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地震预警 发帖快还是地震波下载快?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汶川:中国首次 电视台发布地震预警
】 【来源:
  青川地震后第9秒,汶川县电视台发布预警,而地震波传到汶川约需50秒,预警为汶川居民抢出了约40秒的避险时间
  中国首次通过电视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前日在汶川县实现―――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预警技术支撑,汶川县防震减灾局通过当地电视台向公众发布了5月14日中午12点在青川县发生的1.3级地震。预警信息在地震发生后第9秒,以字幕形式在电视上发布。
  中国首次
  电视屏幕上发布地震预警
  5月14日,汶川。电视上正在播放节目,突然,一排小字出现了:“温馨提示,青川县正在发生轻微地震,汶川无震感。汶川县防震减灾局,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在电视上实时播出地震预警警报,其技术提供者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是一个创业仅四年、专门从事地震预警研究的科技企业。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负责人王暾介绍,汶川电视台安装了一套电视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可以接受由成都高新减灾地震预警系统所发出的预警信息。只要在汶川2万多平方公里余震地区发生地震,系统都可以发送预警信息到汶川电视台播放的各个频道当中。
  分级预警
  不同震级提示信息不同
  现阶段,当地电视观众可以通过字幕获得地震发生地点、对本地的影响等信息。当预警震级小于或等于3级时,电视上播出的字幕是:“温馨提示,××县正在发生轻微地震,本地无震感”;当预警震级小于5级、本地烈度小于2度时,字幕信息是:“温馨提示,××县正在发生有感地震,本地轻微震感”;当预警震级大于5级、本地烈度3~4度时,字幕信息是:“温馨提示,××县正在发生地震,本地有震感”。
  王暾说,下一步他们将逐步完善电视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内容,即只发布和当地有关的有感地震预警信息。
  预警原理
  电波快过地震波抢先报告大家
  这套电视预警系统的原理,基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研发的地震预警技术。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地震波和电波的时间差发出警报―――当地震发生后,系统通过电波讯号,抢在地震波到来前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避险。
  王暾举例说,当14日中午青川发生轻微地震后,部署在青川的地震预警试验台网捕捉到信号,并在地震发生第5秒发出预警,第9秒就在汶川的电视屏幕上播出。而地震波从青川到汶川大约需要50秒时间,电视预警信息无疑为当地居民抢出了约40秒的反应时间。“如果发生强烈地震,这几十秒时间是可以救命的”。
  准确度高
  基本消除有感地震误报漏报
  已实现接收终端全覆盖
  随着电视预警信息的首次发布,目前其地震预警技术已实现了在广播、电视、计算机、手机及专用接收终端上的全覆盖。
  经过4年努力,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地震预警台网已经广泛分布在汶川、茂县、理县、什邡、青川等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的汶川余震区,共有102个监测台站。也就是说,凡是这一区域发生的地震,预警系统都能发出预警警报。王暾说,该系统已基本消除了对有感地震的误报和漏报,成功地对130多次汶川地震余震发出了预警。
  这次在汶川电视频道上播出预警信息,还实现了地震预警系统与广电系统的对接。王暾透露,其中的广电支撑技术也是由成都的一家企业研发的。
  成都商报记者 唐小涛
  预警:
  地震发生后第9秒,电视屏幕上就发出信息。而地震波从青川波及汶川大约需要50秒时间,电视预警信息无疑为当地居民抢出了大约40秒的反应时间
  原理:
  利用地震波传播和电波传播的时间差,电波速度比地震波快,所以地震发生后,地震波还没传到,但电波已经通知到了人们,于是就抢出了避险时间。
  覆盖:
  地震预警台网已广泛分布在汶川、茂县、理县、什邡、青川等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余震区,同时实现了接收终端全覆盖
四川新闻爆料qq:
爆料电话:
loading...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地震预警中地震波到时自动识别和震级快速估算研究
地震预警是近年来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手段之一,本文围绕地震预警中的震级快速估算开展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基本思想、国内外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现状以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2.在长短项比法识别震相的基础上,研究了应用线性拟合法由阈值触发点到时回推地震波真实到时的方法。有限地震记录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3.在详细介绍地震预警研究中常用的瞬时特征周期方法和平均周期方法估算地震震级的基础上,应用实际地震记录对两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周期方法优于瞬时特征周期方法、带通滤波后的估算结果比未滤波的估算结果更精确。4.在日本学者Odaka的B-Δ方法基础上,提出将平均周期作为一个参数引入到B-Δ方法中,从而发展了一种由幅值与周期联合估算震级的新方法。实际地震记录的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较原有方法提高了估算震级与实际震级间的拟合相关系数,降低了拟合标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震级处的饱和&
(本文共73页)
权威出处:
地震预警就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来之前,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的一种减灾手段。地震预警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度较高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对地震预警的基本思想及地震预警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围绕着地震预警中的震级快速估算与地震动峰值参数的快速确定等两大方面,主要展开了以下几点研究工作:(1)利用20世纪以来发生的5级及5级以上且有详细数据记录的34次强震信息,对现有的周期及幅值参数预警理论进行了实际验证,并对其强震预警的优点及不足进行了总结。(2)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了强震过程中P波到达后3s时间窗内的两种特征周期(瞬时特征周期τmax/平均周期τc)与震级之间的关系。拟合得出了基于P波前3s记录信息快速计算周期参数,并利用周期参数快速计算强震震级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实际数据验算了其精度,方差在0.359-0.471之间,达到了一定...&
(本文共131页)
权威出处:
震级快速测定是地震预警中的关键环节,相关研究已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热点课题。通常情况下,测定震级时所用的地震记录一般需来自基岩面,非基岩及井下记录需要进行修正以满足此项要求。本文围绕井下台站观测数据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开展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比地面与井下三分量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记录,得出了幅值、频率和信噪比等参数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并利用地震波动理论进行了分析。(2)分别利用地面与井下不同深度三分量对应的PGA、PGV和PGD放大倍数同介质影响因子进行拟合,比较拟合效果得出了可以通过竖直向PGA地面与井下放大倍数拟合获取土层影响因子的结论,反映出场地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3)比较了P波、S波自下而上传播至地面过程中幅值变化的差别,总结各自传播特点。得出P波幅值放大倍数高于S波,并验证了S波表层两倍效应的结论。(4)应用STA/LTA法对井下和地面记录初步进行震相识别,进而用AIC准则进行震相精确拾取,根据三个台站地震P波...&
(本文共81页)
权威出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高层建筑是越来越多,城市人口不断的膨胀,居住密度是越来越大,我国又处于地震频发地带,一旦发生大的地震,后果不堪设想。没有地震警示系统,人们对地震的反应过程大致如下:地震发生—感到异常—确认异常—判断异常—确认地震—避险决策—开始避险。有警示系统,加之平时有演习,对地震的反应过程如下:地震发生—预警发布—开始避险。后者与前者相比节省出了很多的宝贵时间。目前,国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物力着手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该系统的日趋完善,我们会准确预测到地震的到来时间和震级,加上通过采取有效的、及时的、全面的、准确的预警发布方式,提前做好地震预警和应急防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的选择目前GSM网络是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移动通讯模式中较为成熟和完善的一种系统。它可以提供语音、短消息和数据传送等多种业务[1]。基于GSM模块可以做成传输...&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0引言地震预警是建立在高密度地震台网基础上的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行地震灾害防御的科学前沿领域,是人类抵御地震灾害,乃至其它自然灾害的手段之一。对地震预警的研究、应用与开发是当今应用地震学的重要领域之一。自美国Cooper于1868年提出地震预警系统的思想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数字化强震观测技术的成熟,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日本正式启用了地震预警系统(Nakamura et al,、;Kamigaichi,2004)。之后,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中国台湾用实时强震仪先后建成了现代地震预警系统(Wu et al,、2008)以及一些生命线地震紧急自动处置装置,一些系统也已经经受过地震考验,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朱福祥等,2002;李山有等,2004;袁志祥等,2007)。近年来,伴随各国经济的发展,地震及次生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也逐年加剧,几个重要国际会议的召开和宣传,...&
(本文共12页)
权威出处:
引言地震预警是建立在高密度地震台网基础上的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行地震灾害防御的科学前沿领域,是人类和地震灾害,乃至和自然灾害斗争的手段之一。它的研究、应用与开发规模是自然灾害防御与减轻目标中的10个世界高新技术领域之一。我国拟在5年左右时间建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系统”,届时公众可以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提供的数秒至数十秒预警时间,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可以实施紧急处置措施,避免次生灾害,如紧急制动高速列车、及时关闭燃气管线、关闭核反应堆、停止精密仪器运行等。地震预警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投入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公众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地震预警系统因其自身局限性,会有预警的盲区,对中小地震减灾效果不显著;估算的地震参数和预测烈度可能存在偏差,等等,因此,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震灾害对经济的冲击日益加剧,...&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地震预警的时间提前量只有几秒到几十秒,却是千钧一发之际挽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黄金时间。事实上,人类必须面对地震无法完全预防、只能尽量减灾的现实。基于这个情况,地震预警被高度重视起来。一字之差,截然不同什么是地震预警?这得从地震源头说起。地震发生后,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主要地震波同时由震源向外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但震动相对较小,通常不会造成破坏;横波紧随而来,是造成危害性破坏的元凶,但它的速度只有每秒3.5公里左右。地震预警系统利用震中附近监测仪器捕捉到的地震纵波后,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横波达到震中周边地区之前,通过电子通讯系统发布预测地震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使相关机构和公众提早采取应急措施,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与之相比,地震预报虽然和地震预警只有一字之差,但本质上却截然不同。中国地震局专家李山有解释说,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但破坏性地震波到来前发出警告;地震预报则是对尚未...&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智能手机app,真能预警地震吗?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记者丁轶龙
由于破坏性地震会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提起地震人们往往感到惴惴不安。前期,在鲁甸地震波到达昆明57秒,国内一款“地震预警”帮助用户在第一时间收到了预警,立即引起热议。这类“地震预警警报”手机软件是否真的有用?
地震预警与预报有区别
究竟什么是地震预警呢?专家指出,“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难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报,从而缩短反应时间,采取紧急措施来减少人员伤亡以及由地震引起的高铁、地铁、输油气、燃气管线、化工厂和核设施等重点工程的次生灾害。而“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的可能地震事件提前发出通知。专家说:“地震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大难题,但地震预警是完全可行的。地震预警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地震波和电波的时间差发出警报。其实地震预警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与地震波打时间差。利用地震纵波比横波快,以及电波比地震纵波更快得多的原理来赢取报警的时间。”
举例说,中午某地发生轻微地震后,部署在该地的地震预警试验台网捕捉到信号,并在地震发生第5秒发出预警,第9秒就在当地的电视屏幕上播出。而地震波从发生地到邻地大约需要50秒时间,电视预警信息无疑为当地居民抢出了约40秒的反应时间。
手机软件依托地震预警系统
从苹果app商店搜索引擎中键入“地震预警”进行搜索,同时跳出很多相关软件。记者下载并软件进行了测试操作,发现只要输入申请好的用户名和密码,就能获取地震信息。可以选择“预设位置”,同时还设置了烈度选择等选项。这软件也设置了gps与经纬度双向定位,为了确保gps未开启时手机用户也能接收到预警提示。
手机预警,凭一款“神奇”的手机app就能做到地震预警吗?地震专家解释说:“这些地震预警软件安装于智能手机上,实际上便成为了手持式的地震预警接收终端。而该终端之所以能够进行地震预警警报,是依托于研制的地震预警系统来实现的。仅凭手机应用软件是不可能进行预警的。”
据介绍,此类地震预警系统是由地震预警监测仪、预警中心和预警接收终端组成。当地震发生时,地震预警监测仪捕获到地震波后传送到预警中心,经过中心的分析处理,就可以通过预警接收终端(如安装了预警接收软件的智能手机、计算机或专用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等)接收地震预警警报。而地震预警范围大小取决于预警监测台网的建设。
如果遇到特大地震,地震预警检测仪出现问题或中断连接,此软件是否还有作用呢?还有其他备用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地震使检测仪出现问题或中断连接,不能及时向预警中心上传地震波数据,此软件不会再发出预警信息。为了避免此类情况,我们的地震预警检测仪有三种通信方式与预警中心保持通信,包括gprs、tcp/ip以及北斗卫星等,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让某种通讯方式出现故障中断,其他的通讯方式可以继续传送数据,保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需要指出的是,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预警检测仪会事先捕获到破坏性较小的地震纵波,并立即向预警服务中心上传数据,保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另外,在同一区域,有多个地震预警监测仪对地震活动情况进行监测,当某一个监测仪出现故障或通讯中断时,其它的监测仪还可继续工作,与预警中心保持正常的数据传送,从而进一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专家解释说。
如果通过专用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或gprs网络来接收预警信息,在地震发生10秒内就可收到预警信息。“这些软件的优势,除了可以在地震发生后数秒内提供地震的震中位置、发震时刻、震级、烈度和破坏性地震波到达本地时间等信息以外,还对破坏性地震波到达本地时间以倒计时的方式进行语音播报。”专家补充道。
中国地震台网app
中国地震台网是一款由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开发的手机应用,支持苹果iphone5和android手机,甚至有ipad版。这款应用的数据是由cenc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具有一定权威性。该软件能实时获取国家地震台网的地震速报信息,一般是国内3级以上,国外6级以上,基于地图和列表两种方式显示。该软件还可以同步加载美国usgs、欧洲emsc和德国gfz的全球地震监测结果,以便用户能获取更多信息。中国地震网app的主界面罗列了近期大小地震的资料,用户能够按时间及震级排序整理查看。点击某个地震事件,即可进入地图视角查看地震的详细信息,包括地震的位置、震级、震源深度和时间等。利用了网络及gps定位来确定用户的位置,用户很容易就能看到地震离自己所在之处有多远。比如先前的四川雅安地震,可以看到自己的所在地离灾区有多近,感受一下灾区人民的苦况。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波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