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半径最小是______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 【答案带解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B.液态物质中的分子由于没有作用力,所以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C.在实验中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却可以减少误差D.纳米材料就是用一种“纳米”做成的材料
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状态的特点、误差的概念、纳米材料的特点分析.
A、说法错误,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B、说法错误,液态物质中的分子间也有作用力,只是比固态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小,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C、说法正确,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灭.
D、说法错误,纳米材料是指长度为纳米级的材料.
考点分析:
考点1: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分子.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命题方向】微粒的大小比较,物质的组成,一般在命题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解题方法点拨】根据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考点2: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知识点的认识】(1)在催化方面的应用: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化工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速度. (2)在生物医学中应用:从蛋白质、DNA、RNA到病毒,都在1-100nm的尺度范围,从而纳米结构也是生命现象中基本的东西. (3)在其它精细化工方面的应用:精细化工是一个巨大的工业领域,产品数量繁多,用途广泛,并且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纳米材料的优越性无疑也会给精细化工带来福音,并显示它的独特畦力. (4)在国防科技的应用:纳米技术将对国防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例如:纳米电子器件将用于虚拟训练系统和战场上的实时联系;对化学、生物、核武器的纳米探测系统; &(5)其他领域:除此之外,纳米材料还在诸如海水净化、航空航天、环境能源、微电子学等其他领域也有着逐渐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在这些领域都在逐渐发挥着光和热. 纳米技术正成为各国科技界所关注的焦点,正如钱学森院士所预言的那样:“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特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命题方向】中考时有关纳米是长度的单位以及在催化方面涉及一点.【解题方法点拨】知道纳米材料方面的知识.
考点3: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的产生跟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系,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1)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的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命题方向】什么是误差,怎样减小误差,给出测量值来判断那些是错误,那些是误差造成的是命题方向.【解题方法点拨】理解错误与误差的区别是解题关键.
考点4: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相关试题推荐
璐璐根据学到的浮力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浸没在水中和被测液体中.若图1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图2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1,图3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2,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则被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
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缓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1234567&&h(cm)24681012F(N)6.756.255.755.254.754.254.25(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_____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N;(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______;(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______;(4)下列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是______.
小华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中有适量的水,U形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小华用电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玻璃管内C点的气体压强为p1,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乙所示;改变风速后,玻璃管内C点的气体压强为p2,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丙所示.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比较p1与p2的大小,则p1______p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下表是小高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据.&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1水5朝上4.92水5朝下4.93水5朝侧面9.74水10朝侧面9.75水15朝侧面14.66酒精15朝侧面11.8(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2)比较序号为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4)比较序号为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小明同学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了完全相同的四块砖和完全相同的三块海绵,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①该探究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②比较甲图和______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③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说明:______相同时,______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原子唯物论_百度百科
原子唯物论
基本概述 原子唯物论 atomic materialism 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关于世界本原的学说。创始人和。他们受阿拉克萨哥拉的影响,提出世界万物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以虚空为运动的场所。他们还以原子论解释灵魂和人的认识过程。古希腊晚期哲学家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原子有重量并产生偏斜运动的观点,以此解释事物的偶然性。
原子唯物论创始人
创始人和。[1]
德谟克利特(希腊文:Δημ?κριτο?, 约460~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56年),古希腊的属地拉
德谟克利特
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 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留基伯(希腊文:Λε?κιππο?, 英文:Leucippus 或 Leukippos. 约公元前500 - 约公元前440年)是他的导师。
留基波(Leucippus),来自于米利都,是原子论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前440年。留基波继承了与米利都相联系着的科学的理性主义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巴门尼德和芝诺影响。
原子唯物论提出过程
原子唯物主义学者提出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是一种无限多的、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微粒,其根本同性就是“充实性”,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他们把原子称为“存在”,把虚空称为“非存在”,但二者都是实在的。他们还认为,由于原子本身具有运动的能力,因此原子在虚空中进行凌乱而急剧的运动,互相碰撞,便形成了整个世界,并且有无数的世界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化学原子结构
原子唯物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种认为世界万物是由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的原子组成的唯物主义学说。公元前5~前4世纪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所创立。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继承了伊奥尼亚学派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是的“种子说”,进一步提出世界万物是由原子与虚空构成的理论。他们认为,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其根本属性是绝对“充实性”,它没有空隙,不可穿透。虚空也是实在的,不过它是空的,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和条件。由于原子自身的原因,它在虚空中产生了急剧和零乱的运动,彼此发生碰撞而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世界及其中的事物。原子的数量是无限的,它没有性质上的不同,但有大小、形状、位置和排列的差异,因而组成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他们还用原子来说明人的生命现象和认识的形成,认为灵魂也是物质,是由精细和圆滑的原子构成的;这种原子布满了全身而形成灵魂的各个部分,空气中有大量灵魂的原子,随着人的呼吸与人体交换,从而维持人的生命;一旦呼吸停止,灵魂的原子不能重新交换,生命也就结束了;在构成万物的原子群中,不断分出微小的原子向各方面流出,经过空气形成事物的影象,作用于人的感官和灵魂,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
原子唯物论思想发展
古希腊晚期哲学家(见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原子唯物论的学说,提出原子有重量的重要理论。由于原子有重量,它们在虚空中必然向下降落,这就有可能从原子自身寻找运动的原因。他还指出,原子由于内部的原因会产生偏斜运动,使原子之间发生碰撞,结合成万物。从而克服了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片面观点。古罗马时期根据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在《》?中以丰富的事例和诗的语言详细论证了原子唯物论,其中主要是伊壁鸠鲁的哲学原理,他概括为两条基本规律:没有任何事物能从无产生出来,一切东西都是从一定种了(原子)产生的;也没有任何事物消灭后归于无,物质是永恒存在的。原子唯物论是同柏拉图的理念论相对立的学说,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成就,尽管它还没有脱离古代哲学的朴素性和自发性,但它不是用人们直接观察到的某种具体物质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而是以更为普遍的东西“原子”来说明自然现象多样性统一的基础,这是人类认识思维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对客观世界认识深入的表现。但原子唯物论者把原子看成是不可分的最小单位是不科学的。[2]
原子唯物论结论
原子实体,是一个主体性的实体,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主体是原子,原子以外则是空间。这个主体是已定的,原子与原子也不直接相关,它没有其他的对应物,同时,因为原子是同质的,没有等级之分的,因而原子是平等的,大家都作为主体而存在。由于原子是主体,因此原子是自主的。自主,必然导致自治,因为没有高于原子实体的统治者,所以原子是自治的。由于原子以外的只是空间,而且原子是相对封闭的、相对圆滑的,所以没有什么阻力也没有什么牵扯,因而原子是自由的。
由此,认为,自由比奴役好,民主比专制好。现代的企业实体论,作为一种原子论,也是一种自发论,也讲求企业的自主、自治、自由。
原子可以自发运动,这是原子论堵住神学的一个手段。当然,只有设想宇宙起源于虚过程,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正如原子论哲学1是最低层次的有序哲学,自发论以及自主、自由、自治思想,也是如此。实际上,原子与原子就是相对的。有相对物就不可能那么自主、自由、自治。
当然,自发论并没有错,只要不走向绝对就行。
.中国百科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是错的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在其他变化中可以再分 可以分质子,中子,电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当然不正确原子还可以分质子,中子,电子质子也还可以再分
错.分成电子和原子核.
原子中一般还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中还有质子和中子,质子中还有夸子.....估计还有,只是如今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发现而已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
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主要考查你对&&原子结构&&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 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对原子构成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构成 (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有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了的种类。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干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6)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中虽然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核外电子的排布:①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②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地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数、离核远近、能量高低的关系如下所示: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 近→&&&&&&& 远能量高低 低→&&&&&&& 高 ③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了解一些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对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有很重要的作川,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主要有: a.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n为电子层数),如第一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能为1,也可能为2,但最多为2。 b.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c.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8;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2。原子的不可再分与原子的结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由一种原子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即化学变化中原了的种类不变,其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如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硫和氧气中分别含有硫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中仍然含硫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是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范围内为“最小粒子”,它还可再分,如原子弹爆炸时的核裂变,就是原子发生了变化。原子尽管很小,但具有一定的构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发现相似题
与“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657164100224576240986172007113498?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小微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