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中考语文图表题题?

化学图像题与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的考纲显示,高考命题将更加注重图表语言的考核。用图表表述化学过程或呈现背景信息是化学的基本表达方式,简约化是理科考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思维特征,而图表正是化繁为简的妙法。在这其中,图表型的计算题将数据处理与化学问题融为一体,信息量大,信息加工涉及诸如信息的寻找、选择、整理、重组、应用等各方面,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困难较大。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应自觉地去了解图表所呈的化学含义,掌握化学图表最基本的分析剖析方法,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尝试应用图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表述自己的思路与思维的结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识表识图能力,更能通过这个过程训练与优化自己的思维策略。
下面将几种常见的题型进行分析,说明对这类问题解决所采取得信息处理方法。
一、据图表中数据计算分析
例1.将固体FeC204?2H20放在一个可称量的容器中加热灼烧,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化,测得数据如下:
温度/c 固体质量/g
根据计算分析推理,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25℃~300℃时固体发生变化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2)350℃~400℃发生变化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500℃时产物的含氧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写出600℃~900℃时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解析:FeC2O4?2H20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物质。其性质只能通过类比来推测,解答时主要利用信息类比策略。将FeC2O4?2H20与硫酸铜晶体作比较,加热时可失去所带结晶水;将FeC2O4?2H20与H2C2O4作比较,加热时能分解。
解题时要将物质性质的推测与数据运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验证,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才能完成解答过程。
(1) FeC2O4?2H20带有结晶水,在25℃~300℃失去的可能是全部结晶水,也可能是部分结晶水,若结晶水全部失去,则:
FeC2O4?2H22O4 + 2H20
(1.0―0.8)=0.20
加热减少的质量等于所含结晶水的质量,因此推测正确。
(2)在350℃~400℃,FeC2O4进一步分解,质量减少一半,比较FeC2O4与铁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FeO符合要求,由反应式:
FeC2O4↑ +C02 ↑
得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l:l。
(3)(4)问是有紧密联系的,在400℃~500℃FeO在灼烧过程中质量增加,可能是结合空气中的氧生成高价的氧化物,600℃~900℃过程中固体质量又减小,由此推测固体物质可能发生如下变化:6FeO一3Fe2O3(结合氧原子)一2 Fe3O4(再失去氧原子),将表中
的数据进行验证:
2FeO~Fe203
(0.444.一0.400)=0.044 3 Fe203~2Fe304
(0.444―0.430)=0.010
符合要求。因此500℃时产物为Fe203,含氧的质量分数为30%,600℃~900℃时反应式为:
由以上分析可知:FeC2O4?2H20在加热过程中经过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即由FeC2O4?2H20→FeO→Fe203F→Fe3O4。将上述的过程绘制成图,体现出图表的统一性且更能看清整个变化过程。
例2.将一定量混合均匀的铁粉与硫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共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A。将质量为m的固体A加入到300 mL 2 mol?L―1的盐酸中使之完全溶解,测得室温下加入固体A的质量与收集到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所得氢硫酸溶液饱和前无硫化氢气体逸出)。
已知加入固体A的质量m≤3.2 g时,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当m&3.2 g时,收集到的气体为H2和H2S的混合气。
试分析与计算:
(1)3.2 g固体A中所含的物质有__________。
(2)3.2 g固体A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溶于上述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___________。
(3)当固体A全部溶于上述盐酸,且A的质量m&3.2 g时,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V=__________mL(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Fe、FeS
(2)n(Fe)=0.01 mol
n(FeS)=0.03 mol c(H2S)=0.1 mol?L―1
(3)280m?672(24≥m&3.2)
二、据分析计算结果作出图像
例3. A、B是下列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中的某一种:①混有少量盐酸的MgSO4溶液;②Al2(SO4)3溶液③明矾溶液; ④Ba(OH)2溶液;⑤NaOH溶液。现向溶液A中逐滴加入溶液B,用得到的沉淀质量(y)与所加B溶液的体积(x)的关系可画出下图所示的图形(未画完整)。
(1)符合这一图像的组合有多组,如在表中的②和④,③和④,请将其它所有可能
(2)若向试剂①中逐渐加入试剂④,请在图3中画出生成的沉淀质量(y)与所加溶液体
积(x)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三、运用作图法解计算题
例4.在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盛有1molHCl的盐酸和含有1molNaOH的烧碱溶液,天平
平衡;若在盐酸中加入a克镁,在烧碱中加入b克铝,天平仍平衡,试讨论a、b之间的关系式。
1.将0.03molCl2缓缓通入含0.02mol H2SO3和0.02mol HBr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中,溶液的[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示为不变)[
2. 将物质的量相等的硫酸铝和硫酸铵溶水形成VmL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氢氧化钠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混合溶液中两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体积(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3. 如图表示Cu与稀HNO3反应的量的关系,问哪一条线表示Cu
与稀HNO3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Cu的量的关系:[
轴表示)与所加入乙溶液的体积(用x轴表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中关系的是下列各组溶液中的
7、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8、向10 mL 1 mol/L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x mL 1 mol/L的H3PO4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滴入H3PO4的体积之间的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
(1)O~A段沉淀物的化学式为schematic table
2)图表题(Schematic Table items):考查考生从文章中回纳和组织主要观点和
基于65个网页-
FlowchartTable Completion
...y)选择题(Multiple Choice)完成句子题(Sentence Completion)分类题(Classification)图表题(FlowchartTable Completion)第4 章 “腾飞”阅读法实战演练Reading Passage 1Reading Passage 2Reading Passage 3 如果大家对 其它外语相关商品感兴趣,请继...
基于3个网页-
Fill in a Table
Chapter Nine
And Graphically Display Problem
Fill In A Table
table completion
Graphic Analysis
Diagram Completion
更多收起网络短语
注:一些读者指出,在上面图表中第三题下第一栏的28%和32%的数字毫无意义。
NOTE: Several readers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28% and 32% in the first column of question 3 in the chart above make no sense.
基于建构主义的专题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解答实验设计题、图表题、综合性试题的解题能力。
The topical review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can more improve students' solving ability of design and graphics problems, and so on.
这一作业本遗留在学校抽屉近50年,上面有查尔斯写的代数和三角法计算题,还有用尺子和铅笔一笔一划做出来的图表。
The exercise book, which had lain forgotten at the back of a drawer for nearly 50 years, is packed with algebra and trigonometry problems, and diagrams painstakingly drawn with ruler and pencil.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求大神帮忙解决图表问题,急急急!!!
如图的表格,有三个,什么都一样只是参照不同,数据不同,怎么样才能合在一个图表里面,:dragon8::dragon8::dragon8:让它美观一些,或者高大上一点。。。在线等,急
QQ图片41_副本.jpg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怎样解答图表题
怎样解答图表题
《语文报》
读统计图表,按要求将图表内容用文字进行表述,这是近两年中考语文表达能力测试较为新颖的一种形式。根据统计图表内容的多少与命题要求,命题一般有单一型与综合型两种。综合型试题如1997年河南省语文中考题:
阅读表一,用文字叙述目前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
中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籍的人数统计表(表一)
初一(400人)
初二(400人)
高二(400人)
由表一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两种情况是:
&&&&&&&&&;(2)&&&&
&&&&&&&&。
例题图表部分列举两类中学三个年级阅读课外书籍人数的百分比,要求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概括“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两种情况。”这种综合型试题,常用来检测通过一系列统计数字的综合比较透视生活现象的能力,读“懂”图表便成了解题最关键环节。读图表,首先要从命题及图表标题中看出图表涉及哪种情况或问题,其次要通过数据间的对比阅读,把握数据间蕴涵的事实,领悟其中深刻的内涵。
对比阅读,有先左右再上下,先上下再左右两种。先左右再上下,就是先将图表同一行的数据左右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其后将上下行数据左右比较得出的结果再作对比思考。例如“普通中学”、“重点中学”两行各有三个数据,分别将这两组数据左右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初一、初三、高二三个年级阅读课外书籍人数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上下比较,亦如此。通过两步对比思考,可知统计表反映的目前中年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情况是: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先上下后左右则是先将多行数据间上下对应的数据作比较,之后把比较的结果再作互相间的比较,从而发现问题。例题上下两行六个数据,可以分为三组(上下对应的两数据为一组),每组对比的结果都是普通中学阅读课外书籍的人数多于重点中学,这便是例题答案之二。
单一型命题图表内容对简单,测试一般只要求转述统计数字,但往往对遣词造句、表达方法等提出要求,以丰富检测内容。1997年江苏镇江市中考语文第13题即属于此类:
选用表二内资料,就某地区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高中人数的变化情况,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在下面的空格内续写句子。
要求:①续写的内容要与上下文衔接,句子通顺连贯。②数字的表述与书写要正确、规范。1995年到1996年,该地区初中毕业生填报职业高中志愿的人数有所减少,&&&&
情况调查表(表二)
例题已将图表所展示的“填报职业高中志愿的人数有所减少”这一现象明确指出,续写要求引用图表数据对此作具体说明,续写语句必修同时考虑命题在书写、数字表达、遣词造句、说明方法等诸方面的要求。所以,无论解答哪种类型的试题,在读懂图表,将思考结果或数据转化为文字表达时,应力求准确;内容与图表吻合,恰当遣词,选用指定句式;运用指定的表达方式、方法等。例题答案可以是:由1995年的1.2万人减少到1.18万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考语文图表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