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电视一开始就是,张三丰太极拳十三式会太极十三式了,已经在江湖很有名气了,但是 还是打不过敌人.然后..../

  @2010无极之谈  08:54:35    猫头鹰和007不要争执了,既然在此留帖,说明都是同好,惜缘!      -----------------------------  俺无意与谁争执,但确实不喜欢猫头鹰的做派,因为他缺乏起码的诚意和基本的逻辑。    学拳与学其他东西一样,是一个不断除去谬误探究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装神弄鬼、自欺欺人,练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有功夫就是有功夫,没功夫就是没功夫,一切说法、理论都要靠自身来体验,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会走架子不会实战也是假把式。全世界练太极的有几亿人,有几个真把式?为什么人家练了十几二十年还是假把式?一句太极十年不出门就能搪塞过去?    国人一大特点,就是特能装,装大侠,装大师,尤其在网上。呵呵。老外就不装,俺一个英国师弟,拜师前练自由搏击和合气道的,上来就打,管你大师二师,有些大师就现了原形。    还是那句话,不管大架小架,能出功夫就是好架。陈沛菊老师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陈家拳传人,又是省里传统武术的管理者,肯出来告诉大家一些真东西,我们应该感谢她。楼主在这里肯把自己所学所得与大家分享,我们也该感谢楼主。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迅读网
整理版:  
/go.php?id=7ce1ddc1-b9ea-4991-ae0a-82961aeff6aa  
  @2010无极之谈  10:36:49    每天保持3个小时,经过一个月的桩功训练,效果很出乎意料。第三次来郑州上课,陈老师先询问我的练功感受。我说了定桩时气贴脊背、后背松活、命门饱满的感受等,练活桩时由肩肘手和胯膝脚劲力传递而沉肩坠肘一脉贯通的感受、上下贯穿的感受等,但开步双云手时两胯只能偶尔松到位,腰劲不满,两臂和两腿(尤其两腿)轴感觉不明显。    陈老师听了表示满意,说练了这一个月就应该达到这种效果,告诉我这一天上课的内容还是桩功...........  -----------------------------  楼主真是功德帖啊。刚学太极老架两个月,一大堆疑问。膝盖痛,师傅说开始都这样,坚持练就好;起势动作要求松胯、敛臀、鼓命门、立身中正、膝盖不过脚尖等等,我问师傅这几个动作好像是矛盾的,一敛臀、鼓命门等整个下肢就很僵硬,松不开胯了。师傅说因为我们现在胯太紧,慢慢练就可以了。看了楼主的帖子,知道可以泛臀,胯一下就松了。现在慢慢体会桩功拉伸后背、气流下注的感觉。转关过节也按楼主介绍的松胯、转腰、内脚跟发力等动作,感觉膝盖好多了,现在就是膝盖上连着大腿肌肉一起酸痛。也找到了陈沛菊老师的网站,每日欣赏小鲍教练的英姿。感谢楼主!
  作者:zzbj007 回复日期: 16:53:24  回复
        学拳与学其他东西一样,是一个不断除去谬误探究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装神弄鬼、自欺欺人,练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有功夫就是有功夫,没功夫就是没功夫,一切说法、理论都要靠自身来体验,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会走架子不会实战也是假把式。全世界练太极的有几亿人,有几个真把式?为什么人家练了十几二十年还是假把式?      国人一大特点,就是特能装,装大侠,装大师,尤其在网上。呵呵。老外就不装,俺一个英国师弟,拜师前练自由搏击和合气道的,上来就打,管你大师二师,有些大师就现了原形。    ==================================================================================  
007参透玄机了! 的确,当你刻苦练拳多年而功夫不能上身时,你和师傅论证,你师父会来一句“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搪塞过了。真不害臊啊!  
自我从师于陈沛菊老师改学小架,不到6个月就达到了脱规矩的阶段了----不再练架子,而是练劲力,也就是不练体力练筋力。整整12个月后就开始练推手实战了,就连我本人对这个速度感到不敢相信。详情我会在今后慢慢道来。    
  太极拳打架厉害么?
  当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西方对中国的评价是:没神马神秘的。  这句话一语道出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毛病: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中国人玩的就是一个神秘  太极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但也逃不脱中国特有的大多数属于那种腌臜文化的宿命。  赢了和你讲功夫,输了和你讲哲学。这就是功夫二字的确切含义。  以中国人故作高深的浅薄性格没有影的事情都可以编成真实的神秘,要是在配上个例子那可是翻江倒海了的吹了,但现实就是现实可是真不长脸,比如那个神马一龙还是神马二逼或是傻逼被吹的快天翻地覆了,可是一上场就被干了个屁眼朝天了,当场就把淫水喷了出来-高潮了。然后就是那个大肉和尚们的宣传:屁眼被干的二逼不是俺们这嘎达的  你奶奶的当初闹那么大的动静怎不见你们出来说不是你那的,实际上是不是你那的都不重要,把握一条练武不能和老外对垒,就是神秘就是高人,一龙是亮了相那么就是赛前不说,赢了当然就是肉和尚一把子的,输了对不起,俺们这都是高人不干那事。
  坐等楼主开讲啊!
  没学过 路过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整理版:/a/2146.html    
    @2010无极之谈  16:04:04  作者:zzbj007 回复日期: 11:12:57  回复  俺从楼主这里知道了站桩的重要,很重要。站一会神清气爽,腹内松静,后背有横向绷园之感,尾闾有点紧,不知哪点不正确?请楼主指点。尾闾是应该有向下向前勾还是微微向后翘的感觉?  ===========================================================...........  -----------------------------  @sssme-27 14:17:31  小弟愚昧,一直想不透,还请无极兄多指教,你所言的"尾闾是逢开向下向前勾(敛臀),逢合微微向后翘的感觉(泛臀)"是否指站桩时,也应一呼一吸与之相对应,呼时为开(敛臀),吸时为合(泛臀)?而在走架子时也是这样? 而开中有合的"合"是否指敛臀?合中有开的"开"指泛臀?  -----------------------------    同问。另外请问陈老师是否要求气走周天?多谢!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快读
/go.php?id=9952  
  谢谢指教,虚心接受。    写此帖,仅是本人一隅之见,请大家不妨以百家争鸣为乐。我把从练大架到学小架的过程整理出来,也很希望众拳友批评指导、交流,尤其那些练拳十年以上的朋友,欢迎凑席畅谈,欢迎发表个人的看法和练拳心得,不亦乐乎?!    大架、小架同出一家,各有风格,只是大家不妨设几个疑问:为什么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的拳架风格都是和小架相仿而与大架迥异?为什么包括陈家沟村人在内,只有练过大架的改练小架,而没有人先是练过小架的改学大架?为什么练老架的普通膝盖受伤,而小架无此现象?为什么当初“四大金刚”后期也要学习小架?为什么练大架的不会用腰胯而小架初入门就会用腰胯(切记“腰为主宰”)?为什么练小架一年就可以不练形而练内劲(已经把陈氏太极拳的诸要领都掌握于一身),而社会上练大架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在苦苦琢磨“气沉丹田,气贴脊背”很基本的东东?为什么我很坦诚地把练拳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可总是偶一偶二地蹦出来一位“大侠”发表抗议?  --------------------------------------------------------------------  我来回答你的这几个问题吧  大架是基础架(姑且可以这么说),小架是提高架,小架的小劲更多更细,所以练过大架练小架很正常。不是大架不会用腰胯,是你的老师没教你,拳理是一样的,大架练好了照样非常出功夫,小架练不好照样没用。看来楼主,呵呵呵,真是在做太极操。更别扯大架普通膝盖受伤,笑死人了。练小架一年就可以不练形而练内劲(已经把陈氏太极拳的诸要领都掌握于一身),而社会上练大架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在苦苦琢磨“气沉丹田,气贴脊背”很基本的东东?你中小架毒深了,不,不是小架,是你太无知。我练大架,现在练新架,我喜欢每种架,只有无知之人才吹捧一种贬低一种,lz还是洗洗睡吧,你离出功夫还有很远很远的路,我相信你再练30年,仍然一无是处。
  /v_playlist/fp4.html  认为太极拳中看不中用的,看看香港的这个专题吧。比较客观。
  我老师的教法:先教腰胯,再教平园、前后立园、左右立园,然后教套路的前三个金刚倒锥,接下来就是推手,推手与套路相互促进,相互纠正,最后教太极八法的发劲,三年既有大的斩获,毫无这热那胀,气什么的臆断,如果把气挂嘴上的老师,呵呵,就是术士,你趁早离开,只教套路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其他人的教法不敢恭维
  站桩是练松沉、硼劲、开合的好方法,关键是如何站,好多人不会站。至于尾闾的问题,不能太专注于此了,太关注者“过”,不过不丢是基本法则。开合是胸腔的左右开合,包括脊柱都有开合,绝对不能前合后开、后合前开。松沉的感觉是只有骨架支撑,而全身肌肉像挂在骨架上的。手棚圆,肩井自然深凹,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自然拉长,不能僵硬地拉,应放松地自然拉长。站桩以10-20分钟为好。站桩不能前后左右摇晃,应追求外三合,至于更高级的内三合初学者不必细求,功夫到了自然就做到了。
  呵呵,终于出来一个为大架论理的啦。不过楼主的几个问题只回答了两个,即大架是基础,小架是提高和用腰胯,结论是你老师没教你。其它几个问题则一律哈哈过去,根本没有回答。膝盖为什么会疼?什么是气沉丹田、气贴脊背,为什么练多年却不出功夫?手棚园,肩井就自然会“深凹”吗?沉肩如此简单吗?    看样子这位师兄是没什么“气”感的,而且很反感神马“气”,认为是忽悠。不知道他练了八种发劲之后,手涨不涨。两趟拳走下来,指尖不麻、胳膊不涨吗?    这位师兄说了很多人不会站桩,但也没说该怎样站,到底该怎样站呢?尾闾不需太专注,此点俺同意。至于他说的开合,俺有疑义。    贬低一种架抬高另一种架固然大概很无知,与人不识、从未交手就断定人家30年也出不了了功夫是有知呢还是无知更兼无礼呢?
  听起来很不错嘛~
  膝盖痛是因为腿不能内外撇,膝盖不能内外撇,很多人是这样练的,所以会痛,膝盖只能有伸直和弯曲的功能。膝盖痛的问题只能是练拳的姿势不对,关键在于螺旋腰劲的练法很多人不会,外形看着像其实内容不是。陈老师的这个动作很对,一般人看不出来,呵呵。一百个可能有半个会对,不知道的人别从这点给我较真,不对就是不对。陈的身背五弓说很好,,但是说力发自两端(看视频)就有点.....呵呵,不讲了。
  @changgaoxiang1
17:49:00    站桩是练松沉、硼劲、开合的好方法,关键是如何站,好多人不会站。至于尾闾的问题,不能太专注于此了,太关注者“过”,不过不丢是基本法则。开合是胸腔的左右开合,包括脊柱都有开合,绝对不能前合后开、后合前开。松沉的感觉是只有骨架支撑,而全身肌肉像挂在骨架上的。手棚圆,肩井自然深凹,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自然拉长,不能僵硬地拉,应放松地自然拉长。站桩以10-20分钟为好。站桩不能前后左右摇晃,应追求外三......  -----------------------------  请详细谈谈站桩 。
这个帖子,楼主更多的谈他师从的经历,不管他是什么架。楼主透露了些要诀,更深更细的内容,好像还没有说。    最好能重新开贴,也说说大驾的经历。如有可能,也透露些要诀。    
  @changgaoxiang1
16:58:26    我老师的教法:先教腰胯,再教平园、前后立园、左右立园,然后教套路的前三个金刚倒锥,接下来就是推手,推手与套路相互促进,相互纠正,最后教太极八法的发劲,三年既有大的斩获,毫无这热那胀,气什么的臆断,如果把气挂嘴上的老师,呵呵,就是术士,你趁早离开,只教套路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其他人的教法不敢恭维   -----------------------------  
陈正雷也经常说气的,是不是也不是好老师?
  螺旋腰劲是太极拳的最主要劲法,推手基本就是这个劲法,胸腰折叠和套腰劲法也是很重要的劲法,我老师交给我们的,不知各位听说过这些名词没,对应这三个劲法的就是那平园、前后立园、左右立园。
  @zzbj007
20:11:34    呵呵,终于出来一个为大架论理的啦。不过楼主的几个问题只回答了两个,即大架是基础,小架是提高和用腰胯,结论是你老师没教你。其它几个问题则一律哈哈过去,根本没有回答。膝盖为什么会疼?什么是气沉丹田、气贴脊背,为什么练多年却不出功夫?手棚园,肩井就自然会“深凹”吗?沉肩如此简单吗?        看样子这位师兄是没什么“气”感的,而且很反感神马“气”,认为是忽悠。不知道他练了八种发劲之后,手涨不涨。两趟...........  -----------------------------  
老架一路、新架一路都是聚集能量的方法,所区别在于新架比老架更能锻炼“松”,老架二路、新架二路是使用能量的方法,锻炼的是如何去应用能量。至于老架和小架,个人认为,没有最好的拳招,只要一招练精了,能用上了就是好招,比练上1W招还要有用。
    @changgaoxiang1
16:58:26      我老师的教法:先教腰胯,再教平园、前后立园、左右立园,然后教套路的前三个金刚倒锥,接下来就是推手,推手与套路相互促进,相互纠正,最后教太极八法的发劲,三年既有大的斩获,毫无这热那胀,气什么的臆断,如果把气挂嘴上的老师,呵呵,就是术士,你趁早离开,只教套路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其他人的教法不敢恭维     -----------------------------     陈正雷也经常说气的,是不是也不是好老师?   
-------------------------------------  我指的是初学者,不是高级阶段。陈大师的体会很深刻,但讲的太早了,初学者感觉不到,说感觉到了那是主观臆断,不是真正的东西
  陈大师太有名气了,不敢妄加评论
  思想的火花出来了,好啊!
  qq: 欢迎交流y
  在我看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坚不摧。明白了吧,你的架练的再好,我的出拳速度快上你一倍。你连摸都摸不到我。。那个少林的傻一龙去美国找人比武,就是吃了这亏。普通人要练功最早就是先要最求 快 准 狠。。当你的速度 力度都达到一定的层次,再去学习招式
  @huiying1-11-30 10:49:31    在我看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坚不摧。明白了吧,你的架练的再好,我的出拳速度快上你一倍。你连摸都摸不到我。。那个少林的傻一龙去美国找人比武,就是吃了这亏。普通人要练功最早就是先要最求 快 准 狠。。当你的速度 力度都达到一定的层次,再去学习招式  -----------------------------    "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真正掌握了太极功夫的人,应该能够抵御、战胜比自己力大、速度快的对手。
  看到楼主的经历,我也是感慨万分,想当年我对传统武术也是如痴如醉,不要说成为什么武林高手,打两个小混混总该可以的吧。但现在却大失所望,不仅是对太极拳,对整个传统武术都很失望!    不管健身角度,还是技击方面,太极拳都没太大的价值!要说健身,八段锦、五禽戏、一些导引动作,比太极拳简单、容易,效果好;谈技击,现在散打,远胜太极拳!    其实我们传统武术,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基本功,而套路却是其次的,甚至是不重要的!就练几个散手动作,不练套路也可以!其实,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在其初创时期,本意是将动作进行精简,反复操练最简单、最有效的动作,以提高实战时动作的协调与力的协调。就像部队的刺杀训练一样,就是简单的三防一刺。    民国时期的武术书籍,常会有这样一句话,考武术各门各派,其手法均出自岳飞之“双推手”。当时,我深感疑惑,这个双推手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我的分析是:简单的说,双推手就是象形意拳虎扑一样的动作,双手向前推出。按照站桩的说法,一切动作可以从基本桩(浑圆桩)化出。那么一切动作可以从双推手化出。    实际上,双推手就像拳击中的直拳一样,是内家武学中一个共通的基本动作,我估计宋迈伦的夫子三拱手就是这样的动作,可能他就是将这一个动作的实战技巧充分地发挥出来了。所谓三皇炮捶拳不过是遮人耳目的东西而已。只不过是给入门初学者练练罢了,就像部队新兵要走正步一样的道理。    内家武术的基本动作,均可以从双推手、开合式、云手(即划圈)这三个动作(也许还有劈拳、崩拳和单换掌)化出,配以步法的变化,就已经可以变幻出无穷无尽的动作了。    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另外编出几个动作来。关键是,三招两式就已经足够,为什么我们非要学那一套一套的动作呢?拳击只有直拳和勾拳(摆拳就是侧勾拳)两个动作,不是照样风靡世界吗?    实际上,操持单调的模式,体会内在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精髓。哪怕你练的是任何一个门派,动作精熟(但无疑是越简单越好),不用费心去记忆,而是集中精力去体会内在的感觉,就都是最好的武功。    武功没有那么复杂:天下武功没有那么复杂。不要相信有所谓的秘诀、真诠,绝不要相信那些有师承的人故弄玄虚的说法,说有些技艺,大师非什么样的人不授。我们可以从十路弹腿、形意五行拳、八卦八大掌、太极拳之单式、龙行三掌、自然门内圈手、李小龙的勾漏手(日字崩拳与形意崩拳有多大的差别?)、八极之六大开等动作中进行精简。    我想,基本的动作不要超过8个。复杂的动作就是基本动作的组合,千万不要编排套路。以单式练习(单操手)为主。串起来演练也可以,但绝不能设定固定的格式,而是以自由的串接为要义,就像国标舞的表演一样。不过,我估计,这样的事情可能没人愿意去做。    我们的传统武术已经够复杂的了,如果我们再用复杂的逻辑进行讨论,岂不是更加的复杂。我看到不少论坛里有好多人秉持与我类似的观点(自由、精简、归一),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武学大家能够共同将我们的复杂的传统武术进行精简。    借题发挥发挥一下,自由和精简,自由和精简放在拳击上最确切不过,拳击只有三拳,直拳,勾拳,摆拳,步法既简单又灵活,诚为初学武者首选,呵呵,一家之言。    就武学的原理而言,根本就是这样的。按赵道新的话说,在生死攸关的搏斗面前,技术是无家可归的。    日常的训练,只有两个目的:1、提高身体的素质(爆发力)2、提高反应的能力(条件反射的能力)。    至于具体的技术训练,只能根据不同的规则进行选择,以求在赛场上能熟练运用。而无限制的格斗,根本没有多少技术可言。     所谓“内三合、外三合”、“内功”、“内劲”之类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爆发力、动作协调。内在的协调,在主观感觉上的体验就是整体的弹性。功夫的锻炼,就是使这种弹性的感觉由内而外逐渐明显、深化的过程。弹性的感觉从躯干部位开始,逐步发展到全身,进而与身外的空气产生弹性的鼓荡。主观上有了强烈的弹性的感觉,就可以发出令人震撼的瞬间的整体爆发力。    最后说几点:    1、历代绝顶高手的战例证明:,神奇的瞬间爆发力,超凡的轻快与敏捷,惊人的协调。是成为绝顶高手的基础。  2、形式的自由、精简与实用:  
自由是极其珍贵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宗教”都会有意无意地将自由限定在它的形式内。切忌为其所迷惑。形式的自由法则要求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天赋选择适合的形式进行练习,在实战中根据实际的情况随机应变,顺其自然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绝不要为任何人为的限制束缚。  
精简:对实用的三招两式的深入研究和修炼是正确的,千招万式的练习根本是错误的。(双推手、劈掌、崩拳、钻拳、圈手、侧闪、侧踢、背步摔、转圈等就是最基本的动作)。  
实用:为数不多的一些实用的基本技术是任何一个有志于武功修练的人必须认真研习的,即使是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基本技术,许多功夫绝顶的高手往往都要反复研究数年,更何况普通的凡夫俗子。  3、武学上是没有绝对的胜负的,不要为胜负所累,武功是没有止境的。  4、实战技击中的战略、战术、基本技术的综合运用、心理状态的控制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距离感和节奏的把握,这些都只能在模拟的实战中反复训练才能真正掌握。所以,没有真实的实战训练也不可能成为一流高手。  5、上乘的技击: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有感即应,一触即发。随心所欲,顺其自然。     
  @欢快的小老鼠
14:16:54    看到楼主的经历,我也是感慨万分,想当年我对传统武术也是如痴如醉,不要说成为什么武林高手,打两个小混混总该可以的吧。但现在却大失所望,不仅是对太极拳,对整个传统武术都很失望!        不管健身角度,还是技击方面,太极拳都没太大的价值!要说健身,八段锦、五禽戏、一些导引动作,比太极拳简单、容易,效果好;谈技击,现在散打,远胜太极拳!        其实我们传统武术,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基本功,而套路却是...........  -----------------------------  所言极是,我非常赞同!
  此贴本来是个讨论陈氏太极拳的技术贴,其中一阵几乎变为吵架帖,后来又转向技术方向,讨论的是陈太极怎样出功夫,有不同意见和认识很正常。但似乎不宜扩大为讨论太极拳与其它拳种的比较,甚至传统武术到底行不行这样的漫谈帖。    有对泛泛讨论传统武术特别热衷的同学不妨另开一贴,再做热烈讨论,如何?    期待楼主归来!
  学习了
  没遇到明师教很麻烦的~~不过能有健身的效果就不错了~
  又一个月很快过去了,这次来郑州,随行的还有一位练陈式太极拳二十多年的拳师,他在我们当地太极拳圈子里还是很有威望的,也是名师的弟子,一直很想拜见陈沛菊老师。他向陈沛菊请教了一个既很简单有很复杂的问题-----放松。这个情景在我开篇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陈老师用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给他讲了放松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身体的应用效果。这位拳师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听您一句话,胜过我练十年拳,我真是相信了。”  
接下来陈老师开始给我上课了。我首先是汇报练拳的效果,并连声道谢:这一个月的练习过程收获太神奇了,所谓“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八面支撑”基本能掌握到位了,虚灵劲真真实实地有了“若有鬼神,助我虚灵”的感觉。活步云手基本上达到力走骨缝、力达四稍,两胯根筋力更强,腰裆劲能灵活运用了。这个效果在练习之初是根本不敢期望的。太感激陈老师教拳的慷慨和无私。  
陈老师竟然很认真地说:“我也应该谢谢你呀。”  
我惊愕、纳闷。  
陈老师继续道:“谢谢你这么多年有心于太极拳研练,你现在能踏实勤奋地练拳,就是对太极拳事业的支持。我们陈氏太极拳很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人士来传承推广,我也很想有一批人品好、有志向的人能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啊。我只是我们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的其中一个传承人,我没资格把家族传下来的精华保守封闭,我有的只是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把陈氏太极拳全面地推广出去、发扬光大。”  
宽广无私的胸襟,高尚伟大的思想!我非常感动!  
陈老师看了一遍我的活桩练习后,开始提问我的练拳细节效果,比如“五趾抓地的方法和效果”、“胯跟转换时的劲力传递过程”、“力达四梢的劲力传递和效果”、“背丝扣的整体劲力传递”等。又是整整一个上午的捏架子和讲解。  
随行的拳师朋友看得目瞪口呆,下课后对我说,很多地方他都听不懂,但是他能感觉到这些东西的珍贵和神奇,后悔认识陈老师太晚。  
下午上课,陈老师说我:你这个月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训练,即点对点的训练,把云手的各个点找出来、练出来。这个内容太大,一个下午靠脑子是根本记不完的,所以我用录像把陈老师讲解的云手每个找“点”的过程录了下来。陈老师说,初练云手,是四个点,熟练后是八个点,再往后是16个点,每个点都是一个开合、转换、发力的地方。这16个点都练到身上了,下一阶段开始把各个点串联成圆的过程,也就是把原先的横平竖直方型的架子逐渐找圆的过程。也就是在松、活、柔、顺的基础上,内劲一气贯穿,劲力上的找“圆”。  
说道这里给大家补充说明一下:陈鑫有言,先方后圆。太极图之圆,取材于河图洛书之方。初练太极拳,先练方,即陈老师说的找各个动作点,这个过程在陈家沟叫“娃娃架”、“基础架”,比如单云手,手划的是方形而不是圆形,单鞭、揽扎衣出手是直线而不是弧线。待把各个运动点都练到位了,基本功法要领都练到身上了,开始找圆,即不断地把方形“削角”的过程,把四角都削成8角形,8角形削成16角形……渐渐练到出手即是弧,云手即是圆,周身一个大圆,全身无处不是圆。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大师、宗师们的教拳光盘,一出手就是“成手架”,让许多初学者跟着学习,一上手就是两手画圈、画弧,身子乱晃着去找重心、找转换、找内劲、找缠丝……没学会走路,就开始学跑,你能跑吗?看了冯志强老师的视频动作,仿佛轻描淡写地随意一挥舞而已,其实已饱含诸多高层武学功法,若你去模仿他的动作,岂不贻笑大方?!  
前面有读者说到张先生与鲍静潜先生的对比,我压根就不想去讲解。行家一看就知,鲍是在以点对点地示范教学动作,不是表演动作。结果有些读者就说鲍的架子没功夫、鲍水平低,呵呵,真是好笑。张先生则纯属表演动作,而且是陈家沟称之为“小手”表演。所谓“小手”,就是“成手”之前的东西。你啥时候看见过小旺老师、正雷老师表演过“小手”?  
是行家就能一眼看出,鲍静潜的劲力转换过程达到了转换于无形,所以劲力始终是连绵不断的。有的人练一辈子始终腰裆不活,胯不到位。也就是尾椎未呈“人”字开松,腰裆不活,后背始终无法撑圆,所以他的发劲主要在手上,而不是在身上,即“后背”。  
  太极,是个很好的养生活动!
  作者:changgaoxiang1 回复日期: 09:23:31  回复
      膝盖痛是因为腿不能内外撇,膝盖不能内外撇,很多人是这样练的,所以会痛,膝盖只能有伸直和弯曲的功能。膝盖痛的问题只能是练拳的姿势不对,关键在于螺旋腰劲的练法很多人不会,外形看着像其实内容不是。陈老师的这个动作很对,一般人看不出来,呵呵。一百个可能有半个会对,不知道的人别从这点给我较真,不对就是不对。陈的身背五弓说很好,,但是说力发自两端(看视频)就有点.....呵呵,不讲了。      ----------------------------  
又一个搅屎棍冒出来了!  
楼主已经把膝盖痛的问题说的很清楚了,很值得我学习。你就别这里放臭味了,说人家不行,就你行。人家陈沛菊是陈家沟家传自幼就练拳的,还没有你高明啊?你说来说去,也是为了发个QQ拉老鼠会嘛。  
楼主可千万别灰心,加快更新。  
  请问楼主有机会来武汉吗?
  《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 》,作者:陈诚,出版:东方出版社  
军事方面的损失,也不仅以上面几种统计所列为限,因为手边只有这一点数据,故姑予录出,以见我们八年抗战,直接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如何的巨大。至于人民方面的损失,以常识来估计,至少比军事方面的损失要大几十倍。敌人的得意杰作,就是滥炸后方不设防城市。在抗战八年中,没有遭受敌机轰炸的中国城市,简直绝无仅有。敌军占领一地之后,即肆意杀烧淫掠,其行动之残暴,如非灭绝人性,绝不至此。初期战争中,战地尚留有外人,根据他们亲眼目睹的报导,可资佐证。姑亦录存几条如下:  
日军曾通告各国侨民离开南京,最讨厌留在这里的外国人,他们不欢迎旁观者。可是我们还要留在这里,我们看到日军劫掠最可怜的穷人,连一个铜子和一条棉被都不准保存(现在正在严冬),连黄包车夫的车子也无法幸免。我们看到日军从难民区里拖出成百成千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国兵去枪杀,或当作练习刺戳的东西。  
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五。劫掠、屠杀和奸淫的事情,有增无减。昨日白天和夜间,被强奸的妇女至少有一千人。一个可怜的女人竟被强奸了三十七次。一个兽兵在强奸时,因有五个月的婴儿哭声不断,便把她活活闷死,反抗的惩罚就是刺刀。  日本军队初临南京时,……劫掠、酷刑、屠杀、奸淫、放火,凡是可能想象的任何事情,日军进城后就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一一实行。在这一个新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东西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南京等于是活地狱。  日本兵不懂得用煤的方法,因此有许多中国人的财产,受到不必要的破坏。日本兵除木料之外,显然不知道其他东西可以引火,即使有大量存煤,他们也弃而不用。于是他们向各村镇搜索木料,毫不考虑其来源。所有门、窗、木柱、木筏、桌子、长凳、农具,以及各种木料,都给日本兵捆载而去,做煮饭或取暖的燃料。  一位外国观察家曾有几次去过那些地方(在占领以前及占领以后),据他审慎的估计,这一次扬子江三角地带战争的结果,至少有三十万中国平民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其中一部分是惨遭屠杀的。他说,日本兵强迫老年人和孩子运送重量过大的东西,等他们力竭倒地时,日本兵就用刺刀斫戳,掷入路旁的小沟里。日本兵对于已死的人也要加以虐待,日军所过的地方,有许多中国坟墓被挖掘,棺木被焚毁。  上海是扬子江三角地带最重要的一个都市,上海损毁的情形,异常惨重。上海以外的无数的城市村镇,其损毁的情形,却也如出一辙。在上海周围的一百里内,不下十二个大城市,五千万以上的人口,这些城市都受到绝大的破坏。至于较小的市镇和村舍,其损毁的情形,更无从统计。距上海约一百里的无锡,本来是一个工业区,有人口九十万。所有工厂建筑,因日机的猛烈轰炸,或损失甚巨,或全部被毁。其中最重要的有几家面粉厂、一家纱厂、一家电厂和一家设备非常新式的丝厂。嘉兴是浙江的一个丝业中心,原有人口四十五万,现已变为死城。二十万人口的松江,差不多仅余灰烬。古老而殷富的苏州,原有人口三十五万,日军占领该城时,只剩五百人了。  以上均见英人田伯烈(H?J?Timperley)编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日军加于中国人民的暴行,真是罄竹难书,以上所录不过为田伯烈氏书中之一鳞半爪而已。而田氏之书脱稿于二十七年(一九三八)三月,距抗战开始才数月耳。且田氏之书所搜集的资料,均为少数外人在少数城市所目睹之日军暴行。则以中国战场之大,战争历时之久,外人所能见者,在全部日军暴行中,奚啻九牛之一毛?然即此以观中国人民所遭日军之荼毒蹂躏,已足使天下人闻之,为之发指眦裂,那么同属炎黄子孙的我们,对此如能无动于衷,尚可谓之人乎?徒知胜利之当庆祝,而不想一想这胜利的代价是惨绝人寰的,能不谓之“哀莫大于心死”乎?  日军在中国的暴行,真是二十世纪人类的耻辱。现在中、日早已恢复和平,彼此号称“友邦”。然而我担心在强弱悬殊的情形之下,“友邦”的美称,还是会被“带甲的拳头”击碎的。“红的吻血的爪”的世界,几曾有些微改变呢?  我为此言,不要误会我也是弱肉强食主义者。但经过八年的抗战,创巨痛深,我们应当觉悟:我们可以不恃强凌弱,但绝不可以自甘居于弱者,而不发愤图强。  
  通篇读了以后,明眼人会发现,楼主发此贴的目的只有一个:炒作。至于炒作什么?为谁炒作?出于对太极文化及传承人的尊重,鄙人在此不便直接搞“动宾”式的挑明。在通篇闪烁其辞褒贬扬抑中,楼主的主要观点(炒作喙头?哈哈哈)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名师非明师,世上有名学馆多为利益驱动,讹人钱财。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  
二、陈式太极拳的正宗是小架,大架似乎只是为了表演,甚至是用来骗人的把戏。  
三、“明”师无几,学小架的明师似乎只有陈式十二代太级拳谪传人陈沛菊老师等廖廖几人。而自己,则亲受陈沛菊老师提耳相授。  
按形式逻辑的三段式,楼主的动机不言自明。  
毋庸置疑,楼主在洋洋数万言的贴中是传达了一些有些价值知识:如“不要转膝”、“沉肩坠肘”、“虚领劲顶”以及太极推广传承的不堪现状等等。拳友们应当衷心感谢他才对。还有,某些观点纯属楼主一家之言,最多也只是失之颇而已,这个不值得争论。  
本来想写一篇文章以正视听,但因工作忙没有时间。但还是忍不住提几个问题:  
.......  
  作者:飞花问禅 回复日期: 18:06:07  回复
      通篇读了以后,明眼人会发现,楼主发此贴的目的只有一个:炒作。至于炒作什么?为谁炒作?出于对太极文化及传承人的尊重,鄙人在此不便直接搞“动宾”式的挑明。在通篇闪烁其辞褒贬扬抑中,楼主的主要观点(炒作喙头?哈哈哈)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名师非明师,世上有名学馆多为利益驱动,讹人钱财。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     二、陈式太极拳的正宗是小架,大架似乎只是为了表演,甚至是用来骗人的把戏。     三、“明”师无几,学小架的明师似乎只有陈式十二代太级拳谪传人陈沛菊老师等廖廖几人。而自己,则亲受陈沛菊老师提耳相授。     按形式逻辑的三段式,楼主的动机不言自明。     毋庸置疑,楼主在洋洋数万言的贴中是传达了一些有些价值知识:如“不要转膝”、“沉肩坠肘”、“虚领劲顶”以及太极推广传承的不堪现状等等。拳友们应当衷心感谢他才对。还有,某些观点纯属楼主一家之言,最多也只是失之颇而已,这个不值得争论。     本来想写一篇文章以正视听,但因工作忙没有时间。但还是忍不住提几个问题:     .......  --------------------  
你最好写一篇出来,让我们这些初学者开开眼界嘛。不过别做搅屎棍哦。
  多讲一点基本功知识,能一看就学会的  
  @2010无极之谈
12:17:10    又一个月很快过去了,这次来郑州,随行的还有一位练陈式太极拳二十多年的拳师,他在我们当地太极拳圈子里还是很有威望的,也是名师的弟子,一直很想拜见陈沛菊老师。他向陈沛菊请教了一个既很简单有很复杂的问题-----放松。这个情景在我开篇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陈老师用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给他讲了放松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身体的应用效果。这位拳师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听您一句话,胜过我练十年拳,我真是相信了。...........  -----------------------------  楼主在这一段中谈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基础架是方的,是点到点的劲力训练,从中体会各个点之间的转换,发力,开合等等。掌握之后再自然转化成园或弧的形态。大师们早已过了这个阶段,出手即成手,你跟着练是练不成的。    俺以前不知道这些,闷着头练了这些年!今年老师从英国回来,看了俺的架子,说这么练不行,得从基础开始,随即教俺练基本功,身体不要乱晃,腰胯不要乱扭,劲力直行到位,支楞八翘,看起来不像太极拳了,呵呵。但是效果很明显啊。可惜老师不能在国内待时间太长,有很多问题无处请教。楼主这里谈出的点滴经验值得学习揣摩啊!    有人一再说楼主意在炒作,无非是说为陈沛菊老师、为小架炒作,其实就算是炒作了也没怎么样嘛,如果实践证明陈沛菊老师教得确实好,确实教出了真功夫,确实在传播真太极,不仅应该炒,还应该大炒特炒,炒出知名度,炒出经济效益。有什么不好呢?有人会担心这碗饭不好吃了,那也没办法,谁叫你二十年教不出几个真功夫呢?学员光花钱却没效果,只好用脚投票啦。
  @飞花问禅
18:06:07    通篇读了以后,明眼人会发现,楼主发此贴的目的只有一个:炒作。至于炒作什么?为谁炒作?出于对太极文化及传承人的尊重,鄙人在此不便直接搞“动宾”式的挑明。在通篇闪烁其辞褒贬扬抑中,楼主的主要观点(炒作喙头?哈哈哈)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名师非明师,世上有名学馆多为利益驱动,讹人钱财。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  二、陈式太极拳的正宗是小架,大架似乎只是为了表演,甚至是用来骗人的把戏。...........  -----------------------------    这位大侠似乎也得了太极“真传”,有能力以正视听。希望你也能像楼主一样给大家讲讲练功方法。要不然你只讲了这一段指责楼主的话,我们也看不出你是否得真传,是否真正能够如你所说的那样,以正视听。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快读
/go.php?id=9952  
  欢迎“飞花问禅”来此探讨,各位也应有包容之心听他讲解,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嘛。  
针对“飞花问禅”提出的三点,在下也想向他请教。  
“ 一、名师非明师,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这句话错在哪里?另外,“讹人钱财”之说,危言耸听啊!这可是你说的。当然现在的确有不少“名师”是只见收钱不见功夫,你也不认同吗?    “二、陈式太极拳的正宗是小架,大架似乎只是为了表演,甚至是用来骗人的把戏。”===============(1)当初陈家沟有人特地拜访杨澄甫,问杨露禅当初跟陈长兴学的是大架还是小架,杨澄甫回答是小架;截止解放前,陈家沟多个族门都是练小架的,练大架主要只是在陈耕耘一个族门内。所以,你说哪个架子正宗?(2)社会上练拳多年而毫无功夫可言的宜乎众矣,那就是表演。“大架是用来骗人的把戏”,这是你说的。呵呵    “三、“明”师无几,学小架的明师似乎只有陈式十二代太级拳谪传人陈沛菊老师等廖廖几人。而自己,则亲受陈沛菊老师提耳相授。”=============明师肯定很多,我可没说小架的明师只有陈沛菊,我说她是明师,是我学拳多年付出多少金钱、精力、走过多少弯路后的际遇。请教,你认识的明师有哪些?我当然很愿意虚心拜访请教,毕竟咱是为了把拳练好。    
看得出“飞花问禅”是练大架的练家子,请教如何“脊柱走拳”?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整理版:
/dir/13477/      
  当年的无敌拳,如今的老人拳,太极拳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经历了无数大宗师的传承,传到了现代,连能不能打人都已经成为了问题!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认为太极拳的作用与广播体操类似,或者效果要差一些,只是老了不能做剧烈运动了,就拿太极拳来凑个数,也算是锻炼身体了!究竟是杨露禅的无敌只是传说还是真正的太极拳失传了呢?本人不才,斗胆在这里讲一讲太极拳的事儿!  我知道的东西不多,纯粹的太极拳菜鸟一只,但是人无知才能无畏,知道得多了反而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了!趁着现在知道的事情少,就大胆地说!  我讲的太极拳就先不去讲那些门派了,因为门派实在太多,而且其中还有很多的争论是非在里面!  比较传统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赵堡式、武当山古式,现在还有洪式、乔式、王西安拳法(王战军老师说的,央视08年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年度冠军,实战能力很强)等等,就连太极拳究竟是谁创的还是争论不休,搞不清楚是张三丰、陈王庭、王宗岳、蒋把式还是蒋发,反正现在我们可以在公园广场看到很多的套路,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其实太极拳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河北永年的杨露禅,中国武术史上的第一个无敌。他在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长兴那里学来了一套拳法,然后在北京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一生与人交手无数从未失手,所以人称杨无敌。这个是没有什么争论的。也就是说杨式太极晚于陈式太极是没有人怀疑的,疑点只在陈长兴的拳是和谁学的,杨露禅在北京比武的时候用的是陈长兴的拳还是自己改良后的拳。    不过我不去研究这些问题,因为很多人研究到现在还是争论不休,没搞清楚。我接着说比较清楚的事情,那就是杨露禅有个孙子叫杨澄甫。杨澄甫曾经在南京国术馆待过,并且传出来一套杨式太极的大架(拳术术语,其实就是套路),一共八十五式。听起来好像很多,其实只有三十八招,有很多重复的动作,翻来覆去地打!等到后来国家体委推广太极拳,就又出了一个简化二十四式,这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太极拳,还配上了音乐,就跟广播体操似的。这么神圣的东西现在主要成为了中老年或者是体弱不能做剧烈运动的人,连做广播体操都嫌累的人专用的健身的东西。本人身高较高(一米八六),每当我说健身的项目只会太极拳的时候,大部分人听到都是摇摇头:“可惜这大个儿了,怎么不打篮球,年纪轻轻的就练太极。”我一般的时候都懒得解释。  
  本人20年前练过站桩气功,站桩气功里只要双手环抱,加上一些巧妙的意念,果然在笔者练了两三个月的静功之后,力气不知不觉地大涨,这个时候,师傅教我更进一步,在静止桩的姿势上缓缓地“试力”,类似在水中体会阻力的感觉,本人如法试之,果然觉得在手脚身体缓缓的移动中却遭遇到类似水中游泳一样强大的牵扯阻力,  本人正式亲自体验过从站桩内功到缓缓试力的过程,知道了中国传统的内力是如何在意念的启发产生出来的。  在大街上,在公园里看到很多老人在练太极拳的动作,我忽然有一天站着认真观察,发现他们练太极的动作和速度和我以前练试力的动作和速度极其相像,我由此断定,其实太极拳以前的高人,必定是以站桩先培养内力为基础,再以现在的动作进行试力而成的厉害功夫。     然而,太极拳的精髓,必定是经过多年的失传,基础功夫,也就是站桩的气功基础,估计以及被很多代得传人抛弃,或者没得师傅的真传,于是传下来的只是他们认为莫名其妙,也让观众莫名其妙的试力动作而已,于是大家看到的就是现在街头老头们那些慢慢悠悠的试力动作,而未经过培养内力的阶段直接练试力的动作,是完全没有效果的,跟不用说打人了。     因此,太极拳,我们现在看到的慢悠悠的动作,其实是忽略了之前的第一部,那就是中国内家拳书最有价值的站桩气功,站桩内功对于力气的增长和抗击打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我直接体验过站桩气功的神奇,对内力和抗击打能力的提高,我这样一个功力浅薄的普通爱好者尚且感受到如此显著的内力增长,更不用说古时候的太极宗师们了。    因此,太极原本必定是一门极其厉害的以内功为基础的功夫,大家是小菜一碟,只不过是现在的弟子和爱好者完全没有掌握基础功夫,也就是通过站桩抱拳加意念的内功部分,单纯练动作是没有用的。
  @2010无极之谈
12:10:22    欢迎“飞花问禅”来此探讨,各位也应有包容之心听他讲解,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嘛。     针对“飞花问禅”提出的三点,在下也想向他请教。     “ 一、名师非明师,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这句话错在哪里?另外,“讹人钱财”之说,危言耸听啊!这可是你说的。当然现在的确有不少“名师”是只见收钱不见功夫,你也不认同吗?      “二、陈式太极拳的正宗是小...........  -----------------------------  呵呵,有些禅门辩经的意味了,好。理不辨不明,拳不练不精,不为别的,就为整个明白。再怎么争,还是陈拳一派。
  lz 很用功, 大清早的就起来干活了
  @changgaoxiang1
16:37:47    谢谢指教,虚心接受。      写此帖,仅是本人一隅之见,请大家不妨以百家争鸣为乐。我把从练大架到学小架的过程整理出来,也很希望众拳友批评指导、交流,尤其那些练拳十年以上的朋友,欢迎凑席畅谈,欢迎发表个人的看法和练拳心得,不亦乐乎?!      大架、小架同出一家,各有风格,只是大家不妨设几个疑问:为什么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的拳架风格都是和小架相仿而与大架迥异?为什么包括陈家沟村人在内,只有练...........  -----------------------------  
我学的大架,也很多地方需要用腰胯劲的。例如金刚倒锥的上步中,不是蹬脚上步,而是要用腰胯劲上步。
  lz功德无量。佩服。  
  太极拳能不能打人    下面说太极拳究竟能不能打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十分简单,杨无敌当年打的可不是一般的人,那可都是武林高手,而且还是他出了名以后还不服的。这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杨澄甫是杨露禅的孙子,肯定是学会了这套拳,不敢说是无敌,功夫铁定是不弱,这在武学界也是公认的事情。民国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得黄金时期,著书立说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在国家危亡的时期,各大武学家都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写了出来,所以可以推断杨式大架的那三十八招是杨澄甫的毕生心血,保留的东西除了打法(每一招的用法)以外应该不多。而简化二十四式除了少了十四招以外,应该说继承了杨式大架的精华。继而可以推断出熟练二十四式的人即使不能成为武林高手,打个街头流氓什么的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应该说二十四式是最好的防身术。可是现在练二十四式的人有几成比例的人能做到呢?    问题出在哪了呢?其实问题就出在了好东西传走样了,一群歪嘴和尚念歪了一本好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很多人都在宣扬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使很多习拳者深信不疑。这其实本来是宗师在讲拳理,他讲了很多很多,但是偏偏有人断章取义,拎出了这么几个字,还大肆宣扬,把太极拳搞成了神话。接着就是一群人跟着练,没练明白就出去跟人家打,用柔去克人家的刚,结果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大骂太极拳不能实战,纯属骗人。    那么太极拳怎么才能实战呢?    其实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太极拳是传统武术!传统武术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建出来的拳法!现在可能有很多人连什么是太极都不知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使阴阳!形象地说就是下图这个阴阳咬尾鱼!  
  用太极拳的经典理论著作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来解释太极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几句话: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太极拳其实主要就是研究阴阳的拳法!    太极拳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刚柔”这两个字,套用到理论里面去就是刚是阳,柔是阴。这就要深刻理解“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这几个字了。既然这几个字是太极理论理论的核心内容,那也一定是太极拳的核心内容。阳在阴中求就是刚要在柔中求,也就是说太极拳那缓慢的套路是在练刚猛的力量。用术语来说就是“催僵化柔,育柔成刚”!太极拳是一门极其刚猛爆裂的拳法。试想让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练一套太极,能不能打赢一个男青年?没有力量与速度,什么招数都是扯蛋!大家明白了吧,太极拳的套路只是练法,要打人不是那么用地!    那打人是怎么用的呢?接下来我就告诉大家:其实拳术都是由古时候战场上的拼杀术演变而来的,据说陈式太极拳就与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有很大关系,其中很多招式名称都是一样的。徒手格斗其实与持器械格斗是相通的,而且是在模仿器械。  
太极拳中的掌法很多,其实掌法就是刀法,掌模仿的就是刀。掌法中大部分都是在劈砍,像电视中的降龙十八掌那样往外推的动作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刀法的劈砍并不是乱劈乱砍,是要劈砍对手的颈部、软肋的薄弱要害的位置。拳法有时候是枪法,用的是戳;有时候是锤法,用的是砸。戳法也很有讲究,戳的位置主要是对手的心口;砸的位置是人的头和下阴,而且砸头的时候最好砸侧面,因为头顶不用铁锤或者石锤是砸不坏的。鞭捶(单鞭里面的勾手)其实是鞭法,专门抽人的脑袋。肘法与拳法类似,有时候是枪法,有时候是锤法,打法也类似。    这些招法具体怎么用呢?这其中还是有很多的讲究,绝对不是乱轮一气。诀窍在哪呢?诀窍就在于荆轲刺秦那一招!其实荆轲确实是个高手,只是无奈秦王的武功更高,大家不要不相信,其实历代开国君王都是武林高手!唐太宗百步穿杨,在宣武门射亲兄弟都不手软;宋太祖至今有五祖拳传世!其他的君王也差不多。荆轲那一手功夫是很有要领的!用左手抓住秦王的右手,他右手拿着宝刀,扑哧一下就把秦王扎死!但是秦王的功夫太好,这才了断了荆轲。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荆轲刺秦其实是两大高手在比武!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太极拳打法的诀窍。各式太极拳除陈式外,其他各式前面的两招都是懒扎衣、单鞭(杨式是拦雀尾,懒扎衣的别名),而陈式在金刚捣碓之后马上也是懒扎衣、单鞭(六封四闭是后来加的名,忽略),金刚捣碓另有妙用,以后解释。其实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开头也是懒扎衣、单鞭,由此可见懒扎衣、单鞭的重要性。
  今晚房间无人,关闭电视机,首次正式练习站桩。第一次站了不到十分钟,膝盖上方大腿正面肌肉酸痛;休息两三分钟,第二次站了十五分钟,手个身上发热,头、上身微出汗。放松片刻后腿有点抖。为什么站桩的时候感觉不到全身放松?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整理版:
/dir/13477/      
  作者:bobbydjl 回复日期: 09:41:37  回复
      @changgaoxiang1
16:58:26      我老师的教法:先教腰胯,再教平园、前后立园、左右立园,然后教套路的前三个金刚倒锥,接下来就是推手,推手与套路相互促进,相互纠正,最后教太极八法的发劲,三年既有大的斩获,毫无这热那胀,气什么的臆断,如果把气挂嘴上的老师,呵呵,就是术士,你趁早离开,只教套路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其他人的教法不敢恭维     -----------------------------     陈正雷也经常说气的,是不是也不是好老师?  =======================================================================  
陈鑫《图说》也讲气,有“气”论,且言“气不离理,一言可磬”。
  HUBEIOK 兄得观点我挺认同的,看来是个明白人!  我再谈谈,对太极拳的认识:    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有着“陆地游泳”的说法。第一步应该是先练基本功—站桩,加强协调感—整劲,体会意念;然后动桩,做几个简单动作,体会空气阻力,保持整劲不散;之后再做进一步的练习,其实跟大成拳有着异曲同工。    现在很多老师一上来就教套路,这样有点本末倒置了,从技击来看,常用动作就那么几个;健身而言,也是如此,八段锦几个动作啊!变出再多的花样,又有什么用,什么108式之类的,纯属忽悠人,多教学生点招式,多收点钱而已!    记得我刚练太极拳的时候,对“用意不用力”一直不理解,什么叫用意不用力,怎样才叫用意不用力,老师也讲不清,后来我才明白!不用力不是一点力都不用,而是不用多余的力。如果把推举大重量物品时,全身用尽全力的数值用10来表示;人熟睡时,全身一点都不用力,用数值0表示的话。那么练太极拳时用的力就是2、3成的样子。意就是感觉,就是体会动作在空气中的阻力。    什么叫“劲”,“劲”又叫“内劲”或“内功”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也是让人迷糊的东西,也是现在所谓的大师用来忽悠人的东西。古代内家拳师把技击时瞬间发出来的力,与平时推举、提东西时用到的持久的力区别开来,用“劲”来表述。“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爆发力!内家拳师反对练那种持久的力,把它贬斥为“蛮力、拙力”;强调练瞬间爆发出来的力,也就是爆发力!练爆发力有很多方式,但有两种方式特别好,一个是太极拳界用到的抖大杆;还有一个散打运动员经常练习的打沙袋。    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慢练其实是为了练整劲,就是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快练容易失散,各个部位不容易配合、协调。所以先慢练,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好了以后再逐渐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快速爆发!    很多人练太极拳只知道慢,但不知道为什么慢,慢得笨手笨脚,像得了老年痴呆症似的,这样下去别说打架了,长期以往,人不痴呆就不错了!    太极拳是不是一直这样慢练下去呢?如果仅仅是健身,另当别论;如果为了技击,这样练下去,身体协调性是很好的,但技击还是不足的!    选几个自己擅长的格斗动作,不要多,三、五个就可以,反复练习,练到条件反射为止!打起架来,想都不要想,挥手及来!各人身体条件不同,有人适合用手,有人适合用脚,应自己擅长的来,各门各派都出过享誉世人的高手!    套路练习,从实战的角度看,基本上没必要!当然从观赏的角度看是比较可取的,老外特别喜欢!西方的拳击、格斗,就是那么几个动作,很实用,但不好看!
  好文,记号,收着
  光走个架子,嘿嘿,练去吧。武术就这么被练成仙术的。练吧,练吧,咱就来看看热闹而已。
  性靠自悟,命假师传!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诚哉斯言!    请教楼主,我练拳时觉得膝盖外侧靠下一点有点疼,这个可能是什么原因?我是练新架的,刚练不久,最大的障碍我觉得就是膝盖问题了,所以也不敢多练,打多了就觉得膝盖有点疼,虽然我已经很注意了,但还是会出问题
  虽有金玉满堂,奈何不得其门而入啊。。。。
  @HUBEIOK
18:56:42    用太极拳的经典理论著作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来解释太极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几句话: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太极拳其实主要就是研究阴阳的拳法!      太极拳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刚柔”这两个字,套用到理论里面去就是刚是阳,柔是阴。这就要深刻理解“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这几个字了。既然这.....  -----------------------------  哈哈哈,要我说,你穿凿附会的功夫简直无人能敌。诸位,此论杀伐之气过重。与太极明理修真的主旨相去甚远。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整理版:
/dir/13477/      
  无极之谈 我师父会让你的太极有更高境界的提升 其实太极不是在练拳 而是在练心 师父说他不教我们拳架子 而是一步一步的让我们明白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我去师父那里练拳去了 后会有期
  作者:dragonlee713 回复日期: 07:19:35  回复
      无极之谈 我师父会让你的太极有更高境界的提升 其实太极不是在练拳 而是在练心 师父说他不教我们拳架子 而是一步一步的让我们明白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  请问你师父的大名?  
  请教楼主几个问题:  1从右往左捋,裆走后弧,松左胯,右腿发力,腰胯劲传递至左胯后欲再向右捋,此时左胯如何变化?为何总是有要展胯的劲?不展胯如何换左腿发力?    2掩手捶:大架要求蹬腿拧腰顺臂,但发力不脆;按小架身法,身微动,手抛出,发劲冷脆,但方向是沿右腿方向,稍有偏差,则发不理想,何故?
  @2010无极之谈
12:10:22    欢迎“飞花问禅”来此探讨,各位也应有包容之心听他讲解,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嘛。     针对“飞花问禅”提出的三点,在下也想向他请教。     “ 一、名师非明师,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这句话错在哪里?另外,“讹人钱财”之说,危言耸听啊!这可是你说的。当然现在的确有不少“名师”是只见收钱不见功夫,你也不认同吗?      “二、陈式太极拳的正宗是小...........  -----------------------------  感谢楼主对我前些日子所发陋词的垂复。我这里说的“陋词”,即仅仅凭着印象和感觉、由着性子说出的一些话——说你“炒作”,是因为你从贬斥当今一些名不符实的“太极名家” 开篇,引入非遇明师宁可不学的观点,进而以你在陈家沟神秘的问拳见闻,引据杨露禅、武禹襄武学吏事,对古今大架、小架分属流派及代表拳师进行语焉不祥的隐晦点评,在对陈式太极的大架予以否定(这么说你不会否认吧?)的基础上,言之凿凿地树起了“小驾独尊”的旗帜,然后不失时机,浓墨重彩地集中推出传承小架的陈沛菊老师及她的研修中心,以及你们之间的师从关系——请相信,我完全没有唐突陈老师的意思,她的确是个可敬的明师。但不能不说,这个贴子至少很可能被误解为一场手段高明的炒作大戏。诱发我等在此“大放厥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楼主颇富“炒作意味”的厚此薄彼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完全是因为楼主 “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好在,楼主没有因为我说他“炒作”而介怀,足见其修为非同一般。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斗胆在此发些拙见,不惜 “僭越”与楼主商榷。  一、关于大架和小架的源流关系。  我没有否认楼主“小架为正宗”的观点。关于大架和小架如何产生如何区分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比较中肯:从太极拳鼻祖陈王庭创拳开始,直到其第十四世传人陈有本之前,陈拳并无大架、小架之分。陈氏十五世陈耕耘为了随父走镖谋生,欲学家传陈拳。因其父陈长兴终年在外,遂求教于族叔陈有本。为使陈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陈有本除保留头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发力,将圈架予以放大,在拳式的衔接之间也加了些过度动作。陈有本亲自辅导苦练一年有余。经二人共同商讨、钻研、完善,创编了一种在较传统圈架更易入门的架型。为了和头套十三式有所区别,就产生了小圈、大圈的说法。陈耕耘就将这种大圈架型在其家庭中传授,及其孙陈发科于1928年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将此架型公布于世,后人为加以区别,就把陈发科所授拳架叫“大架”,将传统练法称为“小架”。 从时间先后上看,是先有小架,后有大架;从师承源流上看,小架是源,大架是流,这应该是毫无疑义的。但不论是大架和小架,其训练方法基本相同,师傅为了使徒弟尽快入门,把架型放大,让徒弟先从大圈、外圈入手,按照“先方后圆”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劲路沿躯干和四肢变化传递、周身一家的螺旋缠丝劲。当徒弟掌握了画圈走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逐步由大圈过渡到小圈、外圈过渡到内圈,达到外形上不见圈的高级境界。其间,大架拳手也要讲求将圈逐渐收小,小架训练也开始讲求将圈放大(请看陈沛菊老师欧洲学员太级的小架视频:/programs/view/n1_evTZQacs/,是不是圈架也走得比较大,同样注重弹抖爆发?不会是楼主所说的仅仅是为了好看吧?),因此有了 “大架不大,小架不小”的说法。  笔者认为,源(小架)和流(大架)是有机统一体,源和流的辨证关系为:源是内容,流是形式;源是目标,流是手段;源是流的指导,流是为达到源的目标而服务,这也充分说明陈有本改架传授陈耕耘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快地让侄儿入门并掌握陈拳的精要。有些拳友说要先练大架,后练小架,我想如果正确把握了源流关系,以遵循圈画由大而小,由小化无的规律,修练得法为前提,这句话委实不无道理。然而,本来同根而生、一脉相存的小架大架一到楼主这儿怎么就泾渭分明、云泥判然了呢?原因是深刻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排除炒作因素,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是楼主学太极“不平凡的经历” 先入为主地形成了其偏执的主观视角。按照楼主的自述,他是学习大架期间因不遇明师而“多年付出多少金钱、精力、走过多少弯路”,久经受骗而不得其法,自然是愤懑难抑,只好迁怒于大架,实在有失客观公允。其二是宗派观念和封闭的师门传承模式在作崇。大架的编创如果在一种开放的授拳环境下,无疑丰富了陈拳的血肉脉络,是陈拳发展之镜中一次蔚为壮观的美丽日出,对陈拳的传承应当大有裨益。然而遗憾的是,大架一经出炉便形式上与小架切断了血脉关系,在陈耕耘一族传承,经陈发科以其“易学易会”的优势传入社会,便在一代代外姓拳师流于形式的传承下,越来越远离了其精神脉搏,至今在商业运作模式下沦为市上卖点纷呈、真伪难辨而价格不菲的太极快餐、太极舞了。而小架则执持着“正宗”、“精髓”的牛耳在山里自说自话,以“传子不传侄”的封闭陈规在门内代代相传,至今仍保留着庭院幽深的神秘面目。这就无怪乎楼主对大架“深恶而痛绝之”,而对小架深情款款,推崇备至了。  但必须指出,楼主对小架大架极不对称的扬抑取舍,是陈腐的宗派观念在现在社会中的一次典型的演绎和流变。这种观念对太极的本质的认识是极为偏颇的,对太极拳、太极文化的研习和传承是极为不利的。不防自由遐想,你小架独尊了,其他拳架当置何地?陈拳独尊了,杨拳呢武拳呢吴拳呢武当太极呢?太极独尊了,形意呢八卦八极呢?内家独尊了,外家呢少林峨嵋咏春乃至国外的合气道空手道泰拳呢?这种黑白分明的色盲症,可能会引导初学者斤斤于小架的圈架形式,成为太极精深内涵和广袤外延的障目之叶。楼主也知道,传承小架的陈沛菊老师在教授学过大架的学员时不是也提倡不改拳架吗?可见上过现代体院的陈老师也认为小架大架根本应当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从而摒弃了门内陈规,推行理性的现在教育,不愧乎学者风范,成其为明师的意义更在于此。  二、谈谈太极拳理论的几个认识论问题  …….(有时间再说吧)  
  @唯施是畏  22:20:25    今晚房间无人,关闭电视机,首次正式练习站桩。第一次站了不到十分钟,膝盖上方大腿正面肌肉酸痛;休息两三分钟,第二次站了十五分钟,手个身上发热,头、上身微出汗。放松片刻后腿有点抖。为什么站桩的时候感觉不到全身放松?  -----------------------------  我也是初学者,不太懂。但我猜想应该是先放松再站桩,在站桩中保持身体的放松以及心态的空静。意念该如何,我就不懂了。忘了前天在哪看到一句,“以一念抵万念”,那应该就是把意念集中在某一处,不要让思维乱跑。  请高手们指点。。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迅读网
整理版:  
/go.php?id=7ce1ddc1-b9ea-4991-ae0a-82961aeff6aa  
  马克之
  @飞花问禅
22:57:12    @2010无极之谈
12:10:22      欢迎“飞花问禅”来此探讨,各位也应有包容之心听他讲解,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嘛。       针对“飞花问禅”提出的三点,在下也想向他请教。       “ 一、名师非明师,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这句话错在哪里?另外,“讹人钱财”之说,危言耸听啊!这可是你说的。当然现在的确有不少“...........  -----------------------------  中肯。
  @飞花问禅
22:57:12    @2010无极之谈
12:10:22      欢迎“飞花问禅”来此探讨,各位也应有包容之心听他讲解,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嘛。       针对“飞花问禅”提出的三点,在下也想向他请教。       “ 一、名师非明师,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这句话错在哪里?另外,“讹人钱财”之说,危言耸听啊!这可是你说的。当然现在的确有不少“...........  -----------------------------  说的很到位啊!
  @ 一开始以为飞花问禅只是意气宣泄,现在看来也是真性情的拳友。欢迎这样的对谈,让我等对大架一堆困惑但又无缘小架明师的初学者也能够跟着各位前辈明明白白地习拳。
  呵呵,太极拳本来就保守。真以为人家会教你呀。呵呵。哭着喊着学太极的很悲哀。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快读
/go.php?id=9952  
  做个记号
    想学太极
还没开始找老师
  huibeidk继续啊,
  下面就说说懒扎衣和单鞭,这两招每一招的用法都不小于十种,我先只介绍最主要的用法,也是一般的老师不教的方法,其余的方法后面再说,多得是。这两招其实是致命的连招,只要对手中招就会失去战斗力。    它们的用法是这样的,假设对手一拳打来,左右均可,先以右拳为例。这时我以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从对手胳膊的内侧拍击,术语叫掤。只要拍中了两只手迅速展开,左手拿住对手的右手,使一个类似拉弓的动作来拉对手,右手用掌猛砍对手的颈部。如果砍中了,对手必受重创,这就是懒扎衣。如果对手用左手来防,我不必理会,右手马上变肘,左手迅速移到对方的脑后,与右肘合击对方的头。这是单鞭的合法,这已经很难防了。接下来就是单鞭的开法,合击之后,两手再次展开,左手还去拿住对手的右手做拉弓的动作,右手用鞭捶,猛烈地抽击对手的脑袋。对手如果出左拳,还是用这一招,只不过变成了拍对手胳膊的外侧,左手拿对手的左手。最好不要反过来使用,用右手拿对方用左手砍,这样的威力会大减。也就是说对手哪只拳打过来,我的套路都是不变的。如果对手用脚来踹我,还用这两招,只不过重心再低一点,用左手抄抱对方的腿,用右手去砍肋而不是颈,然后左手抱对手的腰,右肘与左手合击对手心窝,再展开右手鞭捶砸肋。如果对方用手护肋砍不到,那么只要抄住他的腿把他掀翻就完了。招法实在是太多了,到网上搜一下什么抱腿摔、手别子、脚别子、涮摔啊,都可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武术高手在格斗时起腿不过腰的原因。同时也是中国功夫看不起跆拳道的原因。中国功夫这么博大精深,都不敢称一个道字,踢几下腿还有小日本的打几下拳就敢叫什么什么道,肤浅啊!我会慢慢告诉大家什么才是“道”。    好了,打法就先说这么多。因为太极拳的打法说多久都说不完,比如撇身捶接背折靠再接青龙出水最主要的用法就是使肘用枪法戳对手的前心,然后上下翻打。上面用锤砸头,下面用锤砸阴。好了,先不说了,再说就停不住了。反正是一通百通,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后面讲太极八法的时候再仔细说!  
  下面说太极拳的摔法。摔法无非就是把对手摔倒。如果你真是那么想的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摔法也是战场上的搏杀技能,请大家想一下,就算是一个人从两米的高处摔下来,也不见得能摔怎么样,何况很少有人能将一个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人抛到两米以上的高空将人摔下。那为什么非要用摔法呢,打法不是更好?问题马上来了。如何解释呢?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能用我上面说的打法一下就把对手打倒了,还用得着摔法吗?泰森一拳打不倒对手,人家都有得是机会搂抱,何况正常人?有人统计过绝大多数的格斗都以缠抱在一起结束的,所以巴西的特雷西柔术才敢叫嚣自己是最厉害的格斗术,其实这个道理我们早就知道,至少发明太极拳的人肯定是知道的。而且摔倒了还不是目的,一定要补上一拳或者是一脚那才行,这才是战场上的拼杀术。    话不多说回到正题,说怎么用摔法。摔法我先只讲一个,那就是陈式太极里面的金刚捣碓。所有的太极拳里面,只有陈式有这一招。要知道陈家沟可是有真功夫的,杨无敌的拳就是在那学的。要不是因为地方小是农村没人知道,那个年代的信息闭塞,可能无敌的名声早就传出来了!而且陈家沟的人也很骄傲,民谚有云“喝口陈沟水,都能抻抻腿”。陈沟人极其推崇金刚捣碓这一式,叫做“太极会不会,就看金刚大捣碓”。金刚捣碓中的一个拿法,也有人认为这是十字手,更是陈式太极这一派的人非常喜欢用的,与其他各式太极有明显的区别。  
  下面说金刚捣碓的摔法怎么用。金刚捣碓是陈式太极拳的母式,用法那是相当地多!有人说有十几种,有人说有二十几种,还有说三十几种的,我先讲一下摔法。假设对手右拳打来(这次最好是右拳,用这种方法摔左拳不太方便,虽然说也可以摔),我用右手拿住对手的右拳(懒扎衣是左手拿对方的右手,这也再次证明了太极拳的厉害之处,与人对敌最主要的就是把他抓住别让他跑了,怎么抓倒是一个次要问题),顺势左手托住对手的右肘,以对手的右前臂为杠杆,大臂为轴向其后背的方向一转,然后上右腿到对手的右脚跟后,做一个像马向后抬蹄的动作,敌人必仰面朝天地倒地。与对手一个擦肩而过就可以把对手摔倒!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对着对手的心口猛跺一脚。其实对于金刚捣碓这一式人们的误解也很多,有很多甚至是大师的言论。比如说这一下跺脚吧:有的人说这一跺是为了借助大地的反弹力,我有些不理解,练拳又不是发射火箭,要反弹力干嘛?有人说是为了跺对手的脚面,似乎有点道理,但关键是与人生死格斗,0.1秒都有可能被人打死,你跺人家脚面你总得低头看一下再跺吧。就算跺到了人家的脚面伤害也不大,这时你的脑袋早被人一鞭捶打晕了,所以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这其实是陈式太极大师陈小旺的说法,只是没我这么直白)。还有的人的说法就更靠谱一些,说跺脚其实是为了膝顶,像泰拳那样,而且起脚的时候还可以踢对手的脚趾。这种说法不能说错,只是踢对方脚趾的说法还是有跺脚面的毛病,为什么非往对手的脚那块儿使劲呢?上打眼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中心,我们老祖宗从来都没告诉我们要对人家的脚下手啊?有好经念歪了的嫌疑。其实这些说法也误导了我好几年,直到看到了陈小旺老师讲解的金刚捣碓,才豁然开朗。    金刚捣碓是用两只手抓住对方一只手的摔法,很容易做到。但是一旦与对手扭打在一起,就要用自己的腰劲、化劲,也就是太极术语里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了,后面再说,一下两下也说不清楚。不过有一个道理还是要说清楚,那就是把人摔倒之后,补上去的那一拳或一脚对对手的伤害相当大,如果不想把人打残千万不要这么做,冲动是魔鬼啊!因为正常情况下无论你的一拳或一脚有多大力量,实际作用在对手身上都是打折扣的。因为人本能的要去躲闪来化解这个力,就好像把一个气球吊在一根绳上,你用脚去踢它,很难把它踢爆。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地上,一踩就爆了,根本就不用跺脚。这个道理一定要讲清楚!懒扎衣一定要把对手抓住再砍颈,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避免出空拳空脚。  
  您应该是高手了吧?请教老师揽雀尾四式之一的蓬式应用到实战中,应该怎么用?比如对面有一坏人打你。谢谢老师!光说不练假把式。
  照楼上某人说的单鞭用法。动起手来多半是被人打死的命。。。。。  棚这东西是万法之母。出手必带棚力。这不是怎么用的问题。。。。  如果非要说,棚是啥,那就是个从中心向某一方向扩散开得力。用处是在接手的时候格开对方的手同时破坏对方手上带的力。这是个防御性的,起手的东西,你非要说这东西怎么打人,咱只能说这东西一般不拿来打人用。
  “飞花问禅”果然是大家,所见深广,谢谢指教。在此也续几段,以供探讨。  一、“飞花”在谈大小架的关系,是从源流考证入手,所言是从资料中得来的,但在下非常认同其所论。在下是从表象看本质入手,所述情况皆引自实事,故实事求是地披露这一系列现象,去评判当前大小架的传承效果。或同或异,欢迎大家像“飞花”一样坦诚商榷。  
的确,大架小架同根而生,一脉相存,但是当前的大架和小架是否泾渭分明,不是我说了算,要大家多从相关媒体、资料做个对比则不言自明。大架发展至今的状况,归因于陈照丕先生。如果没有陈照丕冒着政治风险无私教拳,就没有今天大架的繁荣局面,这个功德是很大的。但是,照丕先生的大架技术缺失太严重,传到“四大金刚”时,技术漏洞就非常明显。曾经在网上看了一个陈氏太极拳大架著名大师的“太极拳缠丝功教学视频,看后真叫人心酸!肩胯肘膝手脚根本不讲究三合,缠丝缠成了麻花,腰胯不动而上身乱动,这么基本又基本的技能竟然体现不出来,岂不悲哉!所以,我不是说大架不好,陈发科的大架功夫不是吹出来的,而是说明此“大架”非彼“大架”也。   “飞花”首先肯定了“大小架同根而生,一脉相存”,同时也承认说“遗憾的是,大架一经出炉便形式上与小架切断了血脉关系”。另外,本人尚不会对大架“深恶而痛绝之”,遗憾还是有的。  
二、“飞花”也算是陈太极的老练家子了,何以对当前太极拳的沦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起码你也应该站出来发表更深的高见嘛。  
百家争鸣开道场,或同或异又何妨,  
成岭成峰抒己见,“飞花问禅”好榜样。    
  飞花对大架小架的说法俺觉得很中肯,但仍然没能回答几个现实的问题,为什么练大架的普遍反映出功夫较难?难道仅仅是因为“你老师没教你”吗?大架风行起码有二十年了吧,几位赫赫有名的大师的徒弟们功夫怎样呢?别人俺不大了解,俺只了解其中一二位,现在也是“大师”了,开馆收徒,名声在外,但推起手来就呵。呵。呵。。。如果连他们的水平也不过如此,俺就很怀疑太极拳真打起来就这样?    其实对于学拳者来说,什么正宗不正宗的倒在其次,能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才最重要,练十几二十年还不能登堂入室岂不叫人心有不甘?正如无极之谈所说,一竿子练大架的黑天白日整了这些年,却连个基本的姿势都不对,这些教人的老师们不该检讨吗?能不让人怀疑是蒙人吗?陈沛菊老师直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怎么练,能不令人心向往之吗?飞花尚未回答楼主的问题:什么是“脊柱行拳”?可否请飞花解答一下,也令我等学习学习。    把对的东西说对并不困难,把有争论的东西说对才是本事。说别人不对相对容易,让别人说你对却很难。  
  作者:2010无极之谈
发表日期: 20:08:00  作者:2010无极之谈 回复日期: 17:40:25   一年多了,无极这水磨工夫实在是太极精髓!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整理版:
/dir/13477/      
  好!!!
  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表层看核心,这应该不是个错误的论事方式吧。未去陈家沟村走访之前,不知道大架小架的内情;没跟陈沛菊学太极拳之前,不知道太极拳竟有如此丰富神奇的功法。陈述事实,即视为炒作,教人颇费踌躇。然不吐不快,有众同好藉此一席畅快商榷,不失为一大快事。  
一件好笑的事:一周末早晨,偶尔在王城公园练一趟小架套路,几位练老架的驻足观看后,问我:“你练的是太极拳吗”?我回答是。那几位说:“架子不像太极”。反思一番,李连杰和吴京在影视中的太极神功表演给大家大开眼界,他们那种戏剧艺术化的动作架子现在社会上竞相模仿,结果就成了“标准”。  
  听哥讲的对吗:蓬式在实战中应是这样用的,当对方在你对面用右拳向你的面部击来时,你上右腿把右脚贴放到对方左脚外侧,挥动右臂在对方击来的手臂下肘部上方,利用篷劲扭腰转身把对方向你的右方篷出,敌人必倒地。哥在江湖凭此招防身,没有几个能躲避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三丰太极拳十三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