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txt下载第六十四章第二段什么意思

《道德经 》
权威翻译 第六十二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道德经 》
权威翻译 第六十二章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道德经丨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丨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上一章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如果国君这样做,那么天下就自然而然的会太平。这种太平的状态,就是安定。一个社会处于安定的状态,就很容易掌握它。本章接着讲,当一个国家,已经处于太平的状态,应该怎么长久的保持这种状态。治国,既有戡乱,也有治平。而且老子认为,治平比戡乱更难,因为很多国君,总是忍不住会出离大道,会忍不住有为。知道易,勿言难。轻诺则寡信,多易则多难;以言为信为轻诺,信不足焉为寡信。难之难在,圣人唯须臾不离大道,才能勿言无施,行不言之教,为无为之益。易之易在,圣人不言不施,百姓自为自自化,则天下自会安定。天下平,则无须治,天下安,则无须为。其安易持,当天下太平,社会秩序处于安定状态时,这样的统治,是比较容易掌控和维持下去的。其未兆易谋,在一个安定的社会,难免会出现一些失道离得的苗头,国君要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把这些还未起势的不好的,不合于大道的事物,扼杀在萌芽状态。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脆易泮,事物处在萌芽状态,其结构是脆弱的,是不牢固的,在这样的阶段,来消除它们,就会很容易。泮,分解消融的意思。其微易散,一些刚出现苗头的不合道的事物和行为,消解掉它们之后,它们所残留下来的部分,一些碎片,就会消散于无形。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不能等出现了妖异之物,才去想办法应对。而是应该在天下安定的时候,保持天下不失常,那样就不会出现妖异之物。怎么才能让天下不失常不离道呢,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知道而勿言,有言则必失。治之于未乱,从安到乱,中间需要很多过程。安,未兆,脆,微,等四个阶段。要治理天下,最好的下手时间,就是妖异之物刚露头的时候,就打掉他们,消灭它们。而不是等已经乱了,再亡羊补牢。就好比说,人身体受寒邪,一开始就是打几个喷嚏,这个时候,就是未兆的状态,治起来也特别容易,喝点热汤,多穿衣服注意保暖,马上就好了。如果还没开始治,继续受寒,那就要开始流鼻涕,这就到了脆的阶段。这时候,也不是特别难治,让身体温暖起来,过几天自然就好了。一些不良的症状,也会其微易散,身体就能复归于安的健康状态。如果继续放任恶化下去,还没有治,不去戡乱,那么就要发烧了。人身体好的,正气特别足,可以正邪激战,发烧一番,就把邪气都祛除出去了。而身体不好,正气打不过邪气的呢,那么邪气就会继续向脏腑深处传变,小病最后酿成大病。所有的大病,都是小病发展演变出来的,国家也是如此,天下大乱,无不是一些小乱子引发起来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本句讲的是万物生长之理。任何事物,都是从无有到有,从未兆到萌芽,从萌芽到幼小,从幼小到壮大。从未有到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进一步,讲万物组织结构之理。要缔结成某种组织,强化某种结构,也都是从底层到上层,一步步的搭建起来的。从脆到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句讲的是万物漫延之理。任何事物一旦从无到有的诞生出来,都有它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是纵向演进的。而组织结构成型之后,就会从脆,演变成固。有了生命,有了固化下来的组织结构,事物还讲会进一步向外向四面八方扩张,进一步蔓延。从微到盛。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为者败之,君主的任何行为,都会对国家产生一系列长远的影响。随便给天下定一种初始状态,它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就会难以收拾,就会失去控制。等天下乱了之后再想治理好,就会招致失败。就好比,一个人病的快死了,才想起来去看病,那样也是治不好的。执者失之,天下为什么会乱,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因为人的疾病,社会的祸患,都是后来才有的,并非是一开始就有的。这些疾病祸患,都是从无中生有而来。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人的行为不循天理。人为什么会违背天道,最终导致一个不救的后果呢。知道而不言,是有道。认为言而有然,行而有善,是失道。认为道是可言的,那就会有一些自然为是“道”的道,按照这些人自定义的“道”来治理天下,就会做出来一些自认为为善的行为。自定义的道,和自定义的善,后来就会造成,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样的做法,都是执人道,而失天道。所谓,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所以,圣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让天下合天道循物理,自生自化,自为自成,那么天下就根本不会出现昏乱不治的局面。天下太平,不治而自定,则圣人之功成矣,是以无败。无执故无失。不以人灭天,不以人助天,则天下不是其天,不失其母,百姓不失其真,不失其朴,无以执人道,是以天道无以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执一则治,失常则乱。顺道则昌,逆道则亡。安则无不成,乱则无不败。民之从事,从简单的治身治家说起,绝大多数的人生下来,身体都是健康的。绝大多数家庭,在婚姻结合的开始,也是和睦的。为什么后来身体就疾病缠身了呢,为什么后来就家庭不睦了呢。这都是从安到乱的结果。究其根本,都在于很多人治身治事,不合乎道理,失道而万化不安,不安则不定,不定则大乱。而到了大乱的地步,还想再治理好,恢复到起初安好的状态,那是很难的,几乎是必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守其本,复其初,安其序,不失其所,不失其常,是谓慎终如始。人为什么会失败,因为觉得这个事太难了。为什么难呢,因为乱了,需要处理的方方面面太多太多,顾不过来,难以在应付,就会败。人为什么会成功呢,因为慎终如始,一开始是安定的,初始是平和的,后面要一直让事物无时无刻的都处于安定有序的状态,它根本就不会乱,也就不会困难,不会困难,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成功。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从前面几句的道理看,得天天成之,失天人败之。所有的失败,都是人行事不循道理妄施妄为造成的。那要怎么才能让天下不失其天呢,之所以会出现人以人灭天,原因在于先有人以物灭人。要不让“人以物灭人”的事情发生,那么圣人就要崇道贵德,道德无象无形,尊崇道德,是谓不欲之欲。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既无贵贱,则无难得之货足以贵。圣人贵德以齐物,故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物有贵贱,则人以物分,人之贵贱在物不在己。众人之所学,不过是为了贵难得之货,积奇物之有。有了这样的竞争关系,人们就会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积不足则夸。众人之所过,不外乎伪,欺,盗,夸。圣人学不学,指的是,不学巧伪之学,而明天道。为天下去伪,去欺,去盗,去夸,使百姓返朴归真,是谓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天下之贵贱是非是怎么来的呢,百姓的伪、欺、盗、夸,又是怎么来的呢。老子认为,是国君有欲,贵难得之货,百姓才会起了贵贱是非之心,然后才会以物贵己而贱人,到了这个份上,则天下皆以物灭人,举国上下都是贼,继而以人灭天。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圣人有道,不敢言,不敢行,不敢为,而任万物自然而然,不失其天,不灭其性,不损其命,自是自为而自定自正。故天下无不为,无不治。圣人的作用是什么呢,辅万物之自然。也就是说,如果天下不正常了,不自然了,圣人要起到一个医生的作用,给天下治病。治病怎么治呢,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最好的医生,是让人永远的不生病,最好的治国之道,是让天下永远也不会乱。圣人有为,则天下乱,圣人无为,则天下安。故,治天下以无为,取天下以无事,安天下以无欲。附《道德经》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后已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后已
老子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大江和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一切溪流的交汇之处而为百谷之王,就是因为它甘居下游,自处卑下,无限宽纳,所以能为山川流水的归宿。
因此,圣人要想成为受人拥戴的上等到君王臣子,就必须在言辞上卑微谦下;要想成为民众的领导和师范,就必须把自身的利益放在民众之后。所以圣人居于民众之上,民众没有压力和负担;圣人处于民众之前,民众拥护爱戴而不妨害。天下民众乐于推荐、拥护、爱戴而不妨害厌恶,不正是因为圣人为而不争吗?所以天下是没有人去与圣人争上下先后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植物的茎叶向上长,根却向下扎,根有多深茎藤就有多长。圣人效法于大自然,吃得苦中之苦,做得人上之人。有多卑贱,就有多高贵。卑贱与高贵皆平衡,皆平等。所以圣人则守柔弱以刚强,处卑贱以高贵,先无私后成其私,先后已而身先,先当大自然的学生,后当百姓的老师。
修行炼丹也是这样,人身体的中心点因虚空而称为丹田,丹田形愈虚而气愈实,心愈低则道愈高。相反相成。一心贪图舒服快乐,平安顺利,无病无灾,福寿康乐,这是修不成道,成不真的。
世间学好是最难,修道比学好难十分。没有九转,哪有金丹。九九八十一难过了才能成佛。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才能担负天职,完成天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修行者,任重道远,光荣自豪,我们是天的使者,只有完成天的使命,才能回归道的故乡。
但愿世人都平安,都顺利,都幸福,都吉祥。我以我心对天地,我以我行酬誓愿。
太极是法,中极是道,万法不离中,万法都归道。万法有度,以平为止。养生治病,莫不如是。
治病,一切药物和方法,都要中病即止,否则会造成人身体新的紊乱而不平衡,治好了此病发彼病。只有常存防治之心,才能无所不防治。只的执两用中,才能成其大功。
凡人的心理和生理,如果长期的不平衡,不正常,就会使人体的生命信息场长久的处于太极状况,如此则激化变异,使人正常的细胞组织产生生质变以符合这种激化的变异,于是人体就形成了实际的病变。信息使人致病,致死,人们至死还迷而不悟,这又叫久虑成疾,情思成疾,心病则身病。这种慢性疾病是难治的,难就难在人的潜意识因荒唐错误而又稳秘,自身又无道,又碍于社会的舆论,如此也就只有随波逐流了。当然,养生修真是可以治愈灯似的疑难杂病的。
善养生者,持之民恒地以心平气和的意识去累积精气神于丹田,非丹田而不能行,如此则可使人体极化的太极场而转变为中和的无极场,中和无极场的无极化,又可促使病变的细胞组织逆转质变以恢复正常,于是疾病不治而自愈,身心则趋于平衡。唯有心平气和,才能使身心阴阳平衡而康泰极乐。
人生有限,功海无涯,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执着于探究和察知那无限的太极变化,那么就会有害于身心的健康而脱离不了轮回,超越不了生死,到时后悔莫及。学道要学真道,立德要立真德,修功要修真功,做人要做真人,真人永生而长存.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道德经》简读第二十四章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周高德道长&&&&&时间:&&&&&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跂者不立跨不行,因此自见不得明。
为防常见&四自&病,只须一颗平常心。
注:为笔者以七言诗(不讲究平仄)的简练形式,对经文进行简要概括,以及简单理解。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道教之音"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道教之音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道教之音"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道教之音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最近更新点击排行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启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
祖天师张道陵设立道教,信仰三十六部尊经,慕道者纷纷修真学道。道教一向处下、不争于世界宗教之林,以太上三...[]
北京凤凰岭桃源观左理诚道长(中) 左理诚道长,原名左保悌,祖籍山西浑源县东坊城乡长条村。 1945年元月,左理...[]
随着人们对宗教文化和传统医学的日渐重视,道医也成了一个热点话题。道教之音网站专访当代著名道医——李宇林...[]
道教之音北京讯 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京隆重召开,作为本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x6B63;&#x5728;&#x4E3A;&#x60A8;&#x8DF3;&#x8F6C;&#x5230;&#x8BBF;&#x95EE;&#x9875;&#x9762;......&#x5982;&#x679C;&#x60A8;&#x7684;&#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81EA;&#x52A8;&#x8DF3;&#x8F6C;&#xFF0C;&#x8BF7;&#x68C0;&#x67E5;&#x4EE5;&#x4E0B;&#x8BBE;&#x7F6E;&#x3002;(1)&#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7981;&#x6B62;&#x53D1;&#x9001;Cookie&#x3002;(2)&#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53EF;&#x4EE5;&#x6B63;&#x5E38;&#x6267;&#x884C;JavaScript&#x811A;&#x672C;&#x3002;(3)&#x82E5;&#x4F7F;&#x7528;IE&#x6D4F;&#x89C8;&#x5668;&#xFF0C;&#x8BF7;&#x4F7F;&#x7528;IE9&#x53CA;&#x4EE5;&#x4E0A;&#x7248;&#x672C;&#x30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德经txt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