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学物理实验: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数据恢复软件,数据恢复软件,数据恢复软件!!!!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按照江苏省级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汲取了原三校实验教材以及国内同类教科书的精华编写而成编写此教材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的安排上分为基础实验理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4个部分作&&&&者ISBN0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书 名: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定价: 32.00 元大学物理实验教程在撰写格式上尽量减少实验原理中的物理理论和公式的推导注重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的介绍并通过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而且在数据处理中全部引用不确定度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国际标准评价方法该教材层次感强既能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又能使学生在校期间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佘彦武李宁湘 主编
10位[] 13位[5]
定价¥20.00 元本书是根据高等院校工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
本教程本着物理实验教学应该反映时代发展趋势的宗旨并结合长沙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使实验教学体系更加切合实际教材内容与现有设备配合更加密切物理实验教学更富有成效
本书按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常用测量方法预备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性实验等章节编写
本书在内容上对于开放式实验和基础实验侧重于对基本物理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介绍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认知方法的进步过程对于综合实验和设计与研究性实验则着重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本书在编排上将传统实验与现代传感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如霍耳位置传感器测量弹性模具PHSCO综合实验等充分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带有多种学科交叉和互相渗透的特点本书为高等院校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教学参考书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物理实验课程的地位任务和要求
第二节 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
第二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第一节 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第三节 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
第四节 测量结果的表示
第三章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第一节 比较法
第二节 放大法
第三节 平衡法
第四节 补偿法
第五节 转换法
第六节 模拟法
第七节 干涉法
第八节 示踪法
第九节 量纲分析法
第四章 预备物理实验
实验1 长度的测量
实验2 质量的测量
实验3 时间的测量
实验4 温度的测量固体比热容的测定
实验5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6 基本光学量的测量莆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7 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8 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
第五章 基础物理实验
实验9 气轨上运动定律的研究
实验10 则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11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实验12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
实验13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14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15 用单臂电桥测电阻
实验16 用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实验17 用箱式电位差计较正电表
实验18 RLC电路稳态过程的研究
实验19 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
实验20 静电场的模拟描绘
实验21 磁场的测量与描绘
实验22 示波器的调试和使散
实验23 利用阿贝折射仪测量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24 用旋光仪测定溶液的浓度
实验25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26 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第六章 综合物理实验
实验27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弹性模量
实验28 超声声速的测定
实验29 电子束的聚焦与偏转
第七章 设计与研究性物理实验
参考文献书名: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图书编号:121334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开本:大32开本书是根据高等工科院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全书系统地介绍了与大学物理实验有关的实验数据处理知识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基本测量方法并按不同层次编排了18个基础实验12个综合实验5个设计实验和3个计算机模拟实验还介绍了国内外部分著名的物理实验室及相应的WWW网址
本书各章节的内容和实验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且循序渐进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工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教材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物理实验的作用与地位
第二节物理实验课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第三节实验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第一节测量与误差及不确性
第二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第三节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测量结果的表示
第五节进行数据处理
第三章物理实验中常用仪器及相关知识介绍
第一节天平的调整与使用
第二节游标尺寸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第三节移测显微器的使用基础
第四节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及电阻箱的使用
第五节电轿的测量原理
第六节热量与温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介绍
第七节光杠杆与尺读的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
第八节示波器的使用基础
第九节常用电源及光源使用基础
第十节常用计时仪器介绍
第四章基础实验
实验一密度的测量
实验二用火花计时法测自由体落体加速
实验三正态分布的实验研究
实验四用焦利氏秤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五用落球法测液体的动力粘度
实验六金属丝弹性杨氏模量的测定
实验七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八用三线摆法测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九在气垫导轨上测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十在气垫导轨上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十一模拟法描绘静电场
实验十二用电桥法测电阻
实验十三用电势差计测电动势
实验十四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十五超声波的声速测定
实验十六自准法共轭法测透镜的主焦距
实验十七用杨氏双缝干涉仪测光的波长
实验十八光的干涉牛顿环
第五章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第一节比较法
第二节放大法
第三节平衡法
第四节补偿法
第五节转换法
第六节模拟法
第七节干涉法
第八节示踪法
第九节量纲分析法
第六章综合实验
第七章设计实验
第八章计算机模拟实验
第九章国内外部分著名物理实验室及WWW网址介绍
参考文献书名: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作者:贾小兵 杨茂田 殷洁 包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开本:大16开
包装:平装本书根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高等院校工科本科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995年修订版中基础实验部分的要求编写全书共分7章第1章介绍测量误差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及数据处理等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基本仪器第3章介绍设计性实验的基础知识第4~7章按力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和综合性实验分类由浅入深地介绍具体的实验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的物理实验教材及实验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教学参考书第1章 绪论1
§1.1 物理量的测量1
一测量与单位1
二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2
§1.2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2
一系统误差3
二随机误差4
三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5
四不确定度6
§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6
一有效数字的概念6
二有效数字的基本性质7
三有效数字的规则7
§1.4 直接测量中真值和测量误差的估算8
一真值的估算9
二测量误差的估算9
三实验中粗差的剔除12
§1.5 测量结果的表达13
一单次测量结果的表达13
二多次测量结果的表达13
三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和百分差14
§1.6 间接测量中真值和测量误差的估算15
一真值的估算15
二测量误差的估算16
三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方差合成18
四间接测量量的结果表达19
§1.7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20
一列表法20
二作图法21
三逐差法23
§1.8 用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25
第2章 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及其使用29
§2.1 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29
一力学实验的基本仪器29
二热学实验的基本仪器34
三电磁学实验的基本仪器35
四光学实验的基本仪器39
§2.2 仪器的基本调试常识42
一实验仪器在使用前的初调43
二实验仪器在使用中的调整和操作要求44
第3章 设计性实验的基础知识及要求46
一设计性实验的性质与任务46
二系统误差的一般知识47
三实验方案的制订50
四设计性实验的要求53
第4章 力学实验54
一测定金属杨氏模量54
二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59
三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63
四建立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67
第5章 电磁学实验71
§5.1 电磁学实验的一般操作规程71
§5.2 电学基本量的测量71
一测量元器件的伏-安特性71
二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75
三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81
四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85
五用热敏电阻非平衡电桥测温度(设计)88
§5.3 电表的研究及应用90
一测量灵敏电流计的性能参数90
二用冲击电流计测电容和高阻96
三改装电表(设计)101
四用电位差计校准电表(设计)104
§5.4 示波器的认识及应用105
一调整和使用示波器105
二测定声速114
三测定铁磁物质的磁滞回线119
第6章 光学实验124
§6.1 光学实验的操作常规124
§6.2 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125
一调整分光计测三棱镜的顶角125
二用分光计测三棱镜玻璃的折射率134
三用衍射光栅测入射光波长139
四分析氢原子光谱验证巴耳末公式(设计)143
§6.3 光的干涉144
一利用等厚干涉测相关物体的几何尺寸144
二调整和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151
第7章 近代物理及综合性实验156
一用密立根油滴仪测电子的电荷156
二全息照相160
三晶体电光调制164
习题答案171
参考文献172书名: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图书编号:1197175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吴平 主编
开本:小16开本教材是参照教育部非物理类课程指导委员会于2004年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借鉴国内外近年来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研究改革成果结合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系教师在建设教育部工科物理基础课程学基地的八年时间当中取得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分为七章包括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和以层次划分的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应用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注重了自主实验和研究性思想提供了较为详尽的背景介绍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与操作步骤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扩充课堂实验内容的研究性题目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类各专业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用书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专业参考使用序
第1章 绪论
1.1 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作用和教学任务
1.2 物理实验课的三个基本环节
1.3 物理实验规则
第2章 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基础知识
2.1 测量与测量误差
2.2 误差的分类及其简要处理方法
2.3 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
2.4 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和不确定度的合成
2.5 实验数据的有效位数
2.6 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2.7 实验数据的直线拟合
第3章 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与基本调整操作技术
3.1 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
3.2 物理实验中的基本调整与操作技术
第4章 基础实验
实验4.1 基本测量
实验4.2 静态拉伸法测材料的弹性模具
实验4.3 弹簧振子运动规律的研究
实验4.4 用扭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
实验4.5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实验4.6 测量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实验4.7 用电桥测电阻
实验4.8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4.9 声速的测量
实验4.10 分光仪的使用和光栅
实验4.11 棱镜分光仪
实验4.12 单色仪的使用
第5章 综合性实验
实验5.1 受迫振动的研究
实验5.2 霍尔效应
实验5.3 PN结的特征
实验5.4 迈克尔逊进一步仪
实验5.5 全息照相
实验5.6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5.7 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5.8 良导体热导率的测定
实验5.9 β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实验5.10 电子电荷e值的测定
实验5.11 光电效应
第6章 设计性实验
实验6.1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6.2 弹簧质量对弹簧振子振动周期的影响
实验6.3 橡皮盘测力计的研究
实验6.4 混合法测量固体的比热容
实验6.5 电阻温度计的设计与标定
实验6.6 测量Fe-Cr-Al丝的电阻率
第7章 应用物理实验
常用物理学常数表
物理量的单位书名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作者胡湘岳马颖梁鸿东等
定价23.5元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本书内容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工科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同时遵循重点高等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指南中关于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指导思想满足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高校物理实验室的改建扩建以及大学物理实验仪器设备正在逐步或已经更新换代的现状
全书共5章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内容的22个实验按预备实验基本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层次开设每个实验都列有该实验历史背景介绍实验原理叙述计算公式推导实验方法提示实验步骤简介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误差分析实验报告范本等在本书前部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中的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等相关知识和基本的实验要求书中介绍了实验相关技术实验仪器实验手段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书末还附有大学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物理常数物理学大事年表等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大学物理实验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的教师和函大电大职大等本专科学生使用绪论
0.1物理实验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0.2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0.3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基本程序
第1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1测量及分类
1.2测量误差
1.3仪器误差
1.4随机误差估算
1.5有效数字
1.6测量结果的评定书名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主编陈发堂
副主编熊慧萍 陈东生
编写皱乾林 张素才
主审陈嘉鹏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版次2009年1月第一版
ISBN978-7-
定价26元前言
学生实验须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基础实验一
第三章 基础实验二
第四章 选做实验
第五章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
附录 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1]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作者吴建宝 张朝民 刘烈 陈惠敏 尚荣 等
ISBN7  定价42元  印次1-1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本书以全国工科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基本要求为原则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实施方案并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历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项目增加了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内容侧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绪论1  实验理论部分5  第1章测量与误差5  1.1物理实验中的测量5  1.2物理实验中的误差10  1.3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15  1.4工程数据处理及误差处理原则28  习题35  第2章观察与分析39  2.1观察是实验的基础39  2.2观察的方法和技巧41  2.3实验的分析44  第3章实验类型48  3.1物理实验的基本类型48  3.2科学实验的几个主要过程58  基础性实验部分64  实验一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仪器64  实验二电气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73  实验三惠斯登电桥测电阻79  实验四分光仪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的测量86  实验五衍射光栅93  实验六霍尔元件测量磁场99  实验七静电场描绘105  实验八用示波器观测交流信号的波形电压和频率109  实验九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的研究118  实验十弹性模量的测定122  实验十一电位差计及其应用128  实验十二声速的测定134  设计性实验部分力学143  力学一耦合摆的研究143  力学二受迫振动145  力学三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150  力学四利用旋转液体测定重力加速度及焦距152  力学五空气密度与气体普适常数的测定154  设计性实验部分热学159  热学一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159  热学二液体比汽化热的测量162  热学三高温水蒸气压的测量165  热学四热效应实验167  热学五固体线胀系数测定177  热学六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180  设计性实验部分光学183  光学一双光束干涉法测定钠光的波长183  光学二激光干涉测量平板玻璃的楔角190  光学三光电效应193  光学四用旋光仪测旋光性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195  光学五迈克耳孙干涉仪199  光学六电光效应202  光学七用临界角法测量棱镜的折射率205  光学八可见光区的氢原子光谱208  光学九利用布儒斯特定律测量玻璃的折射率210  光学十棱镜色散关系的研究212  光学十一超声光栅测量声速216  设计性实验部分(电学)219  电学一RC串联电路的稳态过程研究219  电学二R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研究221  电学三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224  电学四方波的傅里叶分解与合成228  电学五半导体PN结的物理特性及弱电流测量234  电学六欧姆表的设计和组装239  电学七灵敏电流计的研究242  电学八温差电现象的研究245  电学九蔡氏非线性电路的混沌研究247  电学十电子束的电偏转研究250  电学十一电子衍射实验253  设计性实验部分(传感器)257  传感器一STM实验257  传感器二热辐射的研究263  传感器三计算机控制弦音计实验265  传感器四地球磁场的测定268  传感器五传感器光学综合实验271  传感器六传感器力学综合实验275  设计性实验部分(磁学)279  磁学一电子顺磁共振279  磁学二脉冲核磁共振281  磁学三巨磁阻效应287  磁学四磁阻效应290  磁学五铁磁材料居里温度的测定291  磁学六弯曲法测杨氏模量及霍尔位置传感器的定标295  磁学七观测变压器矽钢片的动态磁滞回线299  附录常用数据处理性方法及仪器介绍303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303  附录二国际计量局实验不确定度的规定: 建议书INC?1(1980)305  附录三不确定度的简化处理方法306  附录四数据测量中异常值的检验308  附录五数据处理规则要点309  附录六常用实验仪器介绍311  参考文献336第1章绪论1  1.1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1  1.1.1强度刚度稳定性2  1.1.2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2  1.2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3  1.2.1变形固体的变形性质3  1.2.2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3  1.3外力与内力4  1.3.1外力及其分类4  1.3.2内力与截面法4  1.4应力与应变5  1.4.1应力5  1.4.2应变6  1.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7  思考题8  第2章轴向拉伸和压缩9  2.1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及工程实例9  2.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轴力轴力图10  2.3轴向拉压杆的应力强度条件11  2.3.1横截面上的应力11  2.3.2斜截面上的应力12  2.3.3圣维南原理13  2.3.4强度条件15  2.4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17  2.4.1轴向线应变胡克定律18  2.4.2横向线应变泊松比18  2.4.3叠加原理19  2.5轴向拉压杆的应变能比能22  2.5.1应变能比能22  2.5.2能量法求节点位移24  2.6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25  2.6.1试件尺寸试验设备25  2.6.2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26  2.6.3其他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28  2.6.4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29  2.7极限应力安全系数许用应力30  2.8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30  2.8.1超静定的概念和一般解法30  2.8.2装配应力和温度应力33  2.9应力集中35  2.9.1应力集中的概念35  2.9.2应力集中对构件强度的影响36  思考题36  习题38  第3章剪切与挤压43  3.1剪切的概念及工程实例43  3.2剪切的实用计算44  3.3挤压的实用计算44  思考题49  习题49  第4章扭转1  4.1扭转的概念及工程实例1  4.2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52  4.2.1外力偶矩的计算52  4.2.2扭矩和扭矩图52  4.3薄壁圆筒的扭转剪切胡克定律54  4.3.1薄壁圆筒扭转的应力54  4.3.2切应力互等定理55  4.3.3剪切胡克定律55  4.4圆轴扭转的应力强度条件56  4.4.1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应力56  4.4.2横截面的极惯性矩Ip与抗扭截面系数Wp计算58  4.4.3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59  4.5圆轴扭转的变形刚度条件60  4.5.1圆轴扭转变形扭转角60  4.5.2圆轴扭转的刚度条件60  4.6简单超静定轴63  4.7圆轴扭转破坏的原因分析65  4.7.1圆轴扭转破坏现象危险点的受力65  4.7.2破坏原因分析66  4.8密圈螺旋弹簧的强度计算66  思考题67  习题69  第5章弯曲内力73  5.1弯曲的概念及工程实例73  5.2梁的剪力和弯矩74  5.3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77  5.4剪力弯矩载荷集度间的关系80  5.5叠加原理画弯矩图84  5.6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85  5.6.1刚架内力85  5.6.2曲梁内力86  思考题87  习题88  第6章弯曲应力92  6.1纯弯曲时的正应力92  6.1.1矩形截面梁纯弯曲92  6.1.2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93  6.2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96  6.3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99  6.3.1弯曲切应力99  6.3.2切应力强度条件103  6.4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106  6.4.1梁的合理截面形状106  6.4.2梁的合理受力108  思考题109  习题111  第7章弯曲变形114  7.1基本概念及工程实例114  7.2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115  7.3积分法求弯曲变形挠曲线大致形状116  7.3.1积分法求弯曲变形116  7.3.2挠曲线大致形状119  7.4叠加法求弯曲变形120  7.4.1载荷叠加法120  7.4.2逐段分析求和法121  7.5超静定梁的解法123  7.6梁的刚度条件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125  7.6.1梁的刚度条件125  7.6.2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126  思考题127  习题128  第8章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131  8.1应力状态的概念131  8.1.1一点的应力状态131  8.1.2应力状态的研究方法131  8.1.3主应力和应力状态的分类133  8.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134  8.2.1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134  8.2.2主应力与主平面135  8.2.3最大切应力136  8.3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138  8.3.1应力圆方程138  8.3.2应力圆的绘制138  8.3.3应力圆与单元体之间的对应关系139  8.3.4利用图解法分析平面应力状态139  8.4三向应力状态分析140  8.5广义胡克定律142  8.6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144  8.7强度理论概述145  8.8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146  8.8.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146  8.8.2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146  8.9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147  8.9.1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147  8.9.2畸变能密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148  思考题149  习题150  第9章组合变形154  9.1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工程实例154  9.2斜弯曲155  9.2.1斜弯曲的概念155  9.2.2矩形截面斜弯曲梁的计算155  9.2.3圆形截面斜弯曲梁的计算157  9.3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158  9.4偏心压缩截面核心161  9.4.1偏心压缩161  9.4.2截面核心162  9.5弯曲与扭转组合164  思考题167  习题169  第10章压杆稳定173  10.1压杆稳定性的概念173  10.2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175  10.2.1两端铰支175  10.2.2两端非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截荷177  10.3压杆的临界应力178  10.3.1临界应力178  10.3.2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179  10.3.3临界应力的经验公式179  10.4压杆的稳定计算183  10.4.1压杆稳定条件183  10.4.2折减系数法183  10.5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185  思考题186  习题186  第11章动载荷189  11.1动载荷与动应力189  11.2构件作等加速运动时的应力计算189  11.2.1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应力计算189  11.2.2构件作等速转动时的应力计算191  11.3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的计算192  11.3.1自由落体冲击193  11.3.2水平冲击194  11.3.3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197  11.4冲击韧性198  思考题199  习题200  附录A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02  A.1静矩形心坐标202  A.1.1静矩202  A.1.2形心坐标202  A.2惯性矩极惯性矩204  A.2.1惯性矩204  A.2.2极惯性矩204  A.2.3简单图形的惯性矩204  A.2.4组合截面的惯性矩206  A.3惯性积惯性半径206  A.4平行移轴定理207  A.5转轴公式主惯性矩209  思考题210  习题210  附录B梁的挠度与转角213  附录C型钢表215  部分习题答案228  参考文献23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方式2:免费发送短信到手机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此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保证您的手机号安全不被泄露
下载APP到本机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安装爱奇艺视频桌面版,只需10秒马上开始下载本片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30秒后自动关闭
大学物理实验
发布时间:
播放量数据:
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正在加载...
由于版权原因,此视频暂不支持播放
Sorry,due to copyright issues
you can’t watch the video
这些视频最近很火,赶紧看看吧
很抱歉,您所观看的视频已经下线
这些视频最近很火,赶紧看看吧
呃......网络出错了
Hi,{{username}}:
,请继续享受影片无限看、全站无广告等特权。
您的会员还有{{_remainDays}}天就要到期了
VIP还有{{_remainDays}}天到期
您的会员已经过期{{_remainDays}}天
VIP已过期{{_remainDays}}天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300字
免费发送到手机,下载手机APP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此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保证您的手机号安全不被泄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恢复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