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技术能力 如何回复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11:23&&
?& 10:52&&
?& 10:36&&
?& 10:12&&
?& 10:03&&
?& 09:59&&
 当前位置:&&&&&&&&&&&&
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
    教师〔2005〕5号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为了贯彻经国务院批准的《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精神,现决定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宗旨是: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该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从2005年开始,组织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到2007年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认证。
  该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我部成立由主管部领导担任组长,由师范教育司、中央电教馆、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处等共同组成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该计划实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央电教馆,负责该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我部统一部署,加强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统筹,要成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要将该计划实施工作纳入本地区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的整体框架之下,积极协调和充分发挥有关教师教育机构、电教系统、考试系统等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和重要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该计划的实施;要进一步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计划顺利推进的政策环境;要建立计划实施的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计划项目经费;要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实施和准备实施的相关项目纳入计划,避免重复培训;要建立该计划质量监控和管理体系,加强计划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估,认真研究和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加强区域间实施计划工作的合作和交流,相互借鉴,共同促进计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启动实施该计划是落实《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保证该计划的实施达到预期目的。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通知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实施方案。拟于2005年开始实施该计划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请于5月15日前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计划的申请报告和计划实施方案分别报送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和项目办公室。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为了贯彻经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宗旨和意义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宗旨是: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通过本计划的实施,建立一套规范性、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对于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管理,提高教育技术培训质量,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
  ――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年间,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到2007年,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逐步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与教师资格认证、职务晋升等相挂钩,形成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动力机制。
  2.任务
  ――制定培训大纲,开发培训资源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技术培训理念、内容和方法,注意与相关培训的衔接和整合,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和培训方案 ,在此基础上,组织力量研究开发优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源。
  ――加强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培训
  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市、区)四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标准》,在组织对各级培训基地的评估认定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级教育技术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同时,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联计划,通过“人网、天网、地网”的结合,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组织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加强与其他相关培训的衔接与整合,在充分研究和论证相关培训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免修、承认部分培训内容的办法,减少重复培训,提高培训效益。
  ――制定考试大纲和考试办法,组织统一考试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为依据,在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和考核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通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印制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级证书。
  ――建立认证制度,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政策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建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认证制度。研究制定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相关的配套政策,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证书与教师资格认证和再认证制度,以及教师职务晋升条件相挂钩,形成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有效机制。
  三、组织管理
  为加强对本计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教育部组成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部领导担任组长,师范教育司、中央电教馆、教育部考试中心和教师网联秘书处负责人参加,主要负责对计划实施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等。
  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央电教馆,负责本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负责与各地的联系、协调、沟通与交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负责组织对国家级培训基地的评估认定,并会同各省对省级培训基地的评估认定;会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对各地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的评估和监控;承担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和培训基地标准,参与培训教材的开发等。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制定考试大纲,组织考试命题;负责考务组织与管理;印制并颁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等。
  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解读与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审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和审定培训教材等。
  全国教师网联成员承担国家级培训基地建设与骨干培训者及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参与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组织开展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等。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建立相应组织管理体系,确保计划实施工作顺利进行。
  四、工作安排和实施步骤
  1.工作安排
  本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2005年首先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试点工作。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到2007年底,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完成对全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和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认证,使广大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2.实施步骤
  ――统一思想,布置工作
  2005年4月上旬,全面启动部署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宣传本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确定试点地区,启动培训工作
  2005年5月,确定启动实施计划的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培训基地标准,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国家级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定,并会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对省级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对市(地)级及县(市、区)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定。经评估认定合格的培训基地有资格进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从2005年8月开始,培训基地展开培训工作。
  ――印发考试大纲,组织统一考试
  2005年10月,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12月,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第一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以后每年组织2次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由教育部监制,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印制和颁发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
  ――加强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从计划启动开始,项目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试点地区实施的过程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估。各试点地区也要成立专家组,加强对试点地区计划实施过程及效果的指导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完善工作,为逐步推广奠定基础。
  五、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立足于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服务。各地要充分认识实施本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要成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要根据本计划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研究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本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实施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计划实施工作的开展。
  2.整合力量,分工合作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本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进教师网联计划,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整体规划。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积极性和优势,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计划的实施。要根据本计划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的具体实施办法,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开放、高效的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要将实施工作与加快推进区域性教师网联计划相结合,积极推进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整合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利用“人网、天网、地网”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和实施工作。要严格按照培训基地标准对各级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定。要明确各级培训基地的职责和分工,国家级基地主要负责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省级基地主要负责培训者的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市(地)级基地负责对本地骨干教师和县培训辅导员的培训;县教师培训机构主要配合上一级培训基地,组织和管理本地教师培训、考试,以及提供学习辅导、资源支持与技术服务。
  4.加强培训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进一步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明确教师培训主管部门的责任,对教师培训进行规范管理,坚决制止多头管理,重复培训,乱办班的现象。要以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严把质量关,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将本地区与其它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纳入本计划进行统筹考虑的具体办法。积极探索实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与电大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网络学历教育中教育技术课程学分沟通互认的办法。要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评估,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本计划实施的质量和效益。
  5.加强政策研究,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各地要研究制定有利于本计划实施的相关政策,从实际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出发,制定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与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资格认定等相挂钩的具体办法,形成促进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
  6.加强经费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各地要切实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设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专项经费。要积极整合和利用正在实施的国内外有关项目的经费,充分发挥国家第二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教师培训经费的作用。积极争取和拓展其它经费来源渠道,切实保障本计划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电话:010-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关于做好2014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上海考区报名工作的通知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图文]关于做好2014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上海考区报名工作的通知
&&&热&&&&&
【字体: 】
关于做好2014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上海考区报名工作的通知
作者:转发&&&&各类新闻来源:转发&&&&点击数:704&&&&更新时间:
沪教考院社考〔2014〕9号
关于做好2014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上海考区报名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教师进修院校、各考点: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通知》(沪教委人〔2009〕30号)精神,配合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信息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4〕7号)文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将2014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上海地区报名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
5月17日(星期六)至21日(星期三)。考试方式为上机考试,随机编排试场,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每场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场次必须从第1场开始连续编排,期间每天安排三场考试。各场次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上午:9:00-11:00。
下午:13:00-15:00,16:00-18:00。
二、考试科目、科目代码及考试方式
本次开考科目共有19个,按科目代码排序为:
01-小学语文&&&&&&&&&&&& 02-小学数学&&&&
03-小学英语&&&&&&&&&&&& 04-小学科学(自然)
05-小学品德生活与社会&& 06-小学音乐
07-小学美术&&&&&&&&&&&& 11-中学语文
12-中学数学&&&&&&&&&&&& 13-中学英语
14-中学物理&&&&&&& &&& 15-中学化学
16-中学生物&&&&&&&&&&&& 17-中学地理
18-中学思想品德&&&&&&&& 19-中学历史
20-中学音乐&&&&&&&&&&&& 21-中学美术
31-信息技术
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模式,即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发证。考试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平台,采用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试题呈现和考生作答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同一时间同一考场内可同时进行多学科考试。需要报考的教师可按其任教情况选择相应或相近的学科报考,一次只能报考一个考试科目。
三、报考对象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通知》(沪教委人〔2009〕30号)文件要求,已完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或已取得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7.0及以上版本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方能参加本项考试。
四、报名方式
本次考试的报名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五、报名时间
1.网上报名时间:4月4日(星期五)至24(星期四)考生自行登录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网()进行报名,报名期间网站24小时开通报名服务。
2.现场确认时间:4月20日(星期日)至24日(星期四)每天9:00-11:00,13:00-16:00。
六、报名工作安排
1.在网上报名时间段内,考生登录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网(),填写个人报考信息、按规定选择考点和考试科目,并在填写报考信息后的两个自然日内自行打印报名表。考生一次只能报考一个考试科目。往届考生(未通过者)报名必须用以前的账号或身份证号和密码登录报名系统,进行科目报考。若忘记了密码,可通过报名系统网站首页“立即取回”功能,通过回答相关问题可取回密码。
2.在现场确认时间段内,考生本人携带已核对并签名的报名表、身份证及复印件(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考生需要携带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到所选报的考点进行资格审核和现场电子摄像、缴费。报名表经考生签字确认上交后,报名信息不能再作修改,身份证复印件、报名表由考点加盖公章后留存半年(从考试结束当天算起)备查。报名点不得接受考生未签字的报名表。已完成现场确认的考生可以凭本人账号和密码在网上查询报名是否生效。
3. 考生本人凭报名账号和个人密码于5月7日(星期三)至13日(星期二)登录报名网站、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4.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有关文件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06〕73号)规定,本项考试是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NIT)的教师模块,根据市物价局、市财政局下发的《关于调整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沪价费〔2009〕001号)文件,该项考试收费标准为每人每科90元。
5.考生请根据单位所属区(县)选择对应的考点,原则上不接受考生跨区(县)报名。
考生单位所属区县
可容纳人数
考点名称: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考点地址: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报名联系电话:
确认地址: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干训楼
确认联系电话:
交通路线:地铁三、四号线金沙江路站; 67,69,754,765, 856,136, 216, 947, 909,224华东师范大学站
考点名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考点地址:徐汇区漕宝路120号
报名联系电话:
确认地址:徐汇区漕宝路120号34号楼101
确认联系电话:
交通路线:公交43、830、732、764、166、712、131、763、224、9桂林路站,地铁一号线漕宝路站下、九号线桂林路站下
考点名称:上海建桥学院
考点地址:浦东新区康桥路1500号
报名联系电话:
确认地址:浦东新区康桥路1700号
确认联系电话:
交通路线:632
考点名称:上海杉达学院
考点地址:浦东新区金海路2727号
联系电话:
交通路线:991、993、630、蔡陆专线、790杉达大学站
考点名称: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考点地址:松江区方塔北路318号
联系电话:
交通路线:松江4路、松江7路、松江17路、松江22路等到方塔公园站下;松江2路方塔北路站下;松卫专线、松亭石专线等到松江环城路站下
七、考试大纲
八、其他说明
有关网上报名的技术问题请咨询ATA公司,电话: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社考办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张俊电话(传真):。
请各区(县)考点按照本文件要求,精心组织,加强宣传,确保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报名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网上报名流程图
&&& &&&&&&2.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报名表
&&&& &&&&&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准考证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3" Month="3" Year="年3月23日
各类新闻录入:&&&&责任编辑:qpxiejun&
上一篇各类新闻:
下一篇各类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各类新闻
[112] [57] [146] [475] [274] [279] [351] [255] [245] [37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维护:网站备案:沪ICP备号-20关注  粉丝
总访问量:1278
今日访问:0
最后登录: 21:04:11
黑龙江宁安市
辽宁大石桥市
山东肥城市
河南长葛市
河南驿城区
广西海城区
山东肥城市
辽宁大洼县
山东肥城市
江苏灌云县
山东肥城市
(最近更新:2350)
(最近更新:15)
(最近更新:256)
(最近更新:116)
(最近提问:56)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模拟题(十三)
单项选择题:&1、课堂氛围一般可以分为(B)三种类型。&A.**、自由和民主&B.**、民主和放任&C.自由、民主和放任&D.自由、民主和开放&2、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D)软件,以此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从而开始了课程整合的实验。&A.FrontPage&B.AuthorWare&C.公式编辑&D.几何画板&3、用鼠标单击(C)按钮,即可放映幻灯片,在放映的过程中,如果想不按顺序放映某幻灯片,可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定位”,再单击弹出的幻灯片标题即可。&A.幻灯片浏览&B.幻灯片视图&C.幻灯片放映&D.大纲视图&4、下面的(D)是地理课程知识的特点。&A.过去性&B.具体性&C.多样性&D.时空跨度大&5、下面的(C)不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的化学实验类型。&A.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B.化学反应时间太长的实验&C.能用肉眼观察的宏观化学反应&D.毒性较大和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6、下面的(A)不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的主要运用形式。&A.采用学生朗读形式教学&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D.创设英语学习环境&7、在空间与图形部分与信息技术的链接中,“能使用绘图软件为一个房间设计各种布局”的信息技术可以与(A)的内容标准相结合。&A.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B.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C.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D.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8、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发起的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是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项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其主要内容不包括(D)。&A.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途径,把语文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B.在小学阶段要求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C.在中学阶段要求做到“词语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D.在大学阶段要求做到“词语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9、探究训练是由(D)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探究思维训练模式。&A.奥苏贝尔&B.维果斯基&C.布鲁纳&D.萨其曼&10、(A)模式最早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由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发展出来的。&A.基于问题学习&B.接受学习&C.资源型学习&D.个别化学习&11、(D)受这样一种建构主义观点指导,即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受社会性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A.资源型学习&B.探究型学习&C.研究型学习&D.合作学习&12、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给学生,即使是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会出现“吃不消”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A)现象。&A、认知超载B、感知超载C、记忆超载D、理解超载&13、下面的(D)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问题的目标很明确和解决方法是确定的。&A、复杂问题B、简单问题C、结构不良问题D、结构良好问题&14、下列正确答案中,(B)没能正确描述网上调查的优势。&A、快速传播与多媒体问卷B、组织麻烦、费用昂贵&C、于对采集信息的质量实施系统的检验和控制D、24小时全天候的调查&15、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或模式产生不同风格的教学计划,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能出现(A)的课堂&A、民主型B、**型C、放任型D、开放型&16、罗杰斯猛烈地抨击了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喻成(B)&A、水桶与水杯B、茶壶和茶杯C、工程师与零件D、园丁与花草&17、美国家最县提出(A)的概念,被许多国家作为技术制高点而竞相角逐。有人将其称为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A、信息高速公路B、“2016战略”C、全国学习网D、国家高速信息网&18、Fogarty提出三类十种课程整合的分类模式,其中第一类为单一学科整合,包括(D)&A、次序并列式、共有式、张网式B、张网式、串联式、整合式&C、沉浸、网络式、分立式D分立式、联立式、窝巢式&19、(B)指理解计算机的特性、性能和应用,能够应用熟练、高效地使用计算机完成自己在社会上的工作。&A、信息素养B、计算机素养C、计算机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20、下面的(A)不属于建构注意教学模式。&A、直接教学B、随机进入教学C、抛锚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21(A)是信息技术与教学中的部分环节相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始阶段&A、部分整合B、全程整合C、完善整合D、创新整合&22、数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包括(D)&A、硬件摆放、座位安排、交流合作形式B、课堂氛围、课堂管理、硬件摆放&B、课堂氛围、座位安排、交流合作形式D、课堂氛围、课堂管理、交流合作形式&23、学校在教师培训组织工作上可以实施(A)的策略。&A、以点带面、分层推进B、从面到点、从上到下&B、从上到下、逐层推进D、以点带面、逐层推进&24、(A)的功能是把浏览器的窗口分割成几个区域,可在各区中显示不同的网页。&A、框架页B、导航页C、视图D、备注&25、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改革中,下图的(D)描述可教师开始走到学生中去,但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注:圆圈代表教师,方框代表学生。&A、B、C、D、(图片无法复制)&26、在进行教师培训时,认为“教学思想和计算机技术两维应互相交替进行的”是(C)&A、分离模式B、整合模式C、锯齿模式D、交替模式&27、在小学高年级段的数学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可以(A)&A、操作几何画板等相关软件,探索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B、操作相应课件,探索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C、使用电子表格或者数据库来记录、处理和交流他们的发现&D、就困惑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并使用word写作综合课题研究报告&28、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要求学生掌握(C)&A、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展示&B、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多媒体作品的编辑&C、多媒体作品的编辑,多媒体作品的展示&D、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制作&29、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30、(A)是学校情景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环境中的经验。&A、隐性课程B、学科课程C、显性课程D、活动课程&判断题&1、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0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8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错)&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建议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的复制、移动、翻转和旋转等功能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使用“缩放选定图形”的功能认识图形的相似。(对)&3、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板块构造这一宏观变化加以演示,弥补了地理模型也难以展现的宏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对)&4、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人类**大自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以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进展和举措等,能够实现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具体内容目标。(对)&5、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不必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错)&6、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情景性、真实***互性和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等特点并不能解决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错)&7、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对)&8、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对)&9、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们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其关键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我们对学习进行“调节”的意识。(对)&10、电子邮件调查法属于被动调查法。(对)&11、情景模拟直接教学生一些规则和程序。(错)&12、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提问与回答,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发挥回答活动的互动特点,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对)&13、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一些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习者特征。(对)&14、展开讨论和交流时,教师应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对)&15、1996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指出,2000年美国必须实现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并建议国会通过立法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现“校校通工程”(错)&16、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要考虑社会、学生、家长以及课程四个因素。(错)&17、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时,合理的教师专业知识是T结构,它是一种复合的立体的知识结构,横线表示学科知识之外的知识要宽泛,竖线表示精深的学科知识,是“博”和“专”的统一。(错)&18、帕金斯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是问题、疑问、议题、案例或者项目、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对话/合作工具、社会性的/情境性的支持系统。(错)&19、在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我们要明确所要整合的是什么类型的课程。比如,从课程功能作用来划分,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错)&20、多学科主题整合的特点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地活动或形成所需的知识、技能、思考能力等。(错)&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四个阶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错)&22、图形、色彩和声响能增强操练和练习能力的吸引力。例如,当学生答错时,计算机程序随机放一段低沉的乐曲,或随机呈现一幅鬼脸图,这样能提高答题效率。(错)&23、“小整合论”比较理论化、宏观化一些,“大整合论”比较接近教学实际、微观一些。(错)&24、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困惑性、创新性等特点。(对)&25、在进行教师培训时,锯齿模式认为应将技术的培训与教学思想以及学科知识的培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统一于共同的目标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它的假设是:在整合中提高技术。(错)&26、我国的新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也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案例,但与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相比,在可操作性上还欠缺较多。(对)&27、教育研究最根本的不在于形式上遵循某些规矩,而在于对“研究”之内在精神的尊重,更多的是一种研究的态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28、教师是整合的主体,对教师的评价是整合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29、在小学语文古诗《鹅》的教学目标中,“能用自己的话将各诗句的意义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属于操作技能。(错)&30、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对)
暂时无人访问,速抢沙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教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