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参加云南乒乓球步法练习集训队,怎样进?我五岁开始练习,获得过一等奖,可以吗?

谁知道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历史??? - 已解决 - 搜狗问问
谁知道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历史???
主要是乒乓球的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绩
你们说的这些还不够全面`我要了解全方位的``只要是关于这个的都可以``冷门的我高分奖励``最后谢谢你们了``
最好是稿子那种的``是精彩的稿子我一定选你``帮帮我哈``
 “2007年应该说是我们整个备战2008年的第四个战役年份,主要的工作内容是第49届世界乒乓球单项锦标赛,”施之皓对记者表示自己对于女队在这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所有的公开赛我们都夺得了女子单打的冠亚军,世界锦标赛上我们还囊括了女子项目所有的冠军。从历史上来看也没有像今年这样,我们取得了对外选手所有的胜利。从成绩上来讲我们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完成任务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施之皓表示自己第二个满意的地方就是一直所提倡的女子技术男性化,“从整个技术结构上我们实现了领导的要求,就是拉大差距、扩大优势,为明年的奥运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施之皓也坦承,对于运动员伤病问题的解决他还不是非常满意,“我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这些08重点队员在身体状态包括伤病各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得还是不够完善,包括王楠、张怡宁也出现了一些伤病。”施指导表示在2008年球队会在这方面狠下功夫,“我们要和医务组、包括科研人员研究出一套比较完整、完善的训练系统,为我们确保08年完成任务打下一个精神和身体的坚实基础。“施之皓指导最后说。(搜狐体育 海天发自无锡)
其他回答(47)
搜一下就知道
容国团在25届世乒赛上拿到男单金牌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全国沸腾了。世界冠军,这是新中国体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誉,中国乒乓球队回国后,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容国团和中国乒乓球队,表扬了乒乓队的成绩。 在25届世乒赛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通过了1961年在中国北京举办26届世乒赛的决议。新中国第一次承办国际大型体育比赛,像北京上空一道响亮的春雷。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指示说:我们一定要打好、办好26届世乒赛,运动员们也立志,要在家门口打场漂亮仗。 为备战26届世乒赛,国家体委根据贺老总的指示,搞了一场乒乓大会战,选出108名运动员组成集训队,于1960年12月在北京开始了集训。集训队遵从“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训练,水平提高很快。贺龙元帅还要求体委领导到乒乓队去蹲点,在训练中实行领导、教练员、运动员三结合的办法。正当中国队员满怀信心准备在即将到来的世乒赛上横扫欧洲,与日本队决一死战的时候,匈牙利队访华给中国队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日本选手发明了弧圈球,把欧洲选手打得一筹莫展,日本队扬言要用这一秘密武器再度称霸世界乒坛。 这一新动向引起了中国乒乓球界的关注,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等领导同志同教练员、运动员一起商量对策,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的同志们也四处搜集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和模仿试验,中国队员终于对“弧圈球”摸到了一点门道。此时距世乒赛开赛仅剩三四个月,时间紧迫,胡炳权、薛伟初等老队员毅然放弃了参加世乒赛的机会,学习弧圈球给主力队员作陪练。他们这种甘当铺路石的举动感动了全队,也带动了廖文挺、吴小明、余长春等一批年轻队员加入陪练的队伍。 一段时间之后,主力队员基本适应了弧圈球,当时日本队正好在香港访问比赛,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庄家富去香港进行了“火线侦察”。他在现场仔细研究了日本队员的弧圈球,认为中国队的弧圈技术掌握得很精确,同时还发现了弧圈球的弱点。庄家富的这趟“秘密出访”为中国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日,陈毅元帅和周恩来总理来到集训队看望运动员。 赛前,贺龙元帅为乒乓队做了赛前动员,叮嘱运动员在赛场上注意变化、注意关键球,鼓励他们放下包袱,争取好成绩。 在乒乓队备战26届世乒赛的同时,全国各界也在为这场盛大的赛事积极准备着。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但为了提供理想的比赛场地,国务院还是拨专款兴建了北京工人体育馆。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和关心下,上海文教用品公司承担了世乒赛用乒乓球器材的研制工作,为了纪念容国团夺冠和国庆10周年,这套乒乓器材被取了个吉祥的名字——红双喜,从此,红双喜器材便伴随着中国乒乓球队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 日,第26届北京世乒赛开幕了。能容纳15000名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座无虚席,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和国际乒联的官员们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男队最终确定的团体阵容是:容国团、王传耀、庄则栋、李富荣和徐寅生,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在半决赛中以5:1战胜匈牙利队,抱了上届世乒赛的一箭之仇。4月9日,男、女团体决赛开赛,两场比赛的对阵双方都是中国队和日本队。女团决赛首先开始,日本女队经过五盘鏖战,以3比2获胜,实现了她们在世乒赛女团比赛中五次夺魁、三次蝉联的梦想。 女团决赛尚未结束,男团大战便在万众瞩目间开始,中国队的决赛阵容是庄则栋、徐寅生、容国团。日本队应以星野展弥、木村兴治、荻村伊智朗。 前三盘,中国队只有庄则栋拿下一分。第四盘徐寅生对阵星野,徐寅生在决胜局中连扣星野十二大板赢下比赛,这精彩的十二大板令工人体育馆沸腾了,这场比赛也成为世界乒乓史上的经典一战。 此后,中国队员越打越勇,越打越顺,容国团艰难战胜星野后,中国队终于以5:3击败了世界乒坛的天皇——日本队,第一次捧得斯韦思林杯。这枚男团金牌凝聚着中国乒乓球队九年的梦想、九年的汗水、九年的付出,九九归一,在第26届世乒赛,在中国人的家门口,中国队员将金杯高擎在手中。 这座斯韦思林杯就像中国队的一针强心剂,在接下来的单项比赛中,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和徐寅生包揽了男单前四名。 在女单决赛中,邱钟惠苦斗五局力克匈牙利名将高基安,捧得吉·盖斯特杯,这是新中国体育界的第一块女子金牌。 男团、男单、女单金牌相继入帐,在26届世乒赛上大丰收的中国乒乓队震惊了世界。如果说上届世乒赛容国团夺得男单冠军是中国队崛起的一个信号,那么在本届大赛中共获三项冠军、四项亚军、八项第三的中国队已确立了乒乓强国的地位。 取得了成绩、赢得了荣誉的中国队并未就此停滞。周总理在宴请乒乓球队时帮邱钟惠算了一下她与高基安决赛的小分,是96:98,邱钟惠还输人家两分。他提醒中国乒乓球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963年4月,第27届世乒赛于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在这届比赛中,中国男队继续保持优势,夺得男团冠军、包揽男单前四名、获得男双金银铜牌。中国队此番出征,派出了秘密武器——直拍削球手张燮林。 张燮林,江苏镇江人,曾进入上海队,1959年参加了国家队集训。一次,他在找不到合手胶皮的情况下使用了一块颗粒稍长的胶皮,令练球的同伴极不适应,这个偶然的发现促使张燮林发明了新打法——长胶削中反攻。在26届世乒赛中,他的这种新打法一亮相,就削倒了日本队的星野和三木。从此,他被中国队雪藏起来,直到27届世乒赛。在团体决赛中,他又展示神削绝技,击败了日本队的三木和木村,为中国队蝉联斯韦思林杯立下大功,在单打比赛中,张燮林牢牢守住了自己这条线,在男双比赛中,他与中国队另一位削球手王志良配合夺得冠军,实现了中国乒乓球队在世乒赛双打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与男队的全面辉煌相比,本届比赛中国女队的成绩有些不尽人意。凡是有女运动员参加的项目:女团、女单、女双和混双,中国队片金未得。受到挫折的中国女将们被触动了,她们立志要在28届世乒赛上打场漂亮的翻身仗。 当时孙梅英、邱钟惠等老将已经退役,郑敏之、梁丽珍、李赫男、李莉、林慧卿等年轻队员主动请缨,担起了出征28届的主力任务。孙梅英、梁友能等教练还发明了“小弧圈球”打法和“多球极限训练法”,女队员的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1964年春节,女队邀请徐寅生来给她们讲讲怎样打好乒乓球,徐寅生的讲话在女队乃至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这篇讲稿还得到毛主席的批示“……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不久,《人民日报》、《体育报》等媒体发表了这篇讲话,这篇讲稿能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并号召全国学习,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巨大荣誉。 1965年4月,第28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开幕了。由梁丽珍、李赫男、林慧卿、郑敏之组成的中国女队顺利杀入团体决赛,对手正是宿敌日本队。时任女队教练的容国团排出奇阵,用林慧卿、郑敏之两员削球手出战,打了日本队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她们以3:0战胜了蝉联四届冠军的日本女队,首次捧得考比伦杯。接着,林慧卿、郑敏之又在女双比赛中夺魁。中国女队连夺两金,从此吹响了崛起的号角。 在女队打响翻身仗的同时,男队也连奏凯歌,庄则栋、张燮林、李富荣组成的团体阵容在决赛中击败了由木村、小中健和高桥浩组成的日本队,再度蝉联斯韦思林杯,李富荣在比赛中立下了头功,在中国队首盘告负的情况下,李富荣与小中健苦战三局把比分扳平,五盘过后,中国队以3:2领先,李富荣再度登场,力克老对手木村兴治,确保了中国队的领先优势,最后中国队以5:2击败对手,摘得桂冠。男团比赛之后,庄则栋在男单比赛中夺魁,这是他连续第三次获得世乒赛男单冠军。再加上25届容国团夺冠,中国队已连续四次捧得圣·勃莱德杯。在男双比赛中,中国队囊括了前四名,冠军得主为庄则栋/徐寅生。 在第28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取得五枚金牌,这是中国乒乓队参加世乒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正当全队上下全力备战29届世乒赛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那是一个灰色的年代,在政治风暴的洗卷下,体委瘫痪了,乒乓队训练中断了。中国队放弃了29、30届世乒赛,在世界乒坛初露峥嵘的中国队被迫退出了世界大舞台,乒乓球成了娱乐工农兵的表演项目。 最令人痛心的是,新中国乒乓事业的奠基人——傅其芳、容国团和姜永宁在这场浩劫中受尽迫害,在1968年相继撒手人寰。1979年,国家体委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中国乒协和香港澳门乒乓界为缅怀他们的赤子之情和卓越贡献,每年都联合举办“三英杯”乒乓球赛,以慰藉死者、激励生者、教育后人。 如今在雅典中国女队第15次捧起考比伦杯,中国男队第14次加冕斯韦思林杯。
第1金  中国队从1953年开始参加第20届世乒赛。 在1959年第25届世乒赛上,容国团夺得男单冠军,这也是中国人首次获得世界冠军。  第100金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男单决赛,王励勤夺取了最后一个项目男单冠军,而这块金牌也让中国乒乓球队历史性地迈过百金大关。  11个团体冠军  在第28、33、34、36、37、38、39、43、44、46、47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在男团和女团两  个项目中共11次同时登顶。  特殊的0.5  第34届世乒赛,女双由中国的杨莹和  朝鲜的朴英玉配合获得世界冠军,所以计算  的时候以0.5计算。因此中国乒乓球队是以  100.5块金牌迈过百金大关。  包揽  1981年第36届、1995年第43届和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中国选手三次包揽  7个项目冠军。  邓亚萍时代  第41届至44届世乒赛,邓亚萍3次夺  得女单冠军,3次夺得女双冠军,3次夺得女  团冠军,她的世界冠军头衔共有18个。  刘国梁奇迹  第43届至45届世乒赛,直板快攻选手  刘国梁获得男团、男单、男双和混双全部4  个项目的冠军。
1810年的一幅石版画描绘的是两个孩子在玩一种好似乒乓球的游戏,假如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的家人应该申请发明了乒乓球的专利。
这比人们普遍认为的乒乓球起源于网球运动的时间还要早了半个多世纪,在乒乓球出现之后,许多游戏和玩具生产商立即闻风而动,给这种新游戏起了带有各自国家特色的五花八门的名字。其中,“乒乓”模仿了球拍击球以及球落在球台上时的声音,这是英国的一家玩具公司在1900年给它的
这种“新式草地网球”注册的名称。很快,乒乓球便流行开来,它更像是将网球从宫廷搬到了平民百姓的普通家庭当中。
在1903年的时候,网球的一条规定还不许参赛球员穿裙装、衬衫。即使是作为有钱人的一种消遣方式,乒乓球也是从最基本的装备开始的,它的球是用细绳、软木和橡胶做成
的,球网用压平的书代用,球拍则是用厚木板制成。
  到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和英国的生产商开始生产原形球拍、球和球台,他们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成为乒乓球的“官方”用品。最初的球拍大多数是木制的,外面罩以带颗粒的橡胶,但形状和尺寸却大小不一。在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中,他们并没有在尺寸方面达成一致,即使是在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乒乓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破出现在1901年,一名叫詹姆斯-吉博的英格兰球员在美国旅行完回国时带回了一种称作“赛璐璐(易燃的可塑物质,用以制玩具、化妆品等)”的儿童玩具球,他认为这种球很适合用作乒乓球。新球的出现给这一运动带来了新的兴趣,直到今天,“赛璐璐”也是制造乒乓球的标准原料。
  20世纪20年代,乒乓球的发展达到了惊人的速度,以英国、德国和匈牙利为首的欧洲国家在1926年迫不及待地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首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次年举行,从此开始了最初匈牙利球员垄断世界乒坛的时期,50年代以前,匈牙利球员在男子和女子世乒赛中都是不可战胜的。但是,训练技术的革命将乒乓球运动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瑞典教练率先掀起改革的风潮,他们从与各种对手的比赛中吸取了最有利的经验。如果说日本球员以正手弧圈球闻名、中国球员的反手攻击很有威力、而匈牙利球员更擅长于近台快攻的话,那么瑞典人则集中了对手的所有长处。瑞典人还经常邀请外国教练训练自己的球员,种种举措的结果是瑞典队夺得了多个世界冠军。
容国团在25届世乒赛上拿到男单金牌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全国沸腾了。世界冠军,这是新中国体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誉,中国乒乓球队回国后,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容国团和中国乒乓球队,表扬了乒乓队的成绩。 在25届世乒赛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通过了1961年在中国北京举办26届世乒赛的决议。新中国第一次承办国际大型体育比赛,像北京上空一道响亮的春雷。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指示说:我们一定要打好、办好26届世乒赛,运动员们也立志,要在家门口打场漂亮仗。 为备战26届世乒赛,国家体委根据贺老总的指示,搞了一场乒乓大会战,选出108名运动员组成集训队,于1960年12月在北京开始了集训。集训队遵从“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训练,水平提高很快。贺龙元帅还要求体委领导到乒乓队去蹲点,在训练中实行领导、教练员、运动员三结合的办法。正当中国队员满怀信心准备在即将到来的世乒赛上横扫欧洲,与日本队决一死战的时候,匈牙利队访华给中国队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日本选手发明了弧圈球,把欧洲选手打得一筹莫展,日本队扬言要用这一秘密武器再度称霸世界乒坛。 这一新动向引起了中国乒乓球界的关注,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等领导同志同教练员、运动员一起商量对策,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的同志们也四处搜集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和模仿试验,中国队员终于对“弧圈球”摸到了一点门道。此时距世乒赛开赛仅剩三四个月,时间紧迫,胡炳权、薛伟初等老队员毅然放弃了参加世乒赛的机会,学习弧圈球给主力队员作陪练。他们这种甘当铺路石的举动感动了全队,也带动了廖文挺、吴小明、余长春等一批年轻队员加入陪练的队伍。 一段时间之后,主力队员基本适应了弧圈球,当时日本队正好在香港访问比赛,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庄家富去香港进行了“火线侦察”。他在现场仔细研究了日本队员的弧圈球,认为中国队的弧圈技术掌握得很精确,同时还发现了弧圈球的弱点。庄家富的这趟“秘密出访”为中国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日,陈毅元帅和周恩来总理来到集训队看望运动员。 赛前,贺龙元帅为乒乓队做了赛前动员,叮嘱运动员在赛场上注意变化、注意关键球,鼓励他们放下包袱,争取好成绩。 在乒乓队备战26届世乒赛的同时,全国各界也在为这场盛大的赛事积极准备着。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但为了提供理想的比赛场地,国务院还是拨专款兴建了北京工人体育馆。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和关心下,上海文教用品公司承担了世乒赛用乒乓球器材的研制工作,为了纪念容国团夺冠和国庆10周年,这套乒乓器材被取了个吉祥的名字——红双喜,从此,红双喜器材便伴随着中国乒乓球队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 日,第26届北京世乒赛开幕了。能容纳15000名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座无虚席,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和国际乒联的官员们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男队最终确定的团体阵容是:容国团、王传耀、庄则栋、李富荣和徐寅生,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在半决赛中以5:1战胜匈牙利队,抱了上届世乒赛的一箭之仇。4月9日,男、女团体决赛开赛,两场比赛的对阵双方都是中国队和日本队。女团决赛首先开始,日本女队经过五盘鏖战,以3比2获胜,实现了她们在世乒赛女团比赛中五次夺魁、三次蝉联的梦想。 女团决赛尚未结束,男团大战便在万众瞩目间开始,中国队的决赛阵容是庄则栋、徐寅生、容国团。日本队应以星野展弥、木村兴治、荻村伊智朗。 前三盘,中国队只有庄则栋拿下一分。第四盘徐寅生对阵星野,徐寅生在决胜局中连扣星野十二大板赢下比赛,这精彩的十二大板令工人体育馆沸腾了,这场比赛也成为世界乒乓史上的经典一战。 此后,中国队员越打越勇,越打越顺,容国团艰难战胜星野后,中国队终于以5:3击败了世界乒坛的天皇——日本队,第一次捧得斯韦思林杯。这枚男团金牌凝聚着中国乒乓球队九年的梦想、九年的汗水、九年的付出,九九归一,在第26届世乒赛,在中国人的家门口,中国队员将金杯高擎在手中。 这座斯韦思林杯就像中国队的一针强心剂,在接下来的单项比赛中,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和徐寅生包揽了男单前四名。 在女单决赛中,邱钟惠苦斗五局力克匈牙利名将高基安,捧得吉·盖斯特杯,这是新中国体育界的第一块女子金牌。 男团、男单、女单金牌相继入帐,在26届世乒赛上大丰收的中国乒乓队震惊了世界。如果说上届世乒赛容国团夺得男单冠军是中国队崛起的一个信号,那么在本届大赛中共获三项冠军、四项亚军、八项第三的中国队已确立了乒乓强国的地位。 取得了成绩、赢得了荣誉的中国队并未就此停滞。周总理在宴请乒乓球队时帮邱钟惠算了一下她与高基安决赛的小分,是96:98,邱钟惠还输人家两分。他提醒中国乒乓球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963年4月,第27届世乒赛于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在这届比赛中,中国男队继续保持优势,夺得男团冠军、包揽男单前四名、获得男双金银铜牌。中国队此番出征,派出了秘密武器——直拍削球手张燮林。 张燮林,江苏镇江人,曾进入上海队,1959年参加了国家队集训。一次,他在找不到合手胶皮的情况下使用了一块颗粒稍长的胶皮,令练球的同伴极不适应,这个偶然的发现促使张燮林发明了新打法——长胶削中反攻。在26届世乒赛中,他的这种新打法一亮相,就削倒了日本队的星野和三木。从此,他被中国队雪藏起来,直到27届世乒赛。在团体决赛中,他又展示神削绝技,击败了日本队的三木和木村,为中国队蝉联斯韦思林杯立下大功,在单打比赛中,张燮林牢牢守住了自己这条线,在男双比赛中,他与中国队另一位削球手王志良配合夺得冠军,实现了中国乒乓球队在世乒赛双打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与男队的全面辉煌相比,本届比赛中国女队的成绩有些不尽人意。凡是有女运动员参加的项目:女团、女单、女双和混双,中国队片金未得。受到挫折的中国女将们被触动了,她们立志要在28届世乒赛上打场漂亮的翻身仗。 当时孙梅英、邱钟惠等老将已经退役,郑敏之、梁丽珍、李赫男、李莉、林慧卿等年轻队员主动请缨,担起了出征28届的主力任务。孙梅英、梁友能等教练还发明了“小弧圈球”打法和“多球极限训练法”,女队员的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1964年春节,女队邀请徐寅生来给她们讲讲怎样打好乒乓球,徐寅生的讲话在女队乃至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这篇讲稿还得到毛主席的批示“……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不久,《人民日报》、《体育报》等媒体发表了这篇讲话,这篇讲稿能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并号召全国学习,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巨大荣誉。 1965年4月,第28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开幕了。由梁丽珍、李赫男、林慧卿、郑敏之组成的中国女队顺利杀入团体决赛,对手正是宿敌日本队。时任女队教练的容国团排出奇阵,用林慧卿、郑敏之两员削球手出战,打了日本队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她们以3:0战胜了蝉联四届冠军的日本女队,首次捧得考比伦杯。接着,林慧卿、郑敏之又在女双比赛中夺魁。中国女队连夺两金,从此吹响了崛起的号角。 在女队打响翻身仗的同时,男队也连奏凯歌,庄则栋、张燮林、李富荣组成的团体阵容在决赛中击败了由木村、小中健和高桥浩组成的日本队,再度蝉联斯韦思林杯,李富荣在比赛中立下了头功,在中国队首盘告负的情况下,李富荣与小中健苦战三局把比分扳平,五盘过后,中国队以3:2领先,李富荣再度登场,力克老对手木村兴治,确保了中国队的领先优势,最后中国队以5:2击败对手,摘得桂冠。男团比赛之后,庄则栋在男单比赛中夺魁,这是他连续第三次获得世乒赛男单冠军。再加上25届容国团夺冠,中国队已连续四次捧得圣·勃莱德杯。在男双比赛中,中国队囊括了前四名,冠军得主为庄则栋/徐寅生。 在第28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取得五枚金牌,这是中国乒乓队参加世乒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正当全队上下全力备战29届世乒赛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那是一个灰色的年代,在政治风暴的洗卷下,体委瘫痪了,乒乓队训练中断了。中国队放弃了29、30届世乒赛,在世界乒坛初露峥嵘的中国队被迫退出了世界大舞台,乒乓球成了娱乐工农兵的表演项目。 最令人痛心的是,新中国乒乓事业的奠基人——傅其芳、容国团和姜永宁在这场浩劫中受尽迫害,在1968年相继撒手人寰。1979年,国家体委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中国乒协和香港澳门乒乓界为缅怀他们的赤子之情和卓越贡献,每年都联合举办“三英杯”乒乓球赛,以慰藉死者、激励生者、教育后人。
1979年,从第35届平壤世乒赛上归国的中国乒乓球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时任中国男队主教练的李富荣更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群众的批评信纷至沓来。近二十年来,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乒赛的战绩一直不错,在中国球迷的心目中,中国乒乓球队就是一支冠军的队伍,拿亚军都意味着失败,男线全面败北的35届世乒赛,更被认为是一次"惨败"。一位球迷甚至给李富荣寄来一只剪成圆形的鞋垫,并附信说"这只鞋垫是奖给你的勋章"。 面对这些来自群众的尖锐批评,中国乒乓球界"知耻后勇",将来自各界的压力化为了奋斗的动力。大家认识到,35届世乒赛男队失利的主因就在于打法缺乏创新,此外,面对以匈牙利为代表的欧洲两面拉弧圈球结合快攻的凶狠打法,我国的直拍快攻被动防御太多,主动发力进攻太少,针对这些弱点,中国乒协重新调整组织了集训,誓打翻身仗。谢赛克、蔡振华、施之皓和江嘉良就是这时候被选入国家队的。 谢赛克当年17岁,正手发力对付弧圈球的技术独树一帜,自己也能拉出旋转较强的上旋球,加上发球不错,又占了"左撇子"的便宜,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威胁。 蔡振华是左手横拍进攻型打法,他刚开始打球时是以防守为主的削球手,改成攻击型打法后,使用的仍然是打削球时用的防弧圈胶皮,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打法。 自1979年冬训起,在加大训练强度和密度和同时,男队的教练还特别注意加强难度和结合实战,提高了运动员应付最困难局面的能力。1980年冬训时,蔡振华腰部扭伤,为了参加第36届世乒赛,他每天在领队沈积长的陪伴下忍着腰痛慢跑一万米,坚持了20天后,伤痛终于减轻,可以正常训练了。在35届世乒赛上因体力不支而弃权的的郭跃华把增强耐力作为备战36届的训练的点,在夏天的一次训练中,他因流汗过多休克过去。 1981年4月,第36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开幕了。在男团比赛中,中国队与匈牙利队分别以全胜的战绩闯入决赛。匈牙利队出场的还是上届团体赛的原班人马:克兰帕尔、盖尔盖伊和约尼尔,中国队则派出了三位小将:谢赛克、蔡振华和施之皓。前五盘,施之皓独丢两分,中国队以3:2暂时领先,关键的第六盘,由蔡振华对阵盖尔盖伊,第三局打到15平,蔡振华手握发球权,连得5分,盖尔盖伊只得摇头认输。第七盘谢赛克对阵克兰帕尔,谢赛克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两局,为中国队夺回斯韦思林杯拿下最后一分。 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男队打翻身仗的夙愿就实现了!当"中国CHINA"的字样再次铸刻在斯韦思林杯上时,两年来所有的辛苦都被幸福冲刷得一干二净。 我国女队在本届世乒赛上参加团体赛的阵容是:张德英、曹燕华、童玲和齐宝香。老将张德英是近台快攻打法,曹燕华和齐宝香是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童玲是横板防守结合进攻打法,她们可以根据外国队的不同情况来排兵布阵,充分发挥己方特长。在决赛中,中国女队以3:0击败韩国女队,自第33届世乒赛以来第四次蝉联考比伦杯。 男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女队成功卫冕,中国队在这届世乒赛上打了个开门红,在之后的比赛中,中国队一鼓作气,拿下了五个单项的所有金银牌:郭跃华、童玲分获男、女单打冠军;蔡振华/李振恃获男双冠军;张德英/曹燕华获女双冠军;谢赛克/黄俊群获混双金牌。 一支队伍在一届世乒赛上囊括七项锦标并包揽五个单项的冠亚军,这是世乒赛史上空前的奇迹。中国队在36届世乒赛上大获全胜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世界为之震惊,中国队用七枚耀眼的金牌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不折不扣的乒乓强国! 中国队在36届世乒赛上创造的奇迹是中国队员两年刻苦训练的成果,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骄傲,也是工作在中国乒乓球界的所有教练员的骄傲。没有各省市基层体校的培养,没有无数基层教练的辛勤耕耘,没有举国体制和层层选拔制度,也就没有中国乒乓球队这支富有战斗力的集体。36届世乒赛中国队女团主要成员之一齐宝香在成为世界名将后,给她的启蒙教练、河北省体校教练唐银生、李平之写信说:"没有您从小以我的培养,我能有这一天吗?"唐银生和李平之在训练方面有一套独到的经验,几十年来,河北队向国家队输送了郗恩庭、李景光、齐宝香、耿丽娟、牛剑锋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直到现在,郗恩庭等人还恭恭敬敬地叫他们"老师"。正因为我国乒坛有千百个象李平之、唐银生这样的优秀基层教练,中国乒乓球队才能不断地涌现出优秀的运动员,才能世界大赛上屡创佳绩。 36届世乒赛的全胜战绩确立了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坛的霸主地位,而且在之后的数年间不可撼动。从1983的东京到1985年的哥德堡,再到1987年的新德里,处于中兴阶段的中国乒乓球队在这三届世乒赛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非凡实力,每届世乒赛都只有一项失手,摘得了三届世乒赛总共21项锦标中的18项,而南斯拉夫的舒尔贝克和卡列尼茨、瑞典的阿佩伊伦和卡尔松、韩国的梁英子和玄静和分别摘走了37、38届世乒赛男双冠军和39届世乒赛女双冠军。 成绩固然光彩夺目,但进入八十年代末,中国男队的隐忧渐渐显现出来。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欧洲乒坛的老牌劲旅虽然已渐渐没落,但以瑞典队为代表的新兴贵族实力日益强大,对中国队形成了威胁。起源于欧洲的横板弧圈球打法渐渐成为世界乒坛的主流,而中国传统直板快攻打法劣势也一点点暴露出来:只能近台不能远台,只能打前三板不能相持。 此外,中国男队的人才储备也不像八十年代初期那样丰富,相反,还呈现出一些青黄不接的态势。老将如江嘉良、蔡振华竞技状态已大不如前,而王浩、马文革等一干年轻小将的实力还不足以征战世界大赛。 1989年3月,隐患重重的中国队来到了多特蒙德第40届世乒赛的赛场上,这是30年前容国团为中国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地方。中国队这届世乒赛的男团的主力阵容是江嘉良、陈龙灿和滕义,在决赛中,他们0:5惨败给瑞典队,失掉了已保存八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不仅如此,团体失利的中国男队在单项比赛中也未能用最终的胜利来捍卫"世界乒坛霸主"的尊严,男单、男双和混双冠军也分别被瑞典队、德国队和韩国队夺得。 这届世乒赛的男单冠军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经历了37、38、39届世乒赛失败的洗礼,瓦尔德内尔成熟了,他终于在第40届世乒赛上一飞冲天,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瓦尔德内尔一直是横亘在中国运动员前的一座大山。 仿佛十年前的历史在这里重演,但今天的现实更加残酷,在七十年代的最后一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输得只剩一条裤衩,而在这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竟连混双冠军也没有拿到。中国乒乓球队意识到,我们一直奉为尚方宝剑的直拍近台快攻技术落后了,在欧洲两面弧圈结合快攻的大力围剿下,只有创新,才有生路,只有创新,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能延续中国队过去的辉煌。十年前的中国队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在八十年代的第一届世乒赛上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并且创造了包揽全部金牌的奇迹,如今处在同样困境的中国队还能与十年前一样用最短的时间再创造一个奇迹吗?
历史就是邓亚平乃是全世界的骄傲
从59年开始..中国就是强队拉。
2002年,新中国的乒乓球运动与中国体育结缘整整五十年,五十年的辉煌带给了国人无穷的激励与喜悦。中央电视台特意拍摄了《乒乓五十年》系列片纪念这光辉的岁月。以下是《乒乓世界》杂志为该片撰写的解说词,我们将分三次连载,以飨广大网友,再次近距离感受那英雄辈出、激情燃烧的年代。
你的钱真多 `
还悬赏300郁闷死了`
我不怎么喜欢 只是来看看
我想得病危...但是想不出..可是有答:在
这个问题不能去想。要去找资料。`
获得过多次冠军~
朋友,你开银行啊,怎么悬赏这么多,牛
中国乒乓球五十年辉煌历史回眸 春雷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1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综合消息
容国团在25届世乒赛上拿到男单金牌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全国沸腾了。世界冠军,这是新中国体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誉,中国乒乓球队回国后,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容国团和中国乒乓球队,表扬了乒乓队的成绩。 在25届世乒赛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通过了1961年在中国北京举办26届世乒赛的决议。新中国第一次承办国际大型体育比赛,像北京上空一道响亮的春雷。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指示说:我们一定要打好、办好26届世乒赛,运动员们也立志,要在家门口打场漂亮仗。 为备战26届世乒赛,国家体委根据贺老总的指示,搞了一场乒乓大会战,选出108名运动员组成集训队,于1960年12月在北京开始了集训。集训队遵从“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训练,水平提高很快。贺龙元帅还要求体委领导到乒乓队去蹲点,在训练中实行领导、教练员、运动员三结合的办法。正当中国队员满怀信心准备在即将到来的世乒赛上横扫欧洲,与日本队决一死战的时候,匈牙利队访华给中国队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日本选手发明了弧圈球,把欧洲选手打得一筹莫展,日本队扬言要用这一秘密武器再度称霸世界乒坛。 这一新动向引起了中国乒乓球界的关注,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等领导同志同教练员、运动员一起商量对策,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的同志们也四处搜集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和模仿试验,中国队员终于对“弧圈球”摸到了一点门道。此时距世乒赛开赛仅剩三四个月,时间紧迫,胡炳权、薛伟初等老队员毅然放弃了参加世乒赛的机会,学习弧圈球给主力队员作陪练。他们这种甘当铺路石的举动感动了全队,也带动了廖文挺、吴小明、余长春等一批年轻队员加入陪练的队伍。 一段时间之后,主力队员基本适应了弧圈球,当时日本队正好在香港访问比赛,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庄家富去香港进行了“火线侦察”。他在现场仔细研究了日本队员的弧圈球,认为中国队的弧圈技术掌握得很精确,同时还发现了弧圈球的弱点。庄家富的这趟“秘密出访”为中国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日,陈毅元帅和周恩来总理来到集训队看望运动员。 赛前,贺龙元帅为乒乓队做了赛前动员,叮嘱运动员在赛场上注意变化、注意关键球,鼓励他们放下包袱,争取好成绩。 在乒乓队备战26届世乒赛的同时,全国各界也在为这场盛大的赛事积极准备着。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但为了提供理想的比赛场地,国务院还是拨专款兴建了北京工人体育馆。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和关心下,上海文教用品公司承担了世乒赛用乒乓球器材的研制工作,为了纪念容国团夺冠和国庆10周年,这套乒乓器材被取了个吉祥的名字——红双喜,从此,红双喜器材便伴随着中国乒乓球队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 日,第26届北京世乒赛开幕了。能容纳15000名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座无虚席,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和国际乒联的官员们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男队最终确定的团体阵容是:容国团、王传耀、庄则栋、李富荣和徐寅生,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在半决赛中以5:1战胜匈牙利队,抱了上届世乒赛的一箭之仇。4月9日,男、女团体决赛开赛,两场比赛的对阵双方都是中国队和日本队。女团决赛首先开始,日本女队经过五盘鏖战,以3比2获胜,实现了她们在世乒赛女团比赛中五次夺魁、三次蝉联的梦想。 女团决赛尚未结束,男团大战便在万众瞩目间开始,中国队的决赛阵容是庄则栋、徐寅生、容国团。日本队应以星野展弥、木村兴治、荻村伊智朗。 前三盘,中国队只有庄则栋拿下一分。第四盘徐寅生对阵星野,徐寅生在决胜局中连扣星野十二大板赢下比赛,这精彩的十二大板令工人体育馆沸腾了,这场比赛也成为世界乒乓史上的经典一战。 此后,中国队员越打越勇,越打越顺,容国团艰难战胜星野后,中国队终于以5:3击败了世界乒坛的天皇——日本队,第一次捧得斯韦思林杯。这枚男团金牌凝聚着中国乒乓球队九年的梦想、九年的汗水、九年的付出,九九归一,在第26届世乒赛,在中国人的家门口,中国队员将金杯高擎在手中。 这座斯韦思林杯就像中国队的一针强心剂,在接下来的单项比赛中,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和徐寅生包揽了男单前四名。 在女单决赛中,邱钟惠苦斗五局力克匈牙利名将高基安,捧得吉·盖斯特杯,这是新中国体育界的第一块女子金牌。 男团、男单、女单金牌相继入帐,在26届世乒赛上大丰收的中国乒乓队震惊了世界。如果说上届世乒赛容国团夺得男单冠军是中国队崛起的一个信号,那么在本届大赛中共获三项冠军、四项亚军、八项第三的中国队已确立了乒乓强国的地位。 取得了成绩、赢得了荣誉的中国队并未就此停滞。周总理在宴请乒乓球队时帮邱钟惠算了一下她与高基安决赛的小分,是96:98,邱钟惠还输人家两分。他提醒中国乒乓球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963年4月,第27届世乒赛于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在这届比赛中,中国男队继续保持优势,夺得男团冠军、包揽男单前四名、获得男双金银铜牌。中国队此番出征,派出了秘密武器——直拍削球手张燮林。 张燮林,江苏镇江人,曾进入上海队,1959年参加了国家队集训。一次,他在找不到合手胶皮的情况下使用了一块颗粒稍长的胶皮,令练球的同伴极不适应,这个偶然的发现促使张燮林发明了新打法——长胶削中反攻。在26届世乒赛中,他的这种新打法一亮相,就削倒了日本队的星野和三木。从此,他被中国队雪藏起来,直到27届世乒赛。在团体决赛中,他又展示神削绝技,击败了日本队的三木和木村,为中国队蝉联斯韦思林杯立下大功,在单打比赛中,张燮林牢牢守住了自己这条线,在男双比赛中,他与中国队另一位削球手王志良配合夺得冠军,实现了中国乒乓球队在世乒赛双打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与男队的全面辉煌相比,本届比赛中国女队的成绩有些不尽人意。凡是有女运动员参加的项目:女团、女单、女双和混双,中国队片金未得。受到挫折的中国女将们被触动了,她们立志要在28届世乒赛上打场漂亮的翻身仗。 当时孙梅英、邱钟惠等老将已经退役,郑敏之、梁丽珍、李赫男、李莉、林慧卿等年轻队员主动请缨,担起了出征28届的主力任务。孙梅英、梁友能等教练还发明了“小弧圈球”打法和“多球极限训练法”,女队员的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1964年春节,女队邀请徐寅生来给她们讲讲怎样打好乒乓球,徐寅生的讲话在女队乃至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这篇讲稿还得到毛主席的批示“……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不久,《人民日报》、《体育报》等媒体发表了这篇讲话,这篇讲稿能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并号召全国学习,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巨大荣誉。 1965年4月,第28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开幕了。由梁丽珍、李赫男、林慧卿、郑敏之组成的中国女队顺利杀入团体决赛,对手正是宿敌日本队。时任女队教练的容国团排出奇阵,用林慧卿、郑敏之两员削球手出战,打了日本队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她们以3:0战胜了蝉联四届冠军的日本女队,首次捧得考比伦杯。接着,林慧卿、郑敏之又在女双比赛中夺魁。中国女队连夺两金,从此吹响了崛起的号角。 在女队打响翻身仗的同时,男队也连奏凯歌,庄则栋、张燮林、李富荣组成的团体阵容在决赛中击败了由木村、小中健和高桥浩组成的日本队,再度蝉联斯韦思林杯,李富荣在比赛中立下了头功,在中国队首盘告负的情况下,李富荣与小中健苦战三局把比分扳平,五盘过后,中国队以3:2领先,李富荣再度登场,力克老对手木村兴治,确保了中国队的领先优势,最后中国队以5:2击败对手,摘得桂冠。男团比赛之后,庄则栋在男单比赛中夺魁,这是他连续第三次获得世乒赛男单冠军。再加上25届容国团夺冠,中国队已连续四次捧得圣·勃莱德杯。在男双比赛中,中国队囊括了前四名,冠军得主为庄则栋/徐寅生。 在第28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取得五枚金牌,这是中国乒乓队参加世乒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正当全队上下全力备战29届世乒赛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那是一个灰色的年代,在政治风暴的洗卷下,体委瘫痪了,乒乓队训练中断了。中国队放弃了29、30届世乒赛,在世界乒坛初露峥嵘的中国队被迫退出了世界大舞台,乒乓球成了娱乐工农兵的表演项目。 最令人痛心的是,新中国乒乓事业的奠基人——傅其芳、容国团和姜永宁在这场浩劫中受尽迫害,在1968年相继撒手人寰。1979年,国家体委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中国乒协和香港澳门乒乓界为缅怀他们的赤子之情和卓越贡献,每年都联合举办“三英杯”乒乓球赛,以慰藉死者、激励生者、教育后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步法练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