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的价值文化包括哪些方面面

现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构成有哪些主要特征
现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构成有哪些主要特征
09-09-24 &匿名提问 发布
过去,基础教育课程的确定性特征十分明显,造成了教师对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过分依赖,较多地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新课程一改这种状况,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一些不确定性。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在一起上课;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这意味着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他不再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决策者。在这样一种新的课程环境中,教师将拥有更广阔的创造的空间,而且将体会到创新带来的巨大的喜悦。 回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目前,面对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念,该如何备好小学生数学课呢,提高教学有效性呢?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通过自身对新课程的学习领会其精神,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课。一、        课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备课时同样体现在“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有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真正树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教师若真正确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以上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教师们在备课中才能给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二、        课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课标”在具体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通过知识与技能、态度的结合,知识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基础教育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新目标要求。大家知道,数学枯燥无味。因此,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把握上,除了“双基”目标外,还要注重:(1)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为重要。它体现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最后才是一种结果。例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孩子们认识了“10以内数”之后,迅速地将孩子们引进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你们能用身边的事物说说你心目中的数字吗?老师用期待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小手一个个地举起来了。“我们教室里有‘1’块黑板。”“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共是10个手指头。”“我的衣服上有5颗纽扣。”-------老师巧妙的一问,让学生自然地把数学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就在生活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一深奥的道理。在这种和谐的交流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融洽与升华。。三、        课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了适应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我们知道小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不很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 “进位加法”的进位问题。从教材的表层不仅是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提倡学习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而深层次挖掘,我认为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引导学生掌握以“十”为单位的计算的思想。这也更是后续学习的需要。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人类的认识经过两次飞跃。从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是第一次飞跃。从按群计数到以“十”为单位计数是第二次飞跃。三、        备课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能想到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3、学生还想知道什么?4、想知道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合作来解决?5、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5、哪些疑难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也就明确本节课中教学的切入点和主要完成的目标了。以上所谈的几个方面,落到实处那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我们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教学设计思路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本节课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直尺、剪刀、活动角等工具,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研究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从中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37—40页。教学目的: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准备:师:课件;平行四边形图片;生:钉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朋友找的这些图形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陈老师想来考考你们,(课件)这是刚才小朋友找到的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现在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图形朋友。(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变倾斜了,它们的对边还是相等的。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生2: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但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确呢?你们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实验要求:篮子里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小组实验。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生1:我用笔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画在纸上,再用它的另一条对边去比,发现了两条对边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组对边我也用相同的办法去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师:真聪明,真是一个好办法。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剪一条细线下来,再用这条细线去和它的对边相比,发现这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我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师:另外一组对边也用相同的方法证明相等,是吗?(生:对)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3:我用尺子量,也发现了对边相等。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下来,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发现了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师:太棒了,这种方法不仅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谁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点?生5:我用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去量另一个对角,发现它的对角相等。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把这个角和它的对角比,发现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另个一组对角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师:能想出这么棒的办法来,真不简单。生7:我用铅笔把一个角画在纸上,再拿它的对角来比,它们也一样大。师:这个办法真不错。(板书:对角相等)小结。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观察推测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再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看来小朋友已经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随意指到一个图形,如果你认为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如果不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围平行四边形。刚才小朋友不仅反应快,而且判断准确,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朋友在钉子板上围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边围边想围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什么?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自己围的平行四边形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围的吗?第三条边你是怎么围的?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喜欢玩七巧板的游戏吗?平行四边形也是七巧板中的一员,你能找出来吗?现在我们小组来举行比赛好吗?注意听比赛规则:用七巧板拼出新的平行四边形,把你们拼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贴在硬纸板上,时间为两分钟,时间一到要马上停下来,小组长按照你们拼的数量贴在相对应的黑板上,比一比哪个小组拼的方法最多?三、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及其特性。今天我们交上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了,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生1:学校楼梯的扶手。生2:我家的地砖是平行四边形的。生3:我们画画时经常画平行四边形。课件:老师也找了一些平行四边形,请看屏幕:(出现伸缩铁门)你发现了什么?生:铁门能伸缩。师:这个铁门为什么能伸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动手做实验:小组做好分工,用小棒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拉拉看,然后互相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汇报。请两个小朋友把你们拼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拿上来拉拉看。生:三角形拉不动,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师:老师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再摆一根小棒,变成了什么?生: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师:你再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生:这样平行四边形就拉不动了。小结:三角形不易变形,比较稳定;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容易变形。(板书:易变形)铁门能伸缩就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小结: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小朋友回去先去调查一下,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开心的是什么?生1:我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生2:我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我很开心。生3:我学会了用很多种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点。生4:在玩七巧板的游戏中,我们小组互相合作,拼了7个平行四边形,获得了第一名,我真高兴。……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学生自由活动情景,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服务,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的见解时时闪现。教学评析:认识图形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如何运用操作、计算、变换、简单推理等多种手段认识图形,是教好这门知识的关键。同安第二实验小学陈丽雅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教学,可谓是小学低年级图形教学的一次成功尝试,为小数低年级图形教学的探讨,迈出了新步伐。概括起来,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重视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建构新的知识。比如新课的导入,教师是先让学生回顾旧知识,长方形的认识,在长方形图形的基础上,相对平移两个角的顶点位置,使长方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组去实践操作,并从中观察这个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你还发现其它什么特点?通过实践活动的“观察”,“发现”、“归纳”,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第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比如在学生分组活动中,学生主动去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发现“对边相等”,又用想尽各种办法去量平行四边形地四个角,有的学生就用折纸的方法去量角,发现“对角相等”,而且有的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很容易变形等等。这些平行的重要特征,都不是出自教师的嘴里,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活动,所发现,所了解。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本节课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以教师讲解、学生消化吸收为主的学习方式。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和多种教学媒体,其中有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还有七巧板等,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的空间,把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了一定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得轻松活泼。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话题缘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重要论断突破了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传统观念,圆满地解决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统一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对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深化国企改革、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这期话题我们特邀专家对股份制的机理、特点、作用以及如何实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等问题发表看法。   “集私壮公”功不可没   □黄挺   认识上的重要飞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股份制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在认识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飞跃。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是既密切联系又有不同内容的两个概念,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由多种所有制、多个投资主体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股份制,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和单一的私有制,显然,它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主也是社会主义劳动者。过去,劳动者出资、出生产资料办企业,称之为集体所有制,属于公有制的一种形式。那么,现在由社会民间资本和国有、集体资本混合参股甚至由个体、私营资本控股的公司,可以说是一种“集私壮公”的形式,理所当然也是一种公有制形式。   股份制是一种最有效的资本组织形式   改革的实践证明,股份制是一种最有效的资本组织形式,最适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与国有制等组织形式比较,股份制具有如下优点:一是股份公司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明晰,出资者与经营者的权责明确,有利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是股份公司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相互协调,这种新的企业领导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三是股份公司透明度高,经营者压力大,有利于企业自我转换经营机制,主动深化内部改革,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开辟了直接融资的渠道,筹集社会资金,支持了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国有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重点产业政策的实施。五是有利于搞活国有企业,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六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和资产收益。股份公司的经济效益普遍比面上企业好。   重在提高完善,真正发挥其体制优势   目前,全省经省级政府批准的股份公司才七八百家,上市公司130多家,有的地级市股份制企业仍然是空白。为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必须加快股份制发展步伐,另一方面要完善、提高,而且完善提高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规范运作,搞活企业,提高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真正发挥股份公司的体制优势。   首先,对已实行的股份制改革进行认真总结,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现行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遗留问题,比如投资失误、负债过重、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股社会化等问题。   第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举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关键问题是要加强董事会的决策中心和监事会的强有力的监督作用,要认真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特别是要认真探索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相结合的机制。   第三,深化公司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健全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强化企业管理,推进技术进步。   第四,加强监管,进一步发育、完善股票证券市场,做好一、二级市场衔接工作,改进公司上市的审批条件和办法。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主要载体   □刘少波   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我国改革进程中一直探索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兼容及如何实现兼容的带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的一个与时俱进的重大突破,意味着股份制将成为我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实现兼容的主要载体。   股份制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了制度基础   股份制的萌芽形式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出现,但它的成熟形态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且,股份制在形态上的成熟和完善以及它在企业组织中的普遍化,既适应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又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首先,股份制为市场经济提供和构建了一种良好的资本组织形式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现代产权制度,并因此使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备了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基础。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的,而社会化生产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制即是以资本形成和资本运作的社会化为基础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使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股份制这种资本组织形式以其对企业产权界定的清晰性和出资者权益的明确性,使市场经济获得了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   其次,股份制为企业这个市场主体提供了一种既能充分体现其经济人特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独立运作并具有科学而合理的治理结构的企业组织形式。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本质上必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又能独立运作包括独立决策、自负盈亏等,为此需要一个好的内部治理结构。股份制通过股份公司这种形式,以其基于资本集合而产生的对外部(包括来自股东的)干预的抗拒性,能真正实现企业的独立运作;同时又因来自股东和市场的双重压力,迫使其必须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从而具有强烈的经济人偏好;此外,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所构建的内部制衡机制,实现了治理结构的科学化。于是,股份制能使市场经济对市场主体的三个方面的要求得到有机的统一。   再次,股份制内含的有限责任制度界定了出资人和公司的最大限度责任,为市场经济中的投资行为和经营行为提供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股份制的杠杆机制有助于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股份制。但在我国还有一个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前提下,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实质在于找到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有效实现形式,这种实现形式既要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应当说,能够实现这一兼顾的最有效形式就是股份制。   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要在社会总资本和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比重,而是表现为所有公有制经济形式作为一个整体对社会总资本和总体经济的驱动力、支配力和影响力,这既包括国有经济对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这类部门、行业和企业的垄断性控制,更重要的是公有制经济要能在大多数部门和行业动态地实现其对国民经济的驱动、支配和影响。股份制以其建立在资本集合基础上的杠杆机制,为实现公有制经济对社会总资本和总体经济的驱动、支配和影响提供了可能。   具体而言,股份公司作为一种资合企业,它能够容纳不同性质的出资者的资本,并形成一个资本集合。这时,所有出资者对公司的权责利都由它(他)在公司的资本份额所界定并通过在股东会上行使投票权间接地实现。股东会行使表决权所遵循的是以股份说话、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于是,股份多数者便掌握了控股权,并因此而掌握了对公司资本集合和公司运营的控制权和支配权,这就是股份制的杠杆机制。杠杆效应的强弱与公司股权的分散度密切相关。在公司资本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股权愈分散就意味着可以以愈少的股权实现对这一资本总量进而对公司的支配,这就是所谓的相对控股原理。很显然,无论相对控股抑或绝对控股,都意味着控股者股权的控制力、支配力的放大。当一个股份公司的控股权为公有经济掌握时,就意味着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支配力放大。通过这种放大效应,使国有经济在有进有退的同时继续保持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配力和影响力,从而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公有经济控股的企业实质上也可视为公有制企业,即使在公有制并未占控股地位甚至没有参股的股份公司,只要股权足够分散,这类公司也应视为公有制经济,至少它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有经济。   尽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并非惟一,但股份制所具有的机制使其有理由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理由成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主要载体。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有制企业股份化与产权改革原则   □王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已非常明确:国有资本将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有进有退、合理流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形成全面的市场竞争力。   如何加快股份化进程,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建议公有制产权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制度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行股份制   凡竞争性行业的公有制企业,各级产权所有机构,应遵循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推行股份化为基本任务和目标。公有制企业要确立三大资本观:金融(实物)资本、人力资源资本、品牌(信誉)资本,它们构成可持续发展的财富的总和。地方公有制企业无论股权结构如何,坚定不移地实施公司制是最基本的原则。国企或其他政府企业最大的风险是没能真正地实施公司制,或者干脆不改革——它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风险所在。   交易原则:确立公有制企业股份制交易程序   简单地说,产权改革就是要引进顾问机构、建立科学的顾问制、时间过程阶段推进制和企业家团队决策经营制度,以及董事会或股东会对企业流程的监控制度,这些应该通过联合顾问制度监督实施,使之各得其所。   产权改革,是全卖、半卖还是其他形式,应视企业情况而定。原则只有一个,必须符合公司制,使政府、产权单位、买家三方共赢。   买家原则:选择好战略买家   买家主要有3类:一类是以企业为商品的,这类买家是以短期收益为惟一目的的金融投资买家;其次是战略买家,它以长远收益为目标;第三为事业买家,以经营者的智慧、能力见长。公有制企业产权所有者在进行产权交易时,应以后两类买家为主。如果企业产权交易时一味强调一次性收益,等于是放弃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不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富观。   时间原则:把握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   企业何时加快股份化改革,应遵循这样的企业成长规律:5000万元以下的年收益,是非规范化时期,应以企业家的“英雄行为”主导;5000万元至1亿元的年收益是规模化经营期,必须推行公司制,柔性管理;1亿元以上为“敏捷生产”时期,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社会法人治理结构。   价值原则:实施战略交易过程化   即对企业产权进行转让时,在转让过程中短、中、长期收益如何,都要一步步设计好。产权交易是一个企业战略转型与变革的过程,必然涉及不少人的利益,把不同利益的人的价值取向统一,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交易中必须正视企业战略取向,要注重市场对收益程度的认可,而不是账面价值。   形式原则:交易方式的多元化   交易是引入战略伙伴,无论稀释股份还是赎买,企业只要在所在地运作,就是所在地一分子,就与所在地息息相关。因此,在交易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形式,如场内竞价、场外协议转让、招标委托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应拘泥于形式。   透明原则:让当事者和社会放心   在交易上,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让各方放心。   成功原则:检验交易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是交易是否获得成功   企业是否获得发展,关键看三点,一是企业经营者,尤其是CEO是否真正的企业家;其次是参与交易的伙伴是否真正的战略伙伴;其三是盈利能力。   作者系珠三角发展研究院院长、万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   □缪国亮   党中央文件第一次出现“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上。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指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党中央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法,从“包括”到“发展”再到“大力发展”,反映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和前景。   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企业资本由不同所有制的资本组成的经济。也就是说,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参股组成一个股份公司。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也可以非控股地参股。   由非国有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经济活动中自发形成,不必干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关键是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实行公司制,其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当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已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聘任了总经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已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相当一部分称为“公司”的国有企业中,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的设立只是徒有虚名。什么是真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决定》所说的“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在公司制企业中,权力机构就是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决策机构就是董事会,监督机构就是监事会,经营管理者就是以总经理为首的经理班子。可是,当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仍然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企业行为仍受着行政约束。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聘任是由中央和地方党委的组织部门决定的,而不是《决定》所说的“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在当前的国有企业体制下,一方面,企业还没得到应得的全部自主权,捆绑企业手脚的行政绳索还未完全松开,企业难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搏击风浪;另一方面,企业领导人员的行为缺乏产权约束,缺乏有效的监督,损公肥私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来自产权的硬约束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供动力   要解决国有经济的这些弊端,建立真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方面,需要对国有资本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把单一资本来源的国有企业改革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当一个企业的资本构成不仅有国有资本,还有其他所有制的资本并且这些资本占相当比重的时候,企业行为就会受到来自产权的硬约束,而行政约束就会受到排斥。在这样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非国有资本的出资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有效制约,抵制政府不合理的行政干预。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了动力条件。通过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捷径。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所有制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余甫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突破了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传统观念,标志着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和发展,再一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对深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财产组织形式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即业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制。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有限责任为特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股份公司制度,克服了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的筹资能力有限、无限责任、对外封闭、稳定性差等缺陷,以其产权主体多元化、财产的开放化流动化和社会化,反映了社会化生产规律,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独立化的股权在企业之外以资产所有权的票证形式实现了票据化和证券化,从而其在价值形态上具有可分割性和市场价格的确定性,配合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的运作机制,使公司的资本积累外在化、多元化、社会化;另一方面,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建立,不仅阻断了股东与公司在责任上的连带关系,而且使股东的单个财产结合为整体的法人财产被社会法人占有,从而保证了社会资产在其物质形态上的整体性和为社会共同占有、使用的特性,保证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正常进行和连续性;同时,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公司的高效运作和专家管理提供了制度空间和保障机制。近年来,股份制的发展呈现出股权分散化、持股机构化、知识资本化和资本国际化的新趋势。以经营者期权制和科技创业人员持股制为主要形式的知识资本化机制较好地适应了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股份公司作为跨国公司的基本组织形式已成为资本全球化的推动者和生产、贸易全球化的组织者。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因此,公有制的财产组织形式必须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放权让利”的国有企业改革到推进股份制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再到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表明我国已经在改革实践中找到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从而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在现代公司制的财产组织形式中相互渗透和融合,成为通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根据马克思主义股份制理论,股份制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的财产组织形式,是对私人资本的扬弃,是使私人财产转化为联合劳动者的社会财产的过渡形式或过渡点。   对刚刚破题的垄断行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从理论上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性问题。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就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出现偏差,从经典公有制的观念出发,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没法结合,要搞市场经济必须私有化,从而走向了社会主义的反面。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性质与实现形式区别开来,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论断,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突破了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传统观念,找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和结合途径。这就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一理论创新,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它对刚刚破题的垄断行业改革和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以及民营企业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