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你等待的是我申办创建一个文化教育类的学会需要走哪些流程,以及找哪些相关部门!如有知情者,请告知!THKS

青青部落王欢:大蓝海,未来什么样的营地教育企业能脱颖而出? | 芥末堆
芥末堆看教育&不错过
青青部落王欢:大蓝海,未来什么样的营地教育企业能脱颖而出?
青青部落王欢:大蓝海,未来什么样的营地教育企业能脱颖而出?
摘要:营地教育有150年发展历史。
近几年,营地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营地教育备受教育行业和资本的关注。近日,首届营地教育城市合伙人大会在京召开,青青部落联合创始人、CEO王欢在会上从营地教育历史和现状谈起,为业者条分缕析营地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国际营地教育有150年发展历史中国起步较晚但势头强劲营地教育有150年发展历史。1861年,美国教师弗雷德里克·肯恩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为期2周的登山、健行、帆船、钓鱼等户外活动,这一般被认为是夏令营的起源,因此他被称为夏令营的“开山鼻祖”。1910年美国夏令营协会(ACA)应运而生,该组织后来创建了一个组织夏令营所需经验的模型,并使其产生的影响标准化,从此以后美国营地教育踏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整个20世纪,ACA和营地都在不断推行营地教育,1998年,作为美国最大的公立教育系统,纽约公立学校系统创建了一个公共教育的新模型,它将夏令营列入到课程当中,很重要的变化是,在夏天和学年的间歇期,共有28天的营地学习时间。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就把营地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系统的重要部分,分别建设了4个国家级的营地中心,并支持各级教育机构在全国建设了5万多个营地,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级营地活动。1990年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营地教育的系统,各级政府以及公益机构大力支持营地发展,在校学生都有机会经过选拔参加营地活动。另外,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通过政府投资,专业机构运营的方式,在上个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和完善了本国的营地教育系统,把营地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学术性最强的营地教育大会——美国三州营地大会(Tri-state camp conference)2017年同期工作坊有150多个,参会人数超过3000人,涵盖整个行业中各种类型的选手、夏令营企业以及上下游供应商。希拉里曾受邀出席整个营地教育大会开幕仪式并发表讲话,可见美国对营地教育非常重视。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或通过民间力量,或通过政府推动来促进营地教育发展,可以说都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在中国,营地教育算是一个舶来品,发展时间只有几年。2013年,中国在国际营地界提出营地教育概念,在营地概念上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属性和教育理念。&2017年第三届营地教育大会在北戴河召开,参会人数达到了千人级别,这说明中国营地教育行业发展得非常快速。一项世界营地教育调查显示,美国有12000家营地,俄罗斯有55000家,日本有3500家,澳大利亚有400家,中国有1500家。这1500家营地中包含房车露营地、度假村、闲置不在运营的农庄或旅游区等不是特别专业的营地设施。按照中国人口与幅员来看,中国营地处于初期阶段。对比欧美、俄罗斯、日本营地教育市场,中国营地教育市场是仅剩的大蓝海。虽然我国营地教育与欧美、俄罗斯、日本营地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好在营地教育行业没有无法短时间达到的技术瓶颈,主要在于理念的差别,而不是技术的差别,不像精工冶炼、汽车行业等传统制造行业看到差距,但很难短时间追赶上,营地教育行业是看到差距能够迅速追赶。中国营地教育从设施与课程的发展,到民众接受与普及程度,再到整个营地教育文化形成,通过一两代人是能够赶得上欧美、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粗略估计需要20~30年时间。政策加持、消费升级、资本助推营地教育渗透率将达到20%~30%未来3~5年,中国泛游学营地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另外自北京冬奥会申办以来,“三亿人上冰雪”被正式推出,很多滑雪企业参与到营地教育中来,他们认为体育产业和营地教育产业结合催生出来的行业图景将是万亿级别。总之,营地教育目前处于行业爆发期,未来10~20年都将是朝阳产业。2016年堪称中国营地教育元年,日教育部11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这对游学研学营地教育行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未来3到5年内,营地教育学校渗透率将从3%~5%提升到20%~30%。对于美国很多州的孩子来说,暑假或寒假去一个营地参与3到6个星期的营地教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由于政府的推动,日本营地教育渗透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中国营地教育渗透率达到20%~30%,就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全国共有661所国际学校,约8.6万所公立幼儿园、约15万所私立幼儿园,中国小学生、初中生人数加起来约1.5亿,有很大的营地教育群体基数;随着80、90后家长成为主流消费人群,年轻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素质教育成为刚需,80%以上的家庭愿意为素质教育投资;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高净值人群187万,人均100万可投资产,中产阶级逐步形成,年度花费超过115万,30%消费用于孩子,且夏令营成为了一种学生时尚生活方式。因此,中国营地教育渗透率达到20%~30%就已是很大一块蛋糕。目前,营地教育出现了行业聚合、资本助推、头部显现、国际关注等特点。营地教育虽然在国内真正成为一个行业只有两三年时间,但是以第三届营地教育大会为代表的会议能聚合千名国内国际专家与业界同行,以及目前渐渐出现的营地教育上下游企业,可以看出整个营地教育行业在聚合。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关注营地教育这个新风口,尤其是2016年、2017年资本界对营地教育的关注度非常高,青青部落、欧森、斯达、三只熊、麦淘亲子、游美等一系列企业获得千万级融资,且估值过亿。资本助推也是营地教育行业产生爆发的一个必要因素。营地教育优势企业通过自身市场能力、研发能力、资本能力的升级会不断积累优势,形成马太效应,从而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头部企业。大家看项目、报活动也会更青睐这些头部企业。此外,2017年10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国际营地教育大会(ICC),通过中国代表团争取,中国接过象征国际营地大会的水晶蝴蝶,正式获得2020年国际营地大会主办权,这对于营地教育行业而言就像国人当年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样,对从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心剂。营地教育行业跟很多行业发展类似,基本上会经历四个阶段。首先是未被认知阶段,大家都在琢磨自己做的是夏令营还是研学,还是体育培训,逐渐认识到营地教育这个概念;其次是摸索期,鱼龙混杂;然后是快速增长阶段,头部企业显现,整个行业会有一些更标准化的产品、流程、制度等,人员培训也会慢慢出现;最后是稳定发展阶段,课程丰富且细分,具有十足的教育属性,行业洗牌结束。目前,我国营地教育基本上处于一个摸索期和快速增长期。大家会看到,随着风口出现,进入到整个营地教育行业的企业数量相当多,这一两年营地教育行业峰会可能举行了二三十场,各种各样的选手与机构都在参与到这个行业里面来,大家处于摸索混战状态,产品鱼龙混杂,家长还没有被教育好,缺乏对产品深度理解和评价的能力。经历这整个过程通常需要挺长时间,但是现在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姑且称它为“万众创新加速现象”,由于提倡万众创新,很多行业的成熟周期都缩短了。众多玩家涌进营地教育行业,整个势能变得非常大,行业将会很快成熟起来,因此,留给大家的试错时间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长。营地教育行业博弈中企业基因决定企业未来一位哈佛大学教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行业博弈中无非五种强大力量在起作用,即竞争、供应商议价能力、新进入者、买家议价能力、替代品,营地教育行业博弈也是如此。所以,大家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考虑新进入的各种各样的选手会对你造成怎样的影响,以及行业金融门槛是不是高,买家议价能力是不是强,供应商议价能力是不是强,还要思考产品有没有替代者,尽量避免过两年就出来替代性概念的产品。营地教育行业市面上目前难以找到类似的体验产品,因此是非常难以被替代的。但是,营地教育行业中买家议价能力是比较强的,产品理念、包装、服务都会在买家议价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供应商议价能力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营地教育行业的发展,在中国会涌现大批营地,因此,中国营地的数量是不会太缺的,真正缺乏的是优质营地、优势项目。现在新进入者进入还是很容易的,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点,再往后等到了行业相对成熟时期新进者进入难度就会很大,因为大家的认知已经建立得非常完善。未来什么样的营地教育企业能够脱颖而出?企业基因决定企业未来。美国有很多营地教育产品就是让孩子去放松,去回归自然,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不格外强调教育意义,但是由于国家文化非常不同,在中国营地教育一定是有非常强的教育属性。因此,产品的核心价值中要有教育属性。有了这个核心价值后,企业要去设计一个体验。我们常说营地教育产品低频、非标、难评价,其实营地教育产品也可以设计成可以把控、可以执行的产品,这样的产品会与其他普通产品产生本质区别。有了这样的体验设计方向之后,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去实现这些。同样的活动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体验,同时为了达到同一个体验也可以有无数种方法去组织活动,产品设计可以跳离原有的一些窠臼。产品设计出来,公司人员都要非常理解整套设计的逻辑与理念,需要进行对内展示。我们常说“内圣外王”,当公司对产品把握得不够好时是很难外显的。等公司对产品掌握得很好时,可以通过广告、小程序等任何形式和方式进行外显,把产品展现给家长,满足家长或感性或理性的期待,使其成为客户。现在营地教育行业处于“组织活动+广告宣传”水平,即基本上所有的活动组织是按照“我有什么活动,有什么资源,所以去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把这个活动通过广告的形式展现出去”。因此,很多人觉得营地教育行业很简单,创业者或从业者只要进入就能立马组织一个活动,并能找到渠道对外分发。这是对这个行业比较简单的设想,在行业进入成熟期时一定会发生很大变化,一定不会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场。头部企业具有很大责任,需要逐渐把整个行业设计水平和门槛提高上去。(本文转自睿艺,作者单孟华)
1、本文是转载文章,原文:;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告诉我们。
想知道谁回复了你的留言?登录后即可查看~
总共0条评论
观察全教育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动态发展
发现业内具备创新与机遇的公司和产品
解读政府政策及市场变化
及时高质地为业内各方提供深度价值信息
手机号或者验证码错误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电脑】请您打开手机微信APP,可选择“扫一扫”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支付;
【手机】长按下方图片,可选择“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
请您稍等片刻,付款成功将自动关闭!
有问题请联系电话:010-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大爆发!中国即将迎来十波财富浪潮!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大爆发!中国即将迎来十波财富浪潮!》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大爆发!中国即将迎来十波财富浪潮!》 精选一
签到语公众号内回复“签到”,签到答题领回复“福利”,参与抽奖活动赢IPhoneX1、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所谓的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失衡又会带来新的战争。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和平。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就要向旧的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利益格局。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侯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国兴衰,替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一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毕竟人类也是动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则。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侯王争霸。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的法则是,没人会赢,也没人会输,只会两个一起死。所以,作为再平衡手段的战争,对于核大国之间而言,没有输赢,费那么大代价除了同归于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作为手段的战争失去了意义。军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为都是如此。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核大国之间,在恐怖平衡新法则下,轻易不会发生战争。而非核国家,想要以武力挑战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所以,中美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俄美之间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俄之间也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军事大国,相互之间都不会发起全面战争,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但是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在全面战争不可行的情况下,敌对国之间,技术性祸害就是新的遏制与再平衡常规手段。比如代理人战争,比如输出恐怖主义,比如各种互相恶心。祸害与反祸害,遏制与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长期主题。这就是未来10年里,中国将面临的外部环境。至于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本质上,都是中美关系的延伸。2、海权的没落与陆权的崛起在美洲大陆上,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两边都是大洋,纵使有强敌,也很难进犯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可以通过超级海军,控制两个大洋,一手北约,一手亚太,来控制全世界。过去的几十年,也就是所谓的二战秩序,便是以美国所主导的海权时代。海权的象征,便是航空母舰战斗群。航母的作战范围可以达到方圆1000海里,像一个移动的黑洞一样巡弋在大洋上,常规的武器,很难靠近它,更不要说攻击并摧毁它了。航母真正的天敌只有两个,一个是用航母打航母,另一个是陆地。因为航空母舰无法在陆地上航行,舰载机对敌对大国的岸基空军作战,也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所以,美国的地缘优势,也是它的地缘劣势。一个整合连接起来的欧亚非大陆,面积,纵深,人口,资源,经济总量,市场规模,都对美洲大陆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就会把美洲大陆变成岛屿。整合起来的欧亚非大陆,则象征着陆权力量的崛起。而陆权的崛起,则会把曾经兴盛的海权,挤压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陆权兴,则海权废,这是必然的。随着两场反恐战争,08年海啸,伊斯兰文明和俄罗斯对美国的反挤压,美国的全球统治能力,越来越力不从心。到了利比亚、叙利亚战争期间,作为地球实际统治者的美国,甚至连个面都不露了。石油,美元,航母,这是美国实行全球统治的三大法宝。中东局势越来越复杂,对于美国而言,已经快要不能掌控。不能掌控中东,则就无法掌控石油。而美元呢,则因为之前的量化宽松,极大的透支了美国的主权信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份额渐渐的从历史峰值的70%以上,向50%的方向下滑。如果石油和美元失控,那么单纯靠航母,根本无法实行全球统治。航母威慑小国有用,对大国并没有什么决定大局的价值。霸权在衰落,作为霸权之剑的海权,也随之衰落,这就是正在形成的趋势。另一边,则是一番正在上升的新趋势,新的秩序也正在悄然到来。所谓此消彼长,地球这个大舞台,从来就不容许存在权力和秩序的真空。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必然的要进一步。随着美国海权力量的没落,那么一支新兴的陆权力量,正在寻求将欧亚非三块大陆整合并连接在一起。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它却更符合欧亚非三块大陆人民的利益。人心背向,不可阻挡。3、中国经济可控中国经济,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诅咒着会崩溃。被口头诅咒了几十年,不仅没有崩溃,还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一直都觉得奇怪,这些人是出于什么心态,老诅咒着渴盼着自己的国家经济崩溃。好像国家经济崩溃了,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一样。好比一个坐船的人,老念叨着快沉船啊沉船,好像船沉了,只淹死别人,不会淹死他。墙倒了,只砸死别人,不会砸死他。友邦的船,可并没有多余的船票卖给自作多情的精神外国人。友邦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们的船上不拉只会抱怨诅咒却没钱买船票的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那是人各有志的事。上面两段,并不是要争价值观上的政治正确或者不正确。而是想说,经济分析的一个根本前提是,不可以有心理主义倾向,而是要客观,要超脱。唯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洞察力,找出经济现象的问题症结和本质。而抱怨,愤懑,情绪,诅咒,对经济分析的价值是零。甚至可能是负价值,因为基于心理主义出发得出的判断和结论很可能全是错误的,那么根据错误的判断出发,又会导致错误的决策。错误的决策,必然的会招致损失。中国经济,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问题和风险出现。历史上,世界上,都没有先例,也没有什么模板和历史经验可供参考借鉴。很多现象,用既有的主流的经济学模型,甚至连解释都无法解释。这导致一些照本宣科的学者们认为,不是模型错了,而是中国经济错了;不是理论错了,而是现实错了。如同拿着张图去找马,发现现实中的马和图里的马不一样,就宣布现实中的马不是马。按图索骥,也是经济分析的大忌。如果模型解释不了现实,那显然是模型错了,理论错了。在经济分析领域,教条主义也是没有前途的。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客观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在于,上一个周期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解决,新的增长点还没有找到和发挥引擎支柱作用。解决上一个经济周期的问题,就要排洪排涝,自然导致枯竭,于是增长失速。经济转型关键期,结构要调整就要疏浚阻碍新经济的旧的生产关系,那就要深化改革。从上一个周期,如何平稳的过渡切换到下一个景气周期,是V型过渡,还是U型过渡,还是L型过渡,这都是摆在当前的问题。是问题,也更是风险。如果是V型过渡,那么就是大破大立,一些激进的政策出台,把之前的旧模式都打的稀巴烂,剧烈的阵痛过后,然后再重生。短期内,即可过渡切换到新模式。相信,这不符合稳健的基本思路和方针。因为这个选项,是风险失控的选项。既然要稳健,那么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未来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V型过渡。睡一觉,第二天天一亮就好了,这样的事,可能性不大。如果是U型呢,那么就会是一个中等周期的调整。7%左右的低速增长,会持续好几年的时间。风险会控制的更稳健。新常态,并非是指新模式和新经济,而是指两个景气周期之间的调整期过渡期。解决遗留问题,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如何实现呢,唯有通过改革。如果是L型,则说明,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国内的环境,都遇到了更复杂的难题。那么这个调整周期就会加长。在改革的政策举措上,也会更加的深耕细作。深度上,也会更深。无论是U型过渡,还是L型过渡,中国经济出现崩溃的风险,可能性都很小。因为激进高风险的V型过渡选项,已经被排除。最大的洪涝,已经安全过境。所以,后面,不会再有更大的洪涝出现,中国经济的崩溃风险,可以认为,已经被排除。排除了三战的外部风险,排除了经济从内部崩溃的风险,并已经确立了高远的新的战略决心和使命,满足了这三点前提,那么才有资格有条件谈后面的经济转型和新的经济战略。中国未来10年的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呢?哪些产业会成为未来的发展引擎呢?下面从具体的细分领域进行分析。4、问题与农业现代化建国以来,中国前后经历过三次土改。第一次是把土地从地主手里分给了农民。第二次,又从家庭里面把土地拿走,集中到了集体里面成立农村人民公社。第三次,解散了人民公社,又把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分给了农民。这就是现行的小岗村模式,家庭联产承包制。小岗模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因为这个模式,是小农经济,是原始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三农问题,从其本质来看,就是中国经济基本完成了现代化,但是农业却仍处于前现代化的水平。正是因为农业的塌陷,才导致了三农问题。而不是三农问题,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的滞后。现在,农村土地已经开始出现了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农业。这是生产力自下而上的倒逼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尝试。现在的土地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更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第四次土地改革,呼之欲出。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制度架构里最底层的制度,它远仅仅是非三农问题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以左右和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基本制度。从目前看,中国现阶段的制度改革,已经不是给上一代系统打补丁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彻底的更换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不然也不会频繁提到顶层设计这个概念。如果要自上而下的重新设计中国经济的操作系统,那么这个新系统的架构设计里,土地制度,则是最最底层的一层。它是其他各层的基础。比如,所有的人都知道房子值钱,其实房子之所以值钱,房地产之所以红火,究其根本,它不过就是当前土地制度所衍生的经济现象。有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才会演生出来什么样的房地产业态。第四次土改,牵涉到的历史和政策包袱比较大。所以一直迟迟不见实质性的动静。都知道这么拖着不是办法,但是也一直没有更好的解答。因为,如果响应生产力的需求,那么就要再次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出来,集中起来规模经营,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延续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原始农业,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但问题是,一旦给农村土地确权,可以自由流动和买卖,那么必然的会导致大规模的土地兼并。这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如果不给农村土地确权,很多农村人口已经在城市定居和生活,土地也处于流转承包状态,甚至是失耕。农村成立股份制公司,把土地集中到公司名下,这实质上是现代版本的人民公社。并且,股份能不能转让,又如何继承,如果像私产那样,可以自由买卖和流动,又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问题。可见,当前的土改问题,不是不想改,而是对制度设计者,要求太高。看上去有点像个无解的题。但是一旦这个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答,那么所释放出来的,将对未来几十年的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三农问题,也不再是个问题,农业现代化也将补上拖欠的一课。全面实现现代化,不提农业现代化,那是说不过去的。这个问题可以往后拖,但是早晚总得要面对它。一个新版的操作系统,也无法直接跳过最底层的设计。5、中国版的工业4.0工业1.0是蒸汽化,工业2.0是电气化,工业3.0是自动化。中国当前处在工业3.0的中后期。表现为,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工业4.0,就是完全的自动化加完全的信息化,生产系统,和业务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彻底解决工厂内系统断层问题,把所有的部门和环节,流程都连接起来,消灭信息孤岛。把一切都连接起来,给工厂设计并安装一个操作系统,这件事,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们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的粉丝们把它叫做万物互联。或者通俗的讲,这样的工厂,是一种智能工厂,它的生产方式叫智能生产。连接靠什么呢,靠通讯。通讯又靠什么呢,靠协议。所以,这在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整个建设周期,会以十年为计。工业互联网,和现行的互联网相比,对速度,精度,安全,鲁棒性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远远高于互联网。所以它需要有新的标准。未来关于工业4.0,竞争的焦点,就是标准之争。中国所提出的标准是什么呢,它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制造2025”。中国的竞争对手,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德国。从工业3.0开始,产能的过剩,就已经成为了常态。因为生产效率,极大的提高了。到了工业4.0时代,生产效率还会进一步的得到极大的提高。到了工业5.0时代,可能人作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应该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图景:机器为人类劳动,产品平均分配。这句话,是英国思想家罗素的一个乌邦之梦。经常会看到产业或说,哪个哪个厂破产倒闭了。然后推断,国民经济运行出了问题,社会即将崩溃。如果从事工业行业,在工业4.0的冲击下,没有赶上潮流,及时的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升级,那么未来的生存处境,会比较艰难一些。旧的生态,被新的生态取代,这是一种必然。不能因为看到旧事物的消亡,就推测天下也要亡了。但凡有旧事物消亡的时候,也一定有新事物在野蛮生长。6、服务业将迎来暴涨期农业现代化,解放了农业工作者。工业4.0,解放了工业劳动者。但是转念一想,他们岂不是都要失业了呢。这样大规模的失业潮,可如何是好。可能会有人顿时觉得寝食难安,这个社会一下子要灰暗了起来。农业被解放出来的劳动者,会迁徙到工业。工业中被解放出来的劳动者,会被迁徙到服务业。就好比说,马车这个行业消亡了,马车夫们会在新兴的行业里,重新找到工作。他们并不会因为马车行业的消亡,而终生失业把自己饿死。任何行业,都不是永恒兴旺的,所以任何就业都不是终生就业,那么任何失业,也都不是终生失业。这就是行业迁徙与就业迁徙。未来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满足全国人民需要的农业需求,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工业品需求。而剩下来的劳动者呢,都会迁徙到服务业。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业现代化可能会赶着和工业4.0差不多时期完成。那么一下子迁徙出来的人口和劳动者,会将第三产业挤爆。服务业将会迎来大面积的爆发。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大爆发,将催生出来为第三产业服务的第四产业,甚至是第五产业。第四产业,可以称之为数字产业,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而到了第五产业,则是一个象征性消费的产业,它将彻底的把消费者的人格也数字化,并把他们的人格也接入媒介和信息的汪洋之网。7、比黑科技还要黑的新科技未来的5G网络,将会把带宽变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且免费。速度,也将达到足够的充裕。也就是说,以后上网,随便怎么用,都不要钱,随便怎么用,都不会卡。5G网络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前提。未来的汽车行业,将会出现超级革命。司机这个职业,会消亡。汽车摆脱交通工具的属性,升级成为超级移动终端。也就是说,以后开车,很可能不需要考驾照了。无人驾驶汽车,随喊随到,而且它可以自己给自己加油,跑坏了,还可以自己开到维修店给自己修理。最重要的是,未来可是实现车祸零伤亡。车祸,作为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将为成为古董词。可能2015年后出生的人,应该难以理解车祸是什么。随着5G网络的成熟和新的通讯技术的进步,万物互联,在下一个十年,也将基本完成。一切都被连接了起来。这将孕育出一个超级生态,在这个生态里,也将创生出来无尽的机遇。在一个一切都连接起来的世界里,想象力卓越的人,将获得最终统治权。不会开脑洞的人,将成为新形态社会里的搬砖工。因为未来的社会,将成为一个整体。就如同一个操作系统一样。它的迭代,不再是单个商品的黑科技升级进步和创新,它的升级和迭代,将是整个系统的升级和迭代。而且它迭代的速度会非常快,快到只有想象力发达的人,才能跟得上它的步伐。单纯的靠理解力,已经慢了。因为等你刚理解它,它已经又有了新变化。黑科技为什么黑,因为它是产品的颠覆式迭代和创新。或者是小生态系统的局部颠覆式迭代和创新。而万物互联时代,它是以整个世界这个大系统为单位,进行全系统迭代和颠覆式创新。所以说,它所产生出来的爆炸式整体颠覆,将比黑科技还要黑。信息和创新的传导,获得了比以往任何社会都更加快和低成本的传播。一个革命式的创新,几乎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系统。并驱动整个系统进行全系统颠覆。8、码农们的还将持续把世界翻译成数字和信息的信息化建设浪潮,还远没有结束。全面信息化改造,目前还只是铺设了一些基建工程。建设好基建,还要盖房子,盖完房子,还要装修。等等等。所以,码农们的黄金时代,还将持续。可能这个黄金时代,才刚刚过去了三分之一。在农业社会,社会建设的主体生产者,是农民,俗称劳力。在工业时代,社会建设的主体生产者,是工人。在后现代化的信息化时代,它的主体生产者,就是码农,俗称程序员。码农们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信息化的建设时代。这个时代,可以大约分为三段,基建阶段,城建阶段,装修阶段。基建是信息时代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它将新媒介搭建了起来,将生态系统也搭建了起来。华为和BAT们就是第一阶段的基建三大包工头。包工头们,还有一块更大的基建生意等着它们,万物互联。万物互联完成,标志着基建阶段的结束。基建阶段结束后,信息化社会,将迎来城建阶段。要建纸上城市,纸上帝国。要建很多很多的乌托邦。BAT们更多的是基建者,城建方面只是副业。在未来真正的城建阶段,很可能会出现新的超过BAT的更大的城建巨头。在装修阶段,也就是说,基建结束了,城建也结束了。信息化社会,硬的方面的塑造,已经完成,这两个阶段,追求的就是标准,生态和共性。剩下来的,就是软的方面的精细化塑造。装修阶段,体现的就是个性,特殊性,非标性,强调的是表达,细节塑造和表现。装修阶段,将是创业产业的黄金时代。9、文化工程师们的超白金时代到来信息化建设完成,宽阔的马路,现代化的城市,漂亮的大房子,躺在舒适的大床上,接下来自然的就是要做梦了。码农们退场,造梦工程师,开始进场。科技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科技做到极致,会发现,人文才是它最终极的目的地。码农再能干,可惜他们不会编制梦,它们只会造公路,造房子,搞装修。帮人做梦这种事,当然要交给文化工程师们来做了。在一个完全信息化的社会,一切都连接了起来。每个人都盯着电视,盯着手机,盯着各种显示屏。媒介把每个人都延伸了,延伸的很长很长,并且让他们互相交织。在这种社会里,媒介赋予人新的人格。如果他掉线了,成为信息孤岛,那就意味着,新人格的死亡。所以,象征性人格,就催生了象征性消费的新浪潮。象征性消费,简单的说,就是做梦。有人不善于做梦的,那么就会有人帮着他们做梦。这个帮人做梦的人,他们就会凭空的制造出来一个个的梦,这就是传说中的最近火的不能再火的新兴热词:IP。IP,说白了,就是象征性消费。就是做梦。而能帮别人做梦的人,则会迎来他们的超白金时代。10、金融业的新舞台和新使命在新的十年里,资本账户的管制将会被解除。,将迎来它最关键的时期。金融业的舞台,也随之从国内的局域网舞台,切换到全球性的互联网舞台。通道全球化,和流动全球化。这是一个十分大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一个放大了很多倍的市场。从A股启动注册制,不难看出,金融业的改革,是向着自由流动,去摩擦成本,以便让企业可以更便捷的获得融资这个思路去的。这背后更深层的意图,是为了给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提供一个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中国经济,未来要启用新版的操作系统,金融在这个新的操作系统里,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为任何生意做到最后,都是金融:融资,风险,流动性。万物互联,当然也包括一切资产的互联。所以,之前的,只是小试牛刀。当一切资产都被连接了起来,那会是一个金融版本的互联网。就像工业4.0也叫工业互联网一样,金融业,也将会出现一个。也可以称之为,金融2.0。金融2.0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全面信息化。一切藩篱和壁垒都将被拆除。资产将获得空前的自由和流动性。这是金融业的新浪潮。这个新浪潮,也是它的使命所在。连接全球市场,向全世界输出中国资本。通过输出中国资本这个手段,来实现输出中国意志,和收获中国利益。这不仅是个生意场,更是一个战场。11、阶层焦虑的抒困与善政再回到罗素的那句话:机器为人类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他认为,这就是他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完美的社会类型。他的这句话,既暗含了科技乐观主义,也暗含了终极的社会关怀。他虽然是个英国人,他说的后半句,和中国人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道理差不多。真正撕裂一个社会的,不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分配。在未来,商品不再短缺,甚至是过剩的。生产效率也会进一步的得到极大的提高。如果不把这些产品及时的分配出去,那么反而会导致库存和滞销。如果把这些产能导向国外市场,则必然的会摧毁它们的本土产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失衡。罗素碰巧预想到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主义式的的社会新图景:在一个生产力超级发达的社会里,分配比生产更重要。这和我们的立场,价值观,政治取向并无关系,因为它是一个规律:在一个商品过度丰裕的社会里,人反而成了稀缺资源,那么就会导致,商品追逐人。再进一步开脑洞。既然空气可以免费,带宽可以免费,为什么商品就不能免费呢?在商品稀缺社会,是人追逐商品,在商品极大丰裕的社会,是商品追逐人。这一切,都是因为,生产效率的不断升级和极大提高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真正的终极的阶层抒困,是在一个商品极大丰裕的社会里,商品到处追逐着人,社会不再以掌握商品的多寡来划分阶层。就好比,没人会以呼吸多几口还是少几口空气来划分社会阶层那样。社会阶层现象消失了,并不是通过暴力革命人头翻滚消灭的,而是,被科技进步所消灭。科技最终导向了人文关怀并与之交汇,这也是最终极的善政。12、开脑洞一定要开的越大越好倒退到十年前,现在的很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你能想象得到吗?可能很多人都是想不到的。站在现在看十年后的未来,很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很难以想象和预料的出来的。所以,这篇文章,脑洞开的有点大。不过,既然开脑洞,不如开的越大越好。因为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快了。社会的发展被它带着向前狂奔,也越来越快。快的用理解力追不上,只能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任何时候都是如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未来十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万物互联,一个是文化。重要提示1、公众号内回复“存管”,查看最新最全银行存管名单。2、回复平台名称:如“”,即可查询该平台信息。3、回复“100”,获得当日综合前100的平台信息。4、进群,加微信号:licaishi1123,备注“我要进群”。5、有任何关于P2P的问题,可在公众号留言,值班编辑会帮你解答。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大爆发!中国即将迎来十波财富浪潮!》 精选二十一长假过去了,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看朋友圈,各个景区都是人人人人,好多人都是出境游,那边也全都是中国人!有人说经济不景气,各行各业赚钱都难,可怎么觉得大家都很有钱呢!都跑到国外游玩去了。数据也表明,整个人次7.1亿,接近全球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出出境游市场增长迅猛,根据测数据显示,今年“十一”期间选择出境游的游客人次占比近三分之一。国内居民用于购买出境游产品的人均支出突破了5000元/人,人均支出最高的前十个城市的人均支出均在8000元/人以上,人均支出最高的成都市甚至突破了3万元/人。突然感觉,中国人阔气了呢。10年前,出境游还是新鲜事,现在是中国人“占领”了世界各大景点。一直以来,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前景都挺忧虑,但每年却实实在在的打了“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脸。每年,我,我们都听说“今天是中国经济最艰难的一年”,可每年的艰难熬过去之后,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了。  01中国人还很穷,但只要不发生战争,就会富“中国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接近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据测算,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8123美元,接近于70年代末的美国、德国、法国、日本,80年代初的英国,90年代初的韩国。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060美元,同期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00美元;2015年,中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当于同期美国水平的12%、日本水平的26%、韩国水平的35%、英国水平的17%,大约等同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大家可能觉得2017年的中国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才相当于人家40年前的水平,是不是很憋屈?这么想的人,一定是太年轻,没经历过苦日子。小时候,全国人均月工资才几十块钱。1980年时候,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才477元。那时候美国是8794美元。算一下是怎么一个天上地下。那时候,中国人是真穷,多少人挤破头想出国、去香港“捞金”,随便一个香港人来内地,就是土豪,就是大老板。到了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060美元,而同期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00美元,2015年,中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当于同期美国水平的12%、日本水平的26%、韩国水平的35%、英国水平的17%,大约等同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注意,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城乡差距巨大,城市与城市之间差距也巨大。看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几乎是农村的3倍,并且增速也高于农村地区:城市之间也是差距巨大。北京上海一骑绝尘。其中北京、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超过52000元,换算成美元,约合7700美元。这就意味着,即使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才刚刚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及格水平,离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有可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晋级为所有中国人都梦寐以求的发达国家呢?只要不发生大战,中国大概率会成为发达国家。从小看着中国经济增长,看着大家的收入不断增多,虽然中国经济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正如每年都说是“最艰难的一年”,结果还是不断增长。并且,中国经济的增长还远远没到头。02中国经济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的动力源▌1.城市化进程还在加快加速目前,我国当前城市化率只接近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50年代的日本,空间巨大。曾经,我们常说“中国十二亿人口,9亿是农民”。那时候,中国真是乡土中国,村里有台电视机都是件了不得的事情,看电视剧里头美国的高楼大厦,都惊叹不已,心想,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这样的高楼。现在中国的城市遍地是高楼了,大家纷纷洗脚上田,还进城了,2016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7.35%,大致可以这么看,中国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了。但这也仅仅相当于于1851年的英国、1930年的美国、1955年的日本和1980年的韩国。对照各国城市化发展历史,未来五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诺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过,二十一世纪影响人类发展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一是中国的城市化。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城市化速度会加快;反过来,人口集中于城市,也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可以从邻国日本的经验来看,日本的城镇化比例迅速从30%升至70%,那段时间是日本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提高了日本经济的活力,也使得原本生而为农民的青年在城市里找到工作,转化为“市民”,收入提高,消费也增加,扩大了内需。日本地铁行业年间复合年均增长19%、保障房年均增长14%、航空年均增长25%、废弃物处理年均增长30%、国有林业年均增长14%、工业用水管道年均增长35%,这些子板块的增速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10%的复合年均增长水平。我国在1996年城镇化率达到30%,经过15年的发展,现在城市化率已达到57.35%,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后半程,即50%向70%上升的过程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有个更国外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户口”,由于户口的存在,很多城市的新常住人口还不是当地户籍,还没有“同权”,等到他们都拿到当地的“户口”,或者说“户口”改革到位,他们真正成为“市民”时,中国的城市化才算是告一段落。而这过程还有多久呢?从人口流入来看,各国城市化的历史表明,当城市化率达到70%-75%左右时,城市化的进程将放缓。李超团队认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或在达到65%-70%的水平后增速放缓,也就是说,距离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边际拐点还有10年左右。补充:按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地经验来看,城市化率低于68%,房地产地经济支柱地位都不会改变。注意,正如上文所说,这仅仅是人口流入和基建的“城市化”,要在“同权”上的城市化,中国还有很多一段路要走。这次过程中,一二线热点城市、高铁沿线城市、沿海制造业发达城市的人口流入数量还会增加,房子还会需求旺盛。▌ 2.我国当前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末,但赶超速度加快。与城市化一样重要的指标是工业化。有人说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比重会增加,第二产业比重会减少。从国外经验来看,经济发展到了发达水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去工业化”的情况。比如美国,工业占GDP的比重逐年降低,制造业的产业占比从1997年的16%下降到2015年的12%。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经济也要走着重发展第三产业的道路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恰恰相反,工业化是我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根本动力之一,轻工业、重工业、高新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经济越来越“硬”,越来越有竞争力。曾经,日本工业是中国的老师,尤其是钢铁、汽车、电子等行业,日本一直都是中国学习的榜样,当年的宝钢还是日本的技术。但就是前几天,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爆发了丑闻,该公司承认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产品波及约200家企业。据报道,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性问题。这并非是第一家出现问题的日本企业。曾经中国人无比羡慕的夏普,如今已经卖给了富士康;日本东芝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准备卖掉储存芯片业务,该在哦股市上狂跌;日本光伏的前两名,夏普太阳能,在2016年3月结束的财政年度,亏损184亿日元,亏损超过。这些都曾经是日本赫赫有名的公司,是日本经济的“国之重器”,现在咋就不行了呢?想当年,拥有一台东芝画中画电视机是多么神气的一件事情啊!即使我们处于敬畏和学习的心态,高看这些企业,但也不得不承认,它们已经过了最好的时候,正面临着来自中国的挑战。中国的工业和企业,已经不再是过去大家认为的“傻大黑粗”,它正在沿着价值链上游慢慢而去。说到底,高薪的工作,只有一个国家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司,才能提供高收入的工作岗位。如果整个国家都是“洗脚城”、饭店、咨询公司、等“第三产业”,肯定不是强国也不是高收入国家。什么是高收入高科技国家呢?就像美国一样。美国的工业只占GDP的12%,但那12%绝对是经济中的精华的精华。美国的那12%,是什么呢?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战斗机,是波音大客机,是英特尔的芯片,是各种特效药品、各种高端医疗设备,是世界第一的航天工业。这些都是世界独此一份,要买只能找他们美国人。所以,只要你想买,无论美元是汇率是多少,也无论别人出多少价,你都得服。人家波音一架波音737客机目录价格是9000;全世界的电脑装的都是英特尔的芯片和微软的操作系统。中国需要生产多少件衬衫才能买回这架飞机?需要生产多少条牛仔裤才能比得过人家的芯片和系统?所以,高科技产业越强大越独家,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就越坚挺。原来,中国是只能造衬衫和牛仔裤,但现在,中国的工业实力,已经越来越强了,总产值而言,中国2015年工业产值已经是美国加日本之和了,2016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在6%左右,只要未来继续保持6%左右的增速。到2025年,中国工业产值将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之和,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将达到西方平均水平。在总量赶超的同时,中国的公司和产品也越来越有竞争力。● 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已经首飞,打破了西方在客机方面的垄断;中国高铁已经是“国家名片”;以振华港机、三一重工等装备制造业已经在世界市场上立足;● 在通讯技术方面:中国的5G通讯技术标准领先业界;中国的移动终端在第三世界国家市场中占有优势,日本手机厂商份额急剧降低;● 在芯片方面:根据IC insight发布的2015年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前十名美国六家,中国2家,台湾和新加坡各一家,日本德国均未上榜。且海思和展讯营收增速排在前三位;中国的晶元工厂投产的规模位列世界前列;● 在、、方面:中国凭借着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同样紧追美国,甩开了德国、日本。根据德意志银行2016年5月公布的报告,世界三强是美国亚马逊,微软和中国阿里巴巴。中国除了阿里云,还有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等。● 并且,越来越多的工业母机和设备国产化也在上升,以括液晶面板的核心材料和生产设备来说,例如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已经逐步实现国产化;中国已经能制造出5轴乃至7轴的数控机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在“抢完”东南亚国家服装工人、制鞋工人的饭碗后,开始抢发达国家生产飞机、芯片、数控机床的饭碗了。并且这个速度还很快。2015年中国人均工业产值是日本的40%,只要保持6%的增速,2025年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可以大致追平日本。就在人家去工业化的时候,中国补上了工业化这一课,并且创造出了很多高薪岗位,培养出了足够数量的工程师、产业工人,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门类和整个产业链,并且,这是在一个国家内实现的。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有卫星,民航客机,航空发动机,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通讯设备,无人机,互联网,大功率农机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陆上石油勘测和开采设备,特高压输电技术、电动车、空调、电视机、机床等等所有的工业,还在升级之中。而在10年前,这一切都是不敢想象的。【乐钱感恩迎国庆, iPhone X 豪礼庆中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大爆发!中国即将迎来十波财富浪潮!》 精选三北京时间8月1日,前在接受彭博社电话采访时称:经济增速缓慢又无显著通胀的时代必将终结,随之而来的并非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是价格上涨脚步的加快。换言之,滞涨即将来临,那对于美国经济可不是好兆头。格林斯潘解释其原因是“源于资本投资大幅下降和生产率显著减速”他表示:“自2008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增长停滞,然而如今,滞涨就要来临了。我们将进入一个不同的经济运行时期,那就是1970年代以来还不曾有过的滞涨期。”格林斯潘的说法是危言从听吗?其实,这一直以来都是我心中隐隐的忧虑。因为,发生之后到目前为止,除了发达国家还能看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庞大、存在巨大提升空间之外,其他重要经济领域的投资,尤其是一直处于茫然无措状态。谁能告诉我们,未来足以拉动人类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需求在哪?找不到。有人会说,应当是工业4.0——智能化工业时代。真是这样?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寻找,几乎所有人都明白:那很可能是一个人类“大失业时代”。它势必馅于一个无解的经济悖论当中:一方面,人类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大量使用智能机器,确实大幅提升的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大量工人、农民失业,没有收入,生产力提升带来的巨量商品和服务谁来消费?问题来了。第一,劳动力会不会抵制智能机器而发生大规模的暴乱?第二,因为暴乱频发,政府会不会限制智能机器发展?如果不是这样,人类是不是会爆发一轮更大的革命,从而实现“按需分配”的社会制度?想远了,想得太远了。但我不这样看,因为一个新时代也许就是从现在开始它的“过度期”——各种经济混乱和不确定就是基本特征。其实,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经济革命,我认为它是智能机器革命的先兆,这场革命就是“能源革命”——“供电器”越来越轻便,储能越来越巨大;“用电器”越来越精致,耗电越来越低廉。说“滞胀”为什么说到智能机器?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过渡期——空档期。在这个时期,新的生产还不足以推动经济增长,而旧的商品生产必须走向衰退,因为它的市场已经饱和,它的生产已经过剩,价格已经跌无可跌。那未来会是怎样的过程?产能逐渐萎缩,价格随之回升。这自然是一个“滞胀期”,因为产能萎缩的结果是经济停滞或衰退,而价格回升则是物价的上涨,新的经济动力尚未形成。按照这样的分析来看,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滞胀成因和20世纪70年代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是“两次石油危机”期间油价大幅上涨所致。逻辑机理是:带动所有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进而推高消费品价格并压制生产。所以,此次滞胀真得发生,治理也该完全不同。20世纪70年代治理滞胀最好的方法应当是“结束中东战争”,恢复石油供给,降低石油价格,但保罗·沃尔克却采用了大幅加息的办法,所以那时候只提“通胀”而不提“滞胀”。那次加息,保罗·沃尔克称之为“政治”,为什么?因为,那是美英推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手段。说来话长,权且放下。我唯一的希望就是:真要出现全球性滞胀,中国在治理上别犯错误——采用紧缩货币政策。因为,货币紧缩只能加剧经济萎缩速度,而无法抑制物价上涨。结果是:越治越糟。那该怎么办?保增长、扛通胀,发挥产能过剩优势的一面,向全球输出通缩。所以,现在中国去产能要悠着点,我们必须知道,要搞市场经济,产能适度过剩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过剩就没有竞争,没有过剩就没有市场定价、而是寡头定价。适度的政府投资保增长,同时利用“胀”的过程激励面向未来投资。现在看,只有中国有这样的条件。《大爆发!中国即将迎来十波财富浪潮!》 精选四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正在召开,凤凰网财经特别推出系列策划,邀请专家学者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系列成就以及一些未完成的改革任务,为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建言献策。第七期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主要谈过去五年中国经济成就、未来5到10年中国经济的变化趋势和新的挑战、东北振兴等问题。凤凰网财经:请您对过去五年的中国经济做一点评和总结。徐洪才: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加快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大是转折点,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科学判断,即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基本特点:一个是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一个是经济结构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还有一个是“三期叠加”,即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换挡期主要针对经济发展的总量、数量而言,阵痛期主要针对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而言,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则是针对宏观调控的方向、手段而言,三者相结合勾勒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挑战,这为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提供了理论依据。五年来,中国经济运行始终在合理区间内。围绕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成绩显著,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成绩主要体现在:第一,经济平稳运行。经济平稳增长、充分就业,还有生态环保、老百姓收入增长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第二,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新动能初步显现。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超过50%,消费对经济拉动力超过60%。今年二季度,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9.1%,最终消费需求对GDP增长贡献为63.4%。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1.6%,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6%。1到8月份,生态保护领域投资增长28.2%,增长24.3%,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长24.1%,道路运输投资增长17.6%,水利管理投资增长16.1%。这些都是短板领域,吸引了更多资金流入,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总体保持稳中趋缓。但1到8月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4.3%,达到4.3万亿元,说明新兴消费上升快。比如,体育娱乐用品消费增长14.9%,通信器材类商品增长12.2%,都体现了消费升级。传统衣食住行消费相对稳定,一般餐饮类消费8月份增长10.7%。但新兴消费上涨较快,境外旅游连续几年突破1亿人次。还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1到7月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4.5%。凤凰网财经:最近这些年,我们也看到由各种前期政策导致的问题暴露出来,比如产能过剩,,房价高涨,实体企业经营困难,还有金融风险等。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徐洪才:过去几年,我们经受住了局部金融风险暴露、释放的考验。我们经受住了2015年7月的股市异常波动和2015年“8.11”汇改之后的资本大量外流和异常波动的考验。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和资产泡沫,以及一些企业债务违约得到有效管控。还有P2P等互联网金融领域问题,也都通过加强监管,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主动性处置一些风险点,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前几年,全球贸保护主义甚嚣尘上,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低迷。2016年以前,我们经历了5年时间的全球贸易增长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那是一段艰难的时期,都挺过来了。2015年和2016年,外贸一度出现负增长10%。现在苦难的日子度过去了。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喜人,达到正增长10%以上。从负增长10%,到正增长10%,确实是一个巨大变化。凤凰网财经:这可能是外部的因素,但我们内部的因素呢?问题肯定由多种因素引起,那些是主要因素?徐洪才:用工成本快速上升,资源消耗和生态环保标准提高,都严重影响了中国出口竞争力。在外部需求萎缩影响下,外贸形势一度恶化。过去的一年,随着外部需求回暖,加上政策正确引导,外贸形势开始好转。在大量制造业转移到海外情况下,通过开展双创活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在僵尸企业处置和去产能过程中,妥善安置下岗员工,实现再就业等,连续几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0多万,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稳定。中国是人口大国,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充分就业,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让老百姓分享了,是非常不容易的。凤凰网财经:中央定调是“三期叠加”,其中一个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好多学者说中国经济很多问题根源是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造成的。最近中央也在提货币不宽松了,包括M2跌破9%。您怎么看?徐洪才:过去在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盘活土地资源,吸引生产要素集聚,通常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吸引了国际国内的资本、技术、管理、人才,为我所用,产生了产业集聚效应,拉动了经济增长,因此就业增加、税收增长。我觉得,各地政府广泛采用这些手段,总体上行之有效。各地政府因地制宜,搞了很多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推动了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促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融合,改变了过去城乡分割的状况。总体来说,土地财政是有其积极意义,不能全盘否定。但在新形势下,用旧的思路指导经济工作,显然不合适了。因为土地资源有限,要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中国是人口大国,还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另外,粗放经营方式和依靠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现在强调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土地结构,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各地都在搞城市群和特色小镇建设,这些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城融合的具体形式。过去片面发展房地产,导致空城鬼城现象。这里主要问题是产业化不配套。没有产业发展,自然不会增加就业,因此就不会增加收入,自然就没有购买力,从而导致一些三四线城市出现大量房地产库存。现在这些矛盾逐步得到解决。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现在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确权办证,三权分置改革已有初步效果。另外,配套的户籍制度改革,包括养老保障也在推进。但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扩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增加投入,补齐短板,都需要加大政策力度。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构成的三架马车。其中,房地产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与此相适应,货币增长比较快。需要认识到,货币发行要与经济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很多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交易,都需要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原来并没有完全市场化,一经市场化,自然就有了交易,需要货币增长。另外,金融市场发展也需要货币,导致货币需求上升。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需要货币增长与之相适应。央行职责就是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广义货币存量多了,增长速度也快了,更不能简单地拿中国和美国比较。如果将中国货币发行和日本比较,日本的广义货币与GDP的比率比我们要大很多,而且增速也不低。各国融资结构、金融体系不尽相同,货币统计口径也不一样,不能简单进行类比。总体来看,本世纪以来中国、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但最近几年,金融体系确实存在脱实向虚的情况。前几年,金融同业业务发展过快,还有体系扩张,一些非标准化的产品爆发式增长,都蕴含着潜在风险。监管部门已经察觉,而且通过有效处置,现在整体上降温了,潜在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现在M2增速下调,应该说是的结果。同时也应该看到,每个月新贷资金投放并不低。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在这一块总体来看是比较平稳的。另外,货币市场水平适度。尽管这一两年有温和回升,但总体比较稳定。未来,要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但货币政策灵活性、前瞻性、针对性等还是要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也要进行调整,没有必要固守“逆回购+SLF、MLF”的政策组合。随着继续减少,适时降低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提到议事日程。目前,大银行16.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太高了,它是历史形成的,现在没有必要继续维持,这是资源浪费。降低一下,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经营成本,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这是从源头上降低融资成本。我曾多次指出,商业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支付给商业银行1.72%的利息,商业银行通过7天逆回购在公开市场从央行融通资金,支付水平是2.5%,实际上商业银行多支付0.8个百分点的资金成本。这个资金成本,对商业银行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同时,中央银行赚取0.8个百分点利润,是不当得利。而且,实施逆回购滚动操作对货币市场波动有很大影响,不利于商业银行提供长期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目前央行逆回购已有几万亿元的规模,频繁操作,操作成本增加。未来几年,应该逐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到合理水平,至少有10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凤凰网财经:未来5到10年,您觉得中国经济会有哪些新的变化趋势?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徐洪才:第一,老龄化社会渐行渐进,是最大挑战。目前,居民有70万亿元的储蓄存款,买房子、买汽车的贷款加在一起也就是20多万亿元,似乎不高,但是近年来速度太快。未来储蓄率会下降,老龄化社会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对养老服务,健康消费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大增。从供给侧角度来看,这些服务产品供给是不足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公益性。这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第二,新动能培育形势严峻。全世界都在搞结构性改革,美国搞再工业化,促进制造业回归美国;德国搞工业4.0;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要到2025年才可能成为制造业强国。这里面创新是关键,通过创新促进制造业、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竞争力。中国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规模最大,一些企业已通过国际合作走到海外市场了。这都是有利条件。中国有1亿多人口接受了高等教育,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潜力还很大。能否发挥出潜力,关键在落实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有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国企拥有资金、人才等诸多优势,但体制机制不活,创新动能难以释放。中国大学规模不能说不大,人才不能说不多,但是体制机制僵化,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科技成果也很难应用。第三,金融方面。最近几年,主动处置了一些风险点,但很多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并没有根本解决。这对改革创新提出了挑战。未来几年,要加大对外开放,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应对潜在风险方面,还是要按照精神,要建立预警机制,加强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金融调控现在也面临转型,比如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通畅,价格信号并不灵敏,还有没有形成完整、光滑、连续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不够,有待加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满足企业多样性融资需要。会加快,但是我们应对新挑战的能力还不强。资本账户对外开放是必然趋势。最近几年,来自于外汇市场的扰动越来越频繁,不能掉以轻心。大型从目前以传统为主导,转向综合性经营还是比较艰难的。要加快发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推动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第四,农村城镇化。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占的比重还太高。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依然是城镇化稳步推进的时期,任务还很繁重。要彻底改变农村和城市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进入现代工业文明。现在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是叠加在一起的,我们不可能从容地先推动城镇化,然后再工业化,再信息化,再国际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还加上农业现代化,相互交织,叠加发展,需要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是一个很大挑战。最后,高度重视生态环保。过去30-40年,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上升,必然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需要清洁、高效利用传统化石能源,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既要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又要防止出现新的污染。城镇化会不断地破坏自然资源环境。怎么样实现统筹协调?这也是严峻的考验。面临五大挑战,任务繁重,不能掉以轻心。既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朝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努力前进,又要考虑后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履行国际责任,要率先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凤凰网财经:很多学者说城镇化的方向是朝大都市圈发展。您怎么看中国城市的分化以及对将来房价有什么影响?徐洪才:首先,大中小城市要合理布局。不能让大城市大到即将“爆炸”,大到病入膏肓。城市规划要有前瞻性,要注重产城融合,结合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合理布局,搞好顶层设计。第二就是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提供,相关改革要稳步推进。医疗、教育、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到位,否则,推进城镇化是很难的。总体来看,一线城市房价像过去那样急剧膨胀、快速上涨势头不大可能再出现了。现在已逐步回归理性。另一方面,随着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三四线城市大面积地出现空城、鬼城的现象也不太可能发生。两极分化趋势不会加剧,只会缓解。随着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相对理性、健康的楼市、房市发展是可以期待的。凤凰网财经:最近像成都、郑州、武汉等城市都在争夺人才。很多学者也说中国还需要更多一线城市。你怎么看这个观点?徐洪才:我觉得,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肯定会加快发展,像成都、西安、武汉、郑州、合肥、南京等。这符合中国国情,其实也是分解了北上广深的压力。多搞几个一线城市,以这些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形成网状结构,有利于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土地集约化使用。产业集中度提升,因此产业转型升级会加快。要搞好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先行和规划引领。不能任其无序发展。凤凰网财经:前段时间东北振兴产生争论,您怎么看东北振兴的不同观点,东北振兴应该怎么做呢?徐洪才:这是针对林毅夫教授的报告产生的争议。我觉得,双方观点、政策都不要走极端。首先,从实际出发,在全国乃至全球新的分工体系中找准自身位置,审时度势,不以过去狭隘眼光看发展,因为现在市场空间更大了。第二,创造条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来看,东北最缺的还是市场机制。东北地区,无论政府领导人观念,还是文化氛围上,市场基因都比较弱,一定要培育市场机制。在老工业基地搞计划经济是轻车熟路的,但是这一套现在不灵了。体制机制创新,理念转变要及时跟进。其实,东北地区产业基础、配套能力很好,自然资源优势也很明显。但是没有发挥出来,非常可惜。还是要差异化定位和竞争。不一定要搞轻工业,有些短板不补也罢。因为本来就是短板,再去补,后发劣势更加明显。在更大分工体系中,把某些领域做大、做强、做优,不一定面面俱到。比如,辽宁省的煤炭、钢铁、重工业有基础,在此基础上怎样转型升级?煤炭清洁化利用是趋势,不要只卖初级产品,可以搞点高科技的精细化工。钢铁也一样,东北特钢很牛,但还是有一些特种钢材需要进口,说明我们质量还不过硬。要围绕现有产业做文章,推动产业升级。吉林有重化工,旅游业、农业都有基础,可以挖掘这些潜力。黑龙江有石油,当然也有自然资源,要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补纺织业这块短板,我觉得恰恰是比较劣势,不是什么比较优势。搞反了,违背了比较优势理论。搞纺织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但更需要工匠精神。东北要着力培养市场机制和政商关系,发挥市场作用。在简政放权方面,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大力度。严格按照三个清单来推进改革。第一,政府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二,政府责任清单,法有规定必须为。第三,,法无禁止即可为。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在东北,很多方面不是要加强政府管控,而是要松绑,政府要少管。政府到处插手,市场没有了生存发展空间,经济自然缺乏活力。有本事的人都跑掉了,人才净流出。要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像磁石一样,把各种生产要素吸引过来,而不是逃离东北。《大爆发!中国即将迎来十波财富浪潮!》 精选五2018,元旦快乐!浙商银行,行业老兵、透明标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从哪里来?中国经济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是进入到调整和转型阶段,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个说法,说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们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是因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中国模式。在我看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实际上它既有独特性,也有它的世界的普遍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当它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跨入到工业社会的时候都会经历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并不是一个特例。增长的源泉是从哪里来?各方面的因素都很多,我想提和改革开放有关的两个经济效率的提高。一是由于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打破了旧的体制、计划体制的束缚,允许资源开始自由的流动,这样为中国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在市场的导向之下,资源从低效的农业部门流向高效的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工商业的资本积累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二是从低效的部门流向了高效的部门。在资源总量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在劳动资本和土地没有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由于资源的重新配置产生出来的效率,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所在。而之所以资源可以自由流动,是因为我们从1978年开始推进改革开放,在工业化过程当中,由于工商业它的资本需求要高于农业,所以伴随着工业化我们经历了资本积累,也就是高速增长。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的快速形成,一方面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带动了需求,这就是工业化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这并不是什么特例。在历史上德国、日本,也包括俄罗斯,在工业化阶段都会出现由于资源的重新配置而经历的经济高速增长。德国在工业化阶段它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当时领先的英国、法国,日本在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在太平洋地区领先的美国,所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它的经济增长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工业化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中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当前的情况,我们观察到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整个增长重心从10%左右降到今天的6%、7%,原因是什么?用我们刚才讲过的思路来进行考察,一个原因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投资高速增长,资本积累的过程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不再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资本不再稀缺,反而变成了过剩的生产要素。工业化的过程,我认为也已经基本完成了。数据方面的支持,也和我们的论断是基本相符。中国过去的固定经历过几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1990年代初,投资的增长迅猛,这是典型的工业化阶段,资本加速积累表现出的统计特征。第二个投资高峰从2000年中国加入WTO变成了世界工厂,那时候资本稀缺,大量的海外订单进来以后,国内的生产能力不够,又进入了第二个投资的高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高峰,历经的时间比第一个更长,大概从2000年、2001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7年、2008年。在工业化的过程完成,资本积累已经结束时,经济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运行特征?它的运行特征和工业化期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投资高增长不再。我们可以看到,从2009年之后,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下滑,2017年最终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估计是和GDP同步,在工业化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超过GDP的增长,这是因为资本积累的需要,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进行资本积累的需要。但是在工业化结束以后,投资增长不会再像过去那么高。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今后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也就是单位数的同步增长。单位数的增长,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经济政策,后工业化时代投资策略和工业化时代投资拉动的高增长时期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后面我们还会做一些介绍。经济新周期是有可能出现的后工业化时代另外一个表现,在这里看到的是(生产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是从投资高峰进入到通缩时代,这个通缩表明什么?表明产能过剩。从宏观经济的总体供求形势来判断,已经从计划时代的短缺经济变成当前的过剩经济。产能过剩,供应能力大于需求,这是从宏观角度来讲。因此,造成了价格的下降,也就是通缩的现象。为什么货币短期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这么明显,为什么2017年全年中央政策的基调是收缩银根,原因是中央多次强调的,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去年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这不是没有根据的,在这时候提出防范系统性风险,我认为是非常及时的,中央三令五申要严控债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全年货币供应是从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这条红线从去年年初以来一直是下降的,就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的负债已经很高了,不能再继续增加下去。再增加负债有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今年全年的货币政策我认为也会是继续去年的趋势而偏紧。货币偏紧,PPI价格的支持就没有。补库存,对于PPI的推动作用第二个因素在今年会逐步减弱,乃至于消失。最无法预测的第三个因素是行政化的去产能,这是没法儿预测的。在这样的分析之下,我个人坚持认为,中国经济确实是像权威人士所讲的应该还在“L”型中。但是说中国经济处于“L”型是不是对前景看淡?不是,尽管新周期目前还没有出现,但是新周期的出现是有可能的。它的出现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消除我们多年执行拉动需求政策所积累的系统风险。第二个条件是促进企业的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刚才已经说了工业化阶段它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在拉动,工业化之后,后工业化阶段投资跟GDP同步增长,增长点从基层来、从微观来,这也是为什么中央政府在过去几年提出两个概念,我认为两个都是非常及时的政策方向的转换。第一个概念是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我的解释是后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的常态和工业化时期的常态是不一样的。第二个概念是供给侧,这也是我非常支持的一个观点,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不是来自于政策刺激之下的拉动需求,而是来自于供给侧的效率的提高。新常态转向供给侧,这都是未来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的三大关键供给侧到底怎么样去理解?现在市场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供给侧是制度重于政策,真正的供给侧应该是通过制度性的改革来推动企业进行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关于供给侧改革,这里有我的几点建议:第一,加强私人产权保护,鼓励长期的研发投资。中国的经济要从制造转向研发,而研发的投资周期很长,见效慢,如果企业家对未来没有稳定的预期,他不可能进行这方面的投资,而要建立起企业和企业家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我们必须加强私人产权的保护。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过去两年间,中央出了三个文件强调保护产权,强调重视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的创造力,着眼点也正在这里。最近司法体系对于一些民营企业家的问题来重新进行审理,这也是表明对于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的加强。我认为在这方面是需要花力气解决,没有有效的私人产权保护,就没有长期的研发投资,没有长期的研发投资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中国经济就找不到新的增长点。第二,供给侧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造,真正实现国企和民企的平等待遇。对于国企的管理,按照十九大的精神,从企业管理过渡到国有资本的管理,不要再去具体管国企,不要束缚国企的手脚,让国企在市场上,在经济中开展创新活动,过度的行政管制束缚了国企的手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造来营造一个民营企业平等的、良好的经营环境,并且解除对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行政束缚。第三,供给侧制度改革应适当放松管制,管制之下难有创新。为什么出现了互联网的大市值公司,因为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是野蛮成长起来的,要放手让企业家发挥他的创造力,要放手让资源去根据市场的导向来进行配置。这是供给侧的制度改革,供给侧不需要太多的制度引导,但是它急需制度的配套。在后工业化阶段,我们的投资可以关注哪些方面?最近我做了一些行业的研究和企业的研究,因为在宏观的层面上感觉后工业化时期没有什么太大的惊喜,中国经济更多的亮点是在基层、是在企业、是在微观层面上,在微观层面上可以看到很多的,可以看到很多的资产配置的机会。未来发展的三大突破口在这里给出了三个主题,这三个主题也是我在研究公司的时候重点关注的:第一,行业的整合与重组。我们发现一方面在很多行业中中小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但是在每一个行业中都可以发现有一些企业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它的日子反而比过去过得更好,为什么?因为市场份额正在向这些企业集中。这些企业是有产品的、有技术的,将来有可能成为行业整合与重组的龙头。投资就要跟着这些企业走,行业的整合与重组是后工业化时期一个投资可以关注的重点。比如说行业整合与重组,随便举个例子,中国汽车整车生产厂全国有70多家,美国2家。说明什么问题?中国的汽车生产行业过于分散,无法发挥出规模经济效应,整合势在必行。那些没有规模的企业在成本的竞争上,在销售渠道的竞争上,在研发的竞争上可能要处于劣势,要被领先的企业或者是购并,或者是退出市场。零售业,中国最大的零售商居然是京东,我说的不是平台交易,我说的不是阿里,阿里不是零售商,阿里的行业属性实际上跟万达是一样的,它是靠出租店铺赚钱的,不是零售商。我们通常把阿里和京东进行对比,我觉得对标就错了,真正的零售商是京东,京东去年的销售额2000多亿人民币,还不到中国的零售消费品销售的1%,这是最大的。最大的传统零售商销售额大概是1000多亿。市场份额就更低。而沃尔玛一家零售商在美国市场份额的占有就接近20%。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中国的零售业有多么的分散。这种过于分散的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只要市场力量发挥作用,一定是成本低的,效率高的企业去整合那些效率低的企业。因此整个行业的重组势在必行,整合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有着很多的投资机会。第二,消费升级。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日常的柴米油盐转向休闲、体育、旅游,从标准化产品转向定制化产品,消费升级的题目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在旅游行业我们看到今天的旅游已经不再是组大团到每一个地方去拍张照片就走,“到此一游”,今天的旅游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主题,各种各样的家庭定制旅游,全都是消费升级。在商品方面,定制服装兴起。我看到过一家企业,利用三维测量的技术,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在流水生产线上完成了手工定制,大幅度的降低了定制西装的价格,缩短了交货期,把价格降低了50%,交货期从一个月缩短到一个礼拜,使得定制的正装从中高端、高端消费变成了中产阶级也可以负担得起的消费品。我们在媒体报道上都看到高瓴资本收购百丽,高瓴明确表示要收购百丽2万家店,是将来为了做定制的鞋,把高瓴现在的鞋店改造为定制鞋店。这是为了抓住消费升级的机会,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标准化的消费品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是要求定制化的消费品。这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领域。第三,制造业、服务业升级。我们讲的先进制造业和先进的服务业,这是在供给侧。先进的制造业:这是我自己去做的调研。比如iPhoneX,和其他的iPhone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摄像模组从过去的2D变成3D,从两维变成三维。这不仅仅使我们的照片由于增加了深度信息,显得比以前更加丰富,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花样,可以进行二维照片无法做的编辑,更重要的是它三维的摄像机上去以后,将来有可能是三维信息采集的移动终端。它采集三维信息之后,后面就可以接上VR,就可以接上三维成像。三维的设想模组的技术含量远远高于二维摄像模组,中国企业在奋起直追,研发手机的三维相机模组,涉及到新材料、新元件、新工艺,企业的研发水平和技术水平要全面的升级,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突破,进入到苹果的供应商,进入到华为的供应商名单,这个企业会是什么样的发展,想象空间巨大。我还调研过一家企业是做数据驱动的自动生产线。过去我们生产线是物流驱动,是跟着零件、部件、装配工艺走,现在这个概念有了根本变化,不再是物流驱动,而是变成数据驱动,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提高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像这样的企业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先进服务业:在金融行业中,利用新的技术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这是先进的服务业。我去看了一家火锅店,在研发用机器人带位,由机器人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推荐菜品,推荐好菜品以后,到后台厨房一看,厨房是无人厨房,都是机器人在配菜,整个是自动化,这叫先进的服务业。看到微观层面上这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他们在进行的这些创新活动,使我在宏观层面上的悲观情绪一扫而空,建议大家跟我一起多去看看企业,我到处可以找到兴奋点。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和对外对内开放,围绕着提高企业效率来做制度上的配套,用创新驱动经济的增长,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感到悲观。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上述这一点,中国经济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增长率也许不那么高,但是增长质量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高质量的增长。文章来源新华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钱是赚不完的,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能够赚多少钱,而是要懂得如何让财富保值!欢迎扫描二维码下载,打开之门。???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大爆发!中国即将迎来十波财富浪潮!》 精选六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欢迎大家能够出席天风一年一度的,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最近的一些形而上的观点,供大家批判。我最近一直都在体会“元亨利贞”其中的含义,很深哈。“元亨利贞”关键是在这个“贞”字,贞什么意思呢?坚固、坚决、坚定、诚信。好运势、好彩头要持续,必要坚决、坚定和诚信;于国何尝不是如此,国祚昌盛,国运绵长,必须要抱定改革之决心和信念。周小川行长大会上讲,“中国经济脆弱性的唯一根源就是高杠杆,是目前的首要任务”。按照央行的口径,中国银行表内外怼出个460万亿的信用规模亟待清理。我的个人体会是领导心中的危机感是始终存在的。上一届大会的文件,关键的一句话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会大时这句话的表述略有变化,变成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一个逗号,中文的语境就有了变化,重心变到后面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说明危机感还没有过去,现在中国还是在一个反危机的过程中。我判断中国从过去两年的产业供给侧(房子去库存、上游供给压缩)进入了“信用供给侧”、“金融供给侧”。从产业层面对环境污染征税,到信用供给侧、金融供给侧层面实际上是对债务和信用的污染征税,实际上就是加息。我们看到对债务和信用污染征税,具体的对应就是三个方向。第一个抬高长端利率,现在到4%,国开到5%,这个过程是不是结束了?我觉得向上幅度可能有限,但是时间远远没有结束。巍峨和迤逦都是中文形容山势的,巍峨更像是明斯基,我们这个体制下只可能是迤逦,不会太高,但会峰峦起伏,层峦叠嶂,这是一种美丽的“折磨”。第二个是“流动性溢价”变“流动性折价”,这个在A股中非常明显的,中证1000趋势上要跌穿2015年股灾的最低点那个平台,中等偏大的证800也只是一个震荡偏弱的趋势,跑得最好的就是万得做的白马股100指数,一骑红尘,不回撤,绝对的牛市,背后反映的实际上是金融做减法,,流动性溢价到折价的过程。大家拥抱流动性、拥抱确定性,给确定性更多的溢价。第三个就是把不动产变成“冻产”,冻住的不仅仅是房子的交易,而是房子作为抵押品未来创造货币金融的能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降地租、降要素价格。最近美国减税了,日本也跟着减,很多人都在呼吁政府减税。在我看来,中国政府在现有的预算财政盘子下减税空间不大,预算都是吃饭财政,政府的支出都是刚性的,如果政府砍不动庞大的行政官僚体系只减收入的话,财政就不能平衡,所以对中国来讲,核心不是减税,而是降地租、降要素价格,但降地租、降要素价格背后对应的其实是信用收缩的过程。如果中国的地租和要素价格进入下行趋势的话,我们或会看到老老实贡献人力资本、智力资本、贡献企业家精神的人会慢慢地好起来,炒来炒去的杠杆套白狼的玩家会慢慢地被收拾。这或是大白话的新时代中国。大会后,我们看到金融去杠杆前所未有之定力。最近大家最头疼的是利率的上升,特别是10月份以后利率上升的幅度超出了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前两周我参加了七八个银行的同业会,大家都看不清楚明年的发展,所以最近同业会开得特别多,无论是大行、股份制还是、农商行,这七八个银行的会议都有所涉及,共同的感受就是现在银行真没钱,大家都在储备子弹过冬。一方面是七八月份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导向出现了明显收敛的变化,财政收敛了,压了很多的项目,包括银行,有些下半年拟投放的项目明显都压了下来了,因为没有额度了,在等明年的额度,大家都在储备子弹。另一方面就是资管新规,最近业内都在提意见。中国广义的资管行业规模大约是116万亿,包括银行的,还有其它各种私募,、券商、信托,现在要搞穿透,不能建资产池,不能。中国所谓的大资管,大家看到最近5年我们干的实际上都是“银行的影子”,银行自己生的孩子,是银行的表内信用,欲望的膨胀,大家要绕监管、绕规模、绕资本金,所以才产生了这样一个资管的繁荣。存款的资金来源和贷款的项目资源都是银行的,中间是各种嵌套,资管的技术无非是各种琳琅满目的各种合约的条款设计。所以简单讲是银行表内信用扩张欲望的延伸,延伸形成的资产都是,重已经很长时间了,这100多万亿虽然有一些重复计算的,大家可以想到这些资产里面都是什么东西,无非就是地方政府的基建投入项目,另外就是房地产开发,这些都是重化的资产。这些资产投放下去之后必须要银行有一笔长期资金跟着它、围着它转,不转的话,就会进入庞氏的状态,风险压力需要释放出来。这些资产在资管新规下面一定有一些资产得回来,要么转标,,要么在银行的表内要腾一块地方,无论是增量还是存量,你得把它接回来。万一资管新规下,资管发的产品老百姓不愿意买,因为老百姓买的就是用银行短的的产品去套长资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告诉我你等待的是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