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静脉泵入药物PCA泵的使用方法

镇痛泵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镇痛泵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_麻醉学文献/教材尽在好课件!
您现在的位置: --&文献/教材--&医学类--&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点击数】:&&&
一、&病人自控镇痛的特点1.&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的缺点:(1) &不灵活& 因为病人对镇痛药物的需要量可能相差10倍以上。(2) &依赖性& 病人需要镇痛时必须依赖医护人员的处方和给药。(3) &不及时& 病人疼痛时必须等待护士按处方准备药物,肌肉注射药物后,药物尚需要一定的时间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并扩散到中枢的作用位点才能产生镇痛作用。2.&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使用最低有效浓度(MEAC)。3.&当采用PCA时,每当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小于MEAC时,病人会感觉疼痛时即可自行给药进行镇痛。4.&PCA给药系统可有效地减少不同病人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波动,克服了病人对镇痛药物的个体差异,防止药物过量,即医生设定PCA药物种类、给药浓度、给药间隔时间→病人根据自身疼痛感受→ PCA控制机制→自行给药→缓解疼痛。5.&病人使用PCA后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少量、频繁给药。与传统的大量、低频给药相比,PCA减少了血药浓度的波动及副作用,可避免意识不清的病人用药过量,比较安全。6.&使用PCA镇痛成功的关键首先取决于选择适宜的病人。不适合使用PCA镇痛者包括:年纪过大或过小、精神异常、无法控制按钮以及不愿意接受PCA的病人。此外,还应在术前告知病人PCA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病人应该清楚自己在镇痛治疗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如实汇报疼痛情况及自主给药),应消除对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恐慌及错误概念。7.&应在术后24小时内对病人进行个体化镇痛,并时常评估镇痛情况。需要强调的是,PCA成功而安全的应用有赖于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对PCA技术的认可和正确而充分的使用。二、&PCA原理及构成&&& PCA通过一个反馈回路来实现,即在信号输入控制器一信号输出过程中,不断有反馈信息进入信号输入端,如果此信息达足够量,控制器将改变系统的输出。在PCA回路中,病人感受的疼痛与其所能忍受的程度比较,当病人认为疼痛时,便可给予镇痛指令,PCA仪运转,输注镇痛药,产生镇痛。&&& 基于反馈原理的PCA系统基本构成及要求:1.&贮药盒(器):应具有足够大的容量以满足反复注药的要求,无需医护人员临时加药。2.&输注控制器:流量精确,能按量给药。3.&自控按键或按钮:借此促发控制器运转,并给予一指令剂量。4.&时间间隔锁定:此装置防止病人在前次给药后限定时间内重复给药。5.&抗反流装置或单向活瓣。6.&剂量调节:每一指令剂量可变化以适应镇痛需求。7.&剂量限定:单位时间内所允许给予的最大剂量。三、&PCA药物、给药途径及时机1.&PCA常用药物目前用于PCA的药物仍以阿片类为主,常用的有吗啡、芬太尼、或哌替啶等。其他药物有布比卡因、氯胺酮、可乐定、咪达唑仑、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除静脉PCA或外周神经阻滞外,一般以复合用药为宜(见表26-2),须注意PCA药物的选择及组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应依病情、用药途径等确定。
注:*哌替啶具有组织刺激性,不宜用于PCSA&&& 选择途径应考虑病情、疼痛部位、疼痛的特点。(1) &PCIA:为全身给药,适于身体任何部位的镇痛。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操作简便,起效快,效果可靠,可长时间维持。但目前并无理想的药物,因而达到最满意的镇痛时,可能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如镇静、恶心、呕吐等。(2) &PCEA:是近年特别推荐的方法,尤其在术后镇痛方面。目前多以阿片类与局麻药(布比卡因)复合使用,发挥二类药的协同作用,可大大减少二类药物用量,增强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其节段性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优于PCIA。其局限性在于只适用于胸腹以下部位的镇痛,需建立特别的专用通道。长时间留管存在感染可能。注意穿刺点的准确选择和管道系统的通畅是PCEA成功的重要前提,一般而言,吗啡或吗啡加局麻药对穿刺点的要求不一定很严格,其他药物PCEA穿刺点应尽可能靠近疼痛部位。(3) &皮下PCA(PCSA):适于慢性疼痛。将细小管道埋置于皮下,给予吗啡类药或氯胺酮等。(4) &神经阻滞PCA(PCNA):在神经鞘如臂丛、股神经、坐骨神经等处留置导管,将局麻药如0.125%布比卡因2-5m1/h持续输注加2-4 m1 PCA剂量,锁定时间20-30分钟来治疗局部的疼痛。(5) &口服PCA:采用喷雾瓶向口腔喷雾,锁定1小时,仅适于慢性痛,吸收率仅30%,临床前景不大。(6) &鼻腔PCA:也采用喷雾方法,使药物经鼻粘膜吸收,锁定时间5分钟。3.&PCA用药时机(1) &痛前给药:多数急性痛病人接受这一方式,可使负荷量减少,更易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且病人不经历疼痛,上泵时VAS<20mm。(2) &痛后给药:在术后疼痛治疗时,或为研究目的,或因麻醉者对病人呼吸,清醒程度方面存在顾虑,部分镇痛人员要求在病人疼痛明显时(VAS>50mm)才开始PCA程序。(3) &超前镇痛:术前即开始PCA,临床价值有待评估。四、&PCA参数及调节1.&PCA 技术参数PCA的技术参数包括负荷剂量(loading dose)、单次给药剂量(bolus)、锁定时间& (lockout time)、最大给药剂量(maximal dose)以及连续背景输注给药(basal infusion or background infusion)等。PCA技术参数包括以下内容:(1) &负荷剂量& 给予负荷剂量旨在迅速达到镇痛所需要的血药浓度,即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使病人迅速达到无痛状态。(2) &单次给药剂量& 病人每次按压PCA泵所给的镇痛药剂量,单次给药剂量过大或过小均有可能导致并发症或镇痛效果欠佳。如果病人在积极按压PCA泵给药后仍存在镇痛不完全,则应将剂量增加25%-50%,相反,如果病人出现过度镇静,则应将剂量减少25%-50%。(3) &锁定时间& 是指该时间内PCA装置对病人再次给药的指令不作反应。锁定时间可以防止病人在前一次给药完全起效之前再次给药,这是PCA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4) &最大给药剂量& 最大给药剂量或限制量是PCA装置在单位时间内给药剂量限定参数,是PCA装置的另一保护性措施。有1小时或4小时限制量。其目的在于对超过平均使用量的情况引起注意并加以限制。(5) &连续背景输注给药& 大部分电脑PCA泵除了PCA镇痛给药功能外,还有其他功能可供选择,包括在PCA给药的同时,连续背景输注给药。理论上,连续背景输注给药将减少病人的PCA给药次数,减少镇痛药物的血药浓度波动,改善镇痛效果。(6) &PCA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前提是PCA泵具有精确可调参数。各参数设置及调节正确与否是PCA成功的关键。2.&PCA参数设置(1) &负荷剂量(1oading dose,LD):为PCA开始的首次剂量,借此迅速达到有效镇痛浓度。由于个体差异大及用药时机的原因,LD通常由医生给予,且往往不是一次完成。影响LD的因素主要有麻醉方法和用药时机。(2) &指令剂量(demand dose,DD)或PCA剂量:为维持镇痛效果,由病人按压PCA键所追加的剂量,此一剂量的反复追加使药物维持在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inimal effective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EAC)从而实现持续镇痛。DD设置原则是:不产生镇静且l~2小时给药一次,剂量应高度个体化。DD调节:①剂量太大,致不良反应增加,病人不敢按键,应减少剂量;②剂量太小,镇痛不良,病人不愿按键,应增加剂量。(3) &锁定时间(lockout interval,LOI):两次用药之间的时间间隔,目的在于防止短时间重复用药导致药物逾量。不同药物,不同给药途径,LOI应变化,设置时宜参照药物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并与DD互为调节。(4) &剂量限定(dose limited,DL):防止单位时间内反复用药过量,一般以1小时或4小时为间隔来限量。(5) &背景输注(background infusion,BI):以低剂量恒速输注,目的在于减少按压次数,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和减少用药量,增强镇痛效果。是否应用BI,尚有争议。3.&PCA模式(1) &LD+PCA:负荷量给予,疼痛复现时,按压PCA键给药。一般静脉PCA用此模式。(2) &BI+PCA:持续低剂量给药,疼痛复现后给药。某些痛前给药者可用此法,尤以PCEA为多,但剂量掌握不当,可能会导致过度镇静。(3) &LD+BI+PCA:按顺序给药,似乎是较全面较完整的PCA模式,LD迅速达到有效血浓,以BI低水平维持,PCA补充。五、&PCA设备简介(一)&PCA泵的要求1.&参数设置及调整简便易行;2.&病人自控键坚实、耐用;3.&各种给药模式灵活易变;&&& 4.&有记录与回顾病人用药及按压次数的功能;5.&能清晰显示药物及用药情况;6.&体积小、重量轻,适于便携;7.&有防止意外输注及抗反流功能;8.&对泵的故障、阻塞、脱掉,有报警功能。(二)&常用PCA泵简介目前,PCA泵向小型化,便携式、智能化方向发展,便携式电子泵和一次性泵已成PCA主流。1.&电子泵国内已应用的有Graseby(英国)、Mycro-jet (美国)等。这些泵较完整地体现了PCA概念和优点,其主要性能有:(1) &各种参数设置(见上):设置灵活,可调节性强。(2) &PCA工作状态显示与记录:①已用药物剂量或容量,有助评估镇痛效果及病人对药物的个体特性;②所剩药物容量,便于判断镇痛时限;⑧各自的绝对值与二者比值(D/D)能从一个方面反映病人的镇痛状态并提示参数设置如PCA量、LOI是否恰当;④查阅:对PCA过程泵运行、参数变化、报警原因等可查阅,必要时可接打印机。(3) &报警显示:①输注管道阻塞(occlusion);②输注管中有空气(air in line);③药盒未装(cassette not fitted);④手键未接(handset not connected);⑤电池不足(low battery);⑥药盒无药(cassette empty);⑦药物设定超出范围(out of range);⑧泵未启动(pump not running);⑨药盒将空(cassette nearly empty)。2.&一次性泵& 有Baxter(美国)、Go-Medical(澳州)等,以弹性力为动力,以流量管控制流速和时间锁定。特点:(1) &无需电源,弹性动力。(2) &无需编程,但参数不能调节:①输注速度固定;②锁定时间固定;③PCA容量固定。(3) &用药量及剩余药量直观。(4) &无报警功能。六、&PCA临床应用范围PCA临床应用范围和适应证较为广泛,在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也可用于分娩期间、分娩后的镇痛治疗等。经硬膜外给药镇痛副作用少、作用确切。研究发现:在高危手术病人,术后采用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拔管时间以及住院的花费均较低。硬膜外镇痛使用对象的确定取决于其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下:(一)&优点1.&镇痛效果好;2.&有利于改善肺功能;3.&有利于下肢血管手术后移植组织的存活;4.&促进肠道排气,缩短住院时间;5.&减少心肌缺血发生;6.&加速关节手术后的恢复,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二)&适应证1.&胸部或腹部手术的病人;2.&下肢手术后需要早期肢体活动的病人(包括主动与被动的肢体锻炼);3.&下肢血管手术,需要交感神经阻滞的病人;4.&未接受抗凝治疗且在术后早期也不会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人;5.&特别适用于心功能或肺功能不良的病人。(三)&禁忌证1.&病人拒绝接受;2.&凝血功能障碍病人;3.&目前正在或准备接受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的病人;4.&存在菌血症的病人;5.&硬膜外穿刺部位存在局部感染的病人;6.&存在脊柱疾患的病人(相对禁忌证)。七、&PCA管理PCA是一种给药方式,其应用的成败,在于PCA全过程正确无误的运作。在PCA硬件确定以后,PCA的精华体现在管理。(一)&PCA管理机构PCA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依赖于良好、科学的管理。急性疼痛服务机构(acute pain sevice,APS)是目前成功的运作模式,已在国内外广泛采用。1.&APS作用:在临床疼痛领域进行标准的治疗、研究、教学和培训工作。(1) &改善住院病人的镇痛质量;(2) &评估、应用新的镇痛技术;(3) &疼痛领域的临床研究;(4) &对麻醉科住院医师进行急性疼痛治疗技术培训;(5) &培训有关科室的护理人员,开展全院性疼痛知识教学讲座;2.&APS组织形式:以麻醉科医师为主体,多学科参与。其构成如下:(1) &麻醉医师:① 副主任医师或高年主治医师全面负责,主持APS的日常工作;② 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具体参与疼痛治疗全过程,选择、指导病人使用PCA,查房、培训护士。(2) &麻醉护士:参与PCA过程,执行医嘱、器材准备、登记。&& (3) &病房护士:协助观察、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帮助病人与APS医生联系。(4) &手术科室医师:共同处理镇痛病人的不良反应,评估治疗效果。(5) &药剂师:监控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6) &心理医师: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助治疗。&&& 鉴于目前国内麻醉工作的现状尚不足以满足APS的上述构成,建议开展PCA的医院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制度。3.&APS运作:制定PCA工作制度、确定工作常规。(1) &病人选择:并非所有病人都能接受PCA治疗,下列情况应视为禁忌:①对镇痛药过敏,或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②病情严重不稳定;③既往吸毒史;④不能理解PCA或拒绝使用者。应术前或术中向病人解释PCA用法。(2) &医嘱:根据病情、手术、麻醉方式等选择:①PCA方式;②药物种类和组合;③参数设定;④特别监测内容。(3) &注意药物配方及人员场所应相对固定,以减少差错。(4) &建立监测项目,制定处理不良反应、镇痛不良等情况的常规方法。(5) &查房、巡视:4~6小时巡视病房一次,进行:①镇痛效果评估(VAS、VRS)和镇静评分;②药物用量及PCA运行情况观察及调整;③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④进一步指导病人和家& 属合理使用PCA仪。(6) &呼叫联系:当出现镇痛不全、并发症或仪器报警情况,病人或护士应能迅速与镇痛医师联系。为此,APS应配备BP机或(和)专用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告知病人和护士。当值班医师遇疑难问题,应能及时与上级医师联系。(7) &PCA全过程终止:①回收设备;②残存药液处理。(8) &定期进行疼痛治疗的理论学习和讨论。(二)&PCA过程中的问题1.&源于操作者的问题(1) &编程错误,如LD、PCA剂量设置不当可致镇痛不良或过度镇静,剂量限定过低致仪器频繁报警。(2) &药物种类或药物浓度选择不当,或配制错误,后者可致灾难性后果。(3) &背景输注不当,可能削弱PCA的优越性。(4) &管道的通畅度保障不力,如管道脱落、扭转,使治疗中断、频繁报警。(5) &治疗泵的钥匙遗失或锁定密码遗忘,致PCA无法进行。(6) &PCA安装错误。2.&源于病人的问题(1) &不能完整理解PCA,不会适时适度使用PCA指令。(2) &误按仪器按扭,致仪器不能正常运转。(3) &对镇痛药心存恐惧。3.&仪器故障(1) &不能指令给药,如主机故障或手键失灵,电池不足。(2) &储药盒、管道系统破坏。(3) &报警失灵。(三)&硬膜外镇痛不完善时的处理1.&临床规范化操作(1) &硬膜外使用局麻药后判断麻醉平面是确保硬膜外导管位置正确的最好方法。如果病人需要在联合阻滞或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则应在术前检查导管的位置。方法是:注入5~7m1镇痛药(如小剂量局麻药),如果导管位置正确,则会出现明显的镇痛效果,使用剂量较少,不会引起明显的低血压。(2) &若已确定导管位置正确,就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增强镇痛效果。可单次导管内注药,可以提高滴注速率,还可以全身应用镇痛药:NSAIDs常用于辅助硬膜外镇痛,特别是在硬膜外的镇痛平面不能覆盖手术疼痛区域时,如切口位置较高或疼痛位于硬膜外镇痛无法达到的部位(如胸管和膈肌激惹引起的肩部疼痛);也可以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 (包括PCA),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取消硬膜外用药中的阿片类药物,以避免药物过量。(3) &为病人施行硬膜外镇痛后应每天随访病人,了解导管置人情况及用药情况,确保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仔细评估瘙痒、镇静及感觉运动功能阻滞情况。每次都应检查导管有无移位、敷料是否完整、穿刺部位有无炎症以及背部有无肿胀。麻醉医生应该根据病人需要及实际情况随时改变用药方案。治疗结束后应将导管拔出,并检查拔出的导管是否完整。(4) &护理硬膜外镇痛病人的护士均应接受相关的教育,包括:常用的药物剂量及浓度、各项观察指标、导管置入正常时的状态、输注泵的使用方法、可由护士处理的常见药物副作用及必须由医生处理的副作用。2.&副作用的处理(5) &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常见副作用主要与所使用的药物有关,常见副作用:① 阿片类药物:瘙痒、镇静、眩晕和尿潴留;② 局麻药:低血压、轻微感觉改变、尿潴留。(6) &大部分副作用可以通过减慢输注速度、改变药物种类或药物剂量缓解。① 瘙痒是硬膜外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常见的副作用,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② 混合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环丁甲烃氢吗啡(nubaine)(5~l0mg/次,静注,4~6次/小时)或小剂量纳洛酮静脉输注也可以缓解瘙痒。(7) &尿潴留是硬膜外镇痛,特别是腰椎硬膜外镇痛的常见问题。接受硬膜外镇痛的病人常需留置尿管。(8) &单侧下肢麻木偶伴无力或运动阻滞是使用局麻药后的副作用,常常由于硬膜外导管尖端移位至神经根处导致,将导管稍微向外拔出或减慢输注速率可以有所缓解。(9) &医生和病人均应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保持警惕。3.&硬膜外镇痛并发症的防治(1) &尽管硬膜外镇痛的并发症非常罕见,但一旦发生,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必须注意避免。(2) &硬膜穿刺后头痛(PDPH)是相对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意外穿破硬膜,小量脑脊液漏出有关。①PDPH的发作时间有一个延迟,大约24小时,所以通常在术后第1天才表现出来。PDPH在坐卧位,特别是行走时加重,在平卧时减轻,所以常在病人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发现。PDPH主要表现为枕部和颈部紧缩、牵拉和搏动样疼痛。②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静脉输注或口服大量液体及服用治头痛药物(NSAIDs、对乙酣氨基酚、咖啡因或茶碱)。③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解决头痛问题,或者病人对上述方法禁忌,则可以采用 "血块"疗法。抽取病人的无菌血液20ml注人硬膜外腔。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血块直接压迫硬膜穿破部位或在硬膜穿破位点发生纤维化,阻止脑脊液外流有关。(3) &更严重的并发症为椎管内的占位性改变,如血肿和脓肿,前者更常见。①如果出现了占位性改变的征象,需要停止硬膜外输注,或者拔出硬膜外导管(特别是发现存在皮肤感染时)。如果发现有凝块流出,则应待凝块溶解后再拔出导管。②一旦证实已经发生椎管内占位,应立刻行外科手术减压,以防出现永久性的神经损伤。否则出现脊髓受压,最终将导致截瘫。(4) &脊髓受压的主要征象包括下肢感觉和运动异常(通常为双侧)及背痛。轻微的感觉异常较常见,可能并不一定由脊髓受压引起;但若在停止硬膜外输注后仍长期存在运动异常或背痛,则需要引起重视。占位发生在骶管时,主要的表现为二便功能异常,而疼痛较少见。辅助检查可借助MRI,一经证实应行神经外科治疗。(5) &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前脊髓动脉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脑膜炎,虽有报道,但十分罕见。一经证实应行神经外科治疗。&&&&& 八、&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和病人自控区域镇痛(patient-controlled nerve analgesia, PCNA)近年来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和病人自控区域镇痛也在临床开展
&& PCNAPCNA
好课件刊载之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目的。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
【】【】【】【】
麻醉学热门信息
麻醉学更多资料
授课视频光盘病人自控镇痛泵应用中的常见失误及防范(临床实践)PCA泵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PCA泵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术后镇痛泵与护理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术后镇痛泵与护理 术后镇痛泵与护理麻醉科赵石蓉简介通常所说的术后镇痛泵,就是病人自控镇痛(PCA)泵,在临床上很受外科手术病人的喜爱,特别是人体胸腹腔及四肢的大手术后,应用PCA泵,不但能自行缓解术后剧烈的疼痛,而且能缓解术后病人咳嗽和运动导致切口剧烈的疼痛,减少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早日康复。为了使病人能安全有效的使用术后镇痛泵,护士必须对PCA泵有充分的认知并能妥善护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PCA的种类、主要结构和使用方法1.1 概念 PCA即病人自控镇痛。就是当病人感到疼痛时,自行按压与PCA装置相连接的一个给药键,它就会在持续给药的情况下,又将适量的镇痛药注入体内,从而达到提高止痛的效果。PCA的种类、主要结构和使用方法 1.2 PCA的种类、结构和使用方法 PCA装置有两种。一种是电子泵,另一种为一次性自控泵。两种装置各有特点。这里主要介绍电子泵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电子泵由两部分组成: (1)方形型一次性注射药盒部分:外面由硬塑料制成,里面有一个贮药囊,装的是镇痛药。(2)机头控制部分:是一个可回收电子泵注机器,按照麻醉医师设计值,无论病人按压与否均持续泵入(来源:淘豆网[/p-2062270.html])镇痛药液(ml/hr)入病人体内——这一方式叫持续给药;当病人感到切口疼痛时,可以轻轻按压泵头上的按钮,一次小剂量的止痛药便可注入体——这一方式叫追加给药,过1~2min 后切口疼痛就会减轻;通常会设定锁定值——锁时,即:锁定时间内按压输注无效,以防止病人过度用药。PCA临床应用途径及疼痛治疗范围PCA泵依据给药途径分静脉PCA (PCIA)硬膜外PCA (PCEA)区域神经阻滞PCA(PCRA)蛛网膜下腔PCA (PCSA)但临床最常用的为静脉PCA和硬膜外PCA两种。PCA治疗范围较广,如术后痛、癌痛、烧伤疼痛、创伤疼痛、神经灼痛、心绞痛、介入痛等PCA泵的药物配制及镇痛药的副反应 3.1 PCA泵的药物配制均为联合用药,一般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舒***等为主,但不同的用药途径,其选择药物的原则不同,一般静脉PCA以镇痛药为主,辅以止吐药;硬膜外PCA在镇痛药、止吐药的基础上加入适量局麻药;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3.2 镇痛药的主要副作用有呼吸抑制、恶(来源:淘豆网[/p-2062270.html])心呕吐、抑制肠蠕动、嗜睡、尿潴留等PCA泵的药物配制及镇痛药的副反应 3.3 PCA泵主要优点(1)止痛药的使用时机,能真正做到及时、迅速;(2)基本解决了患者对止痛需求的个体差异,应用较小的剂量,可获得良好止痛效果;(3)有利于抑制患者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加快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4)有利于患者咳嗽排痰,改善呼吸功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5)有利于患者充分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6)文献报道:上胸段PCEA可阻滞胸心交感神经,对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7)显著减轻护士工作量护理 4.1 加强病人应用前的知识宣教向病人说明PCA镇疼泵术后止疼效果的确切性和安全性,针对不同病人的接受能力和文化水平,详细说明术后镇疼泵应用后的优点所在,使其解除思想顾虑,自愿接受并配合治疗。同时教会病人简单的操作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护理 4.2 镇痛泵与机体连接必须牢固在病人手术结束回病房后,首先要检查镇疼泵与机体的连接是否通畅牢固,并告知病人活动时,注意保持镇疼泵的(来源:淘豆网[/p-2062270.html])连接不能脱开与折断,如有脱开现象及时告知护士进行处理 4.3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镇疼效果注意呼吸频率、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如出现异常或病人疼痛难忍,应及时报告麻醉医生给予处理护理 4.4 正确区分静脉PCA和硬膜外PCA的不同因为药物的配制不同,所以,对机体所产生作用也就不同,绝对不可混用,否则可产生药物的毒性反应、副反应等。 4.5 注意观察病人的按键次数及注入的总量这特别对老年、低血容量的病人尤为重要,如果剂量过大,容易引起呼吸抑制现象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术后镇痛泵与护理.ppt
文档介绍:
术后镇痛泵与护理 术后镇痛泵与护理麻醉科赵石蓉简介通常所说的术后镇痛泵,就是病人自控镇痛(PCA)泵,在临床上很受外科手术病人的喜爱,特别是人体胸腹腔及四肢的大手术后,应用PCA泵,不但能自行缓解术后剧烈的疼痛,而且能缓解术后病人咳嗽和运动导致切口剧烈的疼痛,减少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早日康复。为...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浏览:30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用静脉泵入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