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义彬名字证明怎么写德语怎么写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
2002年3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Mar.,2002V01.2l No.2第21卷第2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展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北京100089)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他在40年前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提 出了传媒在他所谓的公共领域中的中心地位的著名观点。尽管他的传媒理论同他的其他理论一样被认为具有鸟 托邦色彩,但其给予传媒学术界和业界的思考是多维而深层次的,对于在现实情境下建构中国的公共领域和发挥 传媒的社会公器功能具有学术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结构转型;传媒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919(2002)02―0123―06I-I幽rllmS’s theory(Deportment Abstract:Habermas isoneof pubfic sphere andmediaZI-IAN JiangofJournalism&国踟lm池咖n,俄mofaYouth Collegefor PoliticalSc/ences,&分垤100089,Ch/na)afew great encyclopedic thinkers in today’S wodd.In his book The Structural weU―known argument that88 aTransformation of themedia phystionas aPubl/c Sphere published forty years ago,he put forwardkemel role in the SO―calledpublicsphere.Although his media theory is takenutopian tic―sameashis other theories,it has brought much response from the academic field of mass communica―sensetion.This theory is significant in both the academic sphere and giving full playtoandits practicalonetooutlining China’Spublicthe mediaasapublicsocial function.Key words:I-Iabermas;public sphere;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media40年前,“公共领域”(德语Offentlichkeit,英 语public sphere)--词在德国当代大学者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nabel'nla8)的一本名著(naber-学术成就。I璐,1962/1989;哈贝马斯,1999a)[1J【p”中被概念化了。从此它成为欧洲主流政治话语的一部分, 欧美各国学者的专题性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公 共领域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受到高度重视。尽管 如此,关于“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本身仍有待澄 清。鉴于哈贝马斯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和社会学 界已广为人知而在新闻传播学界鲜有研究旧J,笔 者认为首先有必要交代一下哈氏的学术生涯与收稿日期:2001―12―05一、哈氏的学术成就与 国人的渐次认识自1960年代以来,哈贝马斯就被誉为前联邦 德国具有最强大威力的哲学家、“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其学术观点深植 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等德国贤哲深厚的 哲学及社会学传统中,“经其高度的综合分析,并 以政治及道德的终极关怀贯串其中,其影响力遍作者简介:展江(1957一),男,江苏靖江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新闻和大众传播 理论。 123万   方数据 及社会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如社会学、哲学、心 理学、语言学、政治学、思想史等等,“在有关方法 论、哲学和政治学等重要问题的大量论战……中, 他是中心人物”,他“在如此众多的学术领域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以至于他不可能对他的工作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 治过程中的互动,其由来可上溯至古希腊时期,当 时出现了“公”(公共事务)与“私”(私人事务)的分 化。 “公共领域”一词并非哈氏所创。在他之前, 德语世界的众多学者如熊彼特和布鲁纳都研究过 同一主题。在英语世界,德裔犹太女学者阿伦特 (Aemdt,1958)?阳更早的杜威(Dewey,1923)也分别从 公共哲学的角度探讨过相关问题。以哈氏、杜威和阿伦特为例,这一概念的指涉不尽相同;在哈氏做出确切的概括”,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哈贝马斯1929年6月18日生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在纳粹统治下长大,1949年就读于哥廷根大学,后经苏黎世大学,于1954年进入波恩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他前往法兰克福大 学,与法兰克福学派核心人物特奥多尔?阿多尔诺 (neodor Adomo,1903―1969)一起从事研究工作, 阅读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由此而变得激进起来”。和杜威那里,大众传媒的功能和问题群显然居于 中心地位,而对于阿伦特则不然。就哈氏而言,其 核心概念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bourgeoispublicsphere”)。哈氏在1962年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 转型》(下简称《公共领域》)后,除了1964为一套百 科全书写的一个词条、为他那本名著1990年德文 新版写的序言以及1998年给一位中国学者的回函 外,哈氏可能很少再涉及这一主题了,因为如他所哈贝马斯虽然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但 他肯定启蒙运动关于民主公共生活的理念,将自 由资本主义模式看成是改革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的理性模式,因而在阿尔多诺看来具有一种危险 的保守倾向。1961年,他写出了教授论文《公共领 域的结构转型》。然而通过这篇论文的不是导师 阿尔多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领袖马克斯?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1895~1973),而是马堡大学 的一名教授。1962年~1964年,他任海德堡大学说:“我这些年来已另有关}不”。在《公共领域》中,哈氏写道: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 一个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 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 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 上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 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 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 论。这种政治讨论手段,即公开批判,的 确是史无前例,前所未有。【1 J(pa2) 哈氏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早期机制起 源于从宫廷中分离出来的贵族社会,即他所谓的 以王室、宫廷的以一整套关于“高贵”行为的繁文缛 节为特征的“代表型公共领域”(“representativehc sphere”)【1j(p7,p48)。 pub.哲学副教授,1964年~1971年为法兰克福大学哲 学与社会学教授,1971年~1981任马克斯一普朗 克研究所所长,1983年起重新执教于法兰克福大 学。1999年4月和2001年5月曾应邀来华访问。 作为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者,哈氏早已蜚声 世界,国人自1980年代起对他的研究基本上也是 止于上述领域【3 J,在新闻与大众传播学界,对他的 名字还相当生疏。无独有偶,哈氏的《公共领域的 结构转型》一书英文版在198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推出以前,美国学界的情形也是如此。 然而自1989年起,即在原书德文版出版近30年哈氏解释说,国家和市场经济关系的扩张而 出现的社会的分离是一条基本路线,公共领域一 直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但它有别于私人领域,而 只限于与公共权力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 机关)有关的事务,而政治公共领域以公众舆论为 媒介对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加以调节。在这种公共 领域所开展的政治批评中,一个介于贵族社会和 市民阶级知识分子之间的“有教养的中间阶层”开 始形成。公共领域承担了市民社会从重商主义乃 至专制主义控制之下获得政治解放的语境当中的 一切政治功能,它用公共性原则来反对现有权威, 使私人物主的旨趣与个体自由的旨趣完全一致起后,英语世界出现了对“公共领域”概念的广泛讨论 和对与之相关的公共舆论与传媒的角色问题的日 见增长的兴趣。在中文世界,先是港台传播学界, 后是大陆政治与社会学界,相继译介“公共领域”理论。二、“公共领域”的概念 与早期报刊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 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124万   方数据 来,因而很容易将马克思所说的政治解放与人的 解放统一起来。“成熟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永远 都是建立在组织公众和私人所具有的双重角色, 即作为物主和私人的虚构统一性基础之上”[1](059一㈣。在这种公共领域中,手抄的和印刷领域,以相对于文学的公共领域。 1998年8月,哈氏在回答一位中国学者所提出的问题时这样概括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一种特殊的历的杂志成了公众的批判工具,而首先在英国兴起、 继而到1750年前后在整个欧洲触目可见的“道德 周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哈氏将报刊称为“公 共领域最典型的机制”【1 J(p210)。 哈氏指出,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首先是 在18世纪初的英国出现的。17世纪末,新闻检查 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公共领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 段,“使得理性批判精神有可能进入报刊,并使报 刊变成一种工具,从而把政治决策提交给新的公 众论坛”[1](p68一㈣。哈氏最为推崇的报刊是18世纪初3位英国作家办的融新闻、随感、学术、娱乐 等内容为一炉的杂志:笛福(DanielDefoe,1660~ Richard史形态,它尽管与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 时期城市中的前身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最先是在17、18世纪的英格兰和法 国出现的,随后与现代民族国家一起传 遍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在阅读日报或周刊、月刊评论的 私人当中,形成一个松散但开放和弹性 的交往网络。通过私人社团和常常是学 术协会、阅读小组、共济会、宗教社团这 种机构的核心,他们自发聚集在一起。剧院、博物馆、音乐厅,以及咖啡馆、茶1731)的《评论》(Retffew),斯蒂尔(Sirsteele,1672~1729)、艾迪生(Joseph室、沙龙等等对娱乐和对话提供了一种 公共空间。这些早期的公共逐渐沿着社 会的维度延伸,并且在话题方面也越来越无所不包:聚焦点由艺术和文学转到Addison,1672~1719)的《闲谈者》(Tatler)和《旁观者》(Spectator), 尤其是后二者。这种报刊和咖啡馆、沙龙等聚会 场所构成了在政治上抗衡宫廷文化的文学公共领 sphere),文学公共领域又衍生出 政治公共领域(political public sphere)。 由于哈氏知识体系宏大,公共领域理论所涉域(hterarypublic了政治。[2]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与 传媒的功能退化哈氏的所谓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指的是自 19世纪的最后20多年以来(以1873年经济大萧条为标志),国家干预主义渐趋强化,资本主义的及的范畴众多,学界虽然对此兴趣浓厚,却存在一 些难解之处。为此,哈氏在1964年更加规范地给 出了公共领域的定义: 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是指我们 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后,国家干预社会领 域与公共权限向私人组织转移即社会的国家化和 国家的社会化同步进行,这一辩证关系逐渐破坏 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基础――国家和社会的分 离。哈氏据此认为,一个重新政治化的社会领域 摆脱了“公”与“私”的区别,消解了原本属于私人 领域的自由主义公共领域,这种情形与封建社会 晚期有类似之处,因此,哈氏称之为公共领域的 “再封建化”(“refeudalization”)[1](P170。17¨。哈氏在 《公共领域》一书中对当下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集 中于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易名为“自由资本主义公共领域”可能更恰切)。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障。在每一 次私人聚会、形成公共团体的谈话中都 有一部分公共领域生成。然后,他们既 不像商人和专业人士那样处理私人事 务,也不像某个合法的社会阶层的成员 那样服从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限制。当公民们以不受限制的方式进行协商时,他们作为一个公共团体行事――也就是 说,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务有聚会、结 社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在一个大 型公共团体中,这种交流需要特殊的手 段来传递信息并影响信息接受者。今 天,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就是公共领 域的媒介。当公共讨论涉及与国务活动 相关的对象时,我们称之为政治的公共哈氏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融合趋势”、 “社会领域与内心领域的两极分化”、“从文化批判 的公众到文化消费的公众”、“从私人的新闻写作到大众传媒的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性功能的宣传(广告)”诸方面论证了公共领域社会结构和政治 功能的转型,其中用很大篇幅分析了近现代大众125万   方数据 传媒的功能退化。批判(rational―critical)的公众领域也就消解于无形了。哈氏指出,在报刊与公众之问,19世纪中后 期以来,大众报刊逐渐取代了具有批判意识的文 学家庭杂志,它们往往不惜以牺牲其政治与公共 事务内容为代价,它迎合教育水平较低的消费集 体的娱乐和消闲需要,他援引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Wilbur Schmmm)的术语说,即时报偿新闻(如四、对公共领域理论的一些评价就笔者有限的阅读所及,哈氏《公共领域》英 译本问世后,英语世界的讨论相当热烈。而在此 前,似乎只有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托马斯?麦卡锡 (McCarthy)、英国学者约翰?基恩(Keane)等寥寥数人有所涉猎。腐败、事故、灾难、漫画、体育、娱乐、社会新闻和人 情味故事)不断排挤延期报偿新闻(如公共事务、 社会问题、经济事件、教育和健康),“阅读公众的 批判逐渐让位于消费者‘交换彼此品味与爱好”’, 因而“文化批判公众”变成了“文化消费公众”,即 被操纵的公众,这样,文学公共领域消失了,取而 代之的是文化消费的伪公共领域或伪私人领域。 在传播媒介与政治和经济界的关系上,哈氏 认为,随着资产阶级法制国家的建立和具有政治 活动功能的公共领域在法律上得到认可,具有意 识批判功能的报刊业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压力,为 向商业化报刊的转变铺平了道路,乃至于商业化 成为必由之路。由于新闻版面与广告版面越来越 密不可分,报刊变成了有特权的私人利益侵略公 共领域的入口。另一方面,商业性报刊结构转型 的各个方面与报业的集中,尤其是报团的出现和 技术一体化的趋势相关联。因此,报刊业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自身也越来越容易被操纵了。但是与英语世界在赞叹哈氏思想体系博大的同时, 对公共领域理论的得失进行了多层面的探析。美 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克雷格?卡尔霍恩认为,《公 共领域》一书一问世便招来争议,并且可能继续引 发争议,但是没有一本书能产生像它那么多的教 益。卡尔霍恩也指出,《公共领域》的主要缺点是 未能对“古典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和“有组织的” 或“当下的”资产阶级的后转型(postransformation) 公共领域一视同仁。“哈贝马斯倾向于以洛克和 康德的眼光评判18世纪,以马克思和密尔(Miu) 的眼光评判19世纪,以典型的郊区电视观众的眼 光来评判20世纪。”因此哈氏并没有认真对待20 世纪一流思想家的成果,恢复其作品中在意识形态方面被扭曲的真相,而这正是他对17、18、19世20世纪新传媒――电影、广播和电视――相比,报刊又是小巫见大巫了。由于耗资巨大,威力惊纪的研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相反,他没有看到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那些既无理性也无批判性的 庸俗出版物大肆刊登耸人听闻的犯罪和丑闻故事 的小报。其结果也许是夸大了公共领域在20世 纪的退化。20世纪60年代批判性政治公众的复 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此外,公共在大众传媒 中的地位也不一定像《公共领域》一书中所指称的那么消极,就可选择的民主性媒介战略而言,也许 其空间比哈氏所意识到的要大。人,这些新媒体在包括英、德、法在内的许多国家 一开始就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控制,其中最有代表 性的是通讯社(路透社、德新社和法新社)从由私 人组成的公众的私人机构变成官方半官方机构。 这样,传媒最初的基础――掌握在私人手中,不受 公共权力机关的干涉――被彻底颠覆了,传播效率越高,越容易受某些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影响。英国中央伦敦理工专科学校的尼古拉斯?加 纳姆则对公共领域理论持更多的肯定态度。他将 学术界《公共领域》一书的批评归纳如下:(1)哈氏 忽视了当代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并行的平民公共领域(plebeianpubhc而20世纪初首先起于美国的公共关系行业。表 明政府、政党和各种组织积极参与新闻活动,有计 划地制造新闻或利用有关事件吸引公众注意力, 大众娱乐与广告的结合具有了一种政治性质,于 是出现了政治推销业,尤其是“政治公共领域在竞 选时定期出现,很容易就具有资产阶级公共领域sphere)的发展;(2)哈氏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理想化了。近期研究揭示了早期 印刷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构,而这个市场不是由致 力于公共启蒙的能够自由交流的知识分子所控 制;(3)哈氏将家庭和经济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 (4)哈氏的理性主义公共交流模式使他不能形成 多元主义的公共领域理论;(5)《公共领域》的后半 部分带有鲜明的精英文化取向,因而过于倚重阿 多尔诺的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模式,它夸大衰败的形式”…p248―249)。对哈氏而言,公关俨然成了资本主义政治力 量的化身,因为公关所建构的公众注意力和好感, 其效果远远越过商品销售本身,因为它还建构出 公共权威,成为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半政治力量. 公关技巧越成熟,操纵民意就越彻底,诉诸理性一】26万   方数据 了文化工业控制者的操纵力量,忽视了信息领域 中国家干预的公益模式。(6)哈氏的交往行动模 式虽然已经成为公共交流的准则,但是它忽视了 并非寻求共识的其他交往行动;(7)因此,他在信 息与娱乐之间划上了一条过于鲜明的界线,忽略了两者的联系,这一点在思考当代民主社会中大的讨论,有政治意图的骚乱要多于关于政治原则 的讨论。在19世纪,政治交流并没有随着政治参与的实质性进展而变得更具有理性和批判性。如果我们根据刊登在报纸上的《联邦党人文集》来推 断18世纪的政治,根据1858年的林肯一道格拉 斯关于奴隶制度存废的大辩论来推断19世纪的 政治,那就像以1974年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关于弹 劾尼克松总统的辩论电视直播以及社会各阶层人 士的广泛讨论来描述1970年代的政治一样不可靠。这些都是特例,而不能反映各自时代的正常众传媒的角色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④ 加纳姆认为,尽管这些批评有助于完善哈氏 的理论,然而它们并不能贬低《公共领域》的三大 优点:(1)它聚焦于大众公共传播制度与实践之间和民主政治的制度与实践之间经久不变的联系;政治交流。因此如果说开展理性――批判的政治 交流的公共领域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美国欣欣向荣,那是缺乏根据的②针对一些附和哈氏的 学者抬高政党报刊、贬低当代主流商业性报刊的 观点,舒德森没有像美国新闻史名家弗兰克?L?莫 特(Frank L。Mott)iJlg样,称政党报刊时期为“黑暗(2)它注重任何公共领域所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3)它避免了“自由市场/国家控制”这种简单的二 分法,而这种二分法在欧美支配着传媒方针研究。 出于两个原因,上述优点在今天可能比当年更有 价值。其一,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和全球性私营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民族国家的基础正在动摇;而在传统上,在民族国家的政治架构内, 公民权问题以及传播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和公民 权的性质。为了民主地控制全球经济和政治,我 们必须培育新的政治体制和公共领域。其二,西 欧传统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 变革。这种变革有如下特点:市场力量增强,在文 化资源分配方面改革既有的公共服务模式,电视 机成为越来越个人化、家庭化消费方式的中心,市 场上出现享受昂贵的专门化信息和文化服务的信息富人(the information―rich)和接受日益同质化的时期”,并将1830年代大众化商业报纸的兴起誉 之为如日初升,但他指出,早期报刊躲避政治讨论 和争议,甚至回避本地新闻。而在1840年到1900 年间,尽管有不少报纸附属于政党,但是报纸上政 治讨论的内容和新闻的比重大大增加,政治参与 程度达到了最高水平。而当代大众传媒上的某些专栏和节目发表的不同意见在某种形式上更接近于理性一批判的政治交流。因此他认为,就美国 的情形而言,传媒“今不如昔论”站不住脚,换言 之,哈氏对早期报刊有过誉之嫌。 同加纳姆一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媒介社会学中心主任汉斯?韦斯特拉滕教授更加重大众性娱乐服务的信息穷人(theinformation―poor),信息和文化领域从国内转向国际以及随之 而来的音像新产品的激增,国家电信垄断产业的 放松管制和私营化,赞助商对体育和艺术的渗透, 在削减公共开支的压力下教育和科研机构转向私 人筹措资金,将经济效益视为提供公共信息的标准。这一趋势的结果将改变文化界中市场与公益视公共领域理论在当代社会情境下的现实意义。 他认为,哈氏的公共领域概念是以如下要素为基 础的③:(1)公共领域需要这样一个论坛:它对尽 可能众多的人开放,可以在其间表达和交流多种 多样的社会经验。(2)在公共领域中,各种论点和 意见可以通过理性的讨论来展开交锋。这意味 着,只有在公共领域首先对于一个人可能作出的 各种选择方案有一种明察的情况下,“理性的”政 治选择才有可能。与此同时,传媒应该提供尽可 能宽广的解释框架,以便使该公民也能够知晓他 没有选择的方案是什么。(3)系统地和批判性地 检验政府的政策是这种公众领域的首要任务。从以上公共领域的结构特点可以得出以下与传媒有Calhoun(ed.),Habermas and the Publ/c Sphere,Cam?之间的平衡。 美国JJu')l'I大学圣迭戈分校的迈克尔?舒德森 教授则以美国为个案,以公民的政治参与和理性 一批判的政治交往这两个公共领域的要件人手, 探讨了在美国有无公共领域的问题,进而得出了 以下结论:在18世纪的殖民地时期,没有出现今 天成为美国政治特点的一般意义上的理性一批判①Gamham,Nicholas(1992),“Thebadge,Mass.Media and the Pttblie Sphere,”in Craig②Schudson,Michael(1982),“Was There EveraPublic Sphere?IfSo,When?Reflectionsonthe American Case”,in Craig Calhoun(ed.),Habermas and the Publ/c SpMre,CaInbridge,Mass. ③Verstraen,Halls(1996),“The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the Public Sphere,”in European Journal ofCommunication,V01.II. 127万   方数据 关的重要结论公共领域概念决不可以同公共广播 电视法规混为一谈,因为西欧的大部分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提供了许多公共领域受控制的实例。的评述会少一点悲观色彩,我所假定的前景会去 掉一些固执的成分”。苏联东欧的剧变转型使他重新看到了“福利国家大众民主”(“welfaremassstate(2)上述结构特点恰恰表明,这样一种“公共领域” 从来就没有真正出现过,充其量只有某种“萌芽”, 既然如此,就无所谓公共领域的衰落与退化。因 此我们对传媒与公共领域关系的探讨与怀旧复 古、回归19世纪无涉。恰恰相反,我们首先需要 立足于当代的社会情境,使公共领域的概念具有现实的意义。democracy”)的活力和他过去小视的大众传媒 尤其是电视在这场变革中的作用: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剧变构成了链形事件,它不仅是电视 转播的一个历史事件,它自身正是通过 电视转播的方式完成的。大众传媒不仅 起到了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用。与19 世纪和20世纪早期不同,电视使得游行 民众在广场和街道的真实在场转变成为 无所不在的在场,因此,它们展现出了革 命力量。[1](p38) 由于哈氏公共领域理论的精深、国内研究的 有待深入和笔者的能力所限,在这里只能提一些 个人的浅见。正如卡尔霍恩所言,《公共领域》一 书的最大贡献不在于给出了某种权威性的论断, 而在于它作为一部硕果累累、灼见四射的发电机, 不断激励着新的研究、分析和理论。欧美学者对 它的褒扬和批评都证明着它的价值。如果我们抽 去“资产阶级”的限定语,那么公共领域作为一个 有待实现的目标,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 制,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国的情境下,也是很有 研究和借鉴意义的。首先,一个合理而健康的国 家应当努力营造一个公私分明、自由和责任界限 清晰的社会;其次,现代法制国家必须有一个良好 的媒介环境,使传媒与国家、社会和公共形成良性 互动,维系民主与法制;第三,传媒应明确和维护 自己的社会公器角色,成为公众的信息平台和公 共论坛,防止在不良政治和经济势力的侵蚀下退 化;第四,传媒所传递的是社会中负责任的成员的 理性的和批判性的声音,而不是非理性的和被操 纵的意志;第五,传媒研究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仍旧 是一个基本研究方法,但是必须有所发展;第六, 传媒与高新技术和新经济的关系以及新技术对传 媒和社会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韦斯特拉滕认为,有鉴于此,不能对公共领域中 的理陛作出过于狭窄的解释。尽管这与当代社会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传播、合理性和主体性――相关联,因而极为复杂。如果这种理性指涉的只是关于各种“严肃的”社会l生主题的理性的和理由充足的讨论,那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即只有传媒 的信息传递功能才受关注。事实决非如此,传媒提 供娱乐的功能(这在电视上居支配地位)在促成公共领域的转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韦斯特拉滕强调,当代传播学者似乎应重新认识麦克卢汉和他的老师哈罗德?英尼斯(Harold.In.is)的观点,而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技术决定论”,应以媒介技术研究为重要使命。视听媒介的 发展强烈地影响着公共领域的结构。电信不应被 视为一种在两个分离的“地位环境”之间达成快速 沟通的技术手段,而应被视为大大改变社会地位 的媒介。有了电信,人们对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不 在场”(“off―stage”)行为有了更多的认识,因此电 信将公共领域中的人们安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公 共领域将有更大的动力,不再仅仅以“在场”(‘‘Oil―stage”)的行为为基础。看看哈氏自己后来的评价也是颇有意思的。 到1990年代初,他已经放弃了意识形态批判的传 统,转而比较认同西方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了。他 在1990年3月为《公共领域》德文新版写的序言 中承认:“如果我今天重新研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 型……也许,与当初写作本书不同的一点在于,我 [参考文献[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3):79―80. [3]哈贝马斯.兽性与人性――一场法律与道德边界上的战争[J].读书,1999,(9):43―50(责任编辑:周晓燕)128万   方数据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展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北京,10008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 ) 34次参考文献(3条) 1.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1999 2.哈贝马斯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 .哈贝马斯 兽性与人性-一场法律遇到的边界上的战争 1999(09)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晓溪.ZHANG Xiao-xi 公共领域的异化:哈贝马斯视域中的&公共性&危机 -学术交流2006,&&(12)哈贝马斯对于公共性的关注,是基于近现代的社会背景提出并加以讨论的.从批判功能上说,它被称之为&公共性&;从存在空间上而言,应为&公共领域 &(即政治公共领域),它处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公共性&观念不仅具有解释性功能,而且具有批判性功能.由于私人领域的扩展或公共权力领域 的膨胀,因而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公共性过多,公共领域忽视并削弱甚或侵占了私人的权利;公共性过少,公共领域当中秘密日益增多,批评的公共性失去 了其原则力量.也就是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相互渗透导致社会国家化、国家社会化同时发生,因而公共性处于危机之中.其中,哈贝马斯最为忧虑的便 是社会的国家化,因为它将致使公共性原则及其批判功能不断消解致使公共领域异化,真正的公共领域将不复存在.2.学位论文 姜睿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产生――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思想初探 2006从结合经验历史哲学与政治实践意图角度出发,哈贝马斯用具有历史现实性和理论抽象性两方面品格的“公共领域”概念,建构他反思当代西方社 会的分析范型和批判准则。哈贝马斯理解的“公共领域”,是指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公共空间,它处身政治权力之外,是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 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公共领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公共场所、公众和公共舆论;具备三个特征:它是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第三域或者中 间地带;是公共权力管理与私人自律之间紧张关系的反应;是持批判精神的个人的理性交往过程。这三个特征体现出基本的公共性原则,而公共性原则 又通过“公共性与批判性”、“平等性和理性化”、“世俗性”与“开放性”等公共价值而凸现出“公共领域”概念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它提供了一种 保障公众能够平等参与公共活动的理想性话语交流平台,彰显出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哈贝 马斯从历史学和哲学--社会学两个角度分别叙说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从历史学角度,哈贝马斯具体描绘了公共领域从古希腊罗马的公共领域经 过欧洲中世纪的代表型公共领域最终发展为资产阶级的市民公共领域的历史过程。从哲学―社会学角度,哈贝马斯揭示了公共领域的私人主体性之心理 基础:市民小家庭中对于“人性”的心理体验。市民公共领域或者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模式的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理想类型的公共领域,介于私人领域与 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一块中间地带。在内部结构上,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包括文学公共领域和政治公共领域两大部分,其政治功能体现为具有批判意识的 公众具备了政治控制功能,通过平等交往、关注世俗和公开讨论的方式使公共权力的实施和管理实现了公开化和民主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为 批判理论找到了冲破工具理性批判框架的历史依据和理想范式,他对公共领域问题的探讨是他成熟时期讨论的中心问题,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的预演。 因此对公共领域问题的理解是理解哈贝马斯以现代性重建为核心的批判理论的入门路径。哈贝马斯对于公共问题的思考,使我们进一步深思,在《公共 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仅仅是就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而言,如果抽去“资产阶级”的限度语,那么“公共领域”作为 一个有待实现的目标,在当前中国的情境下,有着怎样的研究和借鉴意义?3.期刊论文 宋正伟.陈少华.SONG Zheng-wei.CHEN Shao-hua 网络媒介的公共领域――由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谈 起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提出了&公共领域&一词,并指出了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公共关系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明确表示大众传 媒和公共关系的发展挤压甚至侵占了公共领域的空间.哈贝马斯的推论适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现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到了21世 纪这样一个网络大领风骚的时代,公共领域不是转型了,而是回归了.4.期刊论文 战洋 女性公共领域是否可能――以弗雷泽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批判为例 -天津社会科学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模型缺乏女性视角,被批判为&性别盲点&.因此,女性主义者们试图建立包容女性的&女性公共领域&,南希?弗雷泽就是其中的代表 .她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的基础做出了批判,试图通过公共领域的多元化来建立女性公共领域.但其理论却摇摆在包括平等在内的启蒙价值和后现代多 元文化主义之间,她所提出的女性公共领域也因此自我挫败,难以成立.5.学位论文 杨礼银 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以公共领域为视点 2006民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价值,相应地,对民主的反思也成了哲学百花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则正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而其“话语民主”又是通过“公共领域”来实现的,换言之,哈贝马斯所谓的民主就是公共领域在场的话语民主。本文以公共领域为视点研究了他的 话语民主理论。 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问题是通过他对现代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诊断而提出来的。他考察了现代社会哲学取代古典政治学的思想历程,以及资本主 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过程,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流失了实践话语的现代民主政治已经难于担当社会生活守护者的角色,逐渐沦为了技 术专制统治的形式;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不再来源于生活领域,而是来源于工具-目的理性导控的系统本身,生活世界只能为其提供形式上的大众忠诚。这 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要挽救民主政治于这种合法性危机,就只有重振公共领域,充分发挥它的民主潜能。 “公共领域”这一观念并非哈贝马斯的首创,而是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从西方思想史上来看,就曾经存在过作为政治行动的公共领域、作为社 会舆论的公共领域、作为经济活动的公共领域和作为意识形态的公共领域等观念。哈贝马斯从民主的角度综合了这几种公共领域观念,重点阐述了政治 公共领域,并将其作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一种理想范畴,认为其中蕴含了民主的机制和旨趣。他所提出的公共领域充满了私与公之间的张力 ,是伦理、道德与政治之实践话语的结合。而这种公共领域的民主机制表现为:自主自律的公众通过交往行为,将生活世界的议题置于公共领域中自由 讨论、辩护和批判,并达成普遍共识,即公众舆论。但是,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并不只是公共领域中的话语交往,而是表现为公共领域与权力系统之间 的相互作用,以此构成一种建立在实践话语基础上的程序主义民主模式。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在场的话语民主理论对当代民主理论与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现代民主是否可 能的问题”,以及罗尔斯提出的“多元社会中的现代民主如何可能”的问题。另外,它对当代的审议民主理论和实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种西方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公共领域在场的话语民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具有一致之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6.期刊论文 傅永军 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兼论哈贝马斯合法性理论的主题 -山东社会科学2008,&&(3)哈贝马斯在政治统治秩序的合法性问题上所持基本立场是,政治行动领域是根植于生活世界情境之中的,只有那些与公共领域具有实效性联系的政府 行动才容易获得公众的支持与忠诚.可见,公共领城,主要是政治的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密切相关.政权的合法性需要由政治公共领域理性地提供.这是哈贝马 斯合法性理论的主题.哈贝马斯从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这个主题: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哈贝马斯着重论证了政治公共领域的衰落必然导致政治的合 法性危机;而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中,哈贝马斯则重点阐明了政治合法性的重建有赖于公共领域及其政治功能的重构 .在哈贝马斯心目中,理想的公共领域应当被构建成一种能够提供自由、平等、开放的&民主商谈程序&的&交往共同体&,公众可以自由而平等地介入其中 ,自由论辩以形成公共意见,借助公共舆论的监督功能将公共权力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并为政治的统治秩序生产出经过公众论辩、审视及批判的服从和忠诚 .7.学位论文 陈勤奋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初探――兼论英国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形成 2003我们选择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作为入手点.哈贝马斯构建的公共领域理论是近二十年来最具生命力、最有影响力的市民社会理论之一.在国内 ,最受学术界重视的市民社会理论也莫过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不论与哈贝马斯的原意有多大距离,公共领域理论已广泛地被国内学术思想界所援用 ,并成为一种分析模式.因此,该文试图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着手,尽可能从源头上弄清公共领域理论的思想内涵,并考察公共领域的兴衰与市民社会 的荣枯之间的关系;并进而结合有关论述与史实,对英国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之形成的有关问题作一些实证分析.8.期刊论文 郑晓松.ZHENG Xiao-song 公共领域的民主原则――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初探 -科学?经济?社会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聚焦于公共领域的第三种历史形态--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特别是政治公共领域,私人自主性决定它必须按照民主的原则和 机制组织起来,但这是一种以论辩和批判为核心的话语民主,公共性原则是公共领域民主要素的集中体现.9.期刊论文 傅永军.汪迎东.FU Yong-jun.WANG Ying-dong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三论 -山东社会科学 2007,&&(1)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意旨深远,涵义丰富,是一个集思想内涵、社会意义和政治功效于一体的综合性概念,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史视域来理解 并揭示公共领域概念的价值和意义.从厘清公共领域概念是历史范畴还是规范概念、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关系以及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三个方面对哈贝马 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做些宏观性分析,有助于完整地把握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10.学位论文 杜瑞红 “建构”与“消解”――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基本理路 2009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公共领域”渐趋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问题。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 主要代表人物尤尔根?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独具创新而完备的阐述和论证,是国内外“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和不可或缺的理论资源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展开了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深入分析和探讨。&br&   论文的前言部分,我们主要梳理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面世以后,西方学术界、西方汉学界和国内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并作了深入反思 ,确立了我们研究的视角、方法、内容和意义。我们认为,必须从经典文本出发,吃透原著,借助各种理论资源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进行研究,努 力实现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br&   论文主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关于第一部分,我们梳理出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三层主要含义,重点论述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与“建构”,总结和 概括自由主义公共领域理想模式的突出特征。&br&   关于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现象的相互渗透与耦合,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日趋走向“消解”,其结构与 功能与自由主义模式相比发生的重大转型。&br&   关于第三部分,这是本文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从“建构”到“消解”的辩证法解读,剖析这一理论对哈贝马斯本人以后思 想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透视哈贝马斯作为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错综复杂的关系;开显这一理论对我国公共领 域建构与培育的重要启示。引证文献(34条) 1.胡菡菡 网络新闻评论:媒介建构与公共领域生成――对网易&新闻跟帖&业务的研究[期刊论文]-新闻记者 .许鑫 传媒与公共领域研究:现状与反思[期刊论文]-惠州学院学报 .田钦 网络公共领域的新特征[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邰志博 危机事件中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黄月琴 &公共领域&概念在中国传媒研究中的运用――范式反思与路径检讨[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宋青 关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阐释与探析[期刊论文]-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罗新星 论网络&人肉搜索&[期刊论文]-东南传播 .宋青 当前我国传媒构建公共领域的探索与发展[期刊论文]-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陈新民.王旭升 电视的普及与村落&饭市&的衰落――对古坡大坪村的田野调查[期刊论文]-国际新闻界 .储殷.陈斌 浅析公共事件中的非理性思潮[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叶晓华.程群 网络技术权利对媒介话语权的争夺[期刊论文]-东南传播 .杨庆伟 网络在公共领域&去封建化&潜力分析[期刊论文]-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李华.胡晓 博客――公共领域的建构契机[期刊论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6) 14.杨海平 试论政论性报刊的繁荣与中国近代公共领域的形成[期刊论文]-新闻界 .余建清.强月新 我国当前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研究现状与反思[期刊论文]-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余建清.连水兴 我国当前传媒与公共领域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期刊论文]-理论与现代化 .夏洁秋 相互承认的表达: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大众传媒功能[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余建清.连水兴 我国当前传媒与公共领域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期刊论文]-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华艳红 自由与理性――哈贝马斯传媒思想述评[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 .罗艳 网络时代的多元化公共领域[期刊论文]-青年记者 .黄中恺 从公共舆论看三农问题的中心-边缘结构[期刊论文]-中国水运(理论版) .王|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电视文化的不同视角[期刊论文]-社科纵横 .张宏树 都市媒体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平台的策略探求[期刊论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时微 论我国选举程序的法治理性[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5.陈鹏锴 全球公民社会语境下的跨国舆论监督――以“钻石帝国”报道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6.霍黎敏 论公共领域理论视野下的BBC[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7.曹卫东 哈贝马斯在汉语世界的历史效果--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为例[期刊论文]-现代哲学 .石义彬.张卓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角色的重建[期刊论文]-现代传播 .苏成雪 &异地监督&:舆论监督向法治的过渡[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李仕权 表面繁荣下的边缘化实质--对&三农&问题报道热的冷思考[期刊论文]-声屏世界 .任慧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现代启示[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齐立强 新媒体条件下公共领域在中国的前景[期刊论文]-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赵伟 网络传播中的博客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4.万军 论“情感报道”[学位论文]硕士 2004本文链接:.cn/Periodical_zgqnzzxyxb.aspx 授权使用:中南大学(zndx),授权号:e57796ac--10bb29d 下载时间: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语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