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恩格尔系数结构振型系数?怎么计算它。

pkpm计算振型个数和周期折减系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pkpm计算振型个数和周期折减系数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造价与管理
&&&&&&&&&&&&什么是振型参与系数?
什么是振型参与系数?
相关标签:
  每个质点质量与其在某一振型中相应坐标乘积之和与该振型的主质量(或者说该模态质量)之比,即为该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一阶振型自振频率最小(周期最长),二阶,三阶....振型的自振频率逐渐增大. 地震力大小和地面加速度大小成正比,周期越长加速度越小,地震力也越小。  自振振型曲线是在结构某一阶特征周期下算得的各个质点相对位移(模态向量)的图形示意.在形状上如实反映实际结构在该周期下的振动形态.振型零点是指在该振型下结构的位移反应为0。 振型越高,周期越短,地震力越大,但由于我们地震反应是各振型的迭代,高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小。 特别是对规则的建筑物,由于高振型的参与系数小,一般忽略高振型的影响。
相关知识点
注:评论内容不得超过140个字&&
知识点记录
浏览次数:
编辑次数:1次&
最近更新:
[结构理论知识]热门知识广厦计算结果分析:周期和地震作用.扭转系数≥045是什么意思,刚度怎么调?
首先,18层的振型只有15,应该偏小,选大点.使得累计振型参与质量至少为90%.另外,这个模型从第2振型出现扭转,一般是第3振型出现扭转比较合理.而第2振型也可以,但周期比不可超过0.9,上面的是0.8975,刚好不超,但偏不安全.适当加大周边刚度,加大边柱角柱,适当减小中柱.
上面的周期比不是0.1080吗?0.8975怎么算的?扭转系数怎么没有解释?
首先,我也不知道扭转系数怎么解释,学习中。
回到模型,
我开始的判断,第一扭转周期是第2振型的,第一平动周期是第1振型的,周期比就算那个了。
现在细看,楼主的模型在11振型0.65的扭转系数才是最大的,软件优先判断的第一扭转周期应该是这个。
不过后面的振型地震力较小,一般看前面的振型(前3个)。而前3个振型中已经出现了扭转系数0.5大于0.45,这个也是“请查看三维振型决定第1扭转周期”的原因,地震抗扭方面还是有问题的,需要调整。
具体还是查下软件的说明书和高规抗规。
调整刚度的话,周边圈梁可以加高,周边圈柱按墙体的方向加大尺寸,中间的柱子斟酌减小。
可以看看这个振型吗?貌似又没有警告?还是说这个也有问题。这是同一个模型的。
这个,扭转第1周期已经直接选取了第2振型的,所以没那个警告。
当前面的振型的扭转系数大于0.5,规范或者说明书应该有写,那么即使后面有更大的扭转系数,也应把前面那个大于0.5的作为扭转第1周期。
至于还是第2振型扭转,而且周期比达0.89。。这个理论上没问题,不过实际中,万一某一环节不达标,那就很难通过,比较麻烦,最好在现在的设计阶段再控制下。
我自己也不是非常专业,经验不足,楼主自己可以调整好自然好,如果不行,找个稍有经验的同事朋友看看比较好。
另外,楼主可以看下这个资料/view/4268465.htm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关于结构振型参与系数和振型贡献的分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结构振型参与系数和振型贡献的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建筑结构分区
查看: 12008|回复: 49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414帖子
五星工程师, 积分 14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6 积分
& && & 今天看到一个悬赏的帖子,关于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的,给他回复了,不过很多人可能不容易找到,并且这是我们这种新手一般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就再发一个帖子,当然了,帖子的内容不是我写的,谁写的这些也无从查起了,但是其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在这里对其人表示敬意。如其人看到了,感觉有不妥之处联系我,立刻删除,绝对尊重别人的成果,当然了,最好一直留着供是大家互相学习。
& && & 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高规7.1.1条条文说明“在抗震结构中……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高规8.1.7条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接近”。 3)结构的刚度(包括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与对应周期成反比关系,即刚度越大周期越小,刚度越小周期越大。 4)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关系,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5)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6)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沿沿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角方向角方向角方向))))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 7)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小于限值(见高规表4.6.3,下同)较多时,对该主轴方向宜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的方法;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大于限值较多时,对该主轴方向宜采用“削弱结构内部刚度”的方法;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接近限值时,对该主轴方向宜同时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和“削弱结构内部刚度”的方法。 8)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高规4.3.5条的要求。 9)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肯定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答1】 简单的说,当扭转周期不在第一周期时,就是有一个轴的平面刚度超过了扭转刚度。把扭转周期下面那个轴的刚度调弱或把第一周期对应的轴刚度调强就解决了。举个例子, 振型号& & 周 期& && &转 角& && && & 平动系数 (X+Y)& && & 扭转系数 1& && & 2.1675& & 177.14& && &&&0.95 ( 0.95+0.00 )& && &0.05 2& && & 1.7877& &&&13.53& && &&&0.08 ( 0.07+0.01 )& && &0.92 3& && & 1.5541& &&&88.93& && &&&0.99 ( 0.00+0.99 )& && &0.01 第一周期是X向的,刚度正常,第二周期是扭转周期,调这个,把第三周期对应的Y轴调弱点,让Y轴刚度小于扭转刚度。扭转就调过来了。&&【答2】 理论上不错,实际上应尽量调小结构中部Y向刚度,要不在调大Y向周期时,扭转周期也在变大.
【答3】 1,2周期平动,3周期扭转,不成主要削弱中间,加强周边,通过振型图看哪里强虚弱哪里,哪里弱加强哪里&&【答4】 周边不宜过分加强.不然会引起内力过于集中,对和构件设计不利 合理的结构应该有合适的刚度大小和布置.举个例子:一般来说在相同条件下框剪结构比框筒结构受力合理.因为框筒的刚度太集中在核心筒区域了.&&第一振型应是平动的原因 23:12动力学认为结构的第一周期应该是出现该振形时所需要的能量最小,第二周期所需要的能量次之,依次往后推。我认为规范规定Tt/T1&0.9就是为了让对结构产生作用的能量中的大部分只够激起结构的平动而不是扭转。&&按照动力学理论,结构第一周期只与结构本身的质量、刚度和边界条件有关,与外界力没有关系,地震只是提供一个激振力,基底剪力是反映这个激振效果的一个指标,这个除了以上的条件外,同时就跟地震参数有关,比如加速度的值。而结构最容易出现振动的振型就应该是第一振型,这个振型所需要的能量最小,最容易发生。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扭转振型不能太靠前,起码不能出现再第一振型。& &通高层设计中是可行的。关于第二平动周期与扭转周期比较接近的问题是相对的,我个人认为就是说能拉大到0.9以下最好,但是不能拉到0.9以下,也尽量不要超的太多。& &怎么理解主振型?pkpm采用了wilson教授的质量参与系数的概念(可以查看sap和etabs),比如我们计算15个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达到了98%,那么15个振型当中就有一个质量参与系数最大的振型,比如是2振型,它对这个98%的贡献最大(比如达到40%),那么我们就认为它就是主振型。而其它的振型的贡献可能相对很小。主振型的意义在于:它可能不是最容易被激励起的振型,但是它一旦被激励起了,那么它就是结构振动的主要成分,所以我们在抗震的时候我特别给与关注,尽量避免它与扭转振型靠近。这也就是我建议ljbwhu将T2与Tt拉大点的原因。& &在常规的高层中,由于各种限制,不容易出现以下这种情况:当结构中存在某些相对软弱的部分或者构件的时候,则结构的主振型会出现的比较靠后,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软弱的地方在激励能量相对小的时候就会局部振动,此时不是整体振动,所以该振型的质量参与系数很小,但是它们却是低阶振型。所以我前面的贴子提到了模型错误,这里的错误并不是指模型逻辑上的错误,而是某些构件的刚度、尺寸、材料等原因的错误,造成局部软弱。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但是也可能出现,所以要避免。& & 主振型:对于某个特定的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反应而言,一般每个参与振型都有着一定的贡献,贡献最大的振型就是主振型,贡献指标的确定一般有两个,一是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二是应变能的贡献大小。一般而言,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比较直观,容易被我们接受& &扭转为主的振型中, 周期最长的称为第一扭转为主的振型, 其周期称为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平动为主的振型中, 根据确定的两个水平坐标轴方向X 、Y , 可区分为X 向平动为主的振型和Y 向平动为主的振型。假定X 、Y 方向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即两个方向平动为主的振型中周期最长的振型) 的周期值分别记为T1 X和T1 Y,其中的大者位T1,小者为T2。则T1 即为《高规》第41315 条中所说的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2 姑且称作平动为主的第二自振周期。& &研究表明, 结构扭转第一自振周期与地震作用方向的平动第一自振周期之比值, 对结构的扭转响应有明显影响, 当两者接近时, 结构的扭转效应显著增大[7 ] 。《高规》第41315 条对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之比值进行了限制, 其目的就是控制结构扭转刚度不能过弱, 以减小扭转效应。&&《高规》对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二自振周期T2 之比值没有进行限制, 主要考虑到实际工程中, 单纯的一阶扭转或平动振型的工程较少, 多数工程的振型是扭转和平动相伴随的, 即使是平动振型, 往往在两个坐标轴方向都有分量。针对上述情况, 限制Tt 与T1 的比值是必要的, 也是合理的, 具有广泛适用性; 如对Tt 与T2 的比值也加以同样的限制, 对一般工程是偏严的要求。对特殊工程,如比较规则、扭转中心与质心相重合的结构, 当两个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相差过大时, 可对Tt 与T2 的比值加以限制, 一般不宜大于1.0。实际上, 按照《抗震规范》第31513 条的规定,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 以使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上具有比较相近的抗震性能。&&当然, 振型特征判断还与宏观振动形态有关。对结构整体振动分析而言, 结构的某些局部振动的振型是可以忽略的, 以利于主要问题的把握。& &注意上面这句话的意义说明了,某些局部振动可以忽略掉,那么如何判断某些局部振动呢?就转到我们上面所讨论的问题上来了,可以采用振型总剪力的大小来判断或者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来判断。忽略某些总剪力很小或者质量参与系数很小的振型,而保留那些相对较大的振型,这样说的话,就没有必要强制&&制要求将总剪力最大的平动周期作为第一平动周期了!第一扭转周期的确定也没有什么疑惑。那个审图中心的意见有问题!& &(1)如果一个结构 X,Y方向周期相差很大时,前几个平动周期往往是一个方向的(如均为X方向或均为Y方向)。此时要求Tt/T1&0.9即可。& &(2)如果一个结构 X,Y方向周期相差不大时,应使第一第二振型周期以平动为主(此时第一第二振型分别是X,Y向),此时要求Tt/T1和Tt/T2均&0.9。这是容易作到的。& &
另附手头一些资料,不知对大家有无帮助:& &(1)高规4.3.5条的条文说明主要意思:Tt与T1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连影响,结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 &(2)2002年9月版SATWE用户手册124页:振型的方向角0度是X方向,90度是Y方向。依次类推。它的意义在于使我们明确知道结构刚度的薄弱方向。两个第一侧移振型的方向角,代表了水平地震作用的两个近似的最不利方向。& &(3)2002年9月版SATWE用户手册124页:主振型的概念:对于地震引起的结构反应而言,参与振型贡献最大的就是主振型。衡量贡献大小有2个指标较合适,一是基底剪力贡献,二是应变能贡献。基底剪力贡献较易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SATWE给出每个振型每个地震方向的基底剪力贡献。用于判断每个地震方向的主振型。& &PS: 周期比计算方法周期比计算方法周期比计算方法周期比计算方法::::& &1)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的判断:从计算书中找出所有扭转系数大于0.5的平动周期,按周期值从大到小排列。同理,将所有平动系数大于0.5的平动周期值从大到小排列;&&2)第一周期的判断:从列队中选出数值最大的扭转(平动)周期,查看软件的“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看该周期值所对应的振型的空间振动是否为整体振动,如果其仅仅引起局部振动,则不能作为第一扭转(平动)周期,要从队列中取出下一个周期进行考察,以此类推,直到选出不仅周期值较大而且其对应的振型为结构整体振动的值即为第一扭转(平动)周期;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断复杂结构的第一平动周期时,还应考察该振型产生的基底剪力是否为各振型中的最大值,如果该振型产生的基底剪力很小,就不是第一平动周期。(详细见PKPM新天地2005.1期)3)周期比计算:将第一扭转周期值除以第一平动周期即可。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16帖子
二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 积分
谢谢分享,很好的资料,刚刚遇到这样的问题
&读起来有点乱&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029帖子
五星工程师, 积分 20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1 积分
tonyam 发表于
谢谢分享,很好的资料,刚刚遇到这样的问题
读起来有点乱
&嗯,能读懂就行&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708帖子
五星工程师, 积分 17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2 积分
谢谢分享,很好的资料,学习了。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16帖子
二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 积分
丘亦山 发表于
读起来有点乱
嗯,能读懂就行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54帖子
三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10帖子
四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2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好贴,需要这样的深层次文章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三分忍让,七分压抑。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355帖子
五星工程师, 积分 1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5 积分
谢谢分享,很好的资料,刚刚遇到这样的问题
三分忍让,七分压抑。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98帖子
一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谢谢分享,很好的资料,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72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2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8 积分
我也看到这个了。很不错的!!十分有助于理解振型。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恩格尔系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