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的分手了别来打扰我°°°音质好的发来°°°快点急用 °°°

什么录音软件录出来的音质好?_百度知道「音质」是个什么概念?
这两个字经常被无损格式收集者们拿来当做鄙视MP3的理由。。。作为一般的流行音乐爱好者,我只能分清渣音质和一般音质的区别,而分辨不清320k和flac的区别。。。。既然都已经是数字格式了,一般的口水歌真的有必要讲究320k和flac的区别么。。。。
“音质”就是声音的质量,可以简单理解成为对录制现场声音的还原,或者对作品精细程度的表达。从声学的角度来讲,人耳可听辩的频率范围为20-20kHz,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听力的下降,这个范围会不断缩小。(网上一些只有青少年能听见的神奇的声音,就是选择了很高的频段如18k以上的声音,成年的老师就听不见)那么大多数音箱、耳机的频响范围的设计都等于或小于这个频段(超出了也听不见,还增加成本)。但是!还有很多高端的音箱和耳机的频响范围是超过这个范围的,比如森海HD600监听耳机的官方频响范围是12-29kHz,这是因为20Hz以下以及20kHz以上的声音虽然听不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像很多低音音箱(包括电影院)带来的震撼感,一方面来源于你能听的见的低频,另一方面是你听不见,但是能感受到的地板的震动??除了频段,在数字音乐格式里,采样精度也是决定音质的重要参数。我们熟悉的CD的采样率(Sample Rate)和采样深度(Sample Depth)分别是44.1kHz/16bit,而DVD的声音标准就提高到了48kHz/24bit。这都会影响音质。但决定“音质”的,除了源文件声音质量外,监听环境、监听设备、声音内容、用户个人特点等等都会对最终听感造成影响。即便是相当专业的录音师,320Kbps与Flac,WAV,AIFF的差别他也很难在大街上用iphone连接apple自带的耳机分辨出来。对于户外随身听,或者在电脑上休闲听歌的用户,256Kbps应该就足够了。而CD/DVD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音质真的足够,那些SACD什么的,留给那些花几万块钱买条音频线的骨灰发烧友讨论吧。任何物品/产品/商品,都要在质量和效率之间寻找平衡。一般的华语口水歌,我相信他们的制作设备和制作水准,甚至无法体现出M-Audio BX5和Dynaudio BM5A的差别??音乐的本质是音乐,声音只是音乐的载体。比起凤凰传奇DTS-ES 6.1,我宁愿用抽屉里落了十几年灰的walkman听那盘同样落了十几年灰的《Nevermind》
从技术上扯几句,现在的人听到的声音除了面对面的谈话之外,大部分都是机器发出来的。怎么样让声音听起来更接近原始的声音,甚至听起来比原始的更动听,或者说更适合你耳朵的口味,就需要对声音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首先,声音要被记录下来,现在基本都是数字化了,所谓数字化,就有个精度问题,这是影响最终音质的最关键所在,第一步都没做好,后续再怎么折腾也是扯蛋。8位应该就可以听得过去了,16位听起来似乎就不错了,如常见的这些MP3,24位就比较高清了,32位就有点发烧了。最原始的录制影响因素就很多了,如采集点,通道数,设备质量等等,就不细说了。
第二,声音被记录下来之后,就要存储和传输,可以不进行任何处理存起来,如windows中的录音机录下存成了wav格式,两个通道,16位,48k采样率,一分钟的数据就是48k*2*2*60=11.52M,一首4分钟的歌曲大概就是46M,这对于早期的硬盘和网络都是受不了的。于是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这就引进了有损和无损的概念。所以说无损只是说对数字化的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没有损失,即能一字不差地还原,而并不是说对原始的声音没有损失的保留下来了。
第三,所谓有损,就是说数据压缩之后,在解压过程并不能完全还原,存在一定的误差,如本来是16位的声音,我只把高8位存起来,低8位的信息就完全丢失了,数据率压缩了一倍,低8位就存在误差,但在某些场景也还能接受。当然这误差是在环境允许范围之内,如电话通讯,能听清就行,歌曲要求就高一点。不同的要求对应不同的压缩率,一般来说,压缩率越高,损失就越多,音质的失真就越大,320k就是指压缩后的码率,及压缩后的声音还有多少位/秒。flac和mp3都是一种音频数据的压缩格式,flac是无损压缩的一种,mp3通常是说有损压缩。
第四,影响音质的另一主要因素,播放设备。最好的音源拿个地摊两三块钱的耳机一听,一切都白搭。一般认为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是20Hz-20KHz,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大于20KHz的声音对人耳也是有影响的。音响设备很难做到将这个频率范围的所有声音不失真地放大,就有一些取舍,这细节我也讲不清楚了。
总的来说,音质是个很感性的东东,不同的耳朵对他的要求不一样,一句话,自己认为好就好。
音质主观评价专业术语1.透明度、通透clarity,transparence指与亲切感、温暖感、层次感以及直达声与混响声响度比等诸因素相关的综合评价。要求瞬态响应好,频带宽而均匀。在听感上,低音饱满而不浊,中高音有穿透力而圆润,各声部清晰而融合,纵深距离感强。2.气魄、动态dynamic指声音有气势、浩大,有排山倒海、震人心魄之感。响度足够而不失真,低频特别是中低频出得来。活跃,混响声足量而不浑浊;力度好,在强乐段能冲得上去而不过分。与功放的功率裕量\扬声器的线性范围等有关.3.丰满full指基波相对强于谐波。低频响应良好,但未必有所延伸,但在100 Hz到300 Hz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足够的电平,男声在125 Hz一带相当充足,而女声和小提琴声在250 Hz一带也相当充足,萨克斯管在250 Hz到400 Hz一段也很充足。4.空气感air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 和厚重thick。5.朦胧veiled指在重放音乐与聆听者之间有些模糊和含混的感觉。反义:transparent.6.原声重现Revealing关于扬声器或系统全面性的评价,指其优异的细节(detailed)、凝聚力(focused)、解析力(analytical)等7.开阔spacious、空间感spaciousness指能够有空间感,环绕感或在室内像摆有多种乐器的那种感觉。能展现宽广声场气氛的全景图,可能比扬声器之间的距离还宽。演出(或重放)时,使听众(或演员)有如在某一容积空间内听音(或演出)的感受。这是由于房间内的声音从各个不同方向到达听众而引起的。人们的听觉不能分别地确定这些方向,但是能够得到一个总的印象,即空间感。由于人耳对从前方到达的侧向反射声最为敏感,所以听众席上除直达声外,有一定延迟时间(5~80ms)的前方(左、右约40°以内)侧向反射声是空间感的决定因素。一些人认为混响声能的主要成分(延迟时间在80~160ms之间的声能)也与空间感有关;而另一些人却认为混响与音乐风格均和空间感无关。如果侧向反射声使一个点声源能起到扩展视在宽度、而又不破坏对该声源的定位能力,即为好的空间感效果。因此,它与通常所谓的立体声感觉是有区别的。8、开阔度、旷度openness总体音响有饱满而舒展、柔软而有弹性、展开度极好的听觉感受。混响与直达声比例恰如其分,与艺术作品的类型、风格、规模相吻合。立体声像的宽度充分而合理,深度、层次感合宜而自然。总体空间感良好尤为重要。9. soft松软,不好的评价指极其封闭(紧缩)而不开阔,高频响应不良,稍微有些灰暗。柔和,好的评价指频响好,失真小,没有尖刺的声音,与SMOOTH相近。10.清晰articulate能够清晰的分辨音调的声学术语。11.平衡balance该词包含很多意思(1).指在音频频谱的高段和低段之间在相对响度上所存在的均衡客观关系。(2).也指双声道左右声道之间的信号相同(平衡)(3).指乐队各声部间的平衡,独唱(奏)与伴奏有恰当比例的平衡,立体声像全景中的各声部在宽度和纵深层次上的平衡。这种平衡中有此起彼伏;独唱(奏)在平衡中有主有次;在全景宽度和各声部相对宽度的平衡中,允许色彩性音响适度强调等。但总体上,声像全景各部分应有比例合宜, 比较平衡的能量分布。12.箱声(闷声) boxy指听到的音乐像从封闭的箱子中发出来的而有些共鸣。有时则指250~500Hz一段有些过强。13.缩、封闭close-in声音不够开阔,不大柔和,和缺少空气感和细节。多因频率高于10 kHz时有了衰减的缘故。与spacious开阔相反。14.明亮bright指突出4kHz~8 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车声并没有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15.包围感ambience是指听音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声音即声场包围着。16.不平衡unbalance作为音质术语是指各种声源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关系不够平衡,或高中低各音域的音量等不够平衡;作为立体声术语是指左右声道的声音分配音量感等不对称、不平衡。17.宏亮(度) sonority指谐音丰富且其衰减缓慢,瞬态响应良好,混响感合适而有良好的清晰度。在中高频段内略有提升,失真小。听感上低音浑厚,中音丰满而有力度,高音充分,声音宏亮,亲切而活跃。18.厚实rich指听感上声音厚、有力,低音宽广。中低音丰满,各声部均匀而有对比,响度足够,混响感良好。总体印象是声音坚实而不死,厚而不浊。19.环绕感surround sensation指声音的音量、音调、语气和情绪,与画面、剧情、场景及一切有声艺术的特定内容。在环境、人物、空间的广度、深度和亮度、比例诸方面相吻合。达到听觉各视觉(或幻象)的一致性,符合所描绘的特定环境。20.混响感reverberance听感上对室内声能衷变过程的主观感觉响应。它与房间的混响时间、直达声和总声能之比密切相关。厅堂的混响感不足,又会使声音无光彩。只有具备较理想的混响条件,才能给人以合宜的、恰到好处的混响感。参见“混响的主观印象”。21.立体声感stereo perception指立体声重放时,能清晰地感受到声源在空间的各自位置,声像群分布平衡、合理,宽度和深度印象良好。为此,要求录放声通路的频响宽,动态范围大而失真小,室内混响时间适当。22.临场感present sensation,presence也称现场感。(1)在演出现场听音时,要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合适的近次反射声、混响声和心要的效果声,将使听众感到是处于与演出人员所在场所相适应的声学环境中。(2)重放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要得到这种效果,录音时,应视作品的类型和风格,可用近距离拾音方式,加上一定的延迟声和合适的混响声;或用用主立体声传声器综全制式拾声方式,辅以若干因距离不同而延迟时间也异的单传声器予以支援。并改善放声通路在3kHZ到8kHz的频率响应,从而级听音人以一种错觉:犹如声音来自真实的声源。23.明晰度、解析度definition(1)听感上总体层次好,响度与亮度合宜,保真度好。音质纯真,频带宽而均匀。混响适度,中高频混响量充分。低音厚而不浊,中音丰满而旋律线条清晰,高频丰富而音色明亮。(2)室内的明晰度是在混响中,早期反射声能(对音质有帮助的有用反射声)占全部声能的百分数。其计算式为D= 。式中,r是在听觉上声音响度效果可以相加的最大时差,一般取50I声能。24.模糊度blur指听感上声音含糊不表,明亮与清晰度均差,低音过重而浑浊,中高频缺乏且层次不清楚。它与谐波失真或互调失真严重、瞬态响应不好、中低频段混响过多导致直达声比例小等因素有关。25.亲切感intimacy指听感上声音自然、亲切。它与听音感受到的直达声和首次反射声的时间间隔,以及近次反射声与混响声能比密切相关。它是声音清晰、自然、响度合宜而失真小,信噪比高等的综合印象。26.融和firm指在听感上,立体声重放时各声部声像方位不仅要求清晰,且更重要的是总体音响交融,整体感好,富于群感。为此,录放通路需频响宽、失真小。动态范围大而信噪比高;大、中、小型作品能依其风格与形式的不同,而采用相适宜的混响配置;清晰而稳定的各声部声像布局,应在比例、层次上作为总体声像的各部分,力求交融、浑然一体。27.柔和mellow也称声音松软。指低频、中低频能量充足,中高频、高频适量。响度合宜,混响时间足够,瞬态响应好,失真小。视作品类型和风格,在其主要频段内频响均匀。听感上亮而圆润、舒适,特别在抒情乐段有音质纯真,力度恰如其分,音色优美的感受。28.伸展extending指低频段频带宽而失真小,动态范围大,响度感良好,混响合宜。有音域宽广而丰满舒适,声音饱满而柔和松弛的听感。29.深度感depth perception指有层次和纵深距离感。在听感上大型乐队的前、中、后排乐器或声部的纵深梯次印象鲜明;在距离和空间上,独唱(奏)的适当突出和乐队伴奏的烘托有所体现;直达声与混响声的强度比与深度感的关系较大。参见“远近感”。30.声像sound image在听音时,由于声音到达的时差、强度和频谱变化等因素,而在听觉上所构成的虚声源或幻象声源。它“展现”在听者面前,犹如一幅听觉幻象组成的心理图像。听者能感受到大交响乐的宏伟气势、群感、各声部的方位和不同音色,甚而能“听”出大乐队前、中、后排声部的空间和强度差异。31.听音位置listening position听音室内符合听音声学要求的位置。它排列在听音室的中部,前、后排座椅错开,使听音人都能听到来自扬声器的直达声,不被前面的听人所遮挡,最好把座位高度逐排上升12cm。任何位置都应离墙1m以上,它与扬声器系统声中心的连线与地面水平线的俯角应在+5°~+15°之间,听音距离可取1.5~6.5m,最佳距离为3±0.5m。听音位置与左、右声道扬声器系统的水平张角应在60°~90°。最佳角是60°~70°。单声道的水平张角在0°~±20°.32.温暧感warmth也称丰满度。指低音及其混响声充足,具有与音乐的不同类型和风格相适应的,恰如其分,恰如其分的低音丰满度。33.圆润smooth指在听感上高音明亮而不发“毛”,中音丰满而不生硬,低音厚而松弛、不浊且有弹性。频响宽而均匀,混响声与直达声比例合宜,瞬态响应好。给人以圆润和舒适印象的响度、力度与亮度。34.远近感distance sensation在立体声重放中,聆听者对声像纵深层次方面的近景、中景和远景声像,所产生的反映这种远近距离的空间深度心理感受。参见“深度感”,depth。35.知觉空间perceptual space也称心理空间。一种用多维尺度来测定声音质量宏观结构的方法。在这个多维尺度的知觉空间中,坐标轴是音质评价用语的主要属性:如“响度”(响度大小)、“音调”(音调高低)、“愉快度”(愉快——不愉快);或“响度”(响度大小)、清晰度(即透明度、或近似度)、音质(好——坏)。某一个厅堂(或声场)的声音质量用一个矢量点来表示在这个知觉空间内,矢量点到坐标中心的长度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表示听众对该厅堂在各声音质量属性上所给予的评价。36.主观声学subjective acoustics研究声音听感主观属性(参数)与客观参数间关系的科学。如空间感,它描述空间的大小感,声音的环境感,声音的方向分布,主观混响感,混响平衡感、室内音色等,与其有关的客观声学参数有早期(侧向)反射、方向扩散、混响时间、混响距离、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房间响应等。37.颤动Flutter指录音磁带或唱片因转速的变化而使音调产生起伏的现象。38.前推Aggressive用于表示像要把音乐给抛投到聆听都面前的那种前推型演出的声学术语,重放声过于明亮和中频声像前推。excessivelg forward and bright 与这相反的则为“后挪”(laid-back)39.后挪laid-back指音乐演出时听来让人会感到轻松愉快。聆听者和声场之间有一些间距。让人有似乎坐在演出厅后面几排的感觉。相反词为“ 前推”(forward)和immediate aggessive40.环绕感ambience也称包围感。指电影伴音所产生的那种有一定规模和空音的包围感,通常是由环绕音箱来营造。造的。41.解析analytical指音响器材能巨细无遗的再现录音制品中的每一线细节,但却用的是错误方式,此种解析方式极缺乏音乐味。42.低频延伸bass extension接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下潜的程度)43.乏力bleached用于表示那些特别注重器乐高次谐波而不大注意低次谐波和基频的那类音响器材的发声特性的声学术语,苍白的声音听来会显得过于明亮,单溥而缺乏温暖感。44.轰隆声bloomy指在125Hz左右的低音过重,特别是在相当宽的一段频率范围内,是由于对低频或低频谐振的阻尼不够所引起。45.肿胀bloated指250Hz一带的低音中段过强,或对低频以及低频的谐振阻尼不够。46.含混blurred指瞬态响应差,立体声声像模糊,凝聚欠佳,47.尖刺brittle用表示使得乐器的音色听来刺耳的中频或高频的声特性的声学术语。48.胸音chesty指音箱的一种声染色,就像歌唱家因胸腔过大而产生洪亮的那种声音。系由于125~250 Hz一段的低频响应上有凸起所引起的。49.一致性(融合)、相参性coherence音乐的总体感觉而不是由许多单独部分组成的那种感受。50.拥挤congested指声音的过于密集而让乐器的声像变得不再易于明确分辨的那种情况。51.轻快crisp指高音干脆明快。52.细腻delicate指在没有峰值的情况下,高频可延伸到15K Hz甚至20 kHz。此时,音乐中那些细微末节皆能重放出来。53.纵深感depth指在三维空间中,对乐器、人声等各种声音在距离远近方面的感受。54.干涩dry指当环绕声或混响有所减小时听到的那种干涩的声音。55.灰暗、闷、不清晰dull指缺少高音能量。56. 延伸extension指音响器材在重放音乐时所能重放出的最高或最低频率57.多次回声flutter echo指在房间内的二个表面之间的来回反射。58.轻柔gentle指高次和中频高段的谐波没有被增强甚至还有所削弱,反义词“尖刺”(edge))59.生硬hard通常指3 kHz一带的中频高段过多而让声音变得尖锐。60.尖刺harsh指中频高段过多。在频率响应的2 kHz到6 kHz之间有尖峰值或是数字式录音机的低通滤波中有过多的相移。61.声像imaging指重放音乐时,能够听出各种乐器和不同的人声在空间的所在位置的那种感受。62.清瘦lean重放音乐时,缺少低音中段的专业术语。相同的术语有thin(单薄),light weight(轻飘)underdamped (欠阻尼),而反义词weighty (加重)、full(丰满)、heavily(过重)63.light weight轻飘、没份量频响曲线反时针倾斜,音乐重放时低音欠缺。64.柔和mellow指用于表示高频已有所削减而不再听来刺耳的声学术语。64.混浊muddy指听来不清晰,因谐波弱,时间响应差且有互调失真。65.含混muffled指声音朦胧,不够通透。是因为高频段或中频的高段欠缺的缘故。66.鼻音、嗡声nasal重放声像带有鼻塞的人讲话的音质,就像“eh”“哼”加重了,通常由于在中频存在可以测量出的互补的峰和谷。67.模糊opaque指声场犹似在云雾中那样有些模糊不清或过于厚重,缺少细节和透明。与之相反的通透:transparent。68.真实感palpable指重放器乐或人声极其真实甚至可以触摸的感觉。69.尖叫piercing指尖锐刺耳的叫声,原因是3K-10KHz内有尖而高的峰值,70.现场感presence指乐器或人声就像真的出现在听音室内的感受。73.有力度punchy演奏具有动态冲击(特别是低音)的声学术语。74.丝丝声、齿擦音sibilance指在歌声或许言中带有S和Sh的声音,原因是6K~10K一段内有了抬高的缘故。75.纤细silky76.震撼slam表示低音中有极强的动态冲击而让人有一种震撼感。77.圆润smooth频响上没有峰和谷而听来感到轻松不生硬的术语。78.声场(舞台) sound stage指展现在聆听者面前或立体分布四周的那种三维的空间感。79.皇帝位sweet spot指听音室内的最佳聆听位置。80.结实taut指低音结实醇厚的术语。81.过重thick音调不明显的低音,或用于指不通透而模糊的声场。82.单薄thin指低音缺少力度,系频响在500Hz以下有很大衰减的关系。83.紧凑tight低音能受到指高音的高良好的控制,既不迟缓又无拖尾。84.刺耳tizzy指高音的高段过多而听起来显得的粗糙而带有些颗粒。85.音调平衡Tonal balance指低音、中音、高音间的相对平衡。86.瞬态transient多指短暂而有爆发性的声音,定音鼓便是音乐瞬态的例子。87.偏高uptilted指高音过多而低音不足的现象。88.生动vivid指重放的音乐皆清晰可闻。但如果过于生动又会有解析的味道而缺少些音乐味。89.温暖warm指低音良好,低频甚多,基波相对比谐波丰富,不单薄,也指低音或中音过多。另也指有良好的空间感,低频有明显的混响,参见厚实(rich)和圆滑round.
MP3编码是一种有损编码。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有损的却不知道他是怎么有损的。事实上并不存在“有损压缩”的算法,你没法压缩的时候让它有损,有损压缩其实是先剔除掉其中的部分数据,再做常规的无损压缩。比如图片领域的JPEG,把照片中非常相似的颜色合并为同一颜色,然后再用无损的哈夫曼编码,这样达到压缩的目的。MP3则是通过心理声学删掉一些数据,比如,站在马路边上你是听不到心跳声和手表的滴答声,甚至有可能听不到手机铃声。既然听不到,那么这些声音就可以被移去。
看到有很多人说192Kbps的MP3和CD根本听不出来区别,这也就难怪了,人家本来就是用心理声学的方法来欺骗你的。而MP3规范里没有包含编码的规范,而只规定了文件格式。也就是说,想要移掉哪些部分是由编码器自己决定的,所以才有了LAME比其他编码器生成的MP3音质更好的说法。
维基百科里提到了MP3的几个限制,比如“时间分辨率相对于变化迅速的信号来说太低”,比如超过15kHz的声音会被移去(人耳的上限是20kHz)(但是查到其他资料显示,LAME只移除22kHz以上部分)。via
还是多听无损的吧,反正现在硬盘也大,一首APE歌曲不过20M。何况,显示器的分辨率,像素也就200W,大家还不是都抱着一两千万像素的单反去拍照?
很多人听音乐就一直是MP3,所以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只有当他听过一套「高品质播放系统」,播放他听惯了的某些音乐的「高品质音频文件」,被震惊了之后,才能理解无损收集者对MP3的鄙视。虽然来晚了点,又有炒冷饭的嫌疑,但我还是要不遗余力地传播一下,关于什么是音质,什么是音色。以下摘自刘汉盛《音响二十要》,全文:音響第一要:音質音質是指聲音的品質,許多人都把它與「音色」混淆了。什麼叫作聲音的品質?當您在說一雙鞋子品質好的時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腳、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時不時髦。同樣的,當您在說一件音響器材音質好、壞的時候,您也不是在說它的層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專指這件器材「耐不耐聽」!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腳一樣。一件音質很好的器材,它表現在外的就是舒服、耐聽。您不必去探討它聽起來舒服、耐聽的原因,那是專家們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斷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強,但是不耐久聽,那可能就是音質的問題。一件好的音響器材,其音質就應該像一副好嗓子,讓人百聽不膩。或許我這麼說您還是認為很抽象。其實不然,我可以再舉實列來說明。當您提到布料時,您會說:這塊料子的質很好。當您在吃牛排時,您會說:這塊牛排的肉質很好。當您在稱讚一個小孩時,會說:這個孩子的資質很好。所以,當您在聽一件音響器材或一件樂器時,您也會說:它的音質很美。從以上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質」就是與生俱來的天性。音質高貴、很好、很美就代表著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讓人聽起來很舒服。我可以說音質是音響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將它擺在第一要。音響第二要:音色音色是指聲音的顏色。在英文裡,音質(TONE QUALITY)與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中文裡,音質與音色經常被混用、誤用。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的說法,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聲音就像光線一樣,是有顏色的,不過它並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聽到的。通常,音色愈暖聲音愈軟;音色愈冷聲音愈硬。太軟或太硬當然都不是很好。有時,音色也可以用「高貴」、「美」等字眼來形容,基本上它也是天性之一。不過,就像布料一般,布質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卻是指它的顏色,這其間還是有明顯的界線。在音響器材評論裡,音色就如同顏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顏色。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黃、有些偏白、有些偏冷、甚至您可說它是帶點憂懋的藍。總之,音響器材就如樂器一般,幾乎脫離不了愈貴音色愈美的事實。一把二百萬美金的小提琴其音色可能美得有著金黃色的光澤;而一把五千台幣的小提琴其音色有可能像褪了色的畫。雖然每個人觀點各異,但是,「美」仍然有著一個大家承認的「共識」,您不能說一個朝天鼻者是「美的化身」;同樣的您不能說一件冷藍音色的器材是美。這就是我們對音色之美的共識。
感谢 @goss-beta 邀请。我因为在听音乐方面的个人化的偏执,已经遭受过足够多的指责和拍砖,心灵备受摧残。但即便如此也想再次申明自己的观点。
音质是个什么概念,我想人人都清楚。声音的质量嘛。 何为好何为不好,也没什么可说。我觉得一个人不应该被别人告知何为好音质何为烂音质。
我不太关注此问题中提及的这种音质。为避免被指装逼,我想罗嗦一下稍作解释:每当看到音质纠结者在那儿纠结,我就感到无比悲哀(无意冒犯。主要是为我自己感到悲哀)。再高清的无损也比不上粗砺且时有失误的现场(当然,还是想去听尽可能好的现场)。录音设备发明之前,人们只有现场可听,那时的听众们可以对作品本身以及音乐家们的演奏品头论足,可以八卦的东西很多,而且距离音乐本身是很近的。如今人们离音乐越来越远,只得纠结从一个塑料/木头盒子里传出的声音的好坏,这实在让人觉得无奈。
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对他的世界的映像,乐手们的演奏是对于作品的映像,现场听众接受到的已经是映像的映像,耳机/音箱中传出的更加只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了。——我并不是说它不好,只是说,作为关注音乐的人,是不是应该时时试着接近音乐,而非纠结于映像的映像的映像呢?
说的再简单些,就好比一个人戴着眼镜,透过望远镜再透过照相机镜头看电视,这个人一个劲的琢磨如何提升眼镜的透光度,如何配更贵更漂亮的眼镜,等等。把那些统统去掉直接看电视不好吗亲。
我深知自己精力有限,无法在很多方面做到显得专业,因此我从听音乐来说是希望能够把精力花在如何跳过中间环节去直接听新鲜出炉的音乐,而非研究如何使经过辗转传递的音乐听起来更像新鲜出炉的音乐。
这是非常个人化的答案,如果遭到拍砖我也只好表示毫无怨言=_=
在普通的耳朵和普通的设备下听不出 320K 和 FLAC/APE 的区别。用软件能够看出这两者的区别(看频谱),但只是听的话,没必要分。不仅 320K 和 无损 听不出差别。就是 128K 和 320K 的差别很多时候都是心理作用。但是我觉得在容量充足的情况下优先收藏无损格式还是很好的,但鄙视 MP3 就没有必要了。
在录音声学里,响度、响度级、声强、声强级、声压、声压级、分贝、方、电平、增益、音高、音分总是令人头疼的若干概念,这里简单的说一下他们的意义和区别,让我们把它们的顺序整理一下。分贝:分贝是声级测量中最常用的单位,被简写为dB。其中小写的d代表英文decibel即分贝,而大写的B代表Bel即贝尔,采用小写d和大写B主要说明分贝和贝尔之间的关系为1:10即1分贝等于十分之一贝尔。需要说明的是,0dB并非代表完全静寂状态,而是代表人耳的听阈点,也就是听力正常的人所能觉察到的最低声压级。——功率增加一倍代表增益提升3dB(如混音中,一轨声音为100dB,将这轨复制一份一同播放,总音量将为103dB,而非100+100=200dB),而电压增加一倍代表增益提升6dB。电平:一个时间变量,如功率或场量,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以特定方式计算的均值或加权值。其单位可以用相对于基准值的对数形式表示,例如“分贝”。在录音中,简单理解,电平为一种以电的表达方式反应当前声音音量大小的一种方式。如“把这个轨道电平值增益3dB”可理解为“把这一路的音量拧大3分贝”。增益:对元器件、电路、设备或系统,其电流、电压或功率增加的程度。通常以分贝(dB)数来规定。在此,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增加的状态。音高:指听觉赖以分辨乐音高低的特性。由声波振动的频率来决定。频率高则音高;低则音低。音分(cent):为提高测量声音高低的准确度,计量上将每个“半音”音程(如C~#C或B~C)定义分为100音分,以利计算其误差率。即,1cent为百分之一个小二度音程。声能:声音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总量或者说是总体的能量通常表示为声能。声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称为声强。声强用I表示,单位为瓦/平米。声强级: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对声音强弱的感觉并不是与声强成正比,而是与其对数成正比的。这正是人们使用声强级来表示声强的原因。将声强进行对数运算,得出的与人耳听感相符的分贝值,单位为dBSPL。(SPL为声强级Sound Intensity Level的英文缩写)声压:有声波存在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声压级:虽然声强在理论上可以代表在某一点上的声波振幅,还可以通过测量得出其数值,但并不是一个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来阐述声音振幅的量。由于人耳表现为压力敏感组织,又因为压力或压强具有相对容易进行实地测量的特点,所以目前使用压强来代表声波的振幅表现,而所代表的量被称为声压级,并被定义为在某一点上,声波所表现出的有效压强。响度:听觉判断声音强弱的属性。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主观感觉判断的声音强弱,即声音响亮的程度,根据它可以把声音排成由轻到响的序列。响度级: 按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依据声压和频率(相关阅读:等响曲线)定出人对声音的主观音响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为方。方(Phon):响度的客观单位,其数值和1kHz所代表的声压级相同,并代表响度的客观单位。简单来说,因为响度是一个主观感受量,并且会随频率不同被人耳感知程度不同,所以,将一个声音在1kHz的声压级数值,作为该声音的响度客观值。如,在1kHz的频率上,声压级为60dBSPL信号的响度为60方。由于这种客观单位只是非常有限地表达了人耳对于响度的反应,因此可以引入一个关于响度的主观概念——宋。宋(Sone):表示人耳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声压级的变化所表现出的对于响度听感的变化。————“宋”与“方”的关系表现为1宋等于40方(即在等响曲线图中,1kHz处代表40dBSPL),并且以1宋为标准,在2宋时响度增加一倍,在0.5宋时响度减小一倍。关于响度的认识:虽然人而表现为声压敏感组织,但从人耳接受声波并对声波进行分析的方式来说,振幅因素和响度其实并没有直接的的关系。例如空压机与电锯,同是 100分贝声压级的噪声.听起来电锯声要响得多。很明显,人耳对于不同的信号频率存有不同的敏感度,所以声波频率和声压或者说振幅是影响人耳对响度感知的两个主要因素。从心理声学角度考虑,人对响度的感觉除了上述两种之外,还有来自于信号持续时间和对于临界带宽频率的控制的因素。通常,人对于一个声信号响度级的识别以200ms(毫秒,1000ms=1s)为界,当信号的持续时间低于200ms的时候,持续时间越短,信号的响度越低。临界带宽频率控制这里不讲深,可以简单理解成,相同声强的两个声音,频率越丰富的,人耳感觉到的响度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响度的所有途经,均是为了激发更多的毛细胞,从而达到增加临界带宽数量的目的。
音质可分主观与客观。口水党们把主观吹的不知道多重要,我也曾是其中一员,后来发现我是个傻B。
音质 是声音重(回)放的逼真 程度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手了别来打扰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