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基于单片机编程实例的 太阳能节水灌溉 编程

>>>[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精品文章推荐/精品下载推荐
本期论题:&第一届电子工程专辑大学生设计作品评选大赛
主持人引言: &从苹果、微软、谷歌和Facebook这些伟大的的公司来看,创新几乎就是年青人“......
推荐到其他讨论区,赢取4积分
[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参赛作品简介:
&&&&& 本系统基于精准农业的思想,采用低功耗的无线射频RF、节水灌溉和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对温室土壤的湿度、空气的温度、二氧化碳含量以及光照强度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和远程终端服务器的自动决策实现节水灌溉、光照控制及二氧化碳预警功能。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灌溉弊端,最大可能地减少决策失误和水资源的浪费、优化作物的灌溉制度,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控制。且无线节点采用太阳能供电,安全节能又环保。本系统主要由无线RF模块、节点信息采集模块、灌溉控制模块、光照控制模块和二氧化碳预警模块构成。&&
项目背景:
&&&&& 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非常紧缺,属全球贫水国家之一。而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低下,急切需要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 如今,智能温室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大棚内利用温湿度信息实现温室的智能控制即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无线射频技术也在近几年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中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网络容量大、可靠性好的特点,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更具有绝对的优势。
&&&&&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被美国商业周刊和MIT技术评论中列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21项技术和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智能温室也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实现温室的智能控制将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且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成本。
系统总体设计
1.&& 需求分析
&&&&& 在温室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中,通过无线传感器获取土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把结果储存到相关实时数据库中,由节水灌溉管理平台系统通过计算、分析后给出作物的精确灌溉时间和最佳灌水量,灌溉工作则由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决策支持系统的指令自动或有人工点击按键完成。利用终端服务器系统平台自动控制灌溉,以替代传统人工手工控制的灌溉管理制度,实现节水灌溉控制的精确化、系统化、科学化和自动化。
2.&& 主要功能
&&&&& 数据采集:通过接在无线射频模块终端的传感器获取土壤温度、湿度、PH值以及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光照强度等信息,并在PC机上以实时波形的形式显示出最近时间段内各个信息值的变化情况。
&&&&& 数据通信:把传感器节点监测到的数据经过无线射频传感器网络传输到终端管理服务器上,再将管理平台的控制信息再发送到监控节点完成整个数据间的双向通信。
&&&&& 灌溉管理:土壤的信息数据的动态输入,作物种类信息输入,数据的计算、灌溉控制指令的输出,历史数据的查询、计算、报表的打印等。
&&&&& 光照自动控制:通过检测温室中光照强度自动开关灯,保持温室光照强度,并可设定光照时间。
&&&&& 二氧化碳预警:当检测到温室中二氧化碳含量过低时将发出预警信息通知补充二氧化碳。
&&&&& 灌溉自动控制:由终端服务器上管理平台输出自动或人工操作的控制指令信号,由D/A转换电路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处理,决定电磁阀门的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农田的灌溉。
3.&& 系统结构
&&&& 根据需求分析和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本系统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温室实时监测数据采集系统、低功耗无线射频通信系统、无线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终端服务器系统。
系统模块设计
1.&& 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
&&&&& 此模块的功能是,实时采集各节点温室大棚传感器数据,上交至射频无线通信网络。模块由温度、湿度采集与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两部分组成,发送端由测温传感器、主控模块组成,接收端由无线射频RF模块、数据转换电路等组成。
2.&& 数据通信系统
&&&&& 无线射频监测主要由分布在监测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空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及光照传感器组成,各测量单位都配备有低成本的RF远端节点,用于无线上传数据,各子RF节点与RF主节点构成了一个星形网络,该射频模块使用的是利尔达公司的LSD-RFMC-B401-A2射频模块,点对点的有效传输距离达到250m;故可以在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网络节点的分布,设计合理的网络结构。接收来自无线传感器的采集数据,或发送来自网络传递的数据,通过数据转换,输到远程终端服务器系统或接受远程终端服务器的监控命令。
图一 数据采集及通信系统示意图
3.&& 无线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
&& && 灌溉系统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远程终端服务器灌溉管理平台系统根据射频RF传感器节点监测土壤的温度、含水量数据信息,计算判断,发出指令控制田间电磁闸门的启闭,实现节水灌溉的远程自动化的灌溉,同理,通过光照的检测实现对日光灯的控制,这样既提高了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减少水资源浪费,又能实现光照控制以及二氧化碳预警。
4.&& 供电系统
&&&&& 供电系统主要是给无线射频RF模块、主控模块以及电池阀提供稳定电压,并且不间断供电。无线节点的所有供电均来自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于蓄电池中,供无线节点各个模块使用,真正实现无线物联网的无线传输与无线控制。
系统硬件设计
1.& 网络节点
&&&&& 本系统网络节点是由利尔达公司的LSD-RFMC-B401-A2射频模块组成的,在组网时每一个射频模块都将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这些射频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土壤信息整合后发送给主节点,进而传送给PC机供显示使用。
2.&& 温湿度采集
&&&&& 温湿度采集传感器采用的是单总线的DTH21/AM2301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无须外接元件、用户可自行设定预警上下限温度等特点。二氧化碳采用的是MG811,可探测0-10000ppm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见光强度传感器采用的是PNA4603H00LB,它具有双极集成电路与光电探测功能,输出电压与亮度呈线性关系。根据以上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及时序要求,编写相应程序便可实现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可见光强度的读取。
3.&& 灌溉自动控制
&&&&& 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中,灌溉自动控制模块的控制由监控模块指令信号通过放大器电路驱动和D/A转化器转化成直流脉冲信号,把直流脉冲信号传输到直流闭锁电磁阀来控制电磁阀的闭合,用直流脉冲控制器来控制灯泡开关以实现对光照的控制。
4.&&&太阳能电源控制
&&&&& 太阳能电池板经过太阳能控制器给蓄电池充放电,并且经过分压得到不同的电压,将电能分配到各个模块中。
系统软件设计
1.&& 数据帧格式
表一 帧结构
2.&&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图二 终端节点流程图
&&&&& 由上面的流程图可知,终端节点接收的数据可以来自子节点的监测数据,也可以是来自上位机发出的命令数据。如果终端节点要接收来自子节点的数据,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发送冲突,为了解决冲突问题,借鉴CSMA/CA的原理,在开机启动是对所有节点进行一次同步,而且在每隔固定时间对网络上的节点进行再次同步处理。如果接收的是来自上位机的命令,则直接将数据不做处理直接发送出去,数据由子节点来处理。
3.&& 子节点软件设计
图三 协调器流程图
&&&&& 子节点在完成网络生成及加入管理后,首先接收来自各传感器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光照数据,将数据融和、打包发送到终端服务器上(上位机软件)。当服务器处理完数据后,将控制数据下传,唤醒子节点,实现对电磁阀等的控制。子节点可以将传感器的数据传送到指定节点,也能响应来自终端节点的控制命令。
4.&& 终端服务器(上位机)设计
图四 上位机软件流程图
&&&&& 上位机软件是智能节水管理系统数据显示和灌溉系统控制的中心,该软件可实时远程监测田间传感器采集的动态土壤温度、湿度数据,以图表或波形形式显示在屏幕中,并根据作物不同阶段的需水需求进行评判并发出命令,通过网络传送到监测节点,由远程终端节点随时自动控制灌溉阀门的开闭,实现节水灌溉的智能化和无人值守的目的。上位机软件实现自动控制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作物需水灌溉控制指标体系表&,它是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灌溉控制系统模块实施灌溉控制指令决策电磁阀开启、闭合灌溉与否最主要的程序设计依据。
&&&&& 本系统是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智能节能节水灌溉系统,采用无线射频RF技术,实现温室大棚土壤信息的智能采集,同时结合优良的服务器软件系统,实现温室大棚的节水灌溉、光照控制和二氧化碳预警功能,另外还有太阳能的利用,安全节能又环保,减少了人力物力成本,实现节水灌溉,使农业管理实现智能化。&&&
&&&&&& 本系统可应用于温室大棚之中,利用无线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许多温室大棚的统一管理,温室大棚产值较高,对温室环境要求苛刻,采用本系统可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全天候的管理,且能避免人工管理所产生的弊端。本系统可在温室大棚的建造中加入其中,也可对现有的温室大棚进行改造,由于采用的是无线射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指令的发出,整个模块采用太阳能供电,因此能够减少布线,减少了改造的难度,又达到节能环保目的。
&[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视频链接:/v_show/id_XMzM1MzkzNjY0.html
欢迎专家评委进行点评!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学者进行提问,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谢谢!
下载次数: &80
资源分:&0
Mike_GS 编辑于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有谁知道为什么图片不能显示了吗?刚发上去的时候明明还可以显示的~~~如果方便,可否请工作人员帮一下忙?
(下载128266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下载13210
(下载10858
(下载13859
深圳某电子方案公司技术总监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数据防冲突处理能不能采用轮询问答方式?终端节点问子节点1--->子节点1回复数据--->终端节点问子节点2--->子节点2回复数据--->...--->终端节点问子节点N--->子节点N回复数据--->终端节点问子节点1--->...
(下载13759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老师您好:
&&&& && 感谢您的提问和关注!
&&& &&& 我们在设计时考虑过多种的通信协议方案,对您所提出的方案也有所思考。采用轮询的方式,由监测终端发起所有的传输过程,依次轮询每一个节点编号来收集信息,这种方案的软硬件简单,设计难度较低,可靠性也较高。只是考虑到节点数目增长后,涉及到信息的转发,而此时信息的转发需要监测终端主动发送命令给节点来启动,这样的话节点便无法休眠,电流较大,功耗方面的性能不是很优,且节点数目增长后轮询的方式带宽利用率也不是很高。
&&&&&& &所以在系统中我们考虑了另一种方案,由终端节点每隔一定时间发起一次信息同步传输,所有的节点根据自己的编号在不同的时隙发送信息。中继由节点自行搜索判断。这种方案硬件比较简单,终端节点的任务量较轻,通信带宽利用率高于轮询的方式,且节点可根据自己的编号来休眠,电流较小,同等数据率下支持的最大节点数较上述方案多。
&&&&&& &整个通信过程详述如下:终端每隔一定时间不断发起同步传输,每个同步传输分为信息同步发送和中继同步发送两个阶段(中继的帧长较短,占用带宽极小)。信息同步发送阶段收到终端同步信号的节点在分配给自己的时隙发送数据。中继同步阶段没有收到终端同步信号的节点收到相邻节点回复给终端的信息后,在本阶段自己的时隙内发送中继请求,目的ID为监听到的节点中的任意一个,由选中的节点在下一个信息同步发送阶段代替自己发送信息给终端。
&&&&&&& 再次谢谢老师的关注!
何中华 编辑于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老师您好:
感谢您的提问和关注!在通信协议方面,正如我的队友所叙述,我们是借鉴了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可在一定数量的节点下,保证通信数据。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这些东西早就有了,至少6、7年前,我们公司在国外就做过,请查crossbow technology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案例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6、7年前crossbow就做过的东西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您好!还是感谢您的关注!对于您所说的存在类似的产品,我们是不排斥的。对于创新,我们理解,是有多重含义的,其一便是您所理解的创造新的、不存在的东西,除此之外,还可以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进,以更低的功耗、更低的成本、更绿色环保的方式去实现相同的功能,抑或是采用不同的技术去重新实现一种目的。我们的技术是采用最低功耗的MSP430单片机和无线RF模块、尝试用相对简单的原理实现这一目的,对于协议方面的设计,也至始至终都在考虑尽量增加休眠时间以节约功耗、以及采用太阳能绿色环保的方式。对于仍是本科生的我们,尽善尽美我们自然是不敢奢求的,但我们愿意凭着一腔热血、凭着共同的兴趣,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实现我们的想法,去探索和尝试。谢谢!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我想请教一下,更低的功耗、更低的成本、更绿色环保,这个是有什么指标的么?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什么叫低功耗?什么叫绿色环保?有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而不是我们自己把它说的功耗如何如何低呢!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领取流程:工程师用户-完善个人信息(填写正确电话号码)-申请加入eeclub-工作人员电话回访-认证无误,颁发勋章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回答得不错,让我们再深入一点讨论。
在现有的设计中,为了保证子节点能收到终端节点的数据包,需要让RF模块处于接收状态,这样只要接收到外部数据,就需要CPU进行识别处理,判断是不是发给自己的数据包,如果此功能不是由RF模块自行完成,就需要MCU来处理,是不是会出现只要有数据在传输,就会唤醒MCU的情况?
轮询方式是不是一定会因为无法休眠而增加功耗?不然,如果轮询是固定周期的,我们可以通过节点回发一次数据包后关闭RF模块自己休眠一段时间的方式来降低功耗,理论上这种方式子节点同样可以做到相同的功耗。
从图三看你们采用的是当监听信道忙时就等待一段时间再发送数据,防冲突处理最难的地方就是这个等待延时要等多长,显然不能是固定时间,假定现在有ABC三个节点,信道正忙,当信道变空闲时如果是固定时间ABC三个节点就会同时发送数据,结果是接收方收到乱码,如果用不同间隔时间,间隔多久也很有讲究,否则当许多节点在一起的时候就会造成碰撞阻塞,达不到理想中的状态。无线设备都容易受外部干扰,同样自己也容易干扰到别的设备,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你会发现要设计出一套比较完善的防冲突机制相当不易,所以个人意见是设计产品时最好选简单、可靠的方案。
补充一下,现有的设计好像没有对传输信号进行确认的机制,比如现在A要发一组数据给B,A发送完并不知道B是否收到,同样B收到一组A的数据后B也不知道这组数据有没有因为受到而出错,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希望能加进入。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peng36933 :
&&&&&&& 的确,您说的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对于如何衡量低功耗等问题业界好像没有确定的标准。我们也只是当初在设计时把这几项作为参考标准,在保证功能实现时尽量考虑这几项标准。不过我们最终的作品,各个监测节点是由各传感器、MSP430和无线射频模块组成的,430是业界公认的比较低功耗的处理器,无线射频模块是采用的利尔达公司的LSD-RFMC-B401-A2模块,规格书上说明的是工作频段470~480MHz、最大发射功率是10mW(不过我们没有实测过),因为节点不是一直在发射和接收信号,所以我想应该差不多可以纳入低功耗了。
&&&&& 我们几个尚未毕业的本科生,作为这个行业的初学者、毛头小子,很多地方可能说话不是很准确,还望各位路过的大侠包涵!见谅...
何中华 编辑于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sj_dai 黄金大侠:
&&&&&& 这位仁兄的话一看便知是电子工程界的老前辈、老工程师啊,倘若当初能得到前辈这样人的指导,估计我们能得大奖了,呵呵......您的话和由此体现出的专业素质很是让小弟折服啊,我们当初搞这个东西搞了很长时间,而且功能还不怎么完善,真是能力不行,亟待提高啊~
&&&&&& 1. 如果采用您的第2点中的类似思想,应该可以基本解决这个问题。固定周期的轮询和固定周期的同步大致是等效的,同步之后,由于每个时隙以及时隙间的间隔都是等同的,节点本身知道自己的编号,这样应该可以据此设定休眠时间,然后在同步时刻和中继时隙内打开接收,中继时隙接收用来判断是否需要作为中继节点为其他节点中继;2. 这一点我前面说的话的确有些不准确,您说的这个方法可以极大减少节点的功耗,各个节点在特定时刻接收然后发送信息,其他时刻休眠,这样只是增大了终端的一些任务量而已,而且终端的功耗相对于节点可以要求低一些。不过由于无线RF通信距离方面不是很优,可能不得不考虑中继,若中继全由终端决策,一个是复杂,我们不一定做得出来,另一个,每个节点询问一次,涉及到中继时耗时相对多一点,对可容纳的节点数可能也是个限制吧。3. 文档中提到借鉴了CSMA/CA的原理,实际上我们设计时远没有设计的像CSMA/CD那么复杂,CSMA/CD之所以复杂,大致是因为它面对的节点都是可移动的,并考虑到用户的体验,不能像我们设计中那样设定固定的时隙,而我们面对的温室大棚对实时性的要求相对不是特别严格,所以可以采用上述我回答戴上举总监时的我们的方案。4. 这点的确是我们的不足,没有详细去考虑确认机制,在日后的改进中我们一定注意改进,也深切感激您的这个建议。谢谢!
阿尔卡特-朗讯贝尔实验室研究员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系统整体设计完善,软件流程清晰,使用目的明确。
问几个细节问题:
可否详细阐述一下RF主节点是如何接入Internet网络的。
射频模块子节点是否只完成“数据采集(传感)和向主节点传送(RF)”的功能?而控制功能(DSP 或CPU Controller)全部由主节点完成?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李政博士:
专家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的提问和关注。1.我们的设计中还没有加入接入Internet的功能,有部分原因是当时的时间和课业吧,在以后的改进中我们会历尽所能的去完善这些功能;2.射频模块子节点负责数据采集、向主节点传送信息和中继传送的功能;是的,我们的设计中所有控制功能,包括手动和阈值设定的自动控制,都是由主节点完成的。谢谢您的关注!
回复主题:[12号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by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屠志晨/杨斌/何中华)
网站总积分:
需要确认注册邮箱后才能下载,
后可下载附件
物联网很有头!
--- 现有 20 个回复,共 2 页,目前第 1 页 ---
上一帖&&&&
&&&&下一帖&&
与&资料下载,rf,太阳能,物联网&相关的话题
美国的游客&&&&&&
(您将以游客身份发表,请 |
你还可以输入80字
你还可以输入10000字
维护专业、整洁的论坛环境需要您的参与,请及时,如果举报属实,我们将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谢谢您的热心参与!
本论坛仅陈述专家或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电子工程专辑网站立场。
话题描述: 几位资深工程师看准一个项目,经过初步的市场调研与项目计划,打算合伙做。在初期投入方面,预计需要200-300万,大半年的开发周期——对于产品和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在资金来源方面意见不一。谈过几位投资商,有私人的,有机构的,但对于创始团队的技术入股股份给的奇少,基本徘徊于10-20%之间;另一种方式是几位自筹资金,这笔钱核心创始团队还是能凑出来的,但是对于生活的压力还是感觉有点大,但是挺过初期活到产品出来再融资对于创始人来讲回报比会更高。技术创业,是选择风险投资,还是选自筹资金?欢迎发表看法与观点。
正方观点:选风险投资。初期创业者风险因素太大,有投资方能保证无后顾之忧。
反方观点:选自筹资金。有投资方固然好,但公司做起来还是像在给富人们打工。
新版社区已上线,旧版论坛、博客将停用
1、为防数据丢失,旧版论坛、博客不再接受发帖;
2、老用户只需重设密码,即可直接登录新平台;
3、新版博客将于8月底完美归来,敬请期待;
4、全新论坛、问答,体验升级、手机阅读更方便。基于ZigBee技术的节水灌溉系统设计 - 无线通信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基于ZigBee技术的节水灌溉系统设计
基于ZigBee技术的节水灌溉系统设计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因此,推广节水灌溉也已成为世界各国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方案,并根据农田的特殊条件,设计出一套节水灌溉系统,避免了依附于其他通信网络所产生的额外费用。1系统平台整体设计方案按照功能需求,硬件平台共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数据采集站,传输基站,数据处理中心,远程监测站以及电磁阀控制站。图1为系统的硬件平台结构图。图1系统结构框图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与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根据农田的管道分布情况,以及ZigBee无线节点的有效通信距离,将灌溉区分割为数块独立的灌溉控制单元,在每个单元中设有一个或数个传输基站和若干分布在农田不同位置的数据采集站,数据采集站通过与其连接的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参数,并将数据定时传送给传输基站;传输基站负责管理其管辖区域内的各个数据采集站,当数据处理中心询问数据时,传输基站将数据进行第一级融合后以Adhoc的方式上传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首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聚类、存储并与其他的参数(如气象信息、水文地理信息、专家系统以及作物的特征信息等)按照一定算法实现第二级融合,做出初步判决,并将判决结果连同部分关键数据通过光纤以太网或者GPRS模块传送给远程监测站,请求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做最后的判决,并将判决信息返回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根据判决结果向电磁阀控制端发送控制指令;电磁阀控制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执行灌溉控制,到此,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过程结束。2系统硬件部分设计本系统硬件平台的核心部分为数据处理中心,它负责管理整个ZigBee无线网络,实现整个网络的数据汇集、存储、融合以及数据的远端传输等。2.1ZigBee模块设计ZigBee无线通信芯片选用的是TI公司的CC,它是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级ZigBee芯片,其射频收发器工作在2.4GHzISM(IndustryScienceMedical)频段,采用低电压(2.0~3.6V)供电,接收发射电流为27mA,接收信号灵敏度高达-92dBm、最大发射功率为+O.6dBm、最大传送速率为250Kb/s,硬件支持CSMA/CA(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Avoidance)和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功能。由于其属于高频器件,因此本系统将其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图2CC2430模块设计原理图在射频电路部分使用了一个非平衡,连接非平衡变压器可使性能更好。电路中的非平衡变压器由电容C2和电感L1,L2,L3以及微波传输线组成,整个结构满足RF输入/输出匹配电阻(50&O)的要求。其内部的T/R交换电路完成LNA和PA之间的交换。R221和R261为偏置电阻,电阻R221主要用来为32MHz的晶振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电流。32MHz的石英谐振器(X1)和2个电容(C191和C211)构成高速时钟电路。32.768kHz的石英晶体(X2)与2个电容(C441和C431)构成低速时钟电路。在模块的外围,采用MAX706S看门狗芯片,在程序出现异常时为其提供可靠复位。同时S3C2440的串口1与CC2430模块的串口0相连,为S3C2440提供了访问ZigBee无线网络数据的接口。2.2数据处理中心整体结构数据处理中心主要由核心处理器、ZigBee无线通信模块、GPRS接口模块、存储模块以及以太网光纤转换模块等组成。其整体原理图如图3所示。图3数据处理中心原理图数据处理中心的主控制芯片采用的是基于ARM920T架构的S3C2440处理器,该处理器是一款应用于手持移动通讯设备的32bRISC微处理器。在本系统中,S3C2440主要负责对整个系统内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汇集、存储、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转换成TCP/IP协议的光纤信号接入到In-ternet中或者通过串口与GPRS模块通信以实现数据的远端传输。2.3其他硬件电路设计S3C2440在接收到CC2430模块发送来的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存储,以备在历史数据查询时使用。本系统采用S3C2440来驱动FLASH存储设备SD卡的读写,S3C2440具有专用的引脚通过SDIO模式来驱动SD卡,使用起来十分方便。GPRS模块的接口设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S3C2440的串口2通过MAX3232将TTL电平传换成RS232电平后即可与GPRS模块相连。由于农场环境的特殊性,不可能为每个ZigBee节点进行单独供电,因此本系统采用太阳能电池与普通干电池相结合的方式为其提供电源,在太阳能电池电量充足的时候,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当太阳能电池电量不足或者出现故障时切换到干电池端,利用干电池进行供电。由于基于IEEE802.3标准的以太网在使用双绞线的情况下最多只能传输100m,网络接入点一般会在距数据处理中心数公里以外的距离,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因此,设计了一种光纤以太网接口,使其能够适应较远距离的传输。本系统采用的方案为,通过S3C2440驱动DM9000-1O/100M自适应网卡芯片,经网络隔离变压器匹配输出,再由隔离变压器匹配输入给IP113A实现以太网光纤信号转换,最后经由光纤收发模块进行光信号传输,其结构图如图4所示。图4以太网光纤信号转换模块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
国内最全面、系统、专业的手机天线设计培训课程,没有之一;是您学习手机天线设计的最佳选择...【】
易迪拓培训课程列表
我们是来自于研发一线的资深工程师,专注并致力于微波、射频和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手机设计栏目
频道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编程实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