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科学之父之父是谁?

2014年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ISC2014)即将于9月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一亚太地区互联网安全行业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将吸引数百位国内外顶级安全专家参加,而沉寂多年的计算机病毒之父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将再次复出,现身ISC2014做主题演讲。
1983年,正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弗雷德o科恩编写了一个小程序,这个程序可以“感染”电脑,自我复制,在电脑中间传播。该程序对电脑并无害处,潜伏于更大的合法程序当中,通过软盘传到电脑上。一些电脑专家也曾警告,计算机病毒是有可能存在的,但科恩是第一个真正通过实践记录计算机病毒的人。在大学老师的建议下,科恩在其1987年的博士论文给出了计算机病毒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这也是今天公认的标准。科恩也因此被公认为计算机病毒之父。
2009年美国广播公司(ABC)在美国司法部、美国国家白领犯罪中心和其他一些知名高科技咨询机构的帮助下,评选出了美国史上最著名的五大电脑黑客。弗雷德·科恩榜上有名。
弗雷德·科恩创造了计算机病毒,而他又教人们如何战胜病毒,从1983年弗雷德·科恩创造计算机病毒之后,31年来无数的公司和个人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仍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不断地有新病毒面世,也不断的有新的防病毒技术和产品出现。
从2011年开始,弗雷德·科恩慢慢淡出了公众视野,但是作为一个安全行业的专家,他一直在从事安全行业的相关研究和咨询工作,目前他担任Fred Cohen公司的CEO和合伙人,主要为美国政府提供调研和咨询服务,他还同时担任韦伯斯特大学CyberLab主任。
此次参加2014年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是弗雷德·科恩近年来首次来中国,他将在大会期间做有关科学和信息安全保护全球标准的相关主题报告。中国防火墙之父是谁?
日  来源:快乐城堡
内容提要:
  新春伊始,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在微博上发布拜年贴,却遭遇数万名网友恶评,几天之内转发达到25000余条,绝大部分均为吐槽。目前该拜年贴为关闭评论状态,转发量还在持续增长中。
  2月9日15:35,方滨兴在微博上给网民拜年,发帖内容称:方滨兴给大家拜年啦! 蛇年万事胜意!顺祝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位列全国之首 信院师承邮电门, 通今博古育达人; 学富五车仍登攀, 科海无涯惟檀痕。 北风荡霾数踪尘, 邮童快马传轴文; 排山倒海挡不住, 名领风骚比孤岑。 全赢百校奖功臣, 国士苦觅心如焚; 第令他年异峰起, 一啸冲天傲昆仑。
  激情飞扬的文笔没有迎来赞誉之声,却引发数万网友的恶评,由于该贴关闭了评论,包括诸多自称为北邮学生的网民只能通过转发进行评论,其中绝大部分为吐槽。有认证用户评论称:大学校长初一出来拜年,收到的却是两万个“滚”字,都不敢开放评论。有辱斯文,北邮的学生何堪?
  根据了解,方滨兴是中国网络审查体系防火长城(Great Fire Wall)关键部分的首要设计师,被网民称为“中国防火墙之父”。其1960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中共党员。1978年至198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4年在清华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9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84年至1999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2001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至今任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名誉主任。2007年12月至今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资料显示,这并非其第一次遭遇尴尬,早在日,方滨兴到武汉大学讲座时,就曾遇到学生抵制,由于讲座教室是计算机学院B座4楼404教室,有学生打出网页被屏蔽的“404 not found”标语迎接方滨兴,现场还有一位学生向方滨兴投掷鸡蛋,讲座未开始方滨兴便匆匆离场。此事被称为“方滨兴事件”。(杜明远)> 专访现代个人计算机之父Chuck Thacker
专访现代个人计算机之父Chuck Thacker价值中国网 作者:
&&& “就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而言,我想不出有谁能够抵得上Chuck Thacker,这使得我在听到他得到图灵奖后非常高兴。……人们现在往往把个人视作理所应当,而Chuck则是一个真正能够认识到它的潜能的人。”&&&&&&&&&&&&&&&&& &&&&&&&&&&&&&&&&&&&&&&&&&&&&&&&&&&&&&&&&&&&&&&&&&&&&&& ——比尔·盖茨
&&& 价值中国:您获得了2009年ACM的图灵奖,这个奖项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在得知这个喜讯时,您以及家人、同事的心情怎样?
&&& Chuck:我是2009年9月得知的消息,我真的很惊喜,因为从没想到会获此殊荣,我的同事和家人也都为我感到高兴。&&&& 价值中国:您拥有什么特别的品质,使您做出如此多的技术创新?
&&& Chuck:首先,我从小学习就很努力,总会以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其次,我的阅读量很大,这帮助我认识到哪种技术将会成为发展趋势,要知道新事物总是从旧事物中发展而来的。特别幸运的是,我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同事,他们跟我一样对研究感兴趣,一个能够聚集很多志同道合的研究者的项目,成功的机会就很大。&&&& 价值中国:您最初就在伯克利大学这个“发明家的摇篮”工作,能描述下那个过程吗?
&&& Chuck:我刚进入大学,就计划要继续读物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一直与之前的一个同学搭档,他在伯克利上学期间就热衷于发明,我们达成了一项“交易”。我跟他说如果他能教我如何操作它的设备,我就会为他设计电路。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使我获得参与加州大学Genie 项目的机会,这为以后的一些事情奠定了基础。
&&& 价值中国:请您谈谈10年间,您所发明并创新的哪种技术是推动了电脑用户的使用体验?未来的5年内,您认为将怎样开展工作,以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
&&& Chuck:我认为是信息访问技术,大家可以看到,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但是关于如何整合信息、提高信息访问的效率,还是有很多技术上的难关,还有一段路要走。 我想说的是,平板电脑的前景很好,不过,在与计算机更加自然的互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我想创造出一种可以直接与计算机进行对话的技术,可以使计算机直接按照我的意图去做。
&&& 价值中国:您是施乐帕克(Xerox PARC)研究中心的创建者之一。当时Bob Taylor也在那里,他对计算机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您能谈谈他的看法吗?您认为这种看法对您有什么影响呢?
&&& Chuck:他的观念由两部分组成,他对计算机的利用,特别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一个交流的设备更有兴趣;另一部分是人机互动,许多人都致力于此。前一个问题已经逐渐迎刃而解,现在人们可以很好的交流,像Twitter的使用;至于人机互动方面,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去做。不过,我认为更加人性化的界面将有可能面世,不过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比如人工智能的研究,这种技术一旦成功,人类历史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 价值中国:就像Alto的发明,它推动了其他相关技术或的产生。
&&& Chuck:是一个典型的通过技术革新而获得商业成功的例子,其窗口用户界面的创造使得普通电脑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计算机。
&&& 价值中国:您认为是什么激发了您的创新活动?什么因素使这些创新成为可能?您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对今天和今后又有哪些影响呢?
&&& Chuck:最重要的可能还是Alto,以及围绕它所产生的一些技术。Alto最有意思的不仅仅是它是第一台个人电脑,而且是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它主要的作用是可以与很多设备合作,比如与的链接。在当时,这些东西并不是每一个用户都有能力买得起的,主要是出于办公方便的需要才创造的。另一个促使Alto产生的人并不是Taylor,而是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C. Engelbart),他认为必须改善人机交互方式,并发明了,成为代替操纵计算机的方便工具,为交互式计算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的计算机都是以他的发明为基础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早期,在DEC系统研究中心时关于网络方面的工作,我觉得非常自豪。随着网络的普及,发明这些产品的技术在今天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现在,网络可以提供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多技术问题并不仅仅在依靠工程师等专家独自解决。&&& 我有许多值得骄傲的事情,最近的一个项目就是B3,这是一个FPGA平台,能为新的计算机科学构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起参与,共享成果。
&&& 价值中国:现在所有有关计算机的概念都是20、30年前产生的,可是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技术也在变化,我们的眼界要更加长远。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与此有关,您对此有何看法?
&&& Chuck:过去40、50年间,技术发生了很大的革新,我们应该回头检视这些观念,看看是否比我们想象的不好;反过来说,鉴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看看一直应用的技术是否仍旧是好的概念。我认为不断的创新很重要,可是有时回过头看看过去也是一个好主意。
&&& 价值中国:技术不仅要降低复杂程度,而且要向简单化发展?
&&& Chuck:在计算中,复杂是最大的敌人。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去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因为越复杂,犯错的机会就越多。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对计算机非常依赖,可接受的错误也越来越少。降低犯错率的唯一方法就是减少复杂性。
&&& 价值中国:您曾经在许多研究所与项目组工作过,跟很多与您同样优秀的同行合作过,那您经常跟他们沟通吗?
&&& Chuck:我跟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工作,因为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在微软研究院,对我来说,不用刻意去跟谁保持联络,因为大家的工作是需要经常联系的。
&&& 价值中国:您创建不同的研究室的动力和目标是什么呢?这些研究室最值得注意的成果是什么呢?
&&& Chuck:施乐帕克(Xerox PARC)研究中心是第一个,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但也是在商业上最失败的,至少对它的发起人施乐公司来说。我们当时的兴趣是在无纸化办公,虽然结果远远不止于此,无纸化办公只是其中的一个成果。 &&& 在DEC SRC工作时,我们更加注重计算机的易用性,及其商业上的价值。因为第一次的施乐帕克(Xerox PARC)研究中心的工作,使我们实际上创建了一个计算机公司,而不是一个公司,因此,我们现在可以直接影响公司的行为。微软实际上也是一样,虽然微软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做研究。
&&& 价值中国:您目前的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其挑战、机遇与影响是什么呢?
&&& Chuck:我现在觉得计算机运行的实际上还没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许多核心的技术还有待更新。过去几年有一个趋势就是,不是利用计算机加速开展一个项目,而是注重更加实质性的技术开发。我们刚刚进行一个项目,一些想法还在规划之中,一些是关于计算机架构的方法,也是我现在正在研究的领域,这就是B3的目的。我最近的一个项目是Beehive 环境,通过FPGA探索许多核心的架构。我想未来最主要的挑战还是如何去搞清楚最本质的东西,以及最核心的技术。&&&& 价值中国:FPGA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BEE项目(Berkeley Emulation Engine)、 Beehive、transactional memory还是 Barrelfish?& &&& Chuck:这些是完全不同的事情,B3是一个研究平台,而且非常昂贵。注意Beehive这样简单的硬件平台,这对许多人来说更加易于操作。Beehive是为FPGA设计的一种范式,因此,Beehive的目的主要在于简化操作,为程序员提供方便。因为我们不是一个硬件公司,我们可以自由的利用这些设计来进行研究活动,我们确实也这样在做。 &&& Barrelfish实际上是一种,是由我们的剑桥研究院与瑞士联邦大学共同开发的成果,我们正在利用Barrelfish弄清是否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沿着一个分布式系统的线路构架多核心计算机,而不是许多计算机分享一个共同的存储器。&&&& 价值中国:对读者来说,可能对BEE不太熟悉,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下吗?&
&&& Chuck:当然,这是一个大型的印制电路板,其上有4个相当大的FPGA,以及大量的输入或输出设备。关于FPGA,你可以顾名思义:在现场可编程,可以方便的改变,提供了大量的逻辑门,你可以用这些门执行任何指令,就像一个程序。
&&& 价值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对您有所影响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 Chuck:我经常受到同事们与合作者们的影响。比如,Doug Engelbart(道格?恩格尔巴特),他的想法对我的工作有及其深远的影响。享有“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美誉的Ivan Sutherland(伊凡?苏泽兰特),他对简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互有重要贡献,以及Wesley Clark(威斯利?克拉克),他是世界上最早的个人计算机LINC的发明者。
&&& 价值中国:您在计算机界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您认为这些对您看待世界、社会、行业、学术以及技术有什么影响呢?&
&&& Chuck:你必须认识到想我这样做基础研究的人,是在幕后改变世界。基本上,我们只是在研究室里做我们擅长的事情,许多成果可能成为文明的一部分,但是许多人并不明白它们的出处。只有一些专业人员可能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感兴趣,对研究人员了解一些,这是相对少数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我们在做的事情。
&&& 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创新者,您是当今计算机界的栋梁。您认为现今想要进入计算机研究领域的年轻人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 Chuck:这个问题比较棘手,一直以来,我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我很担心年轻人不想做科学研究,只是使用计算机。在我上学的时候,已经有了人造地球卫星,这对进入工程领域以及科学界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即使这些学科更加困难。我们今天并没有这样大的成果,我怀疑这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做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什么事情会让年轻人更有激情?我对年轻人去制造机器人抱有乐观的态度,因为机器人最能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我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我利用Heathkit建立了自己的无线电站。在我看来,机器人技术就是21世纪的Heathkit,其中蕴含了许多机会。
&&& 价值中国:您认为目前我们面对的最大的3个挑战是什么,怎样加以解决?&
&&& Chuck:我们必须关注地球,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将在这一方面大有可为。我们要关注计算机界那些已经做过的大事,也应该关注还没有做的大事。利用计算机真的可以帮助人们去处理他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事情。
&&& 价值中国:您想与我们分享的经验教训有哪些呢?&
&&& Chuck:第一,慎重的选择和自己一起工作的人,要尽量得到他们的帮助使自己更加成功,也要尽量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第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重视简单与优雅的品质;第三,仔细检讨自己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小事总是会酿成大错。
&&& 价值中国:您曾经没有克服的难题是什么?& &&& &&& Chuck: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教育小孩,这个问题总会让我沮丧。此外,在做Alto系统与PARC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层不明白我们的工作,我们尽量跟他们解释计算机的事情等等,但总是存在障碍。现在在微软这个问题就不在存在,因为管理者对技术很精通。 &&& 注:图灵奖(Turing Award)以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Alan M. Turing)的名字命名,是计算机界的最高技术荣誉,有“计算机诺贝尔奖”之称。图灵奖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评选,始自1966年,用以奖励那些对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有卓越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也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
Chuck Thacker 简介:&&& Chuck Thacker是在基础电子技术走向成熟的时刻进入计算机领域的,当时,许多计算机学界先驱的预言都已现实。Chuck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物理学专业,1968年,他参与了学校的Genie项目。此项目曾经研制了最成功的早期分时电脑之一:SDS 940,在Chuck参与之时,他们正着手研制第二代系统。
&&& 此项目最终发展为伯克利计算机公司(BCC),并改进了BCC 500分时系统。在这里,Chuck带领团队负责计算机系统中央存储器与微的设计工作。虽然BCC的商业效益不佳,但它为新成立的施乐帕克(Xerox PARC)研究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培养了核心的技术团队,Chuck是1970年加入的。
&&& 在PARC供职的13年间,Chuck曾负责多个创新性系统的硬件开发。他是MAXC分时系统的项目领导人;他是Alto的主要设计者,Alto是第一台使用“点阵”显示、以鼠标提供窗口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他与人合作发明了局域网(以太网),对其它多项创新都有贡献,比如,第一台,以及高性能ECL技术个人。他还创建了SIL 系统,在整个上世纪70年代,这一系统被许多PARC的硬件设计师所使用。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他是第一个使用了高速缓存的多处理器系统“Dragon”的设计师。
&&& 1983年,chunk参与创建DEC系统研究中心,在这里,他主持了第一个多处理器工作站——DEC Firefly、第一个Alpha架构多处理器等项目。
&&& 此外,chunk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也有所建树。他推动了AN1的发展,这是一个使用与每秒100兆点对点链接来提供快速整合操作的局域网;之后的AN2项目也是他的团队所开发,最终成为DEC Gigaswitch/ATM产品。
&&& 1997年,chunk加入微软,帮助建立微软剑桥研究院。1999年回到美国后,他加入新成立的平板PC小组,负责这种新设备的样机设计工作。之后,负责一个使计算机在基础教育中更加普遍和有效的项目。目前,他在硅谷微软研究院领导计算机构架研究小组。
&&& Chuck出版了许多论著,并在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方面获得多项专利。1984年,因开发Alto,与B. Lampson 、R. Taylor一起获得ACM的软件系统奖。他是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知名校友,也是瑞士联邦大学名誉博士。他是IEEE会员,ACM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以及美国国家工程学院会员,因开发第一台联网个人电脑而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授予2004年查 理·斯 塔 克·德 雷 珀 奖;2007年,被IEEE授予约翰?冯?诺依曼奖章。
&相关阅读:
·出价20亿:传百度欲收购第三方支付快钱
&&·苹果为中国内地应用商店新增银联支付
&&·支付宝ApplePay或合作 蔡崇信称正在商讨
&&·马云:支付宝一定会上市 但目标不是钱
&&·美国闪购网站Gilt宣布接入支付宝支付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频道热词:&&&&&&
新闻中心厂商动态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电脑之父是谁?急急急??????????_百度知道
电脑之父是谁?急急急??????????
必须详细,否则休想拿分
提问者采纳
●谁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议,在美国曾持续了近30年;而由此构成的诉讼,也成为美国历史上耗时最久的知识产权官司。
●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桩历史公案依然鲜为国人所知。国内绝大多数计算机方面的教科书、科普读物和主流媒体,甚至像《大国崛起》这样的历史文献巨片,还都认为毛克利和艾克特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事实上,真正的计算机发明人,应该是依阿华州立大学的阿坦那索夫(Atanasoff)。前不久,阿坦那索夫之子小阿坦那索夫来到中国,为人们还原历史真相。
电子计算机已经进入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工作和生活须臾不离的工具。计算机的发明可说是上个世纪最重大的科技贡献。而关于谁是现代计算机发明人的问题,在美国争论了近30年。1973年以前,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那是在1946年由毛克利和艾克特造出来的叫做ENIAC(埃尼阿克)的一台机器。但是争议从来不断,毛克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事们议论纷纷,认为毛克利有剽窃之嫌。
美国法院对于计算机发明权的归属展开了多年法庭调查,在1973年作出最终宣判: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依阿华州立大学的约翰·文森特·阿坦那索夫于1939年发明的ABC,而不是由毛克利等制造的ENIAC。当时美国的新闻媒体为此惊呼:阿坦那索夫是“被遗忘了的计算机之父”。
阿坦那索夫和毛克利:“李逵”和“李鬼”
依阿华州立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阿坦那索夫自1935年开始探索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进行计算工作的可能性,他最初是希望设计一种新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他的学生们处理那些繁杂的计算问题。当时,美国大学里普遍使用手摇机械式计算机,但那难以承担复杂的计算工作,例如求解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两年苦苦钻研,毫无突破性进展,他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1937年一个冬季的夜晚,阿坦那索夫在一家路边小酒馆里突发灵感。他把当时那些想法匆匆地划在随手抓到的餐巾纸上,勾画出了他的计算机器轮廓,包含四个要素:
1.采用电能与电子元件,在当时就是电子真空管;
2.采用二进位制,而非通常的十进位制;
3.采用电容器作为存储器,可再生而且避免错误;
4.进行直接的逻辑运算,而非通常的数字算术。
这可是划时代的一刻:计算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将要跨越机械历史,而迈向电子与数字的新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都呈现在阿坦那索夫的笔下。
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之内,他设计电路,画出蓝图,写成科研项目计划书。经他所在的物理系批准后,呈报给依阿华州立大学学术委员会,申请并获得了少得可怜的650美元科研经费。
阿坦那索夫还找到了理想的合作者克利福德·贝里,一位聪明并且懂得机械、又有动手能力的物理系研究生。两个人终于在1939年研究制造出来了一台完整的样机,人们把这台样机称为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
ABC是电子与电器的结合,装有300个电子真空管执行数字计算与逻辑运算,使用电容器来进行数值存储,数据输入采用打孔读卡方法,还采用了二进位制。它是一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电子的而非机械的,尽管它粗糙简陋,甚至显得寒酸。
阿坦那索夫给依阿华州立大学的专利律师写过若干封信,并提供了申请专利所需要的文件。二次大战时期,他应征去海军服务,大学校方并没把ABC的发明当一回事,非但没有帮助阿坦那索夫完成专利申请,还命系里的研究生拆掉了ABC,因为在战争时期,计算机ABC上的那300个真空电子管是紧缺用品。当年被派去拆取电子管元件的研究生名叫斯图尔德,他后来成为依阿华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与首任系主任,现仍健在,是ABC的一位重要见证人。
然而到了1943年,美国国防部批准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毛克利和艾克特的一项研究计划:设计制造一台可以解决天气预报问题的机器。军方慷慨解囊,拨款40万美元,这与阿坦那索夫当年所获得的科研经费真是天壤之别。1946年,毛克利和艾克特的机器问世,名叫ENIAC(埃尼阿克),一台在功能上比ABC棒得多的计算机。
阿坦那索夫后来从媒体报道中知道了ENIAC,还认出来制造者毛克利,就是那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1941年夏天跑来参观ABC、在他家住了5天并向他与贝里讨教的人。阿坦那索夫看出,ENIAC的基本设计原理是抄袭他的概念,里面所有加法电路都是ABC的直接拷贝或演变。
毛克利却不承认他曾经向阿坦那索夫请教过ABC设计原理一事,甚至对于在1941年曾去阿木斯市造访阿坦那索夫那件事也讳莫如深。毛克利与艾克特为他们“发明”的ENIAC申办了发明专利。他们把专利权卖给了一家名叫兰德的制造计算机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真正的发明家阿坦那索夫已经无法恢复自己的发明权:他的发明没有专利保护,他也没有经济能力和毛克利及其背后的兰德公司打官司。看来,阿坦那索夫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霍尼威尔和兰德公司对簿公堂:歪打正着
阿坦那索夫已然心灰意冷,不再奢望从毛克利手里夺回计算机的发明权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美国两家计算机制造商——霍尼威尔公司和兰德公司,因商业诉讼对簿公堂,因而找到阿坦那索夫出庭作证。诉讼的初衷并非为了主持正义,而是由于背后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但是这场官司却在客观上帮了阿坦那索夫,为他恢复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提供了机会。
事情发生在1966年。霍尼威尔公司与兰德公司争执的核心涉及到关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专利权问题。
兰德公司声称自己拥有计算机发明专利权,那是该公司向“发明人”毛克利和艾克特二人购买来的,它被称为“埃尼阿克专利”。兰德公司准备起诉霍尼威尔公司,告它侵权:霍尼威尔公司制造生产计算机,但却拒付兰德公司专利费。
霍尼威尔公司的目的极其简单明确,就是要否定兰德公司拥有“埃尼阿克专利”。若能成功,公司将不再付给兰德公司巨额的专利费。因此公司决定,无论花费多少诉讼费用,都在所不惜,决心一搏。
利益冲突,针锋相对,没有调和的余地。双方争当原告,要在法庭一决胜负。
可是,如何才能打赢官司?早在1962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就曾经兴起法律诉讼,挑战过兰德公司拥有“埃尼阿克专利”的合法性。但美国地区法官道森,以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控告缺乏充足证据为由,判决贝尔败诉,而兰德公司继续拥有“埃尼阿克专利”。
因此,对于即将开打的官司,兰德公司以为胜券在握。
霍尼威尔公司明白这将是一场艰巨的官司,打赢官司意味着推翻法官道森原先的判决,别的先不说,能否找到一个地方法院受理这个案子都是问题。其次在打官司的策略上也要斟酌:绝对不能重蹈贝尔的覆辙。与其质疑兰德公司拥有“埃尼阿克专利”的合法性,不如釜底抽薪,证明毛克利和艾克特根本就不是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因而他们拥有的专利其实是非法的。
霍尼威尔公司怀疑到毛克利和艾克特有假,并非凭空捏造。他们不但听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里有指责毛克利是个冒牌发明家的传闻,还搜集到1941《德孟内斯论坛报》的一篇关于阿坦那索夫发明了ABC的新闻报道和一幅贝利操作ABC的照片。霍尼威尔公司对于推翻“埃尼阿克专利”信心十足。
霍尼威尔公司与兰德公司几乎同时进入法律程序,互相控告对方,他们在进行一场“法院赛跑”,争当案子的原告。事情闹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联邦大法官斯里卡对本案作出司法裁决:本案的司法审判权放在明尼苏达州;并且还裁定霍尼威尔公司为本案原告;指派拉森法官审理此案。拉森法官当年58岁,年富力强,具有丰富经验和接受这件复杂而耗时的案子的体魄与精力。
霍尼威尔公司在法律程序的马拉松赛跑中暂时领先,完成法律立案程序竟用了一年时间。
另一方面,霍尼威尔公司必须找到阿坦那索夫和贝里,他们将是本案最关键的证人。贝里在二战期间也离开了依阿华州立大学,全家去了加利福尼亚州。不幸的是,贝里在1963年独自一人去纽约工作,不知何故撇下妻子和一双儿女,自杀了。
阿坦那索夫明白此事对他的意义,这是可以恢复他的计算机发明权的惟一的机会。他终于有机会揭穿毛克利说“没有从ABC的设计中学到任何东西”的谎言,而且打官司不需要他出钱。阿坦那索夫立即表示愿意出庭作证。
当然,还必须找到毛克利,他也要作为证人出庭。毛克利明白这场官司对他凶多吉少,但他别无选择,必须硬着头皮出庭,顽抗到底。
沉重的车轮一旦转动起来,就很难停下来。即将开始的是一场阿坦那索夫“打不起”,毛克利“输不起”的官司。多少美国人都在关注:好戏就要上演了。
阿坦那索夫与律师配合:相得益彰
1968年,将要出庭作证的阿坦那索夫开始准备他的证词与证据。他和贝里一起在依阿华州立大学设计制造的计算机样机ABC,25年前被校方拆掉了,现在他要按照当时的设计蓝图把ABC复原。阿坦那索夫十分兴奋,对原来的设计观念,想法和计划仍然记忆犹新。他要运用这台复原的ABC向法庭陈述他的发明是什么。他还要向法庭剖析,毛克利和艾克特制造的ENIAC的基本原理与ABC毫无二致。
日,拉森法官开庭,传讯到庭的第一位证人就是阿坦那索夫。阿坦那索夫有备而来,连续三天出庭作证。他首先向法庭叙述了1937年冬季,他产生灵感的那个夜晚,那个依利诺伊州路边的小酒馆。他接着叙述如何设计电路、实现了他预见的概念,ABC成功运转等等。
阿坦那索夫还向法庭作证道:1939年3月,他把ABC的工作原理写成论文,经他所在的物理系批准后,呈报给依阿华州立大学学术委员会,申请并获得科研经费650美元。
法庭在以后的两天中,传讯了原告方面的其他证人,他们出庭作证支持了阿坦那索夫的法庭陈述;法庭还调阅了相关文件,所有文字证据也与阿坦那索夫的证词吻合。
开庭的头三天,阿坦那索夫努力使法庭确信:他早在1939年,就已经建立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一台样机ABC。
6月21日,法庭调查进入第二个阶段,调查毛克利是否剽窃了阿坦那索夫的发明。法庭开始调查阿坦那索夫与毛克利是否于1941年6月会面,以及会面的经过。阿坦那索夫在法庭作证说: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是个星期一。一早我就把毛克利接走,去看我们那个机器。贝里已经等在那里。毛克利与贝里见面之后,立即开始讨论机器的细节。我真后悔,那天早晨,我给了毛克利一本设计书的副本,就像面前的这个副本一样。”
阿坦那索夫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它向法官展示。设计书是在1940年完成,共35页,有一个绿色的封面,它仔细描述了ABC的构造和概念,阿坦那索夫与贝里手绘草图。
紧接着阿坦那索夫清晰而准确的陈述,干练的原告律师立即向法庭呈交了一个打印的手册,名叫:“电子计算设备笔记”,那是毛克利在1941年8月写的,仅在他刚刚参观过ABC的几个星期之后。同时原告律师向法庭确认:阿坦那索夫的“绿皮书”写于日;ABC的工作原理要点包括:二进制、求解线性方程组、ABC的时间控制与同步、点容器存储和数字读取、自动化电路操作以及逻辑电路。
作证之后,阿坦那索夫离开明尼苏达州,回到马里兰州,在那儿他有一个农场。阿坦那索夫对霍尼威尔公司的律师们的表现和法庭取证都很满意:这些计算机的“门外汉”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弄懂了计算机的原理和术语,他们还用法律语言确立了他本人以及ABC在计算机发展史中的地位。律师们的所作所为,是任何职业的计算机史学家都难以再超越的。法庭调查的完备充分,律师们严谨的举证,法官对庭审程序的严格控制和对事实的准确判定,令阿坦那索夫出乎意料,大为感叹。
毛克利出庭:被逼到墙角还能跳舞
轮到毛克利出庭了。
在开庭前,按照美国法律程序,双方律师应分别向对方证人取证,律师也不能仅听一面之词。在这个环节中,毛克利向原告律师提供的证词有些含混不清,与阿坦那索夫及其他证人的证词不一致,也与法庭掌握的证据不符合。例如,他虽然承认了访问过依阿华州的阿木斯,并且参观了ABC,但矢口否认曾经看到ABC的内部细节,也从未见过阿坦那索夫35页的“绿皮书”。法庭认为他的证词难以成立,不可采信,于是决定当堂审问。
律师们个个伶牙俐齿,咄咄逼人,又善于声东击西,发现与揭破虚假证词。毛克利就让原告律师着实“修理”了三天。他前后说法不一,破绽百出,大出其丑。
毛克利原来说:在昏暗的光线下,仅看到蒙着罩子的阿坦那索夫的机器。但他却无意中从一张律师给他看的拍摄于1942年5月的照片中,认出了ABC。后来只好改口,承认看过ABC的工作情况。
毛克利原来说:不记得贝里这个人。可事实是,给他演示ABC工作情况的人就是贝里,有三个人可以作证。
尽管如此,毛克利仍然坚持说,在参观过ABC之后,他并没有学到什么关于电子数字计算机的东西。他还用轻蔑的语气分辩说:阿坦那索夫的机器只能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仅有特殊用途。而他感兴趣的乃是研制具有广泛用途的机器。
在法庭上,在被问到他写的那个“笔记”时,毛克利向法庭陈述,那是他思考关于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备忘录,想法并非产生于他与阿坦那索夫的交流。
所有在场的人,包括法官,甚至被告的律师们,人人都能清楚地判断毛克利在撒谎狡辩,他是个“已经被逼到墙角里还能跳舞”的家伙。
三天庭讯之后,霍尼威尔公司的律师当堂发言,递交物证,归纳事实,最后用近乎挖苦的语气“劝告”毛克利承认:
1.从日到18日,他到阿坦那索夫位于阿木斯的家中作客。
2.在作客期间,他与阿坦那索夫和贝里花了大量时间讨论ABC和计算机理论。
3.在阿坦那索夫和贝里的陪同下,他曾在三、四天内多次去大学的物理大楼参观ABC。
4.他观察了ABC的运行,还曾经与贝里一起装卸某些部件。
5.他整册阅读了那35页的关于ABC构造与操作的说明书。
6.阿坦那索夫和贝里乐意回答他的任何问题,阿坦那索夫拒绝了他把该说明书副本带回宾夕法尼亚的请求。
7.访问依阿华州之后不久,他写信给阿坦那索夫和他的气象学家朋友克勒顿,表示他对ABC的热情,以及他正在宾州大学赶修一门电子学课程。
8.日,他写下一份关于模拟计算器与脉冲装置区别的综合备忘录,其内容与阿坦那索夫35页的关于ABC构造与操作说明书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
9.日,他写信给阿坦那索夫,建议合作发展阿坦那索夫的计算机,询问阿坦那索夫是否反对他运用阿坦那索夫的概念制造计算机。
毛克利实在招架不住了,他抬不起头来,不敢面对法庭上人们那蔑视的目光。在他离开证人席位前,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既没有直接承认霍尼威尔公司的律师罗列的事实要点,也未加以否认,他在精神上完全垮掉了。
法庭终审判决:自有公论
日,法庭终审。从日起,开庭审讯135次,庭审中一共传讯了77个证人,开庭前双方律师取证阶段共采集了80份书面证词。这场美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知识产权官司,随着拉森法官的宣判而最终落下帷幕。如果从1967年霍尼威尔公司和兰德公司的“法院赛跑”起始,到案子终结,实际上超过了6年。
在拉森法官宣判的那一天,法庭没有像审判其它多数案子那样,出现法庭激烈争辩或者慷慨陈词。没有,什么都没有。有的仅仅是整理文件,核对物证,因为面对再清楚不过的事实,连被告兰德公司也无话可说,毫无争辩余地。
首先,拉森法官宣布法庭调查结果:事实清楚,毫无疑问“毛克利关于ENIAC的基本构思是来自于阿坦那索夫,所宣称的在ENIAC上的发明也是源于阿坦那索夫。”拉森法官进一步强调:“毛克利和艾克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他们做的只是阿坦那索夫发明中的概念与设计原理的演变。”
基于法庭调查结果,拉森法官宣判:
“在1939年至1942年之间,阿坦那索夫和贝里,在依阿华州立大学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但毛克利和艾克特实际上已经拥有了25年的计算机发明专利权,他们获得了巨额的不义之财,但他们无法再逃脱道义的惩罚。拉森法官任凭霍尼威尔公司的律师们向毛克利抛出一个又一个尖酸刻薄的问题,令毛克利在法庭上丢尽了脸,他的谎言一个又一个被揭穿,着着实实地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这场颇具戏剧性的官司的起因和结局,令人匪夷所思,美国人只好说:上帝是最公平的!
阿坦那索夫对这个判决满意极了。尽管他没有、也不可能因为他那影响了全人类的重大发明而获得任何经济利益了,但他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其中主要的有:
1983年,拉森法官宣判十年后,一部记述阿坦那索夫和他的ABC的纪录片公映。
1990年,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为他颁发国家技术奖,一个工程类别的最高奖励。
他一生荣获了5个荣誉博士学位。
1995年,阿坦那索夫去世。为了永远地纪念他,依阿华州阿木斯市通往机场的一条大街被命名为阿坦那索夫大道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美藉匈牙利人,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 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 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论、鼻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关于集合论中超限序数的论文,显示了冯·诺依曼处理集合论问题所特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集会论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体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 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1933年,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 他对其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莫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 冯·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奕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奕论与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奕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博奕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冯·诺依曼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作过重要的工作.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 现在一般认为ENIAC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于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科洛萨斯&计算机比ENIAC机问世早两年多,于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见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ENIAC机研制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显然是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尽快着手研制另一台计算机,以便改进. 冯·诺依曼由ENIAC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缩写).在这过程中,冯·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EDVAC机还有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即:(1)采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2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月间,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机&,其中心就是有存储程序 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自然一切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们又认识到&冯·诺依曼机&的不足,它妨碍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了&非冯·诺依曼机&的设想. 冯·诺依曼还积极参与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工作,对如何编制程序及搞数值计算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冯·诺依曼于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的波策奖;1947年获美国总统的功勋奖章、美国海军优秀公民服务奖;1956年获美国总统的自由奖章和爱因斯坦纪念奖以及费米奖. 冯·诺依曼逝世后,未完成的手稿于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他的主要著作收集在六卷《冯·诺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
美国数学家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美藉匈牙利人,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他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批终身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0岁。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士.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发现患有癌症,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关于集合论中超限序数的论文,显示了冯·诺依曼处理集合论问题所特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集会论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体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1933年,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 他对算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 冯·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弈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弈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博弈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冯·诺依曼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作过重要的工作.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值分析和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的开拓性工作.现在一般认为ENIAC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于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科洛萨斯&计算机比ENIAC机问世早两年多,于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几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ENIAC机研制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显然是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尽快着手研制另一台计算机,以便改进.1944年,诺伊曼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该工作涉及到极为困难的计算。在对原子核反应过程的研究中,要对一个反应的传播做出“是”或“否”的回答。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几十亿次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指令,尽管最终的数据并不要求十分精确,但所有的中间运算过程均不可缺少,且要尽可能保持准确。他所在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为此聘用了一百多名女计算员,利用台式计算机从早到晚计算,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无穷无尽的数字和逻辑指令如同沙漠一样把人的智慧和精力吸尽。被计算机所困扰的诺伊曼在一次极为偶然的机会中知道了ENIAC计算机的研制计划,从此他投身到计算机研制这一宏伟的事业中,建立了一生中最大的丰功伟绩。1944年夏的一天,正在火车站候车的诺伊曼巧遇戈尔斯坦,并同他进行了短暂的交谈。当时,戈尔斯坦是美国弹道实验室的军方负责人,他正参与ENIAC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在交谈在,戈尔斯坦告诉了诺伊曼有关ENIAC的研制情况。具有远见卓识的诺伊曼为这一研制计划所吸引,他意识到了这项工作的深远意义。冯·诺依曼由ENIAC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缩写).在这过程中,冯·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诺伊曼以“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为题,起草了长达101页的总结报告。报告广泛而具体地介绍了制造电子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的新思想。这份报告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献,它向世界宣告: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报告中,诺伊曼对EDVAC中的两大设计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论证,为计算机的设计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设计思想之一是二进制,他根据电子元件双稳工作的特点,建议在电子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报告提到了二进制的优点,并预言,二进制的采用将大简化机器的逻辑线路。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实践证明了诺伊曼预言的正确性。如今,逻辑代数的应用已成为设计电子计算机的重要手段,在EDVAC中采用的主要逻辑线路也一直沿用着,只是对实现逻辑线路的工程方法和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作了改进。程序内存是诺伊曼的另一杰作。通过对ENIAC的考察,诺伊曼敏锐地抓住了它的最大弱点--没有真正的存储器。ENIAC只在20个暂存器,它的程序是外插型的,指令存储在计算机的其他电路中。这样,解题之前,必需先相好所需的全部指令,通过手工把相应的电路联通。这种准备工作要花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而计算本身只需几分钟。计算的高速与程序的手工存在着很大的矛盾。针对这个问题,诺伊曼提出了程序内存的思想:把运算程序存在机器的存储器中,程序设计员只需要在存储器中寻找运算指令,机器就会自行计算,这样,就不必每个问题都重新编程,从而大大加快了运算进程。这一思想标志着自动运算的实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成熟,已成为电子计算机设计的基本原则。月间,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机&,其中心就是有存储程序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自然一切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们又认识到&冯·诺依曼机&的不足,它妨碍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了&非冯·诺依曼机&的设想.冯·诺依曼还积极参与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工作,对如何编制程序及搞数值计算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冯·诺依曼于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的波策奖;1947年获美国总统的功勋奖章、美国海军优秀公民服务奖;1956年获美国总统的自由奖章和爱因斯坦纪念奖以及费米奖.冯·诺依曼逝世后,未完成的手稿于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他的主要著作收集在六卷《冯·诺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另外,冯·诺依曼40年代出版的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使他在经济学和决策科学领域竖起了一块丰碑。他被经济学家公认为博弈论之父。当时年轻的约翰·纳什在普林斯顿求学期间开始研究发展这一领域,并在1994年凭借对博弈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宾夕法大学的莫克利(John Mauchly)于1946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机算机,用于计算炮弹的弹道。
冯.诺依曼,规定了现代机算机的硬件组合模式,称冯诺依曼模式。他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现代计算机之父是冯 诺依曼
够详细的吧,你找他干什么,他早已到地下去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科学之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