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3 野球拳(棒球)的规则,看了一些资料还是不太懂,到底怎么个玩法?还有那么多名词?希望能结识的浅显易懂些!

一直想写安达充,但是又觉得能说的太多了。&br&总之我开始写了,写到哪算哪。&br&有人说《touch》有两个译名,这是不正确的。&br&我看这部漫画的时候,它的名字&b&不叫《棒球英豪》,也不叫《邻家女孩》。&/b&&br&&b&就叫《接触》。&/b&&br&原谅我,我比较老。&br&&img src=&/f3d0775efdb516ab3e14f_b.jpg&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4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第一次看到这个作品,是在画王上,大概是94或者95年的样子。因为《龙珠》周更,国内的书商出单行本跟不上速度,就有人搞了《画王》,关于《画王》的故事很多,按下不表。&br&大家可以看左下侧的黑体黑色的《接触》二字,对了,&b&这就是《touch》第一次来中国的样子。&/b&&br&&br&安达充是家里的老幺,从小就是被哥哥照顾着长大的。所以他后来描绘一个无比爱护弟弟的达也出来,也和亲身体会有关系。同时,他小时候喜欢一个女孩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女孩子“无法归类到哪个类型,总之大家都喜欢她”,我想这就是安达充心中的小南。&br&&br&安达充和他哥哥从小喜欢漫画,这不同于现在的选秀歌手说自己“从小就喜欢音乐”,人家是真心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俩人高中毕业,不顾父母的反对,义无反顾的去了东京做“东漂”。哥哥白天打工,晚上画漫画,弟弟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谋了一份漫画家助手的工作。&br&&br&安达充成名的时候,已经30岁了。坦白说,我觉得安达充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作,应该是《美雪美雪》,这是他逆袭的开始。一年之后,他发表了《touch》,开始了一个奇迹:一个漫画家,同时连载两部精品漫画。而且《touch》绝对是杂志社招牌漫画的级别。对,如果说《美雪美雪》是一只全垒打,那么《touch》就是一只满垒的全垒打。&br&&br&ok,回来说《touch》。&br&&br&&b&《touch》的特别之一,一开始就想好了,让和也死。&/b&&br&那个时代和现在的《进击的巨人》没事就死人不一样,好人轻易不会死,或者死了也会复活。而且日本的连载漫画,都要看读者脸色行事的,这个问题我在另一个答案中阐述过:&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七龙珠》里,为什么伴随主线剧情走到最后的是贝吉塔,而不是孙悟空的哥哥拉蒂兹?&/a&&br&而安达充一开始就想好了,&b&让主要角色去世,这个设定本身就很突破。&/b&至于他有没有受到来自读者的压力?有。安达充自己说:和也活着的时候,都说“哎呀和也好碍事啊”,等和也死了,读者又来找麻烦说“和也好可怜啊,作者好狠心啊”。。。甚至有人直接说安达充是“杀人凶手”。&br&&br&在这一点上,&b&我认为安达充的构思是宏大的&/b&,不像鸟山明基本是追着作者和编辑的意图在画。(没有不尊敬鸟山明老师的意思,他也很无奈,无奈到为了结局《龙珠》,在沙鲁一段把悟空画死了,结果还是完结不了,同志们太爱他了。)&br&&br&&b&《touch》的特别之二,安达充的世界里,没有坏人。&/b&&br&《龙珠》里面,从黑绸军到桃白白,从短笛到贝吉塔,要么是纯黑,要么是洗白;&br&《火影》里面,即使那些恶的理想再有道理,那些反派干的也是杀人灭世的事;&br&《城市猎人》里面,没有坏人故事就无法继续;&br&《灌篮高手》里面,他妈的全是坏人!!!《乱马》!除了大姐和老三这俩姑娘,全是坏人!!&br&即使像《哆啦A梦》这种故事,胖虎和强夫也是半反派角色,还有《大长篇》,坏人就更多了。&br&《touch》的世界是单纯的,和也知道达也和小南两情相悦,但也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安达充竟然没有刻画半点因嫉妒而产生的敌意;新田明男,西村勇,虽然也是女神的追求者,但是也是善良、单纯的方式。好吧,唯一有限小坏的是新田由加对不对?柏叶英二郎就不算了吧。&br&总之,安达充描绘了一个单纯、善良、真诚、简单的世界。&br&如果说同时期如日中天的《福星小子》、《七龙珠》是微博和微信的话,《touch》可能就是当时日本漫画界的豆瓣或者知乎吧。&br&&br&&b&《touch》的特别之三,徘徊在热血与少女之间。&/b&&br&起初,安达充在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想过当一个少女漫画家。看他早期很多作品发表在《周刊少女COMIC》上就知道了。他的担当编辑也在他上不了《少年sunday》的时候推他上少女漫画。&br&但我个人觉得,安达充不能做一个少女漫画的最重要原因是,他的画风问题。少女漫画,得是《凡尔赛的玫瑰》那样的啊。安达充这种被吐槽千篇一律的脸的作者,怎么能做一个成功的少女漫画?&br&另一方面,安达充又成不了《圣斗士》、《七龙珠》这种真正的热血漫画家,《少年jump》那种“友情、努力、成功”的路线,对于安达充来说,只有一句话:“臣妾做不到啊”。甚至我一度觉得,安达充能不能真正的塑造好一个反派?&br&所以,安达充选择了一个中间路线。既有校园,又有恋爱,还有热血。大家都知道,比赛的场面,在这部棒球题材的漫画中,竟然并不是最多的细分,大家对比《灌篮高手》、《足球小将》这两部作品就知道了。虽然《灌篮》也有很棒的场外戏份,比如三井归队、比如山王战的前夜等等,但是终究是为比赛剧情服务的,并没有在场外浓墨重笔的写樱木与晴子的感情吧?&br&而《touch》花了大篇幅在场外,甚至有时候觉得,比赛的过程没那么重要了,看他们训练都觉得应该赢了,或者赢不赢都无所谓了。这也是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br&《touch》的故事发生在哪?发生在三人的书房,发生在南风咖啡馆,发生在西村勇的单车和新田明男的摩托上,发生在小南的体操馆,发生在所有人的甲子园。&br&&b&书房、咖啡馆、单车、体操馆、甲子园,应了我说的第二点,清新得一塌糊涂。&/b&&br&&br&其实还有很多想说的,不知道从何谈起了。&br&按照客观中立的要求,还要轻吐几句小槽:剧情节奏慢、画风简单、人物长相千篇一律、剧情缺乏强烈冲突,嗯,这些都不影响我喜欢他。&br&&br&哦,对了,楼上有人提译名的问题。《touch》的翻译入前所说,最初就是《接触》,后来译作《棒球英豪》和《邻家女孩》。touch除了知友提到的接触、棒球里的触杀的意思,还有一个猜测,就是&br&Touch的日文假名(タッチ)和达也的日文假名(タッヤ)很接近,可能有所隐喻。&br&&br&最后,用这幅最爱的图结尾吧。&br&&img src=&/13ca5caa62f8c5c947d095b1a667c334_b.jpg& data-rawwidth=&1247& data-rawheight=&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7& data-original=&/13ca5caa62f8c5c947d095b1a667c334_r.jpg&&其实,画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br&结果安达充又画了一话,让每个角色都出场一遍。他说:想着,啊,这是最后一次画这家伙了。所以就想再画一遍。&br&&br&所以,作为读者:感谢安达充老师给我们带来的,&b&不一样的,热血、青春,和梦想。&/b&&br&&br&&br&-==晚.update==-&br&感谢&a data-hash=&fda34ec78b975c67579a98cae34f6c7d& href=&/people/fda34ec78b975c67579a98cae34f6c7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da34ec78b975c67579a98cae34f6c7d&&@晓皓&/a&&a data-hash=&0bbbf04cbc9c94f8fbdc47& href=&/people/0bbbf04cbc9c94f8fbdc4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0bbbf04cbc9c94f8fbdc47&&@猫舌轻年Roland&/a& 帮我捉虫,笔误已改,感谢&a data-hash=&bec3c8e48af102bdfeb0& href=&/people/bec3c8e48af102bdfeb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bec3c8e48af102bdfeb0&&@廖彬彬&/a& 的可爱头像。&br&更新一张图。「小南的初吻」,前文应该是和也白天赢了比赛,小南爸爸请客吃饭,然后点餐的时候竟然漏了达也,只有小南心里想着他。但是刚好达也当天输了拳击比赛,正好心情不好,然后下一幕发生在达也的卧室。&br&&img src=&/a8cb654286dabce387eeffa72be2024f_b.jp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8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a8cb654286dabce387eeffa72be2024f_r.jpg&&
一直想写安达充,但是又觉得能说的太多了。总之我开始写了,写到哪算哪。有人说《touch》有两个译名,这是不正确的。我看这部漫画的时候,它的名字不叫《棒球英豪》,也不叫《邻家女孩》。就叫《接触》。原谅我,我比较老。第一次看到这个作品,是在画王上…
棒球比賽,跟兩件事有關。&br&&br&一件,是你的「集體回憶」。比如,台灣金龍少棒隊得到世界冠軍。&br&&br&是的,棒球賽最棒的,是它有各種不同的等級,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還有奧運表演賽,所以,它容許弱隊、弱「國」,有無限的機會,可以打贏世界強國。只要你出現一個超級投手,你就有可能像韓國,像台灣,像古巴一樣,輕易幹掉美棒球帝國。&br&&br&然後,這場勝利,會陪伴你一輩子,在你孤軍作戰的人生賽事裏,你會提醒自已,強大的敵人不是永遠不敗的,你一樣可以把他們三振出局!&br&&br&跟棒球另一件有關的事,就是「參與」。&br&&br&你的體能很好,可以當三棒、強打得分,你臂力不行,但,跑得很快,可以當游擊手撿場內球,或是代跑,你的打擊力不行,可打點還可以,你可以當一棒,九棒,在適當的時機,犧牲自已,換取隊友上壘。&br&&br&好吧,你真的爛透了,如我一般,實在是個運動白癡,可在球場上還是有你的位置,你可以當經理,指揮調度,你可以當裁判,當壘審(一場球賽,可以容許至少四個以上的運動白痴參與),寬容的棒球,能允許你和優秀的同學們一樣,享受運動的樂趣,最後,踩著夕陽的餘暉,讓晚風吹涼著餘汗,高高興興地回家。&br&&br&棒球是個安靜的運動,他不會像足球一樣,跑到死,進一顆球,棒球很熱鬧,有時,也會出現10:0的比數,但,再誇張,他也不會像籃球一樣,動不動80:79,節奏快的沒尿點。換言之,棒球可以從學齡前,享受到你八十歲。它是真正的老少咸宜。&br&&br&只因,在所有的運動中,棒球是最中庸的。不快不慢的娛樂。&br&&br&棒球的最奇特之處,是它的兩面性,一方面,它是團隊主義,打贏一場球,需要各種人才的配合,但,同時,它又保有最偉大的英雄主義,一個偉大的投手,就能改變一個國家出征的命運。&br&&br&我這一輩子最不能忘記的,是加拿大藍鳥隊,最終打進美國大聯盟總決賽的那場比賽,誰贏誰負已不重要。記住那場球賽的唯一原因,只因,藍鳥隊派出來的主力投手,竟然是個獨臂人!&br&&br&試問,有哪一種比賽,可以讓殘疾人,站在場中間,在五萬人的注視中,用獨臂接球,手套夾在腋下,再用獨臂投球,全場寂靜無聲,只見那投手,一球又一球地把對手幹下去?我一邊看,一邊掉淚,只要看過那場球賽,任何人都會覺得「棒球」真好。&br&&br&當然,我現在年紀大了,尤其是當了父親之後,更希望有那麼一天,能帶著兒子坐在球場邊,跟他看完一場偉大的球賽。棒球賽是最好的親子課程,只要看完一場拼博到極限的球賽,看到一個投手的苦戰,孤立投手丘,用一人之力挽救危局,或是一個打擊手的英勇豪氣,面對時速一百五十公里的快速球,眼睛眨也不眨地出擊!&br&&br&看過這樣那樣的偉大時刻,然後,作為一個父親,我知道,我不用多說一句話,我的孩子,會因為一場球賽,對人生,會有了全新的,嶄新的認識。
棒球比賽,跟兩件事有關。一件,是你的「集體回憶」。比如,台灣金龍少棒隊得到世界冠軍。是的,棒球賽最棒的,是它有各種不同的等級,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還有奧運表演賽,所以,它容許弱隊、弱「國」,有無限的機會,可以打贏世界強國。只要你出現…
&p&谢楚老爷邀。&/p&&br&&br&======&br&10月18日更新:&br&关于左撇子优势,从事实上来看的确左撇子吃香,但是说到左撇子是不是真的克死右投,这个也因人而异。的确有为了针对某个“真心不会打左投手的球”的人而换上左投来阻击的情况。但也有那种盯着球死磕完全不顾个人安危的家伙——比如创下日本职棒被触身球次数纪录的清原和博。&br&&br&最为离谱的是日本的野村克也,他在执教阪神队的时候,正值阪神队年年垫底的“黑暗时期”,球队的投手平均下来比其他球队差一截。这种情况下,他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仔细分析对方每个打者的左右偏好,遇到擅长打右投手的球的对手,就换上左投,如果遇到擅长打左投手的球的人,就换上右投——可是按说棒球规则是投手换下场就不能换上,于是野村干脆放弃了队伍的一垒手,派了左右两个投手分别站一垒和投手位,每一个打者换一次。他采用这种办法,搞得对方和自己人都晕头转向,乱打一气。和韦小宝撒石灰,砍脚面也差不多了,哈哈。&br&&br&总之,我个人是不相信平均而言的某方向克某方向的,这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有擅长打右投的右打,也有擅长打右投的左打。野村克也在他的笔记中曾经将打者分成四种类型:&br&&br&第一种是来什么球打什么球的打者。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十年出一个的天才,他们反射神经极好,都是看到球之后才动身体。这种人可遇不可求,才华都是上天给的。遇到这种打者的话,投手只能自己烧高香了。铃木一朗便是这一型。&br&&br&第二种是事先瞄准内角或者外角球的打者。对打球来说,挥棒的高低可以通过手腕调整,但内外角的变化则非要调整整个身体不可。因此,当来不及反应的时候,有些选手会干脆只等内角球,把外角球都放掉不打。落合博满是这一型的打者。他发现自己的本垒打大多是内角球,于是当他想打本垒打的时候,就放弃外角球,遇到外角球也不努力挥棒,只是将它打成界外,直到投手投出内角为止。&br&&br&第三种人是事先设计好要把球打出去的方向的打者。他们的原则是不管球怎么飞过来,我都用力拉着打,或者轻轻推着打。这样一来固定了自己的击球姿势,在无法反应的时候也不会导致姿势完全走形,导致双杀打一类的惨状。&br&&br&最后一种人是押宝型打者。他们大多会对来球做一个特别详细的猜测,比如“第一球一定是内角偏高直球,不是的话就不打”。野村克也本人就是这一型。他自称“反正我不是天才型,那我后天努力,通过赛前分析每个投手的癖好,找出规律,然后凭借这些甚至投手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规律来打球。这是我等反射神经差的庸才没有办法的办法。”&br&&br&我是野村的拥趸,我相信无论什么样的局面,只要捕手在赛前做好准备,在场上多动脑筋,什么打者都有罩门。不存在那种全队9个打者统统是“哪怕往头上砸他也能打成本垒打的打者”的球队。哪怕强如铃木一朗,也有打不到球的时候。所以与其一厢情愿地相信“对面是左打,上左投克制他吧!”不如仔细分析:“这个打者现在握棒握得很紧,他一定想要用力抄一个大的。这种时候用偏外角的球骗他强行挥棒,用地滚球让他出局好了”来得有效果。&br&&br&当然,如果捕手的暗号都做足了,结果投手投了正中球,那就没辙了。所以棒球还是九个人的运动呀。&br&&br&明天又要去打球了,噢耶!&br&&br&=====&br&&br&&br&&p&惯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p&&br&&p&美国棒球大联盟方面,以2012年为例,全体上大联盟的投手中有137个左撇子,354个右撇子,左撇子占全体投手比例28%。其中华盛顿国民队的16名投手中有7位左投手,位居全联盟冠军。一般来说,一个球队会安排四名左投手,十二名右投手。&/p&&br&&p&日本职业棒球联盟方面,2010年,总计有56名投手在该年投了超过100局,这56人中有21名左投手,35名右投手,左投手占总比37.5%。如果把该年全部上场投过球的投手全算上的话,左投手比例为32%。&/p&&br&&p&另外,自1901年以来,美国大联盟的所有击球员当中,有27.7%左打者,65.6右打者,以及6.7%左右开弓打者。&/p&&br&&p&考虑到这个世界上左撇子占全体人类比例在10%以下,因此大致可以说,棒球是一项非常欢迎左撇子的运动。&/p&&br&&p&具体到原因,有这么几条。考虑到题主问这个问题,具体到了左撇子投手,因此题主一定已经有一定棒球规则基础了,所以底下的内容会引用到一些名词,如果解释得不清楚还请留言,我会调整答案。另外,我的实际比赛经验实在不算多,所以还是请更老练的二位
&a data-hash=&5bdc7a000437bbaa91c424& href=&/people/5bdc7a000437bbaa91c42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bdc7a000437bbaa91c424&&@wormmantou&/a&&a data-hash=&2d03c26ce9fcbebaa79db9e3b482d5bc& href=&/people/2d03c26ce9fcbebaa79db9e3b482d5b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2d03c26ce9fcbebaa79db9e3b482d5bc&&@王北辰&/a&给出更准确的答案吧。我先抛个砖 : &/p&&br&&p&&b&首先,实战经验差距。&/b&由于左撇子总体来说是少数,因此在大多数棒球选手成长的过程中,他遇到的左投手数量一定是少于右投手的,特别是在业余球队中,很多球队都只有右投手。所以单纯从习惯上来说,选手们面对左投手的经验比右投手少。&/p&&br&&p&&b&退一步说,心理对抗优势。&/b&在实际操作上,人们认为,对大多数打者——也就是对那接近三分之二的右打者来说,左投手的球确实要比右投手难打。原因如下: &/p&&img src=&/46fe90a78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46fe90a78_r.jpg&&&p&图为右、左投手对右打者,在右打者看来,右投手投出来的球或是直着飞来(棕色线),或是斜着逐渐偏离右打者的身体,可左打者投出来的球看起来像是砸向自己的。即便是对身经百战的职业选手来说,看到球朝自己的脑袋飞过来也还是了不得的事情。因此左投手天然地带有惊吓对手的天赋。日本职业棒球联盟中,阪神虎队曾有一名天才打者掛布雅之,他便是因为头部被狠狠砸了一记,从此落下病根,看到球就害怕,进而导致精力无法集中,之后很快就退役了。&/p&&br&&br&&p&不仅如此,对于投手来说,有两种较为容易学会的变化球(弧线球):滑球和曲球(红色线)。对右投手来说,这种变化会让球进一步偏离右打者的身体,而反之,对左投手来说,这种球更容易砸到打者。而右投手如果想要学会这种往右打者身体一侧旋转的球(绿色线),则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如果要勉力为之的话还有扭伤胳膊的危险。但一旦练成,往往也是威力无穷。前纽约洋基队的“台湾之光”王建民便是凭这一种球大杀四方。日本也有一位名叫西本圣的右投手善投这种“内飘球”(往右打者身体内侧飘的球),落合博满曾经在他的《胜负的方程式》一书中提到:“每每一想到要和西本圣对决,我就觉得球要冲我的脑袋拐过来。这种状态下如何打得到球?上场之前我就想:‘今天算是完蛋啦’。”&/p&&br&&p&&img src=&/d467d4e957cc6abb781dd060e7ce7365_b.jpg& data-rawwidth=&296& data-rawheight=&20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6&&前美国大联盟投手“巨怪”兰迪·约翰逊是非常典型的利用左投优势的投手。他身高2米08,利用极长的臂展将球横着投出,再搭配全联盟顶尖的“滑球”,导致很多选手在挥棒时还会条件反射地躲闪。他曾经五次赢得年度最佳投手奖。&/p&&br&&img src=&/470ceee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70ceee3_r.jpg&&&br&约翰逊的“滑球”之吓人全美知名(事实上他真的砸过不少人……)&br&&br&&p&&b&再退一步说,克制对方战术。&/b&在棒球当中,对站在垒包上的进攻方队员来说,通常要等到自己队的其他队员继续击球,才有机会向下个垒包冲刺。但规则里有个动作叫做“盗垒”,就是跑垒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尤其一垒跑者常常在投手准备投球的时候提前起跑。&/p&&img src=&/f2ffb60156bfbfd797dd4_b.jpg& data-rawwidth=&235& data-rawheight=&2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5&&&br&&p&但是这个动作如果做的不好,被投手察觉到,左投手可以比右投手更快地做出反应——因为此时右投手是背对着一垒跑者,难以发现“盗垒”动作,而左投手则是正面面相跑者的。所以,左投手因为身体朝向的缘故,可以更有效抑制对方战术。这个优势也是先天的。&/p&&br&&p&通常来说,左投手的优势主要便是上面几条。再具体到某些细节,比如有人认为对右打者来说,右投手的球会很快从手套中露出来,左投手的球则会被投手的后背挡住一会,这一点时间也足以影响对球路的判断。&/p&&br&&p&&b&但是!!!!&/b&&/p&&br&&p&身为一名业余玩棒球的左撇子,我一定要强调这件事:&/p&&br&&p&&b&在业余棒球界,尤其是中国的民间赛事和学生联赛中,左投手和右投手是几乎没差的!&/b&&/p&&br&&p&因为我们的打者可能一周才打一次球,某些大学的社团练得狠一点,可能一周四五次,但即便如此,实际比赛起来,右打者们不但不常打左打者,其在赛场面对右打者的经验也寥寥无几。因此与其考虑凭借左投手的角度优势来击败对手,不如考虑如何加快球速或者找准控球更有用。至于左投手的滑球——事实上,在大学生联盟里,哪怕是右投手,如果能相对稳定地使用滑球,大多数练棒球两三年的大学生也不见得打得到。&/p&&br&&p&而且,上文提及的所谓“左打者的威慑力”是要以球速为基础的。如果球速很快,打者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p&&p&“不要砸到我……不要砸到我……哎飞过来了看来砸不到我但是来不及挥棒了哎呀!”&/p&&br&&p&如果球速不够快,打者的心理活动就会是:&/p&&p&“等球飞过来看看再说……哎飞过来了看来砸不到我,那么就挥棒吧。”之后球就会被挥出去很远很远……&/p&&br&&p&不过,即便如此,当我在最开始玩棒球的时候,人家一听说我是左撇子,依旧非常兴奋地说:“左撇子!去打投手啊!”&/p&&br&&p&上文那个投球被打得很远的左撇子就是鄙人。&/p&&br&&p&唉。&/p&
谢楚老爷邀。======10月18日更新:关于左撇子优势,从事实上来看的确左撇子吃香,但是说到左撇子是不是真的克死右投,这个也因人而异。的确有为了针对某个“真心不会打左投手的球”的人而换上左投来阻击的情况。但也有那种盯着球死磕完全不顾个人安危的家伙…
不太能同意丁勾的说法,但是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理解偏差。&br&&br&我觉得《TOUCH》被定义为出色的漫画,从达也走进小南家的咖啡店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而不是到结尾。&br&&br&把这部漫画定义到热血、奋斗、幽默题材……反正我觉得都是不太合适的,我觉得这部动漫讲的是温馨,朦胧的暧昧、队友的认可、相互呼应的人生、彼此之间的救赎、以及豁达与执着混杂的人性,才是这部动漫的主题。&br&&br&看这部动漫时会带有很自然很心照不宣的笑容,而不是哈哈大笑实则没有任何情感波动。&br&&br&和也死的时候我并没有伤心,只是叹了口气,并且内心里隐隐有鼓掌的想法。&br&&br&我觉得达也这个角色,我的代入感非常强,他一路的心路历程也很像我——因为另一个人鼓励,终于从有冲动的旁观者,变为了认真的参与者。甲子园大赛前最后一场,达也在场上踩着球棒跌倒,原田说“达也回来了”那一刻热泪盈眶,觉得人生真是一段为了救赎自己必须拼命走的弯路。&br&&br&节奏是不快,但完全不会让人觉得难受,我认为能在空闲时间将这部动漫悠哉看完的人绝对是幸福的。&br&&br&如果满分是100分,我就给这部动漫打100分。
不太能同意丁勾的说法,但是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理解偏差。我觉得《TOUCH》被定义为出色的漫画,从达也走进小南家的咖啡店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而不是到结尾。把这部漫画定义到热血、奋斗、幽默题材……反正我觉得都是不太合适的,我觉得这部动漫讲的是温馨,…
自问自答来一发=w=&br&-&br&要知道美国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群闲得蛋疼的人,所以这种问题肯定有人想过,如题图........ MLB的高层很可能也看到过这张照片,因此虽然照片上只是玩笑,在50年代时,他们仍然在官方规则中对于棒球手套的尺寸作了详细的规定。不过,由于手套的尺寸在职业球员中自然属于常识,即使有违反也只是略微超出规定尺寸,而精确地对每位球员使用的手套进行测量会浪费大量人力与时间,所以在其后的40多年间,这一规则从未得到实际使用。&br&&br&直到80年代末,以Luis Polonia为首,MLB的外野手间掀起了一股加大手套的风潮,以便在外野守备时有更大优势。有一位与Polonia共事过的棒球经理在接收采访时回答过:「Polonia的手套实在太大,都能拿来当购物篮用了。他能往里扔三打鸡蛋,一磅火腿,里面还能剩下不少空间。」&br&当时的球员卡很能说明问题:&br&&img src=&/db2b27c39daee43c54db4ee_b.jpg& data-rawwidth=&172& data-rawheight=&2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2&&(90年代盗垒王,两次世界大赛冠军的Luis Polonia,注意这可疑的长度,印象里应该是15英寸,那两年Polonia估计靠这段长度多了好几个接杀)&br&&br&某位性格风趣的球(dou)员(bi)做的更过分:&br&&img src=&/fac719acc9e71f6be1cb_b.jpg& data-rawwidth=&217&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7&&(现任天使队打击教练Mickey Hatcher标志性的巨型手套,随他登上了1986年和1991年的球员卡,常被他用于开玩笑,与题图不同的是甚至偶尔还在常规赛中使用过....... )&br&&br&可能正是因为Hatcher的巨型手套,使联盟注意到了手套尺寸对比赛造成的影响(「尼玛真有人把这种手套拿上场了」),从日起,MLB开始严格执行这项规则,此后的几年间,球员的手套必须经过测量确保符合规定才能用于正式比赛。但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检查渐渐松懈,对于棒球手套的尺寸这几条规则的执行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目前就算手套尺寸略微超出规定,只要没有80年代末那么明显的问题,一般不会影响使用。&br&-&br&附MLB规则中对于手套尺寸的具体规定,译文来自中国棒球协会2004年版规则,此后MLB方的规则又有修改,加入了测量的一些细节要求:&br&1.12:接手所用的连指手套,周长不得超过96.5厘米(38英寸),上下端长不得超过39.4厘米(15 1/2 英寸);虎口的上沿长不得超过15.2厘米(6英寸),下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4英寸),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网连结上端部分不得超过17.8厘米(7英寸),而自上端至虎口部分其长度不得超过15.2厘米(6英寸)。虎口处用整块的皮革缝制,也可用皮条编成,但不得编成网兜状。手套重量不限。&br&1.13:一垒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连指手套上下端长不得超过30.5厘米(12英寸),掌面上部宽不得超过20.3厘米(8英寸);虎口上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4英寸),下沿长不得超过8.9厘米(3 1/2 英寸),上下沿长不得超过12.7厘米(5英寸)。虎口处可用整块皮革缝制,也可用皮条编成,但不得编成网兜状。手套重量不限。&br&1.14:连指手套限接手和一垒手使用。但任何队员都可以使用分指手套。其大小自四指顶端经掌心至手套下端不得超过30.5厘米(12英寸),手套的幅度以食指内侧下端缝线部分经由各指下端至小指外沿应在19.7厘米(7 3/4 英寸)以内。分指手套重量不限。
自问自答来一发=w=-要知道美国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群闲得蛋疼的人,所以这种问题肯定有人想过,如题图........ MLB的高层很可能也看到过这张照片,因此虽然照片上只是玩笑,在50年代时,他们仍然在官方规则中对于棒球手套的尺寸作了详细的规定。不过,由于手…
甲子园远远不“只是高中棒球的决赛场”,如果你看过高中棒球的话。
&br&&br&棒球少年的梦想一般是从小学开始的。每个小学几乎都有棒球队,每片河滩上几乎都奔跑着追逐白球的少年。这一梦想会在小学时期生根,初中时期萌芽,到高中时期长出第一片叶子。
&br& 高中之前的棒球,基本上和“草野球”没有太大区别,场地不固定,队员也参差不齐,比赛也是以邀请赛友谊赛为主。而进入高中,马上就变成了一个“标准化”的联赛。
&br& 日本的高中棒球“联赛”首先是地区选拔,一支球队要在春季和秋季的小组循环和淘汰赛中战胜本地区的7-8只球队,才能够拿到地区的优胜资格,争夺“县级”资格。而进入县级循环的球队也要先后击败至少3支球队,才可以获得县级的1、2名,获得进入甲子园的资格。对于一些16、17的少年来说,这已经是难以承受的重担了。
&br& 因此进入甲子园的球队,都可以说是披荆斩棘。而来到这片土地的少年们,有的来自于年年出场的强豪校,也有的来自于默默无闻的黑马校,但都能够以平等的身份来一较高下,光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br& 尤其是对于出身不高的学校来说,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一次出场甲子园的机会。而主力队员一般也都是马上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一旦被淘汰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这里,无数的青春的汗水和泪水就可能在这里的几十分钟后便化为乌有。
&br&&br&从功利一点的角度来说,甲子园是高中球员能够进入职业球队的重要舞台。一旦能够从高中进入职业球队,那么至少人生的轨迹就出现了一次飞跃,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能够得到火箭般的提升。但如果没能在甲子园有所发挥,甚至是没有来到甲子园的机会,那么大多数高中球员的出路便仅有一个:选择考大学,放弃棒球。即使有一些球员,可以被大学破格录取为棒球特长,但之后进入职棒的途径也还是要通过大学生联赛,甚至是职业人联赛。因此,很多高中生在甲子园上会孤注一掷,去为自己的未来拼命搏一把。
甲子园远远不“只是高中棒球的决赛场”,如果你看过高中棒球的话。 棒球少年的梦想一般是从小学开始的。每个小学几乎都有棒球队,每片河滩上几乎都奔跑着追逐白球的少年。这一梦想会在小学时期生根,初中时期萌芽,到高中时期长出第一片叶子。 高中之前的棒…
棒球手套按守备位置主要分为五种:&br&(1) 投手手套&br&&img src=&/b41d1a3a5f2c_b.jpg& data-rawwidth=&210& data-rawheight=&14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0&&特点:球挡密封,使打者无法通过握球方式预判球路;颜色单一,避免干扰打者;一般可以当作内野手套使用。&br&(2) 捕手手套&br&&img src=&/73c48bcdd1fd_b.jpg& data-rawwidth=&211& data-rawheight=&1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1&&特点:各种加厚,便于捕球。&br&(3) 一垒手套&br&&img src=&/7aa6b8fe24e_b.jpg& data-rawwidth=&215& data-rawheight=&1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5&&特点:边缘加大,利于接其他野手的传球;&br&(4,5,6) 内野手套&br&&img src=&/ce7c4a4e1dd20b952ca4e8_b.jpg& data-rawwidth=&195& data-rawheight=&1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5&&特点:较短较浅,方便接到地滚球后快速传杀;球挡可以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采用封闭式时与投手手套通用。&br&(7,8,9) 外野手套&br&&img src=&/a8d302c0a938a0535c5ec_b.jpg& data-rawwidth=&213& data-rawheight=&1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3&&特点:比内野手套要更加长且深,便于接高飞球。&br&.&br&(图片来自Mizuno美国官网商品图片 此处的使用符合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原则)
棒球手套按守备位置主要分为五种:(1) 投手手套特点:球挡密封,使打者无法通过握球方式预判球路;颜色单一,避免干扰打者;一般可以当作内野手套使用。(2) 捕手手套特点:各种加厚,便于捕球。(3) 一垒手套特点:边缘加大,利于接其他野手的传球;(4,5,6) …
为了以防混淆,在此仅谈漫画,不提动画。&br&&br&我也不知道为什么H2的影响力不如棒球英豪…也许是因为动画的原因?H2的动画口碑不佳。期待大神解说一下。&br&&br&貌似H2被公认为安达充的巅峰之作,它的确是安达充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我曾在棒球英豪的回答中夸过H2,在此接着说。回想一下,安达充的漫画的大杀器是神马?肯定不是画风,安达充笔下人物称不上俊男靓女,更别提男主角万年不变的脸了(安达充曾在漫画中自嘲过这个梗…)。剧情完整、人物刻画生动这些不提(优秀漫画这都是基本保证),安达充的大杀器是“节奏感”。&br&&br&漫画的节奏感很重要,很多读者可能会无意识的感受到:这部漫画看起来很“流畅”;或者这部漫画看起来很“费劲”。原因何在?分镜。漫画家通过分镜(或者说是一个个画格)引导读者的视线,达到控制节奏的目的。这里的技巧很复杂,就不展开说明了。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自己喜爱的漫画家的分镜技巧。话说看了那么多漫画,的确有画风奇佳但分镜奇差的漫画,比如大暮维人的《天上天下》,当年这漫画看得我吐血三升,设定暴走分镜混乱无数伏笔埋下就无下文除了画面全是槽点…还有Clamp所有涉及战斗场景的画面,每当开打分镜就乱成一团,我只能一边脑补一边快速翻页...通过分镜可以塑造或紧张或轻松的气氛,想想H2中两队对垒情景,以及校园搞笑段落,这两者在漫画中表现得都很出色。分镜也可以用舒缓的节奏塑造浪漫氛围,校园爱情故事就靠这招啦。&br&&br&当年少年Sunday三大台柱高桥留美子、安达充、青山刚昌都是控制节奏感的高手。安达充很擅长通过留白留下意味深长的回味,或者通过每话最后一格剧情大逆转出人意料(插个话,“最接近神的男人”浦泽直树也是这方面的高手)。我举几个例子好了(剧透醒目,不喜请绕道):雅玲妈妈的突然离世;&br&比吕本以为自己的胳膊没治了,结果最后一格是庸医被捕的新闻;看似不近人情的校长躲在办公室里放礼炮庆祝队伍夺冠;通过镜头zoom out描写众人看黄色录影带的搞笑段落...啊,还有那句台词,我到现在还记得:&br&&br&“比吕,你在烧什么?”&br&“我的青春。”&br&“那把你床下藏着的黄色杂志烧了如何?”&br&“......不行,那是我的生命。”&br&&br&类似这样的精彩片段数不胜数,就像抖包袱一样,每看一话我都在期待安达充又安排了什么笑料。&br&&br&当然,对于我这个“不吐槽就会死星人”,漫画还是有槽点的。这部漫画的其中一条主线是四角关系(比吕、英雄、雅玲、春华),这也是安达充拿手的感情描写。其中比吕、英雄、雅玲这三人是很明显的三角恋:比吕在雅玲和春华之间摇摆;雅玲在英雄和比吕之间摇摆;英雄位于这个三角关系中,因此戏份也不少。相比之下,春华就是四人中间最“淡薄”的一位,这个角色始终游离于三角关系之外,读者能看到的只有她单方面一见钟情倒贴比吕。由于前面的剧情铺垫,最后连作者也不敢坚持配对了(小暧昧玩太多啦),所以就有了一个相对四人关系而言含糊的结局。我知道有不少人吐槽结局,原因即在于此。&br&&br&无论如何,作为安达充的巅峰之作,H2将安达充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H2也是校园体育漫画的巅峰之作。当年浦泽直树有一部网球小魔女,功力较之H2还是略逊一筹。吐血推荐。
为了以防混淆,在此仅谈漫画,不提动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H2的影响力不如棒球英豪…也许是因为动画的原因?H2的动画口碑不佳。期待大神解说一下。貌似H2被公认为安达充的巅峰之作,它的确是安达充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我曾在棒球英豪的回答中夸过H2,在此…
个人觉得有三个限制因素,写得比较随意又啰嗦,多包涵:&/p&&p&
1、硬件要求太高。硬件可分为2大部分,场地与器械。场地,棒垒球场为扇形、占地面积接近大半个足球场,相对于其它主要运动的规则形状(长方、椭圆)场地,复用率不高,所以在历经战乱后一穷二白,体育投资主要靠举国体制、经费有限的时代,建个棒球场是不经济的;到了房地产繁荣发展的时代,寸土寸金,一个椭圆形的大~场地本身多项目复用率低(出租率低,当然这个出租率又与棒球普及率低有很大联系,后面讨论,所以是一个死循环的境地),又因形状不太规则需要特别设计才能保证土地利用效率及与周边建筑的融合效率,确实是不经济的。但是,场地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利用一般的足球场稍加规划就能打棒球。硬件上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器械,棒球是多人运动(每队上场队员9人),应该说是人数仅次于橄榄球和足球的团体项目,每球队最低标准也要求有9个手套、1支球棒和若干棒球,普通内外场防守手套的价格至少500元RMB/个,如果讲究一点,使用专用的一垒手手套和接手手套最少也是4位数的价格;球棒如果是木棒,最少也要400元(特价),金属球棒看800元能不能买到特价的,好一点的一般1、2千吧;球的话便宜的30多元1个。进攻的时候为保护队员,进攻方至少要有4个专用的打击头盔;防守方接手需要有全身护具,但我们假设可以厚着脸皮跟对手借用一下,不计成本,也就是说每个队平均每个上场队员至少是5、600多元的成本,跟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起来,棒球和美式橄榄球(全身护具)、冰球(全身护具、器械、特殊场地)一样是土豪级的运动。还不算球服、球帽、球鞋这些特制配饰,比如球服,棒球是要有球衣球裤球袜和专用皮带及内衬,讲究起来比满大街随便买的足球球衫成本高多了,还有打击手套、球棒带、滑石粉、教练棒等额外消耗品,且木制球棒还容易断,真好点的球队还应该租或配发球机、测速器等等,再想想足球,几十号人给一个球就能全场玩了。前些年有报道说因为经济不景气,为了节省少年儿童运动开支,不少美国父母送孩子踢足球(就是我们说的足球soccer,不是美式足球)。50年代以前,空地多,教育投入多(还有很多金主和教会捐资助学或者自办学校,且彼时新式学校都强调体育,不展开说,反正那时中国的球队以学生和军人队居多),所以器械有一定保证,而且那时器材便宜,普及起来不是大问题,器械场地都比较好保证;现在,场地已经说过了,学校在体育方面强调为通过体育考试而运动,除非有足够的球员基础和夺金希望,否则不会轻易在器械场地上的投入棒球这样的小众项目,投其它项目便宜得多。不过虽然啰嗦了这么多,总的来说,硬件的限制不是主要因素。&/p&&br&&p&
2、重要因素之一,应该是规则因素,相对于其它运动,棒球规则太复杂了些,相信在大陆玩棒球的朋友都100%遇到过问及此运动的亲朋好友反映“看不懂”、“你是打的那个还是接的那个”……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的规则和赛况就简单得多,在电视前看10分钟差不多人人都懂,看一两场可以掺合赛评了,即使像规则同样比较复杂的橄榄球,场面热闹,而且有个大大的球在向对着手方的防守场地传来带去的,也容易看懂多了。棒球比赛大量的相对静态的时间,又缺乏身体对抗(美职更喜欢攻防正面冲撞,日职更重视规避,所以美职好看些),攻防方用同一片场地,九局、三出局交换、封杀触杀、跑垒、好球坏球、四坏保送、死球活球、盗垒、投手牵制等等已经复杂得一塌糊涂了,更不要说三振逃、内野高飞直接出局、封杀变触杀等接触过棒球都不一定拎得清的规则,更不要说真正懂球的人,是通过看攻防人员和战术调动、投手的球路球种的搭配、进攻安排和战术选择中获得乐趣。总之就算从看不懂门道看热闹的角度而言,棒球对国人来说也是排名靠后的选择吧?估计也就比外行看围棋热闹点?现在看来棒球规则显得繁多复杂,但我个人臆测,对于从清末起刚刚打开门户接纳西方理念和文明,同时又面临内战和外强环视、急需摆脱东亚病夫形象提振民族凝聚力的国人来说,运动强身是很重要的,而各项运动可能规则都差不多简单——对国人而言这些运动项目只是“外家功夫”,game规则怎么着也比立宪、革命、外语、西洋科技这些更深刻的舶来品简单多了,其中尤以棒球为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结合体,西方人东方人都能找到乐趣,所以普及快,而只要训练配合得好,再有几个核心球员,即使整体身高力量速度上不及西洋人,发挥集体作用也能使东方人有胜出的希望,这样又能振奋民族精神,这是当时的国人最看重的,规则就算比足球篮球复杂些也丝毫不成障碍,所以能在学生、军队等青年人多的地方普及开来。50年代后到现在,体育机制由原先的业余(学生、军人参与的多)性质,变为专业体育举国机制,强调成绩强调金牌,亚洲又有日、韩、台3个世界级的棒球强国/地区,难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所以不那么重视;而学校的体育界则成为向专业体校界提供后备力量的“第二梯队”性质,棒球运动一般不考虑,懂棒球的越来越少,而纯粹的业余和民间体育一来受夺金项目、世界大热门项目(三大球)的感召而跟风;二来碍于硬件成本高、规则复杂看不懂,逐渐冷落棒球(垒球项目也是因为96年奥运几乎夺金而略受民间重视)。到现在,大家都那么忙,与其半路出家的理解棒球规则,不如趁闲暇看看英超德甲、看看恒大。&/p&&br&&p&
3、最直接的因素个人觉得是:易上手,但难训练、难养成——尤其难夺金。棒球其实挺好上手的,不像篮球那么强调身高和个人身体,又不像足球那么强调整体的体能速度脚法及战术配合,高矮胖瘦手脚并用、强肩俊足怪力神眼皆可一起参与,50年代前又有那么多老外带着玩,如果能打败东洋西洋球队(那时没有职业队,基本都是业余队),又能振奋民族精神,所以能在国人中普及开来。但棒球想打好特别难,跟其它高对抗性项目一样,对基本功要求很高,尤其麻烦的是它对球员的手眼脚脑(打击、投球、接球、传球、盯球、跑垒滑垒扑垒、攻防中众多复杂局面的快速判断和处理等等)方面的基本功要求甚多,对爆发力、克制力、协调性等素质要求也高。所以棒球训练的项目多,据说当年国内最强的专业队北京队,训练量好像也就日本东京巨人队的一半吧(现在不知道怎么样),苦练又难出成绩,确实不会受国人重视的。另外,棒球分进攻、守备,进攻上要求长打短打触击假触真打及各种球种的应对力,还要有上垒进垒掩护能力;守备上投手就不说了,金字塔尖,接手、内野一二三垒和游击、外野手各自的训练要求都不同,细节训练起来都有很多不同,所以在专业队级别,人员在守备上的换位复用是不太容易的,这一点比足篮排要复杂很多。举个大栗子,NBA飞人乔丹的身体素质、勤奋刻苦、臂力腿力速度爆发力应该算是超一流吧?中途转行去小联盟打棒球,外野手(守备力要求是全队最低的……),为尊者敬只能说打得不怎么样,其实他训练也挺刻苦的……所以说棒球是世界上最难的运动之一,不光是规则,要求太高了,在中国体育界重视成绩和夺金,条件好一点的苗子早就被足球篮球等国家重视、又有市场化联赛机制的运动队挑走了,而棒球比赛又少,训练却绝不比其他项目的轻松,所以球员养成、梯队建设都比较难,更不要说夺金了。行至今日,美日职棒在人员挑选、培养上,特别是训练的思路、方法、器材、安排、医疗保障等方面,可以用“精密体系”来形容,举个小栗子,曾经有个职棒投手,忘了是谁,手肘韧带磨损太厉害基本要报废了,后来在美国做了左右肘韧带交换手术,重新焕发投手青春……不可想象。再比如,日本女垒王牌投手上野由岐子,是世界最快女垒投手,据说身上的每块肌肉都是由电脑模拟计算出最优数据,然后按计算来训练的,每块肌肉……这些就算略带夸张,也足以反映出国际职业棒球体系建设的深厚程度,这已不是简单的资金能解决的事情了,是经济、体育、科技、市场等全方位差距了,我国棒球队想要夺金实在有很大困难,既然如此,又没有足够基础和市场,对以出成绩为生命线的中国体育界不重视棒球,也是无奈但明智的选择。&/p&&br&&p&
难出成绩、硬件成本高、规则复杂、练成困难,再加上国内大环境的问题,造成棒球50年代后逐渐不受重视,慢慢群众基础也没有了,变成小众项目。不过最近10来年民间的“棒球人口”大大增加,国人对体育到底是为了夺金还是健民已经开始反思,相信爱好棒球的人会不断增加,just for fan, enjoy the game.&/p&
个人觉得有三个限制因素,写得比较随意又啰嗦,多包涵: 1、硬件要求太高。硬件可分为2大部分,场地与器械。场地,棒垒球场为扇形、占地面积接近大半个足球场,相对于其它主要运动的规则形状(长方、椭圆)场地,复用率不高,所以在历经战乱后一穷二白,体…
来自子话题:
职业体育联盟是A还是L,是一个随机事件。&br&&br&篮球在他发明之后,就在不断的发展,与此同时商业联盟也层出不穷,不断的竞争和迭代。我们所熟知的NBA,已经是出现较晚,也较为成熟的体育联盟了,并且,即使NBA初创之时,也拥有非常多的竞争者与其瓜分市场。我把NBA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商业联盟列举一下,各位就知道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多么坎坷了。&br&&br&NBBL:National Basket Ball League,&br&ABL:American Basketball League,&br&NBL: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br&BAA: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br&&br&以上是NBA出现之前比较重要的篮球联盟。最早的NBBL(那个时候的篮球还叫做“Basket Ball”)是由新泽西地区几家媒体所创立,ABL和NBL相互并存和竞争过一段时间,ABL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NBL则四处寻找赞助演出机会。NBL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影响力也比较大,而当时成立不久的BAA则找到了传媒精英沃尔特·肯尼迪操持联盟,在1949年,NBL和BAA寻求合并,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NBA,并邀请当时的美国冰球联盟(AHL)主席莫里斯·波杜夫担任主席。而沃尔特·肯尼迪则成为了联盟的首任的公选主席。很多历史记录一般是从BAA开始计算NBA的历史,但NBL对NBA的形成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r&这中间出现过不少历史短暂的商业联赛,他们大多由于经济问题没有办法继续下去,其实NBA在他的运营过程中,也遭遇过同样的威胁。在NBA诞生之后,竞争的脚步同样不曾停止。NBA之后出现的联盟主要有下面几家:&br&&br&NPBL:National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br&ABL:American Basketball League, (这和上面提到过的ABL并不是同一个篮球联赛)&br&ABA: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br&AABA:All-American Basketball Alliance,&br&WBA:Western Basketball Association,&br&ABA:Atlantic Basketball Association,&br&&br&等等等等。&br&其中NBA和运营不良的ABA合并,并获得了大批明星球员。在这一笔合并过后,真正意义上的“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也就此形成了。&br&&br&其实某一个体育联盟成为如今的统治性联赛并不像国内的联赛一样具有垄断属性,而是需要良好的运营。如果出现差错,NBA也照样会被更新奇的,更具有活力的联赛所取代。这就是商业体育运营的基本法则。我们能看到如今的科比·布莱恩特一年赚3000万美元,但我们同样也要想到最早打一场球只赚15美元的那些前辈们,他们为这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职业体育联盟是A还是L,是一个随机事件。篮球在他发明之后,就在不断的发展,与此同时商业联盟也层出不穷,不断的竞争和迭代。我们所熟知的NBA,已经是出现较晚,也较为成熟的体育联盟了,并且,即使NBA初创之时,也拥有非常多的竞争者与其瓜分市场。我把NB…
&b&当下&/b&&br&在中国,“少年老成”是个褒义词。小学准备中考,中学准备高考,大学准备GRE/公务员/司法考试,工作了准备相亲考。。。每一个阶段,都是去往下一个阶段的“准备”。&br&&br&“当下”?就像长安街上的白玉兰,眼前一晃,便无影无踪了。&br&&br&而东京的四季极其分明,如同他们的人生。&br&&br&日本人年满 20 岁要盛装去参加成人礼。仪式之后,才算正式成人。今年 AKB48 去了好几个,一改邻家女孩的定位:褪下超短裙,穿上和服,扮相一下子变得极其端庄。&br&&br&在注重当下的文化中,成人礼之前的人生和成人礼之后的人生是完全不同的,如同春季对夏季。之前是毫无压力的学业和各种恋爱,之后去企业内被体制化和各种援交。&br&&br&&b&青春&/b&&br&成人礼之前的人生?无疑可以比喻为春天。樱花是春天的最高潮,而甲子园?其实就是青春中樱花绽放之处。&br&&br&Touch 的主题是“棒球”?完全错了, Touch 的主题是 “青春”。&br&&br&注重当下的文化中,人生在春天个阶段,去准备高考是遭人鄙视的(当然,仍然大把的人去)。&br&&br&春天,就应该尽情的挥霍精力,散发荷尔蒙。前者即棒球,后者即恋爱。再翻翻 Touch ?你会发现他在两者之间保持着绝妙的平衡。&br&&br&&b&早熟&/b&&br&日本人最爱的是樱花。早春开放,绚烂耀眼。日本人的人生往往也绽放的很早。木村,石川遼等等,都是十几岁就红极一时。&br&&br&而后,很多人的人生再没有如此激动而富有戏剧性的经历了。其实,石川遼的成绩也在随着年龄增长下滑。普通人更是进企业,五年一升,缴几十年厚生年金,然后退休。&br&&br&日剧里动不动暴走,辞职,其实绝大多数是yy:数据表明,日本的创业意愿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br&&br&甲子园往往是很多日本人人生中激动和感动的顶点。所以,即使年老之后,他们也愿意端着日本酒,点个成年人装b用的,带着闪亮鱼皮的寿司,然后,认认真真的看几个投球。。。&br&&br&就在那挥棒的一瞬间,梦回唐朝。
当下在中国,“少年老成”是个褒义词。小学准备中考,中学准备高考,大学准备GRE/公务员/司法考试,工作了准备相亲考。。。每一个阶段,都是去往下一个阶段的“准备”。“当下”?就像长安街上的白玉兰,眼前一晃,便无影无踪了。而东京的四季极其分明,…
H2这作品,完全显示了安达大叔的风格。&br&&br&借这个地方我先发散下我对安达充的理解。&br&&br&在别人眼里,安达充是一个画纯情体育漫画的高手,他的笔下,青梅竹马,校服,青春,一个吻就意味深长的爱情,梦想,不放弃的执着……但在我眼里,我觉得安达是一个调皮的人,他是一个理解青春期矛盾和自私并且看淡青春期矛盾和自私,并将这些矛盾和自私美好的一面给读者看的人。&br&&br&什么是青春期的矛盾和自私,就是我们因为一时冲动做了选择,然后,我们为我们的选择纠结不已。&br&&br&含羞草里,女主角和两个阴差阳错爱上她的男主角从头到尾阴差阳错的在约会,最后嫁的是自己的老师。&br&美雪美雪里,男主角的女朋友美雪为了男主角放弃了自己已经考上的大学,和他一起念复读班,他们互相见过家人,约会过,他也真心实意地保护过她,但最后,他在他妹妹美雪的婚礼上,当中告诉他的女朋友美雪,告诉他妹妹美雪的未婚夫,我爱我的妹妹美雪,我不能离开他。&br&幸运四叶草里,和死去的小女朋友一样的姑娘,刚刚出场我们就知道了她肯定是炮灰……&br&还是美空里的男主角,基本是知道他自己的青梅竹马对自己的感觉,但是他装个傻&br&安达有许多短篇,有许多男人情愿错过感情也不敢开口的懦弱。&br&甚至我觉得TOUCH里,安达就是为了不让兄弟两的争斗使小南左右摇摆的太厉害,才干脆把哥哥(我把兄弟搞错了- -)给搞死了吧……&br&&br&对于安达来说,他最擅长的,就是观察出了这些矛盾,寻找到了这些矛盾的合理之处,然后在故事里外,都让大家接受这些矛盾。他故事处理的最漂亮的,就是那些灰色的情愫,那些主角可以投出160的快速球,可以打个全垒打,女孩子都很漂亮也能干,但她们仍然在青春爱情里摇摆而矛盾,这才是青春,我们伤害过,我们原谅过,我们努力过,我们一笑了之过,这就是青春。&br&&br&回到H2,H2就是把这种矛盾和矛盾中的成长诠释的淋漓尽致的故事,他没有安排其中一个死掉(雅玲的妈妈不算……),他让每一个主角都直面了感情的甜美,互相的默契,也让他们有选择的痛苦和不安,而最后,他让他们长大,这个长大是没有结局的,你不确定谁和谁真的可以在一起了(我一直很希望春花和英雄在一起),长大就是这么一回事,长大就是你接受了许多东西有付出没有结果,然后还愿意漂漂亮亮的努力一把。&br&&br&为了进甲子园,比吕他们锻炼的很辛苦,比吕也说,如果不要目标那么大,只是随便玩玩,是不是也一样开心?&br&&br&不是的,就好比虽然做朋友也可以开心,但人最终是想谈恋爱的。&br&&br&安达的青春漫画,类似于让我在没有看到海的时候看见了海的照片,他让我在青春爱情模式还没有到来的时候看见了一种青春爱情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我们去长大,去吃苦,去流下汗水和泪水,去爱,去伤害,去原谅等等等等。&br&&br&(PS 至于棒球部分,其实……我是后来才勉强懂了一点棒球规则的。。。我觉得就棒球部分来说,安达棒球给我的感觉,不如SD的篮球,大空翼的足球,甚至不如普泽直树网坛小魔女的网球,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H2这作品,完全显示了安达大叔的风格。借这个地方我先发散下我对安达充的理解。在别人眼里,安达充是一个画纯情体育漫画的高手,他的笔下,青梅竹马,校服,青春,一个吻就意味深长的爱情,梦想,不放弃的执着……但在我眼里,我觉得安达是一个调皮的人,他…
谢邀。&br&&br&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br&曾经有一段时间,奥运会上项目很少,于是就有“东道主可以提案添加项目”的规定。而添加的项目要求,根据奥林匹克宪章:&br&“(夏季奥运会的)男子项目必须在4个大陆有75个国家以上存在,而女子项目必须在3个大陆有40个国家以上存在”&br&这样的原则。&br&然而在现代奥林匹克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之后,到了2002年,IOC(国际奥委会)认为加入的项目已经太多,使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程拖长,因此提议在2002年之后将缺乏群众基础的现代五项、垒球、棒球退出奥运会项目。&br&然而,当年在墨西哥进行的国际奥委会总会上,日本和墨西哥代表递交了希望棒垒球存续的倡议书,经过投票,这三个项目都成功地保留下来。&br&2005年7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奥委会总会上,委员们再次投票,棒垒球都没有获得半数以上赞成票,被正式剔除出奥运会的项目名单。&br&日本在竞争2016年奥运会承办时,曾经提出过&让棒垒球复活&的口号。然而日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理事会上,被15名委员不记名投票否决,确认了2016年棒垒球仍将缺席奥运会。&br&目前日本在积极申办2020年东京奥运会,并且为了棒垒球重返赛场在积极运动中。&br&&br&而因为奥委会的投票是非记名制,并无法得知哪些国家投了反对棒垒球加入奥运会的票。根据媒体其后对奥委会诸多委员的采访,列出的可能原因有:&br&&br&1. 棒球运动仅在太平洋沿岸的几个国家中有较大的市场,参赛国家数目较少。(这和奥委会此前投票的意见相同)&br&2. 奥委会委员中,欧洲代表的发言力度明显高于东亚和美洲的委员们。因为在欧洲地区除荷兰外,并没有突出的棒球参赛国,因此棒垒球项目没有得到大多数欧洲委员的支持。&br&3. 职业棒球运动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强制兴奋剂检查,因此在反兴奋剂的立场上,不符合奥运会精神。&br&4. 棒垒球运动需要特殊的扇形场地,对于大多数没有棒球运动的承办国来说,这种场馆的建设会造成浪费。&br&&br&另外说一句,棒球运动的原型:板球,其实在英联邦国家中相当流行,而且观众人数甚至远超足球世界杯。尽管这样都未能入选奥运会项目。(也许如果印度承办的话,很有希望)
谢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曾经有一段时间,奥运会上项目很少,于是就有“东道主可以提案添加项目”的规定。而添加的项目要求,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夏季奥运会的)男子项目必须在4个大陆有75个国家以上存在,而女子项目必须在3个大陆有40个国家以上存在…
我的一位朋友在帮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在中国市场做商业方面的推广,同时也是橄榄球迷。按照他的说法,棒球和橄榄球在中国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第一是缺乏合适的场地,棒球场不像足球篮球场那么方正,兼容性差;第二是规则相对复杂,不像“球进框”、“球入网”、“球过网”这样直观,容易理解。他曾不无郁闷的总结,在中国流行的体育运动全都是规则极简的。&br&&br&在电视直播时代,一项有影响力的运动,总是看的人多,玩的人少,在中国更甚(想想世界杯时的“盛况”)。所以讨论棒球为什么不流行,除了真正玩这项运动的门槛(场地、器材),观赏这项运动的门槛也需要考虑。
我的一位朋友在帮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在中国市场做商业方面的推广,同时也是橄榄球迷。按照他的说法,棒球和橄榄球在中国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第一是缺乏合适的场地,棒球场不像足球篮球场那么方正,兼容性差;第二是规则相对复杂,不像“球进框”、…
以代表各自项目的顶级职业联赛来说,美式足球的NFL是美国职业体育一哥,区区每队16场的常规赛季加上一场定胜负的季后赛,能干下近百亿美元的收入,约等于三个NBA。总决赛超级碗举行的那天不管什么日子都要让路,收视率年年暴棚,可以视为和圣诞节、感恩节同等级别的美国人的一大节日。&br&&br&棒球一般被称为美国国球,MLB源远流长,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战争时期,一百几十年了。曾经是绝对的第一运动,后来一度未能顺应潮流,推广上过于保守,被美式足球反超。赛程特别密集,常规赛每队要打160多场,有一天双赛的时候。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等于两个NBA。&br&&br&NBA在后乔丹时代关注度逐渐走低,总决赛收视率不足九十年代一半,市场规模三十几亿,这三个里面最低,比冰球高一些。NBA的国际化比较好,在全世界获得的转播收入差不多有十亿美元,比棒球多。&br&&br&今年五月福布斯评选各职业队资产排名,在美国前十五名的球队里,除了第一名的棒球超级豪门纽约扬基和另两支棒球队道奇、红袜,以及篮球的尼克斯、湖人以外,其余十个位子全部被美式足球NFL的球队包揽。
以代表各自项目的顶级职业联赛来说,美式足球的NFL是美国职业体育一哥,区区每队16场的常规赛季加上一场定胜负的季后赛,能干下近百亿美元的收入,约等于三个NBA。总决赛超级碗举行的那天不管什么日子都要让路,收视率年年暴棚,可以视为和圣诞节、感恩节同…
从2008年现场看棒球比赛开始,喜欢这项运动5年了,对这个问题无法给出提纲挈领的答案,只想从个人角度谈谈,在中国看懂和喜欢上棒球需要的条件。&br&&br&1.第一次看棒球是MLB2008年3月的北京表演赛,洛杉矶道奇VS圣地亚哥教士,当时五棵松奥运会棒球场需要测试、MLB也想借奥运会在中国推广棒球。当时生活中有台湾朋友,很好奇他们为何爱上棒球,再者说票价好像也就50元左右。&br&&br&看了现场后感觉还行,尤其是看到外野手奔跑中接球时很酷,当时的想法是“摇滚音乐看现场才能体会魅力,棒球运动也是”看比赛时,对规则懂个3成,球打出去,垒上的人跑回本垒算得分。毕竟小学玩过任天堂红白机、中学看过安达充的棒球漫画。&br&&br&2.从此我试图去了解棒球,北京奥运是棒球迄今最后一次出现的奥运会,也是中国队首次在奥运会参与该项目(因为是东道主)。那个夏天我在北京只看了2场现场比赛,除了最爱的巴西VS阿根廷足球半决赛,另外就是中华台北VS韩国的棒球赛,那场比赛台北落后7分,追平,最后一分惜败,过程相当刺激。&br&&br&3.可能是内心深处对新事物的兴趣,美国、日本这两个世界大国,为何都对棒球狂热十足,是萦绕在我脑海许久的未解之谜,好奇心催使我要研究一下。 国内几乎没有电视台转播美国职棒大联盟(MLB),日本职棒联盟(NPB)的高水平比赛。2008年MLB美联决赛光芒VS红袜的7连战时,我刚好在韩国釜山旅游,每天晚上回到酒店几个一直在播,打到3比3时我刚好回到国内,于是就上百度棒球吧等论坛,研究P2P网络直播看棒球,连续看到红袜最终败给光芒,光芒又输给费城人的全过程。&br&&br&&br&&b&以上3条告诉我们,在中国没有主流电视台转播(其实就是CCTV5)、没有方便观看的现场棒球赛(不仅奥运短时间不会回到中国,棒球运动能不能回到奥运会都够呛),你想让这项运动推广开来,简直痴人说梦。在绝大多数老百姓眼中,棒球和手球、曲棍球地位差不多,后两者每四年还有个奥运会可以亮相。&/b&&br&&br&&br&4。在没有旁人的解释下,只能看比赛来研究规则。直到2009年的WBC世界棒球经典赛打到最后时才弄懂个8成,日在洛杉矶道奇球场,日本队和韩国队的经典赛决赛,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刚好进行了直播(瞧,电视直播的重要性又来了。)当看到铃木一朗在10局上半从林昌勇手里打出二垒安打,从而让日本5比3领先时的那一刻,棒球这个项目彻底征服了我,注定成为我业余生活的主心骨,甚至是影响我一辈子的体育项目。&br&&br&5.2009WBC之后,我决定亲自参与这个项目,通过淘宝以及朋友从台湾代购了一套棒球用具,通过百度棒球吧认识了北京新蜂棒球队的朋友,30岁开始在北京学习打棒球,此后三年陆续更新了手套、打击手套、球棒、服装、球鞋等装备,大概花费在1500元人民币左右。还好已工作多年,如果学生时代喜欢上,最多舍得350元买入门手套而已。&br&&br&6.实地打球已经4年了,自己对体育的领悟算得上还凑合,但也耗费了一年半才算是会打。实践是最好的朋友,它让我越发熟悉和热爱这个项目,对其规则的认知突飞猛进。&br&&br&&b&以上3条告诉我们,要在中国推广棒球,起码要让城市居民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打球的人多球迷自然多。青少年打得多,即使成年后不从事这项运动,八成也会变成球迷。但现实是,北京已是中国大陆棒球人口和场地比较多的地方了,但我所在地业余球队,这四年跟流浪汉似的,跑遍北京的东南西北寻找固定、不是很偏远且租金便宜的场地。&/b&&br&&br&&b&根据我和打过职业棒球的人聊,棒球这项运动出人才是比较慢的,需要足够的耐心。你看看,了解棒球规则需要耐心、培养人才需要耐心,而急功近利是当下社会最普遍的病症。&/b&&br&&br&在中国棒球缺乏很多发展的动力,&br&&br&1.要有足够多的球迷,他们才能养得起棒球队和选手,才能让棒球场坐满人,形成良性循环。球迷够多,也让投资和推广棒球的人得到回报。发展棒球需要钱,但古巴、委内瑞拉也不是啥发达国家,棒球人才一拨又一拨的出来,最核心的因素你要足够热爱。现在问题关键是,How?怎么让人们热爱这项运动&br&&br&2.有了市场良性循环,棒球选手才能拥有较高薪水,吸引有才华的青少年进入这个运动,形成人才上升通道(现在足球的青少年人口现在都告急,何况棒球呢)&br&&br&3.要有健康的体制。既然棒球没有奥运,能否让这项运动彻底走向市场。现在的情况是不可以,国家体育总局的举国体制没有放弃的迹象。市场和行政不分,棒球也难发展得好。继续举国体制吧,没有奥运地方行政没有发展棒球动力,全运会是地方还在传统体校培养棒球选手的唯一原因;放弃举国体制吧,他们愿意放弃么?&br&&br&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从2008年现场看棒球比赛开始,喜欢这项运动5年了,对这个问题无法给出提纲挈领的答案,只想从个人角度谈谈,在中国看懂和喜欢上棒球需要的条件。1.第一次看棒球是MLB2008年3月的北京表演赛,洛杉矶道奇VS圣地亚哥教士,当时五棵松奥运会棒球场需要测试、MLB…
打顺的安排有日本和美国两种流派。
&br& 日本的棒球是投高打低,尤其是近年来强棒纷纷进入大联盟,所以强力打者就更加珍贵。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强棒的力量,日本职棒的会把3、4、5的位置留给这些长打者,尤其是第4位。
&br& 1、2位的打者一般来说,是本队的最高打率。尤其是面对强力投手的时候,能否下分主要看1、2棒的发挥。一般来说,1棒不单要求打率高上垒率高,而且也需要有相当的速度。而2棒的人选,从今年的趋势来看,以擅长触击打的巧打者为主,目的在于灵活选择内野安打或牺牲触击来将1棒送入2垒。当然,也有为了博得“阳春本垒打”而将强棒列为1棒的例子。
&br& 3、4、5棒,如前面所说,是全队的主力打线,被称为Clean up。根据灵活需要,可以放出高飞牺牲球来掩护1棒返垒。
&br& 6棒的安排一般是仅次于1、2棒的巧打者。根据统计,上垒率最高的位置是1棒,而紧随其后的就是6棒。
&br& 7、8棒的位置一般为打击力较差的捕手和游击手准备。
&br& 9棒的位置分为有无DH制两种。无DH制的比赛中,9棒强制是投手打席,一般这个位置会出现代打。有DH制的情况下,9棒的位置会安排仅次于3、4棒的长打者。
&br&&br&美国的情况是打高投低,相对来说强棒较多,而技术全面具备速度和力量的打者较少。Ichiro在美国吃香也是由于防守灵活、攻击上垒率高且盗垒多的原因。
&br& 大联盟的主要打者安排一般会被放在第2、3、4棒,尤其是第3棒,这点与日本有一个打席的区别,重要原因是打席的强势可以充分压制投手,进行闪电战。
打顺的安排有日本和美国两种流派。 日本的棒球是投高打低,尤其是近年来强棒纷纷进入大联盟,所以强力打者就更加珍贵。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强棒的力量,日本职棒的会把3、4、5的位置留给这些长打者,尤其是第4位。 1、2位的打者一般来说,是本队的最高打率。尤…
棒球手套的长度大概是从11英吋到13吋之间,以一般守备需求來說,需要快速拿球的野手(例如二垒手、遊击手)会偏好使用較小的手套,大约是11~11.75英吋;三垒和投手可能会面对許多快速的強袭球,因此会选择稍微大一些的手套,大约是11.75~12.5吋左右;而外野手则需要较长的手套以因应守备范围的需求,所以多半挑选最大的尺寸,大约是12.5~13英吋。&br&&br&投手手套:&br&投手的球挡是密封的,目的是为了不让打者观察到投手的握球方式,以致判断出所投球种。因此,手套也会比较大。&br&投手手套对颜色都有很多的限制,禁止白色和灰白色的手套。&br&&img src=&/cdec39ebb2450ded52270f_b.jpg& data-rawwidth=&232&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2&&&img src=&/de7fcaf0b3c0c59ea03fdc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4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br&投手多用棋盘挡或单片挡&br&&br&一垒手:&br&一垒手主要接内野手的传球,所以较长,14吋左右,够长会比较快接到球。因此一垒手套会和其他手套完全不同。&br&&img src=&/bddfba45a3b_b.jp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img src=&/e395dfdfc760ab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br&&br&二垒手:&br&二垒手手套的特点是轻量化,快速。手套形状宽阔,便于接地滚球,也便于快速拿球传给一垒手。因此手套多为11.5~12吋,多为工字挡和十字挡。&br&&img src=&/0b2c53c8f28c5ee0a3686ad5abb1438d_b.jp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img src=&/3625136cafdac27fd8df4_b.jp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工字挡 与 十字挡&br&&br&&br&&br&游击手:&br&因为游击手方向多为强劲的地滚球,与二垒类似,多用十字或者T挡,11.5~12吋&br&&img src=&/a30edd9e79d4655dfab242a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30edd9e79d4655dfab242a7_r.jpg&&T挡手套&br&&br&&br&&br&三垒手:&br&三垒手强袭球多:&br&多用单片和工字挡较多。尺寸也为11.5~12吋&br&&br&p.s. 以上为内野手套,较为通用的是十字挡和密网挡,除了一垒手有特殊的手套外,2,3垒及游击手的球挡没有明确归类,主要为工字,十字和密网。也有人会因自己喜好选择不同球挡。&br&&br&&br&外野:&br&左外,中外和右外没有明确的手套区分,但是因为跑动距离大,常常要接高飞球,为了增加接球几率,外野手的手套要比内野手手套长。一般为12.5吋以上。&br&&img src=&/4f0ca4bfecc5cc48a50ebb8654dcceff_b.jp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br&&img src=&/ad36c4f71e9ee5dd3be4ef_b.jp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br&&img src=&/b48c1d35b60ab7bc138c_b.jp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br&&br&这三种球挡较为多见,分别为T字挡,牛舌挡,十字挡(注意为双横梁)&br&&br&&br&另外,捕手手套最为特别&br&&img src=&/d6838fbfed9008d82cee_b.jp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img src=&/d67b2cf22dcf20d1ae625c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因为要接投手的球,所以手套要厚很多。14吋左右。
棒球手套的长度大概是从11英吋到13吋之间,以一般守备需求來說,需要快速拿球的野手(例如二垒手、遊击手)会偏好使用較小的手套,大约是11~11.75英吋;三垒和投手可能会面对許多快速的強袭球,因此会选择稍微大一些的手套,大约是11.75~12.5吋左右;而外野手…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1. 中国人过去太穷了,器材相对较贵。2.历史原因&br&&br&&br&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比较一下&b&80年代&/b&,几种我国流行运动&b&比赛时&/b&所需的(简易)器材:&br&&br&很流行:&br&篮球:篮筐只用找个铁圈就可以,半场球需要大约100平米的空地,一个篮球&br&足球:场地大小不限,没有门的话用两个水瓶子或者书包就可以代替&br&乒乓球:自制球拍,只需一个桌子(水泥台),几块砖头,一个乒乓球&br&羽毛球:一对拍子,球需要几个&br&弹球:几个玻璃球,一个墙角。&br&&br&一般流行:&br&排球:需要网,球,相对较清晰边线的场地&br&花式台球:需要台面和维护,一套球及球杆,翘粉&br&保龄球:一般是租鞋租场地,自己备水、手套即可&br&&br&完全不流行:&br&棒球:每人准备一副手套(普遍用外野),木制或金属制球棒,头盔可每队1-2个,垒包可省略,场地要求至少50X50:2500平米。球若干。&br&橄榄球:场地要求较大,美式需要护具,英式需要球门,鞋也有特殊需要。&br&&br&所以无论从个人的投入还是场地来说,棒球的入门成本都是中等偏上的。如果我没记错,2000年左右,一副手套的价格在150左右,而球也大约一个20-30,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还是很贵的,因为10个人凑一个队的话,近2000元的成本很不低。&br&确实如@伏地猫 所说,棒球和橄榄球在传接球训练时确实不需要太大场地,但如果训练却打不了比赛,大多数人并不会选择这类运动。&br&===============&br&而另外一个原因是,棒/垒球也曾经一度被打压过。&br&我在小学时收拾体育仓库,曾经翻出若干外野手套和垒球,问了老师才知道,我们小学在文革前是北京市垒球传统校。但文革期间,垒球被认为是日本和美国的资产阶级运动,受到了抵制,器材大多被破坏(打击网、球棒当时都找不到了)。而文革期间因为操场被占后改建他用,垒球也就没有再办起来。我想,很多学校可能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形。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1. 中国人过去太穷了,器材相对较贵。2.历史原因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比较一下80年代,几种我国流行运动比赛时所需的(简易)器材:很流行:篮球:篮筐只用找个铁圈就可以,半场球需要大约100平米的空地,一个篮球足球:场地大小不…
一点浅见:&br&&br&NFL 拥有 Pete Rozelle 这位传奇总干事,他从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末,为 NFL 掌舵三十年,地位大约相当于国内更熟悉的 NBA 的 David Stern。&br&&br&在 Pete Rozelle 执掌下,NFL 才成为北美最赚钱的体育联盟,其中最大的关键在于二点:&br&&br&一是电视。NFL 的腾飞和五六十年代电视在美国的普及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一点上,它的竞争对手 MLB 就逊色不止一筹了。可能这和两种运动的特性有关,橄榄球更适合于电视转播,用特写镜头反复重放激烈的身体冲撞,而棒球是更适合现场观看的比赛。不妨以 NBA 侧面作比,MLB 在美国的地位肯定在 NBA 之上,但如果看电视转播收视率数据,其实 NBA 还要略胜一筹。这也说明,比起橄榄球和篮球来,电视表现力刚好不是棒球所长。总之,赢得了电视,就赢得了未来(对四五十年前而言)。&br&&br&二是平均分配电视转播收益。所有球队利益均沾,让小市场球队也保有冲击冠军的可能,很少出现豪门球队连年统治的情况。而 MLB 就不同了,纽约洋基摆在那,永远是强队。NFL 的策略有利于保持整个联盟的平衡,加强竞争。&br&&br&另外,附属衍生品开发什么的,当然也重要,不过电视转播是核心。
一点浅见:NFL 拥有 Pete Rozelle 这位传奇总干事,他从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末,为 NFL 掌舵三十年,地位大约相当于国内更熟悉的 NBA 的 David Stern。在 Pete Rozelle 执掌下,NFL 才成为北美最赚钱的体育联盟,其中最大的关键在于二点:一是电视。NFL 的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3 野球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