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 (48x+36)×2=102x

解方程:2x/3=x^2/12+3/x^2+4/x请详细写出方法.
去分母,化简得x^4-8x^3+48x+36=0把上式因式分解,x^4-8x(x^2-6)+6^2=(x^2-6)(x^2+6)-8x(x^2-6)=(x^2-8x+6)(x^2-6)=0则有(x^2-8x+6)=0,(x^2-6)=0;(x^2-8x+6)=0 ,即(x-4)^2=10,故x1=4+√10,x2=4-√10解 (x^2-6)=0 ,故 x3=√6,x4=-√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解方程!!!_百度知道解方程:(48x+36)(57x+39)-(57x+45)(48x+36)=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48x+36)(57x+39)-(57x+45)(48x+36)=0(48x+36)(57x+39-57x-45)=0-6(48x+36)=0所以48x+36=0所以x=-3/4如果不懂,请追问,祝学习愉快!
(48x+36)(57x+39-(57x+45))=048x+36-6=0x=-5/8
算错了(48x+36)×(-6)=0x=-6/8
(48x十36).(一6)=0,求得:x=一0.75
扫描下载二维码解方程6x+4×(10-x)=484x+48=7x-15(60+70)x=(50+70)×(x+2)(x+20)×2=2.5x+20x-10=[2×(x-10_百度知道您的位置: &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 正文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3.教学用具 准备PPT课件 4.标签 本节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节课,是了解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后的一节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既是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复习,也是为去分母化系数为整数的储备知识.学生利用整式去括号的知识,来处理解方程中的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也是学习不等式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学习阶段是一个重点章节,而本解又是解方程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原来有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空白部分的引领,降低问题的难度,从而将难点锁定在找相等关系上.避免难点太多,造成无从下手,重点、难点不突出的情况.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过程.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44x+64=3283+x=(45+x) y-5=2y+l 问: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方程的特点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 x-3=-l 5x2-3x+1=0
2x+y=l-3y=5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方程 (1)
-2(x-1)=4 (2)
3(x-2)+1=x-(2x-1) 方程(1)该怎样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 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看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第(2)题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后讲评,讲评时,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例题:解方程3x-[3(x+1)-(1+4)]=1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来说明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依据是多项式去括号法则的应用,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的体系中,由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让学生迅速牢固的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习了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作业 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板书 解一元一次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的方法:依据是多项式去括号的法则,注意括号前面的符号.篇二:3.2_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内容 人教课本第88页至第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两条性质. 2.解方程:4(x-2)=2. 3 解法1: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4,得: 21= 32 27 两边都加,得x=. 36 x-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得:
4x-8=23814,得4x= 33 7 两边同除以4,得x=. 6 两边同加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2x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2×2x(即4x)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x+2x+4x=140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2x表示2×x,4x表示4×x,x表示1×x. 根据分配律,x+2x+4x=(1+2+4)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例1 解方程 7x-2.5x+3x-1.5x=-15×4-6×3 解:合并同类项,得
6x=-78 系数化为1,得
x=-13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9页练习. 2. 解下列方程 (1)5x-2x=9 (2)2x+3x+4x=18 (3)13x-15x+x=-3 (4)16y-2.5y-7.5y=5 3.补充练习. 某车行推出一项汽车分期付款服务,首付总款额的30%,以后每月付款5 000元,王先生买了一部总价值150 000元的汽车,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付清余款 解:设需要x个月才能付清余款 由题意可列方程 1 000x=150 000 四、课堂小结 初学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但一定要克服困难,掌握这种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其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总量=各部分量的和”.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91页习题3.2第1、3(1)、(2)、4、5题.篇三: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理解移项解方程的根据. 2、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出自: 在点网: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教学分析 重点:利用移项解方程. 难点:对移项时要改变符号的理解. 突破:紧扣所作变形的根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叙述等式的基本性质. 2、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得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用适当的数或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些性质进行变形的: ①如果x?7=5, 那么x=_____(x=5+7,两边都加上7) ②如果7x=6x?4,那么__= ?4.(7x-6x= ?4 两边都减去6x,这条都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 二、新授 1、引入 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引导学生回忆: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①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②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③列方程:x+2x+4x = 140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 x+2x+4x = (1+2+4)x = 7x 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 = a的形式.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 = 4x?25 ? (1) 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 = ?25?20? (2)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 = a的形式. 二、例题 利用移项解方程: (1)x-7=5 (2)7x=6x-4, 解:(1)移项,得 x=5+7 合并同类项,得 x=12. (2)移项,得 7x-6x=-4 合并同类项,得 x=-4. 4、例:解方程6-2x=5-3x. 解:移项,得 -2x +3x=5-6 合并同类项,得x=-1. 说明:移项要变号,不移的项不得变号,移项时,左右两边先写原来不移的项,再写移来的项. 三、小结 1、什么是移项?它的根据是什么? 2、移项为什么要变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解“ax+b = 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程序化的思想,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及不等式、函数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基础内容的分析归纳,并通过设置必要有练习来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篇四:3.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教案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页至第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两条性质. 2.解方程:4(x-2)=2. 3 解法1: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4,得: 21= 32 27 两边都加,得x=. 36 x-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得:
4x-8=2 3 814,得4x= 33 7 两边同除以4,得x=. 6 两边同加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2x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2×2x(即4x)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x+2x+4x=140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2x表示2×x,4x表示4×x,x表示1×x. 根据分配律,x+2x+4x=(1+2+4)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合并↓系数化为1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例:某班学生共60分,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 分析: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10份,甲组人数占2份,乙组人数占3份,丙组人数占5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 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 答:甲组人数+乙组人数+丙组人数=60. 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2x人,乙组人数为3x人,丙组为5x人,?列方程: 2x+3x+5x=60 合并,得10x=60 系数化为1,得x=6 所以2x=12,3x=18,5x=30 答:甲组12人,乙组18人,丙组30人. 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9页练习. (1)x=3. (2)可以先合并,也可以先把方程两边同乘以2. 具体解法如下: 解法1:合并,得( 即 2x=7 系数化为1,得x=13+)x=7 227 2 解法2:两边同乘以2,得x+3x=14 合并,得
4x=14 系数化为1,得 x=7 2 (3)合并,得-2.5x=10 系数化为1,得x=-4 2.补充练习. (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2)某学生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多2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少1?页,?还剩23页没读,问全书共有多少页?(设未知数,列方程,不求解) 解:(1)设每份为x个,则黑色皮块有3x个,白色皮块有5x个. 列方程
3x+2x=32 合并,得 8x=32 系数化为1,得 x=4 黑色皮块为4×3=12(个),白色皮块有5×4=20(个). (2)设全书共有x页,那么第一天读了(11x+2)页,第二天读了(x-1)页. 32 本问题的相等关系是:第一天读的量+第二天读的量+还剩23页=全书页数.
列方程:11x+2+x-1+23=x. 32 四、课堂小结 初学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但一定要克服困难,掌握这种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其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总量=各部分量的和”.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 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93页习题3.2第1、3(1)、(2)、4、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解方程. 11x+x=3; 42 11 (3)5x-2-7x=8; (4)y-3-5y=; 24 xx1 (5)-=5;(6)0.6x-x-3=0. 233 1.(1)3x+3-2x=7;
(2) 二、解答题. 2.育红小学现有学生320人,比1995年学生人数的2少1人,问育红小学19953 年学生人数是多少? 3.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A、B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开出,?A?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B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 (1)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2)两车相向而行,A车提前半小时出发,则在B车出发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相遇地点距离甲地多远? 4.甲、乙二人从A地去B地,甲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乙骑车每小时比甲多走8千米,甲出发半小时后乙出发,恰好二人同时到达B地,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5.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驶550米;乙练习长跑,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答案: 131
(6)x=11 184 2二、2.705人,设育红小学1995年学生人数为x人,列方程320=x-. 3 73.(1)4小时,设出发后x小时相遇,列方程60x+48x=460. 27 511 (2)3小时,设B车开出后x小时两车相遇,列方程60×+60x+48x=460. 254 xx1 4.3千米,设A、B两地间的距离为x千米,-=. 4122 1 5.1分钟,设经过x分钟两人首次相遇,列方程550x-x=. 3 一、1.(1)x=4
(4)x=-篇五:3.2.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_教案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 执教人 汪雄兵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根据实际问题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用合并同类项解决“ax+bx=c”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探究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各项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本节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讨论: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 (2)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时消与还原》。思考:“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三、探索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2x台,今年购买计算机4x台。 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依题意,可得方程:x+2x+4x=140 这个方程怎么解呢?我们知道,解方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化为x=a的形式,为此可以作怎样的变形? 合并同类项,得7x=140 系数化为1,得
x=20 所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注意:本题蕴含着一个基本的等量关系,即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它把含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向x=a的形式迈进了一步,起到了化简的作用。 四、例题 例1 解方程7x-2.5x+3x-1.5x=-15×4-6×3 解:合并同类项,得6x=-78 系数化1,得 x=-13 注意:如果方程中有同类项,一定要先合并同类项。 五、课堂练习 课本89页练习 六、课堂小结 1、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ax=b(a≠0,a、b是常数)的形式,从而简化方程。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 (1)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 (2)注意抓住基本等量关系: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七、布置作业: 第93页习题3.2第1、3题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龙102x新神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