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的影响说明了什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_百度知道
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的影响说明了什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提问者采纳
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启示,当代的中国要从西方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学习它们敢于发明创造,并将新兴的研发成果运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去的精神,努力提高我国自身的研发水平和能力和生产方式。
其他类似问题
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长产生什么影响_百度知道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长产生什么影响
具体说说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意义,只有时间和内容就不要了
提问者采纳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8世纪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1.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2. 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3. 中国新思想萌发魏源、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 中国近代化起步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 1.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承受着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4. 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左”倾错误的干扰,使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但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五、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一点点发生松动。许多有识之士兴实业,中国近代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政治跌宕起伏,社会文化剧烈变迁,工业文明迅速改变着中国城市的面貌,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1.工业革命与两次鸦片战争(1)19世纪中期,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英、法、美等国为了夺取更多的和,发动了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社会,经济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2)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的诱导,中国的企业、企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的生产方式产生,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起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学习科学技术。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先后发动了战争和战争。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解决本国发展资本主义中的矛盾,制定了以吞韩侵华为主要内容的“”,积极对外扩张。这是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西方列强为各自目的,对日本采取支持或政策,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政府应邀镇压朝鲜起义,日本趁机派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年甲午战争爆发。(2)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引发中国民族危机,农民阶级掀起运动反对外来侵略。年英、俄、、法、美、日、、八国为了镇压义和团,实现它们瓜分中国的计划,联合发动了侵略战争。(3)随着资本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倾销为主转为以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1901年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救亡图存发动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此起彼伏(如、)。民族危机推动了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近代化艰难地向前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正进行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外交、经济、军事以及长期以来沿用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0年代后期,“左”倾错误蔓延,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使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积极引进技术,重视人才,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极大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其他类似问题
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印尼海啸对我国有何影响?
E-mail推荐:&&
  人民网科技9月20日电(记者 马丽)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发生8.5级的地震继而引发海啸。印尼海啸的发生对中国有无什么影响?在接受人民网“美丽的科学”访谈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研究员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地震和暴雨、洪水,乃至病虫害都有一定的关联,中国地震局将密切注意GPS所测量的水气分量和卫星的红外线等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发布预警。  高建国研究员表示,国家的地理有疆界分隔,但是自然灾害是没有边疆的。这次发生的印尼地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球物理研究场所。  火山爆发“给世界盖层灰”  大地震进而引起的火山爆发会散发大量的火山灰。苏门答腊地区历史上曾有过非常剧烈的火山爆发,其后散发的火山灰“曾给全世界上空都盖了一层灰”,减少了太阳光,引起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例如,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火山爆发,导致我国当时的云南地区粮食减产,其后引起三年饥荒。  水蒸气流动引发大暴雨  2004年12月的印尼地震产生了1300公里的大断层,由于这个断层离我国较近,因而对我国也产生了影响。其原因在于,地震后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并由季风带到我国的南海和华南地区。资料表明,这两个地区的海洋850毫巴测试值自2004年12月份开始,到2005年6月份达到高值,并引起了华南6月的暴雨;同时其经向风比多年均值大45%。  今年9月12日的地震与也引起珠江三角洲洪水的1833年苏门答腊地震在地理上非常接近,机理也大致类似,因而有可能对我国的华南地区造成较为严峻的气候影响。  地震可能引发洪水乃至灾害链  高建国介绍,有观点认为,“地球是一个气球”。地球(内部?)所有的气体相当于大气层的120倍,一旦通过地震断层释放出气体(并经由大气层变为降水),其中十分之一的降水量即相当于八个三峡水库,如果落到大陆,就会引起巨大的洪水。  高建国研究员以2005年西江特大洪水举例,两百年一遇的洪水死亡百余人,损失接近100亿元,广西梧州、柳州市,广东东莞、河源市等数座城市被淹,并且在随后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群,如6月19日暴雨引发滑坡,导致厦鹰线中断8小时,造成车辆阻塞。同时,大地震还有可能引发农业病虫害。因为在前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病虫害处于休眠状态,因为它没有水分,暴雨后有了这么充足的雨量,导致稻飞虱20年一遇的大发生。这是一环套一环,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灾害链效应。  高建国研究员说,中国地震局对印尼地震一直非常重视。在日印尼Mw9.3级地震以后,中国地震局专门组织力量,搜集全国的地震台测的资料,搜集到的几千条信息中,像有些地方井水突然冒出来了,湖水突然上涨,还引发12月26日云南宾川4.6级地震和同日的云南双柏5.0级地震。
(责任编辑:马丽)
我要发表留言
匿名发表&&署名:&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播客?视频
&&&科技大事件
&&&自然探索?地球故事?人类起源
&&&彩信?手机报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悬赏20爱心点
分享到微博
三大宗教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三大宗教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从历史上看,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关于佛教。
佛教是从汉代开始进入中国,早期的佛教是作为黄老方术的一支传播的。在我国唐朝时期大规模发展,达到顶峰,并在中国完成了佛教的理论发展。在明朝开始世俗化,向民间发展。这是佛教在中国历史的简单叙述。
一般比较公认的观点,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学者认为,中国唐朝的鼎盛,以及文化的颠峰状态,和佛教的传入带来新的文化因素有很大关系。因为中国文化中缺少信仰的成分,或者说对信仰比较“马虎”,而佛教的传入,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样就使中国文化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另外,按照有些研究者的看法,佛教的传入方式是“静悄悄的传入”的,这是在中国国势强大,文化的主体性呈强势时传入的,因而中国文化对佛教文化进行了良性的消化。最终,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次、关于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宗教派别。天主教传入中国一般以明万历十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作为标志。在此之前,历史记载,基督教的其他教派也早就进入中国,但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天主教在华的传播清朝晚期有一个高潮,但由于在清朝晚期
三大宗教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从历史上看,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关于佛教。
佛教是从汉代开始进入中国,早期的佛教是作为黄老方术的一支传播的。在我国唐朝时期大规模发展,达到顶峰,并在中国完成了佛教的理论发展。在明朝开始世俗化,向民间发展。这是佛教在中国历史的简单叙述。
一般比较公认的观点,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学者认为,中国唐朝的鼎盛,以及文化的颠峰状态,和佛教的传入带来新的文化因素有很大关系。因为中国文化中缺少信仰的成分,或者说对信仰比较“马虎”,而佛教的传入,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样就使中国文化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另外,按照有些研究者的看法,佛教的传入方式是“静悄悄的传入”的,这是在中国国势强大,文化的主体性呈强势时传入的,因而中国文化对佛教文化进行了良性的消化。最终,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次、关于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宗教派别。天主教传入中国一般以明万历十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作为标志。在此之前,历史记载,基督教的其他教派也早就进入中国,但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天主教在华的传播清朝晚期有一个高潮,但由于在清朝晚期天主教的传播是以西方列强的枪炮为后盾的,于是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反对,一般历史教科书所说的“义和团运动”,实际当时成为“反洋教运动”,主要矛头之一就是洋教。另外一次应该算太平天国运动了,这大概是中国人消化基督教文化的一次尝试,但这次尝试变成了血与火的社会革命。
在学者们看来,天主教的在华传播是在中国国力衰弱,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呈弱势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时中国文化已经无力消化基督教文化,因此必然引起两种文化的激烈冲突。
天主教在华传播对我国有重大影响,但早期不是良性的。对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改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血与火的状态下进行的。对中国的文化也有比较大的影响,随着基督教文化的传播,西方的思想也随之进入,给中国人打开了新的视角,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角度。我个人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人自信心的增强,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良性融合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
第三,关于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早,根据历史记载,不迟于中国唐朝时代。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是良性的,同时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中东地区的文化也传播到中国,对中国文化有着丰富和充实的作用。
回答数:2740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