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共管理学试题的研究课题有哪些

急向好心人求几个公共管理案例,请附上分析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例如“英语”搜索吉安
急向好心人求几个公共管理案例,请附上分析
急向好心人求几个公共管理案例,请附上分析!!!!!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教学探析
一、医学的病例研究
案例研究发源于医学,其基本出发点是医学理论研究往往是片面的、局限于某一领域的,而临床实践却是复杂的,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的取得,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长期的亲身实践,二是通过学习他人的典型案例。长期的亲身实践,一是浪费医生本身的时间,二也是浪费病人的生命。替代亲身实践,但又能够取得实践经验的,就是典型病例研究。在医学里,典型病例是一种稀缺物品,它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撰写、分析,同时也需要有得特定病的病人。如果某种病在医学上非常有研究价值,那么该病人甚至可以得到免费的治疗。案例分析在医学里得以大量应用,其原因在于医学理论在运用于实践时,需要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通道,只懂得医学理论,很难保证医疗质量;有大量的临床实践,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医疗质量;典型案例分析可以节约大量临床实践所需要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医生本人就能够直接接触到大量的病例;病人对医疗质量具有几乎是百分之百的需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平时难以想象的费用。医生在病人的强烈有效需求(有资金支撑的需求,非空想的无资金支撑的需求)的驱动下,也有积极性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疑难病症,甚至是一个又一个的绝症。
二、法学的判例研究
法学也是一个案例研究得以广泛运用的地方。它的基本出发点是法学理论要运用实践,需要在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律师可以提高辩护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法官也可以提高判决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公道;法学家也可以提高法学研究的质量,针对实践中发生的问题,修正法学的理论;立法者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明确法律的基本含义。案例分析在法学界得以流行,其原因在于:典型案例分析可以提高法律实践的质量,尤其是提高辩护的质量,而只是法学理论,只能保证一定的质量。而更重要的是律师、法官、法学家等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大量的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尤其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判例本身甚至起着法律的作用;诉讼当事人对保护自己的利益有着百分之百的强烈需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相当的费用。法学界的人,尤其是律师在当事人的强烈有效需求的支撑下,也非常有积极性去研究一个又一个的典型案例,从中找到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工商管理的案例研究
工商管理学界可能是案例研究运用得比较广泛的地方。重视案例分析的原因一是工商管理理论不足以使一个人成为企业家,因为企业家不是学习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锻炼出来的。二是在市场经济中要进行竞争,成为一个企业家,如果懂得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就能够有较大的优势。三是如果既懂工商管理理论,又懂市场竞争的实践,那么在市场竞争中,更可能取胜。
工商管理理论是易得的,花若干年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就可以了;但实践经验是难得的,需要极高的学习费用。案例分析能够节约亲身实践学习费用,同时又能够取得实践经验。自然,工商管理学界之所以能够广泛地有效地利用案例研究,其原因也在于企业管理者对高质量的工商管理有着迫切的需求,并且愿意为之付一定的费用;工商管理学界的研究人员和培训人员,有积极性,也有资金条件,去搜集大量的案例;而在与大量企业管理人员的接解过程中,他们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案例,他们有条件在其中找到典型的案例。
四、社会科学的案例研究
社会科学的重要功能就是经世致用,这是社会科学得以生存并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可控制的实验来取得一手数据资料,来人工地制造案例。医学虽然是自然科学,但由于它的对象是人,它不能对人进行可控制的实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这也很难进行可控制的实验。它也许能够进行局部的模拟,但是这种模拟只是虚拟的现实,很难反映现实世界的全部。这时,搜集既有的、已发生过的事实,来探讨事物发生的机理,就成为可控制实验的替代品。医学、法学以及工商管理学界案例研究的成功,使得其他社会科学深受鼓舞,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也相继开始了案例研究。其中人类学家的案例研究,做得最艰苦,对人类学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助益。
一般社会科学研究与医学、法学、工商管理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区别,首先,社会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着很大的社会需求,但是有效需求非常不足,它缺乏直接的需求者为此来直接付费,即使有也付费强度不高,不如为医生、律师、工商管理培训人员付费来得那么积极。也就是说,实践对社会科学研究需求是不确定的,而且强度不大。
其次,社会科学研究的需求只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者自己的投入,主要是有对社会问题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对社会问题有高度求知欲的人、想在学术界谋得学术地位的人、想取得学术高级职称的人的投入。二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不希望任何直接回报的资助。三是普通高校以及成人教育的需求,这可能是最大的、也是最现实的需求。
这些有效需求,实质上都很难促进社会科学研究者去联系实际,因为联系实际的费用是很高的,与只是联系理论相比,其机会成本也很高:一方面,理论研究需要投资,但与实证研究相比,投入量相对要少得多,只要靠艰苦的努力和灵感,有所创新就可以出成果,并且在学术界的地位、职称等个人收益方面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案例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费用高,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艰苦努力和灵感,而且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地位、职称的相关度也不高。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者,尤其是政治学者和行政管理学者,都很难轻易地介入实践,至少不如管理学者、法学家、律师那么容易。联系理论需要呕心沥血,而联系实际的费用则比联系理论更高。
五、经济学的案例研究
在经济学领域里,案例研究不多,其原因是它是一门社会科学,重视理论创新和数量分析,并且现实需求不高,虽然也有政策咨询、经济人才培训项目,但总体上愿意为经济学案例研究付费的极少。
在中国国内,近些年刚刚开始有人来做案例研究,这就是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作的“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项目。该项目的主持人张曙光教授认为,在经济学里,“一个案例就是对一个经济问题和经济决策的再现和描述,就是对一个经济过程及其复杂情景的刻画和分析。”案例研究就是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
张曙光教授认为,案例研究和写作掌握几项原则:第一,真实性。一个案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一篇动人的报道。如果出于保密和其他原因,不得不进行掩饰和隐匿,可以使用假名和代号,但故事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不得随意杜撰。
第二,案例研究提供的真实场景必须是系统的和全面的,有故事背景,有来龙去脉,有发展过程,有人物情节,最好在附录中还有完整的图示和数据。人们读完案例,起码能够掌握所述事件的基本事实以及充分的数据和资料,从而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所提供的是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因而通过个案分析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不一定能够完全证实或者证伪什么,但是却可以有所发现。如果把案例搞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就无法对真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作出恰当的描述和中肯的分析,甚至还会发生极大的扭曲。
案例分析有四个类型:一是说明型案例。主要用来记述和说明一个事件、一个政策和决策问题的全过程。二是政策型案例,以政策制定者为服务对象和行为主体,提供为实现某项政策目标而可能采取的政策选择和政策配合,由于实现同一个政策目标可以有多种政策选择和多种政策组配,因而各种选择和组合的政策效应分析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三是决策型案例。以微观决策者为服务对象和行为主体,提供一个决策所面临的真实场景,以便讨论如何进行决策的问题。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和作用,决策方面不存在什么最优解,只能说在某个特定的情况下,某项政策是否相对最优。四是理论发现型的案例。以提出理论假说,进行经验检验为其基本内容,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和提出新的理论。
在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案例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样本意义,一个案例描述的场景和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和孤立的,而是大量同类现象中的一个,如果取极值的话,其结果是一样的。二是检验意义,对已有的假设和命题进行检验,提供一个证明或者作出一个否证,虽然不能完全证明或者证伪,因为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反复证伪而能够成立的事件说明了一次性检验的局限性。三是发现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假说,然后自己去或者让别人去检验。四是哲学意义。现实世界是复杂的,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是非常复杂的,从总体上进行演绎是很难把握的,而通过一些点的刻画,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整体,却是可能的。人们只能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而不能做自己无法做的事情,否则我们只能处于模模糊糊、空空洞洞、大而化之、不着边际的尴尬境地,而在认知的道路上是无法前进的。
经济学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三,一是干中学,费时费力,风险大,成本高,而且很多事情根本不允许人们都采取这种方法。二是计量分析,构造计量模型来计算各种参数,用以估计一项变革或者政策可能的定量结果,相当于计算机的模拟。三是案例分析,通过剖析一个个的个案,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探寻其发展变化的各种可能的条件和途径,从中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它可以起到一个实验室的作用。通过案例研究,通过对经济过程真实场景或故事的思想实验,就能够解释和预测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变化。
六、公共管理学案例研究设想
公共管理属于管理类的,因此对于案例教学的需求应该类似于工商管理。但是,由于工商管理的教学对象是企业经理,他们需要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更多的理论知识、更多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更多的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案例操练,对他们来说是竞争的优势所在。因此,愿意为此而付费,也愿意为此花钱。
公共管理的教学对象却是政府官员,他们虽然也经受官场竞争的考验,更多的理论知识、更多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更多的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案例操练,也是竞争的优势所在。但是,官场的竞争和市场竞争,其激烈程度有别,而且性质有别。政治竞争虽然有时候比经济竞争还要激烈,还要残酷,但是对于案例的需求却很难确定。其中最重要的区别是,企业竞争是多头的,每个竞争者的权力都是完整的,付费都是自费的,是自己的努力赚来的;而政治竞争多是一元的,或者全得或者全失,每个竞争者的权力都不是完整的,而且付费都是公费的,是靠国家财政拨款的。
由于这些原因,对公共管理的案例需求实际上类似于人们对经济研究的案例需求,与医学、法学、管理学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在政治竞争公开化程度不高的社会里,更为明显。在高校公共管理研究和培训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因为高校的教师,很难接触政府官员,尤其是高层的政府官员。而政府活动本身的保密性质,使得教师去接触实践更增添了一层障碍。
但是,公共管理学依然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而不是理论性的。它依然需要案例研究,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以提高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水平,同时也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在很少有人付费,同时理论研究的比较收益高于纯案例研究的比较收益的情况下,如何搞好公共管理学的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呢?
我们认为,首先可以尽我们的力量,搜集各种已经有的案例,以弥补自己搜集、编写案例之苦,同时也可以节约这些方面的费用。
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分成三个类别:一是说明型的案例,主要用来记述和说明公共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事件、政策和决策的全过程。这些案例强调它的真实性、系统性、全面性,并且是完全开放性的。
二是政策咨询性的案例。以政府决策者为服务对象,为特定的问题,提供一个真实的故事,主要是突出问题的来龙去脉,给出一些不同的解,并对不同的解进行评估。
三是理论发现型的案例,主要是提出理论假说,进行经验检验为其基本的内容,目的是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和提出新的理论,发展公共管理的理论。
然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大力重视案例的直接采写、编写等工作,并在学术研究上多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按照案例分析的规范,一是客观描述,二是进行问题解决式的政策咨询和政策建议研究,三是进行理论创新。
七、个人进行案例研究的心得
在最近若干年里,我们非常关心个案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市政府管理和省政府管理的案例研究。对廊坊市政府、山西省政府进行了个案调查,主要是在统一的框架内描述廊坊市和山西省政府的历史沿革、现实环境、法律地位和管理权限、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政府决策过程、政府执行机制、政府改革和政府发展。这一案例研究主要是说明型的,它不针对某一事件,也不针对政策和决策的全过程,也不专门为廊坊市和山西省政府的决策者提供政策咨询和政策评估,也没有刻意去追求政府理论的创新并进行经验检验。当然,这并不排除在整个案例研究中在局部范围里进行政策咨询性的、理论发现型的、事件说明型的研究。它的需求首先来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无偿投资,其次来自各地方政府的资助;第三是来自社会的资助;第四是对此感兴趣的研究者的努力。
完整的说明型的案例研究,在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实际上依然是一个开头,而对某一个地级市、省级政府进行说明型的案例研究,据我们所知,也是第一例。由于资源的限制,也由于现实需求的不确定性,更限于研究起点的高度不够,该案例的研究者对这两个案例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依然非常不满意,可能连让人比较完整地了解廊坊市政府管理和山西省政府管理这一起码的需求都难以绝对满足。也就是说哪怕是说明方面,也很难做到案例研究的真实性、系统性、全面性、完全开放性等要求。政策咨询、理论发现,虽然在局部也有所体现,但从整体上来看,并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准。这说明,我们依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艰苦的努力。希望下一步能够做得更好一点。
二是对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和执行进行了案例研究。主要是搜集了三个案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案例、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的案例、北京市增收城市容纳费的案例。其用意是在法律形式研究的基础上,为中国公共决策和执行的结构状况增添一点案例色彩。这一工作既无国家课题投资,也无社会资助,全凭个人兴趣以及自己赚得的资金投入。对这一问题,目前依然在进行之中。主要问题是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使案例研究适合于理论研究的目的,二是选择更为典型的案例、更多的案例来说明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和执行的结构现状,并指出其中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三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案例研究。主要是以年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为总案例,选取国务院、民政部、山西省政府、廊坊市政府、莱芜市政府以及其他基层地方政府的改革实践为分案例,说明改革的过程和遭遇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判断,一是记述和说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中发生的事件,而且强调它的真实性、系统性、全面性;二是以政府决策者为服务对象,就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这一问题,在提供事实、突出问题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三是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理论创新,在政府职能理论上有所突破。
四是与国家863高科技项目CIMS 主题专家组和国家科委高科技司聘请的CIMS单元技术工程实验室评估专家组组长合作接受了一个 “863 /CIMS单元技术工程实验室评估体系和运行体制研究”的课题,其目的是搞清楚单元技术工程实验室的运行机制问题,并给国家科委高科技司提供一套合理的评估体系,并提出管理方面的政策建议。这一项目实际上也是公共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案例研究。它要求在事求实上说明单元技术实验室的运行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然后对之进行分析,以良性运行为目标提供评估体系和相应的政策建议。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五是进行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性”的案例研究,主要运用于教学方面。其功能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原则,同时也丰富理论原则,说明公共管理理论原则在实践中的力量。同时也进行过一些“问题解决”的案例研究,给出一些场景,然后提出问题,要求培训对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都是培训性质的案例。例子性的案例,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理解理论;问题解决的案例,主要是要求培训对象在系统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去分析、解决特定的问题。
在公共管理研究和教学中,“例子性”的案例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解决”式的案例则正在开展,并且为各种培训所采纳。但是研究性的案例研究实际上依然是非常稀缺的。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例子性的案例教学,只要举了例,就进行了案例教学,这是片面的;认为案例教学就是问题解决式的案例分析,不需要学习理论,没有理论学习,只通过案例分析就可以获得公共管理的技能,也是片面的。久病也许能够成良医,只看判例也许能够成为律师,从实践中也许能够悟出理论,但这都是初浅的,都只能是细枝末节的。在例子性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式的案例研究,可以事半而功倍。最后,认为案例分析只是教学的事,研究不需要进行案例分析,这也是片面的。案例教学的水平离不开高水平的案例研究,只有在高水平的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案例教学才能有真正的高水平。相关问题大家都在看最新提问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是研究生教学用书,是专为研究生设计的教科书。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全书内容丰富,共分十二章,涉及公共组织理论、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间关系、政府作用、公共政策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管理、第三部门管理、战略管理、公共管理伦理、政府工具等。本书适合作为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供有关学者以及对公共管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共有以下三个本教材:《公共管理学: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1999年出版)、(2003年出版)和(研究生教学用书,2005年出版)。其内容简介如下:
1.《公共管理学》(研究生教学用书,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多修订,突出了公共管理的时代特征,特别是体现了公共管理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更具针对性。重点是对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构建了公共管理的学科体系。本书与前两版教材相比,具体改写情况如下:
导论取消了节,并改写该书的第一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
对第二章的第三节加以扩充和更新;
重写了第四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特别是增加了“基于物品特性和提供机制的政府角色分类”、“转型期我国政府角色合理定位的思考”、“转型期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强化”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的标题由“绩效评估”改为“绩效管理”,并对内容做了较多的增删;
对第七章中的“我国公务员制度”方面的内容做了扩充和更新;
第八章的标题由“公共财政管理”改为“公共经济管理,增加了“公共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一节,并将原来的第一、第二、第三节压缩为一节;
第九章增加了“西方国家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做法及经验”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向”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章(战略管理)整章进行了改写;
第十一章第二节为重新编写的;
第十二章(政府工具)则是新增加的一章。
本书在保留第一版特点的基础上,对全书内容进行了适时更新和改动,并增加了反映公共管理学科视野的新主题,例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第三部门管理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等,突出了时代特征,更富有现实意义。
本书是“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丛书”之一种,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同类著作之一,被当做公共行政学知识体系的刨新之作以及公共管理学的开创性著作。全书分为五篇:
第一篇 组织篇,包括了公共组织理论、行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二篇 职能篇:包括政府的作用、政府与社会等;
第三篇 过程篇:包括公共决策、行政执行、公共项目评估;
第四篇 人力资源篇:包括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对管理者的管理、行政伦理等。
圣才学习网()独家推出【】。圣才3D电子书(题库)()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2.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5.品种齐全:包括全部资格职称考试、考研考博e书、经典教材e书
◇ 作者简介
1.基本信息
陈振明,教授,现任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公共政策和政治学理论等
代表作品:《公共管理前沿》
2.个人履历
曾先后就读于、、、和;
199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91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
从1994年起,历任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法学院副院长;
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杨百翰大学、德国行政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校的访问学者。
3.兼任职务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中共党委委员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
本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2届专家评审组成员
全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厦门市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等4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或兼职教授
《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十几家全国性学术杂志的编委或学术委员会委员
4.主要科研项目
现主要从事公共管理和政治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政治学理论博士点、福建省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与厦门大学首批校级创新团队之一——“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 研究基地与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
近十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与教改课题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华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教委(教育部)项目6项。
近期承担的主要课题有:
(1)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府工具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的研究;
(2)200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我国行政管理微观实践模式的建构;
(3)2001年度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公共管理与政治学前沿研究;
(4)“政策科学”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和福建省精品课程立项项目,2004);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福建省社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6)“加快我省社会事业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福建省社科研究“十五”规划二期项目重点项目)。
还承担了“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教材《公共政策学》(本科生用书)、全国研究生推荐教材《公共管理学》和全国MPA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的编写任务。
5.主要课题
1、政府工具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2、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3、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我国行政管理微观实践模式的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中央编委试点——晋江市创建公共行政体制改革方案调研、设计与实施跟踪研究,地方政府(晋江市)委托项目。
5、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项目——建立严密完善的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研究, 地方政府(泉州市)委托项目。
6、三个代表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福建省“十五”二期重点项目。
7、福建省公共管理的市场化、企业化和社会化改革,福建省“十五”一期重点社科规划项目。
8、公共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
9、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创新研究,2000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0、政策科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改计划项目。
11、政策分析研究,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
1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国家教委“九.五”项目。
1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政治学研究,国家教委“八.五”项目。
1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1993年度中华社科基金项目。
15、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1991年度中华社科基金项目。
16、特区发展政策研究,中国改革发展基金会课题(横向课题)。
17、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建设,厦大面向21世纪教材大系计划项目。
18、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问题研究,福建省“九·五”社科规划二期项目。
19、政治学教学内容研究,厦门大学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
20、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福建省教委、福建省特色中心项目。
21、体制创新与反腐倡廉,福建省“九.五”社科规划一期项目。
22、政策科学研究,1992年度福建省教委科研项目。
23、评“新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福建省“八o五”社科规划项目。
6.主要作品&
出版《理解公共事务》、《竞争性政府》、《公共管理前沿》、《政治学前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与科学技术哲学》等专著;
主编“公共管理与政治学系列”(出版社)、“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共管理系列”(福建人民出版社)等丛书;
主译“公共政策经典译丛”(出版社)等译著;
在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和《新华文摘》各5篇)。
7.获得荣誉
作为独立完成人或第一作者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奖近20次,包括教育部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1次,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次,福建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3次、二等奖5次。
还获得教育部“青年教师奖”,福建省“高校名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特等奖提名奖”,福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奖”;
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入选第三批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计划和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05);
被授予“福建省十佳青年社会工作者”,“福建省优秀人民教师”,第八、九、十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项目“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两度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两度获得厦门大学教学科研最高奖——“南强奖”一等奖();
被评为“厦门市拔尖人才”(2007);
被媒体评为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2007)。
小编留言:网站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有时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任何人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
我的电子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管理学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