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在哪里孔府吗

请问孔府和孔林那个更值得去,听说孔林有限制不能随便游,是不是真的?
请问孔府和孔林那个更值得去,听说孔林有限制不能随便游,是不是真的?
孔子,被称为孔圣人,他的府宅自然就是圣府了,不过可惜的是,他老人家在世时并没有过上这样好的日子,他的日子过得倒是很清贫,在他死后300年皇家的人才突然发现,儒家思想对治国齐家平天下是如此的有用,所以才开始推崇儒家思想,而孔家的后人也是沾了他老人家的光,世袭享受着王侯的封号和奉禄,经过N多的朝代之后,才有了我们今天参观的孔府。这是一进孔府的一个屏风门,可不要小看这个门,只有当皇帝和国家首脑来孔府时,这门才会打开,而也只有天子才可以通过,当年江总书记来孔府时就打开了这个门,江总书记说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了,没有阶级地位之分,大家一起走过去吧,然后他走过去了这个门,但其它陪行的官员包括总理们,没有一个人敢通过去的,全是从边上的通道走过去,可见,这门是多么的神圣了。而我呢,是和总理走的通道是一样的,哈哈哈。。。这个板凳叫“冷板凳”,因为当年大奸臣严嵩想和孔家联姻,前来提亲,但孔家人知道他是奸臣所以不想接待他但因他当年的权势又不好当面拒绝,所以就让他在这里坐了一整天,后来这里就没人敢再坐了,因为是“冷板凳”。看到桌子上面摆的的一面镜子和一个花瓶了没,这是山东古时大户人家的普遍摆法,这叫“平静一生”如果当中再摆一口钟的话,就叫“钟爱一世”了。这块匾是乾隆皇帝亲手提的,他有位亲人嫁入了孔家,后来他前来看望时,看到孔家上下六代同堂,相亲相爱,很是难得,所以就亲手题下这四个字“六代含贻”,贻呢是山东的特产,一种软糖,叫“高粱贻”。说孔家的六代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好象嘴里都含着糖一样的甜蜜。孔家第N代孙结婚用的花轿等。哇,这块石头可有来头,是孔家仆人洗衣服用的搓衣板,当人有人犯错时也要跪在上面静思已过,现代人有的老婆用来惩罚老公时用的也是这一招了,原来都是师承孔家啊。古代时男女授受不亲,所有的女性是不可以抛头露面的,但不能不喝水啊,所以啊,孔家就在女性们居住的地方墙上开出了这个洞,仆人们将水从这里倒进去,女性家属们在里面就可以接了,还碰不到面,真是高啊,看那上面年久被桶都磨的有了深深的痕迹。这个神兽要好好介绍下,它的名字叫“贪”,不过正确的写法要在这个字的左边边上一个马字,它是一个很贪心的家伙,它已经有无数的珍宝,诗画,钱财在手上,可是它还是很想要天上的太阳,所以它就一路飞一路飞,想去把太阳吃掉,结果在路上被累死,掉进了海里,这个屏风是孔家的第N代孙,也是个当大官的,用来警示自己,不要太贪心。典型的“钟爱一世,平静一生的摆法”。啊,这个厉害,是古代的防盗门,这样小偷就不能把贵重的大件偷出孔府了。这是孔府中值得一提的自然奇景,叫“五槐抱柏”,就是在五棵槐树中间长出了一棵柏树,也喻意着君子之交。这个呢是孔府中的一处人文奇观,后面那幅画是一幅三为立体画,不管你在园中的哪个角度看,海边的那条小路都是永远直直的冲着你的,神奇吧。看到没,到侧面还是对着你的。孔府中满是怪石,古树,后面那一棵是何首乌了,你说的没错,就是洗发水中经常提到的那一种植物。看这亭子建得有性格吧,用树当顶,这要经过多少年才能长成这样呢。我打算去救“小贪”一命,但它意志太坚决,没说服得了,它仍旧向着太阳冲了过去。孔家院落古人真是浪费,看到二层楼了没,那上面全是放杂物的,不住人,可惜啊,这大概也和山东的气候有关,因为天太热,所以二楼没办法住人,会中暑。游完了孔府,我们就直奔孔林了,打了一辆人力三轮车,碰巧的是,车夫就是孔姓的人,50岁出头的年纪,但身体却硬朗的很,想必是和他长年从事体力劳动有关。他很是健谈,一路上不停的介绍着孔家的故事,他自豪的说等他百年后就可以落在孔林,免费的,只要提供身份证明和200元的建档费用即可,姓孔还真是不错,百年之后可以和孔圣人在一个园子里住。不过呢也并非所有姓孔之人都可以进孔林,有五不入,1,犯法者不可入(与儒家思想不符);2,嫁出去的孔姓女子不可入(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3,未成年夭折者不可入(不算真正成人);4,改嫁进孔家的妇人不可入(孔子提倡从一而终);5,出家人不可入。来这里玩最好是买套票150,单买的话孔庙90,孔府60,孔林好象是50,所以算下还是套票划算,孔林大家都说是没什么意思的,但既然来了曲阜怎么能不去孔林呢,孔庙和孔府全是后人为了纪念孔老先生而建的,而这个孔圣人的墓可是货真价实的。孔林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保持最好的私家墓林,里面有各朝代的墓碑,石刻,非常有价值,还有很多的植物也是年代久远,不过我进到了里面最大的感受是恐怖,之前没有意识到要去的是别人家的墓地,坐上的浏览车(车费20一位),进到了密林中才突然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抬眼望去到处都是坟包,加上树林的茂密,冷风嗖嗖,还真是有点害怕。孔家历代中的确也出了不少的名人志士,从墓的状态就可看出,简单一个小包的那一定是贫民,如果有碑的那就是条件好一点的,再有专门的墓道啊,石象啊,那就是小富人了,如要再加上一个大大的石碑和石门的那就一定是达官贵人了。这个墓据说是乾隆的一个直系血亲的,因算命的说她对皇家的皇脉会有很大的影响,一定要嫁到一个与其家同样富贵的人家中方可化解,所以把她嫁进了孔家,唯有孔家是不分朝代世袭王位的,但仍旧觉得皇族嫁给汉人有点不妥,所以先把她过继给当时的一个大将军当干女儿,之后以将军女儿的身份嫁入了孔家,结果她嫁进孔家后先后生了两个孩子都夭折了,两年半后连她老公也死掉了,但她却始终没有改嫁,直到60多岁去世,所以乾隆为其立了这个贞洁牌坊。这是孔家子孙三个墓的门口,再往前是一座桥,过桥是有讲究的,要左右都看一下,这叫左发财,右当官,然后一路走下桥,这叫后继有人,哈哈,讲究多吧。护墓兽,具说从头摸到脚,可以做事顺顺利利,不后悔。这两个是一个人,名字没记住,专门负责守墓。子贡为其老师种的黄连树,被雷批中树心死掉了,只剩下这一点点作为纪念。植字里面少了一横,意思是孔子三千门生,但孔子去世时去独独少了子贡一人。这是孔子的孙子的墓,沂国圣公呢就是孔子的儿孙们世袭享受的王位了,朝代会变,面这个世袭的王位和奉禄却不变。这是孔子的儿子的墓,传说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孔子常年在外教书,他就在家中照顾体弱的母亲。孔子的墓是也,在左手边就是子贡守了六年墓的地方,说当年子贡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但当孔子去世时,子贡在南方做生意,听说老师病重后,就急忙往家赶,无奈天不等人啊,等他到家时孔子已经西去了,子贡痛心疾首,跪在孔子的墓门口哭了三天三夜,结果他的眼泪浇出了一棵树,就是门口的那棵黄连树,之后子贡在孔子的墓边上盖了一所小房,足足为老师守了六年的墓。各代的皇帝来看孔林时,当地的官员就会在墓园里建一座这样的小驿站,有康熙的,有乾隆的等等。到这里曲阜就全游完了,孔子的文章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不过此次的曲阜之行,却让我对这位孔圣人非常敬佩,因为突然发现,我知道的那几句圣贤之说几乎全是“子曰”,象“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小不忍则乱大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思而后行”等等,孔圣人还真是不简单,难怪经历千百年,我们仍旧在学习他,不过呢孔子也有他欠缺的地方,象他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简直是对我们女性的极大偏见。哈哈,孔子也不是神仙,怎么能没有过错呢,不过他的确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智慧财富。希望中国风越刮越大,以15级台风的速度和能量刮向全世界,不过第一步是国人爱中国。||支持||谢谢||分享下||没问题||家离曲阜不远,本来不想去看孔庙,看了楼主的游记,看来门票还是值得的。||不错||吼吼,个人感觉还可以。||谢谢。||||||吃货不吃啊!||||减肥,哈哈。||||好文章,拜读了||谢谢鼓励。||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三孔,对龙老二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朋友们就随着我的照片去看看孔子的那些事。。。。孔府外围墙这就是常说勾心斗角的勾心此乃斗角盘龙柱红杏出墙?哈哈不是红杏,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花,看着好就拍了。这幅画挺有意思,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画里面的小路都是对着你。小桥,小路娇艳欲滴。。。。。。林。。。||对龙老二自己有了新的认识。。。。龙老二是谁?||孔孔打错了||嘿嘿以后我也会去山东的||山东欢迎你!上海欢迎我吗?||shanghii欢迎你哈!!||我打算11月中旬去上海,酒店好不好订?||伤心之地,唉。||呵呵,有故事呀||相当有故事,铭记于心,刻骨难忘哈哈||||||幽静小路通大道喜欢||我也喜欢,那种扩张与延伸。||||||||馆藏作品,馆藏作品,馆藏作品。||老牛这是怎么啦,先谢过在说。||||谢谢啊
2009年7月,自驾内蒙途径山东曲阜,游历三孔。汇报一下吧!(具体见:http:thread_.html)||孔庙,中国最大的古建筑之一。孔庙(网上资料)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于孔子故居立庙祭祀,这就是孔庙最早的雏形。汉代以后历朝对孔子的尊崇,使孔庙屡毁屡建,规模也越建越大。在明代中叶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一次雷火焚烧后,孔庙得到皇帝诏许进行重建,从京畿及各王府调来能工巧匠,由朝廷派遣大臣督工建造,庙的规制达到了全盛期。现在的孔庙总平面,基本上就是此次重建后形成的。其中圣时门、弘道门、奎文阁等建筑还是当时的原构。而杏坛、圣迹殿则是明代晚期的建筑。孔庙占地面积约4.6公顷,东西宽141~153米,南北长637~651米。全庙自南至北有七进院落,前五进是前导部分,大成殿的院落则是全庙的主体。前导部分主要由400米长的甬道和包括大门棂星门在内的五座门组成,这五座门是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在圣时门之前有牌坊、照壁,形成门前空间,这些牌坊都是表彰孔子的崇高道德和丰功伟绩的,如“道冠古今”、“德侔天地”等。在这些门之间的庭院内遍植柏树,别无其他建筑物,形成清肃静穆的参拜环境。进入同文门内,是一座七开间二层藏书楼“奎文阁”,楼上藏有大量书籍。楼下既是穿堂,又是祭孔前习仪之所。楼东西两侧各有一组院落式建筑,是祭孔前主祭、陪祭人员斋戒住宿之处。孔庙奎文阁穿过奎文阁楼下进入大成门前的院落,这里有元代和金代碑亭各两座(清代加建了九座碑亭,庭院显得壅塞)。由棂星门至同文门,共有五道门,在中国古代礼制上只有皇宫前才有建“五门”的资格,可见明代中期朝廷对孔子的极度尊崇。在孔庙外墙四隅建有四座角楼,其实是四个“L”形平面的小建筑,犹如亭子,无实际用途,是根据“王者角隅”的古制设置的。因为孔子在唐代已被追封为“文宣王”,所以元代初期(13世纪末)诏准建造角楼,现在角楼是清初重建之物。进入大成门,在路的正中有一座方形重檐建筑,这就是纪念孔子讲学的杏坛。杏坛正北是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子及儒家十四位重要人物的神位所在和举行祭孔仪式的场所。这里庭院宽阔,殿宇巍峨(庭院南北长90米,东西宽63米,殿高24.6米,面阔45.6米),两边廊庑各四十间,内供百余位儒家优秀人物的神主。大成殿由两层台基高高托起,正面十根石檐柱用浮雕刻作升降龙蟠于柱上,使此殿格外显得突出。屋面用绿琉璃瓦(清末改为黄琉璃瓦)。大成门与大成殿距离与殿高之比为3.5∶1,视觉构图效果良好,可惜庭中柏树过多,遮挡视线,使人无法展望最佳画面。曲阜孔庙的例行祭祀每年达三十余次。每季一次的大祭称为“释奠”,参祀人数约千名,主祭、分祭及司仪人员进入殿内,其余乐舞生一百一十人在月台上舞蹈、奏乐,陪祭人员则立于庭内,所以宽阔的庭院和月台实属功能上的必要。大成殿西侧的庭院有习奏乐器的“金丝堂”和孔子父母的祠堂“启圣殿”;东侧的庭院内则是讲习诗礼的“诗礼堂”和孔子历代后裔的祠堂,也是孔族的家庙。礼与乐是孔子所授“六艺之首”,设此二堂以表彰孔学源流。大成殿后院是明末所建的“圣迹殿”,殿内陈列石刻图画一百二十幅,描述孔子一生事迹。圣迹殿两侧院内有神厨、神庖及瘗所、燎所等祭祀所需的辅助设施。(||孔府简介(网上资料)孔府,旧称衍圣公府,在曲阜市内孔庙东邻。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公元1038年。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孔府占地200多亩,有楼轩厅堂463间,院落九进,布局分东、西、中三路:东路为家祠所在地,有报本堂、桃庙等;西路为旧时衍圣公读书、学诗学礼、燕居吟咏和会客之所,有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中路是孔府的主体部分,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外辖和勾、百户、孔庭族长及曲阜县衙四个衙门。往后住宅,最后是孔府花园。孔府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贵族庄园。孔府是孔子嫡孙的官署,孔子嫡孙一向以“礼门义路家规矩”相标榜,格守诗礼传家的祖训;建筑也受到儒家礼仪的制约,留下儒家宗法制度与伦理观念的烙印。孔府沿用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排列井然有序。建筑群设计遵循礼教与宗法原则,把一系列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物有主次、有次序地进行排列。建筑群中贯轴线,左右对称,成三路布局。中路为孔氏宗子衍圣公所后,东路一贯堂为次子所居,居中为尊。孔府体现了宗子的尊贵地位和宗子与非宗子等级与地位的差别。中路官衙、内宅界限分明,体现了男女授受不亲,内处有别。轴线上。正房与厢房,中门与边门,体现了主人与下人的尊卑差别。建筑物的名字也打着儒家思想的印记,“一贯堂”、“忠恕堂”、“安怀堂”等既赞扬孔子的忠怨思想和使人安乐的政治理想,又显示孔子嫡孙努力仿效的决心,“东学”、“西学”,既赞扬孔子创学设教的功绩,又表明孔子嫡孙继承诗礼传家、好学重教传统的态度。孔府建筑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间,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是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古建筑面积现存12740平方米。孔府保存许多珍贵的文物,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渥,不断给以赏赐。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文房四宝,无所不赐,而孔府孔子嫡孙也留意搜集历代法物,不断充实文物库藏。现在孔府仍保持着清末、民国初年的陈设。孔府也称圣府,是孔子的后代子孙们居住的地方,历史上,孔子的后代继承人都被称之为"衍圣公"。孔府是孔庙的西邻,规模相当宏大,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西路为客厅院,东路为家庙,中路又分为前后两部,前为官衙,后为住宅,是一个集官衙、家庙、住室三位一体的古典建筑。其中,官衙内设三堂、六厅、辖四衙门。内宅则包括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等,是衍圣公全家活动的地方,至今仍可看到七十六代衍圣公和目前在台湾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当年的豪华摆设以及生活用品。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箭令旗、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象森严可畏。七十二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孔府中亦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如:著名画家周之冕、高其佩、郑板桥的绘画作品;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文征明的书法手迹;宋、元、明各时期的雕版印刷珍品、善本书籍,以及精致的玉雕、木雕、陶瓷、青铜器等工艺品等,供游人参观鉴赏。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也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可以说,孔府是我国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库,府内收藏着大批珍贵历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为“商周十器”,亦叫“十供”,原为清宫所收藏青铜礼器,是清高宗于1771年赏赐给孔府的。“鎏金千佛曲阜塔”亦为孔府所藏珍品,此塔为唐代所制。其他还有明清几代数以千计的衣、冠、袍、履及名人字画、雕刻等,其中又以元代的“七梁冠”为国内仅有。要进孔府,必经过孔府大门,即第一道门。门座北朝南,堂皇威严,始建于明代中叶。门上悬挂着“圣府”二字,为蓝底金字。两侧明柱挂有一副楹联,上联为“兴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门两边置石狮、下马石各一对。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五间,西为赉奏厅,专司门房,专司京差,东房为催征粮草、站堂、拘捕、监押佃户等事之处,故又称“四路常催”。||孔林简介(网上资料)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坐落于曲阜城北.占地3000余亩。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孔林神道长达1000米,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代所植。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由此往北是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林墙内有一河,即著名的圣水——洙水河。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东边为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子思墓。据传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气派较大、墓饰规格也高的,要数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妻子的墓——于氏坊。这位于氏夫人原来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因当时满汉不通婚,皇帝便将女儿过继给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子女名义下嫁给衍圣公,故称于氏坊。孔林里还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书面名盛一时。他的墓穴位于内圈外侧的东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为康熙皇帝导游孔庙和孔林,由于他学识渊博,讲解生动而深得皇帝的赏识。||||不错||谢谢!!更多可看||谢谢!更多可看||谢谢你的辛苦。||我也要去感受一下文化的气息。||很漂亮,不错||虽然去了三孔,却走马观花的。向楼主学习认真。||||||
曲阜三孔,是一个值得慢慢走慢慢品的地方。现在很多人文景观多是后期为旅游而制作,没有那种韵味,当然,三孔为了迎接旅游的浪潮,也装饰了很多,但我想说的是,三孔,这个老地方,千年没变。因为来这上学的缘故,我办了一张济宁旅游的年卡,去了三孔,特别是孔庙大概有十几次了,但真心的,每次去都有新感觉,那种在古建筑青地砖下匍匐的朝圣感,油然而生。就我看来,孔庙最有感觉。当然除去门口及门里唧唧咋咋的女售票员及导游们,真心不喜欢她们。除了嗓门大就基本没什么用处了,那脸还经常的长着,没表情的机器人也比她们好。建议不要请导游,没意思,去这么多次,那些所谓的收费导游除了叨叨点孔老夫子的风流韵事基本就不说什么了,如果你真的想领略一处人文景观,真的需要自己从心底认同这个地方,所以,提前自己做点功课是很有作用的,当然要是真的很迷茫也好,直接进去后看导游把游客往哪里带,那边就常常是比较知名的景点,旁听着就是了,大多数情况下游客挺多,导游很多,每个景点都有导游可以免费“使用”,但,我还是极力推荐,不要太浮夸游览三孔,亲手摸摸老城墙老板砖。其次,慢慢走,不要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孔庙大成殿后边还有一个寝殿,一般导游都不带游客去那,但是我想说的是正因为人去的比较少,所以作为一个庙宇,才更有感觉,青板砖小路两侧的草地百年古树下,有很多秘密哦~孔府的话,建议夏天去,人很多,但是院子很大,不要跟着人流乱走,有很多小地方导游不带人去,但是也很有感觉,夏天花草很多,特别是后门快出去的时候南边还有一个很好的古式花园,有很多风格迥异的牡丹花,往前还有很多小院子很漂亮。PS:孔府里卖的按斤称的饴糖还是挺好吃的,5块一袋尝尝吧。孔林呢,是全世界最大的姓氏家族林地,春夏去。其实,就是孔家祖坟。那里保存了至少我看到的宋明清时期的碑刻,有研究的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哦,其实光孔林要是有造诣的话也会看几天的。对于一般的朋友呢,静下心来走走也是不错了,但是奉劝不要乱走哦~~孔林是只有每一代的嫡系子孙的墓地,历史价值很有。而坐着电瓶车的泛游客们往往只是当个纳凉的地儿,真心奉劝,不要坐电瓶车!~用自己的脚走走曲阜这座小农村大历史~~欢迎来曲阜哦~~要是周末的话,可是提前招呼我哦,要是有时间一定当免费导游~~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曲阜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也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http:i1256530.html记得在没有出发去曲阜之前,问了好多关于路线的问题~~~有很多蜂蜂给了好多建议和路线,在此感谢大家~~~到了曲阜之后我才方发现公交车站就在火车站门口~~下车就能看见~~但是下车的第一感觉就是环境好差~~全是都是灰尘~~~但是到了市区就好很多~~下车坐了5路公交车道南门下车,听之前的蜂蜂告诉我,下车之后能看见古树,沿着古树一直往前走就能卡键了,下车之后我听见有敲锣打鼓的声音,沿着声音网里看去,就看到了城墙~~蛮好找的~~走近了才知道,是开门之前的迎客仪式~~表演的是“孔子六艺”不知道是不是天天都有~~~到门口之后又好多导游跟着我们问要不要导游~~~我的回答都是不要,我都是蹭导游的~~~嘿嘿~~http:i1256028.html。。。。。。。。。。。。。。开始上图片喽。。。。。。。。。。。。。。。。。。。。不言而喻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水桥北为弘hóng道门,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是1966年移入孔庙保管的。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门左右两旁禹有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为使孔庙象皇宫一样威严而建的。角楼均3间,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上,台之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此两角楼瓦庙东北、西北两角楼构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以供守卫之用。碑文上面有断痕~~是文革时期被拉断的~~~~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在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来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屈曲相 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称“奎主文章”,最初在汉代《孝经援神契》纬书中有“奎主文章”之说;东汉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划。”因而“奎星”逐渐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所以奎文阁也称奎星阁、魁星阁、文昌阁等。后代封建帝王为赞颂孔子,遂将孔庙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杏坛”二字,这就是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论语》被藏于此处,才幸免于难~~~~~孔庙出来之后有条买旅游纪念品的小街,走到头就是孔府了~~很近的~~慈禧太后写的~~~戒贪图太胖的人估计就不过去了~~~出门之后坐的是人力车,两个人8块钱,也不知道贵不贵~~~拉到孔林门口~~孔子死后,弟子们带来各自家乡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孔林内树种很多。子贡所植楷树在明代枯死,仅存树桩,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从孔林出来之后直奔火车站,去取票,到了火车站才知道,居然定时售票。下车的时候忘记取票了,现在就悲催了,在火车站等了1个多小时,晚上6点多的车,只好选择再溜达溜达了~~就选择了不远处的孔子六艺城,说实话真的不值60元门票~个人比较喜欢书厅里面的孔子讲学再现~~~等我们出了六艺城之后,开过来两辆大客车,是台儿庄过来的,听妈妈说,当时检票的人看到这么多人,说来了个大团,乐坏了,可见这里多长时间没有来过大团啊~~~这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回到济南,继续后一天的章丘百脉泉之旅~~~||考导游好啊,羡慕啊,唉||我还在考虑呢~~到时候再看看吧~~哈哈~~~||我啊只能上上我的小班咯||你还有工作,我现在连工作都没有呢~~~||你是23号去的吗?我是4月28号去的||我是24号到的曲阜~~我就是为了避开五一,特意在五一之前回来的||好主意,五一那天我们单位不让休息,只好提前两天去了||哦哦~~这样啊~~我不喜欢放假的时候出去~~其实我去曲阜那天也碰到旅行团了~~都是老年团||我那天是接待了两个济南的蜂友,哈哈||哦哦~~我23号、25、26都在济南||哈哈,济南不错吧,29号我们就去微山湖了||恩恩~~你去看看我的游记~~我觉得不错的~~||我还去了百脉泉呢||亲,济南是我爱情的圣地啊,我和我媳妇恋爱那几年都是在济南度过的||是啊~~好幸福啊~~那你可以看看我拍摄的怎么样~~没有给济南的景色拍的太离谱吧~~嘿嘿||||||谢谢曲阜孔庙_百度百科
孔庙是我国历代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的庙宇 。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曲阜孔庙则是祭祀中的本庙,位于孔子故里山东城内,又称“阙里至圣庙”,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始建于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与相邻的、城北的合称“”。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并列为。
曲阜孔庙简介
孔庙位于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氏。孔子为后世留下的有关道德、伦理和教育思想的言论,不仅对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影响东南亚,乃至全世界。
中国历代帝王、文人和史学家对孔子非常崇敬,在他的家乡,当时鲁国国都兴建起大型的孔庙,修建了孔子后代子孙居住的孔府和他的墓地——孔林。1961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其故居为庙,岁时奉祀。
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孔庙。
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0多间。
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皇宫样式修建的。
整个庙宇气势恢宏,布局严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三大古建筑群(故宫、避暑山庄)之一,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的建筑群贯穿在南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中路从金声玉振坊起,由南向北依次要穿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圣时门、过壁水桥。
进大中门后,再经奎文阁、十三碑亭、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到最后一座殿堂——圣迹殿,这是孔庙的主体。
由大成门向东,进圣承门,达诗礼堂、鲁壁、孔宅故井及祟圣祠、后为家庙,这是孔庙的东路。由大成门向西,进启圣门,达金丝堂、启圣殿及启圣寝殿,这是孔庙的西路。[1]
曲阜孔庙历史沿革
曲阜孔庙肇建
曲阜孔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四十二年(十七年,西元前478年)。
根据《》的记载,当时孔子的弟子将其“故所居堂”立庙祭祀,庙屋三间,内藏衣、冠、琴、车、书等孔子遗物。至汉初,已历二百余年。
曲阜孔庙汉朝
十二年(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刘邦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之先。
元年(1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自此,孔庙愈受重视。东汉建武五年(29年),过阙里,命祭孔子。、、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
元年(153年),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以记。有汉一代,庙宇虽经多次整修,但仍以宅为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百祀堕坏”,孔庙颓败。
曲阜孔庙魏晋南北朝
时期,社会动荡,虽然兴起,佛教盛行,孔子的尊崇地位却未受到太大影响。“令鲁郡修起旧庙”,并安置吏卒百户守卫;又在庙外广修屋宇,以居学者。
西晋末造,“”,“庙貌荒残”。元年(539年),大力维修孔庙,首次为孔子及弟子塑像。此后,元年(550年)和梁太平二年(557年)孔庙均得到修葺,但于庙宇形制无改。
曲阜孔庙隋唐
隋唐以降,朝廷提倡儒学,孔庙面貌随之改观。隋大业七年(611年)曲阜县令陈叔毅重修孔庙。唐初,朝廷在国都长安的国子监修建周公庙和孔子庙各一座,且令各州县皆立孔庙。十一年(637年),诏修曲阜孔庙。
元年(666年),因旧庙简陋,令兖州都督霍王李元轨“改制神宇”,对孔庙进行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改建。
开元七年(719年),兖州刺史韦元圭和孔子三十五代孙、褒圣侯孔璲之等又“树缭垣以设防”。大历八年(773年)兖州刺史孟休鉴、曲阜县令裴有象新建庙门。十年(869年),孔子三十九代孙、鲁国公、天平军节度使奏请朝廷,献私俸修葺庙宇。唐代的孔庙已初具规模,对庙宇的修葺共有五次。
曲阜孔庙北宋
北宋朝廷崇儒重道,立国之初,即至曲阜拜祭,下诏增修庙宇,三年(962年),又诏祭孔庙,用一品礼,庙门列十六戟。元年(1008年),真宗过曲阜拜孔庙,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次年又“颁孔庙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四年,诏令各州皆建孔庙;五年,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四年(1105年),颁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宋代对曲阜孔庙增修达七次。建隆元年(960年),诏增修祠宇。八年(983年),“乃鼎新规,革旧制”,对孔庙进行修缮。新成的孔庙,“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洞开,层阙特起,“回廊复殿,一变维新”。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丞奏言:“祖庙卑陋不称,请加修崇”,朝廷奏准并遣之以官钱监修孔庙。五年(1021年),孔道辅“又请得封禅行殿余材”,扩大孔庙旧制。经过扩建的庙宇,前后四进院落,东、中、西三路并行,今之格局初步奠定。四年(1037年)修建讲学堂。次年,孔道辅又于正殿之西建五贤堂。六年(1061年),颁御书金字篆书“宣圣庙”和飞帛书“大成殿”匾额。此后的、、年间亦曾重修孔庙。元年(1086年),又添建庙学于孔庙东南隅。
曲阜孔庙金朝
此后不久,金兵南侵,“庙宇与书籍俱为灰烬”。但金国上层有远见者深知,欲立足中原,必须依靠儒家思想。五年(1127年),金将进驻燕京后,戎马未息即建太学,修。天会七年(1129年),金兵入曲阜,命知县“引诣圣庙”,“登杏坛,望殿火奠拜”。金国统一北方后,进一步认识到崇儒之重要性。皇统元年(1141年),熙宗拜祭上京孔子庙。次年敕行台拨钱一万四千贯,修孔庙圣殿;四年,又命“行省降钱一万四千五百贯,发南京入作司见材,修完孔庙,创盖大成殿”。至皇统九年,大成殿竣工。二年(1157年),又以羡钱修两庑及齐国公殿。此次维修,规模不大,被毁建筑尚未得到完全复建。十九年(1179年),衍圣公等又组织重建郓国夫人殿。二年(1191年),崇尚儒学的拨钱76400多缗,大修孔庙。此次大修,“三分其役,因旧以完葺者才居其一,而增创者倍之”,至明昌五年(1194年)方告竣。孔庙扩展到“殿堂廊庑门亭斋厨黉舍合三百六十余楹”的前所未有的规模。金代的孔庙,基本保持了宋代格局,而部分建筑规模扩大,新建大中门、,且始用,殿庑均以绿琉璃瓦剪边,青绿彩画,朱漆栏槛,檐柱亦改为石质,并刻龙为饰,使孔庙规格大大提高。有金一代,孔庙总共重修四次。
曲阜孔庙元明清
元、明两代,孔庙重修重建更达数十次之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弘治十二年(1499年)。当时孔庙遭到雷击,大成殿等120余楹建筑化为灰烬。此次重修,总共历时五年,耗银15万两。
清代对孔庙的修建达14次。雍正二年(1724年),孔庙又毁于雷电火。“发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监修,凡殿庑制度规模以及祭器仪物,皆令绘图呈览,亲为指授”,调集12个府、州、县令督修,总共用时六年方才完成。
千百年来,孔庙总共经历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终于达到今日九进庭院的宏大规模。
曲阜孔庙建筑布局
孔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14万平方米[2]
,南北长0.7公里[3]
。整个孔庙的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前有、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圣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全庙共有五殿、一祠、一阁、一坛、两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门坊,共计有殿庑四百六十六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孔庙内最为著名的建筑有:棂星门、二门、奎文阁、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堂、诗礼堂等。[4]
曲阜孔庙主要景观
曲阜孔庙大成殿
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
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擎檐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米,直径达0.81米。两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浅雕云龙纹,每柱有七十二团龙。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龙纹,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殿内高悬“万世师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都是清乾隆帝手书。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就在大殿里举行。殿下是巨型的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殿前露台轩敞,旧时祭孔的“八佾舞”也在这里举行。
曲阜孔庙棂星门
是孔庙的大门。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有国家人才辈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时首先祭棂星,祭祀孔子规格也如同祭天。棂星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六楹四柱,铁梁石柱,柱的顶端屹立着四尊天将石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柱下石鼓抱夹,使建筑风格稳重端庄。
曲阜孔庙圣时门
二门又名,形同城门,有三间门洞,前后石陛御道有明代的浮雕二龙戏珠,图中的游龙翻江倒海,喷云吐雾,气势不凡。圣时门建于明代,飞檐斗拱,顶为绿琉璃瓦,门前的汉白玉坊,名太和元气坊,坊名盛赞孔子如同天地一般,无所不包。门的东西两侧各立有一座木坊,两坊形制相同,上边置有牌楼,三间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翘,柱上透雕有石狮、天禄像,造型古朴。
曲阜孔庙奎文阁
位于孔庙的中部,是藏书的一座楼阁。中国古代以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改建。奎文阁三重飞檐,四层斗拱,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长30米,宽17.62米,高23.35米。阁的内部有二层阁,中间夹有暗层,结构独特,工艺奇巧。上层是专藏历代帝王御赐的经书、墨迹的场所,明清两代曾专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员进行管理,暗层专藏藏经板,下层专藏历代帝王祭孔时所需的香帛之物。这座藏书楼是中国著名的木结构楼阁之一。
曲阜孔庙杏坛
孔庙的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坛,在坛
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坛。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亭内藻井雕刻精细,彩绘金龙,色彩绚丽。曾有诗人以妙句描绘杏坛的景色,“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亭的四周杏树繁茂,生机盎然。
庙内还存有两汉以来历代碑碣二千多方,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其中尤以汉魏六朝的碑刻称誉海内外。
曲阜孔庙发展现状
保护和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基本取消,但对曲阜孔庙进行数次局部修缮。1957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将孔庙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曲阜对外开放。1961年,孔庙被中国国务院列入名单。
开始后的日,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领袖在(一说、)的授意下,率二百余人来到曲阜“破四旧”,冲破山东省委、曲阜县委和孔庙管理处的阻拦,进入孔庙驻扎,在当地召开“彻底捣毁孔家店大会”,随后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孔子像、神龛、匾联、供桌等皆被砸烂,部分石碑被推倒折断,造成无可挽回的文物损失,更在中部的大中门前挖开一条通道,将孔庙截为两段。
1970年,在国务院的要求下,山东省派人赴曲阜察看破坏情况。其后,大成殿、杏坛、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得到维修。从1984年起,曲阜孔庙恢复了民间祭孔。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祭孔活动陆续重新展开。2008年,教授更率领香港、新加坡逾百位儒门后学,在曲阜孔庙举行祭孔仪式。
世界文化遗产
1994年,曲阜、、以满足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的一、四、五款而登录为。
古树严重损坏
、26日大雪是57年来遇到的最强降雪。大雪对世界文化遗产孔庙的上百棵古树造成严重损坏。[7]
曲阜孔庙旅游信息
从日起,曲阜市三孔景区等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开放。[8]
交通信息9路公交车到孔庙南门下车,步行200米到景点。
.新华网[引用日期]
.大众网.[引用日期]
傅鸿泉.谷牧与曲阜.北京:中共文史出版社,2014:第99页
.曲阜88网[引用日期]
. 峄山兴国寺[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腾迅新闻[引用日期]
.齐鲁晚报[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杏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