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苗条成语大全

成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9页免费24页免费14页免费12页免费4页免费8页免费3页免费16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0页免费
成语|高​中​成​语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成语教案,小学成语教案,正确使用成语教案,幼儿园成语教案,成语故事教案,看图猜成语,掩耳盗铃,幼儿成语教案,小学成语故事教案,高考成语复习教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3:33: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成语教案.DOC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正确使用成语1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正确使用成语1,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正确使用成语ppt,正确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词语,28,正确使用成语知识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成语运用练习题,形容正确的成语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8:54: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正确使用成语1.PPT
官方公共微信本页只显示部分成语,查看更多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请使用
推荐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形容肌肤的成语
关于肌肤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肌肤的成语13条
冰肌玉骨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宋?苏轼《洞仙歌》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换却~胎,丹心吐出异香来。★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二折
剥床及肤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关于肌肤的成语
出处:《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其忧岂不在民乎!★宋?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
擘肌分理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粉妆玉砌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丰肌弱骨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 描写肌肤的成语
出处:宋?范成大《园丁折花七品各赋一绝》:“丰肌弱骨自喜,醉晕妆光总宜。独立风前雨里,嫣然不要人持。”
丰肌秀骨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同“丰肌弱骨”。
出处:宋?袁去华《山花子》词:“雾阁云窗别有天,丰肌秀骨净娟娟。独立含情羞不语,总妖研。”
风刀霜剑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肤如凝脂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关于肌肤的成语
光可鉴人光:光亮;鉴:照。闪闪的光亮可以照见人影。形容头发乌黑,肌肤润泽艳丽或器物光滑明亮。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m黑而基美,光可以鉴。”
娇皮嫩肉指肌肤细嫩。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可怜这朝奉是花月丛中长大的,近年有了几茎胡子,主人才差他出来押船,娇皮嫩肉,何曾见过这样官刑。”
柳弱花娇形容女子苗条妍美。―― 描写肌肤的成语
出处:宋?李冠《蝶恋花?佳人》词:“贴鬓香云双绾绿,柳弱花娇,一点春心足。”
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出处: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玉骨冰肌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
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词:“玉骨冰肌,为谁偏好,特地相宜,一段风流。” 生成~态,长就兰襟蕙质心。★《再生缘》第二回
本文地址:
成语分类: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助力学生及家长共同成长
请填写账号
请填写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账号?
暂无任何动态
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及答案汇编 (6)
责任编辑:timeivy
  101.答案:D解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骆驼本来就比马大很多,即使这个骆驼是饿死瘦死的,骨架子还在那儿,还是比马要大引申为在一方面有特别特长的人,即使在这方面突然到了穷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这方面刚出炉的人强,主要是指经济上的象征弥漫:①充满;到处都是:烟雾弥漫|黄沙弥漫的山野②漫远:路途弥漫即时:立即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10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湖北卷)
  她( & &)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 & &)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 & &)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 & & )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A.相信 沉醉 既然 顶礼膜拜
  B.自信 沉溺 即使 诚心诚意
  C.坚信 沉浸 尽管 三步一叩
  D.确信 沉迷 虽然 毕恭毕敬
  102. 答案:C.解析:坚信是坚决相信,毫无疑问的意思,是指对一种理论、事情的状态等的相信,不怀疑确信是确实地相信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多为贬义三步一叩是一种礼节,意为走三步就要叩一次头①表示晚辈对祖先的祭奠方法,以示尊重;②表示对某种信仰的敬畏此处宜用“三步一叩”
  10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江西卷)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②“五一”期间,市长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的人A.投降 & & &分别 & & 深孚众望 & & & & & & & B.投诚 & & &分别 & & 深负众望C.投降 & & &分头 & & 深负众望 & & & & & & &D.投诚 & & &分头 & & 深孚众望
  103.答案:A解析:投降: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投诚:军队或人员叛离所属集团,归属对方投诚强调成建制主动放下武器并归属对方①句中为“他”,是个人不是成建制,宜用“投降”“分头”与“分别”的区别:1.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如:我准备分别找老李和小张了解有关情况2.不同主体各自与不同客体一一对应,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性别构成比与年龄构成比分别为男性人口为人,占51.27%;014岁占16.60%;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8.87%.....“分别”与“分头”的区别还表现在:(1)语义指向上,“分头”指向施事主体,所以施事主体必须出现,当施事主体为单数时,客体必须为复数;“分别”不受此限(2)“分头”后的动词应具有动作性、分工性和任务性;“分别”后的动词则无此限,它可以是非动作性的②句符合“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这个限制,因此,宜选用“分别” “深孚众望”,意为“在群众中享有威望,很使群众信服”;“孚”是诚信的意思能与“深孚众望”联系起来的,是“不负众望”中的“负”在“不负众望”里,“负”是“辜负”的意思“深负众望”是个生造词语“不孚众望”这个词倒是有,是人们根据“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这两个成语新造出来的,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的意思
  10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四川卷)
  A. 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 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 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 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太自然的巧夺天工
  104.答案:B解析:A句种“征订”是指出版、发行机构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主客关系错误,可改为“订阅”“悲天悯人”意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使用正确C句中“的”为结构助词,表领属关系,仅仅是“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岂能受嘉奖?应删除“的”字D 句中“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只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使用对象不当
  10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广东卷)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轶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 & & & & B.自顾不暇 & & & &C.鱼目混珠 & & &D.诟病
  105. 答案:B解析:自顾不暇:暇,空闲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可改为“目不暇接”A.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C.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D.诟病:指责;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
  10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山东卷)
  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 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106. 答案:C.解析: A漫无边际,应为“浩如烟海”B闲言碎语,应为“只言片语” &D良莠不齐,应为“鱼龙混杂”
  107.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江苏卷)
  A.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 &胜卷在握 &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 &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 &励精图治 &咳不容缓 &沧海桑田
  107. 答案:A.解析:“卷”改为“券”,“拙”改为“绌”,“咳”改为“刻”没想到,今年江苏改考成语为错别字,实出人意料!但是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写错别字的现象太多——出发,使用此招,应该有必要
  108.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安徽卷)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者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 & & & &B.琴音遐想 & & &C.琴声悠扬 & & & &D.琴声如风
  108. 答案:B解析:此题非常新颖,考语段的理解和词语的辨析:对象是琴音还是琴声,重点是描写还是想象,抓住“遐想”二字找解题的突破口
  10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是(浙江卷)
  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B、老校区遗留着一中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
  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109. 答案:D 解析: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齐全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A、纵令:①放任;任凭:纵令罪犯逃脱②连词即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退一步提出某种情况B、浓重:(色彩、气味、烟雾等)很浓、很重:设色浓重|浓重的香气|江面上的雾越发浓重了C、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1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辽宁卷)
  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110.答案:B解析:B东山再起 &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A相形见绌 &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和另一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C跌宕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D &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1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湖南卷)
  A.山浪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面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111.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活灵活现是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这里用来形容野兔,属于用错对象
  【2012年】
  1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山东卷)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112.【答案】D【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成语的数量和对成语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语境并据此确定成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本题选用了常见常用的成语,提供的语言环境比较通俗浅显,为答题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依据。
  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如: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
  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如:但~,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
  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如: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
  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奔走:奔跑。呼号:叫喊。出自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如: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力图挽救。连动式;作谓语;指引起人们的注意。符合题意,使用恰当。
  1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安徽卷)
  A. 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B. 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 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D. 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113.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 令人侧目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D.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B.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C.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形容对象不对。
  11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北京卷)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 抑止 &防治 & & B.必须 & &抑制 & 防止
  C. &必需 & 抑止 &防治 & & D.必需 & &抑制 & 防止
  114、【答案】D【解析】“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
  1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全国大纲卷)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115.【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
  C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11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广东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 & & & & B.肆意 & & & & & &C.忤逆 & & & & & &D.颐养天年
  116.【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11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湖北卷)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 & & &,且将它 & & & & & &地挥洒出来。这 & &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 & & &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 痛痛快快 & &当是 & 遛
  B.滋味 & 淋漓尽致 & &便是 & 踱
  C.意味 & 兴致勃勃 & &自是 & 逛
  D.韵味 & 尽情尽兴 & &恰是 & 晃
  117.【答案】B
  【解析】第一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可以排除A、C、D三项。第四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118..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江苏卷)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 & &大名鼎鼎 & &弄巧成拙 & &B.移花接木 & &如雷贯耳 &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 &如雷贯耳 & &弄假成真 & &D.移花接木 & &大名鼎鼎 & &弄假成真
  118.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1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江西卷)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119.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1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辽宁卷)
  A. 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B. 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
  C. 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D. 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
  120.【答案】A【解析】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窄,物产匮乏”,并非“小”。
  1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四川卷)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121.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本题将成语、虚词、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A项如期而至:按照约定的期限到了。褒贬使用不当。B项垂询,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搞反了对象。D项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形容对象错了。
  12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天津卷)
  (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 & &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 & & & &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 & & & 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 & 调剂 & &地久天长
  B.涌动 & 调节 & &地久天长
  C.萌动 & 调节 & &山长水远
  D.涌动 & 调剂 & &山长水远
  122.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实词、虚词、熟语)的能力。第一组中两个词都有“动”的意思,只是“涌动”对象一般为人潮、水流等。萌动:草木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第二组中调剂:调整有无、余缺等情况;调整使合宜。调节:在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符合标准。第三组中,地久天长,形容历时悠久或形容爱情永久不变。山长水远:谓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或谓山川壮阔。这样用排除法,就可以选定答案为D。
  1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全国新课标卷)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123.【解析】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贬不当。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
  1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浙江卷)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124.答案:C 解析:A“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125.下列语句中,加点语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重庆卷)
  A.我曾见过母亲那件放在箱底珍藏多年的旗袍,无论是面料还是花色还是那奇妙的盘花扣,都漂亮得令人歆羡。
  B.那些在黑暗中蹲伏的峰峦,和天空勾结成一体。更远处,一列锯齿形的山梁后,隐隐躲着几粒星子,仿佛在窥视人间的动静。
  C.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
  D.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时,突然发现餐桌上放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
  125. 答案:(D)解析: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不能形容吃喝。
已有45人报名
高分网高考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字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