”记者还在北京图书大厦科普书架上看到类似的图书,《神农架真有野人吗?》也只大致叙述了寻找神农架“野人”、西藏“雪人”的一些经过,而把无限的疑问留给了读者。连科学界、学术界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到底能给读者普及什么呢?就像《野人探踪》所称的“‘野人’是个待嫁的新娘”,意味着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结果,而“飞碟之谜”又能够带来什么呢?记者在三联书店“科学哲学”书架上看到关于“飞碟”探索类丛书(据工作人员讲三联书店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书架,有关科普类图书都归入“科学哲学”书架)。《天外来客》列举了几起著名的“飞碟”事件,对是否存在外星人问题阐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追寻外星人》称:“近30年来,UFO已经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不解的世界之谜,同时也是当今科学界最有争议的课题之一。”诸如此类的图书还有《复归往古》、《俄罗斯上空的外星人》、《宇宙来客远观察案例分析》等。如果把“最有争议的课题”归入“科学哲学”供有兴趣的读者研究、探讨之用也无可厚非,而作为科普读物,它们能够告诉读者什么呢?这些书摆在科普书架上意义又在哪里!记者还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的科普书架上看到这样一本书:《玛雅王的圣教:破译地球密码》(科特曼著,陈柏苍译,昆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该书自称是“有关地球未来命运的书,而且是一本与玛雅文明有关的预言的书”,是“一本根据玛雅预言来揭示宇宙、人类生存之奥秘,超越地球命运与人类生死智慧有关的奇书”。本书作者科特曼在1989年亲自造访墨西哥与危地马拉交界处的热带雨林,实地参访并研究了玛雅族为什么神秘消失,只做了一些考古侦探工作,就宣称“玛雅预言揭示了宇宙、人类生存的奥秘”,其科学性值得怀疑。既然是一部预言书,就有不准确的一面,怎么能够把它作为科普读物呢?记者旁边的工作人员称:“它与科学也沾点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从科普工作的对象上讲,要把重点放在青少年、农村干部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身上。”记者在书店的科普书架旁也确实看到有许多青少年。记者问一个十来岁的小朋友是否知道UFO,他自信地回答:“UFO就是不明飞行物。”记者再问他世界上到底有没有UFO,他说:“当然有,书上说的有啊!”一个做画廊生意的杜姓读者告诉记者:“玛雅文化之类图书有它们的学术和研究价值,但不太适合作为科普读物。”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科普读物呢?《青少年科普经典》在序言中写到:优秀的科普作品,应该是各领域的专家撰写,用通俗生动的文字向读者讲叙艰深的科学道理。
  纵观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位文学家、思想家不是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作出成果的,这也启迪着我们,在人们精神上匮乏的当下,更要重视阅读的力量,相信这也是“鲁迅的读书生活”展览的一大意义。  不仅是清明节,包括春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也无不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遗憾和缺失。这是时代语境,它并不能以个人意志而达成圆满。
  叶小文表示,“画出最大的同心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统战工作的要求,是对当前统战工作的形象概括,也是我们党凝聚力量、战胜困难的重要抓手。  浙江瓯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精神,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精设载体,取得良好效果。
光明网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科普作品“爆款”畅销书仍由进口引进版唱主角
国内原创科普读物为何“有知识没意思”
(均出版方供图)
  优秀的科普读物需兼具严谨的科学态度、准确的知识点表达,以及通俗易懂的生动行文。《雨蛙老师的趣味自然课》系列《深夜惊奇音乐会》、《冈特生态童书》中文版第三辑、“墙书”系列之《地球通史》日前出版,颇受业内好评。
  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日前评出,图书类金、银奖作品分别有25种、48种。其中,国内原创图书比例约占六成,比往届有所提升。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虽然国内原创科普读物在数量与质量上持续增长,但遗憾的是,目前在书市位居销售排行榜前列的科普读物仍是“洋面孔”居多,尤其是“爆款”科普畅销书,依然由进口原版图书唱主角。
  科普不仅仅是把科学概念说清楚,“有知识、没意思”已成过去式,当下需要层次更丰富的科普读物。
  在资深出版人看来,与欧美国家科普市场培育的成熟度相比,国内原创科普读物与国际一流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整体上国内投身科普读物创作的科学家、一线科研人士还不够多;二是在文本创作、科学术语“转码”方面,专业程度也有待强化。
  科普作品读者越小,门槛越高
  对科学之美的认知与探讨,正渗透至大众文化多个领域。有评论认为,科普已成为人们日常阅读和文化消费中的“刚需”。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世平说,我们正身处科技变革时代,每天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面对气象、动植物、航空航天等社会热点,如何判断并作出决策,都需要科学素养。优秀的科普读物需兼具严谨的科学态度、准确的知识点表达,以及通俗易懂的生动行文———用行家的话来说就是“读者越小,门槛越高”。
  高门槛意味着科学知识需要有效“转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说,科普除了普及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精神,培养求知兴趣,激发青少年用科学思维方式探索世界。比如,《雨蛙老师的趣味自然课》系列、《鼹鼠博士的地震探险》《驾驶机器人看恐龙》等科普绘本,均摘得国际科学读物奖项。这些书的作者是72岁的日本科普绘本大师松冈达英。翻开书,近100种昆虫藏身画面里,犹如童趣版的昆虫图鉴,从泥土下到地面上,从草丛里到大树间,昆虫样貌与周遭生态环境纤毫毕现。其中的《深夜惊奇音乐会》以主角绿树蛙繁衍后代为线索,揭示了动物界彼此赖以生存的关系,激发人们呵护尊重自然。“较真”的松冈达英从不放过每一处细节,即便是画拟人化的绿树蛙形象时,他也会仔细描出青蛙脚趾———前脚4趾、后脚5趾。
  传播科学思路的背后,离不开创作者对讲解对象的精确捕捉。自诩“昆虫少年”的松冈达英,经常不分早晚观察采集昆虫,每周去家附近的池塘走一两个来回,他还到全世界多地采风,收集加工生物学资料。另一位动物专家、作家牧铃时常走进大自然,潜入幽深溪谷,暗自观察红豺、狐狸、蓝雀,走访百岁老藤、陡崖雕巢,日前出版“牧铃动物小说”自然写作系列。在他笔下,几乎每只动物角色的背后,都离不开几万字的科学观察笔记,悉数记录下生物天性和特点。
  呼唤圈内科研科普“双轨对接”
  拉动原创科普,最关键的是要吸引科学家、培育新生代优秀作者。有专家认为,时下国内的科普创作显然遇到瓶颈。陈佳洱分析说,就拿学校来讲,每次发奖、评职称,不是看对社会的科学发展作了多少贡献,而是依赖一些量化的指标,很难激活中青年人才的科普积极性。
  国外科普童书传统相对深厚,许多顶尖科学家都会参与科普写作。被翻译成38种语言在全球发行的科普知识读物《冈特生态童书》,日前出版了中文版第三辑。这套书的创作者冈特·鲍利在30多年的环保推广事业中,积累琢磨出传递科学理念的许多小窍门,他将这些成果结合课题研究,设计出一个个让孩子们好奇的小故事,包括“气泡可以捕鱼”“石头能造纸”等话题。而由耕林童书馆引进出版的“墙书”系列,作者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则长期从事科学、历史学研究,他灵活跨界,借用大历史视角和时间图谱,将科学进化故事完美地视觉化了。
  会写高水平论文不等于能写出优秀科普作品。部分书斋里的科学家,如何走出固有的知识话语体系是个难题。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普作家告诉记者,国内有些科普读物行文生硬,充斥着“论文腔”。
  令人关注的是,业内人士在遗憾各种创作瓶颈时,也发现了国内一些中青年科研学者的新突破:他们从高校与田野中汲取营养,在创新交叉多个学科中展开探索,让科研与科普的对接呈现出清新面貌。以萤火虫研究专家付新华创作的《水中的光亮》一书为例,作为中国保护萤火虫的第一人,38岁的付新华身上兼有大学教授、科普作家、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主任等多枚标签。多年来,他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野外调研,发现了数个新萤种,研究出亚洲首套野外萤火虫闪光频率的追踪、记录、分析、模拟的整套设备。在这些珍贵的素材基础上,他构思创作了相关主题图书,让许多孩子成为“追萤迷”。(记者 许旸)
【来源】文汇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茅以升的科普读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