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小练笔老师总是说,多读书多练笔,才能提高自己的五年级语文小练笔能力所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老师总是说,多读书多练笔,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所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_百度知道
语文老师总是说,多读书多练笔,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所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填哲理名言)
提问者采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其他类似问题
语文老师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中文系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直想去中文系,但是转专业没有成功,深以为憾,想了解一下大家在中文系的经历。因为转专业不成,甚至有退学回去复读,然后上中文系的想法,可能有些疯狂,但实在很想学喜欢的东西,关于这一点也希望听听中文系前辈的看法。感谢大家的回答~补充一下想读中文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一直很喜欢文学,也对理论感兴趣,高考的时候填的志愿都是中文,也被中文系录取了,但是后来考到了别的学院(类似于文史哲实验班,当时了解不够,没有考虑清楚);其次是以后想从事记者编辑等职业,觉得需要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再者就是对现在的专业的确不太感兴趣,可能这个原因是主要的吧,因为课业本身也比较重,想在业余兼顾文学有一定难度。
按票数排序
泻药。晚更新。曾经我以为,中文系惯唱大风 ,雅爱悲歌。后来我发现中文系是最容易产生理想主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乃至好高骛远者的场所。临近毕业,时常回想四年在中文系的所有能记得的瞬间,从第一节基础写作课站在座位上腼腆地说出对四年的期待: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爱;到夏天翘着腿靠在床上一边看书一边听歌;到毕业答辩回来第一次真正意义吐槽我所在的中文系,再到最后释然(或者说妥协)……该怎样回忆中文系四年呢,该怎样向你诉说这一隅方所呢?作为一个不现实主义还很浪漫主义但又时而好悲观主义的人,这一切真的很难诉说呢。对了,每个学校对中文系下设的专业都不一样,比如我们学校中文系下设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戏剧影视文学。我读的是前者,我猜题主想问的是这个专业吧。到底学什么?先从中文系的课程说起吧,中国语言文学系,课程主要分两大类,文学与语言,文学下分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理论等;语言下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等。其他专业必修、选修都是围绕这两个大类。以下是我的所有选课:课程的松紧程度,中文系可以很闲,闲到有同学忘了去考试,可以很忙,忙到熬夜写百篇习作、背百篇,准备即兴演讲考证。至于这个“百篇习作”“百篇背诵”“即兴演讲”,此乃鄙校鄙系在2012年正式开设的三门课,规定每名中文系学生,四年(其实是一到两年)完成100篇习作、300多篇诗文篇章的背诵,期末考一次“演讲”考试。旨在加强中文系“写”“说“和知识积累能力。据说这个项目课程十年前就一直在“筹划”“呼吁”,到我们这届,成为大三老人了,终于有幸修了这门课,向中大中文系看齐。没有人心里不清楚,这其实有什么“意义”。每个月6-7篇已定体裁的作文习作,格子纸,手抄誊写。到期上交给自己的导师(鄙系从大一开始每人一位导师,即本科导师制),由导师批阅。大三上学期,由于一门非常耗时耗精力的《文献检索》,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曾深夜熬夜刷过习作,那时候我经常戏谑,每月习作上交的日期比我来例假还要准时。而自始至终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的导师是一位和我妈妈年纪差不多的女教授,气质颇多,做事尤为严谨认真负责。每次发还习作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抱怨自己导师就给了一个分数,而我的导师次次都是连标点的使用错误也要帮我全改出来,偶尔遇到她觉得写得好的地方还会划线,在旁边写上一句“这句写得很好”。末了,还有朱笔评语,大体都是先概述我这篇写了什么,哪里有欠缺,哪里写的好。批阅的多了,还会对我写作风格给予整体的评价与指点。她所说的,大部分也都是我认可感悟的。这种感觉,像极了回到小学,遇到一位认真可爱的语文老师。这也就是说,对于导师繁忙无暇顾及本科学生的同学来说,这种流水线式、大规模只求量不求质的写作,得不到肯定也得不到回应,再加上,几千字几万字的手工誊写,这一切都让原本有限的价值变得更为有限。当然,我们还是谁人心里都清楚,对于位于高处的某位系领导,院领导,他要的只是一个“项目”本身。从此,JD中文系向中大、复旦等校中文系看齐,人才培养方案更为优质齐全。“说”的能力,系里开过《口语表达课》,后来即兴演讲能力测试,考完后合格的发了一个暨南大学文学院发的演讲能力等级证书。这还真是中文系里的自娱自嗨。同学说这证擦鼻涕嫌糙,师妹说可以用来盖方便面。中文系到底闲还是不闲?课程不算太多,至少从大一开始到大四上,我的每一个周五都基本是空课的。但是课不那么多,不代表就真的“不闲”。上各种文学史的时候,各科老师每次上课都会开出一个list,或者直接规定下次上课前要看完哪本哪些本,如此一来,所有老师都默契地以为我们只上他一个人的课,我们只要读完他开出的list就好。更有一点,我们的自由已所剩无几。选择做一个乖学生,就读list吧,选择做自己,边读list边看“课外书”(list之外所有我想看的都被我列为课外书)吧或者压根不管list。闲不闲,取决自己。朋友圈?象牙塔?读大学之前,我一直想的和很多青春小说描述的一样,能有一个坚实彼此忠贞的圈子,带着所有能跟“疯狂”“爱恋”“青春”相关的字眼,总之,它的基调应该是彩色绚烂甚至暧昧的。不过,很可惜但又幸运,直到我要毕业了,我才找到一群基于“青春”但又基调相对温和的小团体。我在大三下学期,也就是去年5月的时候,加入了学校当时还尚未成立的网络电视台,到大四上学期,接手全校的毕业纪念片拍摄任务,从此与6个人的小团体在一起的日子,成为我在结束本科生活前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绚烂。这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我的朋友圈是极小的。汉基班(专业简称)内招生38人,32只女人,6只男人。我们在这里,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大家闷着,却不见得丁点的骚。像一汪有生命的死水,渴望被唤醒却又极为匮乏一声呼喊。男女之间,又彼此谁都看不对眼谁,我们男女互相之间谁也看不上谁,从未有过自我消化。再者由于少许的闷骚高傲的气质,我们常常互相之外也看不上。比如我个人就不喜欢搞经管的男人,也不喜欢爱当学生会干部的男人,永远日理万机跟着X走。好在我大二开始接触知乎——直到今天,没有一天是我没有打开过知乎网页或者APP的(这是个实不至但名归的男朋友呢)——到后来大三大四,认识了好些个或面基过或还庐山不知真面目的知友。也从同他们的交流、交往中逐渐走出中文系的小圈子,有些人我们还成了不错的朋友。关于象牙塔,塔里有塔里的世界,塔外有塔外的精彩与落寞。不过现在的中文系,看塔不是塔,看塔也可以是塔。因为塔里的人,不再是十年二十年前的中文人了。以前,中文人们惯唱大风 ,雅爱悲歌,“以痛苦的目光去探索理想,世界是不是以结绳记事的方式生存”。 后来,人们常常以为男的都体弱、爱吟诗;女的都不要命、莫名惆怅、思绪万千,谁摊上谁累。所谓女文青出自中文系。而今,来到塔里的更多的是心怀一座金黄色的金融金字塔,没走进去却被拉近小小又充满灰色的象牙塔了。中文系情怀?真正的情怀已不多见。目的性太多,功利性太多。情怀在我心里是一种温柔对待世界的方式,是诗意的栖居。情怀也有大小之分。小情怀是关注让自己获得精神愉悦的精神一隅。大情怀开阔且包容。让更多的东西走进来也让更美的走出去。情怀与“闲”联系密切。闲更多的是平静中和、自由自然。假如你喜欢、认可这一种“闲”,并且确定不会因为毕业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后悔读了这样一个“万金油”专业,那么来中文系吧。活在自己世界也好,叱咤天下做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仅有学识还要有对社会现实有清醒认识的头脑见地,敢于发声)也好,至少这里,属于心灵的自由多很多。中文系啊中文女同学啊。夏天的夜晚,奔跑在旭日操场,跟着前面的小伙儿,看着身边的姑娘,再时不时抬头看天空飞走的一架架夜行记,瞅一瞅路边朦胧似小太阳的路灯……耳机里是让我在这个时刻可以感动感怀落泪的歌曲。如果哭出来,血液沸腾,我觉得快乐无比。汗液燥热,让我自然地联想到一个夏日闷热的午后,与心爱的男人在一张并不整洁,床单略皱的床单上敦伦的感觉,一切都那么服帖、美妙。但实际上呢?处于过分被理想化境地的人事,往往在现实中即使很优秀,也远远没有想象中的好。这就是作为一个看上去感性无比(嗯,我还是觉得我实际上不乏理性)的中文女同学感受到的真实,虽然我早已不相信世界存在“真实”。不得不说,接触较多的文学作品,让我这种略作的姿态发展地更为自由,并且往往我还特别情迷其中。但同时,我对自己的反思点又增加一些。这关乎我(你)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选择一辈子“糊涂”还是清醒并糊涂着,是选择遵从一直以来的喜好,还是为了要让更多地接受而改变那些看上去理想的不得了的想法。我觉得这对于一个20多岁年纪的年轻人,尤其是学文科、学中文并怀抱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人很重要的。想清楚了,转专业就是小事。不然,将这份期待转换为实际的爱好也会很棒,毕竟,理想中的中文系早已死亡。但要重拾精神,一定在于自己,选择如何重拾,如何面对。不过,真的,不能像我这样如此任性。中文人,不仅是掌握足够的专业学识,还有一份知识分子的道义心。愿共勉,我也将努力活出小我,让更多的东西走进来,也让更美的走出去。最后,这些字码了有4、5个钟头了,其间出去了一趟、接了两次长电话,所以很多地方大概思路比较乱。请见谅。最最后,嗯。我还是有着现在中文人鲜有的骄傲。愿那惯唱大风雅爱悲歌光芒万丈精气四射的气质能被我们重新拾起。吃完饭回来总结一下我的看法:如果确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生活姿态,并且不会因为毕业后就业渠道(中文对口并比较受主流认可的也就各阶段学校教师、公务员、媒体,媒体的话,纸媒现在处于收缩阶段,一线纸媒尤为难进)狭窄,找不到性价比高的工作而后悔,那么如果真的喜欢中文系,可以考虑转专业。但是我能确定地说,所有理想中也好、想象中也罢的中文系,都已早逝。官学结合的体制,不可能让学生充分自由地体验原本可以体验到的各种情怀、浪漫、充实。比如在现下,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一线纸媒的新闻记者,那么至少从大二就应该开始准备各种实习,在这一过程中,跌打滚爬必不可少,与社会的接触必不可少,于是,待在宿舍、图书馆静心看书、发呆、幻想的时间相应就少了很多。更恐怖的不是时间缺少,而是心态的转变。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很难再做到“闲”,也就无法体验到很多只有“闲”时才可以体验的感觉。总而言之还是要看自己喜欢哪种生活,倾向哪种发展方向。假如只是倾慕中文情怀,那倒真的不必为此而来中文系,因为一定会后悔。你体验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晚再补一刀:作家?鄙系在读研究生有两个小有名气的作家,林培源与谷卿,前者因相貌俊秀,每天楼下都有粉丝寄来的无数明信片、信件,其中也不乏表白者。中文人与性与爱与酒看到我们班男同学也上来回答了这个问题,提到我们班的一些老师,关于老师这个话题,我们都是可以说很多的。只是之前我一直顾忌在这里说老师们太多隐秘的话,会不大好。另外,评论区也有眼尖的同学看到我选了一些关于S话题的课程,对此,我更有话可以说了,并且,我要将这点与我的中文系老师们,与中文人骨子里的气度联系起来。学中文的都知道,有一种说法是说“性、爱情、革命”是文学永恒的三大主题。搞古代文学的人可能都多了古书,更习惯阴阳和谐的男女之道。而搞现当代或者外国文学的人,受西方现代化的影响更多一些,因而往往对性、对爱情的看法相较于搞古代文学的人来说,又有了一些不同。在他们的认知里,女性应当更为独立,应当有追求爱情与S的权利,有保持个人独立性的权利。我们在上外国文学史的时候,老太太带我们在课堂上齐声重复喊:"生殖器""阴茎";上现代文学史的时候老先生带着我们看《颐和园》,并花了两节课时间专门讨论这部电影。只不过老先生毕竟为女之父,看问题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并没有从电影文学出发,有点让我失望。总而言之,我觉得中文人是不应当谈S变色的,中文人应当是对所有与人性有关的事物有清醒、理性认识的、包容的。现实中呢?我身边的中文女同学们,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她们都和我想的差不了太多。关于酒。文人与酒的关系古今已被作了很多文章。《世说新语任诞篇》云:“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又:“王右军云:‘酒正自引人著胜地。’”饮酒在文人看来是为了增加生命的密度,是为了享乐。所谓“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来中文系后不久,我就被爱喝酒的室友带着开始尝试各种酒。也常约老师、同学友人三五成群于珠江边席地而坐,烧烤饮酒唱歌谈天。不嗜酒,但爱酒。体悟了酒文化与文人的渊源,大家也都爱这份与酒相关的情缘了。
大四毕业不谢邀自答。读过两所国内普通985的中文系(非C9),就我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说一下。1.中文系真的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教学内容主要偏向学术研究,而不是文学创作。2.中文系毕业未必笔杆子有多硬,因为没有经历过严格的应用文写作的训练。我们大学四年就上过半个学期的“文体写作”,讲的还全是形而上的东西。3.课业相对轻松,一周二十节小课(45分钟)你有相当充足的时间读自己想读的书,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考试也不难,还有好多是开卷考试,想挂科都不易。4.可能书读的多了,导致神棍比较多。身边奇葩的故事能说上好几个晚上。5.班级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我班是接近6比1的比例。可是没能逃脱“中文系女生看不上中文系男生”的诅咒,四年一个班对也没成。6.男女生之间成绩相差甚远,男生几乎多半倒数,保研奖学金基本上被女生包办。7.不是所有的中文系学生都是爱读书的文艺小青年,大学四年没读过几本小说的也大有人在。当然,每天好几本的bug也是有的。8.由于这是一个偏学术的专业,找工作的时候可能要比其他偏向市场的专业多费一些力气。尤其女生,不是很容易找到合适的。9.所以,不喜欢本专业,觉得自己挺爱看小说就想读中文系的同学洗洗睡了吧。
觉得以前唯一爱上语文课,作文写得挺硬就要读中文系的同学洗洗睡了吧。10.最后真的真的没有那么多风花雪月啊。——————————————————————————————————————————不想归类了,有没说到的地方告诉我以后再补充吧!应楼下要求讲几个神棍故事。*师兄甲,长头发,长胡须,常年穿一身衣服,俨然生活在现代的古人。古文写作功底了得,连军事理论的论文都是用文言文写的。据说不用社交网络,也不用现代通讯设备。*室友乙,从不和人主动说话,每天一餐,睡到下午,玩了四年“超级马里奥”和“魂斗罗”。有一次我半夜喝醉找错床睡到他床上了,连理都没理我,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蜷缩着睡在他腰间。*交流生同学丙,就读于某交,图书馆借书忘记还,四年来累计欠图书馆6300余元,前几日刚刚还完,现在跑去拉萨耍毕业旅行去了。听说该交大结算时候用美元,听起来好像很牛逼的样子。*交流生室友丁,学术大神,各种牛逼。某次代教授授课,凭一张嘴,欧美文学上下五千年把台下学霸们惊地合不上下巴。最近听说他去省考打了个酱油,杭州市第一,又收到了台湾某世界领先大学的OFFER。打篮球神投手,某次亲见罚球20罚20中= =人长得还帅,热爱泡妹子,不过也有不靠谱的时候,譬如曾经提出要和我换妻。
怒答。中文系的第一节课,老师就很诚恳地告诉我们,中文系不出作家,这是惯例。以前高中的同学从小就爱读书,自己写小说,大学也在写。你会发现,即使你上了中文系,也还是有很多东西你望尘莫及。所以,爱文学不一定读中文系,读中文系不一定对文学有多深的造诣。中文系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比较闲,很闲,如果不能规划好时间的话,很容易宅在宿舍睡觉上网刷剧四年就这么过去了。但是对于有目标的人来说,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中文系的课堂比较闷,可能对习惯了课堂提问、讨论、竞答的同学来说,会觉得闷得难以忍受。所以遇到无聊的老师会困得睡过去的,或者是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去读。中文系比较难就业。可能有种说法是中文系是万金油。但是跟别的专业相比,毕业出来没有一门自己骄傲的硬功夫还是很让人绝望的。中文系学生的特长是写作,但是老师是没有功夫对你进行什么严格训练的,基本上还是靠个人造化。中文系毕业的也一样有说不好又写不好的。中文系你一样要做不喜欢的事,到时间必须要交论文,即使这一门你不喜欢,写起来很艰难。但是上了中文系,慢慢地会对很多事情发生兴趣,吃喝玩乐无一不在视野之中。其实,我们真的认为应该有知识分子的担当。平时老师讲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比较多,讲当代史讲得比较多,耳濡目染久了自然会心忧天下,看问题更加客观理性。中文系是超功利的专业,但是文学滋养心灵。没人会了解60多岁的老教授讲到冉·阿让在黑树林里帮小珂赛特提起水桶时的那种温柔,没人会了解明清文学老师讲游园惊梦时的自我陶醉。中文系你会碰到许多很好的老师。你会发现不管他们职称是什么,是教授还是副教授还是讲师,他们真的是喜欢才会这样讲。有的老师讲的时候会笑,各种各种的笑,微笑、憨笑、大笑。他们会坚持讲真话,这种正直的态度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中文系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谈文学,因为这就是一个标准。但是出了中文系也许很多人都不关心,或者觉得你对某件事太过严肃认真。在中文系会有一帮好室友,她们可能不喜欢上自习,却绝对爱生活爱段子。中文系的学生一般都会比较有趣也比较通达人情,这也跟阅读有关。总之中文系不是一个完美的地方,也没有完美的地方,但是绝对是四年值得选择的方向,奠定一生健康三观的地方。暂时先写这些,想起来再补吧~记得前几天知乎上有人提问“你大学印象最深的一堂课”,其实我想说,对于我喜欢的科目比如明清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外国文学史来讲,每一节课都有我喜欢的地方,信息量含金量大,而且兴奋点多。
大四中文毕业狗(♂)怒答。
非著名211,第一志愿就是中文系。从小到大唯一梦想就是当作家。当年填志愿真的懵懵懂懂,完全不了解中文系真实在读什么就报了,在往后的日子里多少觉得有点不理智。后悔不后悔倒还不至于,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
【中文系:写个什么东西】
因为是怀着创作的梦想进来的,结果却发现这里不适合创作者,适合思考者,适合学者。
学的是文学理论,写的是学术论文,最后出来会是一个评论家,而不是作家。大学四年所谓的写作课,数过来,就是基础写作,诗词写作和公文写作三个。剩下的就是各种论文,从结构、技巧、思想各个角度分析文本。我是文学的刽子手,抽筋扒皮。
所以自己都在深夜里苦逼地孤芳自赏,写两首酸诗。= =
【中文系:活个什么东西】
中文系男女比例太悬殊,男同志话语权极低。
女同学特别崇拜理工科男生,嫁人不嫁中文男已成中文女共识。
学霸多出现在女同学中,男的成绩普遍是会低一点。
说实话,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戏,男同志活得比较脱离。而且我们班的人基本上都很有个性,所以交流不是很多。很多事情一起做很勉强。偶尔的温情就够了。
同学大多是调剂过来的,有人后来慢慢喜欢上这个专业,有人煎熬地跑去读双学位。
课不多,考试容易过,所以大把时间自己掌握。看书,学生活动,实习,社会实践,大家都有自己的安排。唯一一点,老师会开很多书单,上课有很多会讲到,所以有时候自己要抓紧时间翻书。不过,也有不少人不想看,老师其实也不怎么管你。
中文系老师有三个类型:学究型、愤青型和潇洒型。古代文学、文字学老师基本上比较沉稳,教现当代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愤怒的,文艺学的在我眼里都会发光。
中文系的人会比较喜欢喝酒,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力量嘛。经常班里拉几个人出去外面喝酒,美名酒肉帮,而且班主任经常一起。我自己宿舍会备二锅头。
读的书多了,脑子里其实有的没的会想很多,虚无主义其实还蛮常出现的。所以以前读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会很受震撼。宿舍夜谈经常会聊哲学,聊佛道(我们宿舍)···
有会八卦会算命的师弟,有穿汉服的师兄,有娘炮有猛男,有美女有酷妞,有小清新有二次元宅,有钻研古文字的同学,有奇葩有隐形人···
文学院人很少,学校资源除了图书馆基本上都没有很照顾。学生活动什么的都被经管院碾压。堕落的人有,无所事事的人有,吃喝玩乐的人有,默默发力的人有。
【中文系:做个什么东西】
刚来大学,怀揣着文学理想,老师说出一句话:“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中文系培养公务员。”
事实上,现在班里除了升学留学的,找到工作的基本上都是行政类工作。
中文系被说是万金油专业,什么都干得了,其实什么都干不了。记者、编辑之类的工作,现在门槛不低,除非学校很好,实践很屌,不然研究生比较吃香。
中文系学的东西都很虚,你这四年不自己鼓捣一些其他东西,学其他知识技能,出来基本除了行政之类很难找到其他工作。
老师也说,你们本科生能把东西说清楚就很不错了,还想什么创作。
本人找工作也颇坎坷,现在化身广告狗TAT
好吧,现在的中文系其实理想现实之间的相互挤迫还是挺痛苦的。怀有文学理想的人,其实可以在自由时间里努力发展,没专门读中文的必要。不过,读了这四年我收获也不小,至少精神生活有伟大的文学作品填充,很幸福。只是自己平时一定要好好努力,头顶天空,脚踏实地。
这实在是一个太宽泛的问题,而且,既然是问读中文系的体验,也就是说在中文系的体验有何特别之处。然而,大部分人在专业上“从一而终”,很难有所比较。不同学校的情况也可能截然不同。  但是我“抱怨”了这么多却还是十分激动地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十分需要这个契机,好回忆我的大学,它已经成了我记忆中的桃花源。同时,题主提到的编辑记者工作正是我现在所从事的。  我的学校是山东大学(威海)。时间  自己安排。想忙可以忙,想闲非常闲。很少有作业,书看不完,但也可以不看。文学类的课想挂科很难,因为可以胡扯;语言学类挂科率相对较高,需要干货。收获  我多次听到同学抱怨专业烂,什么都学不到。在学习资源丰富便捷的今天,学不到东西只能怪自己吧,别等着老师喂了。  说到老师,学术水平我无从评价,教学水平有高有低,但对学生平等、关爱的态度没得说。我从来没见过传说中的除了上课时间找不到老师的情况,老师都会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欢迎学生问问题,甚至是生活中的问题。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老师觉得学生的问题太蠢而不耐烦的情况。老师们特别喜欢和学生交流,哪怕学生提出的观点再肤浅,老师也会给予鼓励。最过分的一个老师甚至曾经要求学生必须问问题,否则没有平时成绩。╮(╯▽╰)╭  第一天上课,现代文学史老师就说了一句他的导师常说的话:“多读书,少受骗。”这句话或许是在大学中我最大的收获。这位老师还说,这门课想教给你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课上提到的这些人为追求自由而付出的努力。(大意)  从上课的第一天开始,我从前的很多观念就被颠覆了,中文系对我成为今天的我意义重大。  说到这里,感觉又很玄了。技能才是硬道理好吗?在我的经历中,中文系没有教给我们技能。写作这东西,多少也还得看天分。况且,好与不好,谁又说得清呢?工作  没技能,工作怎么办?我不知道,反正大家最后都有自己的出路,自己的办法,各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  至于编辑记者工作,我觉得不需要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文字这活,要弄就得弄得特别精,差、较差、较好、好之间差别不大,工作时不太能看出了,只有“精”才能被看出来。一般大学生,有几个写文章不通顺的?很多时候,通顺就够用了。同学  翩翩白衣的才子才女基本没有。爱文学爱知识爱读书的有,然德、才、貌不可兼得,基本上都是长得丑(别闹),穿得土(够了),还特别傲慢,觉得你是傻逼就我牛逼的类型。其实,我总结了一下,傲慢、看不起人是很多看书多一点,有点才华的年轻人的通病。反正我特烦这样的,不知道别人能不能忍。  当然,也会有soulmate,么么哒。
读中文系三年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它告诉了我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木心先生1949年乘船度过台湾海峡,后来他在书中写道:某日傍晚,暴雨过后,海上出现壮丽景色:三层云,一层在天边,不动,一层是晚霞,一层是下过雨的云,在桅顶飞掠——我说,这就是拜伦。那晚在这艘轮船的甲板上看黄昏景色的,也许不止木心先生一人,但我想只有他能联想到拜伦,联想到他昔日读过的诗篇。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无数中国人背负着伤痕流离迁徙,对命运、对未来茫然失措,然而木心仍然捧着他的诗集——这也许是无益的浪漫,却预示着他的人生将走向另一种圆满。与此相对的是我党早期领袖瞿秋白,曾经满怀诗意的他不小心走进了政治圈,从此被各种斗争和阴谋耗尽了青春,最后在遗作《多余的话》中觉得自己干革命是入错了行。中文系四年真的没法让你学到什么实在的东西,也许你读了很多作品,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阅历,你最有可能的感触也就是45?仰望天空而已。但就像牛吃草一样,你在中文系所接触的东西会有一个反刍期,只是它可能会很漫长,漫长到你的一生。以上是形而上的部分,下面发一些小牢骚:现在许多社会人对中文系的诟病是:既培养不了作家,甚至也没法教好学生写篇通顺的应用文。从中文系的教学模式上看确实也是这样——主要课程是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都是以知识灌输为主,缺乏实践项目。很多教材一用就是几十年,连序言中为毛主席唱赞歌的内容也一字不动地延续了下来,也从侧面反映了中文系教学模式的陈旧。但是中文系本身就是一个务虚的专业,它需要知识灌输,需要抱残守缺——学完中国文学史,再配合着读些作品,你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就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诚然社会上有很多张口“李商隐”、闭口“纳兰容若”的文学爱好者,写得一手既深入又浅出(既显逼格又能让小学生读懂)的书评文章,在豆瓣上拥有众多粉丝。但他们的视野大多拘于某一位作家,某一个流派,或某一个时期的作品,而你接触文学的面要广得多,储备知识也深得多。没有几位非专业人士会花时间用心去钻研音韵、训诂和古文字的,这些都是吃力又不讨好妹子的事。从中文系学生毕业后的就职去向来看,应该是以当老师为主(以及文秘类工作,这个没看到数据统计,只是凭个人印象),也就是说被赋予了培养我们下一代文学素养的光荣使命,这时候他们当年被灌输的知识就能派上用场了。你去让一名普通乡村语文老师创作一本长篇小说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他们的学生中也许会出现下一个余华,下一个苏童,下一个格非……好吧,至少能教会学生看懂几篇古文。
首先吐槽一句,在这个一大波期末考试来临的时候,这个仅有15个回答的问题竟然至少有两个答主是我X大中文系的战友。。。所以大家知道我们是有多闲了呗~(不要看着我哈,人家大三了闲的蛋疼)
嗯嗯,我是准备认真来回答答主问题的~
首先我也有过和答主类似的经历,从小就对文学很感兴趣,尤其是古代文学,对文言文就是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呢~从小学一路到高中都是语文课代表,大家不要喷我,应试教育下只能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指标来描绘我对文学的热爱好么~)可惜也是应试教育的原因,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我想读文科,因为是理科基地班,班主任不让,万般劝阻文科没前途啊,找不到工作啊(现在真的是说中了好么?!摔!)所以选了理科,一路茁壮成长成了一名未来的女码农(哭)。
在X大的第一年,也算成绩不错。但是一年的大学生活让我真正看清了大学教育的实质,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让我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瞬息万变,所以在我还能把握的时间,干嘛不遵从内心的真正想法呢?于是我选择了转专业,也成功的通过了考试。
于是来到了中文系。其实就像围城一样吧,城里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很多本来中文系的心心念念要转专业,修双学位。我只知道作为一个转专业的感觉,所以就来说说我的建议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句话是押韵的你们信不?)跟其他每个专业一样,有学霸,有学渣。但从转专业的角度来说吧,估计一半是来混日子的,我有的同学,一学期的课也不会来上一回。但是也有对中文系怀着深沉的爱的。比如上一届的一个学长,文艺爱写作,剧本也搬演过,立志成为伟大的编剧,貌似拿到港中文的offer。也有好好学习,一年修两年课程还能拿奖学金的。。所以如果题主你想要转,请先想清楚你是哪种心态。如果不是真的热爱,只是因为在原专业混得不好,那么建议你还是算了。 2
路是人走出来的。你不一定非得要转专业才能达到你的目标。首先文史哲不分家,你在读的专业本来就和中文系有相通之处。而且,读原典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基础功。如果你想要多一些关于文学原理,文艺理论或者是写作方面的训练,去旁听这些课或者选做院选校选课程,实在不行,你也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应的资源,比如爱课程啊,超星学术视频啊,清华学堂在线啊,还有现在非常火的慕课。 3
可能你更想感悟的是一种情怀?的确,中文系的老师都有一种文人气质。
哪管纷纷扰扰,自己埋首书斋,过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的潇洒日子。
讲宋词的老师经常跟我们说,中文系,就不能太忙,太汲汲营营,因为一忙心就盲了。钱老师讲诗词就如同
讲音韵学的老师家里三面书墙,汗牛充栋。
讲文学原理的老师会在讲到动情处哽咽
古代汉语的老师一出手就是一黑板的甲骨文
魏晋风度的老师翘着兰花指在讲台上舌灿莲花,时不时鄙视我们读书太少。
可爱的西瓜皮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冷不丁就抽一个人起来背一下十三经,二十四史有哪些,建安风骨是什么。
西方文学的老师讲万年坑前女友的索尔贝娄,讲逼疯了自己老婆的菲兹杰拉德,黑塞……(各位大师晚上不要找我。。。。)
文献学的老师告诉我们关雎是婚礼进行曲,
但是这些情怀,文史哲通有吧~我们院里那些历史,哲学,人类学的老师也是很有情怀的呢~4 你可能,真的,不好找工作。。。。虽然我是决定在这条路上继续奋斗下去所以暂时不用考虑就业的问题,但是就我身边的同学们找工作的惨痛经验来说,中文系,尤其是女生,很难找工作。(不过题主本来就是学文史哲的也差不多吧~)题主你是想将来从事新闻方面的工作的话,不一定要中文系出生,新闻行业也是有很多分支的,看你具体对那一块感兴趣啊。社会新闻,体育新闻还是娱乐新闻神马的,你可以在学校的媒体做记者,找外面的实习机会,一样是可以的。5 总之,如果你不是想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是真的十分热爱这个的话,劝你还是别转了,咱们还可以曲线救国不是?不然就很容易变成像其他答案里描述的那样,闲的蛋疼又找不到目标,混日子然后成功失业。。。。(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对于我等这种真正热爱中文的人而言,当你考到了一个名师济济、高手如云的中文系,你会觉得这里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炉”,——虽艰难困苦,但玉汝于成!当你只考到了一个庸师扎堆、白丁往来的中文系,你也许会觉得这里是曹操的“鸡肋”,——既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所以我想说的是:人文学科的造诣有时候要讲究一个师承或家学,个人的志向和努力虽然重要,但你所学习的环境和师资也十分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等向往未名湖、珞珈山和鼓楼的原因了。
作为一个在被期末考试深深折磨的中文系妹子。。小小的答一下。。首先,感谢我理科出身的爹娘给了我烂泥般的数学和基因突变的文学天赋,让我这二十年来从来没有在选课、选专业上死过脑细胞。。。因为,没得选。。哈~但是由于数学成绩的严重拖累我还是来到了一个不怎么牛b的大学。所幸,她有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名师辈出的中文系。于是经过转专业的努力,我从原先的哲学转入了文学。然后有些人就笑了。这他妈都什么专业以后出来吃什么稀饭不如学个会计学个英语学个。。。我去年买了。。。我一直崇敬能够因为理想而去坚持自己的人。而我正在努力。因为是转专业,别的院什么学风什么考风我也是知道的。一塌糊涂。但是我们院是出了名的严。绝对不可能出现光明正大作弊这种事。一般考试三个老师监考还有流动监考。去年考坑爹的语言学我们考场就抓了5个打小抄的。我们理解,因为真的太难。我们的考试不是一打资料一份重点几张样卷就可以搞定的。我们都是整本书整本书地考。考一门就是一本书,从头到尾,任何犄角旮旯都有可能。所以。。老纸已经快背屎了。。平时上课不听的下场就是考试的时候各种想死。我们的专业大二课特别多。加上转专业补大一的课,我上学期考了16门这学期马上要考10门。什么概念,就是几乎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废寝忘食地背书。很可怕吧。告诉你,我们院的学霸多到惨不忍睹。因为妹子居多,大家都是有点追求的,加上我们校区素来号称尼姑庵,真的除了学习没其他太多的事。所以。鸭梨山大!好了,说说老师。我想不管在什么专业,总会有你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课,喜欢和不喜欢的老师。就拿我们的文学概论来说,上期是男神教的,我几乎从未缺席生病也要去听,这期换人了,才知道曾经沧海。。文概是门既重要又无聊的课,老师不好讲的不生动简直是谋杀。于是我华丽地上隔壁班蹭课了。。再吐槽一下现代文学老师。老男人话痨到一塌糊涂还自恋地觉得自己世界无敌一级牛b。走好。不送。最无法割舍的就是古文老师。只能用仙风道骨来形容。听好老师讲课绝对是一种精神洗礼。他的价值观通过文本传输过来那种感觉太赞。都说书生百无一用。都说妹子不如趁好年华捞一碗青春饭。但在中文系,尤其是师范专业,我们大多数人不仅以做一个好人的目标要求自己,更加感受到教书育人的重担。这里,大多数老师是有水平有操守的,大多数学生是有追求有理想的。因为我们受过最纯正的文化熏陶,我们有最鲜明不二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个文化人。不知道别人,但我和我身边的小伙伴都是这么想的。当然也有学渣学酥神马的,每个人追求不一样,人品好的不妨碍交友。我发挥专业优势做过家教,发现自己对教育无爱。。也尝试打份体力活的工,发现赚钱不易。。即将去到报社实习,希望找到真爱。。人生在于尝试嘛,谁说难就业,那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哎。回去背书了。
感谢邀请。最近准备考试没能回答太多问题大家原谅则个。首先说明下自己的情况,我是某个985大学中文系的大二学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成绩还行。如果看过我关于中文系的回答应该知道我是很讨厌中文系的-。-下面的答案仍然会秉承黑中文系的基本方向,随意写,欢迎喷。1 几乎所有中文系学生都喜欢说自己这个专业不出作家。2 中文系不出作家的原因很简单,一半因为大家懒得写,四分之一是因为学校不教也教不了,八分之一是写东西赚不了钱,还有八分之一是因为怀着文学理想去读了一堆大师名作,然后发现自己写得真是一泡屎,愤而封笔删word文档。当然中文系也不是没有写东西(特指“文学作品”)的人,一般而言,你去讨一份伊的大作拜读一番,得到的感想多半是“这他妈什么狗屎”。3 中文系学生很懒,即使是中文系里学霸等级学生丢到别的系也不能打。4 这里的懒包括了不看书,中文系女生主要娱乐项目是看剧,男生的主要娱乐项目是lol5 但是,奇怪的是,中文系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很有文化,特别喜欢用自己的考试内容来鄙视理工科学生6 中文系里喜欢逢人便称自己是中文系学生的学生,无一例外歧视数学7 中文系女生一般看不起本系男生,主要原因是伊们认为中文系男生娘炮且怂8 中文系男生真的普遍很怂9 一般来说,中文系学生都会在课堂上学写近体诗和填词,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会很苦恼。不苦恼的,要么是用电子作诗机搞好平仄,打算随便改改混个及格分的;要么是长得丑的10 还是作诗,这项技能一般可以让一个人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并在之后的时间里被大家认为是神经病。顺便一提,一般一个学校里的诗歌社团最喜欢发表作品的是工科生。11中文系里的奇葩(如楼上吉林大学那位仁兄所说的)才是真正继承中文系精神的人,大家应该尊敬。12 有趣的是,中文系的学生一般不会说某门课程如何如何,他们评价的是老师。选课的依据也是老师。13 要想在中文系挂科相当困难,提前漏题的现象太多了14 所以有志于在中文系深造的人必然得自己找书看。不过由于中文系盲目跟风、尚古的传统,大家要么找所谓的大师书单,要么百度一下北大中文系学生必读书目。这会造成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很容易就把书看偏。(书单这种东西危害太大,都什么年代了,我们还能在一堆人文学科的书单里面看到钱穆的史学作品)15 除了一小撮搞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大多数中文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都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人名难记16 这也造成了中文系学生英文水平普遍比较捉急 -先写这些-
先提醒,这是一篇——纯——吐——槽——文——也就是说,我只负责在这个答案里写我想吐槽的地方,不负责洗白,也不负责辩护,所以请一定千万务必把这个当成一个“片面”的答案,因为我所列举都是存在的情况,但不是全部。不喜请跳过。槽点一:混日子没有什么专业比中文系更好混日子了。不想上课?没事,老师一般不点到;不想做作业,没事,请尽情百度然后改改字词句序;不想考试复习,那更简单了,去复印店吼一声“缩印”就行了。在这个专业里,从大一到大四,我见过太多混日子的人了。冬天不想早起,夏天需要午睡,春天容易春困,秋天,秋天不是最适合出去玩的么?读书?期末考试前记得找学霸借下笔记,运气好的话老师会勾一些重点,再准备好小抄,就可以过关了。因为一般没有老师会挂科,只要你懂得把整张答题纸胡诌完。至于你整夜整日整本整本背下的书……呵呵,请不要介意,那些充其量只能应付考试,不能够称为“知识”。在我院,甚至有学生特意从别的专业转过来就是因为在原专业混不下去了改一个地方继续混。槽点二:论文中文系写的最多的就是所谓论文。但是,就大部分学生交上去的东西来看,“基本就是垃圾”(老师原话)。好一点的能做到知识点有创新,次一点能做到表意基本没有错误,再差一点,就连一句话都捋不清楚。可是就是这样,还是有老师强迫学生一门课程必须交一篇论文,真是辛苦了好些学生连夜在知网上复制粘贴甚至连标点符号的格式都前后不一样。槽点三:教授们别说学生,连一些老师也不过是学术混混。本科生或许不清楚,多向研究生博士生打听一下,就知道一些老师的真是水平如何。比如说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的老师连外语都发不准,竟然还可以一连当到博导。一些老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连举个例子都不带多说一句题外话,结果学生自行提一个问题就被问得卡壳,只能胡言乱语。还有一些老师,拿着“创新”的令牌,一学期的课刚讲了几节,就要求接下来的课程安排学生组队轮流“展示”——讲个P啊,你连基本的学科知识都没有交给学生,就让他们去东拼西凑弄一个ppt混弄一节课的时间,然后“咻—”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学生拿着崭新的书开始了自学……老师们之间,矛盾也不少。中文系内部不同的学科之间相互鄙视,涉古的鄙视现当代的,涉外的鄙视老古董的,一条鄙视链浑然天成。哪怕同一个二级学科内部,也会因为老师是不是本校“嫡出”而有泾渭之分——自家地当然留给自家学生,老教授们未必会多待见新来的青年教师。槽点四:歧视在中文系的一路简直是被歧视的一路。被长辈问到大学专业的时候,回答“中文系”一般都可以看见别人吃惊+暗暗鄙视的眼神,就跟文理分科时回答“学文科”差不多。被同龄人知道自己学中文之后,时不时被要求“你帮我写一篇读后感/选修课论文/发言稿/策划/对联……”,但是臣妾做不到啊,臣妾忙着东拼西凑拿着西方理论套文本这种高大上的事情呢。在找工作的时候,这种歧视在某种程度上简直被发挥到了极点:有些来中文系特招的人,眼睛鼻子不知道瞪到第几层大气层了——太矮了不行,太丑了不行,不会写文章不行,身材不好不行,女生不行女生不行女生不行。(有本事你在招聘启事上就明说啊,面试的时候才讲是什么病)更有甚者,白天招聘结束晚上就联系被招上的女生出去吃饭唱歌打台球。槽点五:加分无论的平时评奖学金还是准备“保研”的都避不开拿“加分”这个欲望。鄙院有一点好,平时的奖学金只看成绩不看加分。但是到了“保研”时候,则难免一群人想着办法从其他途径给自己加砝码。买论文,一篇普刊几百块,为了加分,我们隔壁班有人就砸了几千块钱进去。结果排名在前面的人急了,也纷纷砸钱进去……一场恶性循环就此展开了。槽点六:学二代这个东西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因为此类生物现存的数量还很少,但是并不是没有。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会非常容易就获得一些资源:比如说,发表一篇C刊就是一句话的事,参加学科项目就是看心情的事,因此他们的奖学金也不过是囊中取物。毕业以后再镀个金,那留高校就是分分钟的事。因为他们父辈们所掌握着非常丰富的资源,所以他们可以完全不需要太多的真才实学就可以子承父业。槽点七:八卦中文系向来是八卦最严重的地方。不仅可以八老师,八学长学姐,还可以八其他学院,八其他学院。当然,这些八卦有些也非空穴来风。据说中文系才子多,所以风流事儿也多,流传下来的风流事儿简直就是一本《聊斋》。某某教授娶了第N房,某某老师又曾经搞大了学生的肚子,某某专家的论文全靠博士生操刀……请一定要结交一个资深中文系的同学,要不然你简直是放弃了你们学校的一个“天涯”。↑以上来自一个中文系正牌学酥的倾情吐槽。要不是因为我怕说得太详细被跨省,简直想把我们学院的那些徒有其表的老师们一个个扒干净。我不是不爱我的专业我的学院,正是因为爱,所以我怒。人文学科,最易下手。那些官僚叫兽们,霸占着资源,应付着学生,忙着拿课题发论文囤私钱,真心恶心。大学里我最喜欢的几位老师,他们都不会因为抢课题和别的老师闹得乌烟瘴气,他们会在上课的第一时间告诉我们电话和邮箱,他们会慷慨以授那些真正的知识。我知道这个题目会被很多中文系以外的人看到,他们之中不乏对中文系有意向的人。我希望他们看到,知道,了解,中文系的侧面,而不要本着“好好读书”的天真愿望进来之后就抱怨大失所望。任何一个地方,光明和阴影都是并存的,知道阴影所在的人,才能更珍惜光明。而对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中文系学子们,如果你所在的学校没有这种问题,那么我向你道一声“恭喜”,望你好好珍惜。中文系如一条河,真正潜进去的人会明白真正的水下风光,而愿意随波逐流的人,河水会带你到下一个路口,望你没有忘记如何用双腿行走。
平时养老院,期末疯人院。
负能量满满实在看不下去了冒泡题主的问题问得太大,不如这样说把:1。同是中文系,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且不说学术水平,就只是专业侧重点、学术风格等等就很不一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不同。比如搞文献的,可能这所学校偏重宋代,那边就做元朝的比较多,当然这和题主的理想关系不大,想必题主也没有那么详细的考虑。2。为什么说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因为这几乎是所有人——包括大多数本系新生对中文系的唯一印象。但作家从根本上说更接近于艺术家,你听说过大学培养艺术家的吗?艺术家苗子可以通过高考被选拔吗?那么中文系做什么呢,做研究。其实和其它院系没有太大差别。其中题主关心的文学研究又下分很多具体专业,楼上有不赘述。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和历史哲学这样的纯文科研究是很相似的,没什么风花雪月。另外,语言学大类其实更多地要求逻辑思维和大量的语料研究积累,现代的语言学研究已经不是传统的训诂小学,研究方法大多是从西方人那里发源的,比很多专业都更要求理科思维的一种研究。3。学术水平。多的不说,题主如果有志于学术研究那么国内前十的中文系尚可一读,中文系也有养老院的,也有虐得一批文青欲哭无泪的。如果只是为了系统的写作训练大可不必,因为真正的中文系不做这个。4。在中文系读书。书是自己读的。若不是对中文本身有极大的研究兴趣在哪里读书都是一样。因为本系也和外系一样,有读书的有不读书的,有学神有学弱,有闲云野鹤的有汲汲营营的,这和院系本身关系不大。好的院系会有好的老师,但他只能教你学术,教不了吟诗作对。且现今国内的大学大多不清净,想找好一些的读书环境不如找家小资些的咖啡厅。5。一入中文深似海,外语数理是路人。6。真正的中文系也不出文青,不出贤惠温柔可人的完美女友,也很少很少出娘炮。(就本校而言)7。你想要的中文,是你想象里的中文,还是你了解过且喜爱上的中文系?
不邀自来,先马,晚上有空再答…… 手机打了一半不小心退了出来,坑爹啊。 应该完善一下手机答题的功能,很不好用。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不具有普适性,仅供题主参考。其实中文系下设有很多二级学科,如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历史系,新闻学(有的学校把新闻学独立了出来),社工等等。本人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应该是比较纯粹的中文系了,只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专业可能侧重点不同,但应该大致一样(不能肯定)。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主要有:文学史,文学评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其他课程。文学史主要是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从《诗经》到当代文学,从柏拉图到后现代主义都有介绍,作品,作家,流派等等。(考研的话这一块很重要)文学评论主要介绍中西方(主要是西方)各种流派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如象征主义,意识流,形式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等,饶是我对这些东西有很大兴趣,学习的时候仍头大如斗。语言学主要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就是学王力老师的那四本书,中华书局版。现代汉语主要是学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等。应用语言学就是学习应用文写作,何为应用文请自行搜索。其他课程比较杂,就是一些与中文系相关的课程,包括选修课,如比较文学,新闻学(只讲个大概),民俗学,明清小说,俄国文学,红楼梦研究等等,看授课老师的兴趣和意愿而开设。从学生出勤率来看应用语言学和其他课程比较受欢迎,原因显而易见,应用语言学较实用,其他课程比较有趣味。课余生活主要是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当然是与文学相关的活动如演讲,辩论,读书交流会之类,社会实践比较有意思,分小组调查某个课题,我曾做过关于方言和地方小吃的调查,把调查结果做成PPT向大家展示。当然也看个人,有的学生喜看书不喜交流,课余生活就没那么丰富。也有不看书不参加社团活动,呆宿舍打游戏看韩剧的。比较同意@的第一条,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很多作家都不是科班出身。正宗的中文系主要产出文学批评家,偏向于学术研究。如果中文系一条道走到底,只能去教学或搞研究。至于第二条笔杆子未必很硬,我只能说还是看个人的努力程度,平时多练笔,积极寻找实习机会或兼职都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都认真完成也能练练笔杆子。说说经历过的老师吧,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适合搞研究,有的讲课幽默风趣,但是都对学生很负责,愿意跟学生交流解惑。对于真正热爱中文的的人而言,到了大学里如果还看重于所谓名师和学习环境,是学不到什么的,我想任何学科都如此。再差的老师也比当前的你水平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退一万步讲,老师的水平真不如你,难道你不会自学吗?我认为大学里最重要的两个能力就是自我学习能力和发现自己兴趣的能力。说到这里不得不拿本人举个栗子,大三下半学期对新闻学产生兴趣,想考新闻学的研究生,但是学校只排了半学期的新闻学概论,就是讲个皮毛,授课老师是一个六七十的老头子,又红又专。我抱着极大兴趣去听他上课,无奈此人学识实在有限,翻来覆去讲的都是新闻宣传,就是五六十年代那一套,我一个半吊子的都比他强。由于他主办我们系的一份报纸,自告奋勇来发挥余热,其实那份报纸免费发放都没人看,都卖了废纸或是送给练毛笔字的同学。几节课下来实在受不了,脑海中一直浮现孔夫子的一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于是愤而翘课,自己想办法买书学习。(考的是人大新闻系,第一次考失败,初试差了5分左右,现在准备再考一年,考研同道多多交流O(∩_∩)O)书看的比较多了,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平时会跟要好的同学就某个话题进行交流,比如精英主义,历史进程与个人推动,政府与无政府等等。现在想想清谈误国啊。奇葩确实存在,在我看来比其他专业的要多,不知道其他专业的情况,但是我们那一届的确有不少。只做客观描述,不评价。宿舍里一哥们看了四年穿越小说,就是王妃清宫之类的,有时候我去他那里瞄一眼,他赶紧把手机捂得死死的,然后回眸对我笑笑,那是个Nokia手机,屏幕很小。记忆中我看见他都是在盯着手机看,不打游戏不看书不运动,就是说除了上课吃饭睡觉之外都在看手机。有一同学,不是一个宿舍的,但是交流比较多,无法形容这种类型,总感觉他在任何方面都特别较真,上课坐第一排,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很佩服),一丝不苟地穿衣,一本正经地交谈,我们总是逗他,用很正经的腔调和他说话,对了,他的理想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非要说说在中文系读书的体验,实在是强人所难,有欢乐也有迷茫,有思考,也有颓废,相对文(zhuang)艺(bi),也需要奋斗。还要说一点,兴趣转化为学习研究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对我来说),我最喜欢王小波,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关于王小波的小说研究,中间的痛苦之处过来人都应该明白。就比如我特别喜欢看电影,但是要让我分析个电影的分镜,剪辑等等,我可能就没那么大兴趣了。写这么一点,难免挂一漏万,以后再补充……
我們老師说,現在都看不出你們是讀中文系的,這真可怕
就读书而言,我觉得在中文系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说说自己的经历,虽然我已经从美好的中文系毕业来到一个工科院校 T T。从大一开始,专业的同学就开始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兴趣小组,内容有各个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例如:女性主义读书小组,国学读书小组,诗歌读书小组等等。在读书小组内部,有来自中文系不同专业(不要怀疑,中文系内部真的还可以具体细分)的同学,大家根据自己专业所长,对同一段文字进行梳理。我大学期间最喜欢参加的是《韩非子》读书会,语言学的同学负责解析句子,文学的同学负责讲大意,文字学的同学负责释具体某个词的意思,这种互动中我收获很多。当时,这个读书会还有学校的老师来参加,与先生的交谈过程中,不仅对于读书这件事情收获很大,还包括人生。当然,课堂上也是很有所收获,但我更喜欢这些读书会形式的活动。如果题主真的是想读书的话,在中文系你会遇到很多会读书,想读书,读很多书的人。
啊(&﹏比不上毕业的或未毕业的师兄师姐那么有经验,能balabala一大段啦。so,我不谈就业,就说说我的经历吧。我非211,985,只是二本生。挑专业的时候也好纠结啊,是选发展好的金融国贸呢还是就业面广的其他专业。但是纠结来纠结去还是被师兄师姐一句话打醒……得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所以我选了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因为我喜欢文字喜欢语文o(╯□╰)o,当然也热爱传统文化(&﹏一年过去,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学识渊博的老教授。以前高中初中和小伙伴讲文学讲政治讲历史,人家都是一张冷脸对着你,完全不想听。真心到了这里才能愉快的谈天说地,哪怕偶尔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但是总体还是好愉快的~本来看这问题就只是路过一下而已。但看见有评论说中文系的孩纸很功利很现实主义什么的。(#‵′)忍不住要抱不平啦!我身边的小伙伴〔包括我〕都是好懒散的,无论什么活动,都是感兴趣就努力参加,哪怕熬夜奋战,不感兴趣的就算能给自己简历添彩也不屑一顾╭(╯^╰)╮并且,调剂来中文系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自愿填报的好吗,对于这样一个没出路没发展到心知肚明的专业,依然选择它怎么就是功利了呢?我们不爱掺合商场也无心谋取财利。就爱埋在书里涨姿势很不上进乜?参加过其他专业的很多活动和组织,一圈下来真心觉得我大中文系太好了……O_o大绳们我第一次答题,balabala的也不晓得有没有逻辑错误,海涵orz
可以先读读“莽汉派”诗人李亚伟的《中文系》,写得诙谐有趣,入木三分。有必要先对题目改一下再做回答,否则无法回答。我作答的题目:在一所普通211理工科大学就读中文系的感受。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专业,中文系和大学里诸如新闻系计算机系等等专业其实差距并不大,都是大学里的一门极其普通的专业。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中文系的面目却长期受到不同程度的误解,中文系如果不是人才辈出也便是怪人辈出,反正不正常。以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四中文系学生的身份回答你,中文系非常普通。中文系的学生,爱学习爱读书爱玩游戏,不学习不阅读不打游戏,凡是大学里会出现的,中文系也会出现!我们宿舍六人只有两个人是填报了该专业,另外四人中一人是因为误会而填报了中文系,其他三人全部是调剂,在上大学之前完全不知道中文系,此现象亦适用于我们系。爱阅读文学作品的不多,都是被调剂的,就算真心喜欢,生活在这个年代里,能够沉下心来读《战争与和平》已经是少数了,更别说《追忆似水年华》了。我们图书馆只有二楼可以借阅到文史哲书籍,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这些都少,很难找到一个著名作家的全集。平时上课懒散,男生喜欢坐在后排,女学霸坐前排,女生成绩绝对优于男生,大学里女生成绩都比男生优秀。上课提问踊跃回答者总是那么几个人,课堂气氛死板无趣,可以和苦吟诗派枯燥乏味的诗风一较高低。授课老师除了一两个上课风趣幽默之外,其他都是照本宣科念讲义。我们系的老师只有一个是满头白发的教授,其他的都是满头青丝。系里男女生交流严重不足,开学一年了才相互认识起来,下课后以宿舍为单位行动。课余时间充足,以至于会手足无措。考试以六十分万岁,考试内容取决于任课老师的个人风格,文学的弹性太足。系里活动极少,大二现代文学史排练过话剧。有自己的系刊,但是学校学院和系里都不予资金支持,只能自给自足。系刊文章质量低下,稿源稀缺,总不能指望工科院校文学爱好者众多。上面算是我为中文系纠偏吧!中文系真是太普通了,除了男女比例这点略显不普通。中文系的专业名称为汉语言文学,把专业名称一分为二就是两大主要专业课程:语言类和文学类,专业课程重心倾向文学类。语言类课程有:一、古代汉语,了解文言的语法语音词汇的演变发展及其差异和古代汉语常识,还囊括了诸如训诂学修辞学文类学等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在学习了语法分析语义鉴别古今异读诗词格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分析诗词辞赋散文等文言文。我们的教材不是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而是郭锡良版的《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我们只有一个学期三十六个课时,受课时所限,所以老师在讲解文选时只是重点讲解了一些文章。其实重点不在文选,而在语法语言和语义的学习,文章是死的,而语法语语音语义时刻在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具体掌握每个文言词的不同意义和语法功用。知识非常琐碎,需要死记硬背,文言文的学习一向吃力,上课时会觉得异常枯燥。下面谈感受,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放假回来之后就把所有的还给了老师,因为考试很简单,然后日后的课程学习所用甚少,即使在学习古代文学史时,在解读诗词的时候亦所用甚少,一靠百度二靠注释三靠胡蒙。古代汉语的学习经历结果以及感受同样适用于其他课程,概括的说:中文系的课程枯燥为主,老师讲课死气沉沉居多,教学内容中基础性知识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庞大的阅读量是学好中文的终南捷径。二、现代汉语,了解白话文运动以来的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三、语言学理论,其实语言类课程此课才是正宗,但是内容稀少,主授的也是语法语音这些和现代汉语重复的理论。课本有涉及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文中提到的若干概念,诸如共时性与历时性,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能指与所指等概念。如果有心于中文,建议读读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可能会很吃力。文学类课程,需要明确一点:现在各大高校的文学类课程授课重心既不在作家亦不在作品更不在文学理论,而在文学史,你会感觉自己在学习关于文学的历史而不是在学习如何阅读鉴赏批评文学作品。文学类可以划分两小类: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史。文学史:一、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只写到了清朝。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通行于各大高校,教材着实无趣,将文学史划为三古七段,以朝代更迭为时间纵轴贯起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每次谈到某个朝代某个作家某个年代,必大谈特谈时代背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史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这些本来都新鲜活泼异彩纷呈,结果全被拘束在时代这个大框架下,死气沉沉。写到作家必然大谈特谈其生平经历和个人思想,然后论述作品风格作品技巧和作品思想以及后世影响。既然是史学学习而非文学学习,所有作为一本入门级别的教材,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确是值得肯定的,知识点详细完整,详略得当,只要肯用心学习,以后谈及某某朝代某某文学流派某某诗人某某作品必可侃侃而谈,基本知识罗列出来吓人一跳绝对没有问题。说了袁行霈先生这么多坏话,其实教材中也有一些句子很有人文情怀的,比如《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中在论述王维时有一句是这样写的:人若能享受孤独,寂寞也就是一种美了(P.199)。二、现代文学史,了解辛亥以后的文学发展历史,教材编排和授课内容还是袁行霈那个格式:时代背景——代表作家、重要流派——艺术风格、文学成就、后世影响。三、当代文学史,了解49年以后的文学发展史,格式:时代背景——代表作家、重要流派——艺术风格、文学成就、后世影响。四、外国文学史,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文学史,格式:时代背景——代表作家、重要流派——艺术风格、文学成就、后世影响。文学理论史,理论是灰色的!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提出的文学理论及其后世影响。二、西方文论史,了解西方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提出的文学理论及其后世影响。理论的学习不在于使用,而在了解何人提出何种观点该观点具有何种影响。如果想使用该理论分析文学作品,请阅读原著。以上所列皆为专业课,和知友@确幸lasia的回答做对比,你可以发现我们的课程空泛无物,属于入门级别,缺少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古代诗词写作玄学与魏晋风度这些专项课程,更没有那么夸张的高强度背诵写作练习要求,这是一所工科院校中文系学生的悲哀!还有一些课程则是新闻类秘书类的,如新闻编辑与写作摄影摄像秘书学应用文写作等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感觉这些课程远比专业类课程扎实实用。关于学习,如果只是单纯地爱好文学便想来中文系,建议你早日打消此念头,众多知友都提到了一点:中文系不培养作家,更多的是常识学习理论培养而非训练创作素养。其次,中文系基础课程的学习是求全责备的,假定你喜欢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而对意识流文学不感冒,那么你必须改正自己的文学趣味,你必须兼收并蓄所有文学史出现的文学流派和文学风格。这时候你便会觉得文学既不自由亦非有趣,沦陷在文字的汪洋大海里。再者,中文系的学习是极其枯燥的,因为授课内容的死板导致的课程千篇一律,实在不是某个老师或者某个学生所能改变的。最后,爱好文学不一定非得来中文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于情怀,没有历经人世沧桑谈情怀总是肤浅,在斗室之中纵论天下是中文系学生一大弊端,好空谈而非实践(就像我现在这样)。中文系的学生容易自视甚高,“举世混浊我渡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实只要是人都有情怀,情怀和中文系学生的情怀没有什么区别。关于创作,坦白说,会写几首漂亮的诗词写几句漂亮的文字根本不算创作。当代文学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读了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用嘴炒菜的那一段,我觉得我倾尽一生都不可能达到那样的语言高度了,真正达到了大巧若拙大象无形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关于文学,文学并不崇高,文学有严肃的一面也有娱乐的一面,严肃如鲁迅思考国民性,娱乐如金庸华山论剑。不需要把文学当做一门崇高的事业看待,它是文字的堆砌技巧的打磨,然后才是思想的结晶。
大家都说得很具体很全面,我说点小的吧。从个人来讲,学完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大也最明显的收获是,终于知道要说人话了。以前青春期时候的文字,总是绕半天说不到点子上,必须“朦胧派”,必须两字一段句,两句一写景,时不时还要牵强地渲染情绪。参考某些青春派作家的文字,你们懂的。现在知道,把话说得简洁明白,很重要。虽然语言的表达和心智的修炼有关,我知道自己不可能短时间内拥有文学大家们驾驭文字的能力。但我一直会努力去学习说人话,用准确且美好的中文来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自勉。
楼上说的都是光明面,我就补充一些黑暗贴。985中文系,从计算机类专业转过去的,所以来个对比:1.相比原专业超过一半的点名率,中文系上课老师极少点名,所以大部分课都是刚开始第一节满满当当(认识下老师,确定下其风格,知道授课进度和给分标准),学期中间没很多人,学期末人又突然来全(拷课件,等着老师号重点)最夸张的是期末来的人是平时来的五倍都不止,老师也就呵呵一笑,换成原专业老师一看今天人少点,一般就愤而点名了,果然人文学院老师心胸大~2.所上课程很少很少有作业,有也就一个学期那么几次,而原专业每周上课都有相当大部分的作业,完成难度也大,所以人文学院号称X大四大养老院之首,当然工作也难找,这也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有辅修第二专业~3.考试前很大一部分老师会号重点,学生很多都靠考前突击,考试抄袭成风,开考前很多人来得很早抢边角座位,多数老师睁只眼闭只眼,原专业很少有人动抄袭念头,一是没处抄,二是考前警示工作做得好,三是老师监考得严,所以刚来那一学期的考试真是大开眼界~4.可能跟中文系自身属性有关吧,原专业下课后一帮人围着老师问问题的现象在中文系很少见了,最多的就是同学围着问问论文要求和打探考试内容,或者就只是拷个课件,选不同老师课时最多的考量因素是任务多不多,给分高不高,如果遇到爱点名的很不nice的“奇葩”老师,多数人的表现就是人间真情果取关~5.老师学术上成就我不好评价,但对学生的要求确实不高,看到一个原专业同学陪中文系女友上课时听中文系老师对学生说“我不会给你们挂科,最少就是六十多”时心中作何感想,因为原专业人比中文系少,挂科的却大有人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语文小练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