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激发学习动机的目标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位置:>>>>>>
内容提要: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时常给予学生学习成功的喜悦,采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等,都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调动;激发和引导
几年的数学教学经历告诉我,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失败的。数学是高中所设学科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它不但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学生高考成败的重要学科。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又是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科。这其中固然有数学学科特点的原因: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较强的系统性等特点;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出现厌学、甚至放弃的现象。诸多原因都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结合数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以下略谈一下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看法。
一、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学习兴趣
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他们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往往随着对这个学科的老师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动,一个受学生尊敬、喜爱的教师,学生往往乐意上他的课。所以教师在课内外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己良友,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感。同时还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刚入班时成绩一般,也从来不跟老师交流,平时有问题也不去问老师。发现这个状况之后,我就主动跟这个同学交流,课下跟他谈学习,谈生活中的琐事,课堂上经常提问他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持续一个时期以后,这个同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开始主动问问题了,对数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期末考试时考了我们班第三名。后来,我曾问过这位同学,为什么数学成绩会有这么大的提高,他说主要是因为对数学学科感兴趣,学习起来效率也就高了。从这个同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因材施教,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学习上的成功最能成为学生增强自信并自愿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每学期,每单元的开始都可让学生自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确定相称的竞争对手,开展“结对子赛”,并通过及时批阅的作业,课堂前五分钟基础练习,课堂上的小测验等,使学生能经常从这些机会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教学时,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的坡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采取分层教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难易度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
在作业批改中,传统的批改方式是百分制,这种方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既不科学,更不人道。为了体现人本主义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积极评价方式,利用个性化、情感化的对话式语言。比如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只改他们作对的题,对于做错的则做个记号(并不打上“×”)让他们改正后再拿来改,此时如果全对了则给个“A”。因为一般是全对了就给“A”,如今有了改变,只要你改正了,那么不管是谁的本子都能每次都是一个大大的A。这就刺激了学生每次都去积极地改正做错的题,而且满心欢喜。而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则应尽量去找他们做题的闪光点,并在旁边写上“好”或者是“有进步哦!”“加油!”等,字虽少,可我觉得对学生的触动一定会很多。今后的学习态度也一定会有很大改变,对数学也会有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人们的求知欲望和认知兴趣,除产生于认知的需要外,还产生于人的好奇心,好胜心。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如设疑、质疑,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想知而未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知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就会成为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下面以必修模块二的直线的斜率一课为例,说明设疑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中的良好作用。
一天,著名的魔术大师秋先生拿了一块长和宽都是1.3米的地毯去找地毯匠敬师傅(图1),要求把这块正方形的地毯改制成宽0.8米、长2.1米的矩形。敬师傅对秋先生说:“你这鼎鼎大名的魔术师,难道连小学算术都没有学过吗?边长为1.3米长的正方形面积是1.69平方米,而宽0.8米、长2.1米的矩形面积只有1.68平方米。两者并不相等啊!除非剪去0.01平方米,不然没法做。”秋先生拿出他事先画好的两张设计图,对敬师傅说:“你先照这张图(图2(1))的尺寸把地毯裁成四块,然后再照另一张图(图2(2))的样子把这四块拼在一起缝好就行了。魔术大师是从来不会出错的,你只管放心做吧!”敬师傅照着做了,缝好一量,果真是宽0.8米、长2.1米,魔术师拿着改好的地毯得意洋洋的走了。而敬师傅还在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那0.01平方米的地毯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问题说完了,学生也陷入了深思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的听我讲授了直线的斜率这节课。通过这节课,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巧妙设计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往往能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象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不过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1)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2)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3)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4)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五、教学方法要新颖多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关注较少,大量的时间花在讲题,练题上,使数学课堂变的乏味枯燥。我们可以尝试把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数学课堂上,例如教师在讲授课过程中,可以把实验带进课堂,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并不是物理、化学的专利,同时也使那些让学生头疼,觉得枯燥无味的公式、结论、习题变得实用、有趣了。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也要让学生注意到数学实验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考量大。数学课实验一般分为常规实验、游戏实验、思考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等几类。下面我们以思考型实验教学为例说明实验教学的优点。
实验课题:互斥事件.
实验目的:发现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在学生掌握了互斥事件的定义及事件“A+B”的含义之后,我觉得可以设计如下的思考实验:
抛一枚均匀的骰子一次。
(1)事件A=“向上的点数大于2”,事件B=“向上的点数是4”;
(2)事件A=“向上的点数大于2”,事件B=“向上的点数是2”;
(3)事件A=“向上的点数大于2”,事件B=“向上的点数小于3”.
&& 问题:每组中事件A与B有何关系?A与B是否互斥?A+B的含义是什么?
&& 探索:完成下表的填写。
归纳:在一个随机实验中,如果随机事件A和B是互斥事件,那么P(A+B)与P(A)、P(B)有何关系?
推广:若事件A1、A2、……、An两两互斥,则P(A1+ A2+…+An)=
由于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归纳、表述等活动,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也变得可爱可亲了。
六、把数学融入生活当中
&&& 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有机地向学生讲述数学的发展史和学好数学对将来实现祖国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用到数学。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数学必修模块一的指数函数时,我提前给学生留了家庭作业:有两个人甲和乙是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甲考上了高中,上了大学,而乙下海从商了。若干年后的一天,甲、乙两人在大街上巧遇,此时的乙已经是腰缠万贯,而甲却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寒暄之后,乙讥笑甲说:“上学学知识有什么用?看你虽然读了大学,生活也不是很富裕,而我却吃穿不愁,还有车开,生活多么惬意!”甲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很和气的说:“老同学,不如我们做个生意,生意的规则是:每天我都给你10万元,一直持续30天,而你第一天只需要给我一分钱,第二天给我2分钱,第三天给我4分钱,每天都是前一天的两倍,这样持续30天,你看如何?”乙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那么同学们,大家猜,一个月后是甲赚了还是乙赚了?我讲完之后,同学对这个问题都非常的感兴趣,有的同学还脱口而出“乙赚了!”第二天,那些说乙赚钱的同学迫不及待的问:“老师,为什么是甲赚了呢,这里面用到了什么原理呢?” 我便接着这些学生的问题,开始讲授指数函数的内容。整节课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听我讲课。可见,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拿生活中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来考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数学,教师就应该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为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游戏” 过程。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数学教学》.上海《数学教学》杂志社.
4.《数学通讯》.华中师范大学.
5.《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学数学月刊.
【上一篇】
【下一篇】跆拳道教学中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
现在位置:&&>>&&>>&&>>&正文
跆拳道教学中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作者:&&&&训练课程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048&&&&更新时间:
训练课程录入:张翅飞&&&&责任编辑:张翅飞&
上一个训练课程: 下一个训练课程: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网络技术员,毕业于北大青鸟!!现有自己的网络工作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0:14:5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DF
官方公共微信美丽新语文—吉安陈晓明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上传: 熊长娥 &&&&更新时间: 13:01:3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黎川一中& 熊长娥
& & &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就如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激发学习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有效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与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策略。
& & &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 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对语文没有好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这正如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 & & &第二,端正学习态度,诱发的需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我认为可以尝试下面两种做法:
& & &1、通过亲身体验改变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就某个问题,某个情节让学生当老师,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不被注意的东西,使学生潜在的好奇心被引发出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充当教材中的角色去体验感情。这就很好地将学习需求转化为学习兴趣,摒弃先前不愿说或不想做的学习态度。
& & 2、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在学生学习发生障碍,产生逆反情绪时,教师应善于把教材中的语言现象与学生的日常交际联系起来,要抓住学生的认同心理,使学生感到能产生新的语言需要而改变学习态度。
& & &第三,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心理特点,以&情&和&境&为依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创造力为关键,以情感潜能为媒体,以思维训练为手段 ,去挖掘教学中有趣的情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部结:&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是十分精通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保持下去。上海特级特级教师于漪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其实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创设情景巧设情景,巧设问题,做实验,表演课文内容,做游戏,开展竞赛,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等。但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为前提,是外在乐趣,要想真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发展,就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善学,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创造的欲望,并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的学习动机。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激趣情景,还要创设质疑情景,使学生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另外,要创设交流情景,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创设想像情景,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 & & &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事实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潜能,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真正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滋润学生的感情幼芽,让学生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力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探究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发学习动机的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