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北京交通大学校徽的校徽和校标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中国(著名)大学校徽欣赏(徽章篇)
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徽更受喜爱
「在戴上校徽的那一刻,我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神圣与幸福,那些让人顶礼膜拜的巨人似乎都触手可及。」从北京大学毕业三年之后,高先生回忆起初入校园的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依然有一些激动。
对于很多曾在校园生活过的人来说,校徽可能是他们追忆大学时光的源头。对公众而言,校徽作为一所大学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艺术化体现,更是其历史和传统的积淀。公众对大学校徽的认可程度如何?他们最喜欢的是哪一所大学的校徽?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校园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最受公众喜欢的校徽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是今年4月刚刚发布的,在此次调查中异军突起,以34%的获选率独占鳌头。其主体构思是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据校方称,这三个「人」字分别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人文为主的特色」。三「人」并列,又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凇沟纫狻?
已经度过106岁生日的北京大学,其校徽在调查中以33%的获选率位居第二。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在北京西郊与北大比邻而居的清华大学,在本次调查的排行上以32%的获选率居第三位。清华大学的校徽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八卦方位排列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字样。1914年冬,时年41岁的梁启超被邀请到清华演讲时,引用《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卦辞加以阐发,激励清华学子。演讲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被刻入清华校徽,沿用至今。
不知是否巧合,排名前三的校徽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对「人」的关怀,暗合了时下各大学中「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除此之外,「公众最喜欢的大学校徽」中,排在前十位的依次还有: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北大学,它们或以悠久的历史,或以浓郁的民族气息,都获得了相当多公众的认可和喜爱。
「我们很遗憾,这次调查不能列入更多学校的校徽。」主持调查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承认,由于版面和其它原因,调查只收入了部分学校的校徽,不可避免地会有遗珠之憾。
「从审美的角度,许多学校的校徽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周先生现居西藏日喀则,是一名美术工作者,对这次调查他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可能更多的人会选自己喜欢或向往的学校。校徽好看不好看倒在其次。
周先生的看法反映了一些受访者的选择。来自北京的罗先生就表示:「我肯定会选北京科技大学,因为我深爱着我的母校。」
本贴贴出一组中国大学校徽(徽章)供大家欣赏。由于资料有限,许多著名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徽均未能列入,敬请有关院校校友谅解。(排名基本不分先后)
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词组基本上概括了《易经》的全部内涵,实际上也就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而清华大学能以此孔子名言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可见其在努力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同时,既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也注重培养新型君子人格的教育。这无疑也将会使孔子古老的君子人格焕发青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大的魅力。文中论述的小标题依次有:「君子」与「君子人格」;智仁勇的统一;文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集成的互补;造就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浙江大学——母校(三)
浙江大学的校徽分内外两圈,两圈之间的中英文“浙江大学”字形内含着今日之浙江大学已走向世界;1897表示浙江大学的创建年代可追溯至求是书院;校徽中央展翅飞翔的“求是鹰”表现刚健、博击个性,代表浙大的“求是”精神,寓意着浙江大学师生,继承发扬“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为将浙江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所有关于复旦的纪念品上,几乎都有这样一个醒目的圆形标志——圆圈正中是古文「复旦」的字样,上方写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下方则是「1905」字样,意为学校建立的年份。复旦校友对此恐怕再熟悉不过了,而鲜为人知的却是这个标志的真正来源——「复旦奠基石拓片」。
复旦大学校史馆的王忠道老师亲历了奠基石拓片发现、收藏的全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校庆办公室工作,某天,当时的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孟祥生老师突然来办公室说,学生在劳动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奠基石。」据王忠道老师说,这块奠基石的发现地正是现在的力学系实验室所在地,过去曾经是一片小树林。被发现时,这块大石头被当作盖子覆盖在下水道出口上方,背面朝上,翻开之后能够清晰的看到上面的图案——圆形正中是「复旦」的古文字样,上方是校训,下方写着民国九年。
由于「民国」字样在当时还较为敏感,这块奠基石被清洗干净后就一直保存在办公室里,尘封多年,直到学校开始筹办80周年校庆。王忠道老师回忆说,「我们着手筹备校友会时,打算制作一些纪念章赠予国内外友人。正在斟酌用什么图案最为妥当,突然就想起了奠基石拓片上复旦的圆形标志。」王忠道老师的这个想法在领导的首肯之后被正式启用,只是把民国九年改成了「1905」字样,并且沿用至今。
之后,这块奠基石一直被安置在日本研究中心前的草地上,边上附有谢希德先生的题词「1922年复旦奠基石」。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图案为齿轮铁砧锤链和书本。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表明交通大学的创办年份。砧外为齿轮,内部为一船舶形状,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校徽有24齿和48齿两种规格。
日,凌鸿勋校长通告公布校徽云:「为通告事,校徽所以表扬学校性质,与精神关系至重。上年以本校校徽,亟应明定,曾经征求式样,并交由教务会议推定委员会审查。兹经参照原式,重行指定,合亟公布,作为本校校徽。下学期起,一律采用,特此通告。」按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用世界公历者,取其便也。砧外为齿轮,外框象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框与轮之间,上半题篆体南洋大学四字,下半题NANYANG
UNIVERSITY英文字。全徽取义深远,含意显豁,允称佳构。
西安交通大学
日,凌鸿勋校长通告公布校徽。云:「为通告事,校徽所以表扬学校性质,与精神关系至重。上年以本校校徽,丞应明定,曾经征求式样,并交由教务会议推定委员会审查。兹经参照原式,重行制定,合丞公布,作为本校校徽。下学期起,一律采用,特此通告。」当年2月5日,校徽呈部备案获准。至今校徽图案基本未变。
校徽意义:校徽图案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表示工程教育工读并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表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砧外为齿轮,外框像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
校徽应用:在校徽图形直径60厘米以下的应用中,使用18齿和24齿的图形标准;在校徽图形直径60厘米以上的应用中,使用60齿的图形标准。
华中科技大学
校徽中的椭圆形富有新意,地球寓意办学国际化。同时,校徽中含有我校的中英文校名、校训以及校标,信息量大。
校徽的设计者为我校机械学院工业设计系李春富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已有65年历史的中国人民大学现采用的新校徽是由她的校友章叶青设计的。
章叶青1992年从人大毕业后曾在日本、德国学习广告设计。2002年创办了知行堂广告有限公司,现为该公司执行董事兼创意总监。他曾为新华书店、银行、企业做过整体形象设计,还承接了中法文化年等多项涉外大型文化活动的总体形象设计。早在1996年,章叶青就以校友的身份向母校提出修改校徽的建议,并递交了规划书。2000年,当时的校党委副书记曾主动找他了解形象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令章叶青深受鼓舞,他主动写了策划报告,做了几套设计方案,表示将义务为母校设计新校徽。2002年上半年,章叶青设计了后来采用的新校徽方案,并将他设计的新校徽与老校徽进行详细对比分析。他认为,新校徽的优点一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体现了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新理念;二是主概念突出。
章叶青设计的新校徽由三个篆字体的「人」组成,简洁而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的味道,体现了三层涵义:一是人民大学要为人民办学;二是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人才;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章叶青说,他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大学生自己办的网站,叫「天地人大」,这给他很大启发:天大地大,人最大。「中国人民大学」,他觉得这六个字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字,在设计过程中他便决定以「人」字为主要特征做文章。「人大、人本、人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成众」等思路引导他设计出以三个「人」为主要元素,并在字体上取材篆书。在图形的选择过程中,章叶青了解了许多国外著名大学的校徽,他发现这些主流大学的校徽图案主要集中于圆形或盾形。考虑到圆形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而且老校徽用的也是圆形,他决定在新校徽上也采用圆形。在颜色上,新校徽的红色,取自于宫墙的深红颜色。章叶青认为这种颜色显得理性、大气、包容,具有中国特色。他把这一颜色确定为校徽的专用色,并称之为「人大红」。就像鲜艳的哈佛红在美国成为资本经济的某种象征一样,他希望人大红今后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象征。
经学校研究,新校徽于日起试用,一年后正式启用。日,人大65周年校庆时得到广泛使用并得到校友们的认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校徽以中山大学发源地「大钟楼」为设计主体,运用中国园林的意境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借用园林中的海棠式洞窗(图二)与大钟楼(图一)形象组合成「中山」二字图案,两边的树林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深远的空间,增强标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标志中间的负形(图三)巧妙形成一朵红棉花(图四),点明中山大学的地理位置。图形与绿色相衬,象征着南国苍郁的康乐园充满活泼、盎然的生机,绿色暗喻着生命、发展、永恒。与建校年代「1924」形成的一条纵深大道,意蕴大钟楼既是中山大学的光辉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激励全体师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的时代召唤。
校徽庄重大方,具有强烈的张力。其内聚性、外拓性、向上放射性凝聚了中山先生提倡的「博学、审问、明辩、慎思、笃行」的治学精神,也体现了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创建于1902年,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和南京大学选用新校训不同的是,东南大学在百年校庆时经过广泛的讨论,多方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恢复了原来「止于至善」的老校训。
对校训颇有研究的东大人文学院董群教授说,「止于至善」是老东南大学的校训,当时的银质圆形校徽就将此训镌于其上。恢复这一老校训的原因之一是出于历史和生命意识的考虑,即校训要反映出东南大学的悠久历史传统和生命底蕴。「至善」,也可以理解为「最好」的境界,不只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努力达到最好、第一流、高水平。做学生,要力争成为最好的学生;做老师,要成为最好的老师;做管理,要达到最佳的管理;办大学,要办成一流的大学。「止于至善」是东大积淀百年的优良传统。
一、名称:
1、由中国书法学会名誉会长舒同亲笔题写的「同济大学」;
2、用中文和英文同时标识。中文居上,表明主体性;英文居下,表明国际性。
二、历史:
1、在标志中加1907,表明建校年代;
2、前进的龙舟,象征历史沿革的进程。
三、文化:
1、标志的文字:以「同济」两字为核心;
2、标志的图案:三人划龙舟;
3、昭示着目标:三人成众,同舟共济,向着一流目标奋力拼搏;
4、昭示着精神:
同新砥砺,同窗求索,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济愚扶弱,济世兴邦,为富国强民而育人。
校徽图案由紫红、纯白和金色组成。总体色调稍暗色,古朴、庄重,隐现出学校源远流长的历史。校徽中心盾形图案,为继承原北洋大学校徽部分。
盾形上数字「1895」为创建年代,反映了学校的悠久历史。英文天津大学后括号内的「北洋大学」与盾形图案相互映衬,说明天津大学是由北洋大学发展而来的。校徽外齿轮象征天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一、标志形状:1、由同心两个圆构成;2、内圆中上方为兰州大学图书馆图样,下方为「1909」字样;3、外圆中上方为汉字毛体「兰州大学」字样,下方为英文「兰州大学」字样。
二、标志释义:
1、标志主体为兰州大学图书馆正面视图,恰似一个展翅欲飞的鲲鹏,寓意兰州大学面向21世纪的腾飞。
2、图书馆主体部分宽厚庄重,表示兰州大学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宽厚的基础;塔楼挺拔峻峭,象征兰州大学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向上、奋进的力量;三个台阶表示兰州大学完整的办学体系(学士、硕士、博士)或高等学校的三项功能(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1909」为兰州大学建校的年份。
3、外圆中上方为汉字「兰州大学」字样,表明兰州大学是中国的大学;下方为英文「兰州大学」字样,表明兰州大学是一所向国际开放的大学。
三、将图书馆作为标志的主体有以下考虑:
1、图书馆事业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的窗口;图书馆是汲取知识的源泉,知识创新的殿堂。
2、兰州大学图书馆是兰州地区原有的四个标志性建筑之一(其余三个为兰州白塔、黄河铁桥、兰州饭店)。
3、兰州大学图书馆造型庄重、典雅、优美,其塔楼的挺拔之姿给人一种向上、奋进的力量。
4、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形状已被历代兰大人所认同,且作为兰州大学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宣传品。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新的校标图案呈金黄色,整体外形成盾形,上部有中英文校名,中间主体核心图形为农科大学校门的手绘图案,并嵌有「1905」的数字,两侧有两条成熟的麦穗呈「两手相对」的托举图形,底部采取了齿轮和书本的组合造型。
新的校训为: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校风维持不变:团结、朴实、求是、创新。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南昌大学——母校(一)
东北财经大学
湖北大学新校训为「日思日睿,笃志笃行」,校徽确立以编钟(H型结构)、凤凰(U型结构)、钥匙等为整体图形,两侧用「湖北大学」金文字体构成的新校标。
一、校标及释义:新校标整体形状为编钟。编钟外形取于楚国古乐器,由左右两组构成,组成湖北大学第一个字母「H」。左上部钥匙意为「开启智慧之门」。两侧用「湖北大学」的金文字体,形成一种装饰性的图案,给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之感,并使编钟具有立体感。凤凰为楚国图腾,出自于出土楚文物的丝绣。凤凰造型为「U」,点出了「大学」这一主题。编钟和凤凰是楚文化艺术代表,以此为湖北大学的象征。
编钟的材质为青铜,具有阳刚之美,凤凰取材为丝绸,具有阴柔之美,刚柔相济,体现了湖大学人精神品质。昂首挺胸,正在腾飞的凤凰,代表湖北大学师生正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奔向美好的明天。编钟和凤凰的组合,代表教学和科研,教学要求严谨,如青铜铸钟,科研需要想象,如凤凰腾飞。整体形上窄下宽,为梯形,代表知识的积累和不断升华。
二、校训及释义:「日思日睿笃志笃行」语出该校前身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第一任院长汪奠基先生为国师填写的院歌歌词。意思是每天不倦地学习,勤于思考,就能融会贯通,博大精深;立定志向,始终如一地去追求,然后切实地实践,就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它体现了该校一贯的教育目标和培养人才的要求,是学校历史和校风的延续。「思曰睿」出自《尚书》中的《洪范》篇,「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汪奠基先生化用《洪范》原文,推陈出新,改为「日思日睿」,意为每天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才能博学通达,与时俱进。
「笃志」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一语。意为广泛地学习,志趣专一。「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语。意为忠实地实践。
该校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树立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敬业奉献的志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办好湖北大学,不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994年学校领导委托当时的工艺美术系青年教师肖红代为设计一枚校徽,并沿用至今。该校徽图案为正圆形,外圈与内圆为蓝色,象征理想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中间黑体英文字母与下放的创校年号为绿色,代表教育与勃勃生机;蓝底下的「河大」两字为由右至左的篆书题,给人一悠久的历史文化感;校名下方的水浪,象征位于黄河岸边、中原文化与文明发祥地的河南大学历史久远。
标徽取红黄蓝三原色,鲜明亮丽。黄色光环,合民族肤色,又表业绩辉煌;红色热烈奔放,激人奋斗;蓝色深沉严肃,富于深邃的科学理性。
标徽主体为「辽大」汉语拼音缩写「L、D」变形。外环上半环英语「辽宁大学」,下半环「1948」为建校时间。标徽中红蓝两色为汉字「辽」的变形。红色取梭形,呈上腾之势,有奋发之意,似传递科技新声的红色讯号腾空而起;蓝色为辽河奔腾入海,既有地域特点,又有探索寰宇奥秘的科学意识。
标徽构型富有极强的腾跃动感,象征辽宁大学奔腾向上之精神。
北京舞蹈学院
标志主体图形元素取材于东汉时期的「汉画砖舞蹈人」,以此图作为创作元素,意在挖掘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传承性,并借此体现北京舞蹈学院对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使命。
1、历史性:历史的厚重感,符号舞院的发展历程。
2、文化性:舞蹈文化渊源感,符号舞院文化积淀。
3、专业性:舞蹈人形的动态突出了舞蹈的专业性,突出了舞蹈艺术的特点。
4、国际性:运用提炼后的传统图形元素「汉画砖舞蹈人形」与单纯的圆形结合,是一组纯粹的国际化视觉语言符号,可读性强,符号舞院国际化学院形象的传达需求。
标志的色彩设定为金黄色,寓意舞院肥沃的舞蹈土壤及璀璨的明天。标志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简练,易于传播。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徽以绿色调为主,1902说明了它的创办历史,上面三座古老、对称的房子勾勒出了一个南师大的形象,再上面的草与花给人以积极奋发向上的基调,周围以中英文标以「南京师范大学」,整个画面简洁明了。
浙江师范大学
1、校标主图案,如一个「人」字,坚实而有动感,象征学校充满青春活力的个性,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2、校标主图案,又如一座山峰,挺拔而秀美,表示该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芙蓉峰下,同时象征师大人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3、校标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内圆设计为绿色背景,外框为墨绿色的实线,代表的是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外圆设计为灰色背景,无外框,体现时代性、国际性、开放性的特点。
4、「1956」为该校创办时间,说明学校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校体字「浙江师范大学」与英文校名相对应,寓意师大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本土与国际融合相通。
5、整个标识在审美艺术效果上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易于认同和传播。
杭州师范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中间图案实体部分为一「人」字,虚体部分为一「文」字,表示学校人文社科类大学的性质。人形还表示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张开双臂以示开放办学,迈开双腿以示稳步发展。
2、中间图案为一奋发向上的箭头,冲破内圈,表示「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代表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3、「1948」和「中国武汉」表示学校建校的时间和学校所在地点。
4、上半圈为邓小平题写的学校校名。下半圈为校名英文,代表学校面向世界、建设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蛇杖代表医业和医学的神圣,是国际通用的医学标志,辟邪是南京的象征,表明地理位置,与其它在宁高校相统一。书卷代表教学科研,象征高校。
盾,古代防护之兵器,盾形既传统又威严。发射的光芒,寓意前程似锦,蒸蒸日上。一深一浅,既给人视觉享受,又体现刚柔相济、阴阳糅合。1934特指创校时期。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校徽——「理工之星」介绍:
校徽为圆形,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圆部分上方为「毛体」书写的中文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内圆部分为中心图案。中心图案为「理工」汉语拼音首字母「L、G」的变形笔划,同时构成一草书「山」字,指山东理工大学;两笔划相连处缀一颗星,表征着山东理工大学人的智慧光芒,也预示着山东理工大学的辉煌前程。校徽图形设计色泽鲜明、简洁明快、虚实结合、动静统一,将山东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与特色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校徽使用颜色主色为蓝色(C100、M80),次主色为绿色(C100、M50、Y100),辅色为红色(M100、Y100),将主要用于代表学校的各种出版物、纪念品、标识铭牌(物)、参展物品以及网络信息资料等。
江苏工业学院
1、该标志的整体造型由江苏工业学院的英文首字母J、P、U形成,采用一只弯曲变形的铅笔作为主要的设计形象,反映出学院具有浓郁的学术气息和文化氛围。
2、外形又似一磁铁,这说明了学校吸引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院内部具有极强的凝聚力,象征学院团结向上的精神。
3、这种弯曲的造型,一头代表学校,另一头代表社会,这又深刻的寓意着学生通过在这里学习生活后能在校内学习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平衡点,很好处理二者关系。
4、在用色方面,墨绿代表稳重,中黄代表活力,两者的结合体现了学校既具有浓厚的底蕴,又不乏活力和现代感。
青岛理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新校标(试用)的设计借鉴了二十年代北京交通大学校标的特点,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由圆、盾、小篆文字和英文标识等基本元素组成。整个标识古朴厚重、简练大气,体现了北京交通大学根植于人文之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
标志主体上方的阿拉伯数字「1909」为学校建校年代,左右的扶轮和通讯图案的剪影,象征着学校管理和通信学科的特色。环绕英文校名两边的四个五角星,寓意学校历史上由四校合并的办学历程。
标志主体图案为实体盾形构成。采用盾形图案的创意,取材于二十年代北京交通大学校门的图形,并借鉴了二十年代校标主体为盾形的特点,旨在吸收交大历史图案的精髓,引申交大历经沧桑,但坚忍不拔的刚毅执着的办学精神。
盾形中央的「T」为四所交通大学校标共享的元素——铁锤的剪影而成,给人以刚强有力的感觉,同时该图案也是「通」拼写的开头字母,寓意学校广纳良才、博采众长的办学理念。
标识中央的「交大」二字,采用中国传统小篆文字,既具有艺术的美感,也突显出交大深厚的文化积淀。
重庆工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并广泛征集有关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最后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西安工业大学校名采用毛体书写,学校英文名为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同时启用新的学校校徽。
学校校名书写规范及校徽已在学校网站上公布。今后学校校名及校徽一律采用规范用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徽由外圆环,中英文名,内圆环种子构形及内部两排上升图案等4部分组成,中间DNA双螺旋结构巧妙构成小麦麦穗,标志该校小麦育种闻名中外,体现了该校的特点及肩负着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图案构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树木,代表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另外,图案犹如上下翻动的水波,是多向调节水资源水利,也是该校的优势学科之一(农业水利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其寓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追求完美品格的写照。
校徽由该校89级畜牧系毕业生陆青设计,在充分考虑专业人士及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后,几经改进,由该校校长办公室审议通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以军徽和「1」组成「i」的形象,它是英文「information」(信息)的缩写,表明学校的军事和信息特征。「1」寓意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创办一流综合大学、培养一流信息人才。象征着信息汇集与传输的抽象色带,向内汇聚,寓意团结凝聚;向外扩展,象征开拓进取。另外,图案中「1」与抽象色带组成象形字母「Z」,表明学校所在地为郑州。
校徽采用不完全对称式,体现了严谨与活泼的教风、学风、校风。
山东艺术学院
1、采用方形样式,以古文字(山艺)为主要设计元素。「山」变化为笔架造型,「艺」变形为演奏之人,图中乐器取形于古文字(乐),寓意艺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
2、标志风格追求汉画像石、画像砖、瓦当效果,古拙、纯朴,表达了学院立足传统,开拓创新的办学宗旨。
3、标志造型深沉、厚重,包容性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寓示了山东艺术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甘肃联合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鲁东大学校徽图形以「L/D」为主要元素进行设计,取自「鲁东大学」中「鲁东」二字汉语拼音的开头字母,采用「一形双关」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表达出「鲁东」、「鲁大」的含义,表现直观明确;校徽图形的外部形状以「U」为设计元素,取自「大学」的英文「University」的开头字母,设计风格符合高校校徽设计的国际惯例,有利于增强学校国际交流过程中对图形的认知度;校徽图形设计为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准确传达出校徽平安、和谐、发展的设计主题。同时凸现出新兴综合型高校的勃勃生机。和平鸽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具有国际通用性,图形的设计强化了受众对校徽寓意的识别,同时拓宽了校徽的传播空间;校徽图形又是一只含苞待放的花朵,既象征了学校教师像辛勤的园丁,为社会精心培养有用人才的高校教育职能,又表达出学校未来人才辈出、前程繁花似锦的美好前景;校徽色彩以绿色为主要标志色,既表现出学校绿树成荫的地貌特征和安静祥和的学习环境,又传达了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
鲁东大学校训:厚德 博学 日新 笃行
校训释义: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原文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举万物,承载理想的民族精神。用「厚德」二字,意在倡导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原文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用「博学」二字,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日新:语出《周易•系辞》。原文为「日新之谓盛德」。求新、求变、求进步,不断探索的观念,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用「日新」二字,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笃行:语出《礼记
中庸》。原文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学有所得,然后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用「笃行」二字,意在倡导师生员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校徽由聊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李凯设计。它是以聊城大学的英文字母名称LIAOCHENG
UNIVERSITY的首位字母L、C、U作为基本造型因素,利用曲线和直线组合变化构成,其外观似大海中擎帆航行的船,象征聊大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拼搏,勇往直前;似蓝天上展翅飞翔的大雁,象征着聊大人为远大目标振翅高飞;它又象大海的波涛,后浪推前浪,平静中亦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表示知识的积累过程是厚积薄发。踏着台阶,走进聊大用书搭起的校门,意味着你获得知识的同时就是你积蓄力量、奋发向上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起点。
石河子大学
校徽为圆形,内圆为绿色,中间白色草书「天山」图形,表示石河子大学位于天山北麓的绿洲新城,同时象征着石河子大学勇于创新,敢于拼搏,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外圆以白色为底,上半部是**主席题写的「石河子大学」,字为橙红色,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该校的关怀和重视,下半部是英文书写的石河子大学「SHIHEZI
UNIVERSITY」,为绿色。
澳门大学的校徽由一个五座城堡冠顶的盾牌和分别用中葡文书写的「澳门大学」的校名字样组成;书上的钥匙是知识之匙,用以打开知识宝库;四周的海浪代表着大学身处中国海域的一个小岛上;大桥寓意文化的沟通,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象征;「仁、义、礼、知、信」为中国圣贤提倡的五种美德典范。
校徽采用红、蓝、金三色,代表着希望、幸福及人类之进步。
国立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
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通大学校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