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手帮帮精灵我谢一份实习总结跪谢!!

关注今日:266 | 主题:2382185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2011交大瑞金363分【复习资料选择、实习、复习计划等】-附个人总结详细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页码直达:
写得很详细,标记!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lz 您好~2013年考研,因为是新人丁当不够...麻烦能发资料给我吗?谢谢~~万分感激~~~我的邮箱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有没有上交医学考研的群啊?肿么找不到。。。。。。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没有叮当下不了了。。。资料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很惨,我一个叮当都没有了,只能麻烦您发给我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谢谢楼主分享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叮当不够~麻烦楼主!!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学长,我今年想报瑞金核医学,能加一下我QQ吗,谢谢啦~~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能不能发一份服复试资料给我?我是3013年考研的,瑞金神内,也是363分,求帮助。。。邮箱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凡笑fx 楼主能不能发一份服复试资料给我?我是3013年考研的,瑞金神内,也是363分,求帮助。。。邮箱复试没有资料,复试像是情报战,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去了解报考科室复试一般的程序,题型,难度,复试淘汰比例,目前科室最高分等等一切信息。。。没有什么复试资料。。。有时间的话好好练练口语,根据了解的信息好好准备专业课目以应付老师的各种提问,另外好好看看报考导师的科研情况,最好有个详实的了解,即使提问时没有问及这个方面,你也可以自己引过来,让导师明白你对这个领域、对他的研究进展还是很了解的。 了解信息的渠道包括各种考研论坛、往届本校考到瑞金或者交大的学长学姐、或通过他们联系到报告科室的师兄师姐(这样最好)、邮件或者短信联系导师、亲自来拜访等等。祝好运! 记住:情报战!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谢谢楼主分享经验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卤煮~叮当不够了。能否把资料打包传给我。跪谢楼主。。。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非常感谢帮助~~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原来是温医二临床的前辈,我也想考较大的研究生,楼主的帖子真的是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啊,谢啦!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叮当不够!!!楼主能否发给我?膜拜中!!!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不知楼主可否把资料给小弟传一份,没叮当了!谢谢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是港澳台的留学生,想考到上海交大,对那得考试信息不太清楚。想问一下前辈有他们的联系方法QQ号什么的吗?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时间安排能具体说一下不?比如从几月到几月复习第一遍,复习那一科用多久?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单纯觉得楼主很有思想。很有想见你的冲动。我猜楼主165左右,低度近视,平时很安静。。。。。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docmi3 单纯觉得楼主很有思想。很有想见你的冲动。我猜楼主165左右,低度近视,平时很安静。。。。。。。。。173 男 近500度(玩游戏玩出来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漫漫路踽踽独行 时间安排能具体说一下不?比如从几月到几月复习第一遍,复习那一科用多久?太久了。。都记不清了。。可以看下其他经验帖,大部分人都是差不多的,反正最好能三遍,第一遍最重要,第一遍就漏掉的知识点,后面很可能就不会再去看了,除非你做到题目,但是你也知道的,不是每年就考以前考过的那些知识点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威武,瑞金医院挺好的,考虑报考中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好人,求宝贵材料。
手机党没法下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手机党,看不到,是否可以麻烦楼主发一份吗?感激不尽呀,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学姐,请问你说的是哪个记忆口诀呢?我百度搜的有好多,好乱呢,方便加求求吗?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谢谢楼主分享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记一下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您好 我刚注册叮当。财富值不够,谢谢您,传一份给我吧!我今年2014年考交大和 医学。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dimi_luki 哎呀 兄台 答对啊 哈哈哈原来是温医的啊学长!最近要报名了,有什么问题还想请教请教呢,不知道选什么科室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叮当不够,麻烦学长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师兄啊,没叮当额,传我一份,感激不尽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说的真热心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今日新帖:204 在线学员:23673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5
梦想成真之应试指南2011年版P216页 单选(三)麻烦高手帮忙写一写(2)的会计分录。折腾好久了一直没有弄出来。谢啦啦啦。原题:甲公司以一项投资性房地产换入丙公司一批A产品。甲公司该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原价为400万,累计折旧100万,公允价值为360万;丙公司该批产品的成本为280万,公允价值为300万。丙公司想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9万,甲公司换出投资性房地产应交营业税18万。甲公司将换入的A产品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为该批产品发生运杂费1万元。
最美女会计
楼主其他文章
论坛等级:黄金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3859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559
有经典题解,没应试指南.....
论坛等级:黄金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回帖:1018
经验:3601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569
jie :库存352&&&& 银行9&&&& 折旧 100&&&&营业税金18 带:投原 400&&&&应交 18&& 银行1&& 其他业务收入 60
论坛等级: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回帖:6257
经验:27151
鲜花:<span id='flower5
金币:<span id='medal133
论坛等级:白金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回帖:1182
经验:4911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550
借:库存商品 352银行存款 9(收到补价)贷:其他业务收入 360银行存款(支付的费用)1 借:其他业务成本 318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0贷:投资性方地产 400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8
2652主题帖
1514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23058
经验:88187
鲜花:<span id='flower52
金币:<span id='medal2860
借:库存商品 352  银行存款 9  贷:其他业务收入 360    银行存款 1借:其他业务成本 3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0  贷:投资性方地产 400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8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8
要有一颗服务的心、一颗互联网的心、一颗坚强的心、一颗坚持的心!!!经常发牢骚的人就算做了再多的事,领导也只会记得他的牢骚而忘记他做的事。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JXUFEはシ良子花笔记
论坛等级:白金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回帖:1182
经验:4911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550
这里我觉得 这个营业税应该进 其他业务成本。。
论坛等级:黄金会员
学术级别:助理会计师
经验:2243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285
换出支付的不计入成本,换入支付的计入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论坛等级: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1039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96
甲公司以一项投资性房地产换入丙公司一批A产品。甲公司该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原价为400万,累计折旧100万,公允价值为360万;丙公司该批产品的成本为280万,公允价值为300万。丙公司想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9万,甲公司换出投资性房地产应交营业税18万。甲公司将换入的A产品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为该批产品发生运杂费1万元。补价=360-300=60 (甲公司收到)&&60/360=17%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8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属于日常业务,营业税是不是计营业外支出啊?
论坛等级: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1039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96
这里我觉得 这个营业税应该进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肯定不能进 其他成本 个人对这里有个总结&&要是 主营(其他业务)业务 产生的 6税一费用 走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 消费 土地增 资源 城教&&出口关
论坛等级: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回帖:6257
经验:27151
鲜花:<span id='flower5
金币:<span id='medal133
我也觉得应该是营业外支出
论坛等级:白金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回帖:1182
经验:4911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550
但是 你注意看下教材 对于固定资产出售和无形资产出售 涉及的营业税 是走固定资产清理 和营业外支出的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80
张老师就是说,日常经营发生的进营业税金及附加,非日常发生的进营业支出!这肯定是非日常,所以就计营业外支出啦!
论坛等级: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1039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96
哥们从分录上来分析 他走的是其他业务收入 所以要走营业税金及附加 (证明是经常性业务)从税法角度来说 你去看看税法企业所得税那章 计到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费有那些在说好不?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80
那就是是换出资产视同出售呗,相关的处理也就差不多了
论坛等级: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1039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96
这个题要是换成&&固定资产交换那效果就不同咯 就是你说的 J 营业外支出 D 应交-营业 我个人是这样记忆看对你有帮助不 要是你确认收入就走(营业税金及附加)反之要是不确认收入就走营业外 这里是收入是指 主营和其他收入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80
回复#16楼hxb8515181的帖子谢谢!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5
回复#5楼JXUFEはシ良子花的帖子嗯。大概是这样。我刚才发现课本上(2011版)P310例14-3是一样的题。应交营业税是进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但是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按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算的,对应到这题的话也就是300+1。梦想成真的这个题是个选择题,答案提示上也有说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是301,但是换入A产品对损益的影响金额却是42万(360-(400-100)-18=42)然后我就糊涂了。
论坛等级:白金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5614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01
要亲自动手啊
会计培训 正保培训项目
  您尚未登录,发表回复前请输入学员代码和密码,或。
学员代码:
密  码:
10.59.0.99:Execute time :0.09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爹妈做过两件我受益终生的另类事。一是逆向择校,在我十岁那年强行发动上山下乡,把我从21世纪水平的学校拎出来,送到山村学校读书;二是频繁打断我上课,带我全国穷游。我因此在十几岁就确立了这样的认识:&br&&br&&ul&&li&&b&1 世界这么大,我看到了,所以要相信梦想。&br&&/b&&/li&&li&&b&2 社会很残酷,我知道了,所以得承认现实。&/b&&br&&/li&&/ul&&br&即父母为我大大拓展了世界观的“深度”与“宽度”。今天是我上知乎一周年,回忆一下我的中小学生活。&br&&br&先说“上山下乡”。我父亲在某中央直属矿山工作,母亲在我出生前也调到了同一座矿山的附属子弟学校,他俩是大型国企的双职工家庭。这种企业的福利一度很好,在80年代这个放任企业滥发钱的时代尤其不错,现代许多人怀念“毛泽东时代工人待遇好”,回忆细究起来,起码有一小半源于80年代的国企生活区。&br&&br&福利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几千矿区居民独享一个自建的子弟学校,包括初中和小学。学校教师全是科班出身的公立教师(这在那个时代并不容易),有两栋4层教学楼,专门的图书馆、实验室、音乐教室、演出大厅、电化教学装置以及标准足球场。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室内水房,每逢六一,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可以由老师带队去承德(最近的地级市)乃至北京旅游;附属的幼儿园有大型游乐设备,定期会放科教电影。这样的学校,穿越到21世纪初的富庶地区也算很出色;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周围几个农业县乃至整个承德地区的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只能说一句望尘莫及。&br&&br&&img src=&/8c830e7e7ff5b8f537d0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8c830e7e7ff5b8f537d0_r.jpg&&&img src=&/d446ccf4c5f90d1e3bc66c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d446ccf4c5f90d1e3bc66c_r.jpg&&&u&矿区掠影,几乎所有建筑都和30年前一样,可以想象当时与周边山村的落差。&/u&&br&&br&然后,4年级那年的夏天,就在我策划着怎么用爬山踢球打游戏装满暑假的时候,我父母向我宣布了一个不容更改的决定——下个月你去南台小学读书。以及两条附加规矩:必须和同学一样生活,往返学校不得搭矿区的汽车。(父亲刚刚升任矿山运输处处长)&br&&br&补充说明一下,我生活的矿山处于燕山深处,周围都是贫困的农村。在建矿山之前,这里甚至连公路都不通,全靠玉米和一点山货过日子。矿区建成后,周围的经济有所改观,但和矿区这个现代工业社会的时代差距也足足有30年以上。平日乘通勤客车往来于县城、地级市和矿区之间,看着晒得黝黑的农民与他们的茅草房、手推车,我虽然年幼也知道这和我生活的矿区是两个世界。听到转学的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亲生爹娘要把我扔到那个折磨人的地方去?&br&&br&而且我还没有意识到我要去的学校会带来多大的生活反差。这个小学本来是一个乡的中心校,80年代这个乡撤销了,于是成为另一个乡下属的完全小学,距离乡政府20多里。整个学校只是几排土墙环绕的平房(还不错,都是瓦顶)和一个土篮球场。教室里没有电灯,毕业班的原则是天黑看不见字就下课。全体教师共用一个大办公室,门口挂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环,上下课时间由教导主任亲自看看手表敲打铁环来决定。这和之前现代化的教学楼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br&&br&&img src=&/cffda2c1f1e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cffda2c1f1e_r.jpg&&&u&废弃的校园,右边是当年的教师办公室,右侧远方是当年的教室。&/u&&br&&br&一旦到校上学,我发现这个环境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穷,而是比这还要穷!运动会在河滩上开,木制黑板褪色不说了,居然粉笔也要按课时限量使用,万一用完了,老师要到同事那里去借。同学们从来不会让一张纸只写一面,老师有一辆新自行车算是贵重财产,教室的炉子从来不会把屋子烧暖。学校附属的小商店甚至给每个学生规定了购买额度,要求他们在这里替家庭购买生活用品,给学校积攒一点点批发利润,好到年底给老师发福利——几十块钱的购买下限,每个学生都抱怨高的不像话。&br&&br&对于这段生活,我在知乎上写过几个回答:&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东西是 1949 年后才有的,却常被我们当做传统文化? - 马前卒的回答&/a&&br&&blockquote&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村的烧柴问题已经缓解多了,但穷困兼生态紧张的地方依然相当依赖植物燃料。这时我爹把我扔到一个山村学校去读书,冬天每个教室每天只有一铁盆煤,不足的部分要靠“砟子”来解决。&br&&br&秋天,地里的秸秆被割走了,贴地面的一小段秸秆连同玉米根留在土里,用铲子挖一下,连土一起拔出来,形成的块状物就是“砟子”。两个“砟子”拿在手里对撞,把土打掉,留下可烧的部分,这个工作叫“打砟子”。我们有些老师家里的玉米地比较多,就和学校商量好,由学生去老师的地里“打砟子”,得到的烧柴一半归班级,一半送到老师家里。这才保证炉子有燃料。1990年的秋天,下午第六节课就是我固定的“打砟子”时间。&/blockquote&&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穷人往往穷得穿不起鞋子,但是还是穿得起衣服? - 马前卒的回答&/a&&br&&blockquote&1991年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来自最偏僻的山村的同学也能做到春秋冬三季有鞋穿,即中国最穷的人也买得起塑料底,至于塑料底冬天易打滑的问题暂且就顾不上了(导热快的缺点可以用用棉鞋垫弥补)。但1991年的夏天,逢下雨,我记得班上还有三分之一男孩和大概十分之一的女孩光脚,即贫穷家庭无力给生长期的孩子配上不同尺码的胶鞋。学校开运动会,田径场设在河滩上,许多男生光脚跑步,脚底的茧子无视砂石的摩擦。绿胶鞋是好东西,一双正经的胶钉双星球鞋是奢侈品,会在几个班之间被借来借去。&/blockquote&&br&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校期间,全校师生完成了一个壮举——盖房子。学校要盖新教室,为了节约资金只请了几个大工,再雇拖拉机把材料堆在篮球场上,剩下的工作全靠师生自己出力,而其中学生的工作占主要地位。家里是木工、泥水匠的,跟着大工上房,有力气的高年级学生给他们当辅助,没力气的就用铁桶、挑筐送材料、拌石灰。低年级的孩子每人拿一把镰刀,把小木料清理成光洁的椽子,最不济也要送水送饭,摇旗呐喊。一个月下来,房子居然真的盖起来了。这是我这个土木工程师平生参与的第一个工程,也是我人生的重要里程碑。&br&&br&&img src=&/0bf662af6f5d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0bf662af6f5d_r.jpg&&&u&全学校最好的房子,里有我的一点汗水、有我送上去的灰泥,它真的能教学生做人……&/u&&br&&br&不过,硬件上的差异还不是最大的冲击。和我之前读书的地方相比,这里“软件”的落后更加惊人:&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古代偏远山区会不会有的人连皇帝换了都不知道的情况? - 马前卒的回答&/a&&br&&blockquote&&p&父亲让我到矿区附近的一个农村小学上学,锻炼一下,结果我发现这个学校从农村到老师,通通对外面的世界没有概念。老师鼓励自己的学生努力学习,反复就是一句话:好好学习才能上国中(意味着县办的几所初中而不是乡里的中学),上了国中才能考中专,将来出去工作,不用在这个穷地方过日子!&/p&&br&&p&为什么强调中专呢?因为当地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文革时期的民办教师,只读过中学,几个优秀的转了公办,还有几个县师范毕业的年轻人,算是接受过现代教育。在他们看来,能让学生摆脱现有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到县城或者承德市)读中专。至于高中、大学,那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在他们的头脑里没有概念。老教务主任兼任数学老师,快退休了,人很好,每天勤勤恳恳的工作,但知识水平实在不敢恭维。&/p&&br&&p&有一天,一个读过中专的年轻人请假,自然课没人上,他亲自出马代课。当讲到声音的原理时,书上说真空不能传声,老主任就开始迷惑起来,想了半天之后向大家宣布,以他的看法,真空里也应该可以传点声音,但既然书上这么写了,我们还是要按书上的回答..........可怜的老赵主任辈分很高,我曾亲眼看到他主持村民求雨的仪式,带领年轻人抬着猪肉到泉水前献祭。这听起来恍如回到了上古商周年代,当时知识分子与巫、医还是一回事,然而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那所学校还是中心校,周围许多小学生必须到这里读五、六年级的课程才能小学毕业。我在那里的同学,最终读国中的比例是3.5%。下面的小学情况如何我就不太清楚了。&/p&&/blockquote&&br&全方位的落后,结果就是人生观的天壤之别:&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一直读书读到博士会不会觉得少了很多人生经历呢? - 马前卒的回答&/a&&br&&blockquote&90年代初,我在一个纯农业经济的偏僻山村读小学,发现大部分6年级同学都在平静地讨论毕业后的去向。比如说到县城批点小商品去某几个村贩卖,或是学个木匠活。再就是安心回家种玉米,先在同学里号下一个媳妇,叫长辈去说媒是正经………我这个旁听者却一心只考虑能否和初中新同学玩到一起,十年后方觉得当年的谈话令人不寒而栗。&br&&br&这反映的就是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思考方式的不同。&b&我拥有可预期的少年时代,我的许多农村同学还没有。&/b&&/blockquote&&br&初中我就到了县中学读书,从此再也没长期体会过山村的艰苦。但这次浅尝辄止的“上山下乡”,让我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了中国的底层有多么穷,多么绝望。也让我看到了底层年轻人的活力和梦想。我现在虽然过着京沪双城生活,但我看世界的时候,不会限于一线城市的视角,也不会局限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立场。如果说我的文字还能偶尔体现一点底层关怀和“接地气”,当年父母为我安排的山村历练功不可没。&br&&br&&img src=&/4a22a110e0b4b2e87dc9f_b.png& data-rawwidth=&778& data-rawheight=&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8& data-original=&/4a22a110e0b4b2e87dc9f_r.png&&&br&前面说了,我父母的另一个“出格”教育方式就是频繁地给我请假,从小学到初中,一有机会就带我去看外面的世界。&br&&br&和当时的邻居比,我家不算富裕,因为舍不得矿工相对较高的薪水,1977年我父亲放弃了高考,到1986年才圆大学梦。家里的细粮大多要支援农村的亲戚,直到1988年左右,j家里还常有以棒子面(玉米)为主食的日子,我为此还和父母吵过架。一直到1999年离开这个矿区,家里始终是分房时配的一套家具放在水泥地面上。但只要有出差的机会,我父母绝不吝惜车票钱,也不怕耽误我上课,常常是父亲下班一句话:“明天跟我去XXX”,我就欢呼雀跃地放下作业打点行装,由我母亲去和她的同事请假。旅行最多学期,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br&&br&从我记事起,我父亲先是司机,然后当业务员,到处采购汽车配件,跑矿石市场;我母亲后来调到了组织部,经常要外出调档或培训,两人都经常出差跑上几千里。我要么坐在卡车驾驶室里,要么蜷缩在火车硬座的靠背处,也跟着他们全国奔走,看着整个国家以几十公里的时速在两边掠过。有一年母亲在南方培训,担心我在培训地无聊,还找了桂林的一家小学,让我以外地客人的身份过了一个六一儿童节。我之前也记录过这些经历:&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那些名校出身却不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都做了怎样的选择? - 马前卒的回答&/a&&br&&blockquote&我80年代、90年代,上大学之前经常长途旅行,坐硬座火车或者卡车的驾驶室,在地平线上看到一座座城镇。也不是什么知名的风景区,就是普通的地级市、县级市。每次我都盯着看,觉得很美,非常值得向往。我那时一般随身带着一本80年代版的地图册,前面是地形图,后面是城市地图,城市地图下面还有一些当地风景名胜、特产小吃的介绍。我就盯着几行字的简介,想象地平线上那个影子是什么样,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去看看。&br&&/blockquote&&br&&a href=&///?target=http%3A///MaPing/_171002.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当马克思和宫崎骏都老去 世界依然要向前&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80年代中期,除了北京上海这两个都市,省会能彻夜点亮路灯的大街大概是纵横各八九条,地级市横竖四五条,县城往往只能用单排路灯连起三四个路口。至于县以下的乡镇村落,到了后半夜几乎是一片漆黑。在农电网络尚不完备、农民家庭全年收入只能买几百度电的年头,没人会为照亮夜空浪费电力。所以,那时候半夜坐火车穿越中国,只要放下窗帘挡住车里的微光,把头钻到窗帘与窗户之间,立刻就能体会到文明的渺小。在时速几十公里的特快列车上,大概隔一两个小时会看到县城的灯火在窗外一掠而过,过上三四个小时,地级市的灯火会照亮窗口几分钟。至于必停的省城大站,算上停车时间,也不过是20分钟就消失的文明岛屿。除此之外,车窗中是无尽的黑暗,黑暗的广阔甚至让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地球上。&br&&br&和夜行列车相比,晚上坐汽车的时候,夜色中多了车灯的光柱。随着光柱扫过,行道树和村落在黑暗中出现又消失,给乘客的感觉是整个宇宙都不真实,如果车后的世界在光柱扫过后湮灭,对车上的人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在车辆的颠簸中,就连仪表盘的荧光都让人感到温暖亲切。尤其是冬天,车窗透着寒气,凝视黑暗久了,脚下的暖气是唯一能感受到的文明成果。天气越冷,黑暗越深,你对身边微光中的文明生活就越珍惜。对沿途的灯火就越多一份憧憬和向往。远处寒风中几十盏昏黄的电灯,在想象中可以幻化出无数的温情故事。&/blockquote&&br&那时的旅行并不是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我坐硬座车厢,住厂矿招待所,吃食堂,没有导游也没有团友,就是挤在一群成人中看他们忙碌,时而自己溜出去看看城市的日常景象。除非接待单位安排,否则我基本不会去什么景点,也不会品尝什么特色食品。但我依然非常满足,因为我知道我看到了一个同龄人体会不到的世界,我知道这个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过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知道我家乡的生活只是无数选择中的一种。虽然我也知道了哪里谋生都不容易,知道大城市的繁华不会凭空让我享用,但少年的乐观让我坚信,走向那个大世界一定意味着更精彩的生活。当年“接班”盛行的时候,很多同学会谈论自己将来如何在这个矿山小镇谋个舒适职位,我嘴上不反驳,心里却暗暗下决心:我的未来一定属于外面那个天地。当然,我也能理解他们的想法。&br&&br&80-90年代的学生,即便生活在讯息发达的城市,往往也很少有机会离开自己的家乡,最多去一趟省城,就能成为几年的谈资。唯独我能用自己的感官体会一个纵横几千公里的国家。在高考之前,我已经去过十几个省市,见过大城市的灯火,吃过岭南的水果,见过大海无边无际,也知道远方同样有贫困的街区和乡村。今天的旅行者可以坐飞机高铁,几个小时就掠过我当时一星期的旅程,但这是点到点的交通方式,他们看不到我在尘土飞扬的路上体会到的那个国家。从这个角度说,那个中国比今天游客眼中的国家更大、更具体,我甚至很难给我的儿子复制类似的旅行体验。&br&&br&父母提供的旅行机会,让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确信,生活必须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精彩。我以孩子的视角看到的那个普通人构成的大社会,至今也是我理解这个国家的重要资本。刚才我翻了翻过去一年的知乎回答记录,发现大多数回答和我的日常生活并不相关,甚至未必会提高我的薪水,但我依然可以从获取、分享这些知识中获得乐趣,这就是我对眼前的生活最满意的地方。总之,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把我的心培养的如此之“野”。&br&&br&&img src=&/ba5b0c6bdffef7e2781cd9_b.png& data-rawwidth=&692& data-rawheight=&8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2& data-original=&/ba5b0c6bdffef7e2781cd9_r.png&&&u&1986年,母子合影&/u&&br&&br&我这一年上知乎,对两个简短的答案印象深刻:&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真的有很多穷人吗? - 匿名用户的回答&/a&&br&&blockquote&有时候,看不见贫穷的角落也是没见过世面的一种。&br&&/blockquote&&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格言警句哲理让你肃然起敬,心潮澎湃? - 苍岚的回答&/a&&br&&blockquote&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br&&/blockquote&&br&现在回想一下,这和我父母当年的家教很是契合,他们只是没把自己的的教育原则写出来而已。如果他们当年有知乎可用,&b&“世界这么大,你应该去看看”&/b&之类话或许早就流传开了。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我父母的机会,但那个年代还是有很多人努力向子女、学生介绍了外面的世界,,展示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我妻子的小学语文老师教到《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专门去店里买了杨梅罐头,让每个学生体会一下这来自遥远江南的酸甜味道,相信她的努力在今天也会有百倍的收效。&br&&br&&u&&img src=&/182329bed5ac6f7a7471397deeb44560_b.jpg& data-rawwidth=&1010&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0& data-original=&/182329bed5ac6f7a7471397deeb44560_r.jpg&&上知乎一周年,29万个赞,绝大多数要归功于父母、老师当年恰当的教育&/u&&br&&br&相关话题:&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青的生活中有什么少为人知或被刻意隐瞒的悲惨经历?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些看似昏招,实际却十分精妙的国策?-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中国,英语流利能给个人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苦难有什么价值?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能否用一百字写清楚你最想要的生活?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看《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这些书,对生活有什么帮助?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80、90 年代的青少年放假是怎样娱乐的? - 马前卒的回答&/a&
爹妈做过两件我受益终生的另类事。一是逆向择校,在我十岁那年强行发动上山下乡,把我从21世纪水平的学校拎出来,送到山村学校读书;二是频繁打断我上课,带我全国穷游。我因此在十几岁就确立了这样的认识: 1 世界这么大,我看到了,所以要相信梦想。 2 社…
谈谈我个人的看法。&br&&br&说起来很残酷,但我经历越多见得越多,就越来越觉得,对于多数高考生来说,特别是对于经济文化教育条件比较落后地区的大多数考生们来说,虽然起早贪黑学习了十几年,但对于学习这件事,其实一直都&b&没有入了门&/b&。大家对学习、考试都极为重视,可是&b&认知水平&/b&却是&b&很低的。&/b&(这不是攻击,我自己就在这样的地区)&br&&br&举个最近感受很深的例子,做个类比。&br&&br&我喜欢玩游戏,大学时和同学一起玩魔兽、dota什么的,其中最喜欢最着迷的一款,是&b&暗黑2。&/b&&br&&br&虽然很多人说暗黑2就是个刷刷刷的游戏,可是这种刷刷刷却让你欲罢不能,当年和同学一起开刷,谁刷到了难出的暗金、绿装,就可以嘚瑟半天,享受一下对方的羡慕嫉妒。毕业后玩游戏就少了很多,偶尔闲了,也会点开游戏,刷上一会儿安达利尔(第一关boss),回味一下已经过去的大学时光。&br&&br&就这样,我&b&一直觉得自己的暗黑水平还是可以的&/b&,起码也算个中等玩家吧。那时候,我对暗黑2的理解水平,就是&u&刷刷刷、暗金最棒、黄金次之、套装好难集齐~蓝装白装就是垃圾&/u&的水平。&br&&br&有一天,我的一个同学从北京回来找我玩,期间就聊起玩暗黑2这件事,他听完我的描述,直接说:&b&你这水平都没入门呢。&/b&&br&&br&接着,他给我开始讲暗黑2的&u&符文系统、宝盒合成系统、普通扩展精华的武器类型、各个版本的不同、符文之语的底材选择、BUG杀&/u&等等……&br&&br&我听的目瞪口呆。&br&&br&然后他说:其实我这些也都是&b&很基础的常识,&/b&真正的高手要知道和研究的深得多、细得多。&br&&br&我问他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知道的,他说:网上啊,看高手的帖子,慢慢就懂了。&br&&br&最后他给我下载了一个暗黑2高手玩家的心得合集,我边看边感慨:以前都白玩儿了。&br&&br&我才知道,真正的高手对这个游戏的理解,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而过去的我,虽然号称最爱这款游戏,也花了大量时间去玩,但其实,&b&真的连门都没入。&/b&&br&&br&&b&------------------------------------------------------------&/b&&br&&br&从小到大,我的成绩算是还不错,最后高考考的也还不错,所以一旦说及学习和考试,自己往往就会有些自信。但是之前的回答中也提到过,2009年考研,我第一次知道了英语词根的存在,第一次见识到考试技巧的效果,这让我意识到&b&学习方法和好的工具&/b&有多重要。&br&&br&后来考公务员,同住的男生是个数学高手(理科数学140+,后裸考考进核心部门),听他给我讲怎么在三十秒内解开数学题时,我第一次见识到,有些人是这样解题的:看一眼题,然后说:这道题要用到&b&分类讨论&/b&的思想;这道题要用到&b&极限&/b&的思想;这道题要用到&b&方程&/b&的思想……我第一次明白,原来做题可以如此轻松写意,仿佛万物皆了然于胸,达到了万变不离其宗的境界。一万道题,原来可以通过归纳为几种数学的思想来得到解答(只是感悟到,并非完全掌握)。这让我知道,高手之所以是高手,确实是因为&b&站得高,看得深。&/b&&br&&br&再后来和我们市当年的文科状元聊天,我聊起自己对学习和考试的新的感悟,他很诧异,说:这些东西,当年咱们数学老师&b&讲过啊。&/b&讲过啊,很残酷的三个字,它(这三个字)告诉我,自己水平不到,如果老师不是那种特别擅长降低难度逐步引导的高手,那即便他已经把真经摆在你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br&&br&高度,深度,方法,工具,降低难度逐步引导的教学,这些东西,在我当年学习时,都完全没有概念。&br&&br&这些东西,就是&b&认知水平。&/b&&br&你对某件事的认知水平高,你花的力少,得到的多,所谓事半功倍。&br&你对某件事的认知水平低,你花的力多,得到的少,所谓事倍功半。&br&&br&&b&认知水平的高低&/b&,决定了你是未入门、刚入门、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手。&br&&br&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了那么多年,其实认知水平一点都没有提高,高三和初一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在学习上有天赋的人只占很少一部分,&b&绝大多数人需要被引导,&/b&他们需要有人告诉他方法、工具、深层次高维度的视角以及如何一步一步摆脱低水平认知的方法论。&br&&br&可是这种环境和条件,并没有。于是我们只能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拼杀,当然,我并不是说努力是不对的,努力当然是对的,但只是因素之一,更多更重要的因素,被无奈地舍弃,或者说,压根就不知道。&br&&br&学习考试如此,&b&人生何尝不是呢?&/b&&br&&br&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这么一段话:&br&&br&&blockquote&&p&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如果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b&精英子女成为精英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平头百姓。&/b&北方广大农村中有种可能并不是很精确的说法,讲的是地主世家的后代,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整体上的发展情况要远远好于贫下中农的后代。最近几年,媒体上报道过一个现象,就是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高校,本科入学新生,家庭出身良好者的比例逐年升高。好事者还做了一项统计,并粗略发现,无论历史还是现实当中,大多数精英的家庭背景,都还不错。我在此特别声明一下,我并不认同“血统论”和“精英论”,并不认为人类在生理和智商上存在多大差异。而旨在以一种较为科学的态度,去探究此类现象背后隐藏的密码。&/p&&br&&p&面对这种现象,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人脉,还有人会想到风水。&b&家族枝繁叶茂、相互联姻,从而使得人脉资源较为强大,当然是其中重要原因,但&/b&&b&光靠这个还不足以确保家族长盛不衰、英才济济,而有更深层次的因素&/b&&b&在发挥作用。&/b&而至于风水一说,流传甚广,谬误甚多,缺乏科学依据,不足为凭。至少靠我目前的智商,还是理解不了这个东西。这些年我一直在苦思冥想,大量查阅资料,并跟一些前辈和大师探讨过。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p&&br&&p&其实这并不复杂,就是&b&他们有一套&/b&&b&更加切合实际,由理念、习惯和方法组成的模式&/b&&b&,在发挥着重要作用。&/b&这套系统的东西,在世家和精英圈子当中,&b&有着一定的传承,并成为了一种常识。&/b&而&b&普罗大众,恰恰对此知之甚少&/b&,一些理念似是而非,某些习惯令人生厌,很多方法不得要领。非常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情况下,切合实际并具有相当可操作性的理念、习惯和方法,是个完整的体系,而错误和荒谬的理念、习惯和方法,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p&&/blockquote&&br&学习如此,游戏如此,人生也是如此。&br&&br&&b&对于某件事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是否入了门,是否登堂入室,效率是高还是低,是否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进步到高手。&/b&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的认知水平一生都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层次,他不知道如何提升,甚至会拒绝提升。&br&&br&高考考不上一本,考不上985并不可怕,&u&可怕的是,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他的认知水平都是低下的,而且意识不到自己需要提升,也不知道如何提升。&/u&&br&&br&这些年不断地读书、反思、经历,其实现在想来,就是希望能够&b&提升自己&/b&对于人生或者某件具体事的&b&认知水平&/b&,避免自己一直在低水平重复中耗费时光和生命,所以,自己才会把签名写成:以专业的态度面对人生。&br&&br&&b&我眼中的专业,就是高度、深度(本质)、方法、工具、从低到高的方法论,这也就是我现在摸到的门道。&/b&&br&&br&也许我还不算高手,也许就是刚刚入门的水平,但是,我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也会不断提升它。&br&&br&------------------------------------------------------------------&br&&br&2月3日夜更新。&br&&br&1、谢谢大家的支持,有一些初、高中的小伙伴通过评论和私信的方法询问我具体的提升方法。这里我必须很坦诚地回答,答主已经离开高中超过十年以上了,对于具体的知识真的是已经还给老师了,&b&没办法给出什么特别具体的提升建议&/b&(这些具体的方法,建议从优质的参考书、网络资源、老师和高手同学处获得)。我只能说我看到了这条路,但是已经不可能退回那个时代重新走一遍了。但这里边的意义是你可以&b&推而广之&/b&,把提升认知水平这一领悟使用在其他的领域,因为&b&道理是共通的。&/b&&br&&br&所以,一会儿我会提到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从中看出可以通用的东西来,而不是生搬硬套。这篇文章更偏重于&b&指出一个方向来&/b&,而非具体的指导。&br&&br&&p&2、我发现我挖了一个非常深的大坑,穷尽我目前的能力,可能也无法真正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还是把自己&b&目前的思考&/b&写出来了,因为我发现我不能挖坑,挖了坑就一定要填,否则心里老有这件事。以下的文字就是目前我对提升自己认知水平这个问题的思考,&b&不足之处还请包涵&/b&。&br&&br&下面进入正题。&br&&br&首先,说一下本文的逻辑,第一部分是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第二部分解决怎么办,第三部分做一些强调和补充。&br&&br&&b&一、what、why:高认知水平是怎样的&/b&&/p&&p&&b&&br&二、how:怎么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b&&/p&&p&&b&&br&三、ps:补充说明&br&&/b&&br&-----------------------------------------------------------&br&&br&&b&一、高认知水平是怎样的&/b&&br&&br&在答主看来,高认知水平有四个最重要的点:&b&本质、系统、长远、方法&/b&&br&&br&&b&1、本质&/b&&br&&br&&b&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b&具体的现象是以万为单位的,&b&纷繁复杂,难以掌握&/b&,但其中蕴含着共性的规律,&b&对其进行提炼、总结和归纳&/b&,可以使我们的认知从&b&具体现象&/b&的层次得以提升到&b&抽象规律&/b&的层次,通过不断的提升,最终直达&b&本质&/b&。本质(提升到最后的抽象规律)相对于以万为单位的具体现象,数目大为减少,这使得我们有可能提高对其的掌握能力,达到&b&以少统多&/b&的目的。&br&&br&举个例子,刚才在评论中看到这么一条:&/p&&blockquote&&p&我们数学老师,从高二开始引入高中数学四个基本思想就是分类讨论,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每讲一题就会分析这题是什么思想,然后换一个高度讲这题的关键点,最后讲易错点,善于总结与联想,这是我从数学老师那发现的心得。&/p&&/blockquote&&p&这位江苏的知友提到了自己的心得,和我从高手同学那里感悟到的基本是一样的,这里需要解释一点,就是&b&为什么&/b&我们需要去把纷繁复杂的数学解法归纳为四个基本思想:分类讨论,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br&&br&&b&为什么?&/b&&br&&br&因为&b&纲举目张。&/b&如果你一直在目(具体现象)的水平,那一万道题就有一万个目,乱花渐欲迷人眼,你根本无法掌握解题的能力;但如果你提升到了纲(抽象规律)的水平,那一万个目就可以用&b&四个纲&/b&&b&统领&/b&&b&起来&/b&,这时候我们的掌握能力相对来说就增强了,所谓,孙猴子再能变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br&&br&形象化一点说,我们可以把解题这件事想象成&b&在一个陌生的城镇里找特定的房子&/b&——一个陌生的城镇里有一万所房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提示(题目的题干),去找到最终的那所房子。&br&&br&这时候,因为提示是比较模糊的,我们面对茫茫多的房子就会非常迷茫(找不到解题思路)。而一旦你能够用四个数学思想对绝大多数题目进行归纳、归类,就好比你把这一万所房子安置到了&b&四条街道上。&br&&/b&&br&分类讨论,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就好像&b&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b&&br&&br&我们首先可以根据提示,&b&先判断这所房子在哪条大街&/b&,这时候,你寻找房子的线索就逐渐清晰起来。然后,我们在四个数学思想下面,可以&b&进一步细化&/b&,比如数形结合又有几种常见的类型,就好像&b&东大街上有几个巷子&/b&,接着,我们进一步根据提示,可以判断房子处于某个巷子里。比如,东大街——幸福巷。慢慢的,我们&b&一步一步去作判定&/b&,最终会找到这所房子所处的位置:东大街——幸福巷——幸福小区XXX号楼XXX单元XXX室。&br&&br&也就是说,从一万道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归纳为四种数学思想这一方法,给你提供了&b&明确化的判断路径,&/b&你可以一步一步去把解题思路找出来。如果你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这种判定过程就会非常快,可能看到题目的瞬间就可以直接判定具体解法。——这也就是所谓高手的&b&题感&/b&,看一眼就可以知道解法,因为已经形成了下意识的能力。&br&&br&而对于认知水平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的人来说,就相当于拿着模糊的提示在陌生城镇的一万所房子里靠运气撞,那解题效率就低多了。相当于别人拿着地图,而你对这个地方一无所知。&br&&br&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所谓的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你看问题的层次,而&b&这个层次又取决于你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归纳出抽象规律的能力&/b&。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一开始的认知过程是反过来的,从万到三,到二,到一,到道。&br&&br&&br&&b&2、系统&/b&&br&&br&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某种程度上,更为先进和高效的事物往往也拥有&b&更为复杂的结构&/b&(比如现代的政治和金融体系都是极为复杂的系统)。于是,把握更为复杂的结构,就成为我们极大提升自身能力的一条途径。为了满足把握复杂事物这一需求,我们必须拥有&b&对复杂系统的认知能力。&/b&&br&&br&两个简单事物的结合,如果配合得当,往往发挥出&b&相乘的效率&/b&,而非简单的相加。举个例子,答主大学是学法律的,在我大四毕业时,曾经有一位混的很好的学长对答主说:一个人法律学得好,可能战斗力是10,如果这个人同时英语还很好,这个人的战斗力立刻就能提升到50。——后来答主才知道,现在毕业于国内优秀大学法律系的学生想要进入国内或者国外的大所,英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br&&br&再比如说玩游戏,如果你看过激烈的游戏比赛,特别是现在很火的英雄联盟或者dota的正式比赛的话,你会发现,大家评价一个队伍强不强,往往会说:这个队伍&b&几个位置都很强&/b&,没有明显的弱点。或者说,这个队伍&b&前中后期都很强&/b&,没有明显的弱势期。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五个人的队伍,只有大家水平都达到一定程度,再加上有绝对的强点,才能够被称之为强队。如果有一个位置明显的弱,或者存在明显的弱势期,那么就容易被针对,被打败。&br&&br&&b&高认知水平意味着对复杂和系统的认知能力&/b&,它不是孤立的看某个点,而是在一定的系统中来看问题。——看过去现在未来,看深层中层表层,看趋势节奏细节,看敌人中立朋友,看长期中期近期,看政治经济法律……&br&&br&看到很多东西,看的很全面,然后要做&b&综合判断&/b&,因为复杂体系的力量,远远强过没有体系的单点的力量。&/p&&br&&p&&b&孤立、片面、绝对化的认知方式,是低效和错误的。&/b&&br&&br&很多人毕业后感叹社会不公,说别人学习成绩不如自己,可是工作机会和发展都比自己好,简直不公平,可是他忘了,一旦你进入了社会,大家就是&b&各显其能&/b&,你过去成绩好只是&b&一个点&/b&,人家可能家世好,人脉好,见识高,资源多,办事精干、情商高,运气好……这个游戏的玩法已经变了,这已经是&b&系统性的竞争&/b&,你还一直执着于某个点的强弱,视野明显狭窄了。如果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心态以及整体的进步,其实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的。&br&&br&&br&&b&3、长远&/b&&br&&br&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b&事物的发展曲线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平台期(量变)——飞跃期(质变)交替&/b&(相信很多人已经在知乎上看到过类似的解释),你只有熬过了平台期,才能迎来飞跃期。所以,无论你做什么事,保持长远的眼光和耐心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做好较长时间内(平台期)只有投入而看不到明显回报的心理准备,这有风险,但你不冒这个风险,也就会错过飞跃期的大收获。&br&&br&&b&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短期内的能力,却往往低估自己长期能够取得的成就。&/b&&br&&br&通俗点说,就是学会放长线钓大鱼,零存整取。&br&&br&这里引用一下我的另一个回答,关于这些年我自己认知的一个变化:&/p&&blockquote&&p&&b&保持耐心。&/b&&br&&br&就是把眼前的事情放到&b&更长的时间范围&/b&&b&内&/b&去考虑,比如一年、三年、十年,甚至更长。&br&&br&不再纠结于眼前事情的成败,而是会去思考:这件事从&b&十年时间&/b&这个尺度上,对我的意义是什么。&br&&br&我发现这种耐心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有我料想到的,也有之前没有料到的。&br&&br&比如&b&平静,&/b&眼前的成败并不具有决定意义,所以即使败了或者效果不如预期,也不会打击过大。&br&&br&比如&b&勇气,&/b&既然如此,那么自然就敢于尝试一些过去不敢尝试的事情。&br&&br&比如&b&灵活性,&/b&这条路不通,换条路就好了,不行再换条路,反正不着急。&br&&br&比如&b&信心,&/b&一年不行,三年好了,不行十年,我还不信了。&br&&br&与耐心配套的,是两个概念。&br&&br&一个是&b&完成度,&/b&即百分之多少,比如某一件事,通过努力还是失败了,但是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这时候,虽然事情是失败了,但是离做成这件事的完成度提高了。比如从百分之三十提高到了百分之六十。&br&&br&第二个是&b&生命的生长&/b&(以及版本的迭代)——也就是说,不把一件事看做无生命的机器,而是可以不断成长、不断生长的生命。它可以从成功中也可以从失败中汲取能量,来推动自身的进化。产生一种1.0—2.0—3.0—4.0……等等不断进行版本进化(迭代)的意识,每一版都不用完美,但每一版相比之前都是更加完善的。&br&&br&耐心,完成度,生长和迭代,完成一种&b&成长模式的转化。&/b&&br&&br&目前的经验来看,这种模式下的成长相较过去的模式(焦虑、急迫、一锤子买卖、完美主义),是更加快速和扎实的。&/p&&/blockquote&&p&&br&&br&&b&4、方法(工具)&/b&&br&&br&做事之时,所采用的办法和工具越符合其规律性(事物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效率也就越高。&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b&方法和工具直接和效率相关,重要程度相当于你上战场,所用的武器是飞机坦克还是红缨枪梭镖。&/p&&br&&p&2009年之前,我背单词的方法很蠢,再长的单词也是一个一个字母地背过去。2009年,我考研时接触了&b&词根&/b&,这就相当于从一个一个字母背单词一下子提升到按偏旁部首背单词。(词根可以近似地理解为英语的偏旁部首)&br&&br&这么理解吧,就相当于你学中文,学习好这个字,不懂偏旁部首,你就要按照笔画的方法去记,而不会记忆为:女+子,&b&这个效率差别太大了。&/b&&br&&br&这就是方法和工具的意义,可以极大地提升效率。大问题有大的方法,小问题有小的方法,方法和工具的意义在于对症下药,就好像你想吃核桃,拿板砖砸拿门挤,就不如拿一个核桃夹子来的容易写意和效率高。关键你要找到它。&/p&&br&&p&&b&总结——本质、系统、长远、方法。&/b&&br&&br&-------------------------------------------------&br&&br&&b&二、怎么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b&&/p&&p&&br&&b&1、保持提升意识&/b&&br&&br&这是第一步,要随时保持一种提升自己认知水平的意识,大到人生规划,小到做饭洗碗,&b&随时问自己一句&/b&: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让我做的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br&&br&如果你没有这种意识,无论是根本不知道,还是知道了懒得去提升,都会导致你的认知水平停留在现有水平上。&br&&br&就是因为这些年我一直要问自己这一句,所以以答主并不出众的资质,居然也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所谓&b&不怕慢,只怕站&/b&,只要你心存提升意识,就能够抓到可能一闪而过的机会,取得进步。&/p&&p&&br&&br&&b&2、寻找刺激源头&/b&&br&&br&这点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你得找到&b&学习的对象和提升的方向&/b&——在过去因为信息传播成本高,效率低,这也是最大的困难之一,而这一点,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实变得比过去容易了很多。得益于网络书店以及知乎之类的网站,其实大家获取&b&优质信息源&/b&的机会是增多了的。&br&&br&比如我能接触到词根,是因为网购了一本六级词汇,里面提到了这种记忆方法,后来就去网上买了蒋争的《英语词汇的奥秘》(据说质量一般,但是算是传播很广的一本),慢慢开始了解和学习。&br&&br&又比如说前面我提高的数学高手,他的数学天分是很好的,可是也是因为当时教他的数学老师水平不错,而且他还看了不少数学参考书,才能让自己的水平不断提升。&br&&br&作为经济文化教育较为落后地区的学生或者成人,我个人觉得要更加重视&b&互联网&/b&这个工具,因为它极大地减弱了信息传播的难度,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成本很低地接触到很多名校的课程,买到很好的教科书,看到过来人的心得经验,等等等等。&br&&br&比如你想要完好暗黑2这款游戏,你深处中西部某县城和地处北京,其实差别不大,无非是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你就可以在暗黑破坏神吧里面看到海量的高手心得,只要你有心,提升到比较高的水平其实是不难的。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b&信息鸿沟依然存在,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现在获取更高质量的信息源难度已经小了很多。&/b&&/p&&br&&br&&p&&b&3、逐步消化吸收&/b&&br&&/p&&p&&br&这里面要说一个概念:&b&降级。&/b&&/p&&p&&br&有时候你接触到了高认知水平的信息源,可是它的水平可能远高于你的认知水平,所以你理解不了,无法消化。通俗一点说,&b&它太硬了,你啃不动。&/b&&/p&&p&&br&所以你要降低难度,进行软化,以便于吸收。这里就是一个阶梯式上升的概念,你要先从低的地方爬起,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接近高地。&/p&&p&&br&方法就是&b&分解,化大为小,化难为易,&/b&从易处着手,从简单开始,从符合自己水平的地方开始。&br&比如上来就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原文,发现读不懂,连字面意思都看不懂,那就可以先把原文放一放,先从王阳明的生平历史开始,读一些比较靠谱的通俗作品,先把这个人的经历搞清楚。接着,可以尝试读一下难度较低的学术科普,类似于《易中天品三国》那类的,有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识。然后,可以阅读一些难度较高的学术著作和论文,这时候,你可能就容易多了。&br&&br&这篇文字的评论中,有一个知友提到自己学雅思的老师先把大家定位为6分档,先从简单的讲起,重视基础,我觉得这就是非常科学的方法。&/p&&p&&br&&br&&b&4、努力实践改进&/b&&/p&&br&&p&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事情,只有你真正开始实践了,才可以谈得上说,自己对这件事真正有了认知。&br&&br&所以,无论你看了多少东西,自我感觉认知水平提升了多少,都一定要真正去应用于实际。实践会给你真正的反馈,让你明白自己的进步是真实的,有效的,还是其实是错觉,或者本身学习错了。&/p&&p&&br&--------------------------------------------------&br&&br&&b&三、补充&/b&&/p&&br&&p&&b&1、学会总结归纳,&/b&这个问题很重要,但太大太深了,单写就要很大篇幅,这里我先缓一缓,理一理,建议大家阅读&b&《实践论》和《矛盾论》。&/b&&/p&&p&&br&&b&2、要重视自己的经历,&/b&从中发掘认知水平提升的&b&成功案例&/b&,充分理解,充分运用,以点带面,横向移植。比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对某件事的认知水平提升了一个层次,那往往意味着你掌握了某种可以通用的方法,你要重视这种经验,&b&哪怕这种提升来自于打扑克、玩游戏&/b&,都是很珍贵的。一个点的突破往往意味着一个面的进步,说白了,很多高水平的认知,基本道理都是互通的,李瑞环曾经提过,他做木匠和泥瓦匠的很多经验,其实有利于他日后从政,&b&高手都是擅长举一反三的。&/b&&br&&br&&b&3、开放心态和随时积累。&/b&直白一点说,就是不要抱残守缺,也不要绷着脸天天想着给别人挑毛病,人无完人,但我们要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的刺激源。另外,看到了悟到了就要&b&记录&/b&下来,就要拿住,一方面这有利于你日后查阅,另一方面,这也逼着你在那一瞬间去&b&形成文字性的东西&/b&,这本身就是分析理解总结的过程。&/p&&p&&br&&b&4、独立思考。&/b&最后,答主想说,任何他人的东西都要结合自身情况去做判断,取其精华,去其不适合,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br&&br&这篇文字持续修改中,先写出来。&/p&
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说起来很残酷,但我经历越多见得越多,就越来越觉得,对于多数高考生来说,特别是对于经济文化教育条件比较落后地区的大多数考生们来说,虽然起早贪黑学习了十几年,但对于学习这件事,其实一直都没有入了门。大家对学习、考试都极为重…
看看一圈回答,基本上都是在说题主你的不是。主要都是表达一种“要合群”的想法。看起来各有道理,其实却也偏颇,毕竟人也是有权利为自己变得更好而努力的。&br&&br&我想和你聊聊我妈。&br&&br&我妈在九十年代时候,和你一样,也是进了一个机关。机关单位好啊,闲得很,人一天到晚没什么事情可做,每天上班时候对着电脑发呆,中午出去吃点好的,下班了叫上几个人,或搓个麻将,或打个羽毛球。日子过得简直不亦乐乎。&br&&br&但缺点也是有的,还很明显:给的钱太特么少了。&br&&br&我妈是个心气很高的女人,她当时就敏锐地意识到,这点钱加上逢年过节发的小福利现在还够用,但以后怎么办?别的不说,万一儿子以后要出国呢?我爸也是个公务员。可真要一家两个公务员,以后虽然面子外看起来都是官,里子内可真是穷成了狗。&br&&br&所以我妈立即做出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她要考注册会计师。&br&&br&现在看来,考个注会没什么大不了。买几本书,交几十块报名费,是个人都可以去考考。但对于我妈来说,就不一样了。首先她是一个很疯狂的女人,说了要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其次,她毫无基础可言。因为她没读过大学,念的是中专卫校,学的是护理。和会计真的是八杆子打不着。&br&&br&可她就这么开始备考了。&br&&br&备考的过程当然不轻松。除了书里面很多新东西要学之外,她还得带我。当时我才几岁,正处于麻烦人的年龄。老爸在外地挂职,经常几个月才回一次家。而且,原单位的工作总还是要做的。&br&&br&所以我妈就忙成了一只陀螺,据她后来的回忆说,那段日子真心不好过。每天都累得要死,上班要忙,回家要做家务,只能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就连上厕所都得要看书。每天中午的时候别人都回家午休了,我妈就带个小闹钟睡在办公室里,闹钟上定个五分钟时间,五分钟一到,嘀铃铃,嗖一声爬起来,继续看书。&br&&br&但也不能整天拿着一本书看,总也有不适合看书的场合,比如做家务的时候,比如上班的时候。于是我妈买了一个sony的walkman,前面装磁带背后收音机的那种。然后她自己把《经济法》、《税法》、《审计》里的很多章节朗诵出来,录到磁带里,抽空就拿出来听。几年下来,号称无敌质量的walkman,装磁带的那一部分彻底烂掉了。&br&&br&这些事情,难归难,但每个真心读书的人都能熬过去。可办公室里里外外那些流言蜚语才是更让人不舒服的部分。&br&&br&当时因为我妈实在太忙,实在受不住了,就把我外婆从老家叫来带我。外婆人很慈祥,很快就和大院里的人打成了一片。&br&&br&有一天,一个年龄跟我外婆一般大的领导爷爷,偷偷把我外婆拉到一边去,问道:&br&&br&“您的女儿到底是怎么回事?跟大家也合不来,有什么活动也不去,整天就抱本书看,连上厕所都看,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啊?”&br&&br&这番话,表面上是疑惑,还带有一点点关怀的语气,但实际上就是在表达不满。而且遣词造句也不好听。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领导爷爷是个很慈祥的人,和我的关系也很好,常常给我糖吃,给我传授人生的一点经验——这样一个长者尚且如此,单位里其他人自不必说。&br&&br&后来据我妈回忆说,她也知道背后有人对她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什么“书呆子”啦“自以为是”啦,时间久了总会有人有意无意地把这种话传到她耳朵里。还有人特意跑到面前来,带着讥讽的语气说,整天看这个有什么用?你一个学护士的,还能懂这个?&br&&br&一切的一切,我妈都听在耳里,看在眼里。但她什么都没管,就这么自顾自学下去。过了四年,她考上了。那个年代注会不多,她刚一拿到证,就跳槽了,去了当地一家大集团做内审,薪水瞬间翻了五六倍。&br&&br&得知她考上的消息,原单位炸了锅。不少人纷纷都想“不会吧就她那样也能考上?那我们以前就学财会的也一定行”。于是一群财务室的人纷纷涌去报名,几年后纷纷铩羽而归,一个也没考上。后来还有传言说“她考上肯定是找了关系”。当然这种无厘头的话很快也没人讲了。&br&&br&后来外婆再遇到那位长者,其嘴里的话就变成“哎呀早觉得您女儿很厉害”之类的了。&br&&br&————————————&br&&br&其实题主遇到的问题,和我妈当年遇到的又有些相似。事实上很多人就是这样,看到你努力的时候并不会鼓励你,而是会挤兑你。这是人的共性,潜意识里都会有“你们最好不要比我强”的想法。这很正常。&br&&br&但我的意思,并不是给你端一碗鸡汤喝了,叫你继续自顾自地健身学英语,继续“不合群”,不理会周围人的看法。恰恰相反,我就想诛心问你一句,你搞清楚你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了吗?&br&&br&说实话,我在本科时候,就一直听到有人在我耳边叫嚷着说自己要“健身”、“学英语”。这种话听得我想吐。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那就是但凡爱这么说的人的最后往往一事无成,四年过后还是细胳膊肥肚腩,外加雅思五分。我觉得这种人都是中了一种名叫装逼的毒(可能就是在知乎上中的这毒也说不定),觉得“健身”和“学英语”这两件事很酷,仿佛做了(甚至只要说了)就能和别人不一样了。但“装逼”从来就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但凡做成什么事,必然是有什么更单纯的内因驱动他去做的,比如我妈就是单纯因为跳槽后能赚更多钱而考注会,而不是为了将自己同周围的傻逼们隔离开——会这么想问题的人本身也比傻逼强不了多少。&br&&br&我也学英语,我也健身。我学英语是因为我在国内的时候不能忍受只接收墙内经过过滤的信息,而至少wiki英文版,WSJ和BBC的英文页面在国内还是可以浏览的。至于健身的目的,那就更单纯了。健身会让你更有男性魅力,那个什么起来更方便。你懂的。&br&&br&所以,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心有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去健身学英语——比如你想来土澳当健身教练,那你就根本不会来提这种语无伦次的问题,因为你有目标了。有目标的人虽然可能会对周围人的微词不舒服,但也不会太往心里去。而是会抱着一种“看我办成了这事以后吓吓你”的心态继续做下去。比如我妈,后来我问她单位里的人的打压有没有对她造成什么影响的时候,她想了想说:&br&&br&没什么影响。当时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了,谁有空计较这个?考上了他们不就不说话了么?&br&&br&而题主你,虽然你文笔异常差劲,让人不知所云,但我还是明显感觉到你是因为觉得周围的人太low,不屑与之为伍,急切想要做点什么把自己同其他人区分开来。而且糟糕的是,你这种心态周围人或多或少总是能感觉到一点的。这很没有必要。因为如果是这种情况,健身学英语并没有比打麻将打牌高到哪里去了。都是为了爽而已嘛。人家是纯粹地爽,你是爽了个自欺欺人,还影响人际往来,比起来反倒更差劲了。&br&&br&总而言之,希望题主能够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做这些是为了跳槽,以后不在这家单位干了,或者是有什么坚定的目标。我都一百个支持你,上面那些骂你的回答你都不要听。&br&&br&如果你只是为了装逼,那好好看看前面那些高票答案,权当给自己提个醒。而且你这两件事多半也办不好,还不如好好工作,不要做白日梦了。&br&&br&最后的最后,待你学有所成,欢迎你来大土澳发展。&br&&br&&im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src=&/0b5109252debb227a37fa9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0b5109252debb227a37fa9_r.jpeg&&
看看一圈回答,基本上都是在说题主你的不是。主要都是表达一种“要合群”的想法。看起来各有道理,其实却也偏颇,毕竟人也是有权利为自己变得更好而努力的。 我想和你聊聊我妈。 我妈在九十年代时候,和你一样,也是进了一个机关。机关单位好啊,闲得很,人…
贴一段话,觉得说的不错。&blockquote&“People wasted a lot of time, and then wish for more. They want more hours in their days, more days in their years, more years in their lives. As if they had all that extra time, they can fix any mistake. I don’t need hours ,days or years. I only need seconds.
Here’s the thing about time. If you can’t make the most out of it and give it a moment,you don’t deserve a single extra second.”
——Ekko&/blockquote&
贴一段话,觉得说的不错。“People wasted a lot of time, and then wish for more. They want more hours in their days, more days in their years, more years in their lives. As if they had all that extra time, they can fix any mistake. I don’t…
有能力为什么不提早四年展现出来?社会已经给了你足够长的时间了。
有能力为什么不提早四年展现出来?社会已经给了你足够长的时间了。
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
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
-&br&&br&不敢,也不能给具体的建议。&br&但有一个最根本的提醒:&br&&br&人生是很艰难,没错。&br&但定要学会「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一次只想一个问题」。&br&&br&比如抗战前,举国皆知中日必有一战。&br&蒋百里在国军将领的研习班上课,要提振将领士气,他问了个很难回答的问题。&br&&br&「一个人跟十个人怎么打架?」&br&大家答不出来。&br&蒋百里说:「打完一个,再打下一个。」&br&&br&一、&br&&br&想事情,不能把几个问题混一起想。&br&照顾老娘是一个问题,跟你的工作,跟你的婚姻无关。&br&&br&若是你现在才二十多,相信你母亲最多四十几,了不起五十出头。&br&你母親这么年轻?犯不著考虑「养老」问题吧?&br&&br&跟妈妈平时多联络,在外面工作,认真多奋斗。够了。&br&别把自己弄成悲情大英雄。&br&&br&正值壮年的中年人,没病没痛,要你养个屁老?&br&要你考虑养老问题?&br&也不是不行,要我说,不如把你不务正业的弟弟抓来打一顿,不更实在?&br&&br&弟弟打醒了,啥问题也没了。(或至少立刻少一半)。&br&&br&二、&br&&br&你的工作,又是一个「独立」问题。&br&跟你的老娘,跟你未来的媳妇无关。&br&&br&我常举一个例子,若是你在公营事业、企业上班,&br&管你作的什么生物、制药、飞机、大炮。&br&只要是公营,你就得搞明白,你的工作,就是「从政」。&br&懂我的意思不?&br&&br&我举这个为例,意思就是要认清楚自己职业的前景,和它的「实质意义」。&br&&br&你的工作有没有前途?跟你三班倒,跟你掉不掉头发,一点关系没有。&br&不信?&br&我跟你打这字的时候,还在公司里,外面的编剧组还有两人在上班,已经深夜十一点半。&br&明天早上七点,他们还要跟美国的编剧,开早会(时差十二小时)。&br&&br&人家不比你干得工作重?&br&&br&这时代,大家都在拼命。&br&&br&你的工作,有没有前途,跟你娘,跟你八竿子打不著的媳妇,&br&跟你有没有正常生活,跟你加不加班,跟你掉不掉头上几根毛……。&br&&br&一点关系没有。&br&&br&工作就是工作,工作的事,就在工作自身考虑,别扯三说四,无聊。&br&&br&还是老话一句:「别把自己弄成悲情英雄」。&br&&br&妈的,这世道,哪个人工作不是这样拼命来?&br&就你金贵?就你头上掉毛?&br&为那几根毛,你就要换工作了?&br&&br&这样,能行不?&br&&br&三、&br&&br&你的婚姻,又是一个独立的问题。&br&&br&若是相亲的对象要这要那,要一堆附加条件。&br&去球。再找便是。&br&&br&我曾经在大陆写过一个跟离婚有关的本,&br&访问了一堆八零年后的「少奶奶病」患者。&br&问她们,为什么结婚一定要有房呢?(有的甚至强迫男方买车。)&br&&br&少奶奶们给我的回答,百分之百,都是:&br&「没房,离婚了咋办,啥也没落下,那不便宜人了?」&br&&br&想来,难道不叫人寒彻背脊?&br&&br&我娶西安媳妇时,没在大陆买房,反而是老婆家送了间房给我。&br&(所以我跟老婆吵架时,乱没底气的,在大舅子小舅子面前,头都抬不起。)&br&(所以,我总说,我老丈人丈母娘的智慧,非一般俗人可比。)&br&(90年代中,大陆人给台湾人送房,你瞧那气度……。)&br&&br&男人要有志气,现在作不到,不代表永远作不到。&br&现在是适婚年龄,要结婚,咱们谈结婚的事。别扯其它的滥淡。&br&&br&「请妳别在闯事业的当下,逼我去跟人借钱买房,就为了未来离婚准备。」&br&「不然,咱们就不是一起奋斗的家人。」&br&&br&(八字没一撇呢,要这要那,哪天你病了倒了,婆娘不撂蹄子跑,才叫有鬼。)&br&(买房子难,找个能和你共持家庭,携手奋斗的老婆,也许更难。但这比买房子要重要多了。)&br&&br&男人谈对象,要抬头挺胸,跟女人说实话,因为你作不到,就是真的作不到。&br&别为了个相亲的陌生女人,把工作换了,把钱借了,把房子的首付交了。&br&图啥?……图她离婚时,可以有财产分?不荒谬吗?&br&&br&对了,多说一点,我老婆家那间房,我早送回老婆家去了。&br&我后来几处置了房产,根本不需要那个家属院的旧屋子,租没几个钱,还得费那精神头。&br&&br&总之,别把自己弄成悲情英雄,这是我提醒你的第三次。&br&&br&英雄,哪有那么好当的?&br&&br&四、&br&&br&为了答你这个题,信不信评论串里,一堆「少奶奶病患者」要把我骂到臭头?&br&我不关评论,你可以慢慢欣赏。(就冲这,足见我说话的真诚实意。)&br&&br&男人活在世上,说长不长,说短不短。&br&别当廉价英雄,当个脚踏实地的平凡人,不好吗?&br&&br&非得苦大仇深,觉得自己日子过得苦海无边?人生无望?&br&你清醒点,看自己的问题,分开来一样一样处理,不好吗?&br&非得每天含两泡眼泪,把生活、家庭、工作、婚姻全搅和在一起来悲叹?&br&&br&废话,那泪眼一张,看啥都是虚的。&br&&br&他X的,虚到不能再虚。&br&&br&-
- 不敢,也不能给具体的建议。 但有一个最根本的提醒: 人生是很艰难,没错。 但定要学会「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一次只想一个问题」。 比如抗战前,举国皆知中日必有一战。 蒋百里在国军将领的研习班上课,要提振将领士气,他问了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一个人…
家境不好的同学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难的是自控能力差啊。生活中有那么多廉价的娱乐,就算再穷,也可以玩各种网游,追文追剧,打牌打球,哪有那么容易“努力学习”呀?&br&&br&自控能力的问题其实大家都有。比如大家应该都知道积极健身才能保持好身材,健康饮食才会减少各种疾病,但是实际上能够控制自我的欲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人,现实中很少。走在大街上随便看一下周围的人就知道,认真对待自己身体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也是非常少的。&br&&br&而提升自控能力,就绝对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了。那些大家眼中“家境好又努力的优秀人士”,一定是因为他的家庭和自身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才培养出一些优秀的品质,这是不能忽视的。但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身的性格弱点了:要自强,先自控。
家境不好的同学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难的是自控能力差啊。生活中有那么多廉价的娱乐,就算再穷,也可以玩各种网游,追文追剧,打牌打球,哪有那么容易“努力学习”呀? 自控能力的问题其实大家都有。比如大家应该都知道积极健身才能保持好身材,健康饮…
&img data-rawwidth=&446& data-rawheight=&723& src=&/21b2a3032eaeda79c5b1c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21b2a3032eaeda79c5b1c_r.jpeg&&
长辈嘛,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那种,眼界就这么点儿时间却大把大把的。只会,而且极其关心你赚多少钱以及有没有对象。知道了数字就可以跟单位里隔壁部门的同事的女儿的姐姐做比较,知道了对象就可以继续八卦其家庭背景和其一个月赚多少钱。。他们才不知道职业规划啦培训深造啊兴趣爱好什么的。。一般问啥我都回答&嗯&或&没&,要给数字就&几千&,不主动不坦诚不明确。。难道跟他们聊BAT接下来最可能收购哪家公司不成。。
长辈嘛,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那种,眼界就这么点儿时间却大把大把的。只会,而且极其关心你赚多少钱以及有没有对象。知道了数字就可以跟单位里隔壁部门的同事的女儿的姐姐做比较,知道了对象就可以继续八卦其家庭背景和其一个月赚多少钱。。他们才不知道职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6219 人关注
635 条内容
670 人关注
170 条内容
1169 人关注
270 条内容
250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帮帮精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