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央银行银行在哪个国家?

国外银行网站
当前位置:&>&
国外银行网站
总数251 / 共13页1
本类新入网站
赞助商链接
本类网站评论排行
网站名称评论欧洲银行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欧洲银行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本报记者
陶冶  伴随着欧债危机的结束,一度风雨飘摇的欧洲银行业逐渐归于平静。但是这种平静来得相当勉强也缺乏根基。事实上,过去几年间,可以说两岸每有风吹草动,受伤的总是欧洲银行业。当然,最近的一次当属英国脱欧公投。当焦点再一次集聚于欧洲银行业,并且再一次将其伤疤示之于众时,人们发现欧洲银行业屡屡“躺枪”绝非偶然———先天不足(不良贷款高企)加上后天受困(欧盟应对不力),使得银行业事实上成为欧洲抵御风险链条中的最弱一环。
  不良贷款高企
遗留问题愈演愈烈
  其实,说英国脱欧公投触发了欧洲银行业危机有些言过其辞,只能说是英国脱欧公投事件带来的不稳定与市场动荡再一次凸显出欧洲银行业的脆弱,而这种脆弱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洲银行业始终未能摆脱的标签。在英国《银行家》杂志最新的千家银行排名中,有三个欧元区国家报告银行业亏损,分别是希腊、塞浦路斯和葡萄牙,这三个国家也位居全球最不盈利的十大国家之列。数据显示,欧元区目前不良贷款总量高达9000亿欧元,约占欧元区整个GDP的9%。这其中又以意大利的情况最为糟糕。目前,意大利银行不良贷款总量为3600亿欧元,超过欧元区银行业坏账的三分之一,坏账率高达17%,是美国银行业坏账率的10倍。据测算,按照现有不良贷款削减的速度,意大利需要20多年时间才能将其不良贷款量削减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爱尔兰需要10年到15年时间,比利时需要5年到10年时间。  作为人们印象中的传统“淘气小孩”,意大利银行业的风险尚不足以令人侧目,真正让人们心寒的是“优等生”———德意志银行的沦陷。用上周意大利总理伦齐的话说,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某些大银行相比,意大利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微乎其微。市场一致认为,伦齐矛头所指即是衍生品风险高达数万亿欧元的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的确,德意志银行的股票在过去一年已经下跌60%,目前市值不到200亿欧元,仅为其净资产的三分之一。来自CDS市场的价格数据显示,德意志银行违约概率超过30%。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7月13日在与本报记者连线时表示,德意志银行的问题已经引起和美联储的关注。事实上,在IMF上月底发布的《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报告中,德意志银行就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最大净贡献者。此外,在美联储今年对银行业的考核中,德意志银行的美国子公司连续两年没有通过美联储的压力测试。美联储认为,该行的资本规划过程极为羸弱,在弥补劣势与满足监管期望方面未能取得足够进步。目前德意志银行的总资产高达1.64万亿欧元,但其净资产仅为600亿欧元。如此之高的杠杆率,意味着只要负债方出现小幅损失,德意志银行的资本金就可能告罄。“目前来看,德意志银行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没有大规模的零售银行和信用卡业务来平衡其风险高与规模大的投行业务;二是德意志银行在衍生品市场上的风险暴露巨大。”张明表示。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德意志银行的衍生品持仓合计超过54万亿欧元,是德国GDP的20多倍,是欧元区GDP的5倍多。
  欧盟应对不力银行业联盟前路迷离
  不幸的是,先天不足的欧洲银行业,遭遇了既缺乏决断力又缺乏执行力的欧盟决策层,令其失去了后天补足的机会。有批评人士称,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前,欧盟内部的政策决策已经接近停滞,对于欧元区迫切需要推进的银行业联盟事宜,各方都缺乏去完成的意愿。各国一方面在解决自身问题时受到欧盟或欧元区种种规定的掣肘;另一方面又都不愿意牺牲本国利益去谋求集体目标的达成。  仍以意大利为例。据张明介绍,尽管近期意大利政府密集出台了抑制危机扩大与救助银行的措施,但核心救助计划遭到来自德国与欧盟的反对。首先,意大利银行监管部门宣布,从7月7日起,在未来3个月内禁止卖空锡耶纳银行股票;其次,意大利政府在欧盟争取到了一个最高限度1500亿元的政府担保项目,该项目能够为那些资不抵债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再次,伦齐政府提出了一个400亿欧元的银行重组基金方案,这一预防性资本重组意味着政府直接动用财政资金救助银行。然而,这个银行重组基金方案遭到了德国与欧盟的断然拒绝。这是因为,根据2015年欧盟实施的《银行复苏与清算指导原则》,在纳税人救助之前,应该先由银行股东和债权人进行救助。而意大利政府的苦衷却在于,意大利家庭储户拥有该国银行业三分之一的债券。由于散户债券投资者占比太高,因此使用债权人自救规则十分困难。  意大利政府面临的两难,只是欧洲无数个类似案例中的一个。为此,(IMF)在其最近一份有关欧元区的报告中称,单一监督机制应该“设定激进的有时间限制的不良贷款处理目标”,缩短冗长的复苏程序,大力发展陷入困境的债务市场。“在需要政府干预的系统性事件中,欧盟各国应获准灵活实施援助条款。”IMF称,“各方需要认识到没有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要想准确合理地决定‘市场价格’是非常困难的。”问题是,正如在希腊援助案例中人们看到的,IMF可以提出合理的、独立的问题解决方案,但在欧盟框架下,这些措施无一例外地在国家自身利益面前“撞墙”。  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些矛盾与难题,欧洲银行业联盟的建立一度被寄予厚望。然而,当危机不那么迫近的时候,这个联盟的推进又举步维艰。比如,德国、荷兰等国家一直反对任何形式的跨境风险共担,因为其不想为别人的错误埋单。与此同时,对于银行业联盟至关重要的共同存款保险制度,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一再受阻。如今,英国脱欧公投后,欧盟内部出现了呼吁改革的声音,要求确保银行业联盟的持续推进,但是这些倡议再次无一例外地在国家层面遭遇阻力。张明认为,目前欧盟银行业风险仍在发酵,是否会酿成一场系统性银行危机,取决于欧盟成员国能否在迅速救助银行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并迅速采取集体行动。
责任编辑:陈永乐
我国刚迈入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活动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刚刚超过第二产业,但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服务业比重偏低,导致劳动收入相对于资本报酬偏低。同时,高质量人力资本比重偏低,也影响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在不确定性的时期,全球投资者会转向那些能够略微实现经济增长,同时社会稳定和尊重法律的国家。尽管有选举周期伴随的政治噪音,美国再次被证明其三权分立制度可以有力地为其未来保驾护航。这可以从安邦保险高价收购美国资产看出来。
凡是那种毛利率超越同行一大截,F10里面没几个机构的牛逼公司,小心他们都是来坑爹的,千万别抓住下一只死亡股票。谁会成为下一只死亡股呢?
万科与黑石的交易,购买黑石地产资产不会是终点。看目前的万科宫斗发展,黑石套现之后买入关键股权非常有可能。这,也许就是王石及管理层的后发制人。欧洲银行在哪个国家?欧洲中央银行总部位于哪里_百度知道欧洲银行业 身处风暴眼|银行_凤凰财经
欧洲银行业 身处风暴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美国可能陷入衰退的假设下,欧洲会深受通缩影响,对中国也终将不利。负利率政策有多大实质性作用?银行会被迫对它们的储户祭出负利率吗?银行会借出更多钱吗?在这些情况下银行股东会如何回应?所有的一切看起来就像是一场完美风暴而欧洲银行业就是风暴眼。
对欧洲银行新的救助机制有待经受考验。欧洲银行股票今年初以来的暴跌真的出人意料吗(四分之一的股票市值蒸发)?其实,银已经是欧洲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了。在雷曼兄弟倒闭后,其影响波及到了很多国家的银行部门,但欧洲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开展彻底清理行动,即把有问题的银行隔离出去。欧洲使用统一的货币,但却没有一个银行联盟(2014年才设立)。因此缺乏合作及对触发更大危机的担忧,迫使欧洲银行悄悄地自己去解决那些结构性问题。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并愈演愈烈。通过注入流动性推高社会产出水平的货币传导机制已被打破,这也解释了为何欧央行的所有推动信用扩张的努力都收效甚微。反而银行正利用2011年以来的“长期再融资计划”重组自身的负债结构。欧央行在2014年进行了一轮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尽管有几家意大利银行存在问题,整体上欧洲银行的状况还是不错的。但这次测试只针对了那些会引发系统性后果的大银行,却把那些地区性的小银行排除在外。在那些经济由中小企业主导的国家,地区性银行状况与中小企业状况紧密关联,这些银行正深深陷入2008年全球危机引发的大衰退困境中。困扰欧洲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量究竟有多少?众说纷纭,全地区可能在1万亿左右。作为欧盟银行《复苏和清算指令》的一部分,欧盟银行新的救助机制于今年初正式生效。这个方案的初衷是被救助银行的成本应该先由其债权人、股东和存款超过10万欧元的储户承担,之后纳税人的资金才会介入,而不是像年那样全由纳税人来承担。然而在实践中,该指令引起了银行投资人的恐慌,尤其在意大利,去年年底新的救助政策被应用到四家本地银行,对小投资者造成严重后果(因诱人的收益率,银行债券是意大利投资人最受青睐的投资品种)。还有其他银行也同样受到救助的困扰吗?不安的投资者由此开始远离银行。更糟糕的是,旷日持久的低油价,伴随着地缘政治摩擦日益升级,加重了不安情绪。银行游走在危险边缘,油价引发的问题将逐步传导到银行端。想象一下低油价对石油企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很多人会质疑是否油价会反弹到足以让它们盈利的水平。一部分石油企业不得不停掉高成本项目,比如说巴西的深海石油勘探项目。谁将是损失的最终受害者呢?在美国可能陷入衰退的假设下,欧洲会深受通缩影响,对中国也终将不利。负利率政策有多大实质性作用?银行会被迫对它们的储户祭出负利率吗?银行会借出更多钱吗?在这些情况下银行股东会如何回应?所有的一切看起来就像是一场完美风暴而欧洲银行业就是风暴眼。很难预测最终结果如何。不过有一件事比较确定:低油价和负利率的“新常态”将迫使很多企业,也包括银行业重新思考它们的商业模式。当然,银行和普通企业不同,它们承担着来自于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双重风险,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将近10年后,很多银行仍处在“大而不能倒”的境地。纳税人需要对银行的救助行为埋单的观点已在悄悄改变,但是新救助机制在政治及经济上的可行性仍待考验。(作者系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总监。翻译:CBNRI研究员朱立明)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3125832
播放数:515697
播放数:270761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中央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