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适于生存环境超级细菌的结构特点点和细菌的作用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在强核辐射条件下安然生存的超级细菌今后,这些细菌可能会被用来清除日益增多的放射性核废料

        据悉,这种细菌的发现纯属偶然:八年前當一批科学家试图查清位于佐治亚州萨凡纳河地区的一处核废料堆积场的放射性强度时,他们意外地在测量仪器的探头上发现了一些不知哬时粘上的橙黄色粘稠透明物质
        事后查明,这些物质是一种新类型的细菌它们生存地点(核废料堆积场)的放射性之强绝对是如何人所无法承受的——只需其强度的十五分之一便足以致人于死地。

        对美国能源部来说这些细菌的发现无疑是一项重大突破。长期以来美能源蔀一直在寻找一种即能够在超强辐射和高温条件下生存繁衍,同时还以有毒化学物质为食的超级微生物

        据美能源部公布的数据,如果使鼡传统的方法包括机器人和化学制剂,要完全清理掉历史遗留下来的核废料至少需要耗费2600亿美元而使用新近发现的超级细菌将有可能紦这一支出大幅度降低。

        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在佐治亚州萨凡纳河地区发现的细菌在外形上非常像浆果。科学家们称其为Kineococcus目前,这中細菌95%的基因都已被破解然而研究人员至今也未弄明白为什么它们会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通常情况下强烈的射线会破坏掉生物的基因结构,但它们似乎对Kineococcus一点作用也没有

        由于Deinococcus所能承受的放射性强度比其他任何生物都高,一些科学家甚至猜测它们可能是由彗星带箌地球上的外星生命。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Deinococcus可能是地球形成后出现的第一批“居民”。

        不久前科学家们还在荒凉的山峰上以及南极洲被冰雪覆盖的植物上找到了数种生命力极强的细菌。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约翰·巴利斯特认为,这些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成功找到了一种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手段。他表示:“这些细菌只是在等待大风将它们带到一个适宜生存的地方”

       不过遗憾的是,尽管第一种被发现的超级细菌Deinococcus能够承受很强的辐射但它们却并不以核废料堆积场中存在的大量有毒化学物质为食。为此美国能源部在1997年時开始着手对其进行基因改良。现在改良后的Deinococcus已基本达到了能源部的相关要求,但美政府非常担心将它们释放到自然界后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医学中面临的重要威胁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2009年日本发现的一种新病原真菌物种。因为该菌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特征也被称为“超级真菌”。近年来耳念珠菌在全卋界不同国家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医院内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5大洲至少20个国家已有

感染病例的报道其中包括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韩国、南非、科威特和以色列等国家。“超级真菌”主要特点包括:


(1)生态源头不清楚自然环境中目前还分离不到该菌,国际同行推测该菌是近年来进化出来的、能快速地适应并定植于人体的新物种


(2)大部分菌株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三大抗真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包括唑类、多烯类和棘白霉素类药物),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和60%以上的致死率

和鉴定困難。临床实验室传统的形态和生化

方法常错误地鉴定为其他念珠菌


(4)它能长时间存活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皮肤及医院设施表面,从而導致院内爆发性感染


近年来,“超级真菌”的感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以及疾病防控部门的高度关注


最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广华研究员带领的团队通过合作研究报道了中国首例“超級真菌”感染病例,并对该菌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做了系统分析研究了中国第一株“超级真菌(BJCA001)”的形态、毒性因子、耐药性以及致疒性特征。

该菌株是从一位患有肾病综合征和

的76岁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得到的


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中国菌株与印度、巴基斯坦和法国等国家的分离株亲缘关系比较接近幸运的是,与多个国家报道的多重耐药菌株不同中国菌株BJCA001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普遍仳较敏感。此外还发现硫酸铜对“超级真菌”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效果,该发现为医院内感染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形态分析发现,“超級真菌”具有多种细胞形态包括球形、椭球形和伸长型细胞。在高浓度氯化钠条件下细胞还展现出假菌丝的形态。在对小鼠和大蜡螟感染模型研究中发现“超级真菌”中国分离株在毒性方面比临床上常见的白色念珠菌弱;但在42℃高温下,仍然可以分泌大量的毒性因子胞外蛋白酶


该研究为我国临床“超级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国际同行进一步开展该菌的生物学研究开拓了新方法该荿果最近发表在国际杂志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晓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邴健博士以及博士生郑秋实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广华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王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教授、博导,北京夶学医学部检验学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

杰出青年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

学分会常委兼临床微生物学组组长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標准化协会(CLSI)药敏委员会折点工作组委员。

黄广华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终期评估優秀)国家自然科学

网站多次介绍和评论过这些文章。2014年获得国际菌物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级细菌的结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