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美德少年先进事迹五星创建情况怎么填

五星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发布于: 9:07:29
&近年来,五星社区以创建江苏省文明社区为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区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端正思想、摆正位置、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打造管理规范、经济活跃、治安良好、文化繁荣、环境宜居的文明社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有效的发展,现将我社区创建江苏省文明社区工作情况的总结汇报如下:
一、&&&& 领导重视,分工明确,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展开
开展江苏省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顺利地展开这项工作,我社区领导将其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在社区内成立了创建江苏省文明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创建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江苏省文明社区三年创建规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社区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从江苏省文明社区创建的动员大会到布置创建工作的分工明细以及安排宣传工作,这些会议进一步加深了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文明社区创建相关责任人对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加强了责任意识,同时也让各位创建工作人员了解了此次创建工作的重点、难点,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展开打好了基础。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专人,实现了社区内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创建成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充分发动,确保创建工作家喻户晓
五星社区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气氛。
为营造江苏省文明社区创建的氛围,五星社区在社区门口、下属的2个小区、农贸市场及五星大酒店门口等处悬挂横幅,通过通俗易记的宣传标语渲染创建江苏省文明社区的热烈氛围,同时,社区还利用小区及社区门口的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张贴统一印制的宣传海报三十余张,书写撑牌35块,出了3期文明社区创建宣传的专题海报。除此以外,社区还将3500份&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以及4000份问卷宣传册上门分发到每家每户,同时还在社区QQ群里向居民宣传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呼吁广大市民深入了解、积极参与。社区还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布置问卷调查的上门宣传工作及问卷填写的培训工作。社区利用扁平化管理分片包干网络全覆盖的特点,安排各片区负责人上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创建江苏省文明社区&的共同理念深入了千家万户。这一系列的举措确保了我社区创建江苏省文明社区的工作家喻户晓,提高社区居民对江苏省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目标明确,合力整治,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整治活动,目标明确,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真正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整治小区的环境卫生,做到小区路面和绿化带内无垃圾杂物,宠物无敞放、乱拉粪便现象,垃圾日产日清;二是整治小区墙面立面,做到墙面无乱张贴、无乱涂乱画、无牛皮癣,各类标识规范,宣传栏规范整洁;三是整治居民楼道,做到楼道内无蜘蛛网,楼道地面、楼梯扶手干净卫生,无杂物堆放,楼道口无破旧自行车堆放;四是整治住宅阳台,做到阳台上无杂物乱堆放,阳台外无悬挂衣物;五是整治车辆及摊点,做到小区内车辆归放整齐,无占用公共空间乱摆摊设点现象;六是整治小区门卫室,做到小区门卫室清洁整齐,无乱堆乱放,门卫室及大门外无乱张贴。
四、提升服务,方便居民,确保创建工作凸显成效
五星社区服务中心自2009年底投入使用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致力于社区室内、室外各项软硬件设施的提升改造,将更多的便利和满意带给居民。
作为环境提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自2010年起就开始实施小区的增景补绿工作,已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其中2012年在五星家园补绿就花费了5万余元。同时社区与物业公司联手,立足本位,实行专人、专业化管理。三年来,两个小区修理道路1200O,整修地下车库2500O,铺设塑胶跑道750O,增添休息座椅16张,总计花费315万元,同时出资30余万制作不锈钢晒衣架、报亭、护栏及车库护栏等。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内设有绿色网吧、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妇女之家、家长学校、慈善超市、残疾人康复活动室、红十字服务站等。社区还成立了3支特色团队,分别为:老年秧歌队、老年红歌会、社区篮球队,人数共有150余人。三年来,他们多次代表社区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每年,社区举办的各种文艺晚会也总少不了他们的积极参与,他们精彩的演出受到了社区居民们的热烈欢迎。同时社区篮球队在去年街道举办的运动会中,奋力拼搏,获得了街道运动会篮球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五、努力拼搏,荣誉不断,激励创建工作不断前进
三年来,社区&两委&班子思想坚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街道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2010年荣获无锡市残疾人工作五星级社区、无锡市人口综合服务工作示范社区、无锡市园林式居住区、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南长区计划生育协会示范会员之家;2011年荣获江苏省绿色社区、江苏省民主法治社区、无锡市科普示范社区、2011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人口与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社区、模范村(社区)工会、南长区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示范点、南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荣获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无锡市南长区关工委工作先进集体、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南长区幸福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扬名街道第三届社区运动会暨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第一名。
总之,在创建江苏省文明社区的过程中,上级部门给予了我们充分的肯定和合理的建议,让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面貌迎接考验。我们将会牢牢坚守已经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努力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创建水平、提升创建质量,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将文明带到居民的身边。
版权所有:无锡市南长区扬名街道五星社区第四届楚雄州十大杰出青年事迹材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第四届楚雄州十大杰出青年事迹材料
作者:&&&&新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梁芬同志事迹材料
  日,熊熊燃烧了12天的北京第13届残奥会圣火,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缓缓熄灭。耀眼的火光暂时隐去,而心灵的圣火,却在亿万人的心中点燃,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感动着大地,鼓舞着世人。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夺得历史上首枚残奥会金牌的梁芬以她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完成了“五星红旗因我而在世界赛场升起,世界记录永远书写着中国成绩”的夙愿,同时也成为了彝州人民的骄傲。
  梁芬,1979年6月出生于牟定县共和镇何梁村委会梁汪坝村,哥哥大脑有不同程度损伤、母亲患有心脏病,梁芬又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运动神经受到了严重的压迫,致使她行走不便,造成了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原本就困难的家庭增添了新的负担。但是她身残志坚,多年来,没被先天的残疾所吓倒,靠着坚强不屈的毅力,奋勇争先的勇气,谱写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人生乐章。
  由于梁芬家大门前就是供养全村人的水源梁汪坝,坝塘里水波粼粼,清澈见底,一到夏天,大家就喜欢到坝里嬉戏、游泳,儿时的梁芬也喜欢和伙伴们一起到坝里游泳。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发现了梁芬出众的游泳天资并推荐她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训练之后,2002年4月,梁芬首次代表牟定县参加楚雄州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并一举获得了游泳项目女子S10级50米自游泳第二名、100米自游泳第三名、SB9级50米蛙泳第二名的好成绩。在首战成功的喜悦还未退去的时候,同年5月她又在云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游泳项目女子S10级50米自游泳第五名、100米仰泳第六名、SM10级200米混合泳第六名、SB9级100米蛙泳第六名,同时还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如果说健全人运动员的奖牌是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那么残疾人运动员的奖牌则是用汗水、泪水和血水铸成的。2003年,根据自己的身体和技能发展,梁芬放弃了游泳,凭着自己臂长的优势改练坐式排球。从此她一头扎在了坐式排球的训练中,梁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训练,坚韧不拔。她想方设法提高训练成绩,训练间隙,她认真回忆训练过程,仔细分析教练员的每一步动作要领,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下次训练的方法。从2003年9月在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女子坐式排球第七名;到2004年6月获“交通杯”全国坐式排球锦标赛女子组第五名、2005年9月获“麦积山杯”全国女子坐式排球锦标赛第五名;再到2006年4月获全国女子坐式排球锦标赛第五名、同年6月获世界女子坐式排球锦标赛第二名,不到4年时间,她的成绩就跃升到世界领先水平。梁芬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她没有为所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从小就吃惯苦的她从来没有惧怕过那些非常人能坚持的训练,她勇往直前,朝着更高的奋斗目标拼搏,每一次成功都是她迎接新的战斗的一个新的起点,每一个胜利就是他再次挑战新的极限的一个新动力。每次大赛完毕,就马上投入下次比赛的准备工作。2006年拿到全国大赛第五名后,她马不停蹄,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和顽强不屈的毅力全身心投入到新的比赛中,2007年5月在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女子坐式排球第三名;同年7月又获亚洲、大洋洲残疾人坐式排球锦标赛第一名。
  由于梁芬的表现出色,2008年7月,她荣幸地被选拔为国家代表队的成员,备战在祖国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上,她同中国坐式女排姑娘们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奋勇争先的精神和铿锵玫瑰的风采,一次次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喝彩。“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奥运会,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是最棒的”。在她们顽强拼搏下,所向无敌,昂首挺进决赛。今年9月16日晚,恰是我国传统中秋佳节,决赛中,中国坐式女排姑娘们以3:0的比分完胜美国队,成功卫冕世界冠军,圆满实现了赛前的夙愿。作为中国坐式女排的主力DD梁芬夺取的这枚宝贵金牌成为了楚雄州残疾人运动员首次在奥运会上获得到的金牌,实现了我州残疾人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充分展示了彝州十几万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在梁芬的成长历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了她太多的关怀和支持。每当她取得一点进步或成绩,她总是首先想到所有给予过她关心、支持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有关领导。她说她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是党和政府的强大支持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关爱的结果。她为祖国争光,为家乡争气的信念和决心更大了。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但为了取得更大的成绩,她把对家乡的情、对亲人的爱深深埋进心底,默默化作不断夺取比赛胜利的精神动力。
  由于梁芬多年来的突出表现和为残疾人体育事业所做出的突出成绩,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多次表彰。2007年,全国第七届残运会后,云南省人民政府给予她记三等功;残奥会结束后,中央、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先后授予她无数的荣誉和奖励,同时给予她的家庭极大的关心和帮助。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关爱,为梁芬的人生乐章洒下了昂扬向上的音符,使她没有理由不去努力、没有理由不去回报。
  如今,梁芬经过短暂休息后,又将投入到训练中,向新的大赛奖牌发起冲击,相信她定会在新的道路上再展青春风采,再续人生辉煌。
危难之处显身手&&&& 烈火丹心铸忠诚―楚雄州“十大杰出青年”郑继聪同志先进事迹
  哪里有重特大火灾,哪里就有他矫健的身影;哪里有抢险救援战斗,哪里就有他驾着红色战车呼啸而至,他是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的尖兵,他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他就是被誉为“尖刀”和“拳头”部队的楚雄消防支队特勤中队领头人副营职中队长郑继聪同志。硕果累累的立功受奖经历记载着他闪闪发光的成才之路,彝家男儿一腔热血一身忠诚把警魂铸造得熠熠生辉。
  郑继聪,男,彝族,1995年12月入伍,1996年6月入党,现任楚雄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副营职中队长,武警上尉警衔。入伍13年来,一次被公安部评为“训练标兵”,先后一次荣立二等功,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被总队评为“优秀基层干部”,两次被总队评为“优秀指挥员”,一次被总队评为“训练标兵”, 2006年被评为“楚雄州十大杰出青年”,四次被支队评为“优秀指挥员”,十余次受到嘉奖,是一个政治合格、作风优良、军事过硬的优秀消防警官。
  在13年的从警生涯中,郑继聪同志成功指挥了大大小小的灭火和抢险救援3000多起,救助遇险群众150余名。参与大大小小的灭火抢险救援20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5.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郑继聪同志抛下刚做完手术的妻子主动请缨,带领我州30名抗震救灾突击队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在灾区抗震救灾的10天9夜里,郑继聪同志带领所属官兵先后参与了都江堰市中医院、荷花池、幸福小区、向阳宾馆遇难人员现场搜救、涪江电锰厂硝酸泄漏处置、南坝镇仓库186箱共5吨爆炸物品转移销毁、清理悬崖落石、转移南坝镇320余名遇险群众等救灾任务。先后转战都江堰市区、绵阳市区、平武县南坝镇、绵竹市汉旺镇等重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营救幸存者2名、安全转移被困群众312名、挖出遇难者遗体53具、销毁爆炸物品5吨、排除险情60余处、搭建渡桥8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听党指挥、人民至上、赴汤蹈火、无私奉献”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这位来自彝州大山深处的农民之子,在消防战线上经过近十年的摸爬滚打,历经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在消防部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里,他刻苦钻研,奋发有为,他不仅成为一名身手不凡、敢打敢拼、英勇善战的消防勇士,还成了一名精于管理、善于带兵、敬业爱兵的优秀消防管理干部。从警十余年以来,他一直在默默的努力着、拼搏着、奉献着……
深入险情& 临危不惧
  郑继聪同志所带领的特勤中队虽然只有50多人,却是一支思想好、技术精、装备优、作风硬的队伍,肩负着城市突发的重特大火灾扑救和紧急事故险情救援任务。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郑继聪同志总是身先士卒,叫响“看我的,跟我上”,总是出现在最危险和最需要的地方。作为“尖刀”和“拳头”部队的领头雁,他时刻都冲在灭火和抢险救援的一线。面对烈火和恶魔的挑战,他就像是上帝专门安排来的灾难克星,每一次抢险救援现场总有他冲锋陷阵、化险为夷的身影。
  2002年9月,元谋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由于中队防护装备不足,面对随时有中毒身亡的危险,郑继聪又一次主动请缨,迅速穿好防化服、佩带空呼,带领侦察侦察人员深入事故现场侦查堵漏。坚持连续作战长达8个多小时,通过英勇奋战,成功降服“氯魔”。危险解除后,才发现防护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日,每一个鹿城的公民都不会忘记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洪水肆虐,转瞬间家破人亡……又是英勇善战的他,只身冲进漩涡中,冒着随时被洪水独走生命的危险,来回穿梭于齐腰深的洪水中,救助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在与洪灾的搏斗中,他先后成功救助人员20余人,清理淤泥10余吨。
  日,安楚高速公路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中巴客车和一辆载有十余吨西瓜的大货车相撞,导致5车连环相撞,造成12人受伤,5名乘客被变形的车体挤压在车内,其中3人由于伤势严重当场死亡,另外2名重伤乘客神志模糊,生命危在旦夕。险情就是命令,郑继聪同志迅速调集21名特勤中队官兵,驾驶3辆消防救援车,携带各类抢险救援器材赶赴事故现场。面对危机四伏的救援现场,他与官兵一道不惧危险,科学施救,成功将被困群众营救出来。报纸、电台纷纷进行报到,春城晚报在头版头条对抢险救援进行了详细报到。特勤官兵抢险事迹的播出,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日,楚雄永仁县突发森林火灾,地表火、树冠火交错燃烧,火借风势,以每秒20米的速度燃烧,火势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接楚雄州人民政府和支队命令,郑继聪奉命带领中队30名官兵参与扑救,经过 40余小时的连续奋战,大火被成功扑灭,整个战斗,郑继聪带领的中队官兵共出水400余吨,转战近65公里,安全转移村民60余户200余人,为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损失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郑继聪同志响应号召,抛下刚做完手术的妻子主动请缨,带领我州30名抗震救灾突击队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在灾区抗震救灾的10天9夜里,郑继聪同志带领所属官兵先后参与了都江堰市中医院、荷花池、幸福小区、向阳宾馆遇难人员现场搜救、涪江电锰厂硝酸泄漏处置、南坝镇仓库186箱共5吨爆炸物品转移销毁、清理悬崖落石、转移南坝镇320余名遇险群众等救灾任务。先后转战都江堰市区、绵阳市区、平武县南坝镇、绵竹市汉旺镇等重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营救幸存者2名、安全转移被困群众312名、挖出遇难者遗体53具、销毁爆炸物品5吨、排除险情60余处、搭建渡桥8座。用实际行动诠释“听党指挥、人民至上、赴汤蹈火、无私奉献”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郑继聪同志不仅是一名敢打敢拼的战斗员,还是一名沉着冷静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指挥员。他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为现场指挥部的正确决策提供宝贵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灭火抢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次抢险救援中,不论是高空救助还是水下救援,不论是侦察、救人、灭火和堵漏,也不论多危险的事故现场,他都以自己过硬的技战术素质和高超的指挥能力,带领官兵排除一个又一个险情。在生死危急的关头,他将危险抛于脑后,总是冲锋在最前面,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救火队员 攻坚明星
  如果说好钢总是用在刀刃上,那郑继聪同志就是一块彻头彻尾的好钢。提干至今,他总是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攻坚克难的重任。在重大工作任务面前支队党委首先想到的人肯定是他。因工作需要,他先后四次调动工作,五次转变工作角色,七次参加总队大比武……先后担任了部队管理、战训、政工到后勤各个岗位负责人,并屡次取得优异成绩。在战训工作岗位,他曾经六次率领所属队伍参加全省“大比武”,屡夺全省一、二、三名的优异成绩,个人也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大练兵先进个人、总队优秀指挥员、训练标兵,支队优秀指挥员训练标兵等荣誉。在政工岗位,他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中队连续被州团委、省团委评为“青年文明号”,中队在支队举办的大型歌舞和文艺演出中荣获一、二名,在演讲比赛中囊括前三名,中队成为团结向上,精神面貌好,荣誉感强,有凝聚的的队伍,屡次受到支队领导表扬。个人在总队政工比赛中荣获片区第二名,支队政工比赛和战前动员第一名,并先后十余次参加各级各类演讲,协助支队组织、策划、主持了大型歌舞和文艺晚会。在部队管理上,他善于研究,精于观察,敢于创新。大胆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扎实推进部队正规化建设,引入目标化管理竞争机制,着重开展部队素质和形象工程建设,先后被支队列为全州正规化建设的示点和部队管理的示范单位,成为全州消防部队的一面旗帜。
  2007年3月,总队决定在楚雄支队召开“大力开展三抓三树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会议,楚雄支队党委紧紧围绕让与会人员看什么、学什么、带走什么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确定了现场会工作重点。规范执勤训练作为此次现场会的重头戏,对承担现场会任务的楚雄支队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如何从云南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全省消防部队提供规范执勤训练有指导性文件和现场示范,支队想到了郑继聪和他带领的特勤中队,再次把这个重要的工作任务交给了他。接到工作任务后,郑继聪同志组织中队骨干召开专题会,组成工作小组,实施工作分工,带领他的队伍开展了工作。在总队、支队领导的指导和要求,以《规范执勤训练工作手册》编写、基础科目训练光碟制作、远距离供水演示、无预案临机处置为主要内容的现场会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作为中队的核心,郑继聪同志主动担负起了全面工作,并主要负责《规范执勤训练工作手册》编写和无预案临机处置演练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确保工作任务按期圆满完成,他白天带领中队官兵进行基础科目拍摄、远距离供水和无预案临机处置训练工作,晚上已满身疲惫的他又开始挑灯夜战。一方面对照训练情况修改完善远距离供水和无预案临机处置演练方案,一方面抓紧时间对《规范执勤训练工作手册》的编写。为确实编制出一本具有指导作用的指导丛书,他广泛收集和查阅相关书籍,多方请教战训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主动求得总队司令部领导对编制工作的指导。他一边学习,一边制作,常常加班至凌晨三四点。特别在后期审稿过程中,为按时完成编写工作,他连续战斗三个日夜。通过近20余天的努力,一本厚达800余页、字数达20000余字的图文并茂的《规范执勤训练工作手册》呈现在与会领导眼前,并获得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由于他的辛勤努力和高度负责,他及中队所担负的工作如期完成,并在现场会期间进行了全面的展示,为规范全省执勤训练工作,保障现场会的顺利召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郑继聪同志一直扎根在基层,而在他中队培养的干部、战士,有的上调到支队或者总队机关,他并不动心。年近30岁的他还与战士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安于基层,就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更多个人利益的放弃,但郑继聪依然任劳任怨,忠于职守,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他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成为基层官兵的表率,上级多次授予了他多项荣誉和嘉奖。
  成绩来自辛勤的汗水,汗水浇灌丰收的果实,郑继聪同志在工作中努力实践人生价值,在本职岗位上无私奉献,在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面前,勇挑重担,不畏牺牲,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在烈火中谱写出了壮丽的诗篇。
张颖同志事迹材料
  张颖,女,白族,1972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经济师职称, 199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毕业进入交行工作,系云南财贸学院特优毕业生。在职期间,于2000年结业于厦门大学财政系金融专业研究生进修班,2008年结业于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究生进修班。
  张颖同志现任交通银行楚雄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楚雄州第一届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多年来,她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勤政敬业、求真务实,是交通银行系统内的优秀年轻干部、先进管理者,所带团队多次评为先进集体。、、2007连续五年评为交通银行昆明分行“先进工作者”;年评为交通银行昆明分行“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评为楚雄州“三八”红旗手。
  2006年,张颖同志来到了彝州担任交行一把手,在这三年时间里,她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实现了良性互动、和谐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彝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用满腔的热血、饱满的激情在彝州这片热土上谱写了一篇篇绚丽的发展篇章,不断地丰富着彝州的人文精神、多彩着彝州的精致与魅力、为彝州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到彝州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认可!
  调任楚雄分行以来,她结合楚雄分行及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营销方向和工作重点,不断明确发展思路,带领全行员工不断做大做强夯实业务基础,开创了楚雄分行的良好新局面,创造了楚雄分行成立15年来的最好成绩!铸就了楚雄分行的经营、发展、管理和改革的新辉煌!通过不断加快改革和创新,楚雄分行各项业务平稳发展,规模实力大大增强,主要业务市场占比不断提高,得到社会和客户的高度认可!楚雄交行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社会形象不断提升!她带领楚雄交行打造了彝州一流商业银行。&&&
立足彝州,服务彝州,与彝州经济同发展、共繁荣
  张颖同志带领全行坚持以为彝州人民提供优质服务,与彝州经济同发展、共繁荣的服务宗旨,以“打造一流公众持股银行,打造财富管理银行”为理念,不断加快业务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她始终秉承与彝州经济同发展、共繁荣的经营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密结合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加快业务战略转型步伐,顺势而谋,多年来以信贷、理财、服务等方式狠抓落实州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企业、重大工程项目,行业涉及财政、交通、烟草、水利、能源、房地产、通信等行业,与政府、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银政、银企合作关系。15年来累计发放贷款65.6亿元,特别是近三年累计发放贷款22.8亿元,为彝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楚雄州政府的高度好评。
  在各项业务快速、健康、稳健发展的同时,她立足于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响应州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号召,在业务拓展中立足楚雄市、放眼九县,多次对银政合作、银企合作提出了良好建议,并在楚雄州金融系统内率先与州政府签订了银政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出一条银政合作的良好道路,为楚雄分行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勤勉耕耘、跨越发展,打造楚雄一流商业银行
  三年来,张颖同志带领楚雄交行全体干部员工团结奋斗、克难攻坚、敢于亮剑、拼搏进取,多项业务指标实现跨越式发展,铸就了楚雄行发展史的新辉煌!楚雄交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在发展速度上“跑赢大市”,保持平稳较快发展。08年,我行主要业务的发展速度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在高位稳步攀升,比同业实现人均创利、发展增速、占比提升、对公存款、总存款规模“五个领先”。
  二是在发展水平上“争先进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强化争先意识,不仅纵向在系统内创造四个第一,而且与同业比有所提高、与系统内其他兄弟分行比有进位。
  三是在质量效益上“领先同业”。不仅具有良好的人均利润、网均利润等财务指标,更具备与一流公众持股银行目标相适应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截至日,楚雄交行各项存款总额221,638万元,较年初+51,185万元,增长30.03%。(其中储蓄存款65,187万元,较年初+17,380万元,增长36.25%;对公存款156,451万元,较年初+33,805万元,增长27.56%。各项贷款余额124,404万元,中间业务收入523万元,实现拨备后利润4500万元;全行不良贷款余额386万,不良贷款贷款率0.31 ,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年存款增量、年储蓄存款时点日均增量、年个贷净增量、年贷款累计发放量、年国际结算量、年不良贷款管理水平、不良占比等都达到了15年来的最好水平。与2005年相比,总存款增长2.3倍,对公存款增长2.6倍,储蓄存款增长1.7倍,贷款增长1.9倍,拨备后利润增长3.2倍。三年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再造一个交通银行楚雄分行的三年规划目标。
  同时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交行对公存款规模跃居同业第一,总存款增幅超建行、中行;各项存款市场占比增幅居同业首位,人均创利、发展增速、市场占比提升均居楚雄同业首位,打造了楚雄一流商业银行!
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回报彝州百姓鱼水之情
  张颖同志认识到只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发挥品牌优势,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更好地回报客户。因此她始终坚持将服务质量贯穿于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使各项工作更加有利于服务客户。
  她按规模经济、最优配置及与市场对应原则,对交行的机构功能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切实以客户为中心,改善营业网点设施和业务功能,安装叫号机,设立“沃德财富”区、贵宾通道,提供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认真高效、私密安全、创造价值的服务。同时不断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完善网点功能,打造一流的硬件设施,提供服务水准一致性的窗口服务、统一的服务模式。
  创新服务理念,主动介入,了解客户需求,采用产品组合和交叉销售方式,提供客户最需要的产品;加快电子银行业务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加快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使客户办理业务更加方便快捷。优化个人及小企业贷款流程,扩大信贷业务工作范围,提高贷款效率;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使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更贴近客户需求;为中小企业贷款开通快速贷款申报流程,积极推广小企业信贷申报流程;举办银企金融知识培训,切实解决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多项解决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服务,全程提供财富管理做到一站式金融服务。
  同时加大对全行员工的培训,加强服务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技巧,提升员工服务理念和业务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彝州百姓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组织“交行沃德财富之夜”、“交行之春”答谢晚会以及客户联谊会、沙龙等系列营销活动,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个沟通,树立交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人为本、责任立行,牢筑企业文化阵地
  在取得优秀的经营成绩的同时她毫不松懈,张颖用实际行动,以自身人格魅力感召、带动大家,用带队伍、筑团队的信念将楚雄分行打造成一直卓越的团队。她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教不如身教”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分行领导班子在楚雄分行的改革、发展、创新中团结拼搏、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把楚雄分行领导班子打造成了坚强的团结的核心。
  她在经营管理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爱护分行广大干部员工,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中关怀,在楚雄分行建立起了团结、和谐的干、群关系。
  她积极进取,坚持学习,特别注重对新的金融理论、金融创新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在管理实践中对宏观经济形势有前瞻性、可预见性。她勤于学习,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带动和影响了楚雄分行广大干部员工。目前,楚雄分行的学习风气日渐浓厚。
  她积极参与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建设,及时向受灾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与学校、社区建立一帮一项目,多次参与“春蕾行动计划”,帮助困难青少年学生。以构建和谐交行、和谐彝州为出发点,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责任立行的企业文化。
舍小家,保大“家”,勇挑重担、甘于奉献
  张颖同志奉调楚雄分行担任党委书记、行长时,正值自己的孩子上小学的关键时刻,在于公于私、孰轻孰重的选择上,张颖同志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舍小家,保大“家”。一个“舍”字,说起来轻松,但在舍的过程中,张颖同志却是充满了难以言状的委屈和泪水。
  到任楚雄分行后,财会内控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主要的客户急需拜访熟悉;地方党政领导和州、市主要部门负责人需要汇报沟通,这些时不我待的工作都急需时间。为此,张颖同志把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晚上也经常加班,星期六、星期天基本上成了营销客户的好时机。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由于疏于母亲的照管,在学校的成绩就从班里的前几名落到了全班倒数第一。
  由于工作紧张、劳累,且长时间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调适,张颖同志在2008年9月患了荨麻疹,医生说这种病的病因就是长期劳累和压力过大而造成的,所以除了对症服药外,还需休息静养调理才能痊愈。但行里的工作非常紧张繁忙,作为主要领导的她哪有时间休息静养啊!于是经短暂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后,张颖同志又带着医生开的药回到楚雄一边服药治疗,一边又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
  就这样,张颖同志以一个年轻共产党员、年轻少数民族基层干部无私无畏、勇挑重担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诠释了舍小家、保大“家”的人生真谛。&
  几年来,张颖同志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在工作岗位上踏出了一个个坚实的足迹!“相信自己、相信梦想,并且勇于追求卓越”,她一直用言行诠释着自己的座右铭,她用自己的韧劲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在人生的路途上,她一次次地腾空而起,达到最高点!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她将用自己的信念和努力绘制着未来发展的新篇章!
热血铸就警旗辉――楚雄州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吴应辉先进事迹材料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敢于搏击风浪的人创造了一个成就事业的广阔天地,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人民警察,这个无数志士用鲜血染红而艳丽夺目的光荣称号,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将树立怎样的新形象,绽放出怎样的光彩?从警17年的吴应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新时期的人民警察的新形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一、缉毒前沿显赤诚
  “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这是公安工作的真实写照。1997年1月的一天,吴应辉接到一项重要任务,要他去侦破一起贩毒案件。吴应辉心里清楚,与毒贩打交道不仅要斗勇,更要斗智。初次见面后,两名狡猾的毒贩不动声色地进行试探,在之后的几天里,吴应辉冒着生命危险只身一人与境外毒贩巧妙周旋,经过一周的反复“考验”,终于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就在约定“交货”的头一天晚上,吴应辉突然感到右腹剧烈疼痛。此时换人已经不可能,如果退出,所有的心血和付出将付诸东流。吴应辉不顾战友的劝阻,吃了几片止痛药,用手里的公文包死死抵住右腹,忍着剧痛毅然前去赴约。吴应辉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战友,在战友们的协助下终于顺利抓获了毒贩。当两名毒贩束手就擒时,吴应辉再也支撑不住,晕倒在了地上。当吴应辉苏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并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主刀医生告诉他是急性阑尾炎,并埋怨他为什么不早点来,如果再晚几分钟可能就有生命危险,他只是笑了笑。事后,这个医生听他的战友们说起原因并得知他们缴获海洛因9600克时,不禁感叹地对他说“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为了工作而不怕死的人”。吴应辉战斗在禁毒前沿的5年里,先后参与侦办毒品案件30余件。仅在2002年,他任楚雄州公安局禁毒支队毒品案件侦查大队大队长一年的时间里,吴应辉和战友们就查破重特大毒品案件12件,缴获毒品海洛因23000克,抓获毒贩26人。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象吴应辉这样的人民警察抛洒的不仅仅是热血,更多的是对党、对人民、对崇高事业的无限忠诚。
  二、追捕罪犯克难关
  2000年2月,一个注册资本不过100万元的城市信用社,账上资金早已亏空,帐外循环资金巨大,违法违规拆借资金上亿元,而犯罪嫌疑人挪用上千万元后已潜逃两年。这一案件被列为“7.3”特大挪用资金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列为公安部督捕对象,犯罪嫌疑人能否抓捕归案是案件能否侦破的关键。然而,在茫茫人海里寻找犯罪嫌疑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州公安局抽调吴应辉等2名同志负责追捕 “7.3”案件犯罪嫌疑人。面对追捕难关,吴应辉没有退缩,千方百计地寻找线索,为了排摸线索,吴应辉常常彻夜不眠,不至穷尽决不收兵;为了缉捕嫌犯,他屡屡踏上征程,在茫茫人海中搜寻目标。每当线索中断时,他总是另辟蹊径,大胆实践, 10个月的缉捕工作,他和战友一起行程万里,爬山过河,走村串寨,三上成都,走遍云南, 最终将“7.3”案件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2002年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从警17年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当人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休闲娱乐,共享天伦之乐时,吴应辉却默默无闻地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了社会的安宁和他人的幸福,他慷慨地舍弃了多少夫妻情、儿女爱、合家欢。2001年3月的一天,当吴应辉要去外地办一起毒品案件时正值妻子患疾病要动手术,妻子流着泪水恳求丈夫说“你能不能等我做完手术再走,我怕再也见不到你……”三岁的女儿也在一旁拉着吴应辉的衣角,吴应辉怀着沉甸甸的心情向家人讲明了案情的重要性,身为缉毒队长的他纵有千万条理由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临阵退却,且此案非他莫属,一番肺腑之言感动了妻子,她含泪默默宽慰他说“你放心去吧,路上多保重。”说句心里话,当时吴应辉又何尝不想留下来,是“警察”这一神圣的使命驱走了他的一切个人私念。就这样,他把病危的妻子托付给医生,怀着内疚的心情匆匆踏上征途。是的,对妻子来说,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对女儿而言,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实事求是地说,吴应辉的军功章也有他妻子杨杨的一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岁月蹉跎,更见卫士忠诚。”警察的忠诚是一种特殊的忠诚,因为它是用警察的生命和鲜血书写而成的。人民需要这样的忠诚,因为它保障着人民的安居乐业,国家需要这样的忠诚,因为它维护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正是在人民警察为人民这种巨大的精神动力支配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才充满着激情,这也是他――吴应辉,一个人民警察朴实无华的无悔追求。
  三、做一名人民的好警察
  “和犯罪分子打交道,不仅是勇气和意志的较量,更是智慧的比拼。”这是吴应辉常说的一句话。2007年走上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岗位的吴应辉,面对近年来经济犯罪的严峻挑战,迎难而上,刻苦钻研,多谋善断,顽强拼搏。面对狡猾多端的经济犯罪分子,吴应辉总是善于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的环节,判明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无论是担任支队领导还是侦查民警,吴应辉同志都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苦活、累活或者繁琐复杂的工作带头干,为办案连续几天不睡觉对他来说是常事,感冒发烧从不下战场,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忘我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倡导荣辱与共、携手共进的集体主义氛围,注重民警的相互沟通,他善于合理安排民警工作,注重发挥各自的特长,积极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集体作战能力。 2008年他亲自参与侦破 “0220”非法经营烟叶网络案件,查明非法经营烟叶数量累计20.084万公斤,案值金额405.295万元,刑事拘留35人,该案被列为2008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打假打私第一案。月,他和战友们侦破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就达29 件,涉案金额70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87 名。从警十七年,吴应辉一直把做一名人民的好警察当成自己的努力方向。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吴应辉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2002年被州公安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2003年、2007年三次受到嘉奖。
  丹心写春秋,忠诚铸警魂。吴应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的新形象,为猎猎的警旗增添了新的光辉。
青春激荡大风歌――楚雄州广播电台罗正旺同志先进事迹
  罗正旺同志(播音名:罗南),男,彝族,日出生,1994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加入广播电视行列,大学本科学历,编辑和助理广告设计师职称。现任楚雄彝族自治州广播电台副台长兼滇中调频广播总监、楚雄州广播电台广告中心主任。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
  从业十多年来,罗正旺同志一直致力于地方广播强势媒体建设,从2000年担任滇中调频广播总监及楚雄州广播电台广告中心主任以来,该同志就和同事们一起开始了振兴地方广播事业的艰辛探索,经过几年栉风沐雨的创业和奋斗,目前他们倾心打造的滇中调频广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楚雄地区家喻户晓的强势广播品牌,罗正旺同志也成为楚雄地区较有代表性的知名媒体工作者,大型社会活动知名的策划人,导演。回望罗正旺同志以及他的团队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忠诚党的宣传事业,热爱广播工作,以满腔热情投身公益传播事业,做党和政府的忠诚战士,做人民群众的知心朋友、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社会公众事业的热心人这一价值取向,是实现他健康成长的思想基础。
  一、牢记责任,不辱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代言
  罗正旺同志进入广播电台的10多年时间里,先后从事过新闻采编、播音主持、广告经营、媒体管理等工作,他因为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因此认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各个环节中大胆实践,努力钻研。通过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和业务锻炼,罗正旺同志坚定了为党的新闻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他感觉到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人员,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在思想上,他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党的路线、方针的宣传员和践行者;在行动上,他增强人文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发展的观察员和记录者;在管理方面,他虚心学习、谨慎操作,努力使团队力量和事业平台,成为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和守望者。他以做“社会道德良心”为己任,细心了解受众的需求,认真研究广播传播规律,在传播活动中努力体现“三贴近”要求,确保了公众传播的有效率和到达率。2005年起,按照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滇中调频广播开设了《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罗正旺同志亲自参与组织、策划和主持工作,该节目邀请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走进直播室,就群众关心的事项进行直播对话,三年多来,共接受群众意见、建议、投诉、咨询千余件,为群众挽回经济利益数百万元。楚雄州开办政风行风热线,加强舆论监督,完善行业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监督体系的做法,受到了国家纪委、省纪委等职能部门的通报表彰,2005年,罗正旺主持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也获得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二等奖,2007年由他主创制作的《政风行风热线》荣获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十佳广播社教栏目”。&&
  二、完善自我,刻苦钻研,做新闻传播的全能选手
  地方媒体小而全的实际,决定了分工不可能太细、太专。罗正旺同志从参加广播事业那天起,就决定用做一名业务精、技能强、作风正的复合型新一代广播人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刻苦钻研,他熟练掌握了新闻采编、播音主持、宣传策划、经营创收、组织管理等岗位技能,他所主持的节目由于较强的思辩性、艺术性和感染力而深受听众好评;他不断提高节目编辑水平,丰富节目编辑技巧,他在社会教育节目、广告节目、音乐节目等类别的节目编辑制作能力在全省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近年来他几乎每年均有作品荣获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一等奖,工作至今罗正旺同志共有40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省级一等奖10件)。他虽然作为媒体的管理者,但是他能摆正位置,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始终站在业务工作一线,而且身兼数职,承担主要的工作任务。在广播事业最为艰难的广告经营工作中,他一直作为一名主要的经营创收骨干,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楚雄州广播电台滇中调频广播年均创收保持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速,员工最高年经营能力较2000年翻了10番。
  三、激情智慧,务实创新,振兴地方广播事业
  罗正旺同志的事迹启示我们的是,只要你坚守理想、坚定意志、敢为人先、敢于创造,就能有所作为。罗正旺同志所在的的广播电台,相对其它媒体来说是“弱势媒体”,但是,罗正旺同志以及他的团队硬是凭着一股子钻劲儿和拼劲儿,实现了弱势媒体的强势崛起,他始终坚持在地方广播媒体中进行现代媒体的治理,他提出“开门办台”、“面向受众办台”、“依靠社会力量办台”的思路,设定了“办看得见的广播、有作为的广播”的目标,确立了“激情智慧,务实创新”的办台理念,认真实施“媒体二次创业规划”以及“品牌建设五年规划”,持之以恒的推进精品广播频率建设,坚持不懈强化队伍建设,通过改革、实践,这一系列理论和战略,有力的推动着自治州广播事业的繁荣和振兴,滇中调频广播已经成为楚雄州广播电台最具活力的改革试点单位,在楚雄州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领跑作用。近年来,罗正旺同志一直在地方媒体的办台能力和办台水平、传播到达率和传播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其主创的系列大型直播:4.5小时大型直播《大南永》(注:获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二等奖)、“7.21”地震《我们和你在一起》、《洒下一片阳光》(注:获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二等奖)、楚雄市庆20年10小时大型直播《楚雄明天更美好》、楚雄州庆50年15小时大型直播《大彝山》、3小时大型直播《八方名嘴话名城――走进楚雄彝人古镇》等恢弘之作,在我州广播史上产生深远影响。此外,由于办台思路的创新和手段的丰富,罗正旺同志以及他的团队还在促进文化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举办的50多场(次)社会活动受到社会好评,由他策划、导演的“滇中南广电文化周”系列活动(注:荣获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一等奖)、楚雄州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颁奖盛典、楚雄州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唱响春天――滇中调频广播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注:荣获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一等奖)、“天边有彩虹――滇中调频广播成立五周年广播晚会”(注:荣获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一等奖)、“爱在天地间――楚雄州‘8.30’赈灾募捐活动”、“流动的爱――楚雄州纪念《献血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直播晚会”、“调频歌会――滇中调频成立十周年演唱会”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罗正旺同志播音名命名的“罗南工作室”已经成为社会认可的策划、传播机构。
  四、承担社会责任,彰显主流本色,打造媒体公信力
  罗正旺同志认为,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时刻牢记社会责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调频广播媒体的负责人,罗正旺始终认为,媒体应该在促进人、发展人、教育人、成就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他所管理的媒体作为改革试点,是实行自收自支管理的媒体,但是他在媒体管理中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他管理的媒体中杜绝医疗、药品等不良低俗广告的播出,没有社会反映强烈的虚假新闻的传播,在此基础上,还开办了大量社会教育节目,如少儿节目《七色光》、人文修养节目《心灵对话》、文化专栏《文化楚雄》、历史教育节目《历史的天空》、励志专栏《赵妍夜话》、老年人对象性节目《牵手》等,特别是他倡导开办的《楚雄好地方》、《文化楚雄》、《金沙江文艺(广播版)》等,在提高媒体的地域特征和原创力的同时,提升了本土文化的宣传面和影响力,对文化名州、文化大州建设提供了舆论支撑。滇中调频广播坚守社会责任,创造主流影响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6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表彰为优秀少儿节目制作单位,《文化楚雄》、《赵妍夜话》、《牵手》等公众性节目先后荣获了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2007年,他和同事们制定的“文化调频建设”的新一轮差异化竞争战略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批准并开始实施,滇中调频将延伸和拓展媒体功能,高扬先进文化大旗,以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明晰媒体的定位,提炼媒体的鲜明特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避免媒体的同质化倾向,催生媒体新的市场竞争力。罗正旺同志还期望通过长期的“文化调频”建设,为队伍建设设定新的标准,着力打造一支专家型、学者型、文化型、理论型的媒体传播团队,促成队伍的质变,从而不断增强驾驭媒体的整体能力。
  一路欢歌,几多感慨。罗正旺同志一系列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他十余年如一日艰辛探索和努力追求心血凝聚的成果,泪水和欢笑,成功和失落,荣耀和艰难,都化作迈向美好明天的动力,今后,罗正旺同志以及他的团队,将以更高的要求、更宽的视野、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地方现代广播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三深入”的精神,反映民众心声;以“三贴近”的要求,聚焦火热生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无愧时代的孕育,无愧党的期望,无愧人民的嘱托,在构建和谐彝州、建设活力楚雄的征程中,谱写青春激荡的大风歌。
寸金有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寸金有,禄丰罗次兴有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1972年出生于禄丰县碧城镇上村村委会的北厂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88年初中毕业后,寸金有就跟着父亲在家里种田,日复一日,就这样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带着梦想到沿海打工赚钱的山民们越来越多。1989年的春节,同村一位外出打工的堂兄回来,听他讲述外面的精彩世界和发展变化后,寸金有陷入了沉思。难道自己就这样默默地守在村里一辈子受穷?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年轻气盛的他也有了一种外出闯一闯的念头。1989年5月,他跟着几位在外打工的朋友来到了福建打工。在福建打工期间,他刻苦钻研,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学习水电安装技术,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自己掌握了水电安装的基本技能。此后,寸金有又先后到安宁、文山、红河等地做水电安装工程。在做了近两年的水电安装之后,1991年,他到海口的云南磷肥厂上班。1994年,寸金有怀着满腔的热忱回到自己的家乡,决心在自己的家乡闯出一片天地。他种过食用菌,开过餐馆,做过木材生意,他是一个农民子弟,在淳朴的民风中长的他,从小就懂得,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不诚信待人、言而无信,就会自砸招牌,自毁名誉,自断财路,因此无论做什么,他都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通过自己的不断总结,寸金有从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为自己今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2年春天,上村村委会第一次将村后的两百亩荒山向农民承包,此时的寸金有当然不知道,他已经成为碧城镇为数不多的荒山承包者,他的行为,将引发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敢为天下先,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鲜明的个性和闯劲,在他的创业史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寸金有省吃俭用,购买、订阅了大量的农技书刊,《林木栽培》、《病虫害防治》成了他床头必备的书刊。他因地制宜,不止在承包的地里种一种植物,而是采取复合式方法,栽种了直杆蓝桉,在桉树小的时候,套种了黄豆和玉米。对于这个新奇办法,乡亲们半信半疑。寸金有在施肥、浇水、除草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按照科学种田的办法精心料理。镇农技中心成了他的“娘家”,遇到难题,他便不厌其烦地向农技专家请教。那段时间,他从没在晚上十二点以前回到家,把整个身心扑在了百亩桉树上。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种植这么多的桉树销往哪里,能挣钱吗?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两年他种的黄豆和玉米获得了村里从来没有过的好收成,桉树也在第二年以后陆续成材。
  两年下来,寸金有发现直杆兰桉不但长得快,而且修剪下来的桉叶还能烤桉油卖钱,收入不小,此时市场上木材紧缺,曲靖、富源等煤矿主产区,挖煤需要大量的撑木,因天然林禁止砍伐,撑木价格爆涨,每根2.2米的撑木价格在20―35元,而且直杆兰桉生长快,人工种植的直杆兰桉7―8年每棵就能产出2.2米的3―4根撑木。2003年,当了解到新的桉树品种史密丝桉更是一种油材兼用的良种时,寸金有就率先在碧城镇试种推广,到目前为止,已种植史密丝桉5千余亩。
  通过钻研运用农业科技致富后,寸金有没有忘记当时还处在贫困中的乡亲们,积极为乡邻传技授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精心种植的桉树木材初显效益后,乡亲们纷纷前来求教。但他丝毫没有考虑到要自己垄断市场,而是毫不保留地给乡亲们讲解技术要点,并无偿提供技术资料和桉苗,使桉树种植在碧城镇很快得到普及,并成为当地农村经济中的一大亮点。
  2004年,楚雄州人民政府在引种黄金梨成功后,决定在全州推广种植黄金梨,每亩补助200元黄金梨苗款,碧城镇安排1500亩。寸金有得到这个信息后就到黄金梨基地上了解情况,在确定项目可行后,就在北厂村附近承租了500亩荒山,并请来公司技术人员规范连片种植。在他的大胆尝试和率先推广下,调动了周围群众的积极性,当年碧城镇种植黄金梨1800亩。2004年11月,吴丽华副州长带领九县一市的副县市长、生物创新办、林业局、农业局、科技局的负责人前来参观学习,部分县、乡镇也都组织来参观学习,寸金有的黄金梨基地成为全州参观学习的亮点。2007年黄金梨开花挂果,他又忙于树品牌、闯销路,注册了禄丰罗次兴有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包装了罗次黄金梨。寸金有的勤奋努力,大胆创新和实践,已为自己创收上千万元,带动周围群众增收近五千万元,但他是一个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总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子。为了使黄金梨能进入超市,提高产品附加值,公司积极地申请无公害认证,农业部已于2008年9月为寸金有的公司颁发了黄金梨和云南红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寸金有致富不忘群众,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帮助群众在可利用的荒山、荒坡上种植桉树、黄金梨、核桃等经济林果。我热心帮助群众,指导群众如何育苗、如何移栽,如何防治病虫害。在他的基地里,有30多名贫困农民工常年就业,每年解决周围群众就业1000余人,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到目前为止,寸金有已种植桉树1000余亩,评估产值1000万元,带动碧城镇种植直杆兰桉2万余亩,史密丝桉5千余亩,带动相邻乡镇种植直杆兰桉、史密丝桉5万余亩。在他的带动和大力支持下,周边数百户群众都走上了生态农业发展致富的小康路。寸金有也因此被群众称为“荒山上长出摇钱树的领头羊”。
  如今,在经过碧城镇安武公路旁的北厂村时,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北厂村背后有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春意十足的果树园,这便是占地2000余亩,座落在碧城镇镇北厂村的优质梨示范基地。由于成绩突出,寸金有当选为碧城镇第九届人大代表,碧城镇上村村委会北厂村村长。经过省、州、县等各级团委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寸金有于2008年11月荣获“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荣誉称号。
  为了使黄金梨基地的边际效益发挥到最大,寸金有利用“春天赏花、秋天品果”的有利条件,投资建盖农家乐,现在规划、绿化工程已经结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就会看到一个集赏花品果、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目前,寸金有又投资建造了一个免烧砖场,砖场也已初显效益。2009年,他还计划在碧城镇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投资建造一个能容纳1000吨左右水果的冷藏库,冷库建成后,他计划收购碧城乃至县内的黄金梨,对黄金梨进行产品加工开发,做大做强黄金梨产业,为碧城镇乃至整个禄丰县的黄金梨市场打开销路,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黄金梨的经济效益。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磨练,公司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寸金有和公司先后获得了诸多的荣誉。有的人对他说,“你现在是一个老板了,该享享福了。”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一笑了之。他心里知道,他和公司能有今天,不仅仅是个人吃苦闯出来的,更是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虽然赚到了一点钱,但想到的不应该是换小车、讲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生产上。公司越发展壮大,就越能为国家增加税收,多安排人员就业。还远远没有到守摊享福的时候。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他常说,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不懈创业中度过,才更有意义和价值。他盘算着继续做大做强企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带动着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的洪流中,为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用青春书写农科人的篇章――黄文兴事迹材料
  黄文兴,男,1972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农艺师,1996年7月云南农业大学作物专业毕业,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楚雄州农科所水稻站从事水稻育种工作。在十多年的水稻科研工作中,立足本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实践,踏实工作,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
  一、 扎根田野,爱岗敬业
  黄文兴同志从工作起就积极投身到农业科研推广工作中,立志为彝州的水稻科研做贡献,在课题主持人带领下,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具体承担每年上千份选种材料的种植和观察记载,为了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他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刻苦钻研,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很快掌握了胜任本职工作的本领。上千份选种材料,从播种到大田种植,都能做到精确无误。尤其是每年的7-8月水稻抽穗高峰期,每天生育期记载和观察,天亮就下田,一直工作到太阳下山,饿了,就啃一口自带的干粮,一天下来,至少要在泥水没及小腿的稻田里走2-3公里,湿透的衣服分不清是露水还是汗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放弃了多少节假日,为水稻新品种的筛选提供了依据,希望的稻田里洒满了他青春的汗水。在生产示范工作中,他心系农民,为了使农民群众尽快掌握新品种栽培技术,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热情主动为他们讲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现场经常见到他的身影,做到了把好品种示范到哪里,就把新技术带到哪里,认真履行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在群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二、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黄文兴同志自工作以来,先后参加省级重点科研项目《滇中温暖稻区粳稻新品种的选育》和《云南省优质水稻新品种协作选育》课题研究工作。在试验研究工作中,无论是田间调查还是室内考种,对每份材料、每粒种子都用认真、严谨的科研作风做好技术分析与研究对比,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工夫不负有心人,工作至今他参加育成通过省审定合格楚粳水稻品种11个。其中,楚粳24号被评为省优质稻品种;楚粳24号、26号、27号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楚粳22号、23号、25号获州政府科技进步奖;楚粳24号、26号等5个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特别是近几年,育成的楚粳24号、27号在优质与高产并重和超高产上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楚粳24号不仅在产量上有所突破,而且2003年被评为省优质稻品种,是一个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楚粳27号经省农业厅连续两年组织省州专家验收,2006年百亩方示范产量、品质、抗性全面达农业部制定的超级稻指标,2007年“百千万”亩样板超过超级稻目标产量,2007年该品种被农业部确认为全国第二批12个超级稻品种之一,成为云南省唯一获得的第一个超级稻品种,实现了我省超级稻品种零的突破,2008年,该品种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该品种推广面积就达155.30万亩,刷新了云南单个品种年推广最大面积110万亩历史纪录。几年来,省内外累计推广上述育成楚粳系列品种2212.04万亩,平均较原主栽品种亩增稻谷55.12千克,新增稻谷12.19亿千克,新增产值17.07亿元,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目前,楚粳水稻品种应用覆盖率不断攀升,种植区域不断扩大,2007年楚粳24号、26号、27号、28号、29号等品种种植面积约288万亩,种植面积约占我省“中海拔”稻区面积64%。
  黄文兴同志还积极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曾参与楚粳水稻良种扩繁、检验、收贮、包装、调运工作,在工作中严把质量关,不断总结学习种子生产和经营管理技术,积极献言献策,促进了“楚粳”产业的做大做强。据不完全统计,年,共参与组织繁殖、加工、销售“楚粳”良种450万千克,实现利润约237.5万元。每年外销水稻良种不仅为全省水稻生产提供了保证,同时促进了种子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历经十二个春秋,黄文兴同志踏实苦干,兢兢业业,严谨求实,不断进取,先后获得10项科技成果奖励,其中,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楚雄州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由于成绩显著,思想进步,2001年、2004年先后被楚雄州农科所党总支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年度考核连续三年为优秀。如今,他把过去取得的成绩作为鞭策自己再创佳绩的动力,用青春的汗水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不待扬鞭自奋蹄,报效彝州建功绩――熊建云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熊建云,男,1972年2月生,中共党员,1993年毕业于大理医学院。参加工作15年来,从医生到公务员,从普通职工到领导干部,工作岗位几经变动,但他始终坚持党性,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严于律己,敬业爱岗,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不管对待什么工作,他都倾注极大的热情和激情,主动开拓,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一流的业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熊建云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时时处处用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来要求自己,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危难的时候,他不怕危险,不怕牺牲,义无反顾,总是挺身而出,彰显共产党员的本色。疾风知劲草,危难见忠贞。2003年,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他恪尽职守,不计安危,忘我工作,连续40余天平均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日以继夜奋战在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一线,及时传达中央、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政策,参与研究制定全州防治工作措施,下发各种防治工作方案,做好整个卫生系统防治非典型肺炎的综合协调工作,为我州防治非典型肺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
  日,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请缨,临危受命,勇挑楚雄州赴四川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队队长的重担, 顾不上生病的妻子、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带着250多万彝州父老乡亲对灾区的关爱,带着11名卫生监督员,带着2套卫生监督快速检测设备和2辆卫生监督车,从接到命令到出发仅仅4个小时,来不及与亲人好友告别,日夜兼程,于5月19日赶赴千里之外的四川省绵竹市开展灾后卫生防病工作。在灾区,他冒着连续余震、山体滑坡、堰塞湖的威胁, 冒着当地近40℃的高温,一天平均步行约15公里,进村入帐,耐心向灾民宣传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及防病知识,认真指导灾民进行消杀灭工作,督促镇政府、村委会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
  为了让灾民喝上卫生、安全的生活饮用水,他经常深入实地对水源、水消毒及相关卫生设施、管网系统进行踏勘,并提出详尽的整改意见,督促当地水厂落实;结合当地村民多数靠自采井水作为生活饮用水,并有喝生水的习惯的实际情况,他不辞辛苦深入村民家中教村民们如何进行生活饮用水消毒,并告诫村民不能喝生水,预防肠道传染病,同时还利用快检设备免费为灾民检测生活饮用水余氯含量。随着灾区恢复生产的推进,街上卤菜摊点越来越多,多数摊点无防蝇、防尘等卫生设施,食品用具未进行消毒,加工场所卫生件差。但是,当地居民又特别喜欢吃卤菜,他看到眼里,急在心里,迅速带领工作队员对负责的辖区内的卤菜摊点进行全面指导和检查,同时,还带食品快检设备,免费为其检测亚硝盐含量,使卤菜摊点的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灾区,他与灾民同呼吸、共患难,看到灾民们生活有困难,他倡议、组织7名党员缴纳特殊党费2100元捐献给灾区;看到当地的一所小学(红社小学)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学生们的书包、书本、文具等物品都被埋在废墟中,他立即向单位反映情况,积极争取到6000元资金,购买文具用品给小学生们、学校送去;看到灾民们搭帐篷、拉重物,他总会伸出援手…,此时此景,灾民总会说:“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云南卫生监督人!”而他却平静地说:“我们是一家人,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天阴下雨,在瓦砾废墟上,在泥泞的村路上,在灾民的帐蓬里总能看到高大、忙碌的身影,总能听到他向村民询问“老乡,你的生活饮用水里有没有放消毒药片?放了多少?有没有人到你们村喷洒消毒药水?”的亲切的声音。就这样,他带领队员在灾区奋战了36个日日夜夜,为保障灾民身体健康,为当地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卓越的工作业绩,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2008年9月,他作为楚雄州卫生系统唯一的一人被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表彰为 “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被云南省卫生厅评为四川特大地震救援“云南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四川绵竹市委市政府和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灾区群众则纷纷赶来驻地为工作队送行,相拥泣别。绵竹市齐天镇党委政府赠送锦旗写道:“安危天下重,博大圣人心”。这是灾区人民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褒奖,也是对身为队长的熊建云同志的充分肯定,为彝州人民争得了荣誉!争得了友谊!2008年9月 ,绵竹市政府一行四人回访楚雄。
  日,元谋、永仁发生强烈地震。熊建云同志立即带人赶赴元谋,负责全县救灾疫情防控工作,在重灾区姜驿乡连住8天。后来成立州级巡视组,他全面负责元谋、武定、牟定三县的灾后防疫工作,20多天身在灾区一线,为彝州防疫抗灾做出积极的贡献。
  熊建云同志一向都是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当医生,业务上精益求精,心系病人疾苦,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为病人谋福祉,深受好评。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两度参加农村基层工作队,到参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1998年3月―1999年3月参加楚雄州第四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赴武定县发窝乡大西邑村委会开展工作,为所在农村开创财路,寻找致富途径,修桥、铺路,种植核桃,争取项目资金5万多元,为最偏僻贫穷的羊槽五队架线、通电,使得该村走上致富路。他荣获了“全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优秀工作队员”称号。2006年3月―2007年3月参加楚雄州第1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赴禄丰县勤丰镇马街村委会开展工作,任勤丰工作队副队长,马街工作点指导员,积极开展工作,为当地找项目,寻资金,争取投入资金20万元。他在州卫生局办公室工作的10年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好综合组织协调,当好领导参谋,保证政令畅通。在州卫生监督所的领导岗位上,他身先士卒,深入到工厂、矿山、医院、酒店等监管单位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认真指导,严格执法,为彝州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由于“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进取精神,“报效彝州建功绩”的出色业绩,敢为人先的表率作用,熊建云同志连年获得省州表彰奖励:除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云南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云南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外,他于1998年12月被中共楚雄州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优秀工作队员”;2002年3月被楚雄州人事局、楚雄州卫生局联合表彰为“九五”期间全州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4月被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表彰为“承办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全州政务督察工作先进个人”、“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工作者”和“全州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12月评为卫生局“先进工作者”;2007年在卫生执法工作中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今天,熊建云同志又奋战在卫生监督战线上,以只争朝夕、拼搏奉献的敬业精神,真诚待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和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表率作风,为彝州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奔走奉献,激励着全州卫生监督工作者开拓奋进,成为彝州青年建设家乡、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面旗帜,一个好榜样。
学用科技的带头人――武定县发展经济女能人徐永芬
  1984年,武定县农业局培训中心的教室里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办全县的养猪培训。在宽大的教室里,有一个小女孩正在聚精会神的做着笔记,从外表来看,这女孩大约才十五、六岁模样,在培训教室里,坐在所有的成年男子中,她显得格外的特殊。她就是当年才15岁的武定县田心乡田心村农民徐永芬,那年她刚刚初中毕业。
  在徐永芬的人生经历里,有太多的第一,第一次参加养猪培训,建立全县第一个民办公助的供精点,第一次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在党委政府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又陆续参加了楚雄州养猪培训,1988年,在县畜牧局的支持帮助下,她先后到县畜牧局种猪场学习种猪饲养管理技术和母猪人工授精技术。1989年,徐永芬在田心建起一个人工授精改良点,这个点当时是全县唯一的一家民办公助的供精点。回忆起这段经历,徐永芬说:“刚开始,县畜牧局拉一头种猪给我家饲养,在这个时候遇到很多的困难,当时一些群众意识不到,纷纷说背着挎包就配猪种不可能,最后,我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哪家的母猪发情,我就去帮助他们进行人工配种,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我承诺暂时不收钱,到母猪下猪崽后再收钱。后来,母猪终于还是下了小猪崽,一个个活蹦乱跳的,这时候农民也意识了,和我说真是想不到,还是要相信科学。” 1991年徐永芬家又购买了3头种公猪,猪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技术覆盖田心、东坡等邻近的7个乡镇。至2006年止,共配种母猪5.7万窝,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
  农民群众的观念在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猪的不断成长中开始慢慢转变。然而,徐永芬的创业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按照当地风俗,长时间饲养白猪会给家里带来不幸,徐永芬在田心村推广的长白猪没能得到村民的青睐。面对这样的困境,徐永芬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中:长白猪在本村没有销路,为什么不把它销往外地呢?也许可以通过外地再来带动本地。想到这里,她心里一动。于是,这个计划马上付诸实施。她把农户家里新出窝的小猪收购回来,饲养一段时间后又出售给县外的客户,销路打开后,安宁、峨山、茂山等地购买仔猪的客户纷至沓来,徐永芬的养殖业终于扭亏为盈,规模也开始慢慢扩大。村民们看到长白猪的饲养不仅没有给徐永芬带来不幸,反而成为真正的“摇钱树”,观念终于转变了,学着她养起了长白猪。
  随着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徐永芬并未就此停下创业的脚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 2000年成立武定县永银养殖加工厂,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到2007年共腌制“武狮牌”火腿300余吨,产品也从起初的一般性腌制发展到精深加工,美化包装,畅销州内外,深受客户欢迎。承包田心乡养老院,在院内种植皇竹草207.5万株,当年获利30多万元。同时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新建牛舍和氨化池,用皇竹草饲养肉牛。到2006年底共出栏肉牛490头,实现利润10万元,“永银养殖场”已成为全县养殖业的示范基地。
  2007年,在县、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徐永芬成立了武定县武狮农特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7户。合作社主要从事生猪养殖、屠宰、火腿加工、冬早蔬菜和水果等农特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田心乡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多年的努力,徐永芬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户,然而,创业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滞。2003年,她筹集资金在田心街购买了100万元的房产开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经营,在田心尚未有农贸市场的情况下,为了抓住商机,更为了田心乡的城镇建设,她又准备筹集资金在田心街建一个农贸市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山区农民看似宏伟的蓝图一定会变为现实。
  致富不忘党恩,发家难舍乡亲。多年来,徐永芬为五保户和特困户及鸡街子统建点农户无偿提供配种达7849头次,折合现金7.8万元。当人们深深钦佩于她的这种壮举的时候,徐永芬却动情地说:“我想,自己生活慢慢地好了,全靠这些农民群众的支持,后来我遇到困难的农户,特别是孤寡老人,养了母猪来拿精液,我都免费拿给他们。”这些朴实的话语,流露出一个农村共产党员的拳拳之心。如今,她的高尚品德正在田心乡的村村寨寨广为流传。多次得到徐永芬帮助的苗族老人龙在兴热泪盈眶的说:“我们去村委会打个证明,就去她那里拿猪精液,拿回来按照她说的方法科学地使用,效果真的好啊,所以感谢她,真的感谢她。”
  1988年以来,徐永芬先后11次受到省、州、县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其间,曾被省、州人民政府评为“工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分子”、“发展彝州经济女能人”和“新长征突击手”。2000年被县科协评为畜牧助理技师,2005年被评为云南省拔尖农村乡土人才,2006年和2008年先后被授予楚雄州劳动模范和云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还先后当选为武定县第十二、十四届人大代表和第五届县政协委员、楚雄州第八届政协委员。
  面对这些骄人的成绩,徐永芬却显得十分平静,她说:“现在,我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组织关心的结果,与广大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我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是党委政府扶持了我,是乡亲们帮助我度过了难关。我的人生之路才刚刚起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领好身边的群众共同致富,任务还很艰巨。”
  在2008年建党节期间,田心乡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仪式,这时,我们看到,徐永芬又一次庄严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鲜艳的党旗,折射出一个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共产党员的崇高风范。
罗晓祥事迹材料
  日彝人古镇项目开工建设,4年多来彝人古镇已成为楚雄彝州一张靓丽的名片,国家旅游总局验收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彝人古镇景区的开发,在楚雄旅游开发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我们全州各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它把楚雄旅游业的发展带入了春天的脚步。彝人古镇开业3年多来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彝人古镇文化的厚重,建筑的精美,让很多旅游者惊叹和没有想到。清华大学一批教授参观和游览彝人古镇后,被这一件精美的建筑艺术品感动了,他们开始寻找古镇的建设者,他们要解开一个迷,“这么精美的建筑是如何在短时间建成的,是由什么样的人组织建设的”。
  彝人古镇项目部副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彝人古镇项目建设的总指挥罗晓祥同志,他和他所指挥的建设团队是这样来定位彝人古镇的:“建一座百年不拆的古镇,建一座千年不倒的古城,建一座留给后世的文物”。这一目标包含着太多的责任和使命。彝人古镇筹备的时候,罗晓祥同志31岁,带着对事业的执着和追求,带着对历史文化负责的使命,带着为彝州旅游业发展的美好憧憬,他走遍千里彝山,深入了解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风民俗,他被这个伟大的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一次一次的打动和感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罗晓祥同志悟出了彝族建筑的粗旷和阳刚之气。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彝族文化和彝族建筑是一盘盘可口的菜,我们一定要建一张桌子,把它展示给世界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彝人古镇建设的每面山墙、每一个屋脊、每一段木桃、每一道门、每一幅彩画、每一棵树、每一种门窗的式样、每一座牌坊,他都亲自确定结构尺寸和色彩。为了建好彝人部落景区的土掌房,一个土掌房颜色的调配,他试验20多次才取得成功。为了铺贴好彝人古镇的瓦,他组织了80多期培训班。相信不久的将来,彝人古镇一定会成为楚雄旅游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罗晓祥同志所带领的建设者们,在彝州建设的历史上描绘了重重的一笔。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一定能带动更多的青年投身民族文化建设事业。
  罗晓祥,男,汉族,1974年10月出生, 云南楚雄双柏县人,1995年毕业于楚雄州工业学校,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毕业,工程师 。1995年7月―2004年10月历任中国十四冶第四建筑安装公司第四工程处主任和工程建设指挥长,2004年10月至今任楚雄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彝人古镇项目部副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楚雄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一、项目建设硕果累累
  多年来,罗晓祥同志致力于国家工程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优质高效地负责完成了多个项目:广大铁路大理火车站;大保高速公路第五标段;临沧华旭小区;昆明锦苑花园、佳湖花园、爱地花园;昆钢集团干熄焦、120万吨球团工程;红河100万吨钢铁厂炼钢工程;曲靖有色冶金基地电解锌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赋予建筑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内涵的彝人古镇。
  二、彝人古镇前期开发圆满成功,影响广泛,彰显了文化的力量;后期开发方兴未艾,彝族文化大观园指日可待。
  彝人古镇项目部的领导班子经过反复思考,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遵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强省的战略方针, 根据中共楚雄州委关于打造彝族文化精品,发展彝族文化产业,建设“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构想以及将楚雄打造成为彝族文化名州的目标,于2004年底,最终决定在楚雄经济开发区原(宋)大理国“德江城”旧址上,率先开发集彝族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地产项目――彝人古镇。
  在彝人古镇项目开发过程中,罗晓祥同志作为分管项目建设的副总经理,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上,将彝族文化、旅游文化、建筑文化贯穿体现于项目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全面完成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等重要任务和指标。
  彝人古镇前期(即1、2期)占地243亩,总投资3.5亿元,于2005年初动工,已于2007年6月如期开发成功,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成为了楚雄旅游文化的新亮点。一、二期完成后,彝人古镇就被评为“中国旅游文化典型楼盘”和“中国城市标志性楼盘”,在旅游业和房地产开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彝人古镇三期于日开盘后,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亲睐,仅一个多月时间,商业部分销售率就达70%以上,客栈销售一空,销售额在短期内突破2.5亿元大关,刷新了云南地产开发的记录。2007年,古镇迎来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多批次党政领导的参观视察,得到了一致好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政治影响,彝人古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得到了广泛的提高。2007年底,彝人古镇被列为台湾巨星影业集团的定点影视拍摄基地。日,云南旅游产业大会在楚雄热烈召开,这是云南省旅游产业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楚雄第一次举行如此盛会。旅游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及旅游局的领导对彝人古镇的规划及发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会议期间,上级领导还亲临彝人古镇,为古镇核心景区德江城工程项目开工奠基。日(火把节)彝人古镇核心景区四期德江城盛大开盘,业绩斐然。
  三、加强党建工作,重视人才培养,促进企业发展
  罗晓祥同志作为彝人古镇党支部副书记,分管人事的副总经理,致力于加强党组织建设,通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领导班子、部门领导的治企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员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增强企业活力。以人为本,关爱员工,推动企业的医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的不断完善。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饮水思源,不忘回报社会
  罗晓祥同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忘回报社会,始终把企业的发展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自觉承当社会责任,积极带头参与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为贫困地区、受灾地区捐资捐款献爱心。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他积极代表公司向灾区捐款,组织党员缴纳特殊党费4750元。8.30楚雄地震,他代表彝人古镇向灾区捐款,积极倡议党支部捐款4960元,公司员工捐款6054.元,捐给公司内部受灾职工家庭。
  罗晓祥同志认识到,随着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只有发展文化生产力,项目开发才能获得强大的促进和推动,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和占领市场的制高点。面对行业中五彩缤纷的开发模式,罗晓祥同志坚持更富创新精神和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开发模式,他始终不渝地向他所领导的团队倡导: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不仅仅是让人们 “居者有其屋” ,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让这块古老的土地“文化盛于斯”,要把项目开发作为文化产业建设和构建和谐彝州的组成部分,让开发建设的项目经得住岁月的磨砺和历史的考量。作为新时代的创业者,我们更应该用文化的方式进行项目开发,打造出经典之作,让历史来深刻地铭记这一时代!
【】【】【】【】【】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文章评论(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评论内容:
关于〖第四届楚雄州十大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的最新评论:
 精彩专题
&信息发布排行
<script src="http://www.yny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德少年先进事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