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月潭中间是什么之形如丸》中, 本文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的根据是什么?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历史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历史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1.(2008全国文综Ⅰ卷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D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2.(2008四川Ⅰ卷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C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3.(2008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A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4.(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D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5.(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B组4)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D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6.(2008海南历史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D.韩非7.(2008山东基本能力30)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8.(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3)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
CA.《史记》
B.《三国志》C.《汉书》
D.《资治通鉴》9.(2008江苏历史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BA.王羲之
D.柳公权10.(2008山东基本能力57)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B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A.①②
D.①③11.(2008重庆文综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D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12.(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8)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13.(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B组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4.(2008宁夏文综2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D.王夫之15.(2008广东历史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C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16.(2008广东历史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D.王阳明17.(2008海南历史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D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18.(2008海南历史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C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19.(2008广东文科基础20)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D.清20.(2008广东理科基础6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B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21.(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3)下图是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察此画,回答问题:(8分)(1)请你从壁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2分)(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4分)(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2分)答:(1)壁画中人物的相貌、服饰,壁画中的场景等。(2)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东西方之间能够进行经济、文化等交流,或从西汉到5世纪时期,匈奴活跃在西域及欧亚广袤草原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佛教就是通过西域流传到中原的。(3)关于景教传播的文献记载、该地区的其它考古资料、专家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等。22.(2008宁夏文综4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涯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为使节气与月份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既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地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地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⑵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答:(1)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2)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23.(2008广东历史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兔【得名】┅┅【集解】┅┅(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肉【气味】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主治】补中益气【发明】┅┅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漏,┅┅虚寒者,宜戒之。┅┅【附方】┅┅血【气味】┅┅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问题:(1)《本草纲目》一般分那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在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功用的什么错误说法?(4分)(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2分)(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3分)答:(1)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望月而孕。(2)没有否定或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说法(如孕妇忌吃兔肉)。(3)对16世纪以前传统中医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创立了新的药物分类法;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说法。24.(2008江苏历史2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答:(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25.(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1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8分)(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答:(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
&(219.5 KB)
以上是《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详细内容,《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拇指教育的编辑和众多的网友会员精心为您奉献。请记得收藏本站。更多有关《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资料,请在网站栏目中查找。转载本文,请注明: 感谢支持!
& |& & |& WAP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日月之形》
幻世萌orfl
《日月之形》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限于科学认知能力,宋代人普遍认为太阳、月亮都在天上,它们到地面的距离是相同的,会有当它们碰到一起时会不会互相阻碍的疑问.这篇文言文以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阐述了日、月的构成和形状两个问题.以下可供参考以完成具体题目:原文又问予以“日月之形,如丸①邪?如扇②也?若如丸,则其相遇岂不相碍③?”予对曰:“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④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⑤之乃光⑥耳.光之初生⑦,日在其傍⑧,故光侧⑨而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⑩.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日、月,气也,有形而无质,故相值而无碍.”注释①丸:弹丸,圆球形.②扇:团扇,圆形.③碍:阻碍.限于科学认知能力,宋代人普遍认为太阳、月亮都在天上,它们到地面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才会有当它们碰到一起时会不会互相阻碍的疑问.④盈亏:指月盈、月亏,即月亮的圆缺.⑤耀:照耀,照射.⑥光:文中用作动词,是“发光”的意思.⑦光之初生:月光初现时,这里是指阴历每月初只能看到一道月牙.⑧傍:通“旁”.⑨光侧:指阳光从侧面照射月球.⑩稍满:指随着太阳的移动,人们可以见到月球被阳光照亮的地方逐渐增大、变圆.正圜:正圆.圜:同“圆”.气:气体.古人误认为日、月都是由气体组成的.质:实体.相值:相遇.值:遇到.译文官长又问我以这一问题:“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是像个圆球呢,还是像把扇子呢?如果像个圆球,那么它们相遇,又怎会不互相妨碍呢?”我回答说:“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像个圆球.何以知道它们是这样子?以月亮的盈亏就可以验证.月亮本来不发光,譬如一个银球,太阳照耀它,它才发光.月光初生的时候,是太阳在它旁边照射,所以光在它的侧面,人们能够看到的月光面就仅仅像个弯钩;太阳渐渐远离月亮,则斜照过来,月光就逐渐变得圆满.犹如一颗弹丸,用白粉把它的表面涂抹一半,从旁边看去则涂了粉的地方如同弯钩,对着涂粉的一半正面看去则还是正圆.由此可见太阳和月亮都像个圆球.太阳和月亮都是由气凝结而成的,有形状而无质体,所以相遇也没有妨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河南省郑州四中届高三调研考试历史试题(9份)&&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河南郑州四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历史试卷命题、审题:高三历史备课组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包括机读卡)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涂到答题卡对应位置,把第Ⅱ卷的答案书写到答题纸对应位置。交卷时只交机读卡和答题纸。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D.分封制遭到破坏3.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4.对建立了“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千秋功业秦始皇的评价,最为合适的是A.从谏如流,知人善任B.缔造统一,创立新制C.巩固统一,维护主权D.述而不作,万世师表5.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高度成熟的时期。下列关于其“成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的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B.创立了被西方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来源:www.shulihua.net]C.建立了古代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唐律D.发展完善了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机制――监察制度6.(宋仁宗景v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7.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立枢密院8.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朝废宰相造成政治黑暗B.明朝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D.明清两代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9.有四位同学在一块儿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下是他们的发言,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A.同学甲认为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市场B.同学乙认为鸦片战争是偶然的,因为战争是由中国人民禁烟而引起的C.同学丙认为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因为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落后D.同学丁认为鸦片战争是偶然的.因为中英双方在历史上并无恩怨10.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是A.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B.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C.从单独行动到狼狈为奸D.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11.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13.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存在内在一致性的根源在于A.同属资产阶级领导B.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C.皆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D.同是民族危机的产物14.“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是近代中国的一些革命口号。这些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B.抗击外国侵略C.新民主主义革命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15.“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16.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17.毛泽东的头像于1937年1月出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在全世界露出“庐山真面目”。随着中国的巨变,他越来越多地进人西方人的视野。他最令中国人民称颂的功绩是A.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B.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来源:www.shulihua.net]C.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8.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来源:www.shulihua.net]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19.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B.红军长征的胜利C.抗日战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20.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不再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C.放弃了原有的民主革命任务D.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21.“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这幅对联上联嵌入三个国家名,下联则由三个城市名组成,表达新的意思。对联撰写的背景应是A.欧洲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B.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途岛战役的胜利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22.关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曾先后肩负起民主革命使命B.划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是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D.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23.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的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C.用贡金装点自己的城市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24.《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B.维护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的一定保护25.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26.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赶走了国王詹姆士二世,其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在英国联合执政。这次行动对英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结束了英国的君主制度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开始确立相对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D.彻底铲除了英国社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2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28.下图所示两部法律文献,其说法正确的是A.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B.后者中的某些原则和规定源于前者C.两者没有继承和发展关系D.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29.戈登?布朗于日接替前任首相布莱尔成为英国第52位首相。布朗成为首相的条件包括①担任政党领袖②该党在议会中是第一大党③通过国王的任命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30.新华网华盛顿日电:美国各大电视网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为第56届美国总统。下列表格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中的特点之一是A.联邦制B.制衡原则C.两党制D.分权原则31.下列法律条文出自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32.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地反映历史[来源:www.shulihua.net]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37分)33.(24分)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请回答:材料一中三幅示意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三个朝代的行政制度?(3分)依据三幅示意图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6分)材料二:(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简称“漕臣”)、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简称“宪臣”)、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简称“师臣”)、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简称“仓臣”)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是安抚使有用武人的。――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4分)材料三:人类文明每迈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付出沉重的代价,从专制集权到民主共和制,是近代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然而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但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实践的土壤。――马奇《民主共和――曲折的进步之路》(3)概括材料三中所说的“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包含哪些重要的理论和主张?(2分)如何理解“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实践的土壤”的含义?(3分)材料四: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4)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5)以上材料对于今天中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2分)34.(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年代事件1215年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来源:www.shulihua.net]1258年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1327年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材料二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尔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尔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的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材料三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以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以上均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3分)(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4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影响。(2分)(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根据本省情况选择作答。3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编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材料三戊戌变法,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3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涯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为使节气与月份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视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既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地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地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⑵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郑州四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题号123[来源:www.shulihua.net]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DDBCBBCAACACCB[来源:www.shulihua.net]A题号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答案CABDBDDDCCD[来源:数理化网]BACDA33.(1)图1是秦朝,图2是唐朝,图3是明朝(3分)。相权变化:秦朝由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明朝废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6分)(2)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4分)(3)理论和主张: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民主法制等(任意答出其中二点即可得2分)实践:在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独立宣言》是历史上第一个体现天赋人权等主张的文件;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独立后的美国,通过了《1787年宪法》,第一次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三权分立的政体形式(3分)(4)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2分)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了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落到了袁世凯的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2分)[来源:www.shulihua.net](5)启示:吸取古今之精华,兼收中西优点和长处,结合国情并与时俱进地加以时代创新;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得分)34.(13分)(1)王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或“王在法下”);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4分)(2)国王权力逐步被议会控制,成为“虚君”;议会逐步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与议会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3分)(3)内容:降低选民资格;增加新兴工业城市...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月潭中间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