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孔瑾的繁写体共多少画

古典文学知识年目录
&&没有公告
没有相关文章
古典文学知识年目录
&&&&&&&&&&★★★
古典文学知识年目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9:27:04
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01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纵横捭阖 异彩纷呈――《战国策》文学价值的多维审视 李炳海& 3-92& 谈谈探索诗歌史及其文化背景的一些体会 钱志熙& 10-183& 颂美太湖第一篇――读杨泉《五湖赋》 章沧授& 19-234& 江南之美与故园之思的艺术显现――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赏析 刘怀荣& 24-285& 多情却被无情恼――《型世言》第十一回赏析 胡莲玉& 29-346& 留住春天的脚步――说朱彝尊《春风袅娜•游丝》 张宏生& 35-377& 吊古怀今 思深寄远――洪N诗《钱塘秋感》赏析 苏永莉& 38-418& 《史记》与古代复仇 张强& 42-479& 汉代的悲情歌舞和绝命歌舞 费秉勋& 48-5110& 两地相思诗传情――析东汉时秦嘉与徐淑的赠答诗 朱锦芳& 52-5511& 逐臣与唐诗 尚永亮& 56-6312& 宋元八仙戏简论 王汉民& 64-6813& 八股平议 吴承学& 69-7314& 薛论道与明代散曲的新走向 朱万曙& 74-7815& 天地悠悠――记余冠英先生的学术历程 蔡文锦& 79-8516& 陈白沙文学研究情况综述 申F也& 86-9417& 诗心只在鱼山下――鱼山曹植墓 林继中& 95-9718& 李渔的《闲情偶寄》 卢寿荣& 98-10319& 责子与誉儿――也谈陶渊明《责子》诗及其他 刘石& 104-10920& 厉鹗《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及其他 朱则杰& 110-11121& 尊天法地: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一) 许结& 112-11822& 自嘲的丰富情味 陶文鹏& 119-12423&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赏读 姜晓云& 125-12724& “长川”与“前川” 邢益火& 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02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我是怎样选定清诗研究方向的 朱则杰& 3-102& 乱世英雄的悲歌――谈谈我对《水浒传》思想倾向的认识 张锦池& 11-133& 两首意趣迥异的《东门行》 顾农& 14-174& 挣扎在仕与隐之间的痛苦灵魂――读陶渊明《杂诗》(其二) 孙明君& 18-215& 寿阳曲•山市晴岚 马致远& 216& 含蓄蕴藉耐人咀嚼――张籍《酬朱庆徐》赏析 邢培顺& 22-247& 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 248& 随物赋形空灵拔俗――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许兆真& 25-299&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2910& 借狂放之形骸抒胸中之块垒――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赏读 张文利& 30-3211& 心灵的突围――读真山民七绝《晚步》 许伯卿& 33-3412& 寿阳曲•洞庭秋月 马致远& 3413& 唐诗的民俗学解读 杨琳& 35-3814& 唐五代小说作家的马嵬情结 程国赋& 39-4115& 涉及《梅花》诗案的两句诗 房日晰& 42-4516& 寿阳曲•平沙落雁 马致远& 4517& 元杂剧中的“角门”意象 梁文宁& 46-5018& 亦“梦”亦“戏”说“黄粱”――中国古典戏曲中的“黄粱梦” 李淑宁& 51-5719& 袁枚辞官考述 王英志& 58-6320& 击攘歌小考 饶龙隼& 64-7021&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7022& 钱钟书古代文学研究述略 孔庆茂& 71-7923& 九曲溪畔话晦翁 邹自振& 80-8524& 画野分州: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二) 许结& 86-9425& 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9426& 《小说考证》:中国古代戏曲史料的拓荒之作 苗怀明& 95-9827& 寿阳曲•烟寺晚钟 马致远& 9828& 再议王绩饮酒诗 丁香•沃娜撰 张丽华& 99-11029& 叠字词状物抒情之妙 陶文鹏& 111-11830& 寿阳曲•渔村夕照 马致远& 11831& 万千心事诉与谁――说《荆钗记》中的钱玉莲 于海鹰& 119-12332&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洪涛& 123-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03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怎样读近代小说――以《老残游记》为例 郭延礼& 3-122& 读书“五法” 王兆鹏& 13-223& 深情绵邈 婉转感人――《诗经•卫风•伯兮》赏析 周蒙& 23-264& 诱逼相加 情致深浓――两首邀饮诗词赏读 高锋& 27-295& 与屈原灵魂对话:景仰与沉思――读苏轼的《屈原庙赋》 王许林& 30-336& 夏夜的图景 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郭杰& 34-367& 名联欣赏& 36+45+96+1288& 伤心秦汉 怀古叹世――张可久[卖花声]《怀古》赏析 孙蓉蓉& 37-399& 精警奇思 博洽胜情――朱彝尊词二首赏析 赵山林& 40-4210& 花解人意 添惆怅――曹贞吉[解连环]《咏芦花》赏析 张金耀& 43-4511& 南朝舞事 费秉勋& 46-5012& 秦观变革词风的转捩点 任翌 郑静芳& 51-5613& 明末清初优伶的世界――从戏曲材料学的角度看李渔小说《曲终死节》 朱恒夫& 57-6214& 《醒世姻缘传》与惧内故事 李金松& 63-7015& 从《白水素女》到《田螺姑娘》――一个著名故事类型的解析 刘守华& 71-8016& 南宋理学家吕祖谦的文学活动 许军& 81-8617& “苏州奇人”――黄摩西 王永健& 87-9618& 越南词人白毫子及其《鼓ご省 阮氏琼花& 97-10019& 醉翁•醉翁亭•《醉翁亭记》 傅贵& 101-10420& “望”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文化视野 朱红霞& 105-10921& 亲缘核心:中国古代家族•宗法制(一) 许结& 110-11622& 省略虚词的“实装句” 陶文鹏& 117-12123& 太白的乐府小诗与词的关系 李翰& 122-12624& 窥得堂奥凭平实――读《小说例话》杂感 倪鹏华 吴志峰& 126-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04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雪泥鸿爪――从我的博士论文写作谈起 郭英德& 3-102& 怨复怨兮远山曲 去复去兮长河湄――庾信《重别周尚书》(选一)赏析 秦卫明& 11-123& 肖貌传神画山景 意尽言止见人格――《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王茂恒& 13-164&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65& 羁旅缧臣的奇特表文――沈K及其《经通天台奏汉武帝表》 陈庆元& 17-206& 一篇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小说――《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赏析 张稔穰& 21-297& 超越时空 魅力永恒――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鉴赏 李庆立& 30-338& 《诗经》中的周代婚俗 孙利平& 34-379& 历代昭君诗与王安石的《明妃曲》 刘成国& 38-4310& 年华入诗卷 心事付筇竹――陆游的拄杖情结 李善奎& 44-5111& 宋代绝句的艺术特色 张仲谋& 52-5512& 元初北方诗文四家 查洪德& 56-6513& 归“奇”顾“怪”略说 严迪昌& 66-7314& 山水题辞艺术摭谈 钟安& 74-7915& 元曲状元马致远 王志武& 80-8516& 文章憎命达――桐城派后期作家管同 刘相雨& 86-9117& 阳春曲•秋思 周德清& 9118& 《乐府补题》与元初文网 张宏生& 92-9319& 绿幺遍•自述 乔吉& 9320& 治学与人格的完美统一――朱自清的古典文学研究 李少雍& 94-10021& 花笺茗碗香千载――成都望江楼之薛涛遗迹 谢桃坊& 101-10822& 尊祖敬宗:中国古代家族•宗法制(二) 许结& 109-11623& 沉醉东风 关汉卿& 11624& 哲理融入情景中 陶文鹏& 117-12325& 在功名与佳人之间――论元杂剧中的才子形象 刘丽华& 124-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05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青灯有味说读书――漫谈学习古典文学的经历 程章灿& 3-102& 境界壮大 气势奔放――曾公亮《宿甘露僧舍》诗赏析 高锋& 11-123& 困境中的嘲笑与宽释――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赏析 唐骥& 13-164& 征辞引类 推古夸今――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赏读 王力坚& 17-205& 深山曲路见桃花――徐祯卿《偶见》赏析 同林 利民& 21-226& 别有怀抱的伤春――说徐灿《永遇乐•病中》 张宏生& 23-257& 《山海经》图、图赞、图诗 张祝平& 26-318& 刘禹锡诗歌中特殊形式的诗体 孙琴安& 32-389& 敦煌女诗人宋家娘子及其诗篇 秦丙坤 王文岚& 39-4310& 元代后期诗风的代表――“铁崖体” 张晶& 44-4911& 宋懋澄和他的纪实小说 刘天振& 50-5412& 《儒林外史》中的鲍家班 王廷信& 55-6413& 大历诗人严维的生平与诗作 综仲& 65-7014& 金代文学家李纯甫 周惠泉& 71-7515& “蓬莱”一定是“蓬藜”之误吗――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别解 陈道贵& 76-7916& “欧梅”、“苏梅”辨 马蓝婕& 80-8517& 集传统之大成布教泽于四海――世纪之初说吴梅 张进& 86-9218& 鹿门探幽 蒋寅& 93-9619& 歙人张潮与《虞初新志》 陆林& 97-10320& 家国同构:中国古代家族•宗法制(三) 许结& 104-11121& 议论说理 思想闪光 陶文鹏& 112-11922& 包公知亳州还是濠州 杨绪容& 120-12223& 从《录鬼簿》与《青楼集》看元代戏曲的发展 彭伟萍& 122-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06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怎样读宋词 谢桃坊& 3-102& 无望其速成 无诱于势利――我的研究工作随想 吴承学& 11-183& 仰望泰山 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 郭杰& 19-214& 孤寂中的守望――晏殊[蝶恋花]词赏析 李义天& 22-255& 一对圆润生花笔 两幅迥异春雨图――两首春雨诗赏析 鹿鸣& 26-296& 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乌江诗对读 郭象& 30-337& 《项脊轩志》的奥妙 顾农& 34-378& 《诗经》中的织女牛郎 张剑& 38-419& 庄子与名士风流 尚永亮& 42-4810& 贬谪对唐代文士创作手法的影响 李菁 吴在庆& 49-5411& 宋代文学的理性精神 王小舒& 55-6112& 重话《再生缘》 陈正宏& 62-6613& 清末民初公案小说的蜕变与转型 苗怀明& 67-7014& 一生求解“其中味”――记红学巨擘俞平伯的学术贡献 朱恒夫& 71-8215& 《西游记》作者诸说追踪和述录 吴圣昔& 83-9016& 从黄庭坚的滴乳泉到黄云鹄的云谷洞 赵永康& 91-9317& 深厚的学养 平实的学风――读姜书阁《骈文史论》 蒋方& 94-9818& 释“闻鸡起舞” 胡晓明& 99-10219& 《江雪》写于何时何处 翟满桂& 103-10520& 南吕•四块玉紫芝路 马致远& 10521& 布政施教: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一) 许结& 106-11222& 仙吕•点绛唇•竹窗雨 石子章& 11223& 点化与出新 陶文鹏& 113-11724& 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曲笔――析“冲冠一怒为红颜” 丁烨& 118-12125& 《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总目录(总第94-99期)& 122-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01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主编的话 吴小平& 4-52& 祝贺《古典文学知识》出版百期 吴小如& 5-63& 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优秀期刊 郁贤皓& 7-84& 琐语贺百期 严迪昌& 8-95& 开展争鸣,提倡创新 齐裕j& 9-106& 《古典文学知识》百期志禧 赵逵夫& 10-127& 雅俗共赏,兼为师友 孙昌武& 12-148& 为文学全球化而作贡献 黄霖& 14-159& 百期祝贺和祝愿 吴功正& 15-1710& 古典文学研究者与古典文学爱好者之间的桥梁――贺《古典文学知识》百期 俞为民& 17-1811& 知识的增量与人才成长的阶梯――《古典文学知识》创刊百期纪念 王兆鹏& 19-2212& 喜看“幼苗”成大树――《古典文学知识》百期纪念感言 王英志& 22-2713& 我与《古典文学知识》 房日晰& 27-2814& 百期寄语 陈良运& 29-3015& 微薄而真诚的祝愿 刘石& 30-3216& 永远的文化母乳 吴承学& 32-3417& 集唐宋诗句贺《古典文学知识》创刊百期 程章灿& 34-3518& 五律 许结& 3519& 浪淘沙 恭贺创刊总第100期华诞之禧 魏淳& 3520& 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几块园地 王运熙& 36-4321& 怎样读明代散文 陈书录& 44-5122& 一回拈出一回新――重读李白《将进酒》 薛天纬& 52-5423& 一空依傍 自铸伟词――关汉卿散曲《冬》(雪粉华)赏析 刘淑丽& 55-5824& 千里江淮巢湖美――《巢湖赋》赏析 章沧授& 59-6225& 楚辞与歌、赋、诗、词 郭建勋& 63-6926& 写舞的汉魏辞赋 费秉勋& 70-7427& 唐代美文的再检视――兼谈文学史的真实、完整和中国特色 董乃斌& 75-8328& 谈《红楼梦》的主要矛盾冲突 王志武& 84-8829& 古代宗教祭祀戏剧 黄竹三& 89-9530& 袁枚神交张问陶 王英志& 96-10031& 英雄末路半为僧――苏曼殊其人其诗 孟泽& 101-10432& 史学家的视野 诗人的感受――郭沫若与中国古典文学 谢桃坊& 105-11333& 袁枚《仿元遗山论诗》王士祯之蓝本 朱则杰& 114-11534& 两岸学者 互学共进――介绍陈友冰著《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史》 傅璇琮& 116-12035& 《文选》与西晋文学 曹道衡& 121-12636& 青藤书屋――徐文长故居 林继中& 127-12837& 20世纪元代文学宏观研究鸟瞰 李修生& 129-13938& 金陵王气(上) 程章灿& 140-14639& 礼经典范: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二) 许结& 147-15440& 化用典故 如盐融水 陶文鹏& 155-160
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02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选择•证据•积累――古典文学学习和研究随笔 罗时进& 3-112& 谈谈古《弹歌》 李笑野& 12-143& 上古情人节与《郑风•溱洧》 顾农& 15-194& 情深意切 哀恻动人――韦应物《过昭国里故第》赏析 吴惠敏& 20-225& 可爱而富于灵性的二青――《聊斋志异•蛇人》篇赏析 李金松& 23-256& 人生山水色,山水生予色――从《逸老园记》看蒲松龄的闲适心态 刘颖慧& 26-307& 黑白分明 转盼流光――先秦诗歌对明眸美目的描写 李炳海& 31-388& 《史记》与古代焚书 张强& 39-459& 诗经中的燕子& 4510& 张华与太康诗风的演化 蒋方& 46-5311& 说涩体诗 张福勋& 54-5612& 先唐古小说的分类 李剑国& 57-6213& 神仙方术与百戏的兴起 王廷信& 63-6614& 明清传奇之历史剧的发展 孙书磊& 67-7115& 国学大师胡小石 郭维森& 72-8116& 陆士谔与江南小镇朱家角 淮茗& 82-8617& 洪应明与格言经典《菜根谭》 吴家驹& 87-9218&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平仁& 93-9819& 金陵王气(下) 程章灿& 99-10320& 且说贾至到岳州的时间 赵明节& 104-10521& 五礼规制: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三) 许结& 106-11322& 对仗的艺术(上) 陶文鹏& 114-11923& 春雨中的孤寂――评周邦彦词《大T•春雨》 杨民仆& 120-12424& 在妖怪和神仙的名义下 陈琳& 124-12825& 重读名家& 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03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人文精神建构与中国古代文化 郭延礼& 3-92& 精妙的复义――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读解 徐艳& 10-123& 对美的爱恋――贺铸《青玉案》赏析 胡传志& 13-154& 恩情容易似寒灰――周邦彦《少年游》词赏析 伏涤修& 16-195& 大气包举 笔势雄健――华岳《骤雨》诗赏析 高锋& 20-216& 豪放洒脱 雄放遒劲――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赏析 赵晓红& 22-257& 关于词的借境问题的检讨 房日晰& 26-358& 王安石与秦淮小宅 丰家骅& 36-419& 论苏诗爽利灵动的风格 张尹炫& 42-4710& 历史演义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纪德君& 48-5511& 《桃花扇》底系风流 孙之梅& 56-5912& “比武斗智”母题与佛经故事 王立& 60-6713& 精心构筑诗歌形式的陆机 白朝晖& 68-7414& 陆游与辛弃疾 邱鸣皋& 75-7815& 通向成功之路――程千帆先生的治学方法 郭国庆& 79-8616& 桐城派诗选的经典――评介姚鼐的《今体诗抄》 孙琴安& 87-9017& 千古风流三苏祠 王许林& 91-9418& 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体”考辨 钱建状 刘尊明& 95-9919& 龙蟠虎踞(上) 程章灿& 100-10720& 雅乐新声: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四) 许结& 108-11221& 对仗的艺术(下) 陶文鹏& 113-11822& 钱澄之与阮大铖 庄学香& 119-12423& 也谈“稷之生也” 王夔& 124-12824& 诗美的永恒――同题古诗佳作比较谈& 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04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怎样读明散曲 王星琦& 3-122& 怎一个“怨”字了得?――《五子歌》赏析 高益荣& 13-153& 绚烂归于平淡的虚静心态――说王维的《辛夷坞》 绛云& 16-184&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读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 曾维芬& 19-215& 以景寓情,以情摄事――朱彝尊《金明池•燕台怀古,和申随叔翰林》赏读 沈金浩& 22-246& 虚情遮不住――从“眉眼”、“有心”析王夫人对黛玉态度 顾克勇& 25-267&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张强& 27-298& 论西晋爱情诗的生命意识 李揆一& 30-389& 略论白居易山水诗的淡美风格 李寅生& 39-4410& 唐代的因诗沽祸 张浩逊& 45-4711& 明窗数篇在 长与物华新――从龚自珍的记梦诗谈起 季培华& 48-5212& 记晚清女曲家刘清韵两部曾佚失的戏曲作品 苗怀明& 53-5513& 越调•凭阑人 姚燧& 5514& 古代小说形神论漫议 罗德荣& 56-6115& 中西融通 勤于拓植――浅述朱东润先生的传记文学 陆振岳& 62-7116& 天姥神韵 魏秀琪& 72-7517& “三苏”父子与嘉州风物 陈德忠& 76-7918& 壮心尚未酬,空问金城悲绿柳――蒲松龄宦游纪事 成军& 80-8519& 南吕•金字经 贯云石& 8520& 《西游记》词话本问题追踪和串述 吴圣昔& 86-9321& 龙蟠虎踞(下) 程章灿& 94-9822& 补《全唐诗》殷寅诗一首 谢晖& 9923& 说“花卜” 段从学& 100-10124& 双调•清江引•惜别 贯云石& 10125& 敬时行礼:中国古代民俗节日(一) 许结& 102-10926& 多重境界 意蕴层深 陶文鹏& 110-11427&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 11428& 浅谈钟嵘对陶渊明诗的定位 王& 115-11829& “浪子”“新声”――论柳永与慢词的创兴 尚红& 118-12330& “金陵怀古”诗词中的地名意象 吴聪萍& 123-12831& 南吕•玉交枝•西游记 杨讷& 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05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程千帆先生谈人生与学问 程千帆& 3-142& 欲说还休的痴情心曲――欧阳炯《定风波》词赏析 白静& 15-173& 一总一分 脉络清晰――联章词结构艺术例话 徐同林& 18-204& 以悔诉情 无理而妙――两首闺怨诗品读 李晓婉& 21-255& 如画的意境 淡泊的心态――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赏析 王先岳& 26-286& 葛洪的文学思想 吴功正& 29-347& 简斋赋说 许结& 35-398& 黼黻斑斓的元杂剧角色 李占鹏& 40-489& 闲话“斗牌” 沈新林& 49-5310& 《金瓶梅》里的酒具& 5311& 明清时期的《金瓶梅》研究与批评 刘辉& 54-6012&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略 吴敢& 61-7013& 换个视角去观照《金瓶梅》 宁宗一& 71-7414& “贾三近说”概述 张远芬& 75-7915& 关于黄霖的“屠隆说” 杨绪容& 80-8216& 《金瓶梅》三种版本系统 王汝梅& 83-8917& 《金瓶梅》在国外 王丽娜& 90-9518& 《金瓶梅全图》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杨扬& 96-10019& 刘勰与南京 孙蓉蓉& 101-10520& 陈中凡先生的学术成就 吴新雷& 106-11121& 再说“口技”与“象声” 朱则杰& 112-11622& 《红楼梦》中的幽默 王一涓& 117-12023& 20世纪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 陈水云& 121-12424& 从几首唐诗看动态性意境 张同铸& 125-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06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我写《袁枚评传》 王英志& 3-92& 略谈曹操的《短歌行》 顾农& 10-123& 一样送别两样情――从两首送别诗看王维心态的改变 凌朝栋& 13-174& 僧荐重元阁& 175& 独特视角下的艺术变形――《高祖还乡》的一种解读方式 魏家骏& 18-226& 江南美景忆家乡――王世贞《望江南•歌起处》赏析 张兵& 23-257& 李白六句佚诗的发现 房日晰& 258& 精华欲掩料应难――小议《红楼梦》中香菱的塑造 李金松& 26-299& 贾嘉隐应对& 2910& 毛遂与李同 张强& 30-3311& 萧子显的文学论 吴功正& 34-3912& 失误& 3913& 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精神 高峰& 40-4714& 文人与政治――以唐代文人的参政活动与文学创作为中心 尚永亮& 48-5515& 杨荣《万木图事实》与万木林 陈炜& 56-6016& 会通中西 纯笃敦厚――吴宓先生的古典文学情缘 高益荣& 61-6917& 敬亭山情思 薛天纬& 70-7418& 《兰亭序》随葬昭陵& 7419& 陈沆其人其诗 卓维侠& 75-7820& 青骨成神:六朝时代的一场造神运动 程章灿& 79-9021& 周武王应该叫姬发吗 张连生& 91-9522& 以人为镜& 9523& 无用于世且著书――褚人获生平小考 彭知辉& 96-9924& 张旭得笔法& 9925& 奉神祈报:中国古代民俗节日(二) 许结& 100-10726& 曲折深婉 声情谐美 陶文鹏& 108-11127& 褚遂良问书虞世南& 11128& 旧栖新垅两依依,一曲悼歌断人肠――读贺铸《鹧鸪天》 黄红日& 112-11629& 吴敬梓《文木山房诗说》研究述评 傅文炎& 116-12030& 《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总目录(总第100-105期)& 121-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01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研究清代诗学的一点体会 蒋寅& 3-82& 览海仙游 感悟人生――班彪《览海赋》赏析 章沧授& 9-123& 瘦硬方通神――说杜甫《房兵曹胡马》 林继中& 13-154& 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赏析 许隽超& 16-175& 抚今追昔 无限感慨――陈与义《临江仙》词赏析 高锋& 18-206& 胸中块垒在纵笔写狂生――《聊斋志异•狂生》赏析 刘廷乾& 21-257& 什么是神话思想? 赵沛霖& 26-308& 羊年羊字成语 洪慧敏& 30+41+1079& 《左传》中的奇计与谋略 郭丹& 31-3610& 说“俗赋” 伏俊琏& 37-4111& 横吹曲与南朝边塞乐府 陈斌& 42-4612& 解读几首韩氖妨弦谰荨嫣负搿蹲手瓮贰⒘健短剖椤返墓叵 吴在庆& 47-5513& 孤寂情怀与闲适情趣――朱熹的早期诗歌简说 刘天利& 56-6014& 《金瓶梅》文化研究 陈东有& 61-6815& 张师正及其小说 萧相恺& 69-7316& 材料•多角度•俗文学――郑振铎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贡献 朱恒夫& 74-8317& 20世纪唐诗研究述略 陈伯海& 84-9118& 集腋成裘 泽被后世――《古本戏曲丛刊》简介 刘淑丽& 92-9619& 十里亭台瘦西湖 陈建勤& 97-10320& 关于《金瓶梅》作者的“李开先说” 卜键& 104-10721& 取则天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 许结& 108-11522& 点铁成金 光彩焕发 陶文鹏& 116-11823& 梅花树下梦依稀――关于《牡丹亭•惊梦》的一个小问题 曹诣珍& 119-12124& 茶境禅心――欣赏中国古诗中的“茶禅一味” 左颖嶷& 121-12725& 石之精灵,化为斯珍 朱野坪& 12826& 文宝斋& 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02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怎样治词学 谢桃坊& 3-92& 自然高妙 余味无穷――嵇康《难〈自然好学论〉》赏析 顾农& 10-123& 说欧阳修《庐山高》 胡迎建& 13-164& 庐山高送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165&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浅谈王清惠的《满江红》 李俊标 方艳& 17-206& 经史子集& 207& 春花秋月何时了――《长生殿》与《桃花扇》中的爱情比较 向志柱& 21-258& 同工异曲将军歌――黄遵宪《冯将军歌》《聂将军歌》对读 左鹏军& 26-289& 六朝文学的两大论争 吴功正& 29-3510& 阎立本观画& 3511& 试论小山词与淮海词的“闲雅风调” 叶帮义& 36-4212& 《西游记》佚本知多少 吴圣昔& 43-4913& 女性保贞术母题及其印度文化溯源 王立& 50-5614& 代面舞& 5615& 寒食、清明与诗 方盛良& 57-6016& 《金瓶梅》的两种成书过程 杜维沫& 61-6617& 曾巩在福州 邹自振& 67-7418& 莫愁东下――话语中心对周边文学的吸附 程章灿& 75-7919& 道得个语,居则易矣& 7920& 学术研究的指路明灯――读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朱恒夫& 80-8721& 说“啸” 王许林& 88-9122& 毛奇龄“嚼舌” 朱则杰& 92-9423& 国内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究竟何属 苗怀明& 95-9724& 古籍文献的检索工具书概述 王兆鹏& 98-10725& 唐玄宗戒酒& 10726& 地齐政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二) 许结& 108-11427& 以影藏形 朦胧空灵 陶文鹏& 115-11628& “愚者”的书写特色――柳宗元三篇贬谪文探赏 郭莲花& 117-12329& 从“潘勖锡魏”与“相如赋仙”看“风骨” 张宇& 123-12730& 素肌玉骨,天下雅器 退翁& 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03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我是怎样研究《红楼梦》的 吴新雷& 3-102& 名作中有名句也有拙句――王维《使至塞上》的新诠释 周相录& 11-143& 怒涛汹涌钱塘潮――两首咏潮名作对读 高锋& 15-174& 山中宰相& 175& 独辟意境写离情――读魏夫人《菩萨蛮》 葛培岭& 18-196& 铺张扬厉,云霞满纸――《水浒传》王婆语言赏析 张小芳& 20-227& 别开生面读《庄子》――读张潮的《联庄》 权赫子& 23-268& 游女佩珠的传说及其意蕴 蒋方& 27-319& 阮籍咏怀诗中的“变” 刘淑丽& 32-3510& 青眼& 3511& 人鱼之变窥哲理――唐人小说《薛伟》的意义 董乃斌& 36-4112& 明中叶吴中诗画的艺术风貌 于雯霞& 42-4413& 艺术创新,成就卓著――谈《金瓶梅》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 周中明& 45-4914& 《红楼梦》中三个配角的叙事作用 王建科& 50-5315& 姜夔与辛稼轩相识之时间考 朱丽霞& 54-5616& 桐城诗人刘大 赵杏根& 57-5917& 师者•长者•儒者――周振甫先生逝世三周年祭 黄道京& 60-6418& 两小无猜 文& 6419& 20世纪茶陵派研究回顾 司马周& 65-7320& 说诗 黄志浩& 74-7721& 访吴敬梓故里 陈淀国& 78-7922& 陆游《书愤》诗“以诸葛亮自比”说质疑 钟振振& 80-8123& 《金瓶梅》小考举例 陈诏& 82-8624& 鲍照的山水诗 苏瑞隆 黄玲& 87-9425& 千面女人――莫愁形象在后世文学中的衍变 程章灿& 95-10026& 古籍文献的检索工具书概述(续) 王兆鹏& 101-11027& 大哉言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三) 许结& 111-11628& 从《意中缘》看李渔的喜剧风格 傅少武& 117-12129& 《官场现形记》对近代小说现实主义风格的开拓 庞承强& 121-12730& 千姿百态古铜镜 于成宝& 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04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实证与理论 赵逵夫& 3-92& 仙境缥缈 星象言志――曹操《气出唱》其二诗意解析 赵利梅& 10-143& 《枯树赋》:庾信的哀叹和希冀 顾农& 15-174& 同写客愁 各臻妙境――《枫桥夜泊》与《题金陵渡》对读 李金坤& 18-215& 别情依依愁思长――《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俞为民& 22-276& 《离骚》中的女与上古时期的女性名号 蒋方& 28-317& 萧氏三兄弟的文学论 吴功正& 32-368& 永老无别离 万古常完聚――《西厢记》爱情婚姻观管窥 高益荣& 37-449& 屈辱与抗争――古代戏剧、小说中的三个风尘女子 孔瑾& 45-5010& 《金瓶梅词话》源流谈略 赵兴勤& 51-5511& 谈《金瓶梅》的主题 王志武& 56-6212& 写极骇人之事,用极近人之笔――金圣叹人物技法小议 罗德荣& 63-6613& 卢冀野:一位被遗忘的曲学大家 蔡永明 解玉峰& 67-7114& 王安石葬于何处 丰家骅& 72-7715& 电子古籍文献检索资源概述 王兆鹏& 78-8616& 多少楼台烟雨中 程章灿& 87-9217& 养士与用士 张强& 93-9518& 陶渊明“江州祭酒”辨 敖雪岗& 96-9819& 圆照之象 务先博观 吴承学& 99-10120& 经史传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四) 许结& 102-10721& 词写愁情 千姿百态 陶文鹏& 108-11222& 淡静有味苏辙诗 詹刚& 113-1182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清代散文 潘务正& 118-12224& 古代“孝子剧”漫谈 任孝温& 123-12725& 精美绝伦的玉器艺术 于成宝& 128-12926& 文学胜迹& 2
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05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规模宏阔 金针度人――记夏承焘先生未及成书的著述 陶然& 3-112& 二十世纪南戏与传奇研究回顾 徐朔方 孙秋克& 12-273&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品读 许卫全& 28-304& 千年谁知易安“愁”――李清照《一剪梅》词辩析 许金华& 31-345& 不知异日灯窗下,还有人能识此心?――瞿佑《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赏析 乔光辉& 35-376& 意浑格高顾春词――浅析《意难忘•自题梅竹双溪图》 廖延芳 叶淑芳& 38-397& 敦煌遗书中的小说 伏俊琏& 40-458& 论刘禹锡对词的创作及其贡献 孙琴安& 46-509& 清切平淡宛陵诗 郭英德& 51-5310& 谈《金瓶梅》的语言特色 张鸿魁& 54-5811& “我明一绝”是民歌 周玉波& 59-6612& 云车风马小流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灶神信仰及祭灶风俗略说 沈利华& 67-7113& “世难容”――说妙玉 王一涓& 72-7514& 从刚躁负气到处贵遗权――谈东晋山水诗人谢瞻 丁福林& 76-8115& 谢肇J与桃叶 陈庆元& 82-8516& 谶纬的“有助文章” 孙蓉蓉& 86-9117& 《金瓶梅》性描写的超越与失误 霍现俊& 92-9518& 清宗室溥儒佚诗 朱则杰& 96-9719& 《古文辞类纂》版本述略 周远政& 98-10520& 汤显祖与采茶戏、宜黄腔及故乡临川 邹自振& 106-11121& 史官建置: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一) 许结& 112-11722& 隋炀帝的诗歌创作 杨惠玲& 118-12123& “小乔初嫁了”试解 刘敏& 121-12324& 沆瀣风流:读书台畔老耆儒 程章灿& 124-12725& 瑰奇无比的漆器艺术 于成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06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胡云翼与中国现代词学的建立 谢桃坊& 3-102& 啸声微妙细甄别――苏轼《定惠院J师为余竹下开啸轩》欣赏 黎烈南& 11-153& 叶适《白石净慧院经藏记》读后记――一种乡土文化式的解读 钱志熙& 16-214& 尺简翻出千丈波――《西厢记•闹简》赏析 俞为民& 22-275& 联珠妙语唐寅诗――《桃花庵歌》赏析 邹庆浩& 28-296& 大明湖的秋天――读申涵光《泛明湖》 许伯卿& 30-317& 时危见臣节 世乱识忠良――谈魏晋南北朝军旅诗 成军& 32-378& 芳音何更妙 清月共婵娟――从张祜诗看唐代乐舞 王增学& 38-409& 活泼率真、旷放清丽的刘效祖散曲 刘英波& 41-4610& 耍狮抛球,射箭立的――古代小说人物刻画漫议 罗德荣& 47-5011& 《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说的首创者当为孙楷第 苗怀明& 51-5412& 从中国古代文人宦游看文学与旅游的互动 唐佳文& 55-5813& 爱住金陵为六朝(城市寓言•上) 程章灿& 59-6314& 幽幽香山谒诗魂――重游洛阳白居易墓 陈淀国& 64-6615& 曲学师范――记曲学大师钱南扬 周立波& 67-7116& 司马迁“爱奇” 张强& 72-7317& 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明清小说评点批语例释 饶道庆& 74-7618& 窦警凡《历朝文学史》――国人自著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 周兴陆& 77-8619& 清代骈文评点大家――蒋士铨 徐国华& 87-9220& 钟嗣成的《录鬼簿》 杨宝春& 93-9521& 歌台观色相――李渔的剧场论浅探 骆兵& 96-9822& 近十年朱淑真研究述评 姜秀艳& 99-10523& 诸子争鸣: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二) 许结& 106-11124& 点染结合 情景相生 陶文鹏& 112-11525& 《暮江吟》写作时间考辨 贺严& 116-11926& 《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106―111期)总目录& 120-12727& 云锦――华丽岁月的见证 尹士亮& 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1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梁启超与《史记》 张慧禾& 3-82& 古诗“西北有高楼”及三首拟作解读 张玉琴& 9-143& 省略与对比艺术的精美典范――说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刘怀荣& 15-184& 超然淡泊 寄寓遥深――读苏轼《定风波》 李树则& 19-205& 看似寻常最奇崛 平淡之中蕴至情――李觏《乡思》赏析 刘秀芬& 21-246& 萁豆相煎何太急――《潘金莲激打孙雪娥》赏析 赵天为& 25-307& 于白描处见精神――吴嘉纪《绝句》赏析 马大勇& 31-328& “传奇之首”《赵飞燕外传》 李剑国& 33-409& 诗中有病卢照邻 高峰& 41-4710& 柳宗元及其诗文简说 尚永亮& 48-5611& 自成一家山谷体 郭英德& 57-6312& 中国妇女文学之翘楚――契丹族女诗人萧瑟瑟及其作品 周惠泉& 64-6913& 谈谈《金瓶梅》的人物研究 孔繁华& 70-7514&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杨继盛其人其文 刘鹤岩& 76-8415& 是真名士自风流――城市寓言(下) 程章灿& 85-9016& 关于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学术争论 黄道京& 91-9317& 桃源何处寻――陶渊明“桃花源”探略 颛孙张杰& 94-98+218& 中学文言文阅读散谈 徐志伟& 99-10419& 寄深情于家常语之中――魏初曲读札 王星琦& 105-10720& 两个陈琮是一人――陈琮生年及诗集 朱则杰& 108-10921& 经学构建: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三) 许结& 110-11722& 从《文心雕龙•物色》看魏晋人的自然审美意识 孙彦& 118-12323& 从《东郭记》中的“生”说起 张谦& 123-12724&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一 林初& 128-12925& 梁启超诗词 梁启超& 8+69+90+98+10426& 《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出版& 63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2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鸳鸯绣取度金针――胡适的方法论意识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白振奎& 3-132& 谈艺录& 13+18+21+24+30+36+42+48+54+60+66+87+1213& 语语从真性情流出――说杜甫《羌村三首》 李菁 吴在庆& 14-184& 理脉可寻 自然移情――范成大《眼儿媚》品赏 徐新国& 19-215& 稚态见童心 同中显其异――施肩吾《幼女词》与毛铉《幼女词》比较谈 王美春& 22-246& 另磨新墨 锐笔独出――《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黄洽& 25-307& 汉赋之本源的思考 白承锡& 37-428& 唐诗中的“阳关” 蒋方& 43-489&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小说 罗德荣& 49-5410& 清初明遗民诗人的诗史意识 潘承玉& 55-6011& 清代拟话本公案小说的演进蜕变及其文学品格 苗怀明& 61-6612& 旧时王谢(上):乌衣巷传说 程章灿& 67-7213& 纯情率真的帝王词人――李煜 刘尊明& 73-7914& 作为评点文学名家的汤显祖 徐国华& 80-8715& 梁启超与《古诗十九首》研究 张幼良& 88-9316& 历尽沧桑而不衰――游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张家荣& 94-95+217& 由张衡《南都赋》所见之东汉南阳风貌 邢东升& 96-9918& 谭嗣同佚诗及其他 朱则杰& 100-10219& 读《黄侃日记》随札 童岭& 103-10920& 玄学谈辩: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四) 许结& 110-11521&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程洪& 116-12122& 清代前期八股文的起废 杨波& 122-12723&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二 林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3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以传统形式研究《儒林外史》的回顾(上) 陈美林& 3-122& 骊山温泉美天下――张衡《温泉赋》赏析 章沧授& 13-163& 醉态各异妙笔生――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与杜甫《饮中八仙歌》比较谈 王美春& 17-214& 悲喜交集的抒情佳作――陈师道《示三子》赏读 张永芳& 22-245& 奇藻天发 警绝莫及――读杨慎《临江仙》(《二十一史弹词》说秦汉开场词) 徐同林& 25-276& 山林滋味 新鲜别调――施绍莘套曲《泖上新居》赏析 陈文瑛& 28-307& 余音袅袅寄情思――《桃花扇•余韵》赏析 俞为民& 31-368& 悠然迷所留 酒中有真味――古代咏酒诗的境界 王许林& 37-429& 从王昌龄的宫怨诗看这一题材从汉魏到盛唐的流变 刘淑丽& 43-4610& 《金瓶梅》作者“王稚登说”简论 鲁歌& 47-5211& 《风流院》与《临川梦》――明清戏剧舞台上的汤显祖形象 邹自振& 53-5812& 漫议“三言”中的谈鬼说怪小说 纪德君& 59-6313& 初入诗坛的陈子昂 戴伟华& 64-6814& 刘因作为诗人 张晶& 69-7215& 驰骋诗骚一楚狂――陈子展和他的文学研究 丁进& 73-7916& 二十世纪《诗经》文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 赵沛霖& 80-8317& 《刘禹锡集》的版刻和流传 孙琴安& 84-88+218& 《玉台新咏》研究二题 傅刚& 89-9419& 隋唐佛学: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五) 许结& 95-10220& 旧时王谢(下)•风流的渊薮 程章灿& 103-10821& 高中文言文教学破难说略 羊刚 周凌& 109-11522& 白描写生 活灵活现 陶文鹏& 116-11923&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与骈赋的发展 李新宇& 120-12424& 谈谈古典小说中的“叙事性意境” 张同铸& 124-12725&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三 林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4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文化巨人钱钟书 刁生虎& 3-102& “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以传统形式研究《儒林外史》的回顾(下) 陈美林& 11-203& 距离与美感――说周邦彦《少年游》 张宏生& 21-234& 现实的焦虑 灵境的启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新解 施正荣& 24-275& 闺中知己,却是同**恋――解读《聊斋志异•封三娘》 胡淳艳& 28-316&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梧桐”意蕴 王敏& 32-367& 论中国古诗的“外阴内阳” 邬国平& 37-418& 略谈魏晋赠答诗 顾农& 42-469& 古代相思病母题的佛经文献溯源 王立& 47-5210& 《西游记》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 黄汉坤& 53-5611& 骑鹤扬州 程章灿& 57-6212& 新书架& 6213& 谢混和他的山水诗 丁福林& 63-6914& 刘克庄研究综述 王述尧& 70-7915& 阮大铖的《双金榜》与澳门大三巴寺 李金松& 80-82+216& 诗情画意多神韵――评乾隆帝题画诗的美学观 陆钦& 83-8717& 元剧“孛老”小考 张影& 88-9318& 想像虚构 离形得神 陶文鹏& 94-9819& 宋明理学: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六) 许结& 98-10620& 文言文的延伸阅读 陈俊江& 107-11421& 谢肇J《五杂俎》版本述略 廖虹虹& 115-12022& 江淹“才尽”说新解 陈涛& 121-12723&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四 林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5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王季思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康保成& 3-19+22& 屋下架屋& 193& 若有人兮山之阿――屈原《山鬼》赏析 阳静& 20-224& 悬剑空垅 有恨如何――读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 陈庆元& 23-265& 马迟枚速& 266& 惨晶泣血的悼亡杰作――欧阳修《迷梦赋》赏析 姜光斗& 27-287& 风流蕴藉 柳之绝唱――杨慎《柳》诗评析 李薇& 29-318& 留取丹心照汗青――蒋士铨《冬青树•柴市》赏析 俞为民& 32-379& 古代词史与词学史说略 刘石& 38-4210& 一字千金& 4211& 宋代僧人与词 刘晓珍& 43-4612& 《金瓶梅》作者“徐渭说” 潘承玉& 47-5013& 箴言与清言――读《呻吟语》与《菜根谈》 吴承学& 51-5514& 颊上添毫& 5515& 漫话“红楼”菜肴 沈新林& 56-6016& 浅析匡超人灵魂蜕变的悲剧因素 于淑健& 61-6517& 清初散文大家侯方域 邹自振& 66-7418& 总集与选本 王运熙& 75-8119& 百斛金陵春 程章灿& 82-8520& 顾颉刚先生的《诗经》研究 章原& 86-9221& 天下衣冠仰圣门――游曲阜孔庙 任娟& 93-9522& 清代朴学: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七) 许结& 96-10223& 谈《周易》“大衍之数” 于成宝& 103-10724& 目送手挥& 10725&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出世”之意 李淑宁& 108-11226& 妙用似人 构思造境 陶文鹏& 113-11527& 中学文言文的研究性学习概说 朱德勇& 116-12128& 《西游记》作者之我见 顾洁诚& 122-12729&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五 林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6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陈寅恪先生文学史研究方法概述 黄鸣& 3-102&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谈杜甫“草堂诗”中对自然生命的关爱 沈利华& 11-153& 勺水兴波,层层追险的情节艺术――《聊斋志异•青娥》漫议 刘颖慧& 16-204& 范温与中国的韵论 傅新营& 21-285& 从分别屈、宋到屈、宋并举――汉魏六朝时期关于楚辞的文体认识 蒋方& 29-346& 浅读《封神演义》 吴承学& 35-437& 宋词中的市民形象 房日晰& 44-468& 江湖宴钦与《水浒传》的关目设计 吴光正& 47-539& 王维“老年方爱粥”句解 薛天纬& 54-5610& 马来西亚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黄先炳& 57-6111& 《怀旧篇》中的徐枋 方良& 62-6712& 姚鼐读书生活一瞥 张徐芳& 68-7213& “知人论世”、“见从己出”和“法不前定”――《吴敬梓研究》出版20周年回顾 陈美林& 73-8314& 《金瓶梅》人物形象研究述评 葛永海& 84-8915& 词中小剧 对话传神 陶文鹏& 90-9316& 普及的“经典”――简说《古文观止》 王英志& 93-9517& 俗眼看“花”――晚清南京*界一瞥 程章灿& 96-10118& 怀古岳阳楼 刘绍龙& 102-106+219&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新课标”背景下的文言文阅读 钱进 汪永亮& 107-11420& 清幽疏古 含蓄蕴藉――论沈宜修的词 肖璐& 115-11921&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112―117期)总目录& 120-12722&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六 林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01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我的从师问学过程 宁宗一& 3-82& 有节制有节奏的感情喷发――刘琨《扶风歌》赏析 顾农& 9-123& 在文学复古之外――李颀、李攀龙两首七律的比较 张广绍& 13-174& 逍遥之乐背后的隐微心曲――苏轼《前赤壁赋》主旨新探 李金松& 18-265& 悲莫悲兮生别离――马致远《汉宫秋》二、三折赏析 厉晖& 27-306& 含蓄蕴藉 言近旨远――张可久[中吕•朝天子]《探梅》赏析 张梅珍& 31-357& 乐极哀来 因情生变――《长生殿•惊变》赏析 俞为民& 36-408& 识之些微残篇断简 遂使才子万古留名――读袁宏道《徐文长传》 文瑛& 41-439& 谈谈1900年前后的三部“中国文学史”著作 黄霖& 44-5010& 杨万里的诗味说及其时事诗 刘天利& 51-5511& 《三国演义》五题 王志武& 56-6412& 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李逵形象新说 淮茗& 65-6813& 陶渊明和王绩的隐逸之别 郑朝琳& 69-7414&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的学术人格及古今诗学研究 白振奎& 75-8215& 细数落花――王安石与南京(上) 程章灿& 83-8916& 吟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漫谈古诗词文吟诵(一) 陈少松& 90-9617& 殉马坑•齐故城•锦秋湖――淄博游踪 邹自振& 97-10118& 元宵起源无关乎汉文帝即位 王继如& 102-10519& 吴伟业墓碑与元好问 朱则杰 徐丰梅& 106-10920& 白石词的奇警之句 陶文鹏& 110-11421& 从宋代诗词里的“红烛”意象看“诗庄词媚” 冯渊& 115-12222& 从家学传承解读班固《离骚序》 阳静& 123-12723& 翰墨馨香 以兴诗文 于成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02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借西方现代理论之石攻中国词学之玉――略论叶嘉莹先生对王国维词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王奎光& 3-82& 笔显南山秀 情倾社会美――汉班固《终南山赋》赏析 章沧授& 9-123&nb, 当令麟阁上 千载有雄名――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赏析 李鸣& 13-164& 重返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文化解读 洪涛& 17-225& 咏物•咏史•感怀――宋无《蕃厘观感琼花》评析 李军& 23-266& 十年游宦归梦远――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赏析 蔡晓妮& 27-297& 宋词的流派问题 谢桃坊& 30-378&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流变 庞金殿& 38-439& 从《将进酒》看“太白遗风” 魏娜& 44-4610& 北宋词坛“偶像”柳三变 王兆鹏& 47-5311& 赋得真情在人间――记明末清初女诗人李因 莫立民& 54-5912& 陆游《渭南文集》的编纂与流传 蒋方& 60-6713& 一部罕见的石刻清人诗集――关于丁敬的《砚林诗墨》 郑幸& 68-7214& 小资料& 7215& 半山夕照――王安石与南京(下) 程章灿& 73-7816& 十年来的清词研究 马大勇& 79-8717& 以凄冷之笔抒写恋情 陶文鹏& 88-9118& 近体诗的吟诵――漫谈古诗词文吟诵(二) 陈少松& 92-9819& 漫谈《红楼梦》中人物的绰号 孔令彬& 99-10620& “大刀头”的典故与诗 郭丹& 107-10821& 风雨多景楼 铁爱花& 109-11422& 以“立人”为中心,实现精神的自我成长――“新课标”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 汪永亮& 115-12123& 从五首名家名词浅析园林意象的嬗变 罗燕萍& 122-12724& 落笔惊风 斯文乃成 于成宝& 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03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解读《金瓶梅》的一种策略 宁宗一& 3-112& 追忆汪辟疆先师的言传身教 金启华& 12-163& 孟浩然的等待――《宿叶师山房待丁公不至》诗赏析 高玮& 17-204& 一腔孤寂 满纸悲凉――苏轼《寒食诗二首》赏析 余祖坤& 21-235& 妙笔写性灵――袁枚《兴安》赏析 车振华& 24-286& 说黄遵宪诗《题黄佐廷赠尉遗像》 张永芳& 29-317& 从神化到世俗:古代爱情赋的演变 王许林& 32-388& 浅谈白居易诗歌中矛盾的女性观 杨光& 39-439& 曹邺的诗歌:晚唐社会的一面镜子 屠建平& 44-4710& 宋代柳永词接受论析 邓建&, /SPAN& 刘尊明& 48-5511& 金代文风的开创者:宇文虚中及其诗歌创作 周惠泉& 56-6212& 清初第一学人――纳兰性德三百五十年祭 张家惠& 63-6813& 曾巩佚事 包忠荣& 6814& “博于材艺”第一人杰出的艺术家曹雪芹 黄道京& 69-7515& 462年的爱情――贵妃之死(上) 程章灿& 76-8216& 古体诗的吟诵――漫谈古诗词文吟诵(三) 陈少松& 83-9117& 第一讲 什么是诗的形象 徐有富& 92-9818& 清凉山里问传奇 李治中& 99-10319& 大型总集《全元文》(60册)问世 大江& 10320& 《金瓶梅》书名寓意探微 李金坤& 104-10621& 拟人象征 虚处寄托 陶文鹏& 107-10922& 走进文言虚词的天地 方青稚& 110-12023& 初盛唐书论与诗格关系初探 冯翠儿& 121-12724& 紫砂壶里乾坤大 诗书章画可入茶 于成宝& 128-12925& 名家谈“国学最低书目”& 11
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04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学海初程小记 谢桃坊& 3-92& 睹物思人 情理兼胜――苏轼《方与可画oY谷偃竹记》赏析 姜光斗& 10-143& 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剪灯新话•华亭逢故人记》赏析 乔光辉& 15-194& 千古妙品子桓文――《答繁钦书》赏析 邹庆浩 李景娟& 20-225& 诗画融通的新纪元――论元代题画诗的美学价值 吴企明& 23-286& 《九歌》性质考辨 孙老虎& 29-337& 略谈李之仪的词 房日晰& 34-398& 王韬小说集改名的版本情况 王旭川 宫妮娜& 40-429& 吐词非谐今――唐孙华其人与诗 邬国平& 43-4610& 《明太祖集》及朱元璋心态 于雯霞& 47-5111& 戏曲史上花、雅问题述评 范丽敏& 52-5712& 哀荣背后的都城政治――贵妃之死(下) 程章灿& 58-6513& 词的歌唱与吟诵――漫谈古诗词文吟诵(四) 陈少松& 66-7814& 乐山大佛琐记 陈德忠& 79-8415& 汪绍楹《搜神记佚文》辨正 李剑国& 85-9016& 如何理解唐代诗文中的“学士”和“侍御” 顾建国& 91-9417& 红绿映衬 翻俗为雅 陶文鹏& 95-9718& 第二讲 诗的形象特点 徐有富& 98-10519& 友谊 莫砺锋& 106-11420& 辨析和掌握古代汉语中名词类活用规律 谢海颖& 115-12221& 上古刺客的精神解读 李璐& 123-12722& 纸寿千年 万古传存 竹子& 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05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高山景行 故事新语――追忆胡小石先生二三事 金启华& 3-72& “设情以位体”――回顾《吴敬梓评传》写作、出版过程 陈美林& 8-153& 雅人深致 舞台真情――记吴白壬 侯荣荣& 16-194& 陶诗二首解读 顾农& 20-245& 曲名同一音符异――三首听筝诗比较 王美春& 25-276& “贪官”的自画像――析《醉醒石•高才生傲世失原形》中的李微形象 张文珍& 28-317& 浅谈李渔的题画诗词 沈新林& 32-378& 吴人的戏剧理论 江兴v& 38-449& 北宋词坛的最佳词手――秦观 王兆鹏& 45-4910& 陆游的入蜀之行 蒋方& 50-5611& 高阁临江 程章灿& 57-6112& 古文的吟诵――漫谈古诗词文吟诵(五) 陈少松& 62-7213& 第三讲 抒情是诗的主要任务 徐有富& 73-8114& 一部超级类书――《册府元龟》 李丹& 82-8515& 花 莫砺锋& 86-9316& 关于南朝妇人集的几个问题 许云和& 94-9817& 从龚自珍集外文《冷石轩记》说起 朱则杰& 99-10218& “孔门教学”在当代的发展――评《师门问学录》 陈辽& 103-10619& 白石属对 精美奇妙 陶文鹏& 107-11220& 关于文言句式 董秋成& 113-12121& 于谦的人格、诗风及其诗史地位 徐同林& 122-12722& 漫谈印章艺术 于成宝& 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06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勇预时流――陈寅恪的治学特色 赵彩花& 3-82& 清新俊逸 生面别开――吕碧城《解连环•巴黎铁塔》词赏析 兼谈她的“海外新词” 李静嘉& 9-153& 温厚和平 典雅自然――陈梦雷套曲浅析 王汉民& 16-204& 闺怨诗的女声原唱――《诗经•卫风•伯兮》赏析 王绪霞& 21-245& 三首宋词的性别解读 赵永源& 25-286& 从《文选》“七”看七体题材内容之演变 孙津华& 29-347& 《沧浪诗话》对《唐才子传》 唐诗观的影响 周兴陆& 35-398& 《忆秦娥》:柔美与苍凉的结合――词的一种表现方式 刘淑丽& 40-459& 出将入相的文坛领袖张说 王太阁& 46-5210& 旧时燕 程章灿& 53-5511& 吟诵腔调――漫谈古诗词文吟诵(六) 陈少松& 56-6312& 绍兴蓬莱又一处 赵冠义& 64-6813& 《金瓶梅》毒书复仇说、诬陷仇人与佛经故事 王立& 69-7614& 不值与不遇 吴承学& 77-8015& 情痴入幻 以幻写真 陶文鹏& 81-8416& 第四讲 诗的节奏是怎样形成的 徐有富& 85-9517& 写景 莫砺锋& 96-10218& 在阅读中鉴赏,在鉴赏中阅读――谈谈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刘凯& 103-11119& 明清小说中的焚稿现象探因 许菁频& 112-11920& 2005年(第118―123期)总目录& 120-12721& 古代酒具漫谈 于成宝& 128
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01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卷首语& 3-42& 求新与坐冷板凳 徐有富& 5-113& 熔裁旧典 巧制新声――两首《长门怨》诗对读 韩震军& 12-144& 一厢情愿的诗人――读元稹的《行宫》 曾晓渊& 15-195& 杀气逼人 生机陡现――《西厢记•寺警》赏析 高峰& 20-236& 冲突与融合――元杂剧繁荣原因的文化透视 高益荣& 24-317& 关汉卿《绯衣梦》杂剧之情节蜕变 赵兴勤 赵|& 32-368& 写竹尽托平生意――徐渭的竹画诗评析 王& 37-439& 明末清初江南三诗派 罗时进& 44-5010& 陈廷敬的诗坛地位与宗杜倾向 王英志& 51-5911& 春 莫砺锋& 60-6812& 第一讲 画作真会 吴企明& 69-72+113& 破冰之旅――1990年海峡两岸小说、戏曲交流盛会的回顾 陈美林& 73-7914& 儒学之根基 六经之阶梯――“四书五经”简介 彭林& 80-8815& 第五讲 诗言志 徐有富& 89-9816& 中岛敏夫先生的中国文史研究 李庆& 99-10517& 感觉叠合 芬菲铿丽 陶文鹏& 106-10818& 感受唐风宋韵――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介绍 徐志伟& 109-11819& 李白诗“绕床弄青梅”之“床”字新解 赵蕾& 119-12320& 吴湖帆《旧时月色》及吴梅跋 禹露& 124-12721& 中国书之源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02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启功先生与中国古典文学 郭英德& 3-112& 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解读 顾农& 12-163& 寓议于记 别具手眼――苏轼《喜雨亭记》赏析 姜光斗& 17-204& 千古奇诗 深邃精警――说欧阳修的《日本刀歌》 黎烈南& 21-255&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李清照与朱淑真怀人词比较 赵天为& 26-316& 袅娜多姿与悲悯情怀――魏晋南北朝女性赋中的女性形象 赵艳喜& 32-377& 从元稹《会真诗》的用典看崔莺莺的身份 景凯旋& 38-428& &, /SPAN&西厢题材故事的源起及流变 伏涤修& 43-469&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结局的社会文化成因 李鸿渊& 47-5410& 萧衍与梁代文学 钱汝平& 55-6111& 第二讲 凸显主景 吴企明& 62-6512& 黄蕉丹荔 福我寿民――拜谒柳州柳侯祠 周立波& 66-7013& 杜诗《佳人》篇发微 张家壮& 71-7714& 《孔雀东南飞》人物性格谈 谢嗣极& 78-8515&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明清才女的皈依佛、道之风 乔玉钰& 86-8916& 周邦彦词校议二则 房日晰& 89-9117& 象征暗示 寓意深远 陶文鹏& 92-9518& 第六讲 诗的理趣 徐有富& 96-10619& 秋 莫砺锋& 107-11520& 如何学好《红楼梦》――苏教版选修教科书《〈红楼梦〉选读》简介 徐林祥& 116-12121& 元杂剧“关目拙劣”再探讨 杨秋红& 122-12722& “写本书”的风行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03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欲问渊源穷奥秘,只缘吾笔写吾真”――我的辞赋情缘及研究断想 许结& 3-102& 仿效旧题 开拓创新――谈李白以乐府旧题而作的五绝 金启华 金小平& 11-143& 三首《望夫石》比较谈 王美春& 15-194& 销魂荡气的憔悴美――从《卫风•伯兮》到李清照《醉花阴》 陈西洁& 20-245& 势均力敌 不战而胜――读明初林鸿的一组边塞诗 徐同林& 25-286& 王逸与班固的屈原评价之争 蒋方& 29-377& 稿约& 378& 古代绝笔诗漫谈 张浩逊& 38-439& “文之佳恶吾自得之”与文责自负 邬国平& 44-4910& 第一讲 约会词(上) 王兆鹏& 50-5811& 第三讲 通感 吴企明& 59-62+13012& 第七讲 诗的意象(上) 徐有富& 63-7313& “长沙阁学,季清巨儒”――王先谦 李娟& 74-7914& 一部清初诗歌的发展史――《诗观》 王卓华& 80-8815& 咏物拟人 栩栩传神 陶文鹏& 89-9216& 《世说新语》札记三则 陈道贵& 93-10017& “乌鹊”小考 查金萍& 101-10718& 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 李倩& 108-11219& 走进《史记》――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史记〉选读》介绍 唐江澎 张克中& 113-12120& 从《广绝交论》到《葛衣记》 李芳& 122-12721& 开创性的雕版印刷 大江& 128-12922& 诗词& 28+49+58+73+88+92+100+107+121+127
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04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郑振铎对明清俗曲研究的贡献 李秋菊& 3-5+7+6+8-92& 说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顾农& 10-133& 直而不逸 婉而多讽――戴叔伦《女耕田行》诗赏析 范新阳& 14-174& 纵有杜康何能不抚剑悲歌――陈人杰《沁园春•次韵林南金赋愁》解读 阮忠& 18-235& 大隐的缺席――陶渊明不入《世说新语》新释 卞东波& 24-296& 稿约& 297& 曲水缘何能赋诗――兼及山水诗的形成 刘强& 30-408& 宋代山水词的哲学意蕴 王晓骊& 41-459& 稼轩词艺的禅学促因 刘晓珍& 46-5510& 《三侠五义》版本的流变 王湘华& 56-5911& 第二讲 约会词(下) 王兆鹏& 60-6612& “东门之杨”话陈王 李治中& 67-7213& 第四讲 听香 吴企明& 73-76+13014& 苏试与凤翔东湖 张文利& 77-8315& 读《花外集》札记 房日晰& 84-9116& 从“东南半壁”谈南、北《拜月亭》剧的关系 巨传友& 92-9617& 《东京梦华录》版本发微 伊永文& 97-10218& 刻画女性 凄美动人 陶文鹏& 103-10719& 第八讲 诗的意象(下) 徐有富& 108-11320& 领略古代散文的美丽风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 黄厚江& 114-12121& 刘勰论“体” 张新明& 122-12722& 全盛的宋代刻书业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05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气象雄浑 奔放飘逸――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郁贤皓& 3-92& 第三讲 怀古咏史词(上) 王兆鹏& 10-203& 九月九日异乡抒怀――读唐诗《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三首同题和作 艾冬梅& 21-264& 花香鸟语中的一声春雷――《西厢记•解围》赏析 高峰& 27-295& 寄寓政治理念的特殊传记――略说清初散文《芋老人传》 张永芳& 30-336& 诗词& 33+41+53+72+92+101+1087& 伟哉旷达士 知命固不忧――漫说“旷达” 王许林 盖德安& 34-418& 书里书外的苏小妹 汪燕岗& 42-469& 一位清醒而痛苦的悲剧英雄――诸葛亮 淮茗& 47-5310& 《长生殿》对临川戏剧的吸收与承继 邹自振& 54-6211& 金代文学家――宇文虚中 周惠泉& 63-7212& 第五讲 取势 吴企明& 73-76+13013& 第八讲 诗的情景 徐有富& 77-8514& 想象丰圆 联想独特 陶文鹏& 86-9215& 韩愈集注本概述 杨国安& 93-10116& “图披子美迹,诗诵欧阳篇”――沧浪亭的文学因缘 杨旭辉& 102-10817& 施闰章《西湖竹枝词》 朱则杰& 109-11218& 选读经典鸿篇 了解文化精华――苏教版选修教科书《〈论语〉、〈孟子〉选读》介绍 徐兴无& 113-12219& 曾国藩诗歌与乱世情怀 张静& 123-12720&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06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从《讲义》到《大纲》――朱东润早年研究文学批评史的一段经历 周兴陆& 3-92& 怎样解读词谱 谢桃坊& 10-183& 第四讲 怀古咏史词(下) 王兆鹏& 19-264& 清丽新巧 深婉悠长――读王建《宫词》之九十一 渠红岩& 27-305& 寓精整于参差错落之中――韩愈《画记》赏析 姜光斗& 31-346& 心事缥缈 触景伤情――吴文英《扫花游•春雪》赏析 江合友& 35-397& 一曲农民理想主义的悲歌――《水浒传》“李逵寿张乔坐衙”片段品读 许卫全& 40-438& 合本子注的由来 周生杰& 44-509&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来历考 胡建升& 51-5310&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孔尚任与《桃花扇》 宋词& 54-6111& 第十讲 诗的意境 徐有富& 62-7412& 人世、空山与瀑泉――隐士诗人于鹄的精神世界 刘艳云& 75-8413& 第六讲 取影 吴企明& 85-8814& 《孔丛子》真伪辨 孙少华& 89-9315& 谈谈《长恨歌》的详和略 熊露士& 94-9916& “福禄寿”三星与中国传统社会价值取向 沈利华& 100-10517& 摹写物态 曲尽其妙 陶文鹏& 106-11018& 漫谈中学古诗文诵读教学 徐志伟& 111-12019& 《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124―129期)总目录& 121-12720& 多姿多彩的元明清图书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01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辉煌的爱国词章――谈辛弃疾的词 刘乃昌& 3-142& 诗词& 14+17+29+36+54+61+73+80+118+1273& 王维《杂诗》赏析 曾晓渊& 15-174& 冷雨丁香伤心人――秦观词三首赏析 孙超 张俊& 18-225& 借问浮世有几回婵娟明夜――范成大《念奴娇•双峰叠嶂》解读 阮忠 于蓓李& 23-296& 关汉卿《望江亭》杂剧品探 赵兴勤 赵|& 30-367& 以退为进的一场智斗――《西厢记•拷红》赏析 高峰& 37-418& 浅析谢灵运的“狂傲” 高建军& 42-479& 莫道弦歌愁远谪 青山明月不曾空――王昌龄左迁龙标与宦楚诗 吴波& 48-5410& 辽代契丹文文学的代表作:《醉义歌》 周惠泉& 55-6111& 谈谈毗陵七子形成过程中的家族因素 梁尔涛& 62-6612& 《湘绮楼日记》与王]运的性格和人格 傅宇斌& 67-7313& 陆游三过金陵 蒋方& 74-8014& 第七讲 比物以德 吴企明& 81-84+13015& 第十一讲 诗的构思 徐有富& 85-9416&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主题研究述评 蒋正治& 95-10017& 细节鲜活 传神微妙 陶文鹏& 101-10518& 为“天生丽质难自弃”进一解 吴在庆 林欣欣& 106-10919& 稿约& 10920& 宋征舆生年辨正 朱丽霞& 11021& 朱彝尊《西陵后感旧》本事 朱则杰& 111-11222& 小议《红楼梦》中的几个方言词语 沈新林& 113-11823& 《古诗归》:体现竟陵派诗学思想的选本 解国旺& 119-12724& 与促织有关的……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02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关于综合研究的几点体会 赵沛霖& 3-122& 诗词& 12+21+24+33+41+49+55+63+71+78+89+102+1273& 乐府旧题 宫怨精品――李白《玉阶怨》赏析 张永芳& 13-164& 陈情磊落 缱绻曲折――读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王俊& 17-215& 清新秀逸 饱含哲理――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赏析 姜光斗& 22-246& 光彩四溢、发人深省的人生警句――苏轼《浣溪沙》词欣赏 黎烈南& 25-297& 心儿是永远的浮萍――《虞美人•听雨》和《天净沙•秋思》对读 沈祖春& 30-338& 徐笔下的思妇形象及文人自觉的代言体创作 刘淑丽& 34-419& 深于比兴 妙于寄托――张九龄感遇咏怀诗的艺术特征析议 顾建国& 42-4910& 宋代山水词中的城市风情 王晓骊& 50-5511& 陈师道词简说 房日晰& 56-6312& 略论晚清目录学家丁丙的词学思想 陈瑶 钱建状& 64-7113& 北宋诗僧道潜 高慎涛& 72-7814& 第八讲 含蓄美 吴企明& 79-82+13015& 三家曲选――对宫廷(教坊)曲唱的追忆 李舜华& 83-8916& 清初诗文选家陈祚明及其《采菽堂古诗选》 陈斌& 90-9517& 《黔之驴》之“黔”与贵州无关考论 杨经华& 96-9718& 融化诗句 浑然天成 陶文鹏& 98-10219& 第十二讲 诗的想象 徐有富& 103-11320& 南国无双地 西江第一家――道教名山龙虎山 胡迎建& 114-12121& 从使美不成其为美到使美成其为美――再读《红楼梦》 潘知常& 122-12722& 风筝的学问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03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陶潜未曾“见”南山――徐复先生严谨治学一例 景凯旋& 3-92& 鲁迅:英雄主义的文学观 白振奎& 10-193& 中国文学中的“断臂维纳斯”――隋释真观《愁赋》赏析 郑群辉& 20-244& “述事申哀,笔情缭绕”――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马丕环& 25-295& 诗词& 9+19+29+44+49+86+106+112+1156& 深幽超尘 诗中有道――王维《过香积寺》赏析 王莉& 30-337& 疲倦的行者――乔吉《金陵道中》赏析 常凤媛& 34-388& 《诗经》“兴”义类述 戎丽娟& 39-449& 从《竹林七贤论》看戴逵其人 顾农& 45-4910& 古代的俳谐文学观 王毅& 50-5511& 被误读的隐士――王绩 芦莹& 56-6012& 鹅湖共饮 长歌相答――辛弃疾与陈亮 徐新国& 61-6813& “留得山城遗爱在”――汤显祖与遂昌 邹自振& 69-7814& 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江淹(上) 丁福林& 79-8615& 第九讲 以艺术效果写美 吴企明& 87-90+13016& 第十三讲 诗的构思方法举例 徐有富& 91-10017& 炼字琢句 工丽圆融 陶文鹏& 101-10618& “园灵证盟”――沈复与沧浪亭 杨旭辉& 107-11219& 辞赋的医疗作用 郭维森& 113-11520& 读明代民歌札记(四则) 周玉波& 116-12021& “无爱”的乱世与“失爱”的《三国》――第三只眼睛看《三国》 潘知常& 121-12722& “粉墨登场”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04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中国古典文学与国学 谢桃坊& 3-112& 独自“同欢”――李白《月下独酌》细读 曾晓渊& 12-163& 男性话语中的闺阁女性形象――王昌龄《闺怨》诗的另一种解读 任葆华& 17-214& 孤独者的耽溺与沉醉――读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 侯文华& 22-265& 新颖•独创•俳谐――刘过《沁园春》解读 房日晰& 27-296& 东汉后期的游宦、游学之风与文人五言诗 陈君& 30-377& 乌台诗案史话之一:阴谋的出笼 莫砺锋& 38-438& 合说部之众长 续《聊斋》之神韵――清代仿《聊斋》传奇小说概观 王海洋& 44-499& 梅曾亮对桐城派的发展 魏晓虹& 50-5410& 近代传奇杂剧的存世数量与研究价值 左鹏军& 55-6111& 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江淹(下) 丁福林& 62-7012& 第十讲 审美移情 吴企明& 71-74+113& 连珠体的归类与起源问题的再思考 罗莹& 75-8214& 冯班《钝吟杂录》论严羽平议 蒋寅& 83-9015& 宋江杀阎婆惜前后 程章灿& 91-9516& 以景结情 余味悠长 陶文鹏& 96-10017& 第十四讲 诗歌语言的特点 徐有富& 101-11118& 蔡正孙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 卞东波& 112-12019& 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的汉学研究之路 蒋向艳& 121-12720& 古代画家笔下的孔子 大江& 128-12921& 短文& 11+16+21+37+49+61+74+82+90+100+120+127
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05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戏曲改写漫话 陈美林& 3-112& 从《诗言志辨》看朱自清先生的治学 张海涛& 12-193& 喝不醉的诗人―――谈谈杜甫在诗中的饮酒形象 李杰玲& 20-224& 叙事之佳构 讽刺之力作――读唐庚《讯囚》 王美春& 23-265& 傲立天地间的孤独醉客――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黎湘& 27-316& 文似珍珠意如泉――王昶《游珍珠泉记》赏析 樊庆彦& 32-387& 李清照咏物词论略 王英志& 39-468& 横经虎观集诸儒――明末文学家张溥的社会活动 张正耀& 47-519& “声华格律,不减唐人”――清代初年的“娄东诗派” 查紫阳& 52-5610& 《文体通释》的文体学思想 吴承学& 57-6311& 第十一讲 以景衬人 吴企明& 64-67+13112& 第十五讲 诗的共鸣 徐有富& 68-7713& 至真情语 朴拙浑厚 陶文鹏& 78-8214& 游“秦园”访秦观墓 吴新雷& 83-8815& “一时文宗”许询的兴衰 顾农& 89-9216& 文采壮志撼江湖,半生穷困又颠狂――南宋“诗侠”刘过的传奇人生 张静& 93-9817&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述略 吴波 肖新华& 99-10918& 从围绕《静夜思》的争论看阅读的误区 熊露士& 110-11419&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误收宋人秦观诗 朱则杰& 115-11720& 以暴力为美:《水浒》的一个美学误区 潘知常& 118-12721& 另眼看元曲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06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诗词& 10+14+21+25+37+55+67+71+79+89+95+112+1202& 游园娱情 其乐无穷――谢I《游后园赋》赏析 章沧授& 11-143& 情理兼施,质朴感人:读岳飞《奉诏移伪齐檄》――兼与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比较 宁夏江& 15-214& 两难之间见深情――周邦彦《苏幕遮》词赏析 黎烈南& 22-255&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读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谢超凡& 26-306& 稿约& 307& 即景会心 以形传神――解读张九龄的登临行旅、山水景物诗 顾建国& 31-378& 乌台诗案史话之二:柏台霜气夜凄凄 莫砺锋& 38-459& 《花庵词选》及其在词学史上的价值 蒋哲伦& 46-5510& 清峭奇崛 跌宕多致――赵翼诗风初探 赵兴勤& 56-6211& 清代后期的浙西词派 刘深& 63-6712& 第十二讲 拟人化 吴企明& 68-71+13113& 从《尚书•洪范》谈起――中国传统幸福观分析 沈利华& 72-7914& 中国文学形象中的汉水女神 梁中效& 80-8615& 李商隐“当时七夕笑牵牛”辨析 杨经华& 87-8916& 诗情画意忆江南 陶文鹏& 90-9517& 第十六讲 诗歌鉴赏方法 徐有富& 96-10618& 奇书共欣赏――《世说新语》简介 刘强& 107-11219& 从蒙学中汲取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 谢嗣极& 113-12020& 《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130―135期)总目录& 121-12721&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01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郁贤皓教授的学术成就与治学方法 胡可先& 3-142& 诗词& 14+18+22+28+35+43+49+57+64+70+79+83+89+94+100+105+117+1273& 不亢不卑 豪气如山――李白《与韩荆州书》赏析 姜光斗& 15-184& 自然高妙之妙――曾《三衢道中》读后 周欣展& 19-225& 心期可与后人传――读钱谦益《后秋兴之三》有感 刘丽& 23-286& 青红:吴文英端午词赏析 夏明宇& 29-357& 神施鬼设 间见层出――论孟郊“苦吟”的艺术构思 范新阳& 36-438& 乌台诗案史话之三:营救与出狱 莫砺锋& 44-499& 僧诗之“蔬笋气”与“酸馅气” 高慎涛& 50-5710& 高洁的品格与真率的诗风――明遗民诗人魏耕其人其诗 张亦伟& 58-6411& 性格•品格•词格――王鹏运何以成为清末词家之首 巨传友& 65-7012& 一个文学批评家的史识――读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张桂萍& 71-7913& 第十三讲 以词入画 吴企明& 80-83+13014& 情景浑融 深蕴理致 陶文鹏& 84-8915& 《醉翁亭记》前实后虚笔法论――从苏唐卿篆书碑文的异文说起 钱志熙& 90-9416& “载愁”小考 左鹏& 95-10017& 李渔与他的家班女乐 朱秋娟& 101-10518& 走向世界的汤显祖研究 邹自振& 106-11719& 从“玄奘”到“唐僧”:对文化圣徒的美学颠覆 潘知常& 118-12720& 武英殿本(清宫典籍文化简介之一)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02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我与六朝文学研究――治学詹言(上) 穆克宏& 3-112& 眼观风波浩荡 胸怀日月运行――读曹操的《观沧海》 郭杰& 12-153& 诗词& 15+34+57+62+73+82+101+113+1274& 临别之际大谈玄理――说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 顾农& 16-185& 诗意的奇遇:唐人小说《柳归舜》解读 熊明& 19-266& “委曲精尽,不减古文”――苏洵仅存的两篇骈文欣赏 沙红兵& 27-347&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 黄鸣& 35-438& 谈谈杜甫的两次创作落潮 王许林& 44-499& 乌台诗案史话之四:涉案作品的文本分析 莫砺锋& 50-5710& 文学评点的奠基人――刘辰翁 焦印亭& 58-6211& 清代初年的蕉园诗社 胡小林& 63-6912& 第十四讲 真趣 吴企明& 70-73+13113& 韩国汉文学之祖――崔致远 党银平& 74-8214& 诏令类文体(一):诏书 吴承学 刘湘兰& 83-8915& 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第七届全国古代戏曲学术研讨会总结发言 陈美林& 90-9416& 水光山色与人亲 陶文鹏& 95-10117& 韩愈贬赴潮州取道何方 李菁& 102-10818& 柳宗元《咏三良》诗质疑 高平& 109-11319& “王安石字介”说 侯体健& 114-11920& 陆游词“以诗为词”说 房日晰& 120-12721& 殿本之数量(清宫典籍文化简介之二)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03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我与六朝文学研究――治学詹言(下) 穆克宏& 3-112& 行走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守望者――叶嘉莹和她的词学研究 王晓骊& 12-193& 人生失意,再创诗意的精神家园――王禹《村行》赏析 王世海 孙园园& 20-244& 痴儿、青眼及白鸥――黄庭坚《登快阁》诗赏析 蒋方& 25-305& 诗词& 30+51+60+65+72+85+1276&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解读 吴华峰& 31-347& 辛苦中的人生忧患――读王国维《蝶恋花》咏潮词 葛金根& 35-388& 研究信息& 38+1039& 黄州东坡史话之一:缥缈孤鸿影 莫砺锋& 39-4510& 新书预告& 4511&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作的吗 范春义& 46-5112& 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碎――纳兰词漫笔 张宗刚& 52-6013& 赵翼的咏史诗 李鹏& 61-6514& 突破“桐城”,自成格局――谈“阳湖派”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路海洋 邢蕊杰& 66-7215& 从兰台文人到“宪府文章”――班固的宦海浮沉与文学活动 陈君& 73-8016& 乱世中的一缕诗魂――司空图之死 关龙艳& 81-8517& 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陶文鹏& 86-9218& 稿约& 9219& 诏令类文体(二):制书、诰、敕书 吴承学 刘湘兰& 93-9920& 第十五讲 遗貌取神 吴企明& 100-103+13121& 唐传奇中的男性角色类型 刘艳& 104-10822&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的秦桧家族群像 白振奎& 109-11623& 萧条异代不同时――王船山为什么瞧不上杜甫 刘绪义& 117-12224& 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 沈新林& 123-12725& 清帝读书之勤奋(清宫典籍文化简介之三)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04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沉潜文献,恒毅拓新――王兆鹏先生的治学特点 邓建& 3-122&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意别解 杨勇军& 13-173& 临风怀想,古意苍茫――欧阳修《晋祠》赏析 姚永辉& 18-214& 诗词& 21+27+60+69+81+98+112+1275& 心情:隐约于季节与场景之后――读李清照《蝶恋花》词 刘淑丽& 22-276& 太湖石畔的青春酬唱――《西厢记•酬韵》赏析 高峰& 28-327& 漫说唐宋诗:异同与优劣 董乃斌& 33-438& 学术信息& 439& 酌古始而陋凡今,备文质之彬彬――唐代古文家论蔡邕的碑铭文 张根云& 44- 5210& 东坡黄州诗话之二:东坡居士 莫砺锋& 53-6011& 悲喜酸辣:宋词中的科举剪影 甘松 刘尊明& 61-6912& 古代通俗类书与《胡氏粹编》 向志柱& 70-7713& 第十六讲 生意 吴企明& 78-81+13014& 略谈日本汉文笑话集 孙虎堂& 82-8915& 奏议类文体 吴承学 刘湘兰& 90-9816& 商业型文人与文化型商人――李渔的人生角色 傅承洲& 99-10517& 女性心理的深细刻画 陶文鹏& 106-11218& 宫亭湖庙神及其在古典文学中的流变 卞东波& 113-11919& 《三国演义》的帷幄特色 李艳蕾& 120-12720& 华贵精良的内府刻书(清宫典籍文化简介之四)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05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略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考证方法 谢桃坊& 3-112& 章太炎先生及其《国学讲演录》(上) 吴永坤& 12-193& 一曲经久不衰的情感之歌――李白《长相思》(其一)的独特意蕴 郭玉萍& 20-254& 寻常鸟语引深思――欧阳修《画眉鸟》欣赏 黎烈南& 26-295& “人心至诚”的颂歌――关汉卿《玉镜台》评析 徐振贵& 30-356&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唐代诗人的金陵情结 张润静& 36-447& 黄州东坡史话之三:黄州风月 莫砺锋& 45-518& 《词论》作者小议 邓子勉& 52-589& 满族说部的历史渊源与传承保护 周惠泉 孙黎& 59-6810& 稿约& 6811& 清人选唐试帖诗概说 陈伯海& 69-7812& 潦倒坎坷的不幸文人――鲍照(上) 丁福林& 79-8713&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陶文鹏& 88-9314& 三上次男的《金史研究》 李庆& 94-10215& 书牍类文体 吴承学 刘湘兰& 103-11116& 读者•作者•编者& 11117& 第十七讲 寄乐于画 吴企明& 112-115+13118& 江南楼阁与唐诗 李德辉& 116-12019& “凹晶馆联诗”与《石鼎联句》――曹雪芹对韩愈的一次借鉴 钱志熙& 121-12720& “独一份”的内府写本(清宫典籍文化简介之五) 大江&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06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1& 章太炎先生及其《国学讲演录》(下) 吴永坤& 3-102& 钱玄同的《诗》学研究 章原& 11-153& 错落有致,虚实相生――朴寅亮《泗州龟山寺》诗赏析 姚大勇& 16-204& 芸芸众生的生命悲歌――杨万里《插秧歌》、《悯农》二首对读 余祖坤& 21-255& 宋言《效鸡鸣度关赋》赏析 周兴泰& 26-306& 先秦的食客 王云& 31-407& 《诗经》中鹿的文化寓意及其演变 吴崇明& 41-478& 杜甫与颜真卿为何擦肩而过 柳国良& 48-539& 黄州东坡史话之四:“东坡五载黄州住” 莫砺锋& 54-6110& 选山水胜迹,记文化精华――述明人孙应岳《金陵选胜》 成林& 62-6711& 简论董俞的《玉凫词》 刘勇刚& 68-7312& 第十八讲 画论诗化 吴企明& 74-77+213& 徐居正与《东文选》 陈彝秋& 78-8714& 论说类文体 吴承学 刘湘兰& 88-9615& 潦倒坎坷的不幸文人――鲍照(下) 丁福林& 97-10416& 传神妙笔写眉眼 陶文鹏& 105-10917& 学术动态& 10918& 面目模糊的二号首长――说卢俊义 淮茗& 110-11419& 读《临江之麋》偶识 胡恒& 115-11720& 谈谈苏轼《前赤壁赋》对前人时空观的超越 戴云波& 118-12121& 殿本图书的装帧(清宫典籍文化简介之六) 大江& 122+12922& 《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136―141期)总目录& 123-128
文章录入:淮茗&&&&责任编辑:淮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备案序号:;邮箱:.cn(淮茗)(向楷);电话:(向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是谁写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