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4木兰拳四路单剑教学开门控制器

您的位置: &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作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汤志兵等
来源:2012COA大会论文汇编
此文章来源于
  目的:探讨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固定治疗颈椎症(OPLL)的近期随访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06月-2011年02月我院行后路单开门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6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开门&侧均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对患者术前术后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变化及脊髓压迫改善程度,并统计手术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6个月,平均16.4个月,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4&1.1)分提高至术后平均(13.1&1.5)分,平均改善率(52.8%&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颈椎曲度为(18.2&&5.1&),与术前(17.4&&4.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椎管矢状径平均为(9.2&1.3)mm,术后平均为(17.4&1.8)mm&,(P&0.05),末次随访仍能维持;16例患者术后脊髓压迫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症状2例。</o.05);
  结论: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后纵韧带骨化,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微型钛板
推荐名医专家
职称: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科室:
用户名:&&
&新闻阅读排行榜
战略合作伙伴
广告条款 |
copyright(C)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您的位置: &
后路单开门单边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以OPLL为基础的创伤性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韩斌等
来源:2012COA大会论文汇编
此文章来源于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椎管狭窄基础上的的新术式。
&&& 方法:一个55岁男性病人,颈肩部疼痛伴双上肢麻木半年,跌伤致颈部疼痛伴四肢乏力1天 。患者既往存在颈肩痛病史半年,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C4-6)所致椎管狭窄,急性外伤后出现C3-4和C5-6水平的脊髓损伤和C4-6的不稳。术前双上肢肌力约4级,剑突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予限期行颈椎C3-7后路单开门减压+ C4-6融合+开门侧C4-6术。术后严密观察随访。
&&& 结果:手术成功达到了减压和稳定的目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当天,双下肢感觉减退,肌力1级;术后第一天,双下肢肌力2级;术后第二天,左下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4 级;术后1月,双下肢感觉无殊,左侧下肢肌力4级减,右侧4级;术后2月,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5级减。
&&& 结论:我们选择如上手术策略是因为考虑到虽然神经症状的主要责任节段在C5-6,颈椎不稳主要存在于C4-6,而C3-4节段对神经症状的贡献相对较小,但若只进行前路手术减压融合责任节段,日后存在再次外伤或OPLL加重引发C3-4节段神经症状的风险。我们采取上述全新术式旨在以较小的手术创伤及较低的内固定费用同时解决疾病的慢性基础、急性创伤和潜在隐患三方面的问题,仅用一个后路手术完成椎管狭窄的成形减压、急性创伤性不稳的稳定以及去除C3-4节段的潜在神经损害隐患。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创伤性颈椎不稳,颈髓损伤,椎管成形,单边内固定
推荐名医专家
职称: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科室:
用户名:&&
&新闻阅读排行榜
战略合作伙伴
广告条款 |
copyright(C)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重庆医学》2014年15期
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Centerpiece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21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4例采用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日本整形协会(JOA)评分,椎管矢状径(AP)、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率指数(CCI)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开展康复锻炼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复查MRI,观察组门轴侧全部骨性愈合,未见钢板移位、螺钉松动、再关门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ROM、CCI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Centerpiece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对颈椎曲率影响较小,术后早期可进行功能恢复锻炼,降低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687.3【正文快照】:
颈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引起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较严重的颈椎退行性病变之一,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可有效解除压迫,在3个及以上的多节段颈椎病变中应用广泛,是一种操作简单、操作安全的术式[1]。由于传统单开门手术应用缝线固定门轴侧椎板,有学者认为该传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永宝;李锋;廖鸿;;[J];江苏医药;2010年20期
张为;陈百成;申勇;董玉昌;丁文元;李宝俊;姚晓光;;[J];中华骨科杂志;2006年08期
曹俊明;申勇;杨大龙;杨柳;;[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21期
陈广东;杨惠林;王根林;干旻峰;陈俊峰;;[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年10期
孙天威;张杭;卢守亮;李辉南;于斌;张学利;;[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建邦;杨庆国;张银顺;;[J];安徽医药;2011年09期
李翔;戴志唐;朱国太;;[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周勇;张玉朝;曹瑞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陈玕;余波;;[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年02期
徐彦芳;孙进;胡孔和;段扬;赵卫东;周初松;;[J];广东医学;2012年08期
万军;胡炜;张学利;田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2期
朱若夫;杨惠林;张洪涛;王根林;唐天驷;;[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24期
苏洪民;房清敏;孙兆忠;耿晓鹏;王大巍;邢建强;孙金川;;[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马晓春;郎明磊;付鹏;王涛;;[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年22期
张惠城;刘展亮;陈嘉裕;李晓彬;丘靖;;[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孔和;[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蒋继乐;[D];复旦大学;2012年
韩成日;[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颖;[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鹏飞;[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孙进;[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王强;[D];泰山医学院;2011年
夏刚;[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董飞;[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张勇;[D];宁波大学;2009年
李建安;[D];吉林大学;2010年
史贵训;[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梁丙寅;[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春丽;杜良杰;;[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谌宏军;刘仲前;万仑;胡豇;朱建辛;;[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张学利;王善金;王云力;刘献强;;[J];中国骨伤;2008年10期
张为;陈百成;丁文元;董玉昌;李宝俊;王磊;关晓明;;[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王少波,蔡钦林,党耕町,秦茂春,王立舜,李迈,张凤山;[J];中华骨科杂志;1999年12期
陈维善,陈其昕,王性力;[J];中华骨科杂志;2001年04期
金大地,王健,瞿东滨;[J];中华骨科杂志;2005年02期
张为;陈百成;申勇;董玉昌;丁文元;李宝俊;姚晓光;;[J];中华骨科杂志;2006年08期
曾岩,党耕町,马庆军;[J];中华外科杂志;2004年24期
侯铁胜,贺石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建华;蔡小军;夏本杰;周鑫;董革辉;李代君;杨波;;[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任忠明;张银华;张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19期
张为;陈百成;申勇;董玉昌;丁文元;李宝俊;姚晓光;;[J];中华骨科杂志;2006年08期
张惠城;刘展亮;陈嘉裕;李晓彬;丘靖;;[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9年06期
张为;陈百成;丁文元;董玉昌;李宝俊;王磊;关晓明;;[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姬广林;吴东保;伍国华;何澄;刘胜;温煦;赖光松;刘午阳;;[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丁立祥;陈迎春;姚琦;张亘瑷;董福慧;;[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17期
杨雍;王炳强;李东;李锦军;赵易;;[J];颈腰痛杂志;2006年04期
陈继良;王旭;王晓露;吴锦清;刘寿坤;元虎;;[J];吉林医学;2011年19期
占蓓蕾;叶舟;王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本杰;蔡小军;韩建华;何斌;周鑫;;[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王少波;林建聪;王圣林;;[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曹家绪;韩国忠;;[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外科专业、护理专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丁立祥;陈迎春;姚琦;张亘瑷;董福慧;;[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吴恙;;[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潘胜发;刘忠军;孙宇;王少波;李迈;张凤山;张立;;[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孙建军;王振宇;李振东;谢京城;马长城;刘彬;陈晓东;;[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周爱明;;[A];第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陈惠德;;[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童培建;王伟东;肖鲁伟;章建华;;[A];中国骨伤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骨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亚伟;[N];健康时报;2003年
李尚;[N];中国体育报;2008年
张小玲;[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项东海;[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武警总医院脊柱动力平衡科主任 杨传铎程莹整理;[N];健康报;2009年
上海市曙光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陈东煜;[N];联合时报;2009年
韩文;[N];人民政协报;2004年
;[N];黑龙江日报;2000年
容容;[N];医药经济报;2003年
容容;[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成日;[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韩竹;[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宋沛松;[D];汕头大学;2005年
梁秋发;[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刘林;[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蒋继乐;[D];复旦大学;2012年
程永耿;[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胡孔和;[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李雄;[D];中南大学;2007年
倪江东;[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景生;[D];青岛大学;2010年
林提金;[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曾力行;[D];南华大学;2005年
孙希化;[D];吉林大学;2006年
赵长清;[D];郑州大学;2005年
Ahmed Hassan Usman(马倪);[D];山东大学;2013年
陈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牛建鹏;[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侯英诺;[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刘丰;[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摘 要 目的:分析和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目的:分析和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评定分析。结果:临床疗效优良率81%,其中术后3天内自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达90%以上。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中国论文网 /6/view-5930954.htm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减压 单开门 Odom’s法   脊髓型颈椎病较常见,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该术式是在80年代前后开展的一项技术,既可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又不过多破坏颈椎稳定性,手术操作简单、减压彻底、视野开阔、获得较好疗效。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理想的治疗方法[1]。2008年5月~2011年9月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手术经过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39~72岁,平均50.5岁。大多数是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病程8周~14年。13例有头颈部外伤史。大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为起病后出现颈部不适,活动不便,有僵直感。查体以脊髓受压为主,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大、小便异常等不全瘫痪。多数病例X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前凸均减小或消失。受累椎间隙均有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受累节段以C5~C6为主,其次为C6~C7;C3~C4。11例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8例存在后纵韧带骨化。均行颈椎MRI检查。在MRI上可直接观察到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黄韧带肥厚和骨赘形成及颈髓受压和受损的程度。   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局麻,颈部前屈20°~30°角,常规消毒,取后正中切口,从C2或C3~C6或C7切开皮肤、皮下及项韧带,骨膜下剥离棘突两侧软组织至两侧小关节突外。完全显露棘突及椎板,在小关节突内侧,纵行咬除椎板,以左或右侧为轴,将C3~C6或C7椎板向左或右侧翻开,使开门角度达到60°角,缝合相应左或右侧关节囊附近软组织与棘突固定,扩大椎管,解除束带状硬膜压迫,见硬膜搏动良好。   疗效评定标准[2]:①优:无颈椎病相关主诉,能完成日常工作;②良:有间歇性不适但对工作无明显影响;③可:自觉症状有改善,但日常生活仍受限;④差:与术前相比无改善甚至加重。   结 果   27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优7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1%。   讨 论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经椎管狭窄,使颈髓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以椎间盘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的,根据颈髓受损的部位,程度及临床表现可将脊髓型颈椎病分为中央型、椎体束型、横贯型3种类型。其诊断标准:①X线片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变;②CT或MRI证实脊髓受压;③应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椎管内肿物等疾病[3]。   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可以祛除压迫因素,改善脊髓供血状况,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根本。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属间接减压,通过椎板成形扩大椎管前后径和椎管的有效容积,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通过减压后的弓弦作用使脊髓从前方受压结构后移,实现减压并减少脊柱轴向的张力。改善脊髓的微循环灌注。其原理是利用颈椎生理前凸与脊髓形成的“弓弦原理”[4]。当后路减压后脊髓向着张力小的方向移动,从而避开前方的压迫,实现减压。因此后路手术必须做到多节段,即从C2或C3到C7或T1,才能做到充分减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①检查示颈椎间盘退变明显,突出伴椎管狭窄,病变范围≥3个节段的;②颈髓前后受压,呈蜂腰状或串珠状改变的;③黄韧带肥厚或钙化以后方压迫为主的;④伴有后纵韧带骨化的;⑤心肺等功能无明显异常,能耐受手术的。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体位为前屈20°~30°角,由于颈椎前屈30°角时神经根及黄韧带的相对固定作用,脊髓向两侧拉长、变细并紧贴于椎管前壁,使其内后侧间隙增大,可减少后路手术脊髓和硬膜损伤的可能性。本组27例中,术后症状缓解,未出现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及再“关门”现象。   评价和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手术疗效有许多困难,涉及到众多因素[5]。从随访结果分析,病程短、术前MRI显示颈髓受压、受损程度轻,术后效果好。病程长、多阶段受累、颈髓明显萎缩变性,术后效果差。本组Odom’s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为可的3例中,病程10年以上2例,4个节段以上压迫颈髓2例;差2例中,病程10年以上2例,2例均有MRI上颈髓变性改变。   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注意如下几点:①神经症状较重侧做为开门侧,门轴侧操作轻柔,以防其折断;②伴有根性症状时切除相应节段上关节突内缘,尽量扩大神经根管,解除神经根压迫。轴侧外层椎板要切除足够宽度,防止打开椎板时外层椎板顶端成支点,造成内层椎板骨折;③开门范围应超过压迫节段以上或以下一节段,防止减压后颈髓锐性膨隆而出现新的压迹;④手术保留C2后部结构是必要的和基本的,C2椎体和后柱结构最大,有利于进入特殊形式的椎管扩大术,扩大范围可达15~23mm,在不损伤椎板外展棘及附着肌肉的基础上可以使脊髓充分减压。   综上所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的解除脊髓的压迫、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加之无需特殊的手术器械就可完成,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金大地.现代脊柱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 Schneeberger AG,Boos N,Schwarzenbach O,et al.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with plate fixation for chronic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a 2 to 8 year follow up[J].Spin Disord,):215-220.   3 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472.   4 邢维平,王元吉.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9例报告[J].贵州医药,):526-528.   5 Baisden J,Voo LM,Cusick JF,et al.Evaluation of cervical laminectomy and laminoplasty:a longitudinal study in the goat model[J].Spine,):.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后路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关键词】& 脊髓型
&&& 摘& 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ervical cage 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同时,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例,平均随访6个月。按40分法和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测量颈椎术前术后前柱高度及椎管宽度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明显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40分法平均37分,改善率83%;joa评分16 5分,改善率91%;前柱高度平均增加1 28 mm;椎管宽度平均增加2 22 mm。[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效恢复了颈椎前柱高度、增加椎管宽度,明显改善了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椎管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cervical spine canal open-door laminoplasty in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yang wan shi,wang shao bo,zhao xiao kui,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of general mi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28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cervical spine canal open door laminoplasty in cervical spondylitic myelopathy [method]eleven patients underwent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cervical spine canal open door laminoplasty using cervical cage with average follow up of 6 months the spondylotic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forty points of joa score and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anterior column height and spine canal width [result]the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cervical open door laminoplas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pondylotic function the score were separately 37 and 16 5 after operation by 40 points of joa score and the improving rate were separately 83% and 91% the anterior column height and spine canal width increased average 1 28 mm and 2 22 mm separately [conclusion]the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cervical spine canal open door laminoplasty can resort the anterior column height,increase the spine canal width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pondylotic function
  key words:cervical sp&& spine canal
&&&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疾病发展的两个阶段,颈椎间盘退变是csm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比创伤更为重要。突出椎间盘、增生骨赘和(或)增生肥厚的黄韧带长期压迫脊髓,脊髓受压变形、变细造成脊髓变性、囊变、空洞形成与萎缩,引起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上手术时应维持脊椎前柱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重建,这是保证颈椎正常力学功能的重要结构,同时应扩大椎管、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及改善微循环〔1〕。脊髓功能恢复的状况是衡量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1例,其中男性9例,2例,均为脊髓型颈椎病。平均年龄51(36~62)岁。所有病例术后围领保护12周。脊柱前柱高度及椎管高度测量取术前术后mri正中矢状位(1∶1):(1)颈椎前柱高度为相邻椎体上缘和下缘正中点的连线。(2)椎管宽度为c3~6椎体后正中垂直于椎体的直线距离(图1)。
  1 2& 手术方法
  全麻颅骨牵引下,先行常规后路c3~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门角度不大于45°。然后行常规颈前入路病变椎间盘切除,cage植入融合术。术后卧床3周,围领保护12周。术后第4周开始颈背肌抗阻等长收缩练习,术后3、6、12个月时门诊复查,并摄mri。所有病人手术用cage选用stryker公司提供cage,如图2所示。该cage矩形中空,前缘高后缘低,用于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性前凸,上下表面的尖锐凸起可以嵌插终板软骨下皮质骨中以防cage滑动及植入后的即刻稳定。作者对harabayash〔2〕的方法进行如下改进:把开门的椎板悬吊于门轴侧小关节囊韧带上,修整棘突平整其骨质留作前路植骨用,尽可能修复颈半棘肌在c2棘突的止点。
  2& 结& 果
  术前脊髓功能评定:用40分法评定结果为28分,joa评分法为11分,术后随访3、6个月。本组病例未出现cage松动、移位、下沉以及椎间隙狭窄、融合不佳、融合节段曲度不良、反曲开门等现象。如图3、4。随访时脊髓功能评定用40分法评定结果平均为38分,改善率为80%;joa评分法结果为16 5分,改善率为91%。颈椎前柱高度平均增加1 28mm,椎管宽度平均增加2 22mm。
  3& 讨& 论
  脊髓型颈椎病在各类颈椎病中危害最严重、致残率最高,对其早期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脊髓型颈椎病多伴有颈椎管狭窄(包括发育性等)、多节段脊髓受压。恢复和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前椎高度、解除来自脊髓前的压迫、增加椎管宽度,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加、脊髓静态及动态压迫缓解脊髓冠状面血管张力变小、沟动脉血供改善、同时静脉回流改善、脊髓血运恢复、功能改善是手术治疗的目的所在〔3〕。
  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前柱高度降低是csm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之一,术中有效恢复前柱高度切除退变的椎间盘对预后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植入的cage主要是依靠切除之椎间盘两侧纤维环和周围韧带组织的弹性作用,将cage夹紧,同时cage表面的凸起设计使内植物与椎板紧紧咬合来实现稳定,并恢复了周围软组织(如后纵带)的张力,扩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的大小,在植入cage支撑的纵向力作用下张紧的后纵韧带内收脊髓前间隙增大,进一步达到减压目的和颈椎椎间、生理弧度的维持(图3、4)。前路手术具有创伤小减压直接的优点,减压范围应该达到两侧椎弓内侧缘减压才能足够彻底。
  颈椎间盘髓核突出后导致椎间小关节失稳,出现黄韧带退变、黄韧带增厚突向椎管内,使硬膜外脂肪受压、移位。脊髓受压变形变细(图5、6),产生脊髓型临床症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主要试用于范围广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病三节段以上病变,范围广的后纵韧带骨化及黄韧带肥厚、骨化等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减压可使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脊髓动态及静态压迫缓解(图3、4),营养脊髓的动静脉循环改善,脊髓功能得以改善〔4〕。&&&& 图1测量颈椎前柱高度和椎管宽度方法图2手术选用cage图3术后3个月mr图4术后3个月mr图5术前mr图6术前mr&&& 脊髓型颈椎病多伴有颈椎管狭窄,多节段脊髓受压,主要压迫节段有时难以确定,所以应选择能够多椎节同时减压的方式,无疑后路椎管成形术是良好的选择。一般减压节段为c3~7,必要时可上至c2,下至t2,只有减压完全脊髓的营养循环才能恢复,功能得到改善。但是,前方压迫得不到解除,前柱高度和生理曲度得不到恢复,血供仍难以恢复,加上脊髓反复在后突的骨赘、椎间盘上磨擦,脊髓损伤难以恢复。因此临床上应兼顾脊髓前后受压的情况及生理结构的稳定。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临床上已经是稳定成形的手术方式,通过器具的改进、手术方法的改良,并发症的发生已明显下降或改善〔5〕。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同时应用前、后路两种术式,本组病例未出现内植骨移位和下沉,也未出现颈椎曲度不良、门轴断裂、关闭等并发症,但随访例数和时间尚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良意,陈德玉,郭永飞,等.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前柱高度变化对功能改善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 203.
  〔2〕& hirabayashi k.expensive open door laminoplasty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pn)[j].shujutsu,):.
  〔3〕& 罗为民,熊波.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分析[j].,):100 102.
  〔4〕& 刘丹,吴震,黄宰宇.颈前路手术后纵韧带切除的临床研究[j]., :.
  〔5〕& kandziora f,schollmeier g,scholz m,et al.influence of cage design on interbody fusion in a sheep cervical spine modle[j].j neurosurg,):321 322.
  作者单位:煤炭总医院骨科,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29号& 100028
  北京第三临床医院骨科,100083 电话:(010)58
摘自:  
更多关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后路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南阳市网友
& 莆田市网友
& 金华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河北省网友
& 大连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兰拳四路单剑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