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酬张少府首联的作用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问古诗《望岳》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着线索首联、颔联、颈联分别写了什么?
线索自然是诗人眼前的泰山.首联写了作者初见泰山的感慨,表现了杜甫对于巍峨泰山的仰叹之情.颔联具体写泰山的雄奇壮观的景象,天地间的灵秀造化都集于泰山,山势之高足可遮天蔽日,表现了对于泰山美景、巍峨气势的赞叹.颈联写作者所见所想,杜甫并未登山,但他写到“荡胸生层云”,既是他对于登上泰山后的想象,又是他对于自己年少壮志,大展宏图的自信,“决眦入归鸟”,则体现鸟飞之高,衬托出山势之巍峨.—————————完全按以前写高中题目的套路走,感觉应该挺靠谱的码字不易,且码且珍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望岳首联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宥子mfHJ劗苖27
望岳首联用了【夸张】表达了作者怎样对此【神往之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送友人——李白首联用了哪些字词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Jie荠Iw224
词句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⑵白水:清澈的水。⑶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⑷别:告别。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x08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⑹征:远行。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是一工对,“青”“白”是颜色对,“山”“水”是同类对,“横”“绕”一动一静为反对,“北”“东”为方位对;“郭”“城”为同类对。其中“城”与“郭”互文见义。此联不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交待了送别时的大场景,而且山静水动又是诗人与友人生活情景的象征:一静一动,我留君去,一北一东,自然的引起下联。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之说,此联即情景交融的佳...
首联山横水绕寥寥四字勾勒出城外的山水远景,颈联用比兴的手法以孤蓬这一意象表现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曹植曾在赠白马王彪中来表现无所依靠任自漂零的人生境遇.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是一工对,“青”“白”是颜色对,“山”“水”是同类对,“横”“绕”一动一静为反对,“北”“东”为方位对;“郭”“城”为同类对。其中“城”与“郭”互文见义。此联不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交待了送别时的大场景,而且山静水动又是诗人与友人生活情景的象征:一静一动,我留君去,一北一东,自然的引起下联。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之说,此联即情景交融的佳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横:横陈,横对。郭:外城。白水:明净的水,潘岳诗有“白水过庭激”句。绕:环绕。○首联用对仗句交待送别的地点及自然环境,充满着诗情画意。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一:副词,表示动作刚一发生,随即会产生某种结果。为别:分别,送别。孤蓬:孤独的蓬草,比喻孤身远征的友人;蓬草易随风飞转,脱离根本,古人常以转蓬喻飘泊流浪。万里:极言其远。征:远行。呼应题目中“送”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5语文版中考语文第六部分中考预测卷5套(有答案)
有问题,有需求,请关注莲山课件微信公众号,关注方法:打开微信 &&点击右侧+ &&添加朋友 &&输入“LSKJ66”或者扫描二维码
2015语文版中考语文第六部分中考预测卷5套(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2168
┃&2015语文版中考语文第六部分中考预测卷5套(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第二部分 古诗文第8讲 古诗词鉴赏广西中考命题分析与预测地市 年份 考查篇目 考查知识点 题型 分值柳州 201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思想感情、诗句赏析 简答 4分 201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炼字、语言 选择 4分 2012 使至塞上 内容、艺术手法、炼字、情感 选择 4分钦州 2014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词牌、词语理解、情感 简答 4分 2013 黄鹤楼 词语理解、情感、句子赏析 简答 4分 201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题意、艺术手法、情感、炼字、句子赏析 选择 4分贺州 2014 观沧海 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炼字 选择 4分 2013 行路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净沙秋思、饮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内容、情感、炼字、艺术手法 选择 4分 2012 关雎、相见欢、赤壁、渔家傲、十五夜望月 诗经、句子赏析、炼字、艺术手法、情感 选择 4分2015命题预测 预计2015年仍将延续这种相对稳定的态势,以为主,辅以简答、题。名家名篇仍是考查的重点,考点仍将落在诗歌内容、情感以及炼字、艺术手法、句子赏析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并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古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能够从内容、情感、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词曲进行鉴赏。《2014年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学科说明(语文)》要求:古代诗词的考查,侧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感受诗词中的形象;欣赏、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歌语言;分析诗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2014o柳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题目已给出赏析范围,只要一一对应结合“解题技巧”的讲解即可写出答案。【参考答案】示例一:拟人修辞,把明月当做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考点一:技法赏析【方法指导】(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起兴、借代、比拟、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反复、互文、用典、顶真、对比等。(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表达方式有叙述、说明、议论、抒情和五种。古诗词常用到的是抒情和两种。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描写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场面描写(动景、静景)。按方法分实写、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中考常考点,其作用主要有:提供特定的环境;营造氛围,起到烘托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境,表达思想感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用在叙事类文章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①烘托: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②渲染:仔细描摹以加强效果。③抑扬:使诗词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④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或物的描摹、议论更含蓄地表达出来。⑤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⑥以动写静:通过描写“动”来体现“静”,更显其“静”。⑦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感伤现实。⑧虚实结合: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可大大丰富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2014o钦州)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山坡羊”是这首曲的
,“踌躇”的意思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这类直接解释词意的题目重在平时识记并积累诗词注释中的词义。【参考答案】曲牌名犹豫,这里指心里不平静?
考点二:词语理解【方法指导】词语理解是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词语的本义,二是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可以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理解诗词中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词义和句意要做到准确、通顺、富有诗意。3.请写出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感情的体会。“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表达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百姓所受苦难的同情。 考点三:体会情感【方法指导】(1)结合背景。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如李白的《行路难》,就写于他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但又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之时,表现了内心的愁苦。(2)分析诗眼。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一词,就能体会到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3)解读意象。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通过对莺燕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到来的喜悦之情。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月:怀人、思乡。菊:隐逸、清高。梅:高洁。莲:超凡脱俗。兰:高洁、隐士。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梧桐:凄凉悲伤。杜鹃:凄凉哀伤、乡思。鹧鸪:离愁别绪。寒蝉:思乡、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柳:送别、思念。雁:思乡。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阑(栏)干:思念、寂寞、离愁。(4)借助典故。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受重用之情。4.(原创)请赏析“峰峦如聚”一句中“聚”字的妙处。【思路点拨】本题中的“聚”是动词,“聚集”的意思,在这里描写“峰峦”,把“峰峦”当人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起到化静为动的效果。再联系特定的背景发现这里描写的峰峦是潼关的峰峦,诗句的目的是为了写潼关的特点。那么,“峰峦好像聚集一样”写出了潼关这个地方什么样的特点呢?再联系全曲就很容易就让人想到潼关地势的险要。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思考,题目的答案就很清楚了。【参考答案】“聚”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考点四:遣词用字【方法指导】这类题目可从用词的准确性(判断词性,准确解释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研究词语描述的对象)、生动性(探讨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以及形象性(结合特定的背景指出暗含的深层意思)三个方面入手考虑。答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5.(原创)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而伤心。【思路点拨】首先明确写作背景和全曲内容,其次看曲眼。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从潼关向西,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油然而起。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揭示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百姓伤心。隐含着对百姓的同情,对朝代兴亡的感慨。? 考点五: 把握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一、山水田园(一)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2015o预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3.下面对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诗人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2015o预测)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现的画面。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3.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小诗用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来描绘出早春的独特景色,表达作者对早春景色的无限喜悦和赞叹之情。B.首句诗描绘初春小雨,用“润如酥”来形容,准确地捕捉到了其细滑润泽的特点。C.第二句写雨后春草萌生的独特景色,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D.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中春光最美的景色,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初夏景色。(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2014o宜宾)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2.(2015o预测)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四)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首联“丰年留客足鸡豚”句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2015o预测)这首诗的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用“腊酒”“鸡豚”等农家款客之物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氛。B.颔联把感觉形象与视觉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C.颈联写乡俗民事,通过村民的习俗、服饰和言行来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D.尾联写诗人白天游兴未尽,决定留宿山西村,等待月色初上时,就乘着月色拄杖夜游山西村。(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篇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上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
上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
。下片笔锋一转,波澜变幻,骤雨将至时“路转”“忽见”的描写,既衬托出词人
,又表现了词人
。2.请从任意一个角度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六)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下面对这首古诗的分析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早上,地点是南山下,事情是除草。B.“草木长”,“露沾衣”,“理荒秽”,说明劳动之辛苦劳累。C.第8句“愿”字既指作者脱离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情,也指对自己劳动收成的憧憬。D.这首诗记叙了作者劳动生活和参加耕田种地的感受。2.(2015o预测)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和谐。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D.以“衣沾”写躬耕的艰辛,而归隐生活的乐趣远大于辛劳,故“不足惜”。二、爱国忧民(七)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盼望与亲人团聚的感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3.请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一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2.诗人为什么宁愿自己被冻死也渴望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屋?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九)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2.(2015o预测)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十)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2015o预测)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
的画面。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十一)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倾城”的意思是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态度是
。2.(2014o百色)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3.下面对该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了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者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词人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词人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十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辛弃疾说此词是“赋壮词”,请作简要分析。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上片回忆当年抗金的军旅生活,下片抒写爱国抱负,渴望收复中原却报国无门的悲愤。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3.(2015o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翻”的意思是“演奏”,“沙场”的意思是“铺满沙子的场地”。C.全词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梦与醒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都十分强烈,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意思是说完成收复北方、统一天下的大业,为皇上赢得生前和死后的好名声。(十三)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
”之意。颔联运用比喻、对偶手法,把处于危亡之际的国家比喻为
,把个人的命运比喻为
,生动形象地抒写了
为主要表达方式,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心底强烈的
。2.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3.(2015o预测)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十四)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2014o白银)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
”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2.(2015o预测)你是怎样理解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3.下面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曲子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把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B.全曲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C.全曲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议论。把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这是对历史的概括,不是对现实的反映。(十五)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有何妙处?2.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理解。3.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B.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味不尽。C.颈联写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上看,与全诗联系不紧。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十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想象,并非身临疆场。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人肺腑。2.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十七)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这首诗是诗人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诗人抱着
决心,又对
之情。这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
。2.请说说你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句诗的理解。三、怀乡思友(十八)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本联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十九)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2015o预测)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二十)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这首词写景简练而有序,“
”一句写仰望之景,“
”一句写俯视之景。上阙通过对西楼、月、梧桐深院这些景物的描写渲染了
。2.许多诗词研究者认为词中的“锁”字最为绝妙,请简要赏析这个字的表达作用。3.(2015o预测)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二十一)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请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2014o乌鲁木齐)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二十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对这首小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3.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二十三)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
。这首诗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2.《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诗句的妙处。(二十四)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这首诗描写了诗人
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
。2.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四、赠友送别(二十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3.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之情。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感情的共鸣。D.诗人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关心。(二十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首句写景,既点明了季节是
,又寓情于景,
等感情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次句紧扣诗题,将题目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其中的“过”字突现了
的感情。2.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2015o预测)最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三层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二十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现的图景。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勾画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2015o预测)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冬雪喻春花,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充满伤感的情绪。(二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追述身世经历,表达出对时光流逝、世事难测、人生易老的深深慨叹。B.颔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听着幽幽笛声而勾起对旧友的怀念。C.颈联写诗人对待世事变迁、仕宦沉浮的达观态度。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赠诗的题意。3.(2015o预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形成鲜明对比。B.诗歌借用两个典故把自己对亲朋凋零、世事沧桑的伤感表达得委婉、含蓄。C.“沉舟”“病树”指衰落的旧事物,“千帆”“万木”指成长的新事物,这两句诗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蓬勃的时代景象,而且蕴涵着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D.这首诗感情起伏跌宕,“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忧愤不平之情。(二十九)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亲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B.开头两句奠定了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D.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郁结。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蕴含了诗人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B.三、四两句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三十)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3.(2015o预测)下列对诗歌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三十一)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2.你是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的?3.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三十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加点的词很有表现力,请赏析。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3.(2015o预测)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这首诗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又能让人体会到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D.最后两句是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诗人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三十三)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3.(2015o预测)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三十四)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
的象征。“浮云”寓指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2015o预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三十五)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2.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三十六)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本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
。2.请你谈谈名句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3.(2015o预测)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人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别离之苦。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三十七)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图画。2.有人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著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三十八)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赏析诗中的“排”“引”二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2.你认为这首诗的可贵之处体现在哪里?3.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请以“鹤”的意象为例作简要赏析。(三十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全俱寂,但余钟磬音。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2.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四十)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风骚”指《诗经》中的
。这里指在文学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2.如何理解“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3.诗人对时代及诗歌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四十一)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下列对这首诗鉴赏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死亡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六、边塞征战(四十二)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策勋十二转
(2)赏赐百千强
(3)朔气传金柝
(4)木兰不用尚书郎
2.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句。3.诗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十三)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了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2.(2015o预测)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四十四)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2015o预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B.第三四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铺写悲壮阴惨的战地气氛;其中“角声满天”勾画出了战争规模的宏大,“凝夜紫”则渲染出战争氛围的凝重。C.第五句诗中的“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D.第六句诗中的“寒声”指夜寒霜重,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面对着重重困难,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四十五)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2015o预测)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诗。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边塞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七、爱情生活(四十六)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
三个部分。2.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简要赏析。(四十七)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2015o预测)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四十八)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改”字与“寒”字,都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3.(2015o预测)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共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为一层,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B.首联中的“别亦难”为全诗诗眼,第二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残”比喻美好年华将逝,渲染了凄楚的离别气氛。C.颈联设想被怀念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表示关切、珍重之意。D.尾联的意思是:我俩相隔不远,可以经常互通音讯。这是诗人自欺欺人之说,与上文主旨不大吻合。【参考答案】(一)1.自然之趣
2.示例:不能。“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意趣。
3.C(二)1.示例:远远望去,只见濛濛细雨中的长安城隐隐泛起一片片青青草色,可走近一看,却极淡极少、似有还无。
2.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3.D(三)1.“争”“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2.C(四)1.“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满足之情。
2.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3.D(五)1.嗅觉听觉词人丰收喜悦的心情看到旧屋时的欢心沉浸在夏夜美景中忘记路途远近的入迷状态
2.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是说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鸣蝉”两词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六)1.A
2.B(七)1.示例:“我”因为遇到战乱,见到春花盛开,但却禁不住流下伤心的泪水;因为与家人分别,心中满是怨恨,虽然到处春鸟和鸣,但我听了却心惊胆战;此句运用反衬(移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时忧国、思念亲人的情怀。
3.A(八)1.“老”是指心理年龄,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2.因为诗人了解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有一种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
3.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内容做铺垫。(九)1.A
2.A(十)1.凄冷、迷蒙
2.示例: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D(十一)1.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极其拥戴、赞扬、敬佩
2.示例:“狂”字统领(贯穿)全词,体现激情奔放(粗犷豪放)的风格。
3.C(十二)1.示例:军旅生活的壮美;战斗人本领高强;词的感情由雄壮到悲壮;词的语言豪迈、雄壮。
3.C(十三)1.经书(或儒家经典、读书做官)被风吹散的柳絮水中雨打的浮萍国破家亡的悲哀议论爱国情感
2.寒窗苦读,进入仕途;烽烟四起,艰苦抗元。
3.C(十四)1.聚怒
2.结尾揭示出一个道理:无论王朝兴盛还是灭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因为兴盛了,统治者就会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衰亡了,就会战乱连连,人们流离失所。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D(十五)1.“坼”字显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派壮阔的景象。一“坼”一“浮”,将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生动。
2.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而此时的国家也是战争未平、多灾多难。诗人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3.C(十六)1.A
2.D(十七)1.此去誓死不屈的行将永别的故乡无限的依恋对亡国的悲愤壮志难酬的无奈
2.“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与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十八)1.示例:“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更显壮阔。
2.示例: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出自然的理趣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3.C(十九)1.“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2.D(二十)1.月如钩
寂寞梧桐锁清秋
孤寂凄苦的环境
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冷
2.示例:用“锁”字把秋色比为可锁之物,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梧桐深院萧瑟的秋意和凄清的气氛,形象生动,表意含蓄,表面看锁住的是“清秋”,实际上是身陷囹圄的诗人自己。此句写出了诗人满腹悲愁,寂寞凄凉的心绪。
3.示例: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把“离愁”的特点极其形象深刻地写了出来。真切地表达了昔日帝王、今日囚徒的屈辱和悲苦人生的感受。(二十一)1.示例:“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2.A(二十二)1.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C(二十三)1.月光满地
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
2.“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3.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委婉蕴藉。(二十四)1.登楼远眺
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2.“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D(二十五)1.示例:“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示例:因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词大多十分伤感,而王勃这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写出了昂扬乐观的情怀,全无悲观之意,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所以会成为千古名句。
3.B(二十六)1.暮春
将飘零之感
诗人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
2.描绘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南国这种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3.意思: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表达效果: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二十七)1.示例: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2.示例:画出一幅空旷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表达了诗人因友人归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的无限惆怅之情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3.D(二十八)1.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遭遇贬谪的感慨。其中又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指新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个人的沉沦算得了什么。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D(二十九)1.B
2.D(三十)1.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示例: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
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
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3.C(三十一)1.示例: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太公,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示例:虽然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心里抑制不住地愤激;但仍坚信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3.A(三十二)1.示例:一个“钟”字说明大自然仿佛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赋予参天矗立的山以生命力,生动有力地写出了泰山的秀美无比。“割”字是说泰山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形象贴切地突出了泰山的高耸挺拔。
2.示例: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3.B(三十三)1.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2.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3.诗人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又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表现出非凡的见识外,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三十四)1.诗人美好前程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D(三十五)1.示例: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3.B(三十六)1.浩荡
白日斜(或“天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的马鞭
2.示例:用形象的比喻表明诗人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表明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3.D(三十七)1.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词人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词人极大的启迪: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全诗体现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3.C(三十八)1.“排”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写出了诗人由白鹤冲天而激发的豪迈乐观之情。
2.诗人打破了以往文人悲秋的惯例,表达了颂秋的情意。
3.在秋日晴空中,这只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矫健凌厉,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作者以其说明:人只要有志气,就会有奋斗精神,就不会感到寂寥。(三十九)1.示例:这两句注重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D(四十)1.《国风》
2.这两句既充分肯定了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创作在诗歌发展道路上的巨大作用,又明确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显示出这种作用的局限性。
3.诗人认为国家代代都有杰出的人才,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诗歌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诗人要不断创新。(四十一)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仍保持着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体现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B(四十二)1.(1)记功
2.示例:“霍霍”是拟声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3.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凯旋辞官、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的欣喜;略写军旅生活。这样安排详略一是突出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二是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四十三)1.D
2.B(四十四)1.示例: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用战国时期燕昭王放置千金在黄金台上来招纳贤才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3.D(四十五)1.示例:“闭”字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孤”字暗示敌强我弱的局面;“千嶂”“长烟”“落日”三个词勾画了一幅萧瑟悲凉、肃杀壮阔的战地边塞图。
2.C(四十六)1.思慕
2.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求之不得的忧思和深深的思念之情。(四十七)1.属于景物描写,通过描写萧索冷落的深秋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3.D(四十八)1.示例:诗人以比喻、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或借写爱情抒写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具有悲剧色彩。
2.“改”字传出苦情蜜意,“愁”“云鬓改”即言担心别理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取悦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公的心情。“寒”字并不只是指所有的月夜之月光清冷,说的是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深感孤单,才觉月光寒冷。此二字,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最新试题
┃&点击排行
┃&推荐试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酬张少府首联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