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做有机物合成热回流实验,球形空调冷凝管价格出口要不要加一个橡胶塞?因之前加了会砰的一声冲掉。

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课件.思考题(SK)SK-1-N2 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1) 熔点管壁太厚;(2) 熔点管不洁净;(3) 试料研的不细或装得不实; (4)加热太快;(5) 第一次熔点测定后,热浴液不冷却立即做第二次;(6)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 答:(1) 熔点管壁太厚,影响传热,其结果是测得的初熔温度偏高。 (2) 熔点管不洁净,相当于在试料中掺入杂质,其结果将导致测得的熔点偏低。 (3) 试料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试料颗粒之间空隙较大,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结 果导致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4) 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 (5) 若连续测几次时,当第一次完成后需将溶液冷却至原熔点温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才可测第二次,不冷却马上做 第二次测量,测得的熔点偏高。 (6) 齐列熔点测定的缺点就是温度分布不均匀,若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这样所测数值会有不同程 度的偏差。 SK-2-N1 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定熔点时已经熔化了的试料使其固化后做第二次测定? 答:不可以。因为有时某些物质会发生部分分解,有些物质则可能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体。 SK-3-N2 测得 A、B 两种样品的熔点相同,将它们研细,并以等量混合(1) 测得混合物的熔点有下降现象且熔程增宽;(2)测得混 合物的熔点与纯 A、纯 B 的熔点均相同。试分析以上情况各说明什么? 答:(1)说明 A、B 两个样品不是同一种物质,一种物质在此充当了另一种物质的杂质,故混合物的熔点降低,熔程增 宽。 (2)除少数情况(如形成固熔体)外,一般可认为这两个样品为同一化合物。 SK-4-N2 沸石(即止暴剂或助沸剂)为什么能止暴?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怎么办?由于某种原因中途停止加热, 再重新开始 蒸馏时,是否需要补加沸石?为什么? 答:(1)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这一泡流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湍动, 能使液体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了液体因过热而产生的暴沸。 (2)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 的暴沸,甚至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有时会引起着火。 (3)中途停止蒸馏,再重新开始蒸馏时,因液体已被吸入沸石的空隙中,再加热已不能产生细小的空气流而失效,必 须重新补加沸石。 SK-5-N2 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吗?为什么? 答: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 效果不好。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SK-6-N2 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蒸馏时加热过猛,火焰太大,易造成蒸馏瓶局部过热现象,使实验数据不准确,而且馏份纯度也不高。加热太慢, 蒸气达不到支口处,不仅蒸馏进行得太慢,而且因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蒸气包围或瞬间蒸气中断,使得温度计的读数 不规则,读数偏低。 SK-7-N21 在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不符合要求会带来什么结果? 答: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气还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就已从支管流出,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低。 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规定的温度偏高,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 作为前馏份而损失,使收集量偏少。 如果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下或液面之上,测定沸点时,数值将偏高。但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时, 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要求的温度偏低,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认为后馏份而损失。 SK-8-N3 用浓硫酸做脱水剂制备环己烯时,如果你的实验产率太低,试分析主要在哪些操作步骤中造成损失? 答:(1)环己醇的粘度较大,尤其室温低时,量筒内的环己醇很难倒净而影响产率。 (2)浓硫酸和环己醇混合不均,加热时产生碳化。 (3)反应温度过高、馏出速度过快,使未反应的环己醇因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或产物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而 影响产率。 (4)干燥剂用量过多或干燥时间过短,致使最后蒸馏是前馏份增多而影响产率。 SK—9—N2 在环己烯制备实验中,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顶温度不超过 73℃? 答:因为反应中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 70.8℃,含水 10 %);环己醇与环己烯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 64.9℃, 含环己醇 30.5 %);环己醇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 97.8℃,含水 80 %),因此,在加热时温度不可过高,蒸馏速度不易 过快,以减少未反应的环己醇的蒸出。 SK—10—N2 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中,粗产品中除乙酸正丁酯外,还有哪些副产物?怎样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答:主要副产物有:1-丁烯和正丁醚。回流时要用小火加热,保持微沸状态,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SK—11—N2 在正溴丁烷制备实验中,硫酸浓度太高或太低会带来什么结果? 答:硫酸浓度太高:(1)会使 NaBr 氧化成 Br2,而 Br2 不是亲核试剂。 2NaBr + 3H2SO4(浓) → Br2 + SO2 + 2H2O + 2NaHSO4; (2)加热回流时可能有大量 HBr 气体从冷凝管顶端逸出形成酸雾。 硫酸浓度太低:生成的 HBr 量不足,使反应难以进行。 SK—13—N2 在正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各步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答:用硫酸洗涤: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物 1-丁烯和正丁醚。第一次水洗:除去部分硫酸及水溶性杂质。碱洗 (Na2HCO3):中和残余的硫酸。第二次水洗:除去残留的碱、硫酸盐及水溶性杂质。 SK—14—N2 何谓酯化反应?有哪些物质可以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答:羧酸和醇在少量酸催化作用下生成酯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常用的酸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质子酸,也可 用固体超强酸及沸石分子筛等。 SK-15-N2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实验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提高产品产量的? 答:该反应是可逆的。本实验是根据正丁酯与水形成恒沸蒸馏的方法,在回流反应装置中加一分水器,以不断除去酯 化反应生成的水,来打破平衡,使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从而达到提高乙酸正丁酯产率之目的。 SK-16-N2 乙酸正丁酯的粗产品中,除产品乙酸正丁酯外,还有什么杂质?怎样将其除掉? 答:乙酸正丁酯的粗产品中,除产品乙酸正丁酯外,还可能有副产物丁醚,1-丁烯,丁醛,丁酸及未反应的少量正丁 醇,乙酸和催化剂(少量)硫酸等。可以分别用水洗和碱洗的方法将其除掉。产品中微量的水可用干燥剂无水氯化钙 除掉。 SK-17-N2 对乙酸正丁酯的粗产品进行水洗和碱洗的目的是什么? 答:(1)水洗的目的是除去水溶性杂质,如未反应的醇,过量碱及副产物少量的醛等。 (2)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酸性杂质,如未反应的醋酸,硫酸,亚硫酸甚至副产物丁酸。2 SK-18-N2 合成乙酰苯胺时,柱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 105? 左右? C 答:为了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反应过程中不断分出产物之一水,以打破平衡,使反应向着生成乙酰苯胺的方向进行。 因水的沸点为 100? C,反应物醋酸的沸点为 118? C,且醋酸是易挥发性物质,因此,为了达到即要将水份除去,又不使 醋酸损失太多的目的,必需控制柱顶温度在 105? 左右。 C SK-19-N2 合成乙酰苯胺的实验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提高产品产量的? 答:(1)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使冰醋酸过量一倍多)。(2)减少生成物之一的浓度(不断分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两者 均有利于反应向着生成乙酰苯胺的方向进行。 SK-20-N1 合成乙酰苯胺时,锌粉起什么作用?加多少合适? 答:只加入微量(约 0.1 左右)即可,不能太多,否则会产生不溶于水的 ZnOH2,给产物后处理带来麻烦。 SK-21-N2 合成乙酰苯胺时,为什么选用韦氏分馏柱? 答:韦氏分馏柱的作用相当于二次蒸馏,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混合物的分离,合成乙酰苯胺时,为了把生成的水分 离除去,同时又不使反应物醋酸被蒸出,所以选用韦氏分馏柱。 SK-22-N3 在重结晶过程中,必须注意哪几点才能使产品的产率高、质量好? 答:1. 正确选择溶剂; 2. 溶剂的加入量要适当; 3. 活性炭脱色时,一是加入量要适当,二是切忌在沸腾时加入活性炭; 4. 吸滤瓶和布氏漏斗必需充分预热; 5. 滤液应自然冷却,待有晶体析出后再适当加快冷速度,以确保晶形完整; 6. 最后抽滤时要尽可能将溶剂除去,并用母液洗涤有残留产品的烧杯。 SK-23-N2 选择重结晶用的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溶剂不应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重结晶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变化,即高温时溶解度大,而低温时溶解度小; (3)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或者很大,或者很小; (4)溶剂应容易与重结晶物质分离; (5)溶剂应无毒,不易燃,价格合适并有利于回收利用。 SK-24-N2 合成乙酰苯胺时,反应达到终点时为什么会出现温度计读数的上下波动? 答:反应温度控制在 105℃左右,目的在于分出反应生成的水,当反应接近终点时,蒸出的水份极少,温度计水银球不 能被蒸气包围,从而出现瞬间短路,因此温度计的读数出现上下波动的现象。 SK-25-N3 从苯胺制备乙酰苯胺时可采用哪些化合物作酰化剂?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乙酰氯、乙酸酐和乙酸等。(1)用乙酰氯作乙酰化剂,其优点是反应速度快。缺点是反应中 生成的 HCl 可与未反应的苯胺成盐,从而使半数的胺因成盐而无法参与酰化反应。为解决这个问题,需在碱性介质中 进行反应;另外,乙酰氯价格昂贵,在实验室合成时,一般不采用。(2)用乙酐(CH3CO)2O 作酰化剂,其优点是产物的 纯度高,收率好,虽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CH3COOH 可与苯胺成盐,但该盐不如苯胺盐酸盐稳定,在反应条件下仍可 以使苯胺全部转化为乙酰苯胺。其缺点是除原料价格昂贵外,该法不适用于钝化的胺(如邻或对硝基苯胺)。(3)用醋酸 作乙酰化剂,其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反应时间长。 SK-26-N3 在对甲苯磺酸钠的制备实验中,中和酸时,为什么用 NaHCO3 而不用 Na2CO3? 答:因为用 NaHCO3 中和生成具有酸性的 NaHSO4,其水溶性较大;而用 Na2CO3 中和,易将硫酸完全中和,生成中性 的 Na2SO4,且水溶性较小,从而易使产品中夹杂有硫酸钠,影响产品质量。 SK-27-N23 用浓硫酸作磺化剂制备对甲苯磺酸钠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用浓硫酸作磺化剂的优点是:1. 原料易得,价格便宜。2.可以避免使用氯磺酸、发烟硫酸等磺化剂带来的麻烦, 减少环境污染。3.操作简单,反应温度适宜。 用浓硫酸作磺化剂的缺点是: 1.与氯磺酸、发烟硫酸等磺化剂比较,浓硫酸的磺化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反应速度 较慢,反应温度相对较高,产率较低。2.因使用过量的浓硫酸,使对甲苯磺酸钠的分离相对困难些。 SK-28-N2 在对甲苯磺酸钠的制备实验中,NaCl 起什么作用?用量过多或过少,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答:NaCl 的作用是: 1.第一次是使对甲苯磺酸转化成钠盐。2.第二次是起盐析作用,使对甲苯磺酸钠晶体析出。NaCl 用量过多,产品中将混有 NaCl 杂质,降低产品纯度。NaCl 用量过少,不能使对甲苯磺酸钠结晶完全析出,降低产率。 SK-29-N1 具有何种结构的醛能发生 Perkin 反应? 答: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芳香醛能发生 Perkin 反应。 SK-30-N3 在 Perkin 反应中醛和具有(R2CHCO)2O 结构的酸酐相互作用能能否得到不饱和酸?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具有(R2CHCO)2O 结构的酸酐分子只有一个α -H 原子。 SK-31-N2 苯甲醛和丙酸酐在无水 K2CO3 存在下,相互作用得到什么产物? 答:得到α -甲基肉桂酸(即:α -甲基-β -苯基丙烯酸)。CH =C COOH CH 3SK-32-N3 苯甲醛分别同丙二酸二乙酯、过量丙酮或乙醛作用应得到什么产物?从这些产物如何进一步制备肉桂酸? 答:将得到:C6H5 C6H5CH =C(COOH)2 CH =CH CO CH3△C6H5 CH=CHI2 + OHCOOH + CO2 + H2O COOH + CHI3C6H5 CH =CHC6H5 CH=CH CHOAg(NH3)2+C6H5 CH=CHCOOH + AgSK-33-N2 在肉桂酸制备实验中,能否在水蒸汽蒸馏前用氢氧化钠代替碳酸钠来中和水溶液? 答:不能。因为苯甲醛在强碱存在下可发生 Cannizzaro 反应。2 C6H5CHO浓 OHC6H5COO+ C6H5CH2OHSK-34-N2 在肉桂酸制备实验中,水蒸汽蒸馏除去什么?是否可以不用水蒸汽蒸馏? 答:除去苯甲醛。不行,必须用水蒸气蒸馏。 SK-36-N2 制备肉桂酸时为何采用水蒸汽蒸馏? 答:因为在反应混合物中含有未反应的苯甲醛油状物,它在常压下蒸馏时易氧化分解,故采用水蒸汽蒸馏,以除去未 反应的苯甲醛 SK-37-N2 何谓韦氏(Vigreux)分馏柱?使用韦氏分馏柱的优点是什么? 答:韦氏(Vigreux)分馏柱,又称刺形分馏柱,它是一根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组向下倾斜的刺状物,且各组刺状物间 呈螺旋状排列的分馏管。4 使用该分馏柱的优点是:仪器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残留在分馏柱中的液体少。 SK-38-N1 在合成液体有机化合物时,常常在反应液中加几粒沸石是为什么? 答: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细小的空气流泡,这一流泡以及随之而生的湍动能使液 体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液体过热而产生暴沸。 SK-39-N2 何谓分馏?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分馏柱使几种沸点相近的混合物得到分离和纯化,这种方法称为分馏。利用分馏柱进行分馏,实际上就是在 分馏柱内使混合物进行多次气化和冷凝。当上升的蒸气与下降的冷凝液互相接触时,上升的蒸气部分冷凝放出热量使 下降的冷凝液部分气化,两者之间发生了热量交换。其结果,上升蒸气中易挥发组份增加,而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点 组份增加。如果继续多次,就等于进行了多次的气液平衡,即达到了多次蒸馏的效果。这样,靠近分馏柱顶部易挥发 物质的组份的比率高,而在烧瓶中高沸点的组份的比率高,当分馏柱的效率足够高时,开始从分馏柱顶部出来的几乎 是纯净的易挥发组份,而最后的烧瓶里残留的几乎是纯净的高沸点组份。 SK-40-N2 进行分馏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答:1. 在仪器装配时应使分馏柱尽可能与桌面垂直,以保证上面冷凝下来的液体与下面上升的气体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和质交换,提高分离效果。 2. 根据分馏液体的沸点范围,选用合适的热浴加热,不要在石棉网上用直接火加热。用小火加热热浴,以便使浴 温缓慢而均匀地上升。 3.液体开始沸腾,蒸气进入分馏柱中时,要注意调节浴温,使气环缓慢而均匀地沿分馏柱壁上升。若室温低或液体 沸点较高,应将分馏柱用石棉绳或玻璃布包裹起来,以减少柱内热量的损失。 4.当蒸气上升到分馏柱顶部,开始有液体馏出时,应密切注意调节浴温,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每 2~3 秒一滴。如 果分馏速度太快,产品纯度下降;若速度太慢,会造成上升的蒸气时断时续,馏出温度波动。 5.根据实验规定的要求,分段集取馏份,实验结束时,称量各段馏份。 SK-41-N2 在粗产品环已烯中加入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什么? 答:加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尽可能的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有有利于分层。 SK-42-N2 为什么蒸馏粗环已烯的装置要完全干燥? 答:因为环已烯可以和水形成二元共沸物,如果蒸馏装置没有充分干燥而带水,在蒸馏时则可能因形成共沸物使前馏 份增多而降低产率。 SK-43-N1 用简单的化学方法来证明最后得到的产品是环已烯? 答:1.取少量产品,向其中滴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溴的红棕色消失,说明产品是环已烯。 2.取少量产品,向其中滴加冷的稀高锰酸钾碱性溶液,若高锰酸钾的紫色消失,说明产品是环已烯。 SK-44-N1 在对甲苯磺酸钠的合成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答:因为甲苯与浓硫酸互不相溶,通过搅拌可使两者充分接触,达到缩短反应时间,减少碳化,提高产率的目的。 SK-45-N2 在对甲苯磺酸钠的合成中,怎样才能保证产品是对甲苯磺酸钠? 答:1.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在 100-120℃,因为在此温度下主要得到邻位产物。温度过高,将得到苯二磺酸和二甲苯砜等 副产物。 2.反应中一定要保持微沸状态,使上升蒸气环不超过球形冷凝管的 1/3。 SK-46-N2 减压过滤比常压过滤有什么优点? 答:减压过滤的优点是:过滤和洗涤速度快;液体和固体分离比较完全;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SK-47-N2 重结晶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重结晶?5 答:从有机反应中得到的固体产品往往不纯,其中夹杂一些副产物、不反应的原料及催化剂等。纯化这类物质的有效 方法就是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重结晶,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回收率的精制品。进行重结晶的一般过程是: 1.将待重结晶的物质在溶剂沸点或接近溶剂沸点的温度下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制成过饱和溶液。若待重结晶物质 的熔点较溶剂的沸点低,则应制成在熔点以下的过饱和溶液。 2.若待重结晶物质含有色杂质,可加活性碳煮沸脱色。 3.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物质和活性碳。 4.冷却滤液,使晶体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溶液里。 5.减压过滤,把晶体从母液中分离出来,洗涤晶体以除去吸附在晶体表面上的母液。 SK-48-N2 测定熔点时,常用的浴液体有哪些?如何选择? 答:测定熔点时,常用的热浴有液体石蜡,甘油,浓硫酸,磷酸,硅油以及浓硫酸与硫酸钾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饱和溶 液等。可根据被测物的熔点范围选择导热液,如: (1)被测物熔点&140℃时,可选用液体石蜡或甘油(药用液体石蜡可加热至 220℃仍不变)。 (2)被测物熔点&140℃时,可选用浓硫酸,但不要超过 250℃,因此时浓硫酸产生的白烟,防碍温度的读数; (3)被测物熔点&250℃时,可选用浓硫酸与硫酸钾的饱和溶液;浓硫酸 : 硫酸钾 = 7 :3(重量)可加热到 325℃; 浓硫酸 : 硫酸钾 = 3 : 2(重量)可加热到 365℃; 还可用磷酸(可加热到 300℃)或硅油(可加热到 350℃), 但价格较贵, 实验室很少使用。 SK-49-N2 蒸馏时为什么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的量既不应超过其容积的 2/3,也不应少于 1/3? 答:如果装入液体量过多,当加热到沸腾时,液体可能冲出或飞沫被蒸气带走,混入馏出液中。如果装入液体量太少, 在蒸馏结束时,相对地也会有较多的液体残留在瓶内蒸不出来。 SK-50-N2 蒸馏时,为什么最好控制馏出液的流出速度为 1-2 滴/秒。 答: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流出速度为 1~2 滴/秒。因为此速度能使蒸馏平稳,使温度计水银球始终被蒸气包围, 从而无论是测定沸点还是集取馏分,都将得到较准确的结果,避免了由于蒸馏速度太快或太慢造成测量误差。 SK-51-N2 如果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能否认为它是单纯物质?为什么? 答:如果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不能认为它是单纯物质。因为有些液体能与其它组份化合物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 它们也有恒定的沸点,但确是混合物,而不是单纯物质。 SK-52-N2 制备已二酸时,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滴加环已醇的速度和反应的温度? 答: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若环已醇的滴加速度太快,反应温度上升太高,易使反应失控;若环已醇的滴加速度过慢, 反应温度太低,则反应速度太慢,致使未作用的环已醇积聚起来。 SK-54-N2 用 KMnO4 法制备已二酸,怎样判断反应是否完全?若 KMnO4 过量将如何处理? 答: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反应液,在滤纸上点一下,如果高锰酸钾的紫色完全消失,说明反应已经完全。若 KMnO4 过量, 可用少量 NaHSO3 还原。 SK-55-N2 制备乙酸正丁酯实验中,理论产水量是多少?实际收集的水量可能比理论量多,请解释之。 答:完全反应生成的水量应为:18×0.125=2.25g。实际收集的水量中含有未反应的微量正丁醇和冰醋酸,所以比理论 产水量多。 SK-56-N2 在乙酰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加入 50%醋酸和饱和食盐水的目的何在? 答:因为乙酰乙酸乙酯分子中亚甲基上的氢比乙醇的酸性强得多(pKa=10.654),反应后生成的乙酰乙酸乙酯的钠盐,必 需用醋酸酸化才能使乙酰乙酸乙酯游离出来。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目的是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减少产物的损失, 增加乙酰乙酸乙酯的收率。 SK-57-N2 Claisen 酯缩合反应的催化剂是什么?在乙酰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为什么可以用金属钠代替?6 答:该缩合反应的催化剂是醇钠。在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中,因原料为乙酸乙酯,而试剂乙酸乙酯中含有少量乙醇, 后者与金属钠作用则生成乙醇钠,故在该实验中可用金属钠代替。 SK-58-N3 何为互变异构现象?如何用实验证明乙酰乙酸乙酯是两种互变异构体的平衡混合物? 答: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构造异构体可以迅速地相互转变的现象,叫作互变异构体现象。如:OOH CH3 C =CHCOOEtCH3 C CH2COOEt实验证明方法: (1)用 1%FeCl3 溶液,能发生颜色反应,证明有 C=C 结构的存在。 (2)用 Br2/CCl4 溶液,能使溴退色证明有 C=C 存在。 (3)用 NaHSO3 溶液,有胶状沉淀生成证明有 C=O 存在(亦可用 2,4-二硝基苯肼试验)。 SK-59-N3 写出下列化合物发生 Claisen 酯缩合反应的产物:(1)苯甲酸乙酯和丙酸乙酯;(2)苯甲酸乙酯和苯乙酮;(3)苯乙酸乙酯 和草酸乙酯。 答: OC6H5 COCHCOOEt CH3SK-60-N3 如何通过乙酰乙酯合成下列化合物? (1) 2-庚酮;(2) 3-甲基-戊酮;(3) 2,6-庚二酮;(4) 3-甲基-4-氧代戊酸。 答:CH3COCH2COOEt CH3COCH2COOEt CH3COCH2COOEt CH3COCH2COOEtSK-61-N2 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哪些?各用在什么地方? 答: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及刺形分馏柱等。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 沸点低于 140℃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沸点测定和蒸馏操作中;沸点大于 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可用空气冷凝管。球 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回流反应即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装置中(因其冷凝面积较大,冷凝效果较好);刺形分馏柱用于精馏操作 中,即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中。 SK-62-N2 什么时候用气体吸收装置?如何选择吸收剂? 答: 反应中生成的有毒和刺激性气体(如卤化氢、 二氧化硫)或反应时通入反应体系而没有完全转化的有毒气体(如氯气), 进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此时要用气体吸收装置吸收有害气体。 选择吸收剂要根据被吸收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来决定。可以用物理吸收剂,如用水吸收卤化氢;也可以用化学吸收剂,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和其它酸性气体。 SK-63-N2 有机实验中,什么时候用蒸出反应装置?蒸出反应装置有哪些形式? 答:在有机实验中,有两种情况使用蒸出反应装置:一种情况是反应是可逆平衡的,随着反应的进行,常用蒸出装置 随时将产物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另一种情况是反应产物在反应条件下很容易进行二次反应,需及时将产7=① EtONa=C6H5 COCH2COC6H5C6 H5CHC COOEtCOOEt① dil.OH ② H+① EtONa② n-C4H9Br① EtONa△ CO2TM△ CO2① dil.OH ② H+ △ CO2② C2H5Br① EtONa② CH3Br ① dil.OH ②H+TM② BrCH2Br① EtONaTM△ CO2① EtONa① dil.OH ② H+② BrCH2COOEt② CH3BrTM 物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以保持较高的产率。 蒸出反应装置有三种形式:蒸馏装置、分馏装置和回流分水装置。 SK-64-N1 有机实验中有哪些常用的冷却介质?应用范围如何? 答:有机实验中常用的冷却介质有:自来水,冰-水,冰-盐-水等,分别可将被冷却物冷却至室温,室温以下及 0℃以下。 SK-65-N2 有机实验中,玻璃仪器为什么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有哪些间接加热方式?应用范围如何? 答:因为直接用火焰加热,温度变化剧烈且加热不均匀,易造成玻璃仪器损坏;同时,由于局部过热,还可能引起有 机物的分解,缩合,氧化等副反应发生。间接加热方式和应用范围如下:在石棉网上加热,但加热仍很不均匀。水浴 加热,被加热物质温度只能达到 80℃以下,需加热至 100℃时,可用沸水浴或水蒸气加热。电热套空气浴加热,对沸 点高于 80℃的液体原则上都可使用。油浴加热,温度一般在 100- 250℃之间,可达到的最高温度取决于所用油的种类, 如甘油适用于 100-150℃;透明石蜡油可加热至 220℃,硅油或真空泵油再 250℃时仍很稳定。砂浴加热,可达到数百 度以上。 熔融盐加热, 等量的 KNO3 和 NaNO3 在 218℃熔化, 700℃以下稳定, 在 含有 40%NaNO2, NaNO3 和 53%KNO3 7% 的混合物,在 142℃熔化,使用范围为 150-500℃。 SK-66-N2 何谓减压蒸馏?适用于什么体系?减压蒸馏装置由哪些仪器、设备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答:在低于大气压力下进行的蒸馏称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是分离提纯高沸点有机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适用 于在常压下蒸馏未达到沸点时即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减压蒸馏装置由四部分组成:蒸馏部分:主要仪器有 蒸馏烧瓶,克氏蒸馏头,毛细管,温度计,直形冷凝管,多头接引管,接受器等,起分离作用。抽提部分:可用水泵 或油泵,起产生低压作用。油泵保护部分:有冷却阱,有机蒸气吸收塔,酸性蒸气吸收塔,水蒸气吸收塔,起保护油 泵正常工作作用。测压部分:主要是压力计,可以是水银压力计或真空计量表,起测量系统压力的作用。 SK-67-N2 在用油泵减压蒸馏高沸点化合物(如乙酰乙酸乙酯)前,为什么要先用水泵或水浴加热,蒸去绝大部分低沸点物质(如 乙酸乙酯)? 答:尽可能减少低沸点有机物损坏油泵。 SK-68-N1 减压蒸馏中毛细管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沸石代替毛细管? 答:减压蒸馏时,空气由毛细管进入烧瓶,冒出小气泡,成为液体沸腾时的气化中心,这样不仅可以使液体平稳沸腾, 防止暴沸,同时又起一定的搅拌作用。不能用沸石代替毛细管。 SK-69-N3 在实验室用蒸馏法提纯久置的乙醚时,为避免蒸馏将近结束时发生爆炸事故,应用什么方法预先处理乙醚? 答:先用 FeSO4 水溶液洗涤,静置分层,分出乙醚,加无水氯化钙干燥。 SK-70-N3 用羧酸和醇制备酯的合成实验中,为了提高酯的收率和缩短反应时间,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1)提高反应物之一的用量; (2)减少生成物的量(移去水或酯); (3)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要适当(太少,反应速度慢,太多,会使副产物增多); SK-71-N2 什么情况下用水蒸气蒸馏?用水蒸气蒸馏的物质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下列情况可采用水蒸气蒸馏: (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通常的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 (2)混合物中含有焦油状物质,采用通常的蒸馏、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 (3)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质。 用水蒸气蒸馏的物质应具备下列条件: (1)随水蒸气蒸出的物质应不溶或难溶于水,且在沸腾下与水长时间共存而不起化学变化。 (2)随水蒸气蒸出的物质,应在比该物质的沸点低得多的温度,而且比水的沸点还要低的温度下即可蒸出。 SK-72-N3 根据你做过的实验,总结一下在什么情况下需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液体?8 答:当被洗涤液体的相对密度与水接近且小于水时,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有利于分层。有机物与水易形成乳浊液时, 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可以破坏乳浊液形成。被洗涤的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可以降低有机物在 水层中的溶解度,减少洗涤时的损失。 SK-73-N2 什么是萃取?什么是洗涤?指出两者的异同点。 答:萃取是从混合物中抽取所需要的物质;洗涤是将混合物中所不需要的物质除掉。萃取和洗涤均是利用物质在不同 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操作,二者在原理上是相同的,只是目的不同。从混合物中提取的物质,如果是我们 所需要的,这种操作叫萃取;如果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种操作叫洗涤。 SK-74-N3 如何除去液体化合物中的有色杂质?如何除去固体化合物中的有色杂质?除去固体化合物中的有色杂质时应注意什 么? 答:除去液体化合物中的有色杂质,通常采用蒸馏的方法,因为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留在残液中。除去固体化合 物中的有色杂质,通常采用在重结晶过程中加入活性炭,有色杂质吸附在活性炭上,在热过滤一步除去。除去固体化 合物中的有色杂质应注意: (1)加入活性炭要适量,加多会吸附产物,加少,颜色脱不掉; (2)不能在沸腾或接近沸腾的温度下加入活性炭,以免暴沸; (3)加入活性炭后应煮沸几分钟后才能热过滤。 SK-75-N3 在合成反应中,有些可逆反应生成水,为了提高转化率,常用带水剂把水从反应体系中分出来,什么物质可作为带水 剂? 答:可作带水剂的物质必需与水有最低共沸点,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它可以是反应物或产物,例如:环已烯合成 是利用产物与水形成共沸物;乙酸异戊酯合成中,反应初期利用原料异戊醇与水形成二元共沸物或原料、产物和水形 成三元共沸物,并用分水器分水,同时将原料送回反应体系,随着反应的进行,原料减少,则利用产物乙酸异戊酯与 水形成二元共沸物。带水剂也可以是外加的第三组分,但第三组分必需是对反应物和产物不起反应的物质,通常加入 的第三组分有苯,环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 SK-76-N2 3-丁酮酸乙酯的合成使用金属钠和乙酸乙酯为原料,实际反应是通过乙醇钠起作用,请问乙醇钠从何而来? 答:在合成β -丁酮酸乙酯时即没有加入乙醇钠,也没有加入,乙醇,但在加入的试剂乙酸乙酯中含有少量乙醇这部分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在后者作用下乙酸乙酯缩合生成β -丁酮酸乙酯的同时又生成乙醇,从而满足了反应过 程中需要的乙醇。 SK-77-N3 用 85%磷酸催化工业环已醇脱水合成环已烯的实验中,将磷酸加入环已醇中,立即变成红色,试分析原因何在?如何 判断你分析的原因是正确的? 答:该实验只涉及两种试剂:环已醇和 85%磷酸。磷酸有一定的的氧化性,混合不均,磷酸局部浓度过高,高温时可 能使环已醇氧化,但低温时不能使环已醇变红。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工业环已醇中混有杂质。工业环已醇是由苯酚 加氢得到的,如果加氢不完全或精制不彻底,会有少量苯酚存在,而苯酚却及易被氧化成带红色的物质。因此,本实 验现象可能就是少量苯酚被氧化的结果。 将环已醇先后用碱洗、水洗涤后,蒸馏得到的环已醇,再加磷酸,若不变色则可证明上述判断是正确的。 SK-78-N3 制备肉桂酸时,往往出现焦油,它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除去的? 答:产生焦油的原因是:在高温时生成的肉桂酸脱羧生成苯乙烯,苯乙烯在此温度下聚合所致,焦油中可溶解其它物 质。 产生的焦油可用活性炭与反应混合物碱溶液一起加热煮沸,焦油被吸附在活性炭上,经过滤除去。 判断题(PD) PD-1-N1 判断下面说法的准确性,准确者画√,不准确者画×。 (1)在合成液体化合物操作中,最后一步蒸馏仅仅是为了纯化产品。 (2)用蒸馏法、分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馏出物的沸点恒定,此化合物一定是纯化合物。9 答:(1)√(2)×。 PD-2-N1 判断下面说法的准确性,准确者画√,不准确者画×。 (1)用蒸馏法测定沸点,馏出物的馏出速度影响测得沸点值的准确性。 (2)用蒸馏法测沸点,温度计的位置不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答:(1)√ (2)×。 PD-3-N1 判断下面说法的准确性,准确者画√,不准确者画×。 (1)用蒸馏法测沸点,烧瓶内装被测化合物的多少影响测定结果。 (2)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用分馏法比蒸馏法准确。 答:(1)√ (2)×。 PD-4-N1 判断下列叙述,对者画√,错者画×。 (1)熔点管壁太厚,测得的熔点偏高。 (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有针孔,测得的熔点偏高。 答: (1)√ (2)×。 PD-5-N1 判断下面说法的准确性,准确者画√,不准确者画×。 (1)熔点管不干净,测定熔点时不易观察,但不影响测定结果。 (2)样品未完全干燥,测得的熔点偏低。 答:(1)× (2)√。 PD-6-N1 判断下面说法的准确性,准确者画√,不准确者画×。 (1)样品中含有杂质,测得的熔点偏低。 (2)A、B 两种晶体的等量混合物的熔点是两种晶体的熔点的算术平均值。 答:(1)√ (2)×。 PD-7-N1 判断下面说法的准确性,准确者画√,不准确者画×。 (1)在低于被测物质熔点 10-20℃时,加热速度控制在每分钟升高 5℃为宜。 (2)样品管中的样品熔融后再冷却固化仍可用于第二次测熔点。 答:(1)× (2)×。 实验操作 1 在正溴丁烷的合成实验中,蒸馏出的馏出液中正溴丁烷通常应在下层,但有时可能出现在上层,为什么?若遇此现象 如何处理? 答:若未反应的正丁醇较多,或因蒸镏过久而蒸出一些氢溴酸恒沸液,则液层的相对密度发生变化,正溴丁烷就可能 悬浮或变为上层。遇此现象可加清水稀释,使油层(正溴丁烷)下沉。 2 粗产品正溴丁烷经水洗后油层呈红棕色是什么原因?应如何处理? 答:油层若呈红棕色,说明含有游离的溴。可用少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以除去游离溴。反应方程式为: Br2 + NaHSO3 + H2O → 2HBr + NaHSO4 3 在乙酸正丁酯的精制过程中,如果最后蒸馏时前馏分多,其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可能是: (1)酯化反应不完全,经洗涤后仍有少量的正丁醇等杂质留在产物中。 (2)干燥不彻底,产物中仍有微量水分。酯、正丁醇和水能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因而前馏分较多。 4 如果最后蒸馏时得到的乙酸正丁酯混浊是何原因? 答:蒸馏系统所用仪器或粗产品干燥不彻底,使产品中混有微量的水分,该水分以乳浊液的形式存在于乙酸正丁酯中, 因而使乙酸正丁酯混浊。 5 用 MgSO4 干燥粗乙酸正丁酯,如何掌握干燥剂的用量? 答:干燥剂的用量可视粗产品的多少和混浊程度而定,用量过多,由于 MgSO4 干燥剂的表面吸附,会使乙酸正丁酯有10 损失;用量过少,则 MgSO4 便会溶解在所吸附的水中,一般干燥剂用量以摇动锥形瓶时,干燥剂可在瓶底自由移动, 一段时间后溶液澄清为宜。 6 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操作中应防止哪几种不正确的做法? 答:1). 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未于大气相通就打开旋塞。 2). 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 3). 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下口放出。 4). 没有将两层间存在的絮状物放出。 7 精制乙酸正丁酯的最后一步蒸馏,所用仪器为什么均需干燥? 答:如果粗制品的最后一步蒸馏所用的仪器不干燥或干燥不彻底,则蒸出的产品将混有水份,导致产品不纯、浑浊。 8 重结晶时,如果溶液冷却后不析出晶体怎么办? 答:可采用下列方法诱发结晶: (1)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 (2)用冰水或其它制冷溶液冷却。 (3)投入“晶种”。 9 重结晶操作中,活性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 答:(1)重结晶操作中,活性炭起脱色和吸附作用。 (2)千万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否则会引起暴沸,使溶液溢出,造成产品损失。 10 粗乙酰苯胺进行重结晶操作时,注意哪几点才能得到产量高、质量好的产品? 答:在正确选择溶剂的前提下,应注意以下四点: (1)溶解粗乙酰苯胺时,若煮沸时仍有油珠存在,不可认为是杂质而抛弃,此乃溶液温度?83℃ ,未溶于水,但已 融化了乙酰苯胺,因其比重大于水而沉于器底,可补加少量的热水,直至完全溶解(注意:加水量不可过多,否则,将 影响结晶的产率)。 (2)脱色时,加入活性炭的量不可太多,否则它会象吸附杂质一样吸附产物而影响产量。 (3)热的滤液碰到冷的器壁,很快析出结晶,但其质量往往不好,所以布氏漏斗,吸滤瓶应事先预热。 (4)静止等待结晶时,一定要使滤液慢慢冷却,以使所得结晶纯净,一般说来,溶液浓度大,冷却速度快,析出结 晶细,晶体不够纯净;二是要充分冷却,用冷水或冰水冷却容器,以使晶体更好的从母液中析出。 11 当加热后已有馏分出来时才发现冷凝管没有通水,怎么处理? 答:立即停止加热,待冷凝管冷却后,通入冷凝水,同时补加沸石,再重新加热蒸馏。如果不将冷凝管冷却就通冷水, 易使冷凝管炸裂。 12 怎样正确进行水蒸汽蒸馏操作? 答:1.在进行水蒸气蒸馏之前,应认真检查水蒸气蒸馏装置是否严密。 2.开始蒸馏时,应将 T 形管的止水夹打开,待有蒸气溢出时再旋紧夹子,使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中,并调整加热 速度,以馏出速度 2—3 滴/秒为宜。 3.操作中要随时注意安全管中的水柱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若有,应立即打开夹子,停止加热,找出原因,排除故 障后方可继续加热。 13 怎样判断水蒸汽蒸馏操作是否结束? 答:当流出液澄清透明不再含有有机物质的油滴时,即可断定水蒸汽蒸馏结束(也可用盛有少量清水的锥形瓶或烧杯 来检查是否有油珠存在) 。 14 在肉桂酸制备实验中,为什么要缓慢加入固体碳酸钠来调解 pH 值? 答:对于酸碱中和反应,若加入碳酸钠的速度过快,易产生大量 CO2 的气泡,而且不利于准确调节 pH 值。 15 在环己烯合成实验中,为什么用 25ml 量筒做接收器? 答:用量筒做接收器有利于用吸管准确移出反应生成的水。 16 在对甲苯磺酸钠的合成中,在安全方面应注意什么?如不小心发生甲苯起火或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怎样处理? 答:再安全方面应注意:防止发生火灾和被浓硫酸灼伤。如不慎发生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移开周围其它易燃物品, 迅速用石棉布覆盖火源,使甲苯与空气隔绝而灭火。如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3~5%碳 酸氢钠溶液洗涤,最后再用大量水冲洗。严重时应消毒、拭干后涂上药用凡士林或烫伤油膏,将伤口包扎好后送医院 治疗。 17 用齐列管法测定熔点时应注意那些问题?11 答:用齐列管法测定熔点时应注意: (1)热浴的选择(根据被测物的熔点范围选择热浴) 。 (2)热浴的用量(以热浴的液位略高于齐列管上叉口为宜) 。 (3)试料应研细且装实。 (4)熔点管应均匀且一端要封严(直径=1~1.2 mm;长度 L= 70~80mm 为宜)。 (5)安装要正确,掌握“三个中部”即温度计有一个带有沟槽的单孔塞固定在齐列管的中轴线上,试料位于温度计水银 球的中部,水水银球位于齐列管上,下交叉口中间部位。 (6)加热部位要正确。 (7)控制好升温速度。 18 如何使用和保养分液漏斗? 答:1.分液漏斗的磨口是非标准磨口,部件不能互换使用。 2.使用前,旋塞应涂少量凡士林或油脂,并检查各磨口是否严密。 3.使用时,应按操作规程操作,两种液体混合振荡时不可过于剧烈,以防乳化;振荡时应注意及时放出气体;上层 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4.使用后,应洗净凉干,在磨口中间夹一纸片,以防粘结(注意:部件不可拆开放置)。 19 遇到磨口粘住时,怎样才能安全地打开连接处? 答:(1)用热水浸泡磨口粘接处。 (2)用软木(胶)塞轻轻敲打磨口粘接处。 (3)将甘油等物质滴到磨口缝隙中,使渗透松开。 20 怎样安装有电动搅拌器的回流反应装置? 答:安装有电动搅拌器的反应装置,除按一般玻璃仪器的安装要求外,还要求: 1.搅拌棒必须与桌面垂直。 2.搅拌棒与玻璃管或液封管的配合应松紧适当,密封严密。 3.搅拌棒距烧瓶底应保持 5mm 上的距离。 4.安装完成后应用手转动搅拌棒看是否有阻力;搅拌棒下端是否与烧瓶底、温度计等相碰。如相碰应调整好以后再 接通电源,使搅拌正常转动。 21 有机实验中,什么时候利用回流反应装置?怎样操作回流反应装置? 答:有两种情况需要使用回流反应装置: 一是反应为强放热的、物料的沸点又低,用回流装置将气化的物料冷凝回到反应体系中。 二是反应很难进行,需要长时间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需用回流装置保持反应物料在沸腾温度下进行反应。回流 反应装置通常用球形冷凝管作回流冷凝管。 进行回流反应操作应注意: 1.根据反应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如水浴、油浴或石棉网直接加热。 2.不要忘记加沸石。 3.控制回流速度,一般以上升的气环不超过冷凝管的 1/3(即球形冷凝管的第一个球)。过高,蒸气不易全部冷凝回 到反应烧瓶中;过低,反应烧瓶中的温度不能达到较高值。 21 在减压蒸馏时,应先减到一定压力,再进行加热;还是先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抽气减压? 答:应先减到一定的压力再加热。 22 在制备乙酰苯胺的饱和溶液进行重结晶时,在杯下有一油珠出现,试解释原因。怎样处理才算合理? 答:这一油珠是溶液?83℃,为溶于水但已经溶化了乙酰苯胺,因其比重大于水而沉于杯下,可补加少量热水,使其完 全溶解,且不可认为是杂质而将其抛弃。 实验装置 1 水蒸气蒸馏装置主要由几大部分组成? 答:水蒸气蒸馏装置主要由水蒸气发生器、三颈瓶和冷凝管三部分组成。 2 水蒸气发生器中的安全管的作用是什么? 答:安全管主要起压力指示计的作用,通过观察管中水柱高度判断水蒸气的压力;同时有安全阀的作用,当水蒸气蒸 馏系统堵塞时,水蒸气压力急剧升高,水就可从安全管的上口冲出,使系统压力下降,保护了玻璃仪器免受破裂。 ? 画出常压蒸馏的装置图。12 ? ? ? ? ?画出制备正溴丁烷的反应装置图。 画出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反应装置图。 画出对甲苯磺酸合成的反应装置图。 画出环己烯合成的反应装置图。 画出减压过滤的装置图。填空题(TK) 1 蒸馏时,如果馏出液易受潮分解,可以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 ,以防止 的侵入。 答:干燥管;空气中的水分。 2 减压过滤的优点有:(1) ;(2) ;(3)_____ _; 答:(1)过滤和洗涤速度快; (2)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比较完全; (3)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3 测定熔点使用的熔点管(装试样的毛细管)一般外径为 ,长约 ;装试样的高度约为 , 要装得 和 。 答:1~1.2 mm;70~80 mm;2~3 mm;均匀;结实。 4 液体有机物干燥前,应将被干燥液体中的 尽可能 ,不应见到有 。 答:水份;分离净;水层。 5 金属钠可以用来除去 、 、 等有机化合物中的微量水分。 答:乙醚、脂肪烃、芳烃。 6 减压蒸馏装置通常由 、 、 、 、 、 、 、 、 和 等组成。 答:克氏蒸馏烧瓶;冷凝管;两尾或多尾真空接引管;接受器;水银压力计;温度计;毛细管(副弹簧夹) ;干燥塔; 缓冲瓶;减压泵。 7 水蒸气蒸馏是用来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于下列情况:(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 ;(2) 混合物中含有 物质;(3)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 的 有机物质。 答:(1)固体;(2)焦油状物质;(3)氧化分解;高沸点。 8 Perkin 反 应 在 实 验 室 合 成 α - 甲 基 - 苯 基 丙 烯 酸 , 试 问 : (1) ) 主 要 反 应 原 料 及 催 化 剂 有: 、 。(2)反应方程式为 。(3)反应液中除产品外,主要还有: A ,B 。(4)除去 A 的方法是 。(5) 除去 B 的方法是 。 答:(1)苯甲醛;丙酸酐;丙酸钾或碳酸钾。 (2)反应方程式为: CH3CH2COOK C6H5CHO + (CH3CH2CO)2O C6H5CH C COOH CH3CH2COOH=CH3(3)A: 苯甲醛;B: 丙酸钾. (4)水蒸气蒸馏 (5)酸化后, 冷却, 过滤掉母液. 9 减压蒸馏时,往往使用一毛细管插入蒸馏烧瓶底部,它能冒出 A ,成为液体的 B ,同时又起到搅拌作用,防 止液体 C 。 答:A::气泡; B:沸腾中心; C:暴沸。 10 减压蒸馏操作中使用磨口仪器,应该将 A 部位仔细涂油;操作时必须先 B 后才能进行 C 蒸馏,不允 许边 D 边 E ;在蒸馏结束以后应该先停止 F ,再使 G ,然后才能 H 。 答:A:磨口; B:调好压力; C:加热; D:调整压力;E:加热; F:加热; G:系统与大气相同; H: 停泵。 11 减压蒸馏装置中,氢氧化钠塔用来吸收 A 和 B ,活性炭塔和块状石蜡用来吸收 C , 氯化 钙塔用来吸收 D 。 答:A:酸性气体;B :水;C:有机气体;D:水。 12 减压蒸馏操作前,需估计在一定压力下蒸馏物的 A ,或在一定温度下蒸馏所需要的 B 。 答:A:沸点;B:真空度。13 13 减压蒸馏前,应该将混合物中的 A 在常压下首先 B 除去,防止大量 C 入 D ,降低 E 的效率。 答:A:低沸点的物质; B:蒸馏; C:有机蒸汽;D:泵油; E:油泵。 14 测定熔点时,使熔点偏高的因素是( )。 A:试样有杂质; B:试样不干燥; C:熔点管太厚; D:温度上升太慢。 答:C。 15 在苯甲酸的碱性溶液中,含有( )杂质,可用水蒸气蒸馏方法除去。 A:MgSO4 ; B:CH3COON C:C6H5CHO; D:NaCl. 答:C(苯甲醛) 。 16 乙酸乙酯中含有( )杂质时,可用简单蒸馏的方法提纯乙酸乙酯。 A:丁醇 ; B:有色有机杂质 ; C:乙酸; D:水. 答:B。 17 久置的苯胺呈红棕色,用( )方法精制。 A:过滤; B:活性炭脱色; C:蒸馏; D:水蒸气蒸馏. 答:C。 18 检验重氮化反应终点用( )方法。 A:淀粉试纸变色 ; B:刚果红试纸变色 ; C: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答:A。 19 制备对硝基苯胺用( )方法好。 A: 苯胺硝化 ; B:乙酰苯胺硝化再水解 ; C: 硝基苯硝化再还原。 答:B。 20 用( )方法处理压钠机内残留的少量金属钠。 A:水擦洗 ; B:乙醇擦洗; C:石油醚擦洗。 答:B。 乙酸乙酯 1. 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本实验如何创造条件促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2. 本实验可能有哪些副反应? 3. 如果采用醋酸过量是否可以?为什么?进入吸收塔,甚至进薄层色谱 1、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为什么可利用 Rf 值来鉴定化合物? 答:薄层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因为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 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 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离。所以可利用 Rf 值来鉴定化合物。化合物不同,其 Rf 值是不同的。 2、在混合物薄层色谱中,如何判定各组分在薄层上的位置? 答: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和柱色谱一样,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凡溶剂的 极性越大,则对化合物的洗脱力也越大,也就是说 Rf 值也越大, (如果样品在溶剂中有一定溶解度) 。因为根据溶剂的 极性,化合物的极性及 Rf 值,可知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 3、展开剂的高度若超过了点样线,对薄层色谱有何影响? 答:这样所点试样将被溶剂所洗脱,薄层色谱无法展开。 玻璃工和塞子钻孔14 1、弯曲和拉细玻璃管时,玻璃管的温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不同呢?弯制好了的玻璃管,如果和冷的物件接触会发 生什么不良的后果?应该怎样才能避免? 答:拉制玻璃管时,玻璃管的温度比弯曲玻璃管时玻璃管温度要稍高,玻璃管的软化程度要强些,否则拉不动(细) 。 弯制好了的曲玻璃管,如果和冷的物件按触,玻璃管很容易破裂,为此可将弯制好了的曲玻璃管放在石棉网(板)上 自然冷却。 2、在强热玻璃管(棒)之前,应用小火加热。在加工完毕后又需小火“退火” ,这是为什么? 答:在强热之前先用小火加热,使玻璃管(棒)的温度逐渐升高,否则如果直接强热,温度变化太快将会引起玻璃管 (棒)破裂。加工完毕后,小火“退火” ,也是为使温度逐渐降低,否则,如温度突然降低,也会使玻璃管(棒)发生 破裂。 3、把玻璃管插入塞子孔道中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不会割破皮肤呢?拔出时要怎样操作才安全? 答:把玻璃管插入塞子孔道中时要注意的是: (1)孔道直径要适宜; (2)管端可蘸点水或甘油或凡士林润滑; (3)握 玻璃管的手离插入端尽量近些以减小扭矩; (4)要旋转前进,不要硬推,做到这些就不会割破皮肤了。 拔出时要注意的是: (1)握玻璃管的手离插入端尽量近,也为减小扭矩。 (2)一面旋转一面用力拔,而不能只用 力拔而不旋转。 (3)对长时间插入橡皮塞的玻璃管一般较难拔掉,这是因为橡胶老化使其与玻璃管粘牢的缘故,遇到 这种情况只有用刀片切开拿掉了。 2-硝基-1,3-苯二酚 判断题 1.用水为溶剂和用乙醇为溶剂进行重结晶时,操作上没有区别。 ) ( 2.本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减少副产物的生成,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 ( 3.进行水蒸气蒸馏前加入尿素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硝酸,防止脱磺酸的过程中继续硝化生成多硝基化合物。 ( ) 正丁醚 1.使用分水器的目的是什么? 2.制备正丁醚时,试计算理论上应分出多少体积的水?实际上往往超过理论值,为什么? 3.反应物冷却后,为什么要倒入 10mL 的水中?精制时,各步洗涤的目的何在? 折光率和旋光度5、分馏和蒸馏在原理及装置上有哪些异同?如果是两种沸点很接近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能否用分馏来提纯呢? 答:利用蒸馏和分馏来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际上分馏就是多次的蒸馏。分馏是借助于分馏往使一系列 的蒸馏不需多次重复。一次得以完成的蒸馏。 现在,最精密的分馏设备已能将沸点相差仅 1-2℃混合物分开,所以两种沸点很接近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能用分馏 来提纯。 6、若加热太快,馏出液>1-2 滴/s(每秒种的滴数超过要求量) ,用分馏分离两种液体的能力会显著下降,为什 么? 答:因为加热太快,馏出速度太快,热量来不及交换(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 ,致使水银球周围液滴和蒸气未 达平衡,一部分难挥发组分也被气化上升而冷凝,来不及分离就一道被蒸出,所以分离两种液体的能力会显著下降。 7、用分馏柱提纯液体时,为了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为什么分馏柱必须保持回流液? 答:保持回流液的目的在于让上升的蒸气和回流液体,充分进行热交换,促使易挥发组分上升,难挥发组分下降, 从而达到彻底分离它们的目的。 8、在分离两种沸点相近的液体时,为什么装有填料的分馏柱比不装填料的效率高? 答:装有填料的分馏柱上升蒸气和下降液体(回流)之间的接触面加大,更有利于它们充分进行热交换,使易挥 发的组分和难挥发组分更好地分开,所以效率比不装填料的要高。 9、什么叫共沸物?为什么不能用分馏法分离共沸混合物?15 答:当某两种或三种液体以一定比例混合,可组成具有固定沸点的混合物,将这种混合物加热至沸腾时,在气液 平衡体系中,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一样,故不能使用分馏法将其分离出来,只能得到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这种 混合物称为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 10、在分馏时通常用水浴或油浴加热,它比直接火加热有什么优点? 答:在分馏时通常用水浴或油浴,使液体受热均匀,不易产生局部过热,这比直接火加热要好得多。 1、重结晶法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如何? 答:一般包括: (1)选择适宜溶剂,制成热的饱和溶液。 (2)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包括脱色) 。 (3)抽滤、冷却结晶,除去母液。 (4)洗涤干燥,除去附着母液和溶剂。 2、重结晶时,溶剂的用量为什么不能过量太多,也不能过少?正确的应该如何? 答:过量太多,不能形成热饱和溶液,冷却时析不出结晶或结晶太少。过少,有部分待结晶的物质热溶时未溶解, 热过滤时和不溶性杂质一起留在滤纸上,造成损失。考虑到热过滤时,有部分溶剂被蒸发损失掉,使部分晶体析出留 在波纸上或漏斗颈中造成结晶损失,所以适宜用量是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后,再多加 20%左右。 3、用活性炭脱色为什单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 答:活性炭可吸附有色杂质、树脂状物质以及均匀分散的物质。因为有色杂质虽可溶于沸腾的溶剂中,但当冷却析 出结晶体时,部分杂质又会被结晶吸附,使得产物带色。所以用活性炭脱色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并煮沸 5 -10min。要注意活性炭不能加入已沸腾的溶液中,以一免溶液暴沸而从容器中冲出。 4、使用有机溶剂重结晶时,哪些操作容易着火?怎样才能避免呢? 答:有机溶剂往往不是易燃就是有一定的毒性,也有两者兼有的,操作时要熄灭邻近的一切明火,最好在通风橱内 操作。常用三角烧瓶或圆底烧瓶作容器,因为它们瓶口较窄,溶剂不易发,又便于摇动,促使固体物质溶解。若使用 的溶剂是低沸点易燃的,严禁在石棉网上直接加热,必须装上回流冷凝管,并根据其沸点的高低,选用热浴,若固体 物质在溶剂中溶解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问,也要装上回流冷凝管,以免溶剂损失。 5、用水重结晶乙酰苯胺,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油状物出现?这是什么? 答:在溶解过程中会出现油状物,此油状物不是杂质。乙酰苯胺的熔点为 114℃,但当乙酰苯胺用水重结晶时,往 往于 83℃就熔化成液体,这时在水层有溶解的乙酰苯胺,在熔化的乙酰苯胺层中含有水,故油状物为未溶于水而已熔 化的乙酰苯胺,所以应继续加入溶剂,直至完全溶解。 6 、使用布氏漏斗过滤时,如果滤纸大于漏斗瓷孔面时,有什么不好? 答:如果滤纸大于漏斗瓷孔面时,滤纸将会折边,那样滤液在抽滤时将会自滤纸边沿吸入瓶中,而造成晶体损失。 所以不能大,只要盖住瓷孔即可。 7、停止抽滤前,如不先拔除橡皮管就关住水阀(泵)会有什么问题产生? 答:如不先拔除橡皮管就关水泵,会发生水倒吸入抽滤瓶内,若需要的是滤液问题就大了。 8、某一有机化合物进行重结晶,最适合的溶剂应该具有哪些性质? 答: (1)与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不起化学反应。 (2)因对被提纯的有机物应具有热溶,冷不溶性质。 (3)杂质和被 提纯物质,应是一个热溶,一个热不溶。 (4)对要提纯的有机物能在其中形成较整齐的晶体。 (5)溶剂的沸点,不宜 太低(易损) ,也不宜太高(难除)(6)价廉易得无毒。 。 9、将溶液进行热过滤时,为什么要尽可能减少溶剂的挥发?如何减少其挥发? 答:溶剂挥发多了,会有部分晶体热过滤时析出留在滤纸上和漏斗颈中,造成损失,若用有机溶剂,挥发多了,造 成浪费,还污染环境。 为此,过滤时漏斗应盖上表面皿(凹面向下) ,可减少溶剂的挥发。盛溶液的容器,一般用锥形瓶(水溶液除外) , 也可减少溶剂的挥发。 10、在布氏漏斗中用溶剂洗涤固体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用重结晶的同一溶剂进行洗涤,用量应尽量少,以减少溶解损失。如重结晶的溶剂的熔点较高,在用原溶剂至少 洗涤一次后。可用低沸点的溶剂洗涤,使最后的结晶产物易于干燥, (要注意此溶剂必须能和第一种溶剂互溶而对晶体 是不溶或微溶的) 。16 1. 填空题:1. 对液体有机化合物蒸馏时,通常采用 直型 冷凝管,当蒸馏物的沸点高于 140 ℃时,应采用 空气 冷凝管。 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防止暴沸 。如果蒸馏开始后想起忘记加沸石应该先 停止加热 ,待加热液体冷至 沸点以下 后方可加入,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 不能 继续使用。蒸馏装置中,冷凝管通水方向是 自下而上 ,这样做的目 的是 提高热交换效率,使冷凝管中充满水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也会影响测量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 下或液面之上,测定沸点时,数值将偏 高 。 2.重结晶选择溶剂根据 相似相溶 原理进行,选择方法是在 1-4 mL 溶剂中加入 0.1 g 样品, 加热 时完 全溶解, 冷却 后析出大量晶体, 为良溶剂。 重结晶溶剂一般过量 20% , 活性炭一般用量为干燥粗产品质量的 1%~5% 。 如果溶液稍经冷却就要析出结晶,或过滤的溶液较多,则最好应用 热水 漏斗,并预先烧热,热过滤时,为了过滤的 较快和避免堵塞,可选用 短颈 玻璃漏斗,漏斗中放一 折叠 滤纸。在过滤易燃的有机溶剂时一定要 熄灭附近火源 3.用 b 形管测熔点时,熔点管壁太厚,测得的熔点会偏 高 ,样品未完全干燥,测得的熔点会偏 低 ,样品中 含有杂质,测得的熔点会偏 低 ,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有针孔,测得的熔点会偏 低 ,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 不实,测得的熔点数值会偏 高 ,加热太快,测得的熔点会偏 高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A 卷) 4. 减压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特别适用于那些在常压蒸馏时未达沸点即已 氧化分解 、 或 聚合 的物质。在进行减压蒸馏操作前,当被蒸馏物中含有低沸点的物质时,应先进行 普通蒸馏 ,然后用 水 泵 减压蒸去低沸点物质, 最后再用 油 泵减压蒸馏。 减压蒸馏时, 往往使用一毛细管插入蒸馏烧瓶底部, 它能冒出 气泡 , 成为液体的 汽化中心 ,同时又起到搅拌作用,防止液体 暴沸 。减压蒸馏装置中的接受器通常用 圆底烧瓶 ,而不 能用 锥形瓶 接收。 5.邻二甲苯的沸点为 144.4℃,异丙苯的沸点为 159℃,它们的混合物通常用 分馏 操作分离。 6. 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 直形冷凝管 , 球形冷凝管 , 空气冷凝管 及 韦氏分馏柱 等。 直形 冷凝管 一般用于沸点低于140℃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沸点测定和蒸馏操作中; 沸点大于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可用 空气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 一般用于回流反应即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装置中(因其冷凝面积较大,冷凝效果较好); 韦氏 分馏柱 用于精馏操作中,即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中。 7.测定熔点时,常用的热浴有液体石蜡,甘油,浓硫酸,磷酸,硅油以及浓硫酸与硫酸钾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饱和 溶液等。可根据被测物的熔点范围选择导热液,如: (1)被测物熔点低于 140 ℃时,可选用液体石蜡或甘油; (2)被测物熔点高于 140 ℃时,可选用浓硫酸; (3)被测物熔点高于 250 ℃时,可选用浓硫酸与硫酸钾的饱和溶液。 8.在低于大气压力下进行的蒸馏称为 减压蒸馏 。是分离提纯高沸点有机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适用于 在常压下蒸馏未达到沸点时即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其装置由四部分组成:蒸馏部分: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 温度计 ,毛细管, 克氏蒸馏头 ,直形冷凝管,多尾接液管, 接收瓶 等,起分离作用。抽提部分:可用 水泵 或 油泵 ,起产生低压作用。测压部分:主要是压力计,可以是水银压力计或真空计量表,起 测量压力 的作用。 9. 水蒸气蒸馏是用来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于下列情况: (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 固体 ; (2)混合物中含有 焦油状 物质;(3)普通蒸馏会发生 分解 的 高沸点 有机物质。 10.邻二甲苯的沸点为 144.4℃,异丙苯的沸点为 159℃,它们的混合物通常用 分馏 操作分离。 11.为了把结晶从母液中分离出来,一般采用 抽气过滤 的方法,在布氏漏斗中铺的圆形滤纸要剪得比漏斗内 径略 小 ,使紧贴于漏斗的底壁,为盖住滤孔,在抽滤前应先用少量 溶剂 将滤纸润湿,用 玻璃棒 引流,将容器中 的液体与晶体分批倒入布氏漏斗中,并用少量的 滤液 洗出粘附于容器壁上的晶体。关闭水泵前,先将 抽滤瓶 与水 泵间连接的 橡胶管 拆开,或将安全瓶上的 两通活塞 打开接通大气。 12. 水蒸气蒸馏是用来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于下列情况: 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 固体 ; (1) (2)混合物中含有 焦油状 物质; (3)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 分解 的 高沸点 有机物质。 13.对液体有机化合物蒸馏时,通常采用 直型 冷凝管,当蒸馏物的沸点高于 140 ℃时,应采用 空气 冷凝管。 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防止暴沸 。如果蒸馏开始后想起忘记加沸石应该先 停止加热 ,待加热液体冷至 沸点以下 后方可加入,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 不能 继续使用。蒸馏装置中,冷凝管通水方向是 自下而上 ,这样做的目 的是 提高热交换效率,使冷凝管中充满水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也会影响测量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 口之下或液面之上,测定沸点时,数值将偏 高 。 14.实验室中简单的分馏装置包括 蒸馏烧瓶 、 刺形分馏柱 、 蒸馏头 、 温度计 、 直型冷凝管 、 接液管 和17 接收瓶 几个部分。 15. 测定折光率的工具是 阿贝折光仪 , 其量程是 1.0 精密度是 ±0.0001 它在使用和贮藏时 均不应 暴于日光下 ,不用时应用 黑布 罩住。 16.在铺薄层板时,一般用 硅胶 和 氧化铝 做吸附剂,用 羧甲基纤维素钠 的水溶液把上述吸附剂调成 糊状,均匀的涂到载玻片上。 17.实验室铺制薄层层析板时常用的基质有: 硅胶 和 氧化铝18.蒸馏操作是有机实验中液体有机化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当液体沸点高于 130℃时应选用 空气 冷凝管,低于 130℃时应选用 水 冷凝管。当被蒸馏物的沸点低于 80℃时,用 水浴 加热。蒸馏前加入沸石的目的 是 防止暴沸 。 19.能用水蒸气蒸馏分离的有机物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不溶于水、在沸腾下长时间与水共存不起化学变化、 在 100 左右时必须具有一定蒸气压。 20.用有机溶剂重结晶操作时,加热溶解样品常用的仪器是 锥形瓶 ;趁热过滤常使用的仪器是 玻璃漏斗;从母 液中分离晶体常用的方法是 冷却结晶 ;干燥固体常用的方法有 空气晾干、烘干、用滤纸吸干、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21.把蒸馏液滤入蒸馏瓶时应选用 长颈 漏斗;重结晶趁热过滤时应选用 短颈 漏斗;萃取与洗涤时应选用 分液 漏斗;向反应瓶内控制加液体反应物时应选用 滴液 漏斗。 22.从茶叶提取咖啡因的实验中,提取的浓缩液需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除去 水 和 酸性物质 23. 在甲基橙的制备实验中,用 淀粉-碘化钾 试纸变色来检验重氮化的反应终点,当试纸立即显深蓝色,说明 过量,可加入 尿素 分解。 24. 在减压蒸馏的保护装置中,三个吸收塔分别装有 无水氯化钙 , 氢氧化钠 , 石蜡 。可分别用来吸收 水 蒸气 、 酸性气体 、 有机溶剂 。 25. 在乙酰苯胺的制备中,应加入少量的 锌粉 ,以防苯胺氧化。 26. 常用的蒸馏装置由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套管、温度计、直型冷凝管、接液管和接收瓶组成。 27. 橡胶塞的大小应与仪器颈口相适合, 塞子进入颈口的部分不能少于橡胶塞本身高度的 1/3 , 也不能多于 2/3 。 28.在低于大气压力下进行的蒸馏称为减压蒸馏。是分离提纯高沸点有机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适用于在 常压下蒸馏未达到沸点时即氧化、分解或聚合的物质。其装置由四部分组成:蒸馏部分: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克氏 蒸馏头,毛细管,温度计,直形冷凝管,多尾接液管,接收瓶等,起分离作用。抽提部分:可用水泵或油泵,起产生 低压作用。测压部分:主要是压力计,可以是水银压力计或真空计量表,起测系统压力的作用。 29.水蒸气蒸馏是用来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于下列情况:(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 (2)混合物中含有焦油状物质;(3)普通蒸馏会发生氧化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质。使用水蒸气蒸馏时,被提纯物质必须 应该具备下列条件:不溶于水,在沸腾下长时间与水共存而不起化学变化;在 100℃左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蒸汽压(一 般不小于 1.33kPa) 。 30.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31. Perkin 反应在实验室合成 α-甲基-β-苯基丙烯酸,试问:(1)反应原料是:苯甲醛、丙酸酐,催化剂可用无水 碳酸钾(无水丙酸钾)(2)反应方程式为 。C6H5CHO + (CH3CH2CO)2OCH3CH2COOK CH3CH2COOHC6H5CH =C COOH CH3。(3)反应结束后反应液中除产品外,主要还有:A 苯甲醛 、B 丙酸。 (4)除去 A 的方法是 水蒸气蒸馏 。 (5)除去 B 的方法是重结晶。 32. 下列操作是减压蒸馏中断或结束时的操作方法,请按实际操作的先后顺序将它们连接起来 DCEGABF A.关泵;B.关冷凝水;C.稍冷;D.停止加热;E.慢慢打开安全活塞;F.拆除仪器;G.打开毛细管螺旋夹2.选择题:1.下列溶剂中哪个是最常用的制备格氏试剂的溶剂( B ),哪个不能用于制备格氏试剂( D )。 A 苯; B 醚; C 正己烷; D 丙酮 2.当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或焦油状物质,普通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时,可以采用( C )将难18 溶于水的液体有机物进行分离。 A 回流; B 分馏; C 水蒸汽蒸馏; D 减压蒸馏 3.久置的苯胺呈红棕色,用( C )方法精制。 A 过滤; B 活性炭脱色; C 蒸馏; D 水蒸汽蒸馏 4. 一般从库房中领到的苯甲醛,其瓶口有少量的白色固体,此固体为( B )。 A 多聚苯甲醛; B 苯甲酸; C 水合苯甲醛; D 苯甲酸钠 5.检验重氮化反应终点用( A )方法。 A 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色; B 刚果红试纸变色; C 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D pH 试纸 6.测定熔点时,使熔点偏高的因素是( C )。 A 试样有杂质; B 试样不干燥; C 熔点管太厚; D 温度上升太慢。 7.使用 70%乙醇重结晶萘粗产物时,加入溶剂至恰好溶解后,为使热过滤顺利进行,溶剂还应过量( D ) 。 A 1%; B 5%; C 10%; D 20% 8.在苯甲酸的碱性溶液中,含有( C )杂质,可用水蒸气蒸馏方法除去。 A MgSO4; B CH3COONa; C C6H5CHO; D NaCl 9.下列化合物加在水中会分层并浮在上面的是( B ) 。 A 丙酮; B 苯; C 甘油; D 丁酸 10.停止减压蒸馏的操作顺序是( D ) ①关闭油泵;②停止加热;③连通大气 A. ②①③; B. ③①②;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11. 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萃取操作提取或纯化有机化合物,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是( C ) A. 长颈漏斗; B. 短颈漏斗; C. 分液漏斗; D. 布氏漏斗 12.测定熔点时,使熔点偏低的因素是( B ) A. 试样装得不紧密; B. 试样有杂质; C. 熔点管太厚; D. 温度上升得太快 13.制备正溴丁烷的加料顺序可以是:( C ) A. 水,浓硫酸,溴化钠,正丁醇; B. 浓硫酸,水,溴化钠,正丁醇; C. 水,浓硫酸,正丁醇,溴化钠; D. 浓硫酸,水,正丁醇,溴化钠 14.重氮盐和芳香族叔胺发生偶联反应一般在下列哪种介质下可以进行( B ) A. 强酸性; B. 弱酸性; C. 弱碱性; D. 强碱性 15.水蒸气蒸馏时,被蒸馏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蒸馏瓶容积的( A ) A. 1/3; B. 2/3; C. 1/2; D. 1/4 16.重结晶一般只适用于杂质含量在多少以下的固体有机物的纯化( A ) ) A. 5%; B. 10%; C. 15%; D. 20% 17.用毛细管测定熔点时,若加热速度太快,将导致测定结果( A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影响; D. 样品易分解 18.减压蒸馏开始时,应如何操作( A ) A. 先抽气后加热; B. 边抽气边加热; C. 先加热后抽气; D. 以上皆可 19.用毛细管法测量化合物的熔点时,熔点管的内径约为( B ) A. 0.1mm; B. 1mm; C. 2mm; D. 3mm 20.采用常规干燥剂干燥 50mL 待干燥液体,应使用干燥剂( B ) A. 1-2g; B. 2-5g; C. 6-9g; D. 10-16g 21.下列化合物加在水中会分层并浮在水面上的是( B ) A. 氯仿; B. 苯; C. 甘油; D. 乙酸 22.被碱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接着用( A )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A. 1%硼酸; B. 酒精; C. 2%硫代硫酸钠; D. 1%碳酸氢钠溶液 23.下列操作行为正确的是( D ) A. 吹灭酒精灯; B. 钠倒入水槽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 温度计也可以用来搅拌; D. 蒸馏时,用锥形瓶作蒸馏瓶19 3. 判断题:1. 分液漏斗的磨口是非标准磨口,部件不能互换使用。 √ ) ( 2.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为节约时间,可将分液漏斗拿在手中分离。 × ) ( 3.用蒸馏法、分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馏出物的沸点恒定,此化合物一定是纯化合物。 × ) ( 4.在水蒸汽蒸馏过程中需要中断或蒸馏完毕时,要先停止加热,然后打开螺旋夹使其通大气。 × ) ( 5.减压蒸馏时,应先减到一定压力,再进行加热。 √ ) ( 6.无水氯化钙不能用来干燥醇。 √ ) ( 7. 分液漏斗的磨口是非标准磨口,部件不能互换使用。 √ ( 8.减压蒸馏时,应在蒸馏瓶里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 ) ( 9.用蒸馏法、分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馏出物的沸点恒定,此化合物一定是纯化合物。 × ( ) )10.乙酰苯胺进行重结晶时,在加热煮沸过程中,若在烧杯底部有油珠出现,说明溶剂不够。 √ ) ( 11.在水蒸气蒸馏操作中,若发生堵塞情况,应先移去火源,再打开 T 形管螺旋夹,使水蒸汽发生器与大气相通。 ( × ) 12.萃取与洗涤的原理不同,目的也不同。 × ) ( 13.升华实验中,盖在蒸发皿上的滤纸要有足够的孔洞且毛刺口朝上,以利蒸气升腾,防止升华物掉入蒸发皿中。 ( √ )4. 简答题:1.用活性炭脱色为什么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 答:活性炭可吸附有色杂质、树脂状物质以及均匀分散的物质。因为有色杂质虽可溶于沸腾的溶剂中,但当冷却 析出结晶体时,部分杂质又会被结晶吸附,使得产物带色。所以用活性炭脱色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 并煮沸 5-10min。要注意活性炭不能加入已沸腾的溶液中,以一免溶液暴沸而从容器中冲出。 2.索氏提取器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它提取的效率高? 答:索氏提取器主要是利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被萃取物质,连续不断的被纯溶剂所浸泡萃取,且所用的溶 剂量比较少,所以效率高。 3.什么情况下用气体吸收装置?如何选择吸收剂? 答:反应中生成的有毒和刺激性气体(如卤化氢、二氧化硫)或反应时通入反应体系而没有完全转化的有毒气体(如 氯气),进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此时要用气体吸收装置吸收有害气体。 选择吸收剂要根据被吸收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决定。可以用物理吸收剂,如用水吸收卤化氢;也可以用化学吸收剂,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和其 它酸性气体。 4.怎样进行正确进行水蒸汽蒸馏操作,画出水蒸汽蒸馏装置图。 答:(1) 在进行水蒸气蒸馏之前,应认真检查水蒸气蒸馏装置是否严密。 (2) 开始蒸馏时,应将 T 形管的止水夹打开,待有蒸气溢出时再旋紧夹子,使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中,并调整 加热速度,以馏出速度 2—3 滴/秒为宜。 (3) 操作中要随时注意安全管中的水柱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若有,应立即打开夹子,停止加热,找出原因, 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加热。20 5.选择重结晶用的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溶剂不应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重结晶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变化,即高温时溶解度大,而低温时溶解度小; (3)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或者很大,或者很小; (4)溶剂应容易与重结晶物质分离; (5)溶剂应无毒,不易燃,价格合适并有利于回收利用。 6.从苯胺制备乙酰苯胺时可采用哪些化合物作酰化剂?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乙酰氯、乙酸酐和乙酸等。(1)用乙酰氯作乙酰化剂,其优点是反应速度快。缺点是反 应中生成的 HCl 可与未反应的苯胺成盐,从而使半数的胺因成盐而无法参与酰化反应。为解决这个问题,需在碱 性介质中进行反应;另外,乙酰氯价格昂贵,在实验室合成时,一般不采用。(2)用乙酐(CH3CO)2O 作酰化剂,其 优点是产物的纯度高,收率好,虽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CH3COOH 可与苯胺成盐,但该盐不如苯胺盐酸盐稳定,在 反应条件下仍可以使苯胺全部转化为乙酰苯胺。 其缺点是除原料价格昂贵外, 该法不适用于钝化的胺(如邻或对硝 基苯胺)。(3)用醋酸作乙酰化剂,其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反应时间长。 7.用羧酸和醇制备酯的合成实验中,为了提高酯的收率和缩短反应时间,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1)提高反应物之一的用量; (2)减少生成物的量(移去水或酯); (3)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要适当(太少,反应速度慢,太多,会使副产物增多); 8.简述正丁醚的制备方法,写出反应方程式和主要副反应,画出实验装置图? 答:正丁醚的制备主要是采用正丁醇在浓硫酸条件下脱水,采用分水器把生成的醚和脱掉的水分离开,使反应不 断的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反应的类型主要是SN2。2CH3CH2CH2CH2OH副反应:H2SO4,135℃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 H2OH2SO4 CH3CH2 CH2 CH2OHCH3CH2CHCH2 + H O 29.为什么有些放热反应在加入最后一个反应物应预先加热(如己二酸制备实验中先预热到 40℃)?为什么一些反应 剧烈的实验,开始的加料速度放得较慢,等反应开始后反而可以适当加快加料速度,原因何在?21 答:因为即使是放热反应也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尤其是对于一些反应剧烈的实验,若在较低温度下就开始滴加最 后一种反应物,会造成反应物的积聚,反应一旦启动将难以控制,造成体系温度突然升高,严重的还可能引 起爆炸。对于反应剧烈的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控制加料速度来控制反应温度,刚开始时加料速度要慢,因为此 时反应物浓度较高,反应速度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逐惭地转化为产物,浓度降低,这时可以适当地 加快加料速度,使反应放出的热量维持反应所需温度。 10.在傅—克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中,三氯化铝的用量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三氯化铝作为傅-克反应的催化剂在烷基化反应中只需要催化量的,而在酸酐作酰基化试剂的傅-克酰基化 反应中用量是酸酐用量的两倍多。因为三氯化铝可与反应产物的羰基形成复合物,反应中产生的有机酸与三 氯化铝也能反应。 11.在甲基橙实验中,制备重氮盐时为什么要把对氨基苯磺酸变成钠盐?本实验如改成下列操作步骤:先将对氨 基苯磺酸与盐酸混合,再滴加亚硝酸钠溶液进行重氮化反应,可以吗?为什么? 答:对氨基苯磺酸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以内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以钠盐的形式与亚硝酸钠溶液 均相混合,滴加盐酸后生成的亚硝酸能立即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若先将对氨基苯磺酸与盐酸混 合,对氨基苯磺酸不溶,成为两相体系,这时滴加亚硝酸钠溶液,生成的亚硝酸大部分会挥发到空气中而难 于与对氨基苯磺酸接触.所以在甲基橙实验中, 制备重氮盐时要先把对氨基苯磺酸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与亚硝 酸钠溶液混合,再滴加盐酸进行重氮化反应。 12. 请画出普通蒸馏装置。13. 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时,若出现乳化,常采取哪些方法破乳? 答:常加入食盐颗粒或饱和食盐水破乳。 14.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已测定的熔点管能否让其冷却后再用于测定?原因是? 答:不能,因为有些物质会产生部分分解,有些会转变成具有不同熔点的其他结晶形式。 15. 以呋喃甲醛为原料,制备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反应结束后,产物如何分离提纯?(用流程图表示) 答:碳酸钾干燥 黄色浆状物 溶于水 乙醚萃取 醚层 盐酸酸化 水层蒸馏呋喃甲醇 重结晶冷却结晶 抽滤呋喃甲酸22 16. 在有机化合物重结晶过程中加热溶解时有时会出现油状物,可能的原因是?解决办法主要有哪些? 答:待提纯物质未溶于水但已经熔化,加入少量水或继续加热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17. 萃取时溶液乳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 答:可以加入固体食盐或饱和食盐水破乳。 18. 在制备 2-甲基-2-己醇的实验中,采取何措施有助引发?如何判断反应是否引发? 答:加入微量碘,碘的颜色消失表明反应已经引发。 19. 能被水蒸气蒸馏提纯的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 (1)不溶于水; (2)在沸腾下长时间与水共存而不起化学变化; (3)在 100℃左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蒸汽压(一般不小于 1.33kPa) 。 20.在甲基橙的制备中,制备重氮盐时为什么要把对氨基苯磺酸变成钠盐?如果先将对氨基苯磺酸与盐酸混合,再滴 加亚硝酸钠溶液进行反应,可以吗?为什么?在重氮化反应过程中温度过高有什么不好?制备重氮盐时,为什么要及 时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亚硝酸钠是否过量?亚硝酸钠多加有什么不好?过量的亚硝酸钠如何除去? 答:对氨基苯磺酸以酸性内盐存在,必须用碱中和使氨基游离出来,便于与亚硝酸反应;不可以,在强酸性条件下, 对氨基苯磺酸的氨基以铵盐的形式存在不能与亚硝酸钠反应;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蓝,证明亚硝酸钠不足,需补加, 否则对氨基苯磺酸钠未反应完全,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则亚硝酸钠过量,须除去,否则会氧化 N,N-二甲基苯胺;过 量亚硝酸钠用尿素除去。 21. 指出下列装置图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答案。22. 2-甲基-2-己醇由 Grignard 反应来制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装置图; (2)本实验有哪些副反应(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应如何避免? (3)反应若不能立即开始,应采取哪些措施? (4)所用仪器药品均需绝对干燥?为什么粗产物不能用氯化钙干燥? (5)为什么要用稀 H2SO4 水解? 答: (1)略 (2)n-C4H9MgBr +n-C4H9BrCH3(CH2)6CH3控制滴加速度 通过乙醚蒸气赶走空气n-C4H9MgBr + CO2n-C4H9MgBr +n-C4H9COOMgBrn-C4H9OMgBrn-C4H9OHo2通过乙醚蒸气赶走空气n-C4H9MgBr + H2O(3)添加碘或适当加热;反应仪器药品干燥,在冷凝管口装干燥管23 (4)仪器药品不干燥,其中的水易与格氏试剂反应;产物为醇,易与氯化钙生成络合物; (5)硫酸是为了与生成镁的碱式盐沉淀反应,防止其悬浮在产物中。 23. 写出酯化反应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式,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硫酸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在反应中使用过量的乙醇? (3)粗乙酸乙酯用 Na2CO3 和 NaCl 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4)为什么上述溶液必须是饱和的? 答: CH3COOH + CH3CH2OH (1) (2) (3) (4)H2SO4CH3CO2CH2CH3反应中硫酸作为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 使用过量的乙醇是为了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增加酯的产量; 加入饱和 Na2CO3 溶液是为了中和产物中的醋酸,加入溶液是为了破乳,使乙酸乙酯彻底与水分开; 为了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24
给学生的有机实验习题解答——为大家提供各种日常写作指导,同时提供范文参考。主要栏目有:范文大全、个人简历、教案下载、课件中心、 优秀作文、考试辅导、试题库、诗词鉴赏。
相关文档:
下载文档: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调冷凝管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