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今年2012高考录取分数线多少人弃考

人数下降140万,录取比例增长20%。根据趋势分析,由于大扩招正式结束,以及放弃上大学人数上升,今后几年高招录取比例将不会再出现爆发式增长。
公平问题也是该所关注的,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各地考生上大学难度差距很大,如北京考生上北大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46倍,上海考生上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95倍。报告也对社会关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可定性进行了采样分析。
4年考生下降140万录取比例增长20%
录取比例海南吉林超90% 陕西山西垫底
2012年人数下降至900万人左右,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与2008年最高峰时的1040万报考人数相比,已经减少了约140万人,但录取人数仍然连续增长,从2008年的近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近700万,高考录取比例也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57%,跃升至2012年的75%以上。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高招调查报告,考生的下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连续下降,10余年来已经下降了近1亿人。2008年是18岁适龄人口的拐点,随后快速下降,从而带来高考报名人数的直接下降。同时,因为热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分流了一部分高考考生。从2007年开始,出国 () 人数已经连续4年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长,2011年人数已达34万。
在考生下降的同时,虽然已经停止了大规模的扩招,但高校任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招生计划从2008年的600万,增长至2011年的675万,2012年如增长3%,也将达到695万人,增长近100万人。
在这一增一长的剪刀叉效应下,高考计划录取比例也连年快速增长,2008年为57%,2009年为61%,2010年达到69%,2011年为72.3%。但中国教育在线根据2011年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部门公布的数据统计,因为弃考,放弃填报志愿等因素,2011年这23个地区的实际录取比例已经达到78.7%。与80年代初相比,增长10倍以上。
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实际录取比例超过85%的地区已经达到10个,两个省超过92%,分别是海南和吉林。不仅北京、上海,历史上考大学比较难的山东等省市实际录取比例也超过了85%。
录取比例徘徊不前放弃上大学人数上升
虽然考生下降,录取计划增加,但很多省市在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多年后,最近两年开始出现徘徊不前的现象,值得关注。
上海高招录取率从2006年起就维持在85%左右,北京也在近年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上,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省市根据生源情况适当下调了本地的招生计划。但越来越多的上线考生放弃填报志愿现象应该引起注意。比如这些地区的高职高专录取分数已经降至150分(满分750),即按百分制换算,仅仅20分。但仍然无法完成招生计划,或者被录取后,不报道率大幅上升。陕西省2012年已经开始对去年被录取而不报到的考生采取&最后录取&的惩罚性措施,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据统计,2011年全国各省市都有没有完成计划的现象。过去以上大学难著称的山东,在2011年就出现了二本一志愿缺额近2万个,967所院校生源不满,几十所院校遭遇零投档,最后高职出现了4.2万的生源缺口。
录取比例垫底的山西陕西也同样出现了类似现象。在2011年录取比例居末位的陕西,2011年出现7.6万上线考生放弃填报高职志愿的现象。山西录取率在2011年也居全国末位,但招生工作仍显艰难。2011年山西为保障录取工作,专科降至150分,为历史最低点。即便如此,最后,该省当年计划录取24.1万,实际录取22.9万,出现1.2万缺口,直接导致山西高招录取率70%的历史性突破梦想破灭。
为了应对专科及高职高专生源匮乏的难题,各地纷纷增加本科招生比例,尤其是发达地区。如上海,本科招生比例已经超过60%,比落后地区高出一倍。河南的本科招生计划、本科比例也在3年内增长了10%。但专家认为,但这一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随着生源进一步减少,本科也将遭遇生源挑战。据安徽教委2010年的统计,本科不报道率已经超过10%。
有大学不愿意上,说明考生与家长越来越理智。容易上大学了,或者说大学不用考了,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这时,家长考生就会考虑是否还需要上大学,有什么用?对此专家表示这是一件好事情。&这种现状必然会敦促学校从过去的文凭工场中走出来,需要考虑自己的办学定位,自己的特色,真正的全面提高质量,让考生于家长愿意选择。&实际上,目前各个省市都有一些就业情况好的专科或高职学校录取分数高于本科学校的现象。
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将直接导致高校生存危机,因为体制原因,中国高校对学生学费收入的依赖程度很高,一旦生源不足,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目前一些民办高校已经陆续关门,高职高专也已经岌岌可危。
北京上北大的机会是河南的46倍,上海上复旦的机会是河南的95倍
各种加分政策备受批判录取的科学难敌公平考验
上大学容易了,甚至不用考了,&注册制&入学,客观上为教育的各项改革创造了条件,但实施起来,任重道远。
2012年两会前夕,山东高调宣布,非山东籍考生2014年起可在山东考大学,旋即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教育部随后宣布,2012年底前,全国各地都必须出台异地高考政策。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也公开表示,最难的,是在上海、北京。
这一政策之所以备受关注,实际上背后是高招政策中的不平等,背后有一个倾斜的分数线。因为高校布局的历史原因,以及其他因素,北京、上海考生少,但获得的高校招生计划却非常多,尤其是名校。如2011年,北大在考生大省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每万名考生中录取不到一个人,但在北京高达32.6人。
2011年,北大在7.6万考生的北京投放计划248人,在85.5万考生的河南录取60人,两者相比,北京考生考取北大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46.5倍。而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复旦2011年在6.1万考生的上海录取340人,在85.5万考生的河南录取50人,两者相比,上海考生生上复旦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95.8倍。
同样,在改革一试定终身的问题上,更为科学合理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将遭遇公平的考验。&教育规划纲要&对高招改革明确了清晰的路线图,但在实施中,必将遭遇艰难的挑战。比如录取制度,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改变以分数为标准的思想。其实从80年代起,为调整只看分数造成的偏差,教育部就启动了制度。后来又出现了一些与此思路相似的加分政策,如学科竞赛,体育、民族等。但根据教育在线的调查,超过90%的考生家长建议取消一切加分,原因是造成了不公平。2011年,四川获得加分资格的考生中,有93%是因为少数民族身份获得的加分,这一极端的数字背后,说明民族身份的水分不小。而民族身份的取得,不是教育部门能管理并决定的。同样,给了优秀运动的加分照顾,但同样无法保证相关部门给予认证的二级完全真实可靠。
同样,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考试社会化&,这一改革方向同样存在理论上科学,实施上艰巨的困难。在目前的严防死守下,试题还屡屡泄密,如果一旦变成考试社会化,试题的泄密范围程度,有可能出现失控的局面,高考的公平性将遭遇严重危机。来源:
想了解更多关于湖北高考录取查询网的资讯,请访问: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
教育部直属
专业分数线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城市推荐:┊┊┊┊┊┊┊
高考编辑推荐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班咨询:400-888-3456
试题资料:
各地资讯:
各科复习:
报考六部曲:
教学资源:
高考论坛:
高考交流:
您当前位置: &&
2013年全国高考 近百万人弃考原因何在
  2013年全国高考人数整体出现了过山车式的下滑趋势,出现了&七连降&的形式。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912万人,同时弃考的人数高达百万。就是今年推出的&异地高考&政策,&破冰&首次却&遇冷&。那么每年弃考人数约百万到底是原因何在呢?
  每年约百万考生放弃高考
  据教育部发言人透露,尽管今年的弃考数量暂不得而知,但近五年来弃考率基本稳定,约为10%。据专家估计,每年期考人数约百万。在弃考的人群中,有的选择出国留学,不再走高考的&独木桥&,更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
  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将同比增8.6%
  5月31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贯彻落实5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答记者问,称2013年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扩大实施后,全国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将比去年增加8.6%。招生高校由去年222所扩大到263所,覆盖所有&211工程&高校和108所中央部属高校。
  据统计,2012年全国农村学生录取人数占全国录取人数比例达到59.1%,其中农村学生本科高校录取人数所占比例达到52.5%,第一批次录取高校录取人数所占比例达到45.7%。
  弃考原因之一:选择出国留学
  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一些学生高中毕业之后选择出国留学[微博],不再走高考的&独木桥&,客观上减少了高考报名人数。从事出国留学服务的启德教育集团美国教育中心总监涂攀告诉记者,由于高考成绩在留学时几乎没什么作用,大多数准备留学的学生都不参加高考。今年与启德教育签约留美的高中毕业生大约有2200人,比去年多了300人。
  &高中毕业出国的学生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在增长。&涂攀说,&以前很多学生都是毕业之后才做决定,现在大多高一高二就开始准备,一毕业就出国了。&他说。
  更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贵阳姑娘悦悦在高考前突然选择休学,她说:&我觉得我考不上大学,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不如趁年轻有资本,先就业算了。&当其他人正在埋头准备高考时,她已经找到一家酒吧打工。
  &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不超过20万人;其他80多万名弃考学生大多选择了就业,还有一部分选择来年再考。&熊丙奇说,&这80多万名学生中,农村孩子占了绝大多数。&
  弃考原因之二:严峻就业形势让考生止步
  大批学生为何放弃高考?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让上大学的&里程碑&意义减弱、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是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高考的主要原因。
  &农村孩子能读重点大学的仍是少数。很多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二本&&三本&,就业却非常困难。&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中学副校长李老师认为,&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给农村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一些高中毕业生外出打工,在私营企业每个月也能挣到两三千元,这更促使许多学生放弃高考。他说:&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给高考做&减法&,一边是收入不错给打工做&加法&。两者一起作用,让高考作为农村孩子上升渠道的优势地位被弱化。&
  此外,一些高校学费昂贵而就业效果不佳,也让一些有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打了退堂鼓。储朝晖说,一些&三本&和高职院校的学费动辄一两万元,农村学生考上了,家里也难以负担;就算咬牙上了大学,毕业了还是很难找到好工作,产出率太低。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村学生宁可打工也不上&三本&院校。
  一些出国留学的高中生和家长告诉记者,弃考的理由也是为了就业。北京市民刘芝介绍,女儿刚上初中时,家里就决定让她今年高中毕业之后出国读书。她说:&我们希望她能得到更前沿的教育。这样,无论她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就业,都更有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受就业形势影响,&弃考&现象在农村部分地区已经&关口前移&。李老师告诉记者,当地不少学生提早到高二、高一甚至初中毕业就离开了校园。他说:&我们学校高一、高二外出打工的学生大概占全校高中生的10%-15%,近几年还有增加的趋势。&
  城市孩子弃考是想寻求更多的发展,但农村学生弃考更多是出于无奈。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力度调整教育资源分配,补足农村教育资源短板,为农村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同时,加快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社会保障。
相关新闻:
高考工具箱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启迪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高考录取分数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