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加契三个水读什么么?

中国高官读什么书? 温家宝总理天天读《沉思录》_时政频道_新华网
          
您的位置:
中国高官读什么书? 温家宝总理天天读《沉思录》
日 14:32: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 【】 【】 【】&
&&&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 著
何怀宏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11月20日和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和建议。这是11月2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企业界人士座谈会。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 高官“以书施政” 灌输理念整饬官风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推荐书:《沉思录》
&&&&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薄熙来――“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是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
&&&&推荐书:《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汪洋:――“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
&&&&推荐书:《世界是平的》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
&&&&推荐书:《读书者言(十首)》、《自在人(山坡羊)》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亲为官员编“教案”――“把企业优秀的执行文化融入政府以民为本的本质要求之中”
&&&&推荐书:《改革政府》、《心耘》、《〈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卫留成亲编)
&&&&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批示多与学习有关
&&&&推荐书:报告文学《部长与国家》
&&&&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每每进入德鲁克的思想殿堂,我都为他的真知灼见所折服,从中受到教益和启迪”
&&&&推荐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贵阳市委书记李军――“我总体感到,现在贵阳市还是发指示的人多了一些,送信的人少了一些,而且把信亲手送到的人更少了一些。我们要多培养、多发现、多重用像罗文这样敬业、忠诚、诚信的人”
&&&&推荐书:《致加西亚的信》
&&&&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你看这些书就可以了解社会在关注一些什么”
&&&&推荐书:《大国悲剧》、《货币战争》、《金融危机》
【】 【】 【】 【】
(责任编辑:
王永霞 戴琳凌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读山海经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读山海经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和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创作年代东晋作&&&&者
精卫衔xían)微木将以填
刑天舞干戚(qī)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jù)可待直译
精卫嘴含小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深深的大海 刑天挥舞着武器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忧虑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
精卫衔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如果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陶渊明对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他不仅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而且利用古代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绪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微木与是一组多么强烈悬殊的对比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担一石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只要有这种精神与决心终有成功胜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不甘失败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断首仍然挥舞牌刚毅的精神长留不衰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前二句写精卫与刑天如此刚毅的缘由同物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变化而言生与死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已的女儿女娃变成精卫刑天变成乳目脐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无论衔微木填海或戚向敌都能无虑而不悔诗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学观点激励自己无虑不悔的斗争意志最后二句是诗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叹精卫与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岂能等到实际上是诗人慨叹理想的无法实现前人认为此二句是诗人的自白之语
由于家庭出身的影响陶渊明和已死去的晋朝感情上有割不断的上台后诛杀异己的行为更使他不满于刘宋政权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及他建立的新政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这正是诗人的局限但他反对刘裕代晋和憎恶时代黑暗政治残酷是紧紧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刘宋政权也是批判腐朽的东晋社会的继续
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中的干戚都是古代兵器类似斧子后来戚被借作表示心情悲伤的意思可以写作戚也可以加个忄字旁写作慽如李清照声声慢凄凄惨惨慽慽读山海经十三首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故人车
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玉台凌霞秀王母怡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已馆宇非一山
发宁效俗中言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
恨不及托乘一来游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百万寻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功竟在身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巨猾肆威暴钦?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从这里的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只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陶渊明在这首诗中给我们展示了西王母所居天境天地共生秀出云霞神异变化高雅不俗表现出了其无限的向往之情笔者以为与其说这是陶渊明对秀雅天境的向往毋宁说这是陶渊明独闲灵府的折射
玉堂凌霞秀居于之上高凌云霞联想到陶渊明崇尚二疏的高啸返旧居咏二疏一首来高者高世也啸者啸傲也二疏功成身退高出世人超乎世俗二疏回归故里放歌长啸逍遥自在这样的人生令人艳羡而高凌云霞的天境不正是诗人的独闲灵府的折射吗形迹凭化往灵府常独闲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一首形迹任随大化变迁心灵却保持闲静而无世俗杂念
灵化无穷已神异变化无穷无尽就似伴随陶渊明终身复杂而矛盾的心境最典型的就是那首描写陶渊明内心世界里的两个矛盾的我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有客常同止一个醉士的我长久独醉一个醒夫的我终年清醒始终伴随并困扰着陶渊明形影不离
天地共具生不知几何年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这仿佛是在说陶渊明那与生俱来的厌俗秉性少无适俗愿性本哀丘山(少无适俗愿)自少儿时期就无适应世俗踏入官场的愿望本性就热爱自然界的丘林山水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答庞参军一首并序交谈融洽而无庸俗的论调说的都是古圣贤哲的佳篇
秀丽的玉堂高凌云霞西王母容颜怡然美艳她与天地一起生存不知生于何年终于何时神异的变化无穷无尽楼馆庭宇非一山一处高会酣饮唱出的新歌岂是仿效世俗中的语言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渊明在这首诗里赞美夸父逐日的宏志敬佩功业身后的精神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知音的确这首诗颇令人深思感叹
面对夸父的宏志与精神当今忙于蝇头利禄蜗角功名以及急功近利者难道不震撼不羞愧这些人可能很得志却少了夸父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这些人可能很富贵却少了夸父豪饮的胸怀气魄我们这个时代不仅需要建功立业于当下的宠儿更需要像夸父这样留下精神财富远大理想崇高气质正直品质卓越发现惊人创造的功竟在身后的奇人
读陶诗犹饮澄清的甘泉有心明眼亮的感觉无不感叹其文章不群寓意不凡!
夸父生出一宏大志向竟然是要与太阳赛跑他们同时到达的日落处似乎没能就此决出胜负夸父既有如此奇才异能的神力倾黄河渭水又怎能够他喝呢夸父遗留下的手杖变成了桃树功业最终成就于身后巨猾肆威暴钦?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在山海经里陶渊明真正感知到了天监在下诗·大雅·大明明明上天的存在明明上天监为恶不可履明察秋毫的上天监视善恶于下为恶必有报谁也不可为恶放肆
天监在下只存在于经书里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而现实世界却很无奈渊明虽没这么说笔者却有所感知
贰负神之臣危放纵慑服强暴杀死了窫窳钦駓神与钟山神之子鼓违背皇帝的旨意杀死了祖江窫窳甚能变死后化为龙首居于弱水中祖江却就这要死去明察秋毫的上天监视善恶于下谁也不可为恶放肆臣危长久被桎梏固然已经过分严厉钦駓与鼓被皇帝斩杀后变为鹗鵕难道值得仗恃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山海经·南山经载柜山中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却长着像人手一样的脚它的声音像痹一样这种鸟名叫鴸它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自己发出朱的叫声哪里出现这种鸟哪里就有很多文士被放逐
山海经·南山经又载青丘山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它的叫声就像人呵斥似的这种鸟名叫灌灌人若佩戴它的羽毛可以避邪防妖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以上文字时想到了和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他说青丘奇鸟原本就是为迷惑者而生不须用来晓喻明达的君子啊或为什么就不让楚怀王明月入怀明目达聪啊这实质是渊明在哀叹怀王但见柜山鴸鸟不见青丘奇鸟的迷惑糊涂渊明认为历史上文士多厄运这与君王迷惑平庸有直接关系从而希望君王们都能明月入怀明目达聪明察秋毫然而皇位世袭难保代代明君啊这点渊明是没认识到还是避而不谈不得而知
历史证明文士命运不应寄托于人治而应寄望于法治
在城邑里见到状如鹞鹰的鴸鸟这个国家就会有很多的文士被放逐想起了那楚怀王时代当时鴸鸟就多次来停留止息青丘山有名叫灌灌的奇鸟自言能见人所不能见而使人不迷失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陶渊明通过山海经所记废与之事联想而及不听之言既废等人又复之感叹帝者倘不慎用才必遭祸患
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里世间的传说神化寓言史实……通过其或被化为睿智的火花或被化为哀婉的叹息或被化为惊天的怒吼或被化为由衷的敬佩或被化为刹那的顿悟或被化为玄妙的虚幻或被化为警世的宣言……难怪渊明有诗人中哲人之美誉以此作为读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小结语
高严的大臣显赫于朝廷及一国之中作为君王当慎选贤才何以流放共工而杀鲧是帝舜见奸邪加以制裁管仲向齐桓公献诚言远易牙等人反被猜疑桓公临死方知管仲言之深长但已无济于事了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赠谥号靖节先生人一说宜丰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散文家汉族(历史学家曾考证陶为奚族人但其证据略显薄弱)(宋书隐逸传云: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柴桑人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谥称靖节居士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记载宜丰旧图经亦有此说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的元勋重臣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公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的女儿陶渊明29岁徙家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今星子县境内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逝于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人皆为陶佟之后裔历代方志载宜丰境内有南山菊轩藏书礅故里桥靖节桥我公桥舒啸台赋诗湾顾渊石醉卧石渊明洞读书堂靖节祠等陶渊明遣迹及其纪念建筑古诗出处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初期诗人文学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什么值得一读,什么不值一读?如何读,为什么读?-读点-虎嗅网
更新到“我的书架”
什么值得一读,什么不值一读?如何读,为什么读?
推荐者:来源:编辑:虎嗅
书名:《如何读,为什么读》作者: [美]哈罗德布鲁姆译者:黄灿然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一本关于西方名著的导读本,以短诗或长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戏剧四种体裁为样本,说明了这些作品妙在哪里,为何要读这些作品、要如何读才能得其精髓。
读书何为文/ 豆瓣网友几天前,我正打算写一篇关于读书的日志,顺手拿起《如何读,为什么读》,立刻被其电光火石般的序言击中。我感觉我要说的几乎已经被布鲁姆说光了,而且比我可能说的更好。&布鲁姆引用培根的话:“读书不是为了发难或反驳,也不是为了相信和视为理所当然,也不是为了找话说和交谈,而是为了掂量和考虑。”我不知道“掂量和考虑”的英文原文是什么,但我相信黄灿然翻译这两个词时应该费了一番“掂量”的功夫。我几乎无限同意这个说法,至少是其汉译版本。&“相信和视为理所当然”是初段位读者必犯的错误,当然,资深的读者也未必不犯;甚至读书可能本来也需要这个被说服、被收摄的过程,如朱子所说的“虚心”——当然,朱子说的是读圣贤书;但尽管我们如今读书的态度更世俗,一定程度上我们还是想聆听比我们更高频道上的声音,无疑的,我们更愿意听比我们优秀而不是更笨的人说话。然而经验告诉我,从来没有人掌握了真理,读得越多,我就越明白人类个体乃至全体的局限性——这并未使我变得骄妄,但使我更少迷信。以前我总想找一个最伟大最完美的思想者好皈依于他/她,但多年后我知道这是妄想;无论有多少巨人的肩膀可踩,最终我们只能带着自己渺小的身影在宇宙的沙滩上独立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块真理的金子。记得高中毕业时,我以为世间知识不过如此,很纳闷大学里还有什么可学,从那可笑的青涩到现在,我已经走了多远,又还有多远可走?寻找真理的道路是令人近乎绝望的,我们早晚要遭遇到自己天赋的边界,乃至人类认识能力的边界,然而除了这条道路之外,又还有什么别的道路值得去走呢?&如果“相信和视为理所当然”是不及的话,那么“为了发难或反驳” 而读则是“过”了。关于这点我不想多说,怕引起争论。但就我自己而言,我如今读书只取精华而漠视糟粕。布鲁姆在本书中有些倚老买老地说“我快七十岁了,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又说“我们肯定不欠平庸任何东西”。用中国人的话,这就是“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的区别——“发难或反驳”使心灵所处的状态,是无法与深读深思时相比的。当然,论战也有不可免之时,当关系到君子小人的此涨彼消,亦责无旁贷。但总的来说,读书专挑毛病,实为魔道。如布鲁姆序言中第三条原则所言:“一个学者是一根蜡烛,所有人的爱和愿望会点燃它。”最终战胜不是恨,而是爱——其实真正的恨也必是出于爱。&这和第二条原则息息相关:“不要试图通过你读什么或你如何读来改善你的邻居或你的街坊。”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不过要考虑到布鲁姆此书主要说的是读想象性文学而不是读其他书——我们当然可能通过读一本急救的书从而帮到邻居和街坊。但在深远的意义上,上述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很符合我的领悟。反方的例子如坊间流传的“哲学无用论”之类,在我看来就是极其短视的浅薄之论,说这种话的人只能看到肉体力量的粗迹而看不到人类精神在历史中复杂细微的运作,把一切我们今日享有的真善美看作免费供给的廉价商品,而不知道人性之维系不坠有赖于多少在灯下苦读深思的灵魂。读伯林的《苏联的心灵》,我惊异于诺大帝国、茫茫人海中值得敬仰的心灵何其稀少,由此又知道人类精神的内在求索和维系真的可以不取决于数量而只决定于质地。伟大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中的作用既微不足道又至关重要,一个人固然不能通过读写改变污秽残暴的现实,但他/她却可以凭一己之力成为我们存在的维度,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等荒唐悖谬的现实中,上升或下降,仍然只取决于我们的意愿——如果连这种可能性也看不到,则人类的存在实无继续的必要。儒者说“仲尼不出,万古如长夜”,今人听来像是知识分子的意淫,然而果真如此,则耶稣在十字架上也只是在意淫。&第一条原则“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理所当然。说实在话,人如果未曾有过从“虚伪套话”中痛苦地突围的经验,那他也不可能知道何谓“虚伪套话”。虚伪套话从来不把这四个字写在自己脸上供认识别,我们注定要像彼得一样一再认不出它的面容。比如,没有比曾经一度统治国朝文学研究的马列阶级分析更枯燥乏味的套话了,它有本事把最具创造力、最激动人心的文学作品包装成一坨陈腐的烂泥。然而,我们真的就一劳永逸地超越它了吗?如果它换上更鲜亮的外衣,在旧款式上缝上密密麻麻的西文脚注的花边呢?如果阶级分析变成性别分析呢,如果宏观政治换成微观政治呢?这里我想顺便说说我对“理论”的看法(此处主要指人文领域内的理论,以较低的自信指社会科学内的理论):我觉得,理论越是成熟、越是条分缕析言之成理、越是自洽完满、越是具备操作性,似乎就越近于已陈的草狗,它的认知力量就越是微弱。任何一度站住了脚的理论,不可否认,在其创立的时候多半是一种发现、一种解放、一种进步的力量,但接下来就必然一面在追随者的条理化中走向成熟,一面逐渐丧失活力而走向衰败。理论从实事中绽出,然后反过去试图统治实事,最终被实事撑爆而死。因此,具有长青生命力的往往不是严密的理论,而是非理论的理论,毋宁说是一种向度、一种召唤,比如胡塞尔的“回到实事本身”,比如萨义德的复数的beginnings——我们总是要一再地回到实事本身,一再地开始、开始、再开始。至于如何开始,其中一个可行的途径就是:暂时把理论的刑具放在一边,打开前人留下的杰作,老实去读(此处拒绝福柯式的决定论,因为福柯自己就是他自己理论的反例)。&对第四条原则“要善于读书,我们必须成为一个发明者”,我偏向“发现” 而不是“发明”。我对布鲁姆的“误读”学说只有道听途说的了解,但凭直觉疑心他在这方面是否有些“过”。不过他对此有所辩解,他说“误读”的根据是“自我信任”,而“自我信任不是一种天赋,而是心灵的第二次诞生,而这第二次诞生没有经过多年深读是不可能的。”我承认有“心灵的第二次诞生”这回事,但自我信任和自我怀疑当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唯有不懈的自我怀疑者才能取得自我信任,即便如此,“不惑”也可能是思维老化的开始——老人之所以为老人,不就是因为他不能再次“开始”了么。&第五条原则是“寻回反讽”。关于反讽,伊格尔顿傲慢不屑地引用布鲁姆的粗率定义“反讽大致意味着说一事而指另一事”并说布鲁姆“这本预言家般妄自尊大的书会在最微弱的反讽之风前坍塌”。在这篇书评中,伊格尔顿刻意专门引用布鲁姆那些最平淡无奇的句子来证明该书的平庸而绝不提及另一些精彩得多的句子——同样是谈反讽,布鲁姆也写过“在爱默生的经验王国里,‘万物游移闪耀’,而他和蔼的反讽与她(狄金森)岌岌可危的反讽也是非常不同的。然而,两人都不是空头理论家,他们仍然活在他们的反讽的互相抗衡的力量中”这样漂亮的句子,也有“反讽要求某种专注度,以及有能力维持对立的理念,哪怕这些理念会互相碰撞”这样的洞见。再一次,我自己的领悟被布鲁姆道出,在我看来,“有能力维持对立的理念”是智性成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于前面所说的“心灵的第二次诞生”。人性是混杂的,世界是多元而非线性的,这是我近几年最大的收获之一;我惭愧于我的晚熟,但是见道永不嫌晚;毕竟仍有很多人到死也参不破这个道理。&伊格尔顿书评的大旨是:布鲁姆过去曾是一个杰出的批评家,而这本书中却表现得平庸、乏味甚至廉价。伊格尔顿对布鲁姆“影响的焦虑”说的述评相当犀利、精彩,他解析这一理论如何在愤世嫉俗的后现代语境中重申浪漫派的文学英雄崇拜:“只是如今英雄们所做的乃是互相解构彼此”,他认为布鲁姆的批评理论受制于美国的社会现实语境:“诗歌变得好似灵魂的华尔街,挤满了咄咄逼人的年轻掮客,他们一心想把老一辈扫进阴沟。”但他对本书的评论却有失费厄泼赖,有时甚至有些耍赖,比如引用时故意专挑软柿子捏;另一些时候,又让人有“鸡同鸭讲”之感,如布鲁姆在讨论勃朗宁《柴尔德·罗兰》一诗时,说诗的结尾使我们更新和扩大了自我,伊格尔顿把这说成是“自信心膨胀”和“精神上的健身运动”,一种美国式的拜物教(fetish)。我想首先伊格尔顿有无意或有意把Self曲解为Ego之嫌;其次,我不知道伊格尔顿怎样看待阅读的功能,我也不知道伊格尔顿建议我们在什么别的地方去获得自我的更新,但如果说通过阅读获得精神上的提升是一种拜物教,那它至少肯定不仅是美国的,而是从古至今遍布世界所有文明的。&伊格尔顿的指责中最值得深思的我觉得是这一句:“如果文学是隔在我们与自杀之间唯一的东西,那么我们不如自杀算了。” 这与T·S·艾略特1929年《关于人文主义重新考虑后的意见》一文的论点有相通之处;在那篇文章里,艾略特以激烈的彻底性反对用包括人文主义在内的任何东西来作为宗教的替代品,其论证逻辑之雄健让人难以招架;然而艾略特并不是反对人文主义,他最终为其安排了一个相当于天主教的牛虻的角色。那么,布鲁姆到底有没有把文学正典当作宗教替代品的想法呢?我感觉是有一点,比如他说弗兰纳里·奥康纳“看到宗教对她的男女同胞而言不是人民的鸦片,而是人民的诗歌”,这话反过来说岂不就是“诗歌是宗教”?又如第14页的这段话:&&深读那些如今备受咒骂的传统正典作品的最强烈、最真实的动机,是寻找一种有难度的乐趣。…有难度的乐趣在我看来是对“崇高”的可信定义…有一种读者的崇高,而这似乎是我们能够获得的唯一的世俗超越。&&把“有难度的乐趣”说成是“我们能够获得的唯一的世俗超越”确实令人失望,因此在这一点上伊格尔顿有道理。在打倒人文主义的终极地位之后,艾略特提出:世上只有两种值得严肃对待的总体方案:实利主义和天主教。对于两者都不能接受的人来说,又剩下什么选择呢?伊格尔顿肯定不会向我们推荐天主教,我对他的思想不熟悉,猜不出在他心目中隔在我们与自杀之间的又能是什么——仅仅是“批判”肯定是不够的。&伊格尔顿说布鲁姆“以一种青少年骨肉皮般黏乎乎的情意膜拜莎士比亚”,这话说得刻薄得有些跌份儿。在这一点上,我倒觉得自己比伊格尔顿理解得深刻。我最近领悟到布鲁姆为何言必称莎士比亚,我想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他想建立一个足以与《圣经》相抗衡的世俗神话系统,这有明证:&&我们读莎士比亚、但丁…和他们的匹敌者,是因为他们都不止扩大生命。实际上,他们已变成天恩,真正的、旧约圣经意义上的天恩,也即“把更多生命注入没有边界的时间”。&&布鲁姆试图如运用《圣经》一样来运用莎士比亚,也就是说,把莎士比亚作为理解世界的框架。莎士比亚的无个性,正如《圣经》作者J的无个性;如果莎士比亚戏剧成为和《圣经》或希腊神话一般的世界观级别的意象体系,那么我们就不再会对布鲁姆动辄将文学史上的形象比附为莎剧人物而感到惊讶。我们之所以觉得布鲁姆的莎士比亚中心论难以忍受是因为我们把莎士比亚看成文学史上的一个作家——无论多伟大,而不是一个世界体系。布鲁姆的努力能成功吗?我深表怀疑,并不是莎士比亚不具备这样的潜力,而是凭借神话体系来认识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布鲁姆想靠一己之力将我们带回那个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壮举:伟大,却荒唐。&& 1:10&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2011年5月号。个人视角终有局限,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新书推荐,还望投稿或微博私信
关注虎嗅官方微信账号:“虎嗅网”,每日早晚给您科技商业最新鲜、有料的咨询与解读
要评论?请先或者,您也可以快捷登录:
有志于做资深思维模式观察员、评...
用X?N做游戏
专家出售淘宝刷销量千单不降权技...
Ta推荐的其他书(428)
本文还没有被收录到任何文集,赶紧来收录它
谁在关注这本书?
书名:《情种起源》作者:海伦·费舍尔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书名:《九败一胜》作者:李志刚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周内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个水读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