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 为什么上课听懂了,作业也认真做了,甚至额外51做题网,但是还是考不过大多数人?有什么原因?

高一到高三各年级都有自己的特点,想知道你们的老师怎么“因材施教”吗?看完这个就明白了!的培养重点,资深老师倾心整理,太全了!_高中学习资料库-爱微帮
&& &&& 高一到高三各年级都有自己的特点,想知道你…
库库前言:高中一年级  生理特点: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  学科特点:  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阶,跨度很大,特别体现在数学、英语、和物理学科,很多学生都是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也认真完成了,结果成绩不理想,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实症结就在于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差,综合学习能力急需要提高。  高一关键词—“难”  从初中到高中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整体呈现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趋势,而高一又是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难点最集中的年级,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初三到高一不是个“坡儿”,而是个“坎儿”,必须要“跳”才能完成这个质变的过程。  高一最重要的事情  1.重视高一、成就高考——高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开始,抓住高一,让自己一开始就能占据领先位置,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多年的高考经验显示:对高一的重视程度和3年后的高考成绩成正比关系,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定要从高一抓起!  2.发现漏洞、及时弥补——高中学习比较紧张,发现漏洞千万不要以太忙、太累为由任其存在和发展,因为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漏洞不补,会影响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并且积累得太多,会觉得无从下手,只好放弃,给高考造成很大的损失!  3.成绩波动、正确看待——高一学习成绩波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来说,只要适应了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掌握了高中知识的学习方法,成绩都会逐步上升并且趋于稳定的。因为成绩的暂时下降而失去自信或对某个学科失去兴趣,是得不偿失的。高中二年级  生理特点:  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2、偏科现象严重。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年级特点:  高二关键词——“分化”,高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级,一方面已经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紧张的高三还没有来临,所以心里上比较轻松;同时,高二还要面对多个科目的会考,会分散高考科目的注意力;另外,很多家长理解上有误区:高二先轻松一下,要不高三就没有轻松的时候了。这种想法非常错误,结果就是高二轻松了,到高三也紧张不起来。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严重的分化,一些学生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时候,发现为时已晚!  心理特点:  一、学习方面:  1.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导致不同心理状态。  高一一年下来,学生群体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一步步发展,如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充满自信,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态已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学习成绩进一步下跌,自信心进一步被冲击,造成恶性循环。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的仅希望在会考中获得通过,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2.归因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学习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  人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前进的。学习成败归因心理,影响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行为。高二学生的当今的学生对于学习成败的归因,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客观条件。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更多地寄希望于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情感、学习过程,如学习态度的端正、方法的改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利用率的提高、学习毅力的增强等,而不是客观条件的改变,如学习环境的改善,老师的教学水平等。学生抓住了学习活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则会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改进学习方法,调整行为模式。这正是当今学生个体主动意识增强的具体体现。  3.对高考的期待与恐惧  高二,要说离高考很远吗?不是,高三的一毕业就到自己了!很近?也不是,还有高三的没毕业呢!这时很多学生就出一种期待和恐惧的心理现象。他们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易受干扰、经常幻想将来等。他们感到很紧张,有的学生恨不得现在就高考,不用再这样担惊受怕,这种期待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但是,他们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惧,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的潜意识有时宁愿在幻想中满足。从而在上课和学习时容易走神和分心,在他们回过神之后又感到很内疚和后悔当初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恐怕这次走神和分心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同学不这样,他们在下次考试就会比自己好。他就想,“如果考不上大学感到自己很没面子和愧对家里人”,特别是一些自责心较强的学生。这样他们显得过分紧张,又影响下面的学习,就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导致各种心理行为的出现。  二、更加自觉地认识、观察、解剖自己,但有时陷入理想与现实,肯定与否定的自我矛盾中,产生孤独与自卑  三、对集体适应性增强,“恋爱”现象剧增,择友有较高原则性  1.“恋爱”现象剧增,但大部分学生“恋爱”动机十分荒谬  2.择友有较高原则性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二学生在选择朋友时的盲目性逐渐减少,不再为了需求归属感而刻意交朋友,他们更愿意与那些和自己性格相近,有共同爱好的人建立深层次的友谊,分享心中的秘密,友谊的建立逐渐由泛化向固定化、深层次发展。  高二最重要的事情  1.均衡发展——高考可录取依据是总成绩,只要没有严重偏科,即便谁各科都成绩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如果在高三冲刺中海能够部分学科有所突破,就会考得非常理想,所以均衡发展是取得高考好成绩的基础。  2.提前备考——高考考的是整个高中三年的知识,而不只是高三的知识。不要认为高考就是高三的事情,其实每个阶段都是在备考,都是在为高考打基础,高二尤其如此。  3.强化基础——高一的很多知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必须要用到的基础知识,所以如果发现高一的部分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千万不能等到高三复习的时候再去解决,要尽快补上,使自己高二高三的学习更加顺畅。高中三年级  年级特点:  关键词——“冲刺”,步入高三,就像战场上吹响了冲锋号,从这一刻起,需要全力冲刺——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决不放弃!不管自己的水平如何,不论自己的能力怎么样,最关键的是你冲刺了吗?  高三最重要的事情  目标明确——明确高考目标,同时分析自己的程度,明确差距。对目标学校的情况初步了解(包括历年招生情况对比,有无加分限制)。如果没有合理地定位自己,是无法形成科学规划的。  恰当选择——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选择课外辅导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可以让你进步得更快,但是课外辅导的形式很多,如:在线课程、班级辅导、串讲课程、一对一辅导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得学习模式,才能用时最短、效果最好。  重视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是最全面、最系统的,也是大多数学生最认真、最有成效的。在第一轮复习时,不投机、不偏颇、不耍小聪明,才能收获最大  调整心态——高三,没完没了地做题、没完没了地考试,还有家长和老师没完没了地唠叨,加上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很容易有急躁、郁闷、迷茫、懈怠等情绪。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及时调整,让心态回归到正确轨道上,就是往高考成功的道路上前进了巨大的一步;但若任这种心态蔓延,就会成为你高考成功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内容摘自网络)高中生必备资料包领取即日起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微信(gzxxzlk),回复以下信息,即可领取对应资料包!回复【高考真题】领取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合集》回复【听说考试】领取 《广东听说考试的技巧》 回复【英语写作】领取 《高考英语写作方法及经典文章十篇》回复【作文素材】领取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大整理》回复【英语词汇】领取 《高考英语考纲词汇表汇总》回复【听力资料】领取 《高中生英语听力资料整理MP3版》回复【理数公式】领取 《高考理科数学公式大全》回复【文数公式】领取 《高考文科数学公式大全》后期继续更新……▲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共同努力,战胜高考!!
点击展开全文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高中学习资料库,分享高中各科学习资料,高中数学、高中语文、高中英语、文理综资料分享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就不太好努力了就不后悔you know?
谢谢了,你们的回答我都很满意!可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不能采纳正确答案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谢谢了,你们的回答我都很满意!可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不能采纳正确答案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我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您!
谢谢了,你们的回答我都很满意!可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不能采纳正确答案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谢谢了,你们的回答我都很满意!可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不能采纳正确答案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谢谢了,你们的回答我都很满意!可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不能采纳正确答案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谢谢了,你们的回答我都很满意!可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不能采纳正确答案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最好做笔记,然后再把笔记整理一遍,自己再做一遍,就会做题了
放松心情,先选择简单的题目练练手,再逐步加深难度,别小看那些一看题目就知道答案的基础题,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做一下既可以加强个人信心,也可以复习一下基础,所谓难题...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高三调研考的成绩出来了,我们来分析一下考不过别人的原因_桂林中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82贴子:
高三调研考的成绩出来了,我们来分析一下考不过别人的原因收藏
先看成绩文科
语文108.3{9}数学77.45(4)英语115.8(4)文综183.9(3)总分485.4(3) 理科:
语文104.91(11)数学78.56英语113.24(4)理综 172.57(3)总分469.29(4) 别人的成绩理科:
语文119.06{1}数学86.74(2)英语118.9(2)理综 204.54(2)总分529.24(2)文科
语文125{1}数学90.43(2)英语123.3(2)文综198.6(1)总分537.2(1)前几年的成绩就不列了。这次语文发挥不正常,以前可是1-2名的。
先从课时来看,桂中据说每年做考场有十几天,3年下来也就有40天吧。少上40天的课竟然没人要求补回来。
能坚持3年上3节晚自习的不多吧?50%有没有?
当然有同学会说来桂中靠自觉,那请问同学你自觉了吗?李助理经常说有的同学等到了别的学校补习才发现有写不完的卷子,其实在桂中的卷子是一样多的。这说明老师是绝对相信你们是自觉的呀!!!!!!!!不能怪老师吧?那么好成绩是怎么来的呢?
ok!先看看老外的分析吧。从(异数——不一样的成功启示)这本书里摘两章看看。第八章 稻谷种植与数学测试“谁不一年到头一天到晚地干活,谁的家庭就不能致富第九章
玛丽塔的契约现在我所有的朋友都毕业于KIPP有点长噢...
第八章 稻谷种植与数学测试地域广阔、植物繁茂的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进入中国南部工业中心的一条重要通道。这里常年被浓雾笼罩,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拖拉机形成了一道道长龙,整个区域电网四通八达。道路两边密布着制造相机、计算机、手表、雨伞和T恤衫的工厂,不仅如此,一些供出口的香蕉、芒果、甘蔗、番木瓜和菠萝的农业种植园也高密度的聚集在此处。一个世纪以前,这里的天空非常晴朗,道路也非常宽阔。而两个世纪之前,这里只有一望无际的稻田。远古时代留下的遗迹仍依稀可见。珠江水从源头流经广州城区需要两个小时。乡村的美景令人陶醉,南岭山脉蜿蜒下来的山峰星罗密布的散落在其中。农民们土色的砖瓦房零零落落的遍布在各个地方,小镇上的露天集市上,竹篮里装满了鸡和鸭,地上放着成捆的蔬菜,案板上排着一条条切好的猪肉,烟草成堆的堆放在地上,到处都堆摆放着成堆的大米。冬天里,稻田干枯,地里星星点点地堆放着去年的收成。在早春播种过后,潮湿的微风吹过,稻田就会神奇般的变绿。一旦到了丰收的季节,稻子很快就转为成熟,稻穗在稻田摇曳,看起来犹如黄色的海洋。在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已有数千年。随后,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相继从中国引进了稻田的播种技术。时间飞逝,回溯历史,亚洲的农民们都同样的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农业变迁。稻田不同于麦田的 “直接耕种”,稻田需要“开垦”,不仅仅需要清除树木、低矮的灌木以及石头,还需要耕犁。稻田通常建立在开垦过的梯田、改良后的沼泽以及河流经过的平原上。稻田不但需要筑上堤坝,而且必须经过灌溉,因此周围需要有水源。在灌溉时,水源阀门距稻田的距离需要确保水直接流进需要灌溉的每寸土地。另外,稻田地的土质层内需要有一层硬土,否则水就会全部渗透到地下。但问题在于,稻种根本无法播种在硬土上,因此在硬土层上还需要有一层厚度适中且柔软的粘土。粘土的作用在于保证种子始终处在湿度适宜的最佳状况。稻子还需要不间断的施肥,这又是另一种艺术。在过去,农民通常使用“夜肥”(人的排泄物)和一种由泥土、豆饼、大麻燃烧后形成的混合肥料来为稻田施肥。在使用的过程中,他们必须特别谨慎,因为一旦施肥过量或者选择错误的时节进行施肥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一旦到了种植的季节,中国的农民就需要在一百多种稻种之中选出适合今年种植的稻种。因为每种稻种在收益上都会有轻微的不同。所以农民需要衡量不同稻种在产量上的差异和成长速度上的快慢、遇干旱时的长势或在贫瘠土地上的长势。一个农民可能会同时播种12种甚至更多不同种类的稻子,来平衡季节以及气候上将给稻田收成带来的影响,降低播种失败所带来的风险。农夫或农妇(实际上,一般都是整个家庭在参与,因为种植稻田是整个家庭的事业)将根据不同的品种选择特定的种床来培植稻种。经过几个星期的培植之后,稻种将被转移到田地里,每垄地间隔六英寸,然后辛苦的劳作就此拉开序幕,手工除草的工作需要一直持续不停,因为一旦养料被其他的植物吸收了,种子就会因缺少养料而死掉。有些时候有些稻穗还需要用竹刷梳理,以便驱赶害虫。除此之外,农民们还需要不断的检测水的高度是否合适、夏季里的水温不要太高。当稻田成熟的时候,农民们经常找亲戚朋友来帮忙收割,同时进行第二次播种,为此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得到一年中的第二次收成。在中国的南方,人们的早餐通常都以稀粥为主,白米粥配上莴苣和小咸鱼以及笋丝。午餐就是粥更多而已。晚饭则是米饭加菜。大米通常都拿到市场上去卖,以换取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在当地,大米是衡量财富和地位的一种标准,它揭示了人们每天的工作程度。“粮食即是生活”。一位研究中国传统的南方乡镇生活的人类学家Goncalo Santos 说道,“没有粮食,你就无法存活,如果你想在中国的南方取得某种社会地位,你就必须要拥有很多粮食,粮食使社会运转”。
看看下面的数字:4,8,5,3,9,7,6。将它们大声读出来。看完之后用20秒来仔细回忆,然后再按正确的顺序大声读出来。如果英语是你的母语,那么复述正确的机率将是50%。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正确率几乎可以达到100%。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存储数字的记忆环是两秒钟,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记住我们在两秒钟内所说的或话所读到的内容。当中国人在读4,8,5,3,9,7,6这一串数字时,每次刚好都是两秒钟。与英语不同,汉语中七个数字的发音只需要两秒钟的时间。这个例子选自Stanislas Dehaene的《数字的感觉》一书, 在书中Dehaene解释道,中国的数字非常的简易。大多数数字的发音只有四分之一秒,(举个例子来说,四的读音是si,而七的读音是qi),他们相当于英语中的“four”和“seven”,seven听起来似乎还要长;这些数字的发音需要三分之一秒。英语和汉语语言长度上的差异,造成了英语和汉语在记忆上的时间差距。语言被区分成很多种,如威尔士语、阿拉伯语、汉语、英语和希伯来语。讲话者的记忆能力通常同他输出数字时所需时间长短有因果关联。在这个领域里,最佳记忆力的奖项要颁发给讲广东方言的中国人。语言上的优势使得香港人获得了超群的记忆能力,他们甚至可以用一秒钟记住10个数字。这也同样表明,在数字符号体系方面,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在英语中,我们把14、16、17、18、19称作fourteen、 sixteen、seventeen、eighteen和 nineteen,因此大家会认为我们会把11、12、13、15说成oneteen、 twoteen、 threeteen和fiveteen,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命名,而是采用不同的数字符号,我们把11、12、13和15分别称为eleven、 twelve、thirteen和fifteen,同样的我们把40和60称为forty和sixty,他们听上去与跟他们相关的(4和6)很像。我们把50和30还有20称为fifty、thirty还有twenty,这听起来很像5(five)、3(three)和10(ten),但情况却并非如此。对于两位数,比如20以上的数字,我们将十位数放在个位数之前,如21、22(twenty-one、twenty-two)对于10以上的数字,我们采取相反的数字输出方式,个位数在前,而十位数在后,如14、17和18,(fourteen、seventeen、eighteen)。不同于中国、日本和韩国具有逻辑顺序的数字符号体系,英语的数字体系没有规律可言。如11就是11,12就是12,24就是24,并且以此类推。这种数字长短上的差异使得亚洲孩子学习数字的速度要明显快于美国孩子。四岁的中国孩子平均可以数到40,而同龄的美国孩子则只能数到15,大多数的美国孩子即使到了五岁也不能数到50。换句话说,在许多基础数学技能方面,五岁的美国孩子已经落后于同龄的亚洲孩子一年。亚洲孩子凭借其数字体系所具有的规律性,可以很轻松的进行一些基础运算。如加法。如果要求一个讲英语的七岁孩子心算37加上22等于多少,她就必须先把单词转换成数字(37加22)。只有这样她才可以做出这道数学题:2加7等于9,30加20等于50,再相加等于59。同样,要求一名亚洲孩子计算37加上22等于多少,那么等式就在眼前,数字组合在一起就是答案。不需要再将单词转换成数字。答案就是59。“亚洲的计算方法非常直观”。一名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卡恩·弗森说道,对于中西方的差异,弗森曾经作过许多相关的研究。“我认为这使得人们在学习数学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如果不需要死记硬背,数学本身就有规律可循。这样,做题的人就会认为自己可以完成题目;认为答案是可知的。以分数为例,我们说五分之三,就是three-fifths。但是中国数字的字面意思就是从五份中拿出三份,这从概念上引导你什么是分数,也区分了分母和分子。”西方孩子在三四年级开始,就会表示出对数学毫无兴趣。弗森认为,或许是因为数学看起来没有逻辑,因此他们对数学无法产生兴趣。不仅西方的语言结构不够直观,而且基础公式既教条又复杂;相反的,亚洲孩子对数学不会产生困惑的感觉。他们可以在头脑里记住更多的数字并快速的计算,分数直观的输出方式使他们很容易了解分数的原理。或许这会使他们对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或许因为他们对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努力,并且参加更多的数学课程,愿意做更多的家庭作业,长此以往,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换句话说,亚洲人建立了一种内在的优势。但这优势与其它优势不同。许多年以来,中国、南韩和日本的学生以及近期移民到西方国家的亚裔移民的子女们,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已显而易见的要高出许多同龄的西方国家的孩子。由此,最常见的假设就是,亚洲人的内在数学倾向一定有其特定的原因。心理学家理查·林恩曾提出一种进化理论,指出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寒冷气候、原始社会的打猎生涯、以及脑的大小和某种特定的元音导致了亚洲人拥有更高的智商。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证实这种优势,教育学家俄林·波的描述最为简单易懂,在日本、南韩、香港、新加坡和台湾,学生的数学成绩大体几乎相同,如果以百分制来计算,那么大多都在98分左右,但是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还有一些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学生的分数都几乎在28分到38分之间。差别十分鲜明。这也揭示了我们对数学的看法。我们假设,仅仅依据微积分和代数成绩的好坏就可以辨别一个人的是否足够聪明。但中西方在数学体系上的不同也揭示了其他方面的不同。或许在数学上的卓越能力是源于其所处的组织文化。历史沿袭下来的文化礼节已造成现代韩国飞机失事的重要因素。当然也有一些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为实现21世纪的社会大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许多专家用充分的论据驳斥了林恩发表的‘亚洲人拥有较高智商’的理论,他们表明,林恩的结论是基于他所抽取的样本。但样本大部分都来自城市中的上层社会。因此不具有代表性。作为一名全球智商研究领域里数一数二的专家,詹姆斯·费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论断。他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亚洲人的智商要低于白种人的智商。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数学方面的领先地位并不是由于智商高,而与智商无关。在他的《美籍亚洲人-与智商无关的成就》(1991)一书中,他曾详细列举对此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因素,如权力距离指数和数字体系,分别占据了全书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篇幅。现在我们就更加想去了解,还有多少社会历史传统对21世纪的科研任务有所影响?是不是在一种以粮食为主导的文化背景下,你的数学能力就一定会很好?稻田是否会对课堂产生影响?
如果你想了解水稻,你就一定要了解一下它的面积,水稻的面积小到让人意想不到,如果你不是亲自站在田里,你不会想到一亩地也就是酒店里一间房间的大小,只有一公顷的十五分之一。一名亚洲的农民一般也就能耕种2-3亩地,如果有一块450英亩的土地,在中国,这需要村子里的1500人去耕种。但是如果在美国中西部,这只是一家农民耕种的面积。按照这样的比例,通常一个农民家庭中的五六个人就依靠着两个酒店房间大小的土地来谋生。农业的差别非常大。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农业是属于“机械化作业”。在西方,如果一个农民想变得更有效率并且能够增加产量,他就必须要引进更多精密的农业设备,如打谷机、稻草打捆机、混合收割机、拖拉机,这样他就可以用机械操作代替更多的人力。从而开发更多的土地并且增加耕种面积,因为农业机械化使得他付出同样的劳作,却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但是在日本和中国,农民没有余钱去购买设备,并且情况也不允许他们开发更多的土地。因此耕种水稻的农民只有依靠他们的智慧去提高他们的产量,如更加有效的管理时间,作出更好的抉择。人类学家弗朗西斯库·贝瑞曾经指出,稻田农业是种“技术作业”,如果你想获得丰收,你就要更加辛勤的除草、谨慎的施肥、多花心思灌溉田地以保持水位、调整合适的土层高度,努力耕耘每一寸土地。回溯一下历史,毫无疑问,耕种稻田的农民总是比耕种其他农作物的农民更辛苦。或许这个结论看起来有点奇怪。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每位生活在非现代化社会的人的工作都十分辛苦。但是显而易见这是个误解。举个例子,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所有人都是捕猎者的后代,通常很多捕猎者都聚集在一起,过着十分悠闲的生活。一群生活在喀拉哈里沙漠灌木丛中的土著人,至今还保持着这种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们依靠水果、浆果、植物根茎以及一种特殊的坚果和大量的散落在地上的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来维持生活。他们从不耕种,但现在耕种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准备、播种、除草、丰收、储藏。他们也不圈养家禽。原始人里的男性偶尔进行打猎也只是为了运动。通常来说,土著人一个星期的工作量不会超过12到19个小时,其它的时间都用在跳舞、消遣及其走亲访友上。那么他们每年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000个小时。(当土著人被问及为什么他们不种植农作物时,他们用不解的神情反问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坚果,为什么我们还要种植?)或者想想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农民,一年中的两百多天里,农夫和农妇们或许都在田里干活,从日出到日落。这样每年都会工作1200多个小时,在收获和春季播种的季节,每天工作的时间会更久。在冬天,工作量会减少。在一本名叫《探索法国》的著作中,历史学家葛锐汉姆·罗伯写道,现代的法国生活,尤其是进入19世纪以后,人们的生活除了偶尔穿插一些工作外,有大把无聊的闲暇时间,书中描述了人们99%的社会活动。在另一本著作《法国的乡村生活》中,他写道,在比利牛斯和阿尔卑斯地区,通常在早春或晚秋时节,如11月的第一场雪开始到明年春天的三、四月份,整个村庄基本上都进入冬眠状态。在法国其他气候很温和的地区,尽管冬天的气温很少低于零度,但冬眠的情形同样存在,罗伯继续写道,很长一段时期,佛兰德斯地区都十分荒凉, 1884年,一名官员在一份针对Nievre地区的报告中,揭示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勃艮第地区的农民在丰收的季节到来后就把葡萄树根埋起,在修理一些常用的工具后,这些精力旺盛的人们就开始在床上度日,为了取暖并减少进食,他们用被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他们主动的削弱自己的动力。人类的冬眠是基于身体与经济上的考虑。避免身体上的消耗带来的饥饿感,从而降低新陈代谢。人们每天混沌度日。甚至在夏天也是如此,在工业**之后,阿尔萨斯和加来地区的官员声称,酿酒的工人和农夫,在进入冬季后就不再工作,而是任由自己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相反的,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农民,是不会在冬天里睡觉的,从 11月到明年的2月,农民们大多会做些副业,如扎竹篮,做竹帽,而且还会派自己的一个儿子到附近村庄的亲戚家里干活.不仅如此,还会作豆腐、大酱、捕蛇(蛇的味道很鲜美)、捉昆虫。到了立春时节,(意味着春天快到了),农民日出夕归的务农生活又开始了。相对于那些机械化务农的农民,他们需要付出十倍到二十倍的辛苦.据统计,每年一名种植水稻的农民的工作量有三千多个小时。
想象一下,生活在那个时代,珠三角地区的农民们的生活会是多么的辛苦,每年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居然有3000多个小时,这的确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烈日当头下弯着腰在地里播种,除草。而农民们唯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就只有努力的工作。这同在纽约做服装生意的犹太移民一样。这非常重要。首先,对于耕田的农民来说,付出与回报是显而易见的。你在稻田地里付出的越多,收成也就越多。第二,农活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不会只是简单在春季播种,然后就可以在秋季里收获。他们需要有效率的去经营运作,比如说需要整合人力,选择不同的稻种来以保证一年的收成。建立同时管理复杂的灌溉系统,做好协调准备工作,使得第一次收割和第二次的播种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并且大多数的农民是有自主权的,在欧洲的农民只能从他们所属的贵族那里得到一点微薄的报酬,而且他们几乎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中国和日本的体制有所不同。西欧的体制不适合稻田农业文化。种地是件很复杂的事,体制无法强迫或威逼农民每日很早起床去田里干活。在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地主同租户的关系已不具有所属关系。他们只收取固定的土地出租费用,其他的事情全部都由农民自主决定,对于种植水稻来说,不仅仅是需要很多的人力,而且还是件很吃力的工作。细微的差别就会造成产量上很大的差异。浇水的时间也非常关键。插秧时,秧苗的距离和力度对产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不会想象你想象中的简单---只要在三月中旬,把种子洒在地里,然后在月底的时候下场雨就可以等待收成了。你必须按部就班的来进行每项作业。对于需要特别关注的田地,地主就会通过一定的奖赏制度来激励农民。如果收成很好,那么农民也会得到更多的分成。这就是为什么地租是固定的。地主会说,不管收成如何,我都要收20担粮食,因此如果收成超出地租需要交纳的粮食,你就会有收获很多余粮。但如果耕种稻田的是奴役或者是拿工资的农民,那么庄稼收成好坏都与农民没有关系,因此庄稼也就不会有很好的收成。这不只是打开灌溉的阀门,让它多流一会,流到你的地里那么容易。历史学家David Arkus在对比了中国和俄国的谚语之后发现差别十分明显,一句具有代表性的俄国谚语说到:“如果老天不给你粮食,那么地里也不会长出粮食来”这反映出悲观的奴役体制下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思想。农民找不到任何理由相信,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可以得到很好的回报。Arkush写道,另一方面,中国的谚语则反映出他们的信仰“努力工作,周密计划,依靠自己和组织的努力,终有一天会获得回报”。这也是那些每年在闷热且潮湿的田地里(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吸血的蚂蟥)不停辛苦劳作的中国农民对他人所说的话,“粮食都是血汗换来的”。农民非常繁忙,农民非常繁忙,如果农民不忙,那么过冬的粮食从哪里来?在冬天,懒惰的人只有冻死,不要期待天上会掉馅饼。粮食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问稻田为什么长不出庄稼是没有用的。只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依靠肥料,庄稼才会长出来。如果种地的农民很勤劳,土地就会丰收。并且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早起的鸟有食吃”。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而且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复一日?对于以坚果为生的原始人和在冬天以冬眠为主的法国农民以及非农业人口来说,这句谚语非常不可思议。当然,亚洲文化处处有迹可寻,去大学的校园打听一下,学生们会告诉你大多数的亚洲学生,在其他学生离开后依然会学习很长时间。由于文化背景产生的差异,当一些亚洲学生听到其它人议论类似以上的事情时,他们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冒犯。因为他们认为其约定俗成的生活模式受到了质疑。但这种勤奋的工作态度的确令人钦佩。实际上,从这本书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成功的人都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当比尔·盖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全心全意致力于他的计算机事业。比尔·乔伊也是如此,披头士乐队曾经在波士顿持续练习达到上千个小时。乔·佛罗姆曾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得到机会的眷顾,他才在艺术领域声名鹊鹤。每一位成功的人士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这种文化之所以得以形成,在于生活在辛苦与贫穷中的人们可以由此看到一种希望,那就是辛勤劳动可以有所回报。勤奋的特质使亚洲人获益良多,但是最典型的,还是莫过于数学方面的成就。
几年以前,一位在伯克利大学任教的数学教授,Alan Schoenfeld,曾用录影机记录下每位学员的上课情况。其中一名叫Renee的女生的录影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nee大概20多岁,黑色长发,带一个银边眼镜。在录影带中,她正在操作一套用来教学的代数软件程序。屏幕上出现了Y轴和X轴,教学程序要求使用者划一条线穿过座标轴,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Y轴上标出5,在X轴上也标出5,那么计算机就会做出反应。我相信,这时候,很多有关高中时代数的记忆就会模糊的浮现在脑海中。但是请放心,你不需要记住任何相关的知识,就可以理解Renee案例的重要性。实际上,在文中的下面几段里,当你听到Renee的谈话时,请不要关注她所说的内容,而是注意她谈话的方式和为什么她会谈到这些。Schoenfeld设计的计算程序是想教授学生如何计算直线的倾斜程度。斜线,我相信,你一定记得,(或者说,你记不得了,我就忘记了)就是横坐标与纵坐标上两点相连所形成的一条直线。这个案例中要求划出的斜线只要一条,横轴和纵轴的数字都是5,现在Renee坐在键盘前,试图计算出,输入那些数字可以让计算机划出一条垂线,直接同Y轴相交垂直。现在高中时的数学知识会帮助你得出答案。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垂线是一种特殊的斜线。纵轴上的数字是无穷大的,Y轴上的数都以零开始且无穷大。当它穿过X轴的时候,数值为零。零除以无穷大,还是无穷大。但是Renee没有意识到她在尝试做一件没有答案的数学题。她正陷入被Schoenfeld称为“美丽的理解误区”中。并且Schoenfeld之所以喜欢以这盘录像带为例,是因为它十分贴切的演绎了怎样可以走出思考误区。Renee是个护士。过去,她从不像其他人那样对数学感兴趣。但不知道为什么她被这个软件程序所吸引,并且被“套住了”。她开始说话:“现在,我所要做的就是用这个程序去划一条同Y轴平行的直线。” Schoenfeld坐在她身边,她焦虑的看这着他。“从我开始做这个软件,到现在已经五年了。”她开始胡乱输入数据,敲着不同的数字。“现在如果我减去一,那么线就会变直。”随着她输入不同的数字,屏幕上的线也随之改变。“噢,这样好像行不通”。她看起来好像很费解。Schoenfeld问道:“你想做什么?”我就是想划一条与Y轴平行的直线。她指着Y轴上的数字说道。“我发现了,当你把1换成2,就会看到斜线的角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是Renee的理解误区。她发现在Y轴上所取得数值越大,线距离Y轴的角度就会越小。因此,她认为只要在Y轴上取得的数值足够大,那么就可以得到一条垂线。“我想,取12或者13就可以得到一条垂线了。或者15。”她皱起眉说到,她同Schoenfeld共同反复的探讨解决方案。他一点一滴的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她。她一直试了又试,一次次接近目标。这一次,她输入20,线只比原来的角度斜了一点点。她输入40,线依旧只倾斜了一点点。“我觉得这有些关联,但是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始终想不明白。如果我输入80呢?如果输入40,斜线已经与Y轴成45度,那么输入80就应该得到一条直线了。所以,我要输入80,看看结果如何。”她输入80,线更斜了,但是还是没有变成垂线。“数值是无穷大是吗?我永远都划不出一条垂线是吧?”Renee的发现已接近事实的真相,但是她又绕回了她最初的“思维误区”。“那我该怎么办呢?100吗?每一次我输入加倍的数字,它就会更接近,但是却总是达不到我想要的结果。”她开始更大胆的想象,很明显她就要得出事实的真相了。“好吧,我知道了,尽管......但是......我知道了,每加大一个数字,线就更接近Y轴一点。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仍然感到困惑不解,”之后她停顿了一下,紧紧盯着屏幕,“我有点糊涂了,”然后她突然明白了,她的脸闪耀着光芒,”噢,任何一条垂线都被零整除,因此就会无穷大。嗯,好,现在我明白了,垂直的斜线是无穷大的,嗯,现在总算是明白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堂课“。
在Schoenfeld任教时,曾用录影机记录了许多学生的数学课。但是Renee的录影带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因为这个录影带贴切的诠释了学习数学的秘密。从Renee开始操作计算程序,直到第22分钟,她才说了声:“嗯,现在有些眉目了”,那是一段很长的时间,Schoenfeld说道:“这是道八级的数学题,如果我把给Renee布置的数学题目,同样布置给与Renee程度相同的八级学员,我想,在他们试试之后就会说,我做不出来,我需要你来讲解一下。”Schoenfeld曾经问一组高中生,在他们做家庭作业时,在下定结论该数学题太难而做不出之前,他们会花多长时间来尝试解答该题。他们的回答从30秒到5分钟不等,平均时间为2分钟。但是Renee是个很执着的人,她坚持不懈,她反复在同一个问题上推敲,并且她想出了解决办法。她不断地尝试,不是一个轻易就屈服的人,她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她画垂线的理论出现了失误。除非她认为自己做对了,否则她不会放弃。Renee在数学方面并不具备天赋。类似斜线和无穷大这样的抽象概念对她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事,但是她却给Schoenfeld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无论做任何事,她都有种强烈的意愿去弄清楚,她不接受敷衍了事,她不会”啊,你是对的,“然后就走开,并且这很不寻常。他将录像带回放到Renee面对难题的那个时刻,并指着屏幕说:“看,她做了两次,很多学生只是绕过做下一道题,相反,她却去思考,无论我怎么试,这题就是不对。我不明白。这个很重要,我需要一个说法。”然后当她最终得到解释后,她会说:“嗯,这才合适”。在伯克利, Schoenfeld 教一门怎样解决问题的课程,整个课程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们在上大学之后,抛弃学习数学的旧习惯,他说:“我挑了一个我不知道该怎样解决的问题,我告诉我的学生,你们在两个星期后会有个考试。我了解你们的习惯。在第一周内你们不会做任何复习,你们会在第二个礼拜开始准备,我现在要提醒你们,如果你只用一周的时间复习,那么你们不会取得好成绩。或者,另一方面,如果你只是在我们期中考试那天才开始复习,那么你一定会感到很失落。你将跑过来跟我说“这不可能。”我想告诉你们,持续努力,到了第二周你就会发现你将取得重大的进步。“有些时候我们将优秀的数学能力看作一种内在的能力。或者你具备,或者你不具备,但是对于Schoenfeld 来说,什么能力都不如态度重要。如果你有意愿去尝试,你就会掌握数学。那就是他想传授给学生的。成功就是坚持不懈的钻研。比如,带有强烈的意愿花22分钟去解决一个大多数人只花30秒就放弃的问题,如果一个班里都是Renee这样的人,只要给她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她们自己解决问题,那么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或者想象一下,如果在某个国家,Renee的这种坚持不是特例,而是一种文化特征,那么深值在这种文化中的荣誉感将会毫无疑问的致使这个国家具备卓越的数学能力。 每四年,一个由许多学者组成的国际组织都会组织一次高难度的数学竞赛,竞赛的选手大多都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初中生或高中生。这个数学竞赛就是TIMSS。(这与我们之前讨论的竞赛是同一个竞赛,)设立TIMSS竞赛的目的就在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成果。当学生们坐下来参加TIMSS竞赛时,他们同时还必须填写一份问卷。这份问卷包括很多内容,如父母的教育程度,对数学的看法,以及对朋友的描述。这是个长达120道题的问卷,实际上,因此很多学生都留下十道到二十道题未能填写。从问卷结果来看,国家间的差异很大。这是个有趣的现象。事实上,参加竞赛的各个国家的选手, 其排名很可能是根据回答问卷题目的数量来决定的。现在,当你将问卷排名与数学竞赛的排名比较之后,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他们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换句话说,如果来自某个国家的学生能够长久并专注的回答一份冗长的问卷上的每一个问题,那么通常这个国家的学生也具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卓越能力。发现该情况的是一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育学者,俄林·波,他偶然发现了这个事实。他说,这纯属意外发现,波甚至未曾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他的看法。这有一点很奇怪。记得,他并没有说完成问卷的能力和赢得竞赛的能力有任何相关。他说,他们是一样的;如果你将两个排名进行对比,结果会非常鲜明。换种方式思考一下,想象着如果每年世界上的知名城市全都举行一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且每个参赛的国家都派出一组由高中生和初中生组成的小队加入1000名参赛选手的阵营。波指出,不需要问一道数学难题,我们就可以精确的得知每个国家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的排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布置同一项任务,并衡量他们在任务中的付出程度。实际上,我们甚至都不用布置任务,仅仅观察一下哪个国家的文化最注重工作态度,就可以预测哪个国家的数学能力最强。那么哪几个国家将会出现在这两个数据的前几位呢?没有任何悬念,他们分别是新加坡、南韩、中国台湾、香港和日本。当然,这五个国家都有共同的一点:几百年来,贫穷的农民每天都在稻田里辛勤的劳作十几个小时,或许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其他人说“早起的鸟有食吃”。有两点,中国大陆之所以榜上无名,是因为中国目前尚未参加TIMSS研究。但是从台北和香港的排名来看,中国的排名也会很靠前。第二点或许更重要,中国北方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北方并不种植水稻,但也是传统的农业文化,同西欧更加接近,那么他们的数学也很好吗?答案是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心理学家詹姆斯菲林·指出,大多数移民到西方国家的中国人,在数学能力上出色的大多数都是南方人。MIT考试中高分获得者的中国学生大多数也都来自中国珠三角。他还指出,得分较低的美籍华人大多都是来自珠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Sze Yap,该地区的土地贫瘠且农业较不发达。曾有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调查亚洲人的“毅力”。在一项调查中发现,Priscilla Blinco 曾给一组美国一年级小学生和日本一年级小学生出了一道难题,并观察他们在放弃之前可以坚持多久。结果发现,美国小学生平均坚持将近九分半钟,但是日本小学生则平均坚持13.93分钟,大概多坚持40%的时间。
玛丽塔的契约现在我所有的朋友都毕业于KIPP 1 .1990年中期,试验性的公立学校KIPP开办在纽约的Lou Gehrig高校的四层。Lou Gehrig在第七校区,其他方面所被了解到:它是在Bronx南部,纽约市最落魄的地方之一。学校不高,灰色的,是1960年期间的建筑,穿插坐落在满是白色高楼的街上。几个街区那边就是Grand Concourse,是这个自治市主要的大街。在天黑以后,你不会愿意独自走在这几条街上的。KIPP是一所中学。班级人数众多:五年级有两个班,每班35名学生。无需入学考试或申请。(KIPP的意思是:知识就是硬道理)孩子们被随机抽选,任何住在Bronx四年纪的孩子都可以申请。大概一半的学生都是黑人;其余的是拉丁美洲人。四分之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有90%的孩子是“不吃午饭或午饭减量”的,这说明他们的家庭收入很低,联邦政府捐款才能使孩子们正常地吃午饭。KIPP学院似乎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区有这样的一些孩子的这样的一所学校,这样的学校让教育工作者绝望——但是在你走过那道门的瞬间,事情完全不一样了。学生轻步地列成一对走在走廊里,在教室里,他们被教导用“SSLANT”的礼节传达并记录别人对他们讲的事情,即:微笑、直坐、倾听、询问、说话前先点头示意、用目光追寻。学校走廊的墙上是数以百计的奖状,都是从KIPP毕业的学生获得的。去年,数以百计的来自Bronx的家庭申请进入KIPP的48个五年级。不夸张地说从它成立以来的十年中,KIPP已经成为纽约市最炙手可热的公立学校之一。KIPP最著名的就是数学。在Bronx南部,所有中学中只有16%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达到或超过同年级水平。但是在KIPP,五年级末的学生都称数学是他们最喜欢的学科。在七年级,KIPP的学生就开始学高中代数了。到八年级末,84%的学生达到同年级或以上水平,这就是说这样一个杂乱的群体,是随便地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中选出的,他们都是来自一个国家里最差的地区的脏乱的房子里,他们的爸爸都是都是步行上大学的——可是在数学方面与那些八年级的有特权的住在郊区富有的美国人一样出色。“我们的孩子读书读对了,”David Levin说,他与另一个同为老师的Michael Feinberg在1994年共同创建了KIPP。“他们在写作技巧上有些费劲。但是当他们离开这里时,他们在数学方面如鱼得水。”现在美国有50多家KIPP学校,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将会有更多家。KIPP计划epresents在美国最有希望的新的教育的hilosophies之一。但是它的成功不是指在他的课程方面、他的老师、他的esources或一些机构的改革上有最好的理解,而是因为严肃地采纳了文化传统,成为了一个成功的组织。 2 .在19世纪的早期,一些改革家在美国开始建立一套公共教育系统。就是所谓的公立学校,那时是一个偶然的举措,于是便有了当地开办的一间房子的校舍和拥挤的市区内的教室,它们分散于整个城市。在乡下,春天和秋天闭校,整个夏天开学,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播种时和丰收时帮家里务农。在城市里,许多学校的日程杂乱无章,是根据学生们上班族的父母的时间来安排的。改革家们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学,公立学校应运而生,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获得足够的教育来学习读、写、基础的算术以及作为生产公民的职责。 但是历史学家Kenneth Gold指出,早期的教育改革家过多的关心了孩子们不能获得足够教育的问题。比如,在1871年美国教育委员会的Edward Jarvis发表了一篇关于“教育与精神错乱的关系”的报告,Jarvis研究了1741例精神错乱得出结论,他们中205例是由于过度学习造成的。“精神错乱的诱因,教育占了大部分。” Jarvis写到。相似的是,马萨诸塞洲的公共教育倡导者Horace Mann相信让学生学的太辛苦可能会使得“在性格和习惯上有有害影响,对于头脑的过度刺激会伤害健康是比较常见的。”那个时期的教育期刊也时常担心负担太重的学生以及功课繁重泯灭了学生的天性。改革家Gold写到:要努力找到方法来减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因为长期的减缓可以挽救受损的神经。因此停止了周六上课,消减了上课的天数,增加了假期,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在十九世纪之后有的,“当学生被要求学习时教室就是别警告,学生的身体不应该由于长期的限制而感到疲劳,以及他们的大脑由于过久的运用而迷惑时,教师也会被警告。” Rest还特别介绍了加强认知和分析这些状况的技巧。他作为对马萨诸塞洲的教师有贡献的人还建议到,“这个国家对成年及为成年男生女生的实际学习的关心程度是令人放心的,这要求对自己的结论有思考和借鉴的习惯,不能依赖于他们被灌输的东西以及其他的权威的言论。要努力做到劳逸结合的观点与亚洲关于学习与工作的观点大相径庭。但是亚洲人的世界观是由黄种人形成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带,水稻农民一年会种两到三批庄家。土地被闲置的时间很短。实际上,水稻耕作的特征之一就是由于营养是从灌溉的水中获得,土地被耕作的次数越多,就会越肥沃。但是在西方的农作中,情况是相反的。每隔几年土地就得闲置一下,否则就透支了。每个冬天,土地都空置着。春天的播种和接下来的秋收是劳动强度最大的时候,要按照时段来工作,夏天和冬天就可以放慢速度了。这个逻辑就是改革家应用于年轻思想上的播种。我们通过同理可证的方式来阐述新观点,从我们知道的事情上推测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改革家们知道的就是农作季节的节奏。补救透支的危机又是什么呢?长的暑假——一个与众不同的美国传统,这个传统已经在现代学生的学习模式上得到意义深远的证实。
3 .在美国教育界的争论中暑假很少被提及。它被认为是学校生活中永远不会改变的特色,就像高中的足球比赛以及毕业舞会。但是小学的每个年级考试成绩会被留意,看你对暑期长假的信心是不是被深深地动摇了。Johns Hopkins大学的社会学家Karl Alexander研究得出这些数据。Alexander对650名首批从Baltimore公立学校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看他们在广泛使用来测试数学和阅读技能的加利福尼亚成绩测试中的成绩。如下是小学前5个年级的学生阅读成绩,低于了社会经济学班级——低,中,高级的测试都是这样。1-5年级低级:329 375 397 433 461中级:348 388 425 467 497高级:361 418 460 506 534 看第一队学生。学生满腹热情的开始了一年级,但是这不足以改变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不同。来自富裕家庭的一年级学生以32分的优势高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顺便提一下,在Baltimore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确实很贫困。现在再看五年级这一队。这样看下来,接着是四年级,最开始不太明显的贫富学生间的差距开始成倍的扩大。这个成功差距的现象已经被多次的留意到了,这个典型的差距引起了2种不同的反响。第一个说法是贫穷的孩子不像有钱孩子一样具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他们不聪明。第二个更乐观一点的说法是,同样的,我们的学校都是些失败的贫穷的孩子们:我们只是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教他们那些他们需要的技能。但是Alexander的研究中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结论证明了这两种说法都不是正确的。 Baltimore这个城市没有在每个学期期末即6月份给他们的学生做加利福尼亚的成绩测试。它会在9月份给他们做一个测试,就是在暑假刚刚结束之后。Alexander认识到的就是第二套测试结果使他得出略有不同的分析。如果他看一个学生每个学期9分月开学时的分数,然后再看他/她在接下来的6月份得到的分数,他正好测到他或她在这个学期学到的多少东西.如果他看到一个学生6月份的分数和接下来9月份分数的不同,他就可以了解到这个个学生这个暑假学了多少课程.换句话说,他可以计算出----至少部分得出----有多少成功的差距是由于发生在一年中学校生活中的结果,并且它也一定与暑假发生的事相关. 让我们从学校这一年所获得的开始。下面的表格显示了学生们从9月份开学到6月份学期结束中所获得的测试分数。“全部”的列表代表着他们在这5年小学中学的所有科目。 第一个表格中暗示着完全不同的事情。第一套测试的结果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看起来是有点失败的。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这不是真的。看一下“总成绩”这一栏。小学5年的所有课程,穷孩子“从头至尾地学习” 以191分比186分超过富孩子。他们落后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并不多,事实上,一年中,二年级,他们比中等阶层或富裕家庭的孩子学到更多。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果我们看一下阅读分数在暑假期间的变化会发生什么。你看到不同了吗?看看第一个列表,测量的是一年级暑假后的状况。富孩子9月份回到学校,他们阅读的分数飞跃增长了15分。穷孩子从假期回来,他们的分数下降了4分。在这一学年,穷孩子比富孩子学的多。但是暑假期间,他们落后了。现在看看最后一个列表,它显示的是从一年纪到五年纪所有暑假所获得的总和。穷孩子阅读分数涨了26分。等到了阅读技巧,在学校不开学的时候,穷孩子什么也学不到。富孩子的阅读分数正好相反,大幅度增了52.49分。事实上,所有有钱孩子胜过穷孩子的优势就是差在 富孩子们不在学校时学到了东西。我们从这里看到了什么?这个真的就是我们之前在Chris Langan一章中谈到的家庭风格不同而对教育方面的影响。回到Alex Williams,Annette Lareau研究了一个9岁的孩子,他的父母相信协调培养,他被带到博物馆,还参加一些特殊的活动,还去了夏令营,以这些地方为课堂。当他在家里感到无聊时,有很多的书籍可以阅读,他的父母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他积极地融入身边的社会。这样就不难看到,暑假之后Alex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做的更好了。但是Katie Brindle不是这样的,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轨迹正好相反。家里没有钱送她去夏令营。她妈妈不能用车载她一些特殊的学习班。当她无聊时家里也没有书籍供她阅读,也许家里有台电视,或许她仍然可以过一个愉快的暑假,交到新朋友,在户外玩,去看电影,去过那种我们都向往的无忧无虑的暑假。虽然这些事情都不能改善她阅读和数学方面的技能。每一天无忧无虑的暑假都使她落后于Alex越来越远。Alex不一定比Katie聪明,他只不过比她额外多学习了。当她在看电视、嬉戏玩耍的时候,他在这几个月的暑假中学习。Alexander研究后的意见是,美国讨论教育的方式后退了。花大量的时间来讨论减少班级人数,重新设置课程,给学生配置人手一台的掌上电脑,增加学校的基础建设——所有这些学校所做的是根本的错误。但是回头看看第二个表格,显示的是9月到6月之间发生的,学校唯一的问题就是对于那些没有完成学校作业的学生来说所安排的作业不够多。事实上,Alexander做了个简单的计算来证明如果Baltimore的孩子们一整年都上学将会发生什么状况。答案就是穷孩子和富孩子在小学毕业时数学和阅读达到同等水平。突然间亚洲人数学优越性变得更明显了。亚洲的学生没有很长的暑假。为什么他们没有呢?他们的文化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可能给他们的孩子整三个月的暑假。美国的学年平均只有180天。韩国的学校有220天。日本的学校是243天。在最近给全球学生的一个数学测试中,参试者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在他们以前的代数,微积分,几何科目问题中有多少是学过的。日本12年级的学生的答案是92%。这就是一年243天学制的价值。你有时间学习所有你需要学习的知识----没有时间让你闲下来什么也不学。而对于美国12年级的学生来说,同样的问题答案是54%。对于美国最穷的学生来说,上学不是问题,暑假却是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KIPP学校待解决的。他们决定将稻田的故事拿出来教育美国的城市孩子。
4.“他们七点二十五分上课,”布朗克斯KIPP学院学生大卫.李文说:“他们所有的人都做一个名叫思考技巧的课程,一直到七点五十五分。他们每天有九十分钟的英文课,九十分钟的数学课,除了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每天两小时的数学课;一小时的科学课,一小时社会科学,一小时的音乐课,而且每周至少两次。还有一小时十五分钟的管弦乐器课,每个人都要上管弦乐器课。一天从七点二十五到直到下午五点,五点之后,有课后作业俱乐部,课后留校学生,和体育小组。有的孩子从早上七点二十五一直呆到晚上七点,如果平均每天算下来,去掉吃午餐和休息的时间,我们这里的孩子比传统的公立学校的学生每天多出50%至60%的学习时间。” 李文正站在学校的主过道上。这是午饭时间,学生们安静地而有序地排队,所有的学生都穿着校服。李文拦住了一个女孩,她的衬衣下摆露了出来。“拜托,帮下忙”他一边喊一边做把衣服塞进去的动作。他继续说:“周六时,他们九点到,下午一点走。在夏季,八点到下午两点。”李文这里所说的夏天是说KIPP的学生在七月份多上三个星期的课。These are, after all, precisely the kind of lower-income kids who Alexander identified as losing group over the long summer vacation, 所以,KIPP做出的回应就是不设长期的暑假。 “一开始很难,”他继续说:“他们一天都不休息。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耐力,部分原因是动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鼓励和奖励等有意思的东西,还有就是老式的纪律约束。所有的混在一起。我们在这里谈了很多关于勇气和自我控制。孩子们知道这些话的意思。” 李文走进大厅来到一个正在上数学课的八年级的班极,悄悄地站在教室的后面。坐在教室前面的一名名叫亚伦的学生,正从思考技巧那页开始做习题,所有的KIPP学生每天早晨都要做的练习。老师是一位扎着马尾的三十多岁名为弗兰克.科科伦的男子,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只是偶尔参与讨论做指导。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美国的教室重复着----只有一个不同地方。坐在前面的亚伦用了20分钟有条不紊地,认真地在分析一道题,一边参与班级的讨论,他不仅只为了得到答案,而且还在研究这个问题是否有一个以上的解决方法。雷内费了好半天的劲儿终于搞明白了未知斜面的概念。 “额外的时间可以使气氛更轻松,”科科伦在下课说,“我发现数学教育的问题是一个“下沉或游泳”的办法。一切都是速度,哪个孩子第一个做出来,哪个孩子就会得到奖励。因此,就会有种结论,有些人能够学好数学,有些人干脆就不会数学。我认为,延长的时间给作为老师的我为孩子们讲解的机会,有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坐下来消化所有的知识----复习,以较慢的节奏做事。这似乎是违反直觉的,但我们做事的速度较慢,而结果是我们完成的更多。孩子们会记住更多,更好地理解。这也让我觉得更为轻松。我们有时间来做游戏。孩子们可以问任何他们想问的问题,如果我为他们解释什么,我不会觉得时间紧迫。我可以了解一下相关资料,不会感到时间的压力。”额外的时间给了科科伦一个机会,让他的学生觉得数学有意义:让他的学生看到努力和回报的清楚的关系。教室墙上有几十个由纽约大学委员会颁发的考试证书,证明了科科伦学生最高的荣誉。“我们班里有一个女孩,”科科伦说。“她在念5级时非常恐惧数学。每个星期六我们补课的时候,她都会大哭,眼泪会不停的留下来。 “在回忆的时候,科科伦有点儿情不自已。他继续说到, “几个星期前她还给我们发了电子邮件。她现在已经上大学了。主修会计。” 5 在这所神奇的学校中有很多失败者变为了成功者的事例,当然,这一切都很亲切。就像是鼓舞人心的书籍和感伤的好莱坞电影。但现实中像KIPP这种这校的学习生活实在很枯燥。想像一下每天比其他孩子多用50%到60%以上的时间用于学习的意义,听一听KIPP学生的典型的一天生活吧。 这名学生的名字是玛丽塔。她生活在单亲家庭,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她的母亲没有上大学。母女二人住在布朗克斯的一个公寓里,两人挤一个卧室。玛丽塔原来是去从家里去街道的教会学校,直到她的母亲听说KIPP。“当我在四年级,我和我的一个朋友,坦尼娅,我们都申请了KIPP学校,”玛丽塔说。 “我记得欧文斯小姐。她给我做的面试,她对我所讲的学校生活听起来就好像我要进监狱般。我几乎想哭,但她的样子好像无所谓。如果你不想签字的话就不用签。这时刚好我妈妈来了,于是我就签字。” 就这样,她的生活从此改变了。(阅读下文时,请记住玛丽塔当时是12岁。)
“我为了早到这校早上5:45起床,”她说。“刷牙,洗澡。如果我起晚了,就在学校吃早餐。如果我花费太多时间,我的母亲经常会对我嚷嚷。我在公共汽车站汇合我的朋友黛安娜和史蒂芬,我们搭乘1路公共汽车。” 早晨5:45起床对KIPP学生来说是相当典型的,尤其是那些需要搭乘公共汽车和地铁通勤去上学的人。有一次,李文走进一个正在上音乐课的七年级班级,班上有七十个孩子,他让学生举手来统计起床时间。少数说,他们六点后醒来。四分之三的学生说,他们在六点前醒来。几乎有一半表示,他们在5:30前醒来。一位玛丽塔的男同学,何塞说,他有时三,四点就醒来,完成他的前一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然后“可以回去小睡一会儿。” 玛丽塔继续道: 我下午5点离开学校在,如果我不浪费时间,我会在5:30到家。在我快速的和妈妈打招呼后,就开始做功课。如果这天的作业不多的话,我大约会用两到三个小时,大约到9点钟。如果有作文的话,我可能要到10点或者10:30。 有时候,我妈妈让我休息吃晚饭。我告诉她我先不吃,但她说,我必须吃。因此,大约八点,她会让我休息吃晚饭,大约用半小时,我主回去继续学习。通常在这之后,我妈妈希望听我讲讲一些有关学校的情况, 但我必须尽量的快些,因为我要在11点睡觉,所以我要准备好所有的东西,之后才能上床。我告诉她这一天所有发生的事情,说完这些,大概也主到11:15了,她也就很困了。然后,我去睡觉,第二天早晨,我们重复前一天的事情。我们是在同一间屋子里面。但是,这是一间很大的卧室,足以一分为二,在另一边有床。我和妈妈离得很近。 她以实事求是的方式讲述这些,孩子们不知道他们处在如何不寻常的情况下。She had the hours of a lawyer trying to make partner, or of a medical resident. All that was missing were the dark circles under her eyes and a steaming cup of coffee, except that she was too young for either. “有时候,还不能睡觉时,我就不睡觉,”玛丽塔继续下去。“我睡觉一般都在十二点,但第二天下午,瞌睡就来了。我会在课上打瞌睡。但我不得不保持醒着,因为我必须学习。我记得有一次上课,我也睡着了,老师看到我并对我说,‘我可以和你在课后谈谈吗?’他问我, ‘为什么打瞌睡?’,我告诉他我睡觉晚。他的样子好像在说‘你需要早点睡觉。’” 6 玛丽塔的生活不是一个典型的12岁孩子的生活。这也不是我们希望的12岁的孩子的生活。孩子,我们愿意相信,应该有时间做游戏,做梦和睡觉。玛丽塔有她的职责。她被要求做出韩国的飞行员不得不做出的同样艰难的选择。要想在自己的领域成功,他们不得不摆脱自己的部分身份,因为贯穿韩国文化的对国家的尊重,确良是体现在驾驶舱内的。玛丽塔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因为她所接受的文化的遗产也与她的环境不匹配----在中层和上层中产阶级家庭,利用周末和暑假的时间强迫他们的孩子这习。她的社会没有给她她所需要的东西。她不得不怎样呢?把晚上,周末和与朋友们相处的时间----所有的这些都是她过去的世界----都让给KIPP。 下面是玛丽塔又一个有些令人心疼的描述: 当我们开始上五年级时,我接触过一个过去在同一学校上学的女孩,每到周五我放学,我会去她家,并呆在她家里,直到我妈妈下班回家。因此,我常常在她家做我的功课。她永远不会有任何功课。她会说:“哦,天哪,你呆在那太晚了。”接着,她说,她想去KIPP,但随后她又说在KIPP学习太痛苦了,她并不想这样做。我想说,“每个人都认为在KIPP学习很痛苦,但一旦习惯那里的一切,你就也不会真的觉得痛苦了。”她告诉我,“这是因为你聪明。”我说:“不,我们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她很是失望,因为我们一直呆到五点,我们有很多功课,我告诉她,我们有大量的功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做得更好。她对我说,她不想听这些了。现在,我的所有朋友都是从KIPP毕业的。 但是,从玛丽塔的角度想一下。她其实与学校是条件互换的。她每天5:45起床,星期六上课,做功课直到晚上11点。作为回报,KIPP的承诺是,为像她这样贫穷的孩子提供一个机会,摆脱困境。他们当中的84%达到或超过其级别的数学能力。在成绩实力上,90%的KIPP学生获得私立或教区高中的奖学金,而不是到布朗克斯那些死气沉沉的学校。该校的高中学生的成绩实力上,80%以上的毕业生将前往大学,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学生个人家庭中最先上在学的。 而这种与学校的条件交换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在这本书中,所有我们学到的是成功是可预见过程。不是最聪明的人会成功。如果是的话,那么克里斯汉将与爱因斯坦齐名。成功也不仅仅是我们代表自己所做出的决定和努力的累积。相反,它更像一件礼物。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能在机会出现时,有能力和并表现出决心抓住它们的人。对于出生在1月的曲棍球和足球运动员,it’s a better shot at making the all- star team。对于甲壳虫乐队,是汉堡。对于比尔.盖茨,幸运的机会是他出生的年代及他在初中时得到的计算机礼物。乔.弗洛姆和Wachtell的创始人,利普顿,罗森和卡兹都得到很多这样的机会。他们出生的时代恰到好处,恰当的父母及恰当的民族划分,这些因素都使他们在其它法律行业盛行的前二十年就开始从事法律。
大韩航空是怎么做的呢?是让飞行员有机会摆脱限制他们的文化传统。 这里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个道理时常被人们忽视。最优秀的人,最聪明的人和自己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发挥最大的潜力,我们只要用承诺来实现他们,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在看到比尔.盖茨的成功时,会自我庆贺地说,我们的国家让一个13岁的孩子成难以置信地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这是错误的。我们的国家不过是在1968年给一个13岁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分时终端。如果100万青少年得到同样的机会,那我们今天会多出多少微软公司呢?当我们误解或忽略了成功的真正道理时,我们就是在浪费才干。如果加拿大为那些出生在下半年的孩子再来一次曲棍球联赛,现在成人曲棍球明星就会翻倍。如果我们将各个领域和专业所失去的潜力相乘。这个世界会比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更加富裕。 玛丽塔并不需要一个有很大操场和崭新设施的全新的学校,她也并不需要一个笔记本电脑,或小班授课,博士学位的老师,大的公寓。她也并不需要更高的智商或像克里斯汉一样快的思维。当然,所有这些都很好。但是,他们错过了这一点。玛丽塔只需要一个机会,因为,在她的世界里,人们甚至很少会得到一个真正的成功的机会。看看她所得到的机会!有人把一点稻田带到南布朗克斯,并向她解释这个有意义的工作的奇迹。Someone brought a little bit of the rice paddy to the South Bronx and explained to her the miracle of meaningful work.
当然我不想用衡水中学来说事,不过看看他们的疯狂也好。冲刺高考:衡水中学393班普通的一天都搞到新闻联播了
我知道有些人自以为很聪明很有才气,看不起那些认真学习刻苦努力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笨鸟先飞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你是不敢尝试,因为你怕自己努力了刻苦了也比不上他们。你不敢去尝试,只是因为有失败的风险,而你甚至连这一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根本就没有把握,你只是懦弱。。。。。。你周围有多少这种懦弱的nb同学呢?
清华和复旦的都来了,希望能多介绍一点高中经历。下面原文转发一位清华高材生的讲座报告,《刻苦拼搏 攀登人生理想的巅峰》。有点长,可能对某些同学有用。
给个链接吧
强烈要求使用题海战术强烈要求学生必须交卷强烈要求老师必须改卷强烈要求......
请抄送林校长
转发 笔者以前本科是学英语的,后来由于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遂决定报考心理学的研究生。到单位同意报考及备齐复习的书籍,此时已离考研的日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里,我依靠自己发明的一套学习复习法,非常熟练地拿下了五门课共七本书的学习,在本专业方向的考试中,以非心理学专业的身份,击败其他所有对手,夺得了第一名。  我运用这套学习复习法,当年高中从最初班里的四十多名,一下子跃为高考的第一名;运用这套学习复习法,我顺利地拿下了高教自学考试的好几门科目的考试;依靠这套学习复习法,我从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几乎政治课次次拿第一。  可以说,有了这套学习复习法,我已不怕任何类别的考试(尤其是文科类),我曾"夸口"说对于什么会计师、律师之类的考试,如果我愿意且有时间的话,统统可用不长的时间,顺利地将之通过。  这种自信不是因为这套学习复习法有多么地神奇,而是它符合了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合理、扎实、高效率等诸多优点。现给大家介绍如下:  准备好四个书签,每天四个书签都要往前移动,进行学习或复习。  第一个书签是"开路先锋",它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地阅读,深入地思考,广泛地联想,并随时查阅有关的资料。  认真学习完毕后,要将当页的所有学习内容,总结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能遗漏),将之写在书上每页最上面的空白处,然后根据这些问题,一一提问自己一遍(不要看书),能回答上来的,就算通过;回答不上来的,再回头认真阅读一遍,直至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准确、流畅地叙说出来。  第二个书签的任务,是要复习前一天所学的东西(也就是第一个书签所"扫描"过的内容)。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著名的遗忘曲线,人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如果能及时复习,也就是在自己对所学的材料还没有遗忘的情况下,用不多的时间把所学的东西及时巩固住。  然而有许多学习者,对于所学的东西,没有能及时安排复习的时间,结果等到他们想复习的时候,学习的内容已经完全遗忘了。所以他们又得花原来同样甚至是几倍的时间重新学习(原本只需花很少的时间),这就很费时而不经济了。  此外,从第二个书签开始复习时,一定要先看第一遍学习时所罗列出的问题,而不要直接看原文。对于所列的问题,必须进行尝试回忆,能完整、准确、顺畅回答出来的算通过,若不能再去仔细看书,并在相应的问题上标明记号。  尝试回忆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过程。它要求大脑更积极地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自我检查、自我监督的过程,使人可以集中精力掌握不能回忆的部分或改正回忆中的错误,因此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率的重要方法。  回答问题时应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因为用自己的话来再现,会改善对材料的理解。理解不好的材料通常是与"别人的"语言形式相联系,而理解得好的材料,才容易翻译成"自己的语言"。  第三个书签离第二个书签的距离,要比第二个书签与第一个书签的距离远些。第三个书签所复习的内容,应是一个星期前自己所学的内容。  除了完成与第二个书签完全相同的程序以外,在第三个书签的复习工作时,还应注意把一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一般说来,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前提是分析和综合、加深理解。编写提纲是一种词的逻辑记忆方式,因为它把"别人"的语言形式,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第四个书签与第三个书签相隔的更远,它是复习和检查一个月前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说,经述前三轮的学习与复习,绝大多数内容都应已熟练无误地掌握。如果此时还有不熟和错误的地方,要加倍警惕,认真补漏,并做上记号,以备阶段复习和最后总复习时提醒自己格外注意。  以上就是我的超级学习复习法的主要内容,综上所述,它有以下几个显而易见的优点:  第一,稳扎稳打,令人有一种踏实感、有效感,避免产生急躁、焦虑、学不进去、不能专注等诸多不良的学习心理。  第二,省时高效,合理经济。此法安排学习复习间隔合理,此法用大大少于一遍完成再来一遍的四轮复习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单独进行的四轮复习的效果。因为如前所述,一轮复习完成后,因与初次学习间隔时间过长,复习往往又变成了重新学习。  第三,监督反馈,事然于胸。通过提问题再尝试回忆的方法,可随时了解哪些部分是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了,哪些还不是。然后对不熟练的部分,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既节省了时间,  你看,我的超级学习复习法,是不是挺OK的?  那么,你也来试一试吧!
高效学习法--之”西蒙学习法”  今天来说说西蒙学习法,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就是缺少实际的应用方法。我的目标就是研究出来一套完一点就是完整而具体的学习方法 。目标是3个月入门,在花六个月时间可以达到中等程度,具体一点就是来说,9个月时间可以学习一门技能。比如学习一门外语6-9月,通过CPA、司法、律师的资格考试。现在遇到很多的问题,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才能研究出来。OK,下面开始介绍西蒙学习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西蒙教授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1分钟到1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记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  为了形象地说明,把西蒙学习法比做一把锥子。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 西蒙学习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所以又名锥形学习法  原理: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1万个小时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1个小时就够用了。  《华盛顿邮报》报道:  德克萨斯州双腿残疾的年轻黑人男孩戴维·汉姆生,17岁那年立志要当一名音乐家,他以每天10小时的时间苦练了1年钢琴,终于使音乐专家也为他高超的钢琴演奏艺术叹服。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练习钢琴过猛而得了难以治愈的腱鞘炎。于是他又以每天10个多小时的时间攻读法语,只用了2年时间就学完了法语专业的全部课本,最后以法语第1名的成绩考入了康奈尔大学法语系,插班2年级。不久他又攻读考古学,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考古专业4年学完的课程,并一举夺魁考了个考古研究生第1名,师从著名考古学家怀特·邦德教授。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天赋固然是一个因素,难道那么多考古毕业生没有一个天赋好的吗?显然不是。实际上戴维学习这门知识所花费的时间并不比专业大学生花费的时间少。  以耶鲁大学4年制的化学系为例。一年级每周46节课,其中化学专业课10节,其它课程16节。20节自习课中,自习化学专业只有4节。所以化学专业共有14节课,合计11。66小时。每周学习专业课不到12小时,每天平均不到2个小时。而一年365天除去50多个星期日、暑假、寒假、法定假日、其他假日和社会活动等等,充其量不到240天时间,480个小时,如果采用“西蒙学习法”,每天学习10个小时的话,只用50天就可学完大学1年的学习课程,而4年制的大学课只需用200天就可以学完。  可是,为什么戴维比其他学生成绩优秀呢?西蒙学习法的知识增长是一种优势累积,不仅在知识的数量上,而且在知识质量上也是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的。比如按常规的学习方法,上一堂化学课后,又上其他课,期间由于化学课的停顿和其他课对化学知识记忆的影响,上第二堂化学课时还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复习,以此类推……学得越多,复习量就越大。而持续不断的学习的本身就包含着对学过的知识的不断使用,所以就可以省去复习所浪费的时间。又由于进攻的态势本身就是一种优势,所以还会产生质量优势。马太效应在这里的表现是:越是在很短时间里精通了这门学科,就越容易灵活运用。  精神准备: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产生力量。  西蒙学习法需要充分的精神准备。须知1万个正确的考虑不如一个有缺点的行动。爱因斯坦不是在大街上张贴一张“高中毕业生爱因斯坦讲授物理,每小时3法朗”的毛遂自荐广告,怎么会到尼伯尔专利局工作呢?最典型的数俄罗斯科学之父罗蒙诺索夫了,他仅从《小学算术》的序言中知道有个“莫斯科”,猜想那里一定有学校,借了3个卢布,步行1千多里到莫斯科,最后不是成了大科学家吗?  有人说:“下这么大精力钻一门课程,一旦走错了路呢?”印第安部落有这样一个故事:  莫西干、克奥斯兄弟两个听说千里之外的普罗奥山山顶上尽是金子,莫西干头脑简单,信以为真,要去寻宝,克奥斯考虑问题比较周到全面,认为这个传说不可靠。于是莫西干独自一人去了。莫西干风餐露宿,吃尽艰辛到普罗奥山山顶上一看,什么也没有。路费也花光了,无奈跟着一个科特族印地安人牧马糊口。而克奥斯呢?虽然他考虑的很正确,也没有走错路,但仍是老样子,什么也没有获得。  走错路不要紧,最怕在原地不动的人。我们要知道过程也很美,学习就是一种经历,无论对的还是错的。  西蒙学习法需精力高度集中。频繁地使用大脑,会不会造成精力衰竭呢?研究表明,人脑潜力是很大的,据称人的大脑是由15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每个神经元可以接受数千种不同的信息,人脑的功能相当于一个这样巨大的图书馆,它可以贮存相当于一个人读了300万年书所接受的信息量。  以记忆力而言,据有关资料介绍,假定18岁至35岁的记忆力为100%,36岁至60岁为95%,60岁至85岁平均85%至80%。过了30岁后,虽然记忆力减退,但由于理解力的加深和经验的增多弥补了这个缺陷。  假定一个人的知识是0,那么他的有效知识百分比是多少呢?他实际需要的知识就是他的有效知识。人的知识面总是大于实际需用的知识,现代人的有效知识大约相当于他总知识的10%。也不妨对学校的教材进行计算,看教材中有多少是现代科技成果所需要的知识,然后再按有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应从实际出发按创造目标的需要选修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像锥子一样,照准一个眼深钻下去是最有效的。还有一比,就像我们拣金砂一样,传统的学习方法是砂子和金砂混在一起来找金砂,而采用西蒙学习法,则要直接得多,是从砂子中吸金砂。
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于—8日进行
示范性高中各批次预估上线情况 文科
总数 学校 人数 一本 上线率 二本 上线 率 三本 上线率 桂林中学 102 49 48.04% 83 81.37% 93 91.18%
总平均分 492.07理科
476 222 46.64% 398 83.61% 471 98.95%
478.57师大附中 133 52 39.10% 90 67.67% 119 89.47%
358 158 44.13% 279 77.93% 348 97.21%
472.55十八中
106 70 66.04% 98 92.45% 104 98.11%
523.83理科
444 299 67.34% 404 90.99% 440 99.10%
517.02师大附外 82 61 74.39% 81 98.78% 82 100.00%
540.61理科
254 218 85.83% 250 98.43% 254 100.00%
文科:语文107.42 数学90.62 英语112.75 文综181.28 地理 55.44 历史 57.35 政治68.49sb文科:语文112.77 数学97.99 英语119.9 文综193.16 地理60.94 历史 62.13 政治70.08理科:语文106.13 数学90.29 英语111.25 理综170.91物理52.88 化学67.93 生物50.11sb理科:语文109.55 数学102.03 英语116.44 理综189物理62.07 化学72.76 生物54.16文科:试题总体难度比广西 2012 年高考稍难,总平均分比广西 2012 年高考文科总平均分低 23.51 分。其中英语、数学高 2-3 分左右,语文低-3.2 分,语文、数学、英语试题难度接近广西 2012 年高考。但是文综试题偏难,文综平均分比广西 2012 年高考低 25.24 分,政治、历史、地理均比广西 2012 年高考平均分低,其中地理差距最大(-14.72 分)。可见,二调文科整套试题难度偏大。 理科:试题总体难度略大于广西 2012 年高考,总平均分比广西 2012 年高考理科总平
2均分低 13.17 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试题接近高考;理综、物理、化学、生物试题难度偏大,各科平均分均低于 2012 年高考单科平均分 4-5 分左右。理综科目难度偏大是造成理科整套试题难度略大与去年高考的原因。
文科总平均分 492.07---485.4+++++7sb总平均分 523.83 ---537.2----14理科 总平均分 478.57 ---469.29++++9sb总平均分 517.02 ---529.24----12这回只有桂中的总分是提高了,其他三所都有下降。进步是实实在在的,继续加油吧!二付有英语优势,我们能否把数学搞成我们的优势呢?大家想想办法,我们总得有一样特牛逼的科目吧。这一届可能有点来不及了,下一届总可以吧。
桂林中学2013届高三“二调”质量分析暨高考研讨会有点靠谱了
一本 上线率 师大附中138 47 0.34 桂林中学108 39 0.36桂林十八中106 68 0.64
理科一本 上线率 师大附中 354 165 0.46桂林中学 482 237 0.49
桂林十八中446 280 0.62 师大附外256 226 0.88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1做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