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题 下图为某种高钙片什么时候吃最好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含有钙元素的化合物,A是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B、C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C→A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3)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下面这道题和您要找的题目解题方法是一样的,请您观看下面的题目视频
(2011福州)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在溶液中发生反应)。若B为纯碱,A、C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B、C的化学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物质A和C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3)纯碱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B座6层601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当前位置:
>>>下表是某厂生产的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问..
下表是某厂生产的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问答以下问题:(1)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2)KIO3中碘(I)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3)商标上的钙含量是指______(选填“单质钙”、“碳酸钙”、“钙元素”).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39+127+16×3=214;(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127214×100%=59.3%.(3)因为某种加钙食盐中的钙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化合物是由元素组成的,故包装标签上钙含量是指钙元素;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表是某厂生产的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问..”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可用O2,H2O,MgO分别表示氧气、水、氧化镁的化学式。 对概念的理解: (1)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 (2)每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但一个化学式有可能用来表示不同的物质。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没有别的式子再能表示氧气;P既是红磷的化学式,也是白磷的化学式。(3)纯净物的化学式不能臆造,化学式可通过以下途径确定:①科学家通过进行精确的定量实验,测定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再经计算得出。②已经确定存在的物质可根据化合价写出。书写规则: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通常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铜。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指出一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有带酸的原子团要读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铜,还有的要读“氢氧化某”,如“NaOH”叫氢氧化钠。“氢氧化某”是碱类物质,电离出来的负电荷只有氢氧根离子。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 宏观:表示该物质:铜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一个铜原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1)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①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标出已知、未知化合价:列出式子求解:(+1)×2+x×1+(-2)×3=0 x=+4②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如判断化学式KCO3是否正确标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计算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1)×1+(-2)×1=-1≠0,所以给出的化学式是错误的,正确的为K2CO3。③根据化合价原则,计算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如计算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和H2PO4-(磷酸二氢根)中磷元素的化合价。由于NH4+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多,而是等于+1.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x+(+1)×4=+1 x=-3 所以在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同理H2PO4-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而是-1. 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y(+1)×2+y+(-2)×4=-1 y=+5 所以在H2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④根据化合价原则,确定物质按化合价的排序。如H2S,S,SO2,H2SO4四种物质中均含有硫元素,并且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四种物质中分别为:-2,0, +4,+6,故这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的原则,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主要方法有两种:①最小公倍数法
确定化学式的几种方法:1. 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化学式例1:若A元素的化合价为+m,B元素的化合价为-n,已知m与n都为质数,求A,B两元素化合后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由题意知正、负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为m ·n,A的原子个数为(m·n)/m=n,B的原子个数为 (m·n)/n=m 答案:所求化学式为AnBm.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例2:根据反应方程式2XY+Y2==2Z,确定Z 的化学式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前有两个X原子,四个Y原子,则两个Z分子含有两个X原子和四个Y原子。 答案:z的化学式为XY2 3. 利用原子结构特征确定化学式例3: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求X、Y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X原子易得1个电子,Y原子易失2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可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2 4.利用元素质量比确定化学式:例4:有一氮的氧化物,氮、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 4,求此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根据xN:yO =7:4 得14x:16y=7:4,即x:y=2:1。答案:所求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5. 利用化学式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确定化学式例5:某氮氧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3个电子,求此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x+y=37x+8y=23解得x=1,y=2答案:所求化学式NO2。利用化学式的变形比较元素的原子个数:例:质量相等的SO2和SO3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解析: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二者的最小公倍数是320,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物质的质量相同,转化为分子个数SO2 为320/64=5,SO3为320/80=4,即5SO2与4SO3质量相同,所以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2):(4×3)=10:12=5:6。四、利用守恒法进行化学式计算:例:由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解析:在Na2S,Na2SO3,Na2SO4中,钠原子与硫原子的个数比是恒定的,都是2:1,因而混合物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或质量分数比)也是恒定的。设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可建立如下关系式。 Na ——S46  32x   32%46/32=x/32%解得x=46%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2%-46%=22%。利用平均值法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找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平均值(包括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质量、平均质量分数等),再根据数学上的平均值原理,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成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由此对混合物的组分进行推理判断。例:某气休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C,O两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8,则该气体可能是?解析:由题给条件知,该气体只含C,O两种元素,而这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可能是CO2、CO,O2。C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CO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4,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0 (因C的质量为0)。题中给出该气体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故符合题意的气体组成为:CO2或 CO,O2或CO,O2,CO2。 利用关系式法解题技巧: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式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例: 多少克(NH4)2SO4与42.4g尿素CO(NH2)2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设与42.4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的(NH4)2SO4的质量为x(NH4)2SO4——2N——CO(NH2)2  132         60   x         42.4g132/x=60/42.4gx=93.28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原子、分子)数目;②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③化学式石一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粒子中对应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
发现相似题
与“下表是某厂生产的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71091965381390423222410501230919实验室里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为了将这五种溶液进行鉴别,同学们先将五瓶溶液依次编号为A,B,C,D,E,然后进行实验,他们将这些溶液两两混合,其中A与B反应产生气体,B与E反应出现沉淀,其他均无明显现象.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B____E____;(2)写出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3)对还没有确定成分的溶液,有下列几种鉴别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①分别通入CO2气体 ②分别测定溶液的pH ③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④分别通入CO2气体,再滴加足量A溶液 ⑤分别滴加少量A溶液,再滴加适量B溶液.-乐乐题库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 & “实验室里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习题详情
123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3.4%
实验室里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为了将这五种溶液进行鉴别,同学们先将五瓶溶液依次编号为A,B,C,D,E,然后进行实验,他们将这些溶液两两混合,其中A与B反应产生气体,B与E反应出现沉淀,其他均无明显现象.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HCl;BNa2CO3ECa(OH)2;(2)写出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3)对还没有确定成分的溶液,有下列几种鉴别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②③④⑤.①分别通入CO2气体& ②分别测定溶液的pH& ③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④分别通入CO2气体,再滴加足量A溶液& ⑤分别滴加少量A溶液,再滴加适量B溶液.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3-河北区二模
分析与解答
习题“实验室里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为了将这五种溶液进行鉴别,同学们先将五瓶溶液依次编号为A,B,C,D,E,然后进行实验,他们将这些溶液两两混合,其中...”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据此解答.
解:(1)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题干A与B反应产生气体,B与E反应出现沉淀,则B是碳酸钠,A是盐酸,E是氢氧化钙,故填:HCl,Na2CO3,Ca(OH)2;(2)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3)没能确定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①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现象,氯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没有现象,无法鉴别;②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其pH等于7,测定溶液的pH可以鉴别;③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④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再加入盐酸,会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氯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加入盐酸也没有现象,可以鉴别;⑤分别加入盐酸,则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盐酸的量少,则盐酸全部参加反应,加入碳酸钠没有现象;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导致溶液中含有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填:②③④⑤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实验室里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为了将这五种溶液进行鉴别,同学们先将五瓶溶液依次编号为A,B,C,D,E,然后进行实验,他们将这些溶液两两...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实验室里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为了将这五种溶液进行鉴别,同学们先将五瓶溶液依次编号为A,B,C,D,E,然后进行实验,他们将这些溶液两两混合,其中...”主要考察你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与“实验室里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为了将这五种溶液进行鉴别,同学们先将五瓶溶液依次编号为A,B,C,D,E,然后进行实验,他们将这些溶液两两混合,其中...”相似的题目:
小梅对紫黑色固体A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简化如下:已知:A、B、C、D、E、F都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已出现的物质,转化图中某些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1)A的名称为&&&&;(2)转化F→B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O2↑,反应类型为&&&&;(3)转化B→D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反应类型为&&&&.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该实验中红磷应过量,目的是&&&&.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五氧化二磷.(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是集气瓶体积的&&&&,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4)某同学做该实验时,测出氧气的含量远远低于实际值,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①&&&&;②&&&&;(5)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填“能”或“否”),理由是&&&&.(提示: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2)图I实验中实验现象为&&&&、&&&&;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P2O5.(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mL刻度处才停止.(5)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I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实验室里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2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3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1)金刚石&&&&.(2)碳酸氢铵&&&&.(3)氢氧根离子&&&&.(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5)天然气(沼气)的燃烧反应&&&&&CO2+2H2O.
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10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3人类面临的三大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的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酸雨中的硫酸形成的途径之一是含硫燃料燃烧生成&&&&气体(写化学式),该气体与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进而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由亚硫酸转化为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属于&&&&.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实验室里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为了将这五种溶液进行鉴别,同学们先将五瓶溶液依次编号为A,B,C,D,E,然后进行实验,他们将这些溶液两两混合,其中A与B反应产生气体,B与E反应出现沉淀,其他均无明显现象.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B____E____;(2)写出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3)对还没有确定成分的溶液,有下列几种鉴别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①分别通入CO2气体 ②分别测定溶液的pH ③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④分别通入CO2气体,再滴加足量A溶液 ⑤分别滴加少量A溶液,再滴加适量B溶液.”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实验室里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为了将这五种溶液进行鉴别,同学们先将五瓶溶液依次编号为A,B,C,D,E,然后进行实验,他们将这些溶液两两混合,其中A与B反应产生气体,B与E反应出现沉淀,其他均无明显现象.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B____E____;(2)写出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3)对还没有确定成分的溶液,有下列几种鉴别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①分别通入CO2气体 ②分别测定溶液的pH ③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④分别通入CO2气体,再滴加足量A溶液 ⑤分别滴加少量A溶液,再滴加适量B溶液.”相似的习题。某同学在家做了如图所示的小实验,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鸡蛋壳内含碳酸钙,实验Ⅰ观察到的现象是①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②蜡烛过一会熄灭,由此得出有关CO2性质的结论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并依此性质确定CO2一个主要用途是用于灭火.
(2)蜡烛熄灭后,在玻璃杯口迅速盖一块涂蘸有石灰水的玻璃片.Ⅱ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据Ⅱ中实验,能否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能.为什么?因为不能确定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来自鸡蛋壳反应产生的还是来自蜡烛燃烧产生的.
解:(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淹没蜡烛,会看到蜡烛熄灭;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蜡烛过一会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用于灭火;
(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而使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鸡蛋壳反应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故无法确定二氧化碳的来源.
故答案为:
(1)蜡烛过一会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用于灭火;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不能&&&& 因为不能确定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来自鸡蛋壳反应产生的还是来自蜡烛燃烧产生的.
(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2)依据碳酸盐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判断,并书写方程式;根据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分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钙片什么时候吃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