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云南考试中中 vb的相关问题

教学专题(6)
&&&&&&&&&& a=1
&&&&&&&&&& b=3
&&&&&&&&&& a=a*b
&&&&&&&&&& b=a-3
&&&&&&&&&&&&&&&&&&&&& a=3&&&& b=0
&&&&&&&&&& a=1
&&&&&&&&&& b=3
&&&&&&&&&& if a&2 then&&&&&&&&&&&&&&&& a&2
&&&&&&&&&&&&&&&& a=a*b&&&&&&&&&&&&&&&&&&&&&&&&&&&&&
&&&&&&&&&& else&&&&&&&&&&&&&&&&&&&&&&&&&& a&2
&&&&&&&&&& b=a-3&&&&&&&&&&&&&&&&&&&&&&&&&&&&&&&&&&
&&&&&&&&&& end if
a=1&&&&&&&&& b=-2
&&&&&&&&&& a=1
&&&&&&&&&& b=3
&&&&&&&&&& if a&2 then&&&&&&&&&&&&&&&& a&2
&&&&&&&&&&&&&&&& a=a*b&&&&&& &&&&&&&&&&&&&&&&&&&&&
&&&&&&&&&& end if&&&&&&&&&&&& elseif
a=1&&&&&&&&& b=3
&&&&&&&&&& a=1
&&&&&&&&&& b=3
&&&&&&&&&& for i=1 to 4(4)
&&&&&&&&&&&&&&&& a=a*b()
&&&&&&&&&& next
a=81&&&&&&& b=3
&&&&&&&&&& a=1
&&&&&&&&&& b=3
&&&&&&&&&& for i=1 to 6 step 3 (i14)
&&&&&&&&&&&&&&&& a=a+i()
&&&&&&&&&& next i
a=6&&&&&&&&& b=3
&&&&&&&&&& a=1
&&&&&&&&&& b=3
&&&&&&&&&& for i=1 to 100 (100)
&&&&&&&&&&&&&&&& a=a+1()
&&&&&&&&&& next
a=1+100*1=101&&&&&& b=3
&&&&&&&&&& a=1
&&&&&&&&&& b=3
&&&&&&&&&& for i=1 to 100 step 2 (50)
&&&&&&&&&&&&&&&& a=a+i()
&&&&&&&&&& next
a=1+1+3+5+&+99&&&&&& b=3
&&&&&&&&&& a=1
&&&&&&&&&& b=3
&&&&&&&&&& for i=1 to 100 (100)
&&&&&&&&&&&&&&&& a=b+i()
&&&&&&&&&& next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78766次
积分:1263
积分:1263
排名:千里之外
原创:41篇
转载:26篇
评论:10条
(30)(7)(1)(5)(1)(1)(3)(11)(7)(1)高中信息学业水平考试vb操作题
昨天的学业水平考试中,遇到两道题目,一道是考if语句嵌套的&
,注:可不是平时的if&&
else&& end
if,而是if&&
……&& end&
if的结构,平时这种题练的少,所以有点懵了,考完了,再一次回想,感觉也不难了,只是考的时候懵住了。
第一道:购物满1000元,打7折,800到1000元,打8折,500到800元,打9折。
第二道题是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的题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对初中信息技术中VB教学的看法 - 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资料
对初中信息技术中VB教学的看法
发布时间: 20:32:00&&信息来源:&&作 者:&&浏览次数:422 &&【
从今年起,我们发现实如信息技术改变了,与高中教材已完全接轨了。初二就要学VB编程,这对教师与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新增加的程序设计的内容,更直接影响到高中数学的算法设计这一部分内容。这也说明学习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更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一个基础。如何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特别是学好程序设计基础,摆在了信息技术教师面前。
程序设计具有实践性、逻辑性强,内容的广泛性高等特点,所以教和学都有一定困难。
在初二VB教学中,有比较多老师在教学中觉得较难处理,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span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
老师对学科教材呈现与表达的选择,强烈地影响学生对这个学科学习的兴趣与态度,也决定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性质、意义与价值的概念。积极的教材呈现与表达,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发现并体会学习这些知识的力量,学会有效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思考、改善生活或改变气质。而不切实的教材呈现与表达,不但不能有效达成学习效果,更会限制学生的思考,阻碍学习迁移,打击学生的自信,并降低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妨碍学生对该学科领域相关问题的探究与理解。
对于初中的大多数学生来说,程序意识尚未形成,对学习程序从心理上感觉较难,这使部分学生在畏难中很容易丧失了学习程序的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学生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积极学习时间的多少,我们应该关注怎样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积极学习时间。
因此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程序内容开始教学,呈现教材内容,使学生从开始就对该学科产生兴趣。
<span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如何把握教学的深浅程度问题。
其实教参在这方面讲得很清楚,大家主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和教材的要求,要明确:
A、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读懂简单的程序,而不是编写出程序。
简单到什么程度?可以这样说:难度不超过单层循环的程序;单层循环里包括有一个条件语句的形式。
B、对VB控件的处理: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顺序、条件、循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不是主要学习VB的控件,对控件的处理一般是在实际操作中教会学生用几个常用的,如命令按钮、标签等。
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VB中有一些内容,如颜色函数RGB()、画圆画矩形等简单画图语句、用Print语句打印简单图形等,这些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多考虑这方面的练习和例子。
如讲第二节:VB程序设计环境,我是先教会学生添加命令按钮,双击命令按钮输入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程序,通过一个稍为复杂一点而学生又感兴趣的实例程序的输入和调试,来让学生熟悉VB的环境,同时也让学生对如何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有一个初步了解。
第二节课的程序实例: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DimX,Y,D,RAsInteger
ForD=1To360Step1
 X=5000+R*Cos(D*3.14/180)
 Y=4000+R*Sin(D*3.14/180)
Circle(X,Y),R
然后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偿试:
(1)将程序中的R=2000
 改为   R=1000
  再运行;
(2)将程序中的ForD=1To360Step1
 改为ForD=1To360Step5
  再运行;
(3)研究、理解一下该程序的作用。
学生经过这样的练习,就会觉得:程序很有意思,很容易变化。对VB的界面也在不知不觉中有点印象了。特别是(1)和(2)的修改,较多学生很快就发现可以任意更改,兴趣很高。如果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状态,就会逐步使学生在这方面的情感、态度发生重大变化。而把课本中求圆面积的例子放到第三节中讲,要求学生能掌握。
三、组织好相关的例程,解决学生感觉难学的知识点。
在学习VB时,学生对几个知识点感觉比较难,如对变量的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循环的执行过程、函数等。
以函数中的随机函数为例,我是使用以下例子让学生学习的:
从学生熟悉的课本中的画圆程序入手,让学生输入以下程序运行: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DimX,Y,R,N1,N2,N3AsInteger
R=Int(Rnd()*)
Circle(X,Y),R
这个程序只是控制半径发生随机变化。
然后再把圆心也改为随机: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DimX,Y,R,N1,N2,N3AsInteger
X=Int(Rnd()*8000)
Y=Int(Rnd()*7000)
R=Int(Rnd()*)
Circle(X,Y),R
圆心和半径都发生随机变化。
最后把圆的颜色也改为随机: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DimX,Y,R,N1,N2,N3AsInteger
X=Int(Rnd()*8000)
Y=Int(Rnd()*7000)
R=Int(Rnd()*)
N1=Int(Rnd()*256)
N2=Int(Rnd()*256)
N3=Int(Rnd()*256)
Circle(X,Y),R,RGB(N1,N2,N3)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随机函数已经使用了多次。学生不但不觉得难,到了下课,学生还不愿意离开电脑室。
四、课堂上多提供可递进性变化的例程
教学中最有力的模型是互动模型,教学本身就是促使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
递进性练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环境,能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加深理解。因此,递进性练习的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课堂上要照顾全体学生,因此设计一些简单的可以递进更改的例子给学生进行练习,既可照顾后进学生,也可让学得快的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讲第三节的打印语句时,使用的是让学生不断修改程序,打印出如下图形:
如讲第六节循环结构,都讲到画同心圆的程序:
ForI=100to2000step100
Circle(),R,RGB(255,60,60)
练习时就可以把同心圆程序加以变化,来让学生思考和修改:
修改画圆程序,使用执行结果如下:
对学生给出提示:画同心圆时,是半径在变化,这里什么在变化?
Y轴方向固定(3000)。
X轴方向的值在变;
<span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0→2000步长50,这几个数可自定。
然后让学生进行对照:
FORX=500TO2000STEP50
Circle(X,3000),R
课堂上有些学生做得很快,我就让他们把同心圆改变为画对角线上的圆、颜色渐变的圆等,他们(部分学生)也能做出来。
更快的学生,给圆加上变化的颜色。
修改画圆程序,使画出色彩渐变的圆(控制X轴方向的圆心及颜色中的红色(或其他颜色)随着循环变量而变化)。
这样做练习,学生的注意力都能吸引过来,效果是很好的。但在反馈调查时,有些学生这样说:"老师你在讲的时候,我听得很明白,但到我自己要写程序或修改时,却总觉得不知道怎样做。"
我认为,可能是学生对这方面接触的时间太短所致,程序设计中的许多名称、名词,如"变量"、"函数"、"工程"、"赋值"等等,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突然间有大量的新名词,一下子记不住是正常的,而且信息技术课不比语、数、英,课时不多,一周才一节课,上一周讲的内容,到下一周早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有意把VB这一章书放到初二的第一个学期学习,到第二学期的时候再作复习,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而把第二册的第一章放在第二学期来学习。
另外,在递进性练习中,对学生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要小,要能体现出易实现性、可行性和层次性,让学生执行起来切实可行。
五、加强一些常规手段和方法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总体上对学习成绩还是比较注重的。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引导性、启发性、有针对性的提问,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并耐心听取,正确评价,给学生予肯定,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觉得,类似的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 【】 【
相关评论[Top 4]【】
暂无评论。
发表人:&电子邮件:求指教。明天信息技术考试。VB完全不懂。_vb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4,033贴子:
求指教。明天信息技术考试。VB完全不懂。收藏
2012年5月,四川省成都龙泉地区的枇杷取得了大丰收,当地农民为了促销,准备执行以下的销售策略:购买5公斤以上(不包含5公斤),单价为:18元/公斤;否则,单价为20元/公斤。小张同学想用VB语言编写一个程序计算购买X公斤枇杷的应付款y,结果小张同学只编写出了如下的不完整程序。请将程序缺失部分“___”补充完整,并将“___”字符删除,正确运行程序后,保存文件并退出VB。
FoxTable 2014,更低难度,10倍效率,可编译,完美融合B/S和C/S优势,快速开发数据管理软件
老师给的提示。但是复制上去
把横线删除
改为x&=5后。调试的时候一直显示没有
End Sub.求解释一下。谢谢
把错误的截图发上来看看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12月份报名,明年的4月份考试。你可以到当地的考试地点咨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