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会考试卷要点

您当前位置: &&
2013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来源:互联网&&
  下面高中历史必修二的会考知识点总结,主要侧重于高二历史会考考试试题,这次参加高二会考的同学们你们的历史复习的怎么样了?欢迎下载2013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的变革: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其中,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冶金业——  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铁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相关新闻: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启迪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2016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2016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愉快的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为了使同学们在开学马上能进入学习的状态。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内涵,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习历史?”以及“怎样学习历史?”这些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历史学习方法,如历史比较法、阶级属性分析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鲜活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难点:本课是学生的第一节历史课,难点在于引起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克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我介绍(略)  二、什么是历史?  我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高中历史课,这是我们的第一节历史课,在这节课里我们不上新课内容,而是来一起再一起认识历史这一学科。对于“历史”这一词语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它的出现频率还挺高,比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剧”等等。现在同学们就来尝试给“历史”下一个定义。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众说纷纭:历史就是发生在过去的名人、大事;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活动和经验总结,等等。那么,现在电视上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贞观长歌》反映的是历史吗?发生在我们家里、个人身边的事也是历史吗?  《现代汉语词典》对“历史”给了4种解释: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如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历史。②过去的事实,如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③过去事实的记载,如中国的《二十四史》。④指历史学,即我们从初中就学的这门科学。《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学”的解释是: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历史的定义是多样的,正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历史泛指一切发生过的事和存在过的人和物。历史包括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部分,我们通常侧重于后者。所以我们可以给历史一个简短的定义:人类社会的历程。人类对自己足迹的记录和对记录的研究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历史学,也就是历史科学。历史科学的特点是什么呢?它的特点是不仅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更注重对历史的总结和归纳,探索历史的规律,从而达到指导我们的现实行动的目的。我们现在学习的历史学科就是关于历史科学的一门学科。  下面说说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区别:  初中: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  高中: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评价)、横向纵向关联等。  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的重点是历史的本质及其意义,当然历史的事件我们也要牢记,这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是出发点,是基础,是根本!  三、为什么学历史?毕业生找工作,上【应届毕业生网】,校园招聘微信号|xiaoyuan_zhaopin  下面,作为高中第一堂课,我要强调一下学习历史的意义。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会跟你们说自己这门课是重要的。如果我是说历史是最重要的一门课,那样我就是太自我中心了,要知道,自我中心是一种属于童年的幼稚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高中历史的重要性跟初中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鄙视历史了。  1、应试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高中阶段面临着会考和高考这两关。其中,会考各门功课都要考,按成绩分出ABCE各档,这个成绩如何与高考选拔挂钩具体的还没有下文,但到时候总会有个说法这是肯定的。到时候数数你有几个A几个B,拦出一条杠杠来,作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门槛,或者成为录取某类学校的主要依据,这些都说不准。所以,在各门学科之间,不能厚此薄彼,能学好的不要因为学习态度问题给耽搁了。根据我的体会,这里要提醒一句,有的同学开始时跟过去一样瞧不起历史,可是等他到高二文理分科时,这时才想起历史貌似一根救命稻草,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来不及了。总之,要未雨绸缪,要有备无患。这就像找对象,历史这个小姑娘本来是暗暗喜欢你的,可是你先前鄙视她,正眼都不愿瞧她一眼,她在角落头里暗自流泪,你也很漠然地不同情她,到时候当你一味追求的目标都落空了,再来找到她,你想她会没什么意见吗?  2、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那么,历史学科具有怎样的魅力呢?这是一个素质教育的问题,让我们看看高中历史教育对我们素质的提高有什么意义。  (1)打开国际视野。  在全球化的时代,要有国际的视野。以当今全球文明分布而言,粗略地说有欧美的基督教世界、中东的伊斯兰教世界和远东的儒家世界这三大文明圈。譬如在中国的节日中,圣诞节终究不能取代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在我们心中的情结。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鼓舞下,这个“地球村”里的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力度都在空前地膨胀。文明与文明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漠视这个差异就可能带来傲慢与偏见。其中,文明与野蛮是有相对性的,各种禁忌也五花八门。因此,在这样的时代里,需要通过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历史,来促进文明相互的对话进而促进和谐世界的形成。如:《文明与野蛮》这本名著里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西方人的观念中对着人吐痰是一种侮辱人格的不文明行为,但是在太平洋土人那里这恰恰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小孩出生后还得经过一个将这个小孩从“动物”到“人”的身份转换(类似西方“洗礼”)的仪式,这个仪式就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对着小孩的面门连吐三痰。可见,这个吐痰,是神圣的、文明的,只有有资格的人才有资格吐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2)培养民族精神。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是平的,但世界并不太平。尤其是如果大家注意了近期的国际新闻,可以发现我们中国周边的形势还比较险恶。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总是抱着打压潜在竞争对手的心态,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它把全球战略的重心调整到了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目的就是要防范和围堵中国,把中国的军事影响力困死在所谓“第一岛链”之内。北起蒙古,东有日本和韩国,联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再加上印度和借助于“反恐”战争把军事基地渗透到中亚这个中国的 “后院”……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振奋中国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这个意义上,当今中国那些贪官污吏就是民族的败类、历史的罪人,他们作为中国的“精英”、“栋梁”却在涣散民族精神!通过历史教育,感受中国古代的“辉煌”,反思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以及我们的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而走过的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艰难历程,可以增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感;通过历史教育,感受世界历史时代脉动,反思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浪潮以及现代性转型的历史进程,可以哺育我们这一代人的现代意识和公民意识。所以,今天通过高中历史教育所要培养的民族精神,既有情感的成分,也有理性的成分。这种民族精神,既不是德国希特勒时期那种狂热的祸害他人的国家主义,也不是义和团式的盲目排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总之。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一代能以国际视野为前提、以实现国际正义与和平为目标、以维护民族正当利益为实质的中国人。  (3)熏陶人文精神。  简单地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历史。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实际上就是人性结构的展现及其在社会性层面上不断博弈的过程。这是我们阅读历史内容的基本的人文立场。  四、如何学好历史:  下面讲一下如何学好历史。  1、学习态度要端正。  首先是学习态度端正。上述那么多历史教育的意义,不是白说的。  2、提高历史思维品质。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第二层意思,就是要有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但是,历史也可以使人弱智,先前那种死记硬背即“背多分” 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可以使人越读越弱智的方法。那么,历史何以使人明智呢?关键在于有没有历史思维品质:在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进行综合性、宏观性、辩证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常人认知倾向中的三个陷阱:第一种是“自我中心”,这是儿童的思维方式。自己是圆心,围绕一圈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就知道这些人跟自己的关系,但是搞不清楚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哪一天你克服了这种思维方式你就是走向成熟了。然而,就大多数成年人而言,这种自我中心的认知方式依然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如果说儿童时代是囿于生理的局限,那么成年时代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卫。每个人,爱己胜过爱别人,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找许多客观原因为自己开脱,反之则往往把取得成功的功劳归集在自己的不凡。如此等等,所以“认识你自己”远比客观地认识别人和认识客观世界更难,因为这里面存在着心理因素的作怪。第二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被沉浸于眼前微观的东西,只 “入其微”而不能“出其宏”。举个例子。写书的人,开写的时候心里是一个总体思路的,但是意思得一句话一句话地表达出来啊,这样他必须得布局一下,哪个先写哪个后写。但是作为读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每一页都弄得滚瓜烂熟,就是没能概括到作者的总体思路上去,这样就无以把握作者思想的真髓。第三种是“线型思维”,见风就是雨,一根筋式的因果推理。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视野狭窄,而且思维僵化。刚才说了,历史思维品质的要义是一种打开历史视野基础上的综合性、宏观性、辩证性思维。这样,他思考问题,是在多维度的参照中权衡的,是在网络状的多重结构中考量的。历史学家之间的分歧表现对这个历史事实的结构类型及其运作机制的看法不同,而他们这种分析问题的品质则是一样的。所以,历史学得好,不在于夸夸其谈,而在于深思熟虑。当人家都在踊跃发言的时候,他可能还在一边沉思;而当他一旦发言的时候,就是金口玉言。所以,历史学得好的人,气质是跟常人不一样的,他比较深沉,而由深沉走向深刻。  事实上,单就高考导向而言,这几年上海市历史试卷中就在不断开发注重考查这种历史思维品质的题目类型。例如SOLO题、匹萨题。从这种题目的分值设置看,大致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史实的正确性。作为史论的史料支撑,其分值是偏低的。第二个层次是看你能把历史思维的触角能伸到哪个程度,在发散性思维中多视角地看问题。第三个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是看你进行综合性的概括与提炼功夫,有没有那种看问题的穿透力和洞察力。总之,只有那些学史有心得的人才能拿得到高分。  3、拓展与研究。  第三,说一下拓展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问题。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事实本身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罗列;而历史研究,则是对这种历史事实的解读。刚才我说了,人类的活动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表达,是人性在社会性层面上的展开。因此,这种对历史事实的解读,不仅要能够从宏观的角度予以把握,还要擅于吸收研究人和社会的相关学科理论作为分析的工具。就我个人体会而言,我认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生命科学等对于历史研究具有突出的理论支撑价值。俗话说“文史不分家”,不过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种站在文学的立场上看历史的观点,文学对于历史的意义,既不及历史对于文学的意义,也不及上述学科对于历史的意义。可以这么说,当你在历史学习中开始萌生对上述学科的兴趣和需要的时候,就是你开始踏进历史研究殿堂的时候,到时候请你再到我这边来,我会给你作进一步的针对性指导和服务。  1、预习教材,有的放矢。按照老师提前设计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新闻记者教材(大字、小字、图片等,弄清是什么、还有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培养看书能力;分析教材,培养分析能力;理解教材,培养思维能力。把看不懂的地方圈点下来,下谭请教老师和同学,或自己查资料。应届毕业生网 - ,提供更真实的招聘信息,yjbys.com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听老师讲课本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补充知识,可以记在课本相关处,也可以单独记在笔记本上。  3、巩固知识,形成网络。要理解贯通课本主干知识(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制度等)、重要历史概念(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因两制等)、历史结论等,深化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如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历代表现、历史作用),加强相关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如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不同社会制度中的应用),注意相关知识点间的比较(如郡县制与分封制、行省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掌握一些必要的记忆方法,如反复刺激记忆法、图示直观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系记忆法、问题记忆法、目录记忆法、及时复习法等。  4、运用知识,强化训练。做适当的练习题(包括高考题),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建立错题档案,课下复习时多看几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意使用网络资源。一些重要历史知识和学术论文都可在网上找到,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  6、新闻记者人物传记。古往今来有许多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如秦始皇、唐太宗、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可在谭外多多新闻记者有关的传记,这样容易提高学习兴趣,深入理解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7、注意与政治、地理的联系,关注新闻热点。注意政史地的联系不仅仅是高考的需要,也是拓展思维的重要方法。对新闻热点的关注,则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  8、参加历史课处活动。如参加历史知识竞赛、参观历史展鉴、观看历史影片、参观博物馆、历史讲座进行历史人物画的临摹和创作等。还可以对家乡、家庭的变迁(衣、食、住、行等)进行研究,了解过去生活的艰难和今天的变化,激发勤奋学习、报效祖国与家乡的雄心壮志。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二:  一、概说历史  (一)历史的定义  1. 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2.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3.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2)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二)历史分类  1. 传统的史学分类: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历史叙述体)、类书和政书等。  2. 按时间分:通史、断代史和阶段史(没有本质区别)  3. 按空间分: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  4. 按内容分:综合史(总史)、专门史、资料汇编、年表、历史地图等  (三)高中为什么要开设历史课程  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史为鉴,增强辨别力、洞察力,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2. 运用历史学科可以对学生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3. 高考的需要。历史学科在高考文综试卷的300分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4. 高二会考的重要科目,决定能否及时毕业,获取普通高中毕业证。  (四)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形成习惯。  2. 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积极互动。  3. 课下巩固、训练做题、提升能力。  4. 及时复习、日积月累、点石成金  5.其它方法:  多看――博闻强记,丰富自己的史学知识。  多思――通过现象,发掘本质。  多动手――善于总结。  二、新版高一历史教材说明  (一)总体框架和主线  1. 以时间为经:勾勒纵向渊源流变,时序清晰。  2. 以空间为纬:展现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横向互动。  3. 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线,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二)必修一――政治文明史  1. 基本要素: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活动、政治家。  2. 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政治史:核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中国近代史:侵华史、抗争史、近代化。  世界近代史:英、法、美、德等国资本主义整体的建立。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外交成就。  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三)教材体现出的科学史观  1. 全球史观――是一种超地区,超民族的史学观念,即用全球的视角和宏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考察研究世界史。  2.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1)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纵向看:包括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信息时代)  3. 现代化史观。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进程。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4.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的有机结合,引导让你们的眼观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历史,有关注“大人物”到聚焦“小人物”。  5.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推进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  (四)历史文本设计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1. “三导”:教材前设“导读”、单元前设“导语”,每课前设“导引”。  2. 正文为大字体,阅读部分为小字体,两者相间,互补互动。  3. 每颗设置活动探究课题。  4. 课中有“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和“模块链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三、高考历史能力考察目标  1. 获取和解读信息(读取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  3. 描述和阐释历史(阐释历史)。  4. 论证和探讨历史(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毕业生找工作,上【应届毕业生网】,3g.yjbys.com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营销/活动策划
研究生入学考试
欢迎注册天极文库
注册系统升级中,请稍后再试考查能力要求的提高及其对策──有关高中历史会考问答题之我见--《历史教学问题》1995年03期
考查能力要求的提高及其对策──有关高中历史会考问答题之我见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G633.51【正文快照】:
问答题是历史考卷上最重要的题到,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其形式可以分为:简述题、评述题、比较题、论证题和综合归纳题等五大类。1985年开始,上海实行高中去考.在头五年的历史考卷上,共出现11道问答题,都属于简述题和评述题的范畴。就拿第五年来说,第一题:法国雅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阎崇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姜恒雄;[J];安徽教育;1981年10期
胡可键;[J];安徽教育;1981年12期
罗伟纲;[J];江西教育;1981年10期
易宜曲,郭可让;[J];江西教育;1981年11期
锐锋;[J];宁夏教育;1981年01期
卫仰青;[J];宁夏教育;1981年02期
石碧希;[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4期
胡美玲;[J];化学教学;1982年04期
应昌明;[J];安徽教育;198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希才;;[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王学敏;缪明永;杨雨善;;[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金兼斌;;[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卢丽琴;马建英;吕聪燕;黄维明;;[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青;[N];西安日报;2000年
教育部考试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福州教育学院高级教师
叶尚杰;[N];福建科技报;2001年
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
郑晓红;[N];深圳商报;2001年
陈随;[N];医药经济报;2001年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许宏治;[N];人民日报;2003年
于建坤;[N];中国教育报;2004年
劳宣;[N];中国教育报;2004年
陈桂鑫;[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任鹏;[N];光明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历史会考试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