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ppt中国石拱桥ppt的文字

当前位置: >
如何处理PPT中大量文字的排版 -
很多PPT爱好者最头痛的莫过于处理PPT中大量文字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我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帮助客户设计PPT时遇到很多文字的情况,又不能删减内容,实际上这样的PPT页面本身很难让观众去仔细看清每一个字,更多地是展现大体的感觉,例如下面这个发展历史,更多的是想表现整体发展历程。
基于表达的目的,我在上面加上一个城市剪影的线条,下面用大号字体、红色突出年代,把不同年代用版面分割,中间穿插箭头表示发展线路。
经这样一修改是不是清晰了解很多了呢?当然这次的案例只是抛砖引出更好的而作的,所以期待你的作品哦。
作者:新思境
更多:字体在PPT中也是有生命力的
您可能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 <a href="http://www.wenanbao.net" target="_blank" 文案宝
&#160;&#160;精华教程:PPT如何突破文字障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精华教程:PPT如何突破文字障碍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4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文字稿 录音 PPT】赵旭东:咨询如何让家庭回归爱
【文字稿 录音 PPT】赵旭东:咨询如何让家庭回归爱
获取【录音与PPT】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06】▼大家好,我现在准备要上课了,第一次在这个大学糖微信群里上课,还不太习惯,技术不熟练。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赶快提出来。我们可以马上开始了。今天晚上我来跟大家聊一聊家庭治疗,这个标题叫做《家庭治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个题目是我去年一个很受欢迎的演讲,讲过三次了,今天我估计有上万个人在听,听过这个讲座的人不会太多,所以我还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自己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是从事家庭治疗的心理治疗师,这是我的心理治疗的专长。偶尔我也做催眠,但是从来不教人。做家庭治疗的前提大家马上就会想着,“家庭什么叫正常,什么叫不正常?”“为什么对家庭要做家庭治疗啊?”所以我今天晚上的引子就要来说一说“什么是正常家庭?”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我们才知道哪些家庭需要帮助,哪些家庭是不需要来做什么家咨询、治疗的。美国的家庭治疗师霍夫曼说:“正常和不正常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是在主观的世界观、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出来的”。这个‘正常’是有它的相对性的。有四种观点来描述或者判断家庭正常不正常:一种就是说,这个家里没有麻烦问题,没什么症状,这就叫正常了。这是医学的观点。它是用排除性的标准,如果没有消极、负面的东西我们就叫正常。第二种看法是统计学的观点,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跟其他家庭差不多,随大流,处在平均水平,平常也就正常了,见怪不怪。第三种观点是理想的观点,古往今来有很多的道德家、政治家、哲学家提出各式各样的理想来,提倡或规定家庭应该或者是必须具备哪些优点;如果有这些特质、有这些功能,那么这样的家庭就是正常的。这是理想的观点。我是从事所谓“系统思想指导下的家庭治疗”,我们的看法是说,一个家庭正不正常,其实是要考虑他们家庭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顺不顺畅。就是说我们这种观点既照顾到了上边提到的平常的观点和理想的观点,同时又重视一个家庭人际系统里边的成员,看他们是怎么样打交道的。我作为医生我还要重视这个家庭成员的生理方面的问题,生物学层面的问题。就是希望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些方面的要素,这些变量有非常好的一种互动的关系。由于刚才说到的不同的家庭的观点,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所以就产生了各式各样对家庭正常因素的看法。可能最极端的两种矛盾的观点出现在托尔斯泰,让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个说法,和另外一位俄罗斯裔美国作家纳伯科夫的观点之间。糖心理在给我的课程做广告的时候,就引用了托尔斯泰的说法——“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后来我说这不对,我其实是同意另外一种相反的看法。相反的看法是纳伯科夫说的“幸福的家庭多少会有不同,而不幸的家庭却总是类似”。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吧,为什么我这个家庭治疗师会不太认同托尔斯泰,要认同纳伯科夫。纳伯科夫的观点我在书面上看见,是在几年前协助一帮朋友出版美国的一个著名的家庭治疗师Froma&Walsh的书的时候。很有意思,这个看法实际上就是我早年宣扬的观点,那就是:“不好玩的家庭就要出问题。僵化、刻板,不好玩,没有生机的家庭就是不幸福家庭,他们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幸福的家庭就是有变化的、灵活的,甚至可以说不可捉摸的,没有一种非常刻板的程序化模式的一种家庭,构成丰富多彩的一种画卷。那样的家庭才是好的家庭、幸福的家庭。”这是我们的观点。继前边引子开场白,我们就要来说以下的内容了,我们做家庭治疗是怎么一回事。现在我就正式开始说家庭治疗。首先来说一说家庭治疗在中国有没有用?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两位德国专家,是他们1988年的时候把家庭治疗传入了中国,一位是Helm&Stierlin,一位是Fritz&B.&Simon。大家看到左上角这个照片就是我的导师万文鹏先生,中德班的中方创始人,在昆明的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上致开幕词,旁边给他做翻译的是北大六院的许又新教授。所以,大家看到,1988年家庭治疗传入中国,已经是快30年的时间了,28年的时间了。1988年的时候我做了他们两位讲习班的学员,当时在参加家庭治疗的培训里边发生了很好玩的事情。我们中国的同事们对家庭治疗感到非常的好奇,很兴奋,这是一个很新鲜、很好玩的治疗方法。但是它的有一些说法和做法又让我们感到困惑,甚至反感。比如说这个家庭治疗师会对家庭成员说:“这个病害得好象有用处,你不能马上把它医好了。医好了,这些好处就没有了。你能不能再继续保持这个症状一个月啊?”这样的话在中国的医生看来真是大逆不道,怎么能跟病人说“你害这个病是有好处的”呢?不过我听完一星期的课,觉得这个是蛮有道理的。他们说这个话正好是对着我的病人讲的,我当时在昆明,是我找的愿意示教的病人来。后来发现这个说法是非常地能触动人,让病人刺激之后发生改变。后来我问这两位老师,我能不能去学习这个东西?我觉得太神奇了,跟我们原来比较肤浅了解到的精神分析、催眠好像有相似之处,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很重要的是还发现这个里边怎么好像跟我们中国人的禅宗、老庄哲学相似啊!我90年到93年就去两位老师手下学习了三年,在他们那个海德堡大学念博士。去之前整整学了一年的德语,在现在我单位同济大学学的德语。93年底我回国,94年就正式地开始工作了,用家庭治疗的方法去处理我的病人。很荣幸的是我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包括从95年的1月份开始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来验证家庭治疗对神经症、躁狂抑郁症,甚至对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我们总共在这个研究里治疗了200多例患者,完成了录像记录、书面病例的有137个家庭,后来有90例完成了随访。这些随访家庭汇报了患者的症状、社会功能,还有我们用了一个评定量表,就是家庭动力学评定量表。用这些作为评定的指标,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1.1%。在完成随访这些家庭里,有效率是蛮高的,但就是因为有脱漏,我们不知道整个样本的有效率是多少。家庭治疗传进中国来20多年,它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了,甚至是登堂入室,进了我们国家的专业技术规范。在《精神卫生法》颁布以后,卫生部紧接着又颁布了两个诊疗规范。一个是精神疾病诊疗规范,另外一个是心理治疗规范。在这个规范里面有13类心理治疗的形式,其中就包括了家庭治疗。规范里边给家庭治疗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请大家看这个幻灯片: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干预单位,通过会谈、行为作业还有其他的非言语技术,消除心理病理的现象,促进个体和家庭系统功能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大家就看一看这张片子上的内容。一个是治疗程序;一个是家庭治疗的技术,有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干预技术。这是在系统家庭治疗里边用的比较多的。还有大家在中国也知道,除了我们系统家庭治疗,还有一种结构性家庭治疗,那也是李维榕老师传播比较广,影响比较大。除了结构式、系统式,还有很多的其他的家庭治疗小流派,现在我们统一地都叫做“系统式干预”,甚至系统式干预就包括了系统式的个别治疗和团体治疗,还不仅仅是用在家庭婚姻的治疗方面。家庭治疗有很宽泛的适应证,它可以用在儿童青少年期的各种心理障碍,这是对孩子们特别有用。还有各种成年人的心身障碍,夫妻婚姻冲突,躯体疾病的调适,甚至精神病障碍的恢复期以及康复治疗等等。这些情况常常伴有家庭功能的紊乱,出现家庭的问题。比如说家庭成员冲突了,其他的治疗方法没有办法。第二是一个人出现了所谓的症状,但是家里面其实整个系统有问题,不是他一个人生病,而是这个系统也问题。第三个就是个别治疗里边怎么会冒出来很多牵扯到别人的一些冲突了,个别治疗Hold不住了。第四种情况就是家庭对于一个患病成员过分地忽视或者是过分地焦虑。把一个人的事不当回事是个问题,有时候太当回事也是问题。我们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大量的父母亲也是抑郁、焦虑,容易激动焦虑的母亲、焦虑的父亲过分地关注孩子的问题,这是一种情况。第五个就是你在做个别治疗,结果发现家庭妨碍你个体的治疗。第六种情况就是你觉得某一个治疗进行不下去了,这个患者必须要有家庭成员来帮助。然后是个别的心理治疗达不到他要回家去以后能够产生的那种效果,他本来应该去影响那个家庭,结果没有,“好啊,你把他们也直接叫来,我们要见面。”还有两种情况,就是家庭当中某一个成员与别人的关系、交往有问题,还有就是家庭成员里边有慢性的反复发作这样的精神病的病人。我很高兴在这个地方我要给大家秀一下我们在20多年前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专门用来做家庭治疗的心理治疗室。这是94年的年底在现在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精神科建的。中德班就是在这个地方诞生,中德班的97年到99年的第一期就是在这个地方举办的,我们大家如果是学心理咨询的同仁,知道很多现在的心理治疗的大咖,他们就是在这个摇篮里面长大的。下面这个是我专门拿来做家庭治疗的治疗室,在德国式的系统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的病房也应用了这个系统的思想,非常人道,非常智慧的一种设置。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病房是开放式的病房,白天不锁门,养了一大缸热带鱼。这是97年搬进去病房的样子,其实我们开放式病房88年就开办了,是在一个租来的宾馆里面我们有一个分院,分院里面有一个精神科,那就是开放式的病房。2004年以来,我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兼职做临床医生,从此以后我的临床就没有断过。我一直看12年的精神科心身医学门诊,我现在的门诊叫做“系统式的心身医学门诊”,在精神机构,在综合医院开展精细化、人性化的门诊服务。一方面,我看不下去现在的心理咨询没有医学的成分,没有医学的内涵;另一方面,咱们精神科医生,咱们的医生对心理极端的忽视,甚至是藐视,甚至是看不起,我也看不下去了。我们要做一个在两者之间进行调和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的好处就是,要向门诊的患者提供足以建立良好治疗关系,能够充分沟通的这么一种设置。以此来进行有持续性效果的、有力量的干预。在我这个地方看病的要求就是对所有来访者要做不同强度的心理治疗服务,我的门诊一般是50到60分钟,偶尔超一点。有很多人来过一次就再也没来了,事后知道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单次成功治疗”,效果很好,一次解决了很大的问题。有时需要家庭需要经常来,多次晤谈。我们这样的门诊方式是把精神科的传统门诊跟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结合起来。结合前边我们讲到的九种指征,你们现在就知道为什么我会提出极端的说法,“痴呆的患者也要做心理治疗”——痴呆的病人要做家庭治疗,就是因为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痴呆的病人,那你对痴呆的病人做心理治疗大概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他们的家庭成员非常痛苦,整个家庭要受到痴呆患者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处理的是患者跟整个家庭系统的互动,而不是处理他一个人的事情。家庭治疗到底有些什么优势呢?我接下来就给大家要聊一聊。一个是现在用科学研究的术语来讲,它有没有证据,这是循证优势。另外我要讲讲家庭治疗在中国的特殊文化背景下,尤其是我们家族主义的传统下,它有什么文化方面的优势。循证依据现在还是比较充足的,在2010年的时候就在心理医学这样的杂志上面有一篇很好的综述。循证证据就是:家庭治疗可以减少前边说到的几大类疾病的临床复发,,降低再入院率,减少意外发生率,改善病人阳性-阴性症状,改善社会角色行为,还有一个就是改变他们社会关系、就业,减轻家庭负担。文化上的优势大家可能知道,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是很复杂。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复杂的人际网络里边,可以说是打小就在学习“三十六计”,就已经有了“系统思想”,“控制论”这种意识了。我现在有一个图,示意在我们家庭治疗里面要强调的循环因果的思想,不是去用上自然科学交给我们的线性因果论的论证逻辑的方法——A在前,B在后,A是B的原因,B是A的结果;B又在C的前面,是C的原因。我们中国人很善于在一刹那间(所谓的共时性地)去把握一个场景,去产生我们的自觉,去审时度势;我们也会知道,一个系统的成员除了互相之间有制约以外,系统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可能会影响着我们。就因为我们有这种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我们制造了很多的成语,有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或者是“鸡汤”,一直都在强调系统思想的一些原则,一些现象。这几张图不是我原创,我在网络上下载的,特别说明一下。但是左上角这个“家”有一个古人在喂一头猪,是我的朋友Thomas&Heise,一个德国人给我的博士论文画的图。他是一个汉学家,又是精神科医生,他画的。这个我找得出出处,其他这几张没有出处。我是拿来给大家看什么呢?就是中国非常地重视家族的历史传统,血脉传承。比如说如果是祖上有谁中过进士,在以前的科举制度里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么就很可能是要永垂千古,流芳百世,后世后代都要敬佩、祭祀他。所以这个是“光宗耀祖”,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价值趋向,价值观念。另外两张是四世同堂,甚至六世同堂的照片。右边这位是100多岁的抗战老兵,他100多岁了,有六代人在这上面照照片。上面那个是现在我们独生子女时代,所谓的一家三口的核心家庭,我们推崇“白富美”、“高富帅”,“小康、富贵”。这些成了小规模家庭时代的一些重要的追求。接下来这张图就是我画的示意图,中国人的苦恼,内容五花八门,形式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好像你要再归纳起来,最常见的问题其实是忠、孝、爱三者得不到平衡。在以前忽视妇女地位权益的那个旧社会,我们不太谈亲密关系、爱情方面的东西。我们讲一个人苦恼、纠结,常常是以男性的角度来讨论,“忠孝两难全”就好象是一种基本的冲突模式。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亲密关系里边要求温情、浪漫。所以这些因素搀杂进来了,我们基本的内心冲突就不再是一个“两两冲突”,而是一种“三元对立”的一个状态。我们现在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在临床看到的很多问题,拨开表面的内容、具体的表现形式,核心里边其实常常就是与所谓的三角关系及其平衡有关系的。很多的人在社会上是成功的,有事业,有担当,有地位,但是处理不好男女关系,处理不好夫妻核心家庭关系,也处理不好小家庭和大家族的关系,也就是自己的父母亲大家族的孝顺的关系。一旦有所偏颇,就常常出现了心理、生理方面的障碍。有很多人这些年出事,你们都可以知道,背后都有处理不好亲密关系的问题。很多干部就栽在男女关系方面了,有的干部就管理不好大家族和小家庭的关系,不能真正做到天下为公、大公无私,所以老帮着自己家族里边做生意,搞裙带关系这些事情,所以就导致了社会性、心理性、生理性的一些困难。刚才说到这一部分,是讲我们家庭治疗在我们临床使用的情况,它牵扯到哪些问题。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家庭治疗是有科学根据的,但是它的临床操作又是非常的艺术的,是一种基于科学的艺术。接下来这部分我估计有点抽象,有点专业,不太了解医学知识的人可能听起来有点吃力,但是我尽量的说的浅显易懂一些。我们现在的中国的心理治疗主要是两方面要加强,两条腿走路都要强有力。一个是要加强科学性,同时也要提高我们的艺术性。现在我们医学方面非常地强调你做什么事情不能光凭经验,一定要拿出证据来,这个就叫做所谓的循证医学。现在我们家庭治疗还有其他心理治疗,都在采纳神经科学方面的一些要素,去借鉴神经科学的一些技术手段,用他们来澄清现在这些使用的心理治疗技术——它有没有脑里边产生效果的特殊的作用机制;它的路径,它涉及到的因素有哪些。在这些应用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来改进我们的技术。另外一个是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说不定会启发我们来设计新的心理治疗技术。这是指的自然科学方法。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社会人文及行为科学、心理科学,要开发有文化适应性的本土心理治疗技术。这个就要求脚踏实地,要接地气,要符合中国的国情。神经科学大概是在追求人类最基本、最共有的神经科学机制。但是在临床操作方面,所有的心理治疗都要进行跨文化的修剪,跨文化的矫正,跨文化的扩展,跨文化的发展。现在就举一下神经科学跟精神分析相结合的例子。现在在依恋理论方面有非常好的一些理论,而且是通过一些实验得到了验证。神经科学和精神分析的结合,进一步的启发了家庭治疗。所以家庭治疗是不排斥自然科学,也不排斥其他心理治疗流派的。这张图是我们中德班一位德国老师来上课的时候给我们显示的。就是我们这个图来说明我们从小的安全感是通过一个什么样机制形成的。如果我们的父母亲能够发挥好安全基地、安全的港湾这样的作用,我们的小孩离开他们的身边在一定的半径之内出去探索、出去娱乐、出去冒险这样的机会就会比较多,比较充分,他们离开父母亲的半径就会越来越大。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可以回到父母亲的身边来,他们感觉到他们的父母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支撑着他们,为他们骄傲,在保护着,安慰,为他们感到高兴,而且会组织他们的情绪,所以他们就有安全感了。依恋理论做大规模的调查就发现,在婴儿期、幼儿期的时候,安全型的依恋大概占了60%到70%,回避型大概有20%,矛盾型15%,混乱型有5%。总体说下来,其实如果在幼年时期是以一种安全性的依恋形成跟照看者特别是父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的孩子,可能将来出现精神异常、心理紊乱的可能性就要明显的少。这个图不是太清楚,是翻拍德国杂志给大家看的。蓝色的条和绿色的条分别表示由福利院养的孩子跟父母亲亲自养的孩子在一些指标的差别。主要指的是安全性依恋的比例,大家就可以看到安全性的依恋在父母亲亲自养育的孩子里边是占到了70%多,但是最下边的紊乱型依恋福利院里边蓝色占了优势,其实福利院里边没有亲情。如果不是亲生的父母亲,而是由机构带养的孩子,出现紊乱型依恋模式的比例就明显的高于父母亲亲自养的孩子。下一张片子是德国人和罗马尼亚人前几年的调查,福利院的孩子跟父母亲亲自养的孩子,以及(橘黄色)领养家庭养的孩子,在儿童的发展指数,还有后边3岁以后可以测智商IQ方面的差别。我们看左手,大家可以看得出来,父母亲养的孩子其实智商显著地高于福利院以及高于福利院后来又转交给寄养家庭的孩子。右边的这个图里边可以看到这是德文缩写,大家看最上面右边这个图的多动症的情况,福利院的孩子是明显高于父母亲养的孩子,也高于领养的家庭的孩子。大家看最下边的焦虑障碍,焦虑障碍也是福利院的孩子占到了40%,父母亲亲自养的发生焦虑的比例是10%多,在这个比例上有非常大的差别。刚才举的例子,是讲我们近期的一些科学上的理论。第二方面是现在我们受到重视的一个理论叫做三个脑协调的概念,三脑理论。这个理论是把进化论、神经科学和心理治疗联系在一起。前几天孙时进教授讲进化心理学曾经提到这个概念,我再来给大家理一理。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里面不同的部位、脑区,它们在进化上出现的阶段不一样。最原始的脑是爬行动物就有的脑,像脑干这一部分,生命中枢都在这个地方。这些最基本本能活动——唤醒、激活、体内的稳态,还有生殖,是由它来管。稍微新一点的是旧哺乳脑,在旧哺乳脑这个部分已经出现了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已经有很强的学习记忆方面的功能,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跟我们的情绪有关系。在进化上最晚出现的是新哺乳脑,就是越高级的哺乳动物在这方面就越发达,特别是在人类是登峰造极。新的大脑皮质可以组织有意识的思维,解决问题,而且让人类有了自我意识。这“三脑理论”的要点主要是说,因为这三个脑在进化的阶梯上出现的时间不一致,它们有时候的交流合作可能就有问题。我们只有新的哺乳脑可以有意识,可以进行言语的交流。回溯到100多年前,弗洛伊德,还有更早的他的老师Charcot,当年最热衷研究的主题是分离,还有癔症(就是歇斯底里)。好像用现在这个理论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出假说——大概是因为这三个不同而又互相依存的脑的结构协调整合不太好的一个结果。有一位专家,Cozolino,写了一本书叫《心理治疗的神经科学》。他的说法就是:“心理治疗师是在同时对付一个人、一匹马和一条鳄鱼”,鳄鱼就是典型的爬行动物,马还算是比较高级的哺乳动物,人就是现在成了万物之灵。我们在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们是对应着人性的三个层次。其实大家马上可能就会联系到弗洛伊德的超我、自我、本我的理论,大概也是跟这个对应着。人类的婴儿期太长了,新皮质的功能出现、成熟晚,但它已经发生了大量的学习。这些学来的经验常常受到意识之外的反射、行为和情绪的组织和控制,常常被不成熟的脑所歪曲。所以说这个成长的过程,就是这三个脑不停地学着互相协调的过程。心理治疗是干什么的呢?就是要来对付着这些进化发育中的“老古董”,就是很陈旧、老资格的一些地方。我们的大脑,我们的理性新皮质有时候操控不了。心理现在的神经科学就是强调人的神经有可塑性,神经网络就是在不停的生发和修剪、修订、简化、固化的过程当中发展,让我们的行为、认知和情绪更加地具有适应性,以适应自身和外界的需要。如果用两个对立统一的概念来讲心理治疗,一方面是要保存,要把一些东西稳定下来,固化下来,另外一方面又要让人产生一些变异,把一些不好的东西去除掉。没有用处的东西要把它改变掉。这是一个平衡调整的过程,特别是情绪和认知之间的那种关系,要不停地进行保存-变异这样的一种动态的操作。我们这个大脑是最精密的一个仪器了,神经网络的形成,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心理治疗要对脑面临的这些发育性、环境性的风险去做工作。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心理治疗流派以前吵架吵得很厉害——说“你的理论没有我的好,我的最厉害”——其实殊途同归,以后都用不着吵架了,我们做的事情以前那些都是假说,现在统一到比较基本的机制上,就是来促进神经网络的健康的形成、成长。这是举例,我就不展开讲了,我们现在发现脑里边有一些特别关键的结构、神经环路跟人类的情绪、认知特别的有关系,而且也特别地跟心理治疗要承担的任务常常有关联,比如,大家讲所谓的前扣带回、杏仁核这样一些东西,然后现在有社会脑、文化脑这样的概念,以后我们有专门的时间我们再讲。理解人的天性和理解人的后天养育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后,可以产生我们的干预的力量。所以我们心理治疗的效果机制其实是跟中枢神经系统的那些过程是有关联的。所以现在有些说法就是:我们针对脑发育、心理治疗积极的变化,进行促进性的情感调控、建构叙事这些工作都可以有利于神经网络的成长。神经网络的健康成长和整合也就是心理健康。刚才说到了很多有害的因素会影响我们大脑的发展发育,最突出的现在就落脚在我们的家庭治疗中。家庭的逆境、家庭的不良条件就会影响我们大脑的发育,影响新大脑皮质和旧皮质还有我们爬行脑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些东西,我们就要来提出普遍性预防干预、选择性的预防干预和指征性的预防干预。普遍性预防干预:所有的人不管有没有高危因素,都要进行一些干预。比如说产前检查、儿童的定期检查、夫妻婚前及生育前的培训就是这一类的。选择性的预防干预对有一些特殊性的人要提供帮助。在我们家庭实践当中就是单亲家庭、离婚、寡居母亲及其子女是特别地有脆性,构成心理脆性高的家庭。这些人群与一般人群相比,发生精神障碍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更进一步,所谓的指征性预防干预是针对已经有某种障碍的症状,但是还没有达到诊断水平,我们就要进行家庭干预了。比如说有小孩特别地没有耐心,好动,还有书写方面有障碍,跟别人不一样。大家现在又可以看到,其实我们社会上的一些常规的公益福利事业,我们的教育就是在做最好的家庭治疗,但是我们忽略了。如果我们重新来重视这些问题,就是从全民的角度,从儿童期就开始促进心理健康。要让人有很好的基础生活条件,要让孩子就学,成人要就业,家里不要有人失业,挣不到钱。第三就是要让大人孩子都有经济上、心理上、身体上的安全感。第四要有基本的医疗条件。第五就是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社区的条件,改善家庭成员和同伴和邻里间的社会交往。提高公民自尊心、自我价值感。提高社会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业动机。然后就是训练基本的智力性本领。这些都是我们家庭咨询、家庭治疗以及社会工作者、教师都要会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做好了,就是广义的心理治疗,家庭心理健康的促进性因素、保护性因素。核心的原则,就是在家庭当中营造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依恋关系。我顺便跟大家说一下: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所做了76年的一个研究,他的现在的项目负责人做了一个TED-X演讲,他让我在中国传播开来。我在12月27日让博士生配上字幕,把它发到了公众号里边。两个星期就有三百多万人看了视频,15分钟的演讲最核心的一个结论,就是他们追踪两个样本,追踪76年,最后发现这一辈子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归根到底是要有良好的关系,跟人有亲近,有亲切,要有温情的联系。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找关键词“什么是美好生活”找到这个视频看看。接下来我们时间不多了,我要讲一讲我们家庭治疗它有美学、有哲学的光辉在里边。这个要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的心理治疗和临床医学最大的一个缺憾,也是我们最值得努力的一个方向就是要去寻找有意义的心理联结。德国上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叫卡尔·雅斯贝尔斯。他总结当时心理学说有两种心理学,一种是解释的心理学,一种是理解的心理学。解释的心理学关注精神现象发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解释因果关系。理解的心理学是要理解精神世界内部的有意义的联结,把自己沉入对方的心理情境当中。就是大家熟知的一个词——要有共情的能力,要有同理心。我们片面地强调了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忽略了有哲学传统的心理学,理解的心理学,现在看来雅斯贝尔斯的话今天还很有价值。家庭治疗就强调要艺术性地利用心理学的理解。不管你以前受到的自然科学的信念多还是人文色彩浓厚,解释的心理学和理解的心理学要相辅相成加以应用,不能厚此薄彼。我们太多的医生只相信生物医学、解释的心理学。认为除了吃药,心理治疗没有用处。也有一些心理咨询师是看不起医生,觉得你一天就是让病人吃药,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用化学物质控制别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两种看法其实都是不够全面。系统治疗就是号召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两种心理学都要要。我建议你们去看一本已经有中文翻译的书叫做《变的美学》,就是这样一种思想,它把自然科学的进展跟我们东方的智慧都连接在一起。系统式的干预,是来促进变化的。它不光是使用自然科学的理念和技术,它也有很深的哲学的价值。这么深刻的哲学道理,我们没有时间展开讲。它们体现在我们具体的这些核心能力,体现在我们的做法方面:我们家庭治疗非常的重视沟通,不是对付一个人,而是对付多个人;我们特别的重视别人来求助的背景,要跟他建立新型治疗契约关系;非常注重一个人所在的人际系统的自主性,不代他拿主意,不代人受过,也不会所谓我们说的过分的热情——“奋不顾身跳下粪坑”,说个笑话!我们用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观点去欣赏别人,尽量争取多赢局面;我们喜欢去“扰动”,不是去单方面地维持和谐稳定,我们喜欢家庭里面制造变化。如果这个家庭里面有一些固有非常偏颇的疾病理论、信念,我们要给它冲击、软化。有一本的书叫做《人类沟通的语用学》,马上要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张幻灯片上我就不讲这几个人类沟通的原理。这个是指导我们家庭治疗、策略性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些原则,叫做临床语用学学。咱们家庭治疗有一位大专家陈向一跟另外几位同事也写过一本书就是讲语用学,建议大家去参考参考。家庭治疗是不相信可以给别人洗脑的,它非常重视通过具体的互动去间接地影响人,而不是相信自己能够直接的操纵人。这样一来,让他们其实是比较潇洒,比较超脱,不会太过于深切地把自己卷入到别人的事态里边去。所以我们家庭治疗很重视中立,关系的中立,问题的中立。关系的中立是你别去选边站队,问题的中立就是你别卷到他们具体的事情当中去。我前天有一个病人家属来求我说:“您把她医好之后,能不能帮她找个对象?”像这样的事情我们是不会做的。家庭治疗用中国人最熟悉的概念讲,它其实就是一种新型的关系学,这种关系学并不是打击敌人时候用的权谋、战术、战略,置人于死地,去制造零和游戏的关系学。也不是中国人最熟悉、最拿手的关系学。中国人拿手的关系学是拿来交换利益,交换权力,交换权益,小范围大家都双赢,多赢,搞大了以后大系统就要坍塌,就要崩溃了。大家就全输了,从头再来。中国现在反腐就是在反庸俗的关系学。家庭治疗的关系学是一种助人的关系学,把精神动力学,人际关系系统的动力学综合在一起,争取双赢多赢这样一种关系。在这地方,有一个我们非常冷峻好象是比较赤裸裸对人性的看法,在临床确实是很有用处。我们心理干预实际上就是在谋求一种对别人的影响力。影响力按照家庭治疗我们西蒙老师说,人际影响有四种,一种是威逼,一种是利诱,一种是共情、理解,还一种是信仰崇拜。在这四种形式当中,可能我们最欣赏的是共情和理解。我们不追求有一些疗法,特别是有一些使用崇拜信仰来进行操纵的疗法。我们不制造奇迹来制造神性的疗效。我们更不用威逼利诱方法,利用人类比较低级的生物学的现实,硬性规则所决定的一些缺陷、“软肋”这些弱点来操作别人。我们是通过共情理解来让人产生新的共识。这就是有点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兵书,兵法里边的一些策略。《孙子兵法》里边就讲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我们有一位云南老乡是晚清时候很重要的一位官员,他有一幅对联留在了成都的武侯祠,叫“攻心”联,写的非常好。这对联就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家庭治疗改变病态现象不是单从治疗一个个人着手,而是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对象,通过会谈和做作业传达信息,来影响整个人际系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庭治疗师很开放,他可以使用其他所有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手段;我们应该要作决策,家庭治疗非常看重治疗师手上的权力,非常强调要有大爱,所以它是一种体现了助人者人性之美的疗法。积极心理学很早就由几位伟大的家庭治疗师所实践、身体力行,萨提亚这些人都是对人类抱着非常乐观的看法。我们强调家庭治疗师就是会阅人、观察人;我们会帮助人,让人高兴,悦人,我们要做灵与肉的工程师。这是我的德国老师Helm&Stierlin,他老年之后接受施琪嘉教授去他家里采访,给他拍了这张照片。我觉得施老师的照相技术蛮不错的。这个Stierlin非常的反对我们医生还有其他的助人者滥用权力。他认为历史上医生最有权力的时候就是他们受到暴力攻击最多的时候。所以我们家庭治疗师非常的强调要慎用我们的权力。强调我们把病人要当人看,不把他们当坏掉的机器,也不能把他们当敌人。而且说起来虽然很有慈悲胸怀,但是我们并不谋求要去当病人或者是病人家庭的亲人。我们要也我们的职业的位置,我们不是去取代别人亲人的位置,我们不当亲人,我们就是做专业人。家庭治疗现在吸纳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疗法的很多要就是我们来充当一种听故事人的角色,然后去跟咨客客和病人,还有他们的家属一起共同去创造新的小说,这是叙事治疗的要点。我们去把原来悲惨的故事放弃掉,我们来创造新的心理现实和社会现实。所以在这一点上,你有一种听起来按我们说的可能有点唯心主义的说法——世界上的真理、现实、真实都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发明的。我们可以去无中生有,就是这个是讲故事,写小说,写剧本。我们现在该结束讲课,我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应该是全面、人道的助人者,我们应该是有科学头脑的艺术家。做家庭治疗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们要游走于科学和艺术、技术和直觉之间。谢谢大家,现在可以提问。我今天节奏掌握不好,留给大家时间太少了,请大家发言。为了给大家稍微多一点时间,我愿意多延长一会,比如说延长10分钟、一刻钟都可以,请大家提问。因为听众太多,我们有伦理上的要求,所以我今天没给大家举太具体的案例,因为听众的职业背景不一,我不能在公开的场所讲我的个案。所以可能不太好玩,不太风趣幽默,但是你们可以提你们的案例来,我在保密的前提下。Q&A环节1、现在有一位提问:请问操作要领?我今天丝毫没有提到操作的技术,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进行长期的培训,大概的要点我在最开初的几张片子里面其实放到了,大家可能跟着我跑了,没有注意。大致就是我们澄清转诊背景,了解家庭动力学的情况之后,就用提问的方式,画家谱图的方式,家庭雕塑,现在用沙盘来进行直观的呈现。像今天这样的讲座,我估计我不能进入到太细的技术细节了,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在这顺便做个广告,我们有“四季班”,一年四季其实有B班要开学,主要是针对心理咨询师的。有一个A班要开学了,是针对临床医生的,各个科的医生,包括精神科医生、内科医生。我们会在那个地方讲比较多的技术性的问题。最系统的培训,我们有中德班,还在新的进行当中的第七班,以后还会有第八班。另外还有我的弟子也开始搞他们的培训了。现在如果大家这方面的兴趣很浓厚,以后我们可以跟糖心理合作,可以办线下的班。因为在微课里边没办法讲具体操作的东西。过几天我会有连续六次的收费的讲座,里边可能就会稍微比今天多讲一点技术。2、有一位提问题:当其中一个嘉宾成员很抵触的情况下是不是也可以做治疗?我的回答是这样,家庭治疗并不一定在形式上非得要人人都到齐;系统思想是一种我们做工作的一种指导原则和思路。系统干预并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要在场,我们现在已经有系统式的个别治疗。其实你面对一个具体的个人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它的环境,它的系统方面的问题,来对他进行干预。所以系统干预,不是一种形式上一定要全家都在。3、有人说:“我为什么说‘道德上高尚,伦理上越界’。是有一种分离的现象,我们好心办坏事。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如果是患者的家属让我把这个孩子治好了之后给他找个对象。好像觉得我要为这个人负责到底,我真的应该要帮他找个对象,但这对我们专业人员来说是不恰当的,我们不应该介入病人私人生活,不能够跟他/她太亲密接触,我们工作内外是有别的。4、家庭治疗的局限性在哪?——我们使用的方法是比较间接的方法,不谋求速战速决,不谋求直接的操控。有一些家庭不理解这样的迂回间接方法,就失去了耐心。比如说去年有一位小留学生回国,他的爸爸妈妈带着来的,就觉得我们这样的干预太漫长,他们受不了。特别是如果父母亲在家庭治疗当中感受到威胁,觉得暴露他们的隐私太多或者是他们不愿意人自己的家庭关系问题呈现在外人面前,他们可能就会走掉了。5、有一位精神科医生提问怎么样来进行治疗,怎么样来学习?我刚才说了我们有一个国家级的项目,十个学分,可以来报名,东方医院,总共办两年,培训总时间24天。6、有人问:“我儿子今年12岁,9岁查出有多动症,现在五年级,他会说脏话,控制不住。”这个情况不是多动症,这是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现在发现它跟强迫症有一定的遗传学上的关联。有家庭治疗可以奏效的例子,我原来治疗过很多,有的小孩特别厉害,可能也要配合药物治疗。抽动障碍的家庭——恕我直言,因为刚才这是一位父母亲亲自提的——和有强迫症的家庭,可能父母亲太刻板,对孩子的事物控制过多,非常焦虑,追求完美,太讲究秩序,讲究规则。做家庭治疗应该可以有所改变。7、“有一位患过焦虑不安,患过抑郁症的人说他没有吃药就好了。这是什么原因?仅仅做心理干预就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吗?”这样的话,我因为不了解具体的病情,在我自己的案例里边是有这种情况的,特别是18岁以下的小孩,如果是焦虑我通常是不给孩子吃药,家庭治疗是可以有用。但是成年人我就不太好说了,因为要看具体的情况。吃药会很快的控制症状,不影响他的很多的社会的功能。有一些病人是明确说我就是不吃,就要试试看,这样的案例也有。所以刚才这位提问的听众祝贺你,希望你继续保持。:我要告诉大家,我的号是非常的难挂,可能要等的时间比较长。你们如果愿意排,可以打021-,这是上海东方医院的号码。你们可能就会知道要排多长时间了。如果不一定非找我看不可的话,我的团队手下的医生都非常能干。我现在在上海浦东精神卫生中心也有兼职,在这个地方因为最近才开的门诊,可能挂号会容易一点。地点是在源浦东源深体育场的对面,源深路622号。8、还有人问“怎么平衡精神科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很大,我力图简单一点讲。我自己是有处方权的精神科医生,我看一个病人需要50-60分钟。我用大量的时间来做访谈,心理治疗。总体来讲我的患者找到我来看病,大概有2/3是要开处方,1/3是不开处方的。这个不好一概而论,因为到每一个医生面前来的病人成分、病情、诊断都会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总体来讲对重性精神障碍一般都要吃药,抑郁双相障碍也是要吃药,不能光凭心理治疗来尝试。9、有人说:“我在临床上个体辅导后考虑使用家庭治疗,跟家长去谈家庭治疗的时机的时候,是不是有需要注意的?”这个应该可以的,交替使用。有时候说我们做两次家庭治疗以后我要做一次个别治疗,单独约来聊聊,不希望另外的听见,可以交错进行。可以直截了当讲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有一些问题小孩我们要尊重他隐私,大人可以不参加。再过几次我们要处理大人的事情,孩子不用参加了。在米兰小组的做法里边有时候是故意安排让孩子被排除在大人父母亲的子系统之外,这是一种促进他成长的方式,分离的方式。10、有人问:“系统式的家庭治疗跟结构式的家庭治疗理论和技术层面差别是否很大?”我刚才提到这两种方法现在我们统一都归在系统干预里边,包括心理动力性、认知行为性的家庭治疗我们都叫systemic&intervention。要说以前他们互相争斗,互相划清界线的时候,差别还是有的,可能用中国人可以理解的话来讲就是结构式治疗可能比较偏儒家,系统治疗你们今天听我这样讲比较偏道家,比较潇洒飘逸,不太爱管闲事,是若即若离这么一种态势和位置。我推荐家庭治疗的书籍,请你们注意一下华东师大出版社最近要推出一批家庭治疗的经典,我和李维榕、孟馥、陈向一都参与了,是刘翠莲老师张罗,有好几本经典的家庭治疗书。我自己提到西蒙老师的书是《循环提问》,商务出版社出版,用案例讲理论技术的书。11、有人问:“家父母亲不愿意暴露隐私怎么办?”这个问题要看出现在什么样的背景里边,不好一概而论。刚才谈到有一些治疗可以避免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界限不清楚,分开处理,要让双方都打消对隐私暴露的顾虑,可以提前问哪些事情是不能讨论,或者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好讨论的。12、刚才有人问说在广东怎么参加我们的课程?如果是报名参加上了我们的四季班,三个月来一次,一个周末三天,两年当中来24天,这是比较合适的一个间隔。不然的话,别的就不好提供什么机会了,但是以后如果我们容量比较大,如果是医疗机构可以接纳进修,也可以来进修。13、有人问:“对于智障孩子家庭要不要做家庭治疗?”我举过一个例子是对痴呆病人我们都要做治疗,治疗有时候是本人,有时候是周围的人。智力障碍就是指18岁之前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这样的家庭非常需要帮助。常常这样一个孩子的存在就会引起整个家庭功能的紊乱,所以说这个是有可能提供到帮助的。14、有人问:“酗酒,父母亲酗酒,不喝酒还会高血压,这个怎么办?”这个要去当地的精神专科去看病,有的时候如果是慢性酒精中毒性障碍的病人,突然戒酒会要命,戒酒的戒断反映有时候比海洛因还厉害,所以会导致躯体功能紊乱,震颤谵妄。所以这个是比较危险的情况,应该要到专科医生那个地方去治疗。15、有一位问:“做了一个家庭的治疗,学生他觉得是家庭问题,就跟父母谈。妈妈先脱落了,爸爸坚持来,后来跟爸爸商量之后爸爸坚持不来了。问是不是关系建立不够,是不是有一些东西没有把握好?”也许是你火候没有掌握好,让他们产生了不满足或者是恐惧、担忧。但是也说不定有其他的什么原因。就有时候家庭不来,不一定是个坏事,说不定几年之后见你他们已经解决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single-session&therapy”(单独一次性治疗),家庭治疗经常有,病人不来了我们忐忑内疚,但就那一次,他们已经得到了帮助,好转了。16、有人问:“2016年有机会参加你们的培训吗?”最近的就是有六次微课,我会讲心身医学概念,也会再讲两次稍微细一点的家庭治疗,还会讲文化精神医学、文化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及与心理咨询的关系,欢迎大家参加。如果到上海来就是四季班,A班已经在招生了,B班大家反映热烈,我们可以挤出时间比较多的话我们就会办了。已经给大家超时20分钟了,今天因为我开了一整天的会,脑子发胀了,再兴奋下去我也不健康了,那就祝大家晚安,肯定还有很多问题可以一起讨论,我们留在后边以后的课程里边再来讨论。谢谢大家的参与,我非常感动,今天说有上万的人在听课。预祝大家春节愉快!赵旭东系列微课报名啦▼
发表评论:
馆藏&1302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石拱桥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