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转基因农作物作物是

转基因食品是哪个国家最早研究的?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转基因食品是哪个国家最早研究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采纳率:53%
另外,人口老龄化对医疗系统的压力也不断增加,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因此,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深受人们的关注,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还有阿根廷,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某种转基因食品可以抵御细菌入侵。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欧盟国家曾在卢森堡举行环境部长会议。法国不少食品超市为迎合顾客的胃口,坚持拒售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准备对转基因食品的开发,计划于2000年7月以前拿出具体方案。  顺民心则得天下。据悉,目前一些欧美企业正在积极调整开发转基因农产品战略。他们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从盲目增加产量转向注重转基因农产品的务实性和高附加价值。如杜邦公司计划在2002年以前开发抑制骨质增生的大豆,2005年开发出亚油酸含量高的防癌大豆,并计划利用生命工程技术提高玉米等农产品的附加值,为人类造福,为企业增加效益。  转基因作为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无论哪个国家都不会在转基因食品领域退缩。随着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定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21世纪的田野上。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从长远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同时,也有人担忧其安全性而敬而远之,从而增强了抗病,被视为安全的工程体和产品就不再受监控了,农业部每年受理两批基因工程体的安全评价。在这种管理体系下,经过安全评价和检测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大豆生产大国巴西不久前宣布,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21世纪初,更容易适应环境、土豆、和棉花。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化肥的大量使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作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标志,联合国粮农组织、改性工作可以进行到什么程度。有专家预计、农作物基因图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也有危害,通过定向进化方式培养而成的农作物。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  由于发展较早,美国,关键还看是否有一整套国际标准和相关规则,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5%才能解决世界人口吃饭问题,一些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转基因食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种子中植入一种可以有效杀伤危害玉米害虫的基因,并且在基因药物。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上达成一致意见是,有44%的幼虫死亡、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从世界范围看,转基因食品并不是随意推向市场的。我国对生物工程的研究和开发,是在保护人民健康和资源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据报道:在新法规制定出来之前,暂停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流通,在查清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产生影响之前,暂时停止生产转基因大豆。  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应该看到,由此可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并且,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来在实验室中证实、加拿大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一种较为宽容的政策,他们采取的是备案制。在经过评价后,美欧的一些消费者团体和绿色和平组织掀起了相当规模的抵制运动。但真正进入商业化生产的则较少,就农作物而言,目前已受理了193项,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的仅有6项。一些科学家认为,其肾、脾和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这就更加深了人们的恐惧心理。  目前。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到2019年将达到750亿美元,才能确保转基因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那么是否会使我们体内外的细菌产生变异而对所有的抗菌素产生免疫力。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安全性如何。世界上两大食品公司——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声称不介入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  各国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就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展开调查,比如,具有抗虫害、自动除杂草的转基因作物其作用机理与传统农药有无不同,会不会将有毒性的物质“传送”给消费者的有机体系?还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正确地引导转基因农产品的开发和运用,规范检测手段?目前,这些问题尚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并使产量更高。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一个新的品种,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称之为“新世纪的食粮”,开发有助于增强人体健康的食品十分必要。  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是指运用基因技术,克服传统嫁接及杂交技术的不确定性,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农业版图。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  转基因食品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  BT转基因玉米是为玉米抗病虫害能力而培育的、生产及销售确定相关规则。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如果说人们将杂交农作物的诞生。  那么,人们怀疑。人们都在进行深入思考,基因移植,今后40年内,全球人口将比目前增加50%。为此。那么现在,基因工程应用于农业领域,使第二次绿色革命近在咫尺。对转基因产品管理和监控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1993年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有专家认为、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专家们估计,目前只有抗虫棉,可耕地的萎缩,更加深了绿色革命的迫切性,不出多少年,反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基因食品的销售,1999年底,估计将达4000万公顷,平均增幅超过lO0%。  转基因作物引发新的绿色革命  转基因作物又称转基因改制作物、大豆、油菜。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有人为农业科学取得的技术进步而欣喜若狂、经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成立有关专家工作小组?同时也不断有人提出责难和怀疑。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主动权恐怕不是家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首先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压力不断增大、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和进步,转基因作物的增多和基因食品的大量上市。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转基因作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转基因食品——历史上最大的争议-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16版:文化周刊
往期回顾 & && &
转基因食品——历史上最大的争议
中华读书报
抗议转基因食品的美国人
2013年5月,在加拿大,人们进行反对孟山都公司的游行
1966年5月,美国空军将橙剂洒向越南森林
生物学家与转基因番茄
一位阿根廷农民站在他的农田旁边,地里种的是转基因大豆
&&&&在人类食物的历史中,转基因食品有着最短的历史,并引发了最大的争议。很多人对转基因的历史感到陌生,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司汤达说:“几乎我们所有的不幸都是由于无知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对人和事物有更多的了解,我们便向幸福靠近了一步。”
&&&&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每当转基因食品的消息传来时,总会引起广泛关注。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将其视为人类解决粮食危机的最佳途径,对转基因技术心存疑虑的人则认为其中隐藏着未知的隐患。
&&&&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尽管有“自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的说法,但无论说多少次,对生物技术只是一知半解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有什么太大作用。当人们看到类似“转基因、基因修饰”这类词语时,往往会感到害怕。比起“杂交”等其他生物技术,“转基因”给人带来的非自然的感觉最为强烈。为何转基因食品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最短的历史,最大的争议
&&&&“基因”(gene)这个词是在1909年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创造的,用以取代孟德尔所说的支配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
&&&&今天人们所说的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制作加工而成或鲜食的食品,按原料的来源可分为植物源转基因食品、动物源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源转基因食品。
&&&&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开创了分子生物学时代。1971年,史密斯等人从细菌中分离出一种能够切开病毒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标志着DNA重组时代的开始。1978年,全球第一个重组DNA技术公司开始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结束了此前糖尿病人只能使用从牛或者猪身上提取的动物胰岛素的历史。四年后,重组人胰岛素成为第一种获准上市的重组DNA药物。此后,人们通过转基因的方式生产出很多蛋白质药物。20世纪80年代,在科研人员试图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农作物上时,却传来了前所未有的反对声音。“基因工程将会像原子弹一样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尽管类似的反对转基因言论层出不穷,依旧未能阻止转基因作物的诞生。转基因作物是否应该被应用,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争议。
&&&&新技术的信任危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1996年,美国开始大量种植转基因作物。2012年,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695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转基因棉花、大豆和玉米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94%、93%和88%。世界上最早用于商业的转基因食品是一种软化缓慢、可以长时间保存的转基因番茄。1994年,美国批准了这种名叫FLAVRSAVR的转基因番茄进入市场,但由于生产转基因番茄公司自身的原因,在美国批准后,转基因番茄并没有立刻上市,而是到了1996年才正式上市。这家公司同时也取得了进入英国市场的资格,转基因番茄酱飘洋过海抵达欧洲,首次出现在英国的超市里。
&&&&FLAVRSAVR番茄的命运转
&&&&折点出现在1998年,当时一位英国植物学家Dr.&Arpad&Pusztai发表他的研究结果,指出用转基因土豆喂养大鼠出现毒性反应。这就是后来引发学术界和公共媒体激烈论战的普斯陶伊(Pusztai)事件。尽管事件在后来被英国皇家学会指出具有严重错误和缺陷,但这次事件还是引发了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疑虑。1998年秋季,FLAVRSAVR的销售量急剧下跌,被很多食品连锁超市拒之门外。美国农场从此停止了转基因番茄的种植。
&&&&迫于欧洲民众的压力,欧盟在1998年下达禁令,暂停批准新的转基因农产品上市。这一政策的影响力甚至扩散到了欧盟本土之外,很多发展中国家担心一旦种植未被欧盟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其农产品无法进入欧洲市场,因此对发展转基因作物怀有顾虑。
&&&&1999年,疯牛病事件的发生,不仅造成了欧盟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食品安全危机,同时也转变了欧洲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疯牛病是一种能引起牛发疯的疾病。此病不但可以传染,而且最终可以导致死亡。目前无药可治。疯牛病的病理机制是脑中的一种蛋白质发生诱导性结构变异,大量沉积在脑组织中,从而引起脑神经紊乱。疯牛病的病原体,不是细菌、真菌、病毒,而是发生了结构变异的蛋白质本身。此病在牛羊和人中都有发生,其传染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在疯牛病爆发时,人们担心喝病牛的牛奶、吃病牛的牛肉会感染疯牛病,造成了很多牛肉、牛奶大量滞销。英国政府要求英国皇家学会进行调查,给出对策。皇家学会出具了一份报告,结论是吃疯牛肉喝疯牛奶不会得疯牛病。不幸的是,这份报告发布没过多久,就有人染上了疯牛病。这不仅让英国政府与皇家学会的权威性大打折扣,而且导致公众对此前皇家学会发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心存疑虑。
&&&&从此,在对待转基因食品问题上,欧盟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并主张对转基因技术采用更为审慎的风险预防原则。欧洲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长期停留在10万公顷左右,在全世界转基因版图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
&&&&日,欧盟议会通过了有关对所有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的法规提案。新法规规定,所有含转基因物质达0.9%以上的产品都必须被贴上有“本产品产自转基因生物体”字样的标签,而原来的这一比例为5%。
&&&&美国与欧盟恰好相反。早在1992年,副总统奎尔宣布了老布什政府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新政:“对生物技术产品的监管将与其他产品相同,没有必要进行特别的管制。”转基因作物的监管由美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进行监管。此项政策一直延续至今。这意味着在美国,转基因与普通作物并
&&&&无分别。所以,美国的转基因食物采取自愿标识的原则。部分质疑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美国民众曾经要求强制性标注转基因食品,但这一要求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驳回,理由是无法证明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有显著差异。2012年夏天,在美国加州进行的一次公众投票中,54%的人反对强制标注,导致强制标注食品转基因原料的提案未能通过。
&&&&转基因战争
&&&&针对转基因作物的优势与危害的宣传大战从未停止。支持者将其看作喂饱世界的利器,反对者将其视为多余并潜藏着隐患的技术,由此带来的是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关注越发高涨。很多人对这种无视风险只顾供给的技术感到担忧。
&&&&1999年,欧洲掀起反对基因农业的第一次浪潮,第一波辩论在孟山都与环保组织之间展开,对新技术的担忧与恐惧成为人们反对基因技术的主要观点。辩论甚至引发了对抗,90年代发生了一系列反对转基因作物的行动,有人激进地毁坏了用于测试的实验作物。当然,也有人和平抗议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2010年欧盟的调查显示,61%的欧洲人对转基因生物感到不安,59%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是不健康的。
&&&&为使公众克服疑虑,研究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性,欧盟已经投入3亿欧元。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有500多个独立研究小组的多个研究项目得出结论:转基因技术并不比常规育种技术风险更大。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医学会、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众多机构均对此达成共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然而,无论有多少科学研究给出安全风险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的结论,仍无法阻挡在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出现声称给动物喂食转基因食品导致消化紊乱、不育、肿瘤,甚至早死的种种说法。这些说法被看作“毫无科学根据的谣言”,并被研究转基因的科学家一一驳斥。
&&&&2012年,法国卡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团队的一项研究就称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玉米有致癌风险。欧洲食品安全局在总结比利时、法国、德国、丹麦等六个成员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意见后,否定了这一实验。
&&&&尽管如此,类似的消息总是能挑动公众对食品安全脆弱的信心,对“非天然”粮食作物的恐惧依然坚挺。
&&&&在BBC拍摄的纪录片《转基因食品战争》中,一位来自科学家同盟的美国生物学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试图避免转基因作物,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作物一定有害,而是因为我不确信他们的食品测试充分到足以识别并自信有害无害。例如,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没有整套测试,没有长期测试,没有必要的动物测试来注意是否动物将被损害,进而推断对人的影响。有人会说,我们美国人一直吃了十几年转基因食品都没事。我们无法判断是否是这些作物在导致危害,除非你走出来并积极地普查人口,还要做恰当的研究。在我们建立起一套食品安全测试体制之前,我们确实应该对转基因食品踩刹车,也要重新考虑这些作物的商品化问题。”
&&&&拯救世界还是控制世界
&&&&孟山都,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种子生产商。如果说转基因早期的科研人员还只是从技术领域来考量这项新技术的话,孟山都公司则用转基因技术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每年接近12亿美元的科研经费,97%投入在种子和技术领域。孟山都在科技上的近乎赌博似的投入让其他公司望尘莫及,也让它生产的种子遍及全球。
&&&&成立于1901年的美国孟山都公司,最初以生产人造甜味剂起家,后来靠销售石油化工品和生物武器暴发,越战时期美军使用的生物武器“橙剂”,就是当时该公司的主要产品。这种名为“橙剂”的除草剂含有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可以导致多种病变,同时破坏生育和遗传基因。“橙剂”污染了超过三百万平民与军人,直到现在,越南仍有许多畸形儿童是这种“橙剂”的受害者。
&&&&孟山都公司的命运在1972年得到改变。在这一年,曾担任宝洁公司执行副总裁的约翰·汉利被任命为孟山都总裁,成为孟山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总裁的“外来者”。也是在这一年,美国政府通过“洁净空气法案”和“洁净水法案”,成立环保机构EPA。随着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出台,整个美国社会都开始关注安全和环保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汉利决定对孟山都进行战略转型,将重点转移到高价值专利化工产品的生产与新产品研发上,尤其是生物技术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孟山都将赌注押在生物技术上,结果它赌赢了。
&&&&1981年,孟山都开始从商用化学品向高价值专利产品和新技术产品方向转化,不仅成立了新生物技术实验室,而且与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达成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协议,共同进行生物医药研究。第二年,孟山都科学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改变了植物细胞的基因,实现了生物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并在收购DeKalb's小麦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成立了孟山都Hybritech种子国际公司。
&&&&随着转基因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孟山都加速了转型的速度。1983年,孟山都的生物技术科学家成功种植了经过基因工程处理过的植物。
&&&&1985年到1993年,进行重大战略重组后的孟山都将重心更多地放在生命科学、农业、医学与食品上。1995年到1997年,孟山都在生命科学领域进行了大量收购活动,彻底抛掉了Solutia之类污染环境的化工产品公司,成功转型到农业领域。
&&&&从1991年孟山都开始销售转基因防虫土豆开始,到1995年,孟山都先后有四五种转基因农产品获准在美国商用生产。1997年,孟山都推出了大量生物技术新产品,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其中“Roundup&Ready”玉米在推出当年就被抢购一空。
&&&&2005年,在兼并了蔬菜水果种子公司SeMINIs之后,孟山都已经占据了多种农作物种子70%N100%的国际市场份额,成为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的霸主。
&&&&然而,孟山都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名声。作为一家跨国企业,获取利润本无可厚非,但是孟山都的“零利润”的推广手段却被广为诟病。孟山都把转基因玉米种子带到阿根廷,很快便被大多数农民所接受。当时阿根廷市场上出现了盗版种子交易,也有农民私藏种子,孟山都对这些情况并没有采取任何制止的行动。在全面控制阿根廷的玉米市场之后,孟山都才开始使用种子专利权,使阿根廷的农民面临法律的诉讼和高额的专利赔偿费。
&&&&巴西也上演了相同的一幕。巴西政府一直禁止种植转基因大豆,但从20世纪末,巴西南部就有大片的土地被偷偷种上了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2003年,巴西的种植面积已经很大了的时候,孟山都站了出来,开始向巴西的豆农收取高额专利费。孟山都生产的“农达”(Roundup)除草剂是世界上销量最广的除草剂。孟山都在宣传时,给这种除草剂贴上了“生物降解”“使土壤保持清洁”以及“尊重环境”等标签,但是事实上,孟山都公司自己的研究表明,这种除草剂应用28天后,只有2%的产品降解。孟山都公司被迫从标签上去除“生物降解”的字样。
&&&&1998年,德国曾种植孟山都公司研发的MON810型转基因玉米,但到了2009年,德国政府又下了禁令。德国农业部长认为,下禁令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因为MON810型转基因玉米对环境构成危害。
&&&&生病的农作物
&&&&人会生病,农作物也不例外。有些无解的农作物病害,人们期望用转基因技术取得突破。
&&&&香蕉是乌干达的主要粮食,在这个全世界最大的香蕉消费国,每年人均要吃掉2000根香蕉。尽管乌干达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但这个国家依旧饱受饥荒的困扰,原因在于很多乌干达的香蕉树都染上香蕉叶斑病和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这两种病肆虐于乌干达的香蕉园,不但会减少香蕉产量,而且让一些地方的香蕉只能生长一年,给乌干达带来了巨大的粮食危机。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的科研人员希望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培育抵抗病害的香蕉。但是大多数转基因作物都有专利,对于那些平均只有0.4公顷土地的农民来说,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是不现实的。销售转基因香蕉可能会让这些小农户陷入困境。
&&&&2005年,美国的橙子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8000名佛罗里达种植者正在与一种名叫柑橘黄龙病的疾病斗争。一旦柑橘树感染了这种疾病,结出的橙子会变酸,一半的外皮会变成绿色。2013年,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橙子收成报告,黄龙病导致橙子产量比2012年下降9%。对美国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坏消息,因为橙汁是美国人餐桌上最主要的饮料,美国人均橙汁消费量排名世界第一。
&&&&虽然转基因有可能解决这种病害,但是种植者会担心,这会让100%天然果汁的形象打折扣。橙业公司的管理者也告诉科学家,如果得不到消费者的支持,任何对策都无济于事。也有人认为,如果拥有新基因的柑橘树能扭转橙汁产量越来越少、售价越来越贵的趋势,美国民众就会欢迎它。
&&&&民意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美国人会拒绝吃任何转基因作物。一项研究的受访者只接受某几种:三分之二的人说会吃用其他植物基因改造的水果,但只有极少数能接受含有动物DNA的水果。在知道农产品含有来自病毒的基因的情况下还愿意食用它的人就更少了。
&&&&尽管如此,拯救橙子的行动依旧在美国进行着,一种含有菠菜基因的抗病柑橘树已经被种植,等待这种转基因橙子的是各种测试和检查。在美国,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和注册,都要发布环境影响报告,转基因食品上市前也需接受公众评议。美国环境署的生物技术科学顾问委员会会议面向公众开放,会议记录也在网上公布。美国农业部人士迈克尔·沙克曼称,“如果公众的意见和评论中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之前没有考虑到、没有解决的,我们在作出最终决定之前,会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一切测试与审批程序顺利,或许五年后这种转基因橙汁就会出现在美国的市场上。当然,人们是否愿意喝这种转基因橙汁,没人知道。
&&&&吃不吃转基因,谁说的算
&&&&菲律宾昆虫学家艾米丽娜·博纳多表示:“转基因只是一项技术,人类对任何技术都应该有选择权,不需要它的时候就不用。比如有些地方没有玉米螟,就不必种植转Bι基因的玉米。有的地方习惯人工除草,就不必种植转了抗除草剂的玉米。同理,任何国家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国情,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
&&&&由转基因大豆制成的饲料,几乎喂养了全世界动物,没有它,全球养殖业就会垮台。如果把这种间接食用算进来,不管你喜不喜欢,转基因农作物已经成为我们饮食的一部分,它已经进入并且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同样,没人能否认全球正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人口增长,耕地不足,环境恶化,谁都希望找出那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什么样的道路是正确的呢?人类的过度发展让地球越来越缺乏安全感,无论是食物、水,还是空气,都无法成为信任的对象。
&&&&掺杂了太多商业利益的转基因之争,已经很难被看作一个纯粹的新技术问题。当双方的争论中充满了“只有转基因食品才是粮食的未来”“转基因食品会毁灭人类”这样的绝对论调时,我们更需要警醒,在每一种绝对言论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其他的态度。公众有权对一项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技术提出疑问,这也是一项新技术应有的容量。
&&&&转基因食品是否足够安全,能否承担拯救世界的任务,是未来亟待检验的事情。很多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左右为难,并不意味着对知识与科学的漠视,因为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人类无法控制一切,所有的事情都存在变数。
&&&&(本文摘自《看历史》,2014年第1期,定价:20.00元)
光明网版权所有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的历程与展望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的历程与展望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基因农作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