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劫案高清怎么评论

如何评价导演宁浩?
【magasa的回答(1024票)】:
在公众面前的生涯从2006年开始,这年他用300万人民币拍出了《疯狂的石头》,震惊全国。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拍成过在小范围内颇受好评的《香火》和《绿草地》。这两部独立电影和他之后赖以成名的黑色喜剧风格及非线性叙事倾向大相径庭,完全看不出出自同一个,可见宁浩在创作上善于变化和隐藏自己。
至今在内地获得公映机会的五部宁浩电影中,除了《无人区》外都是喜剧,也许这是市场和资本的自动选择,并不是说宁浩只爱拍喜剧,或只能拍喜剧。而在这四部喜剧中,《疯狂的赛车》是对《疯狂的石头》原样复制(那段时期,所有人都在复制《石头》,企图再造低成本喜剧奇迹,但成功者寥寥,宁浩复制自己也不奇怪),《黄金大劫案》是《无人区》后为了交差的作品,发挥不佳。也就是说,一头一尾的《石头》和《心花路放》最具代表性,正好反映了宁浩喜剧在过去八年中的变化,可能也反映了华语喜剧电影在过去八年的一些变化。
在《疯狂的石头》出现之前,中国电影市场上几乎没有真正成功的喜剧。这非常奇怪,因为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转型在那之前已经启动好几年了。喜剧电影是最容易赚钱的类型电影,成本低,效果好,这个浅显的道理似乎没人不懂,但当时就是没有受欢迎的喜剧片,直到宁浩出现。《石头》的喜剧性是全方位的,它是语言的喜剧,也是动作的喜剧,比如各地方言和妙语金句的穿插运用都非常得体,演员也能将噱头融化在肢体动作当中。不过更主要的,它是一部结构性喜剧,巧合和荒诞是通过拼贴式叙事技巧来实现的,这一点在国外电影有不少先例,但在华语电影中,《疯狂的石头》开了先河。此外,这部影片非常可贵的是具备巧妙且尖锐的社会批判性,它无情地讽刺了贪婪,嘲笑了愚蠢,并对正直给予回报和奖励,让每个善良的观众都与有荣焉。这个时候的宁浩,它是领先于观众的,他能预先说出观众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电影已经不再是八年前的模样。如果《疯狂的石头》现在上映,凭借更多的银幕数、更多的有良好观影习惯的观众,及更成熟的营销宣传手段,它的票房成绩肯定远远不止2300万。如今的市场上遍是中小成本喜剧,也有不少获得了成功,这个潮流部分是由宁浩开创的,但他却一直没有享受到与自己的贡献匹配的商业回报。《黄金大劫案》票房不过1.5亿,距离稍晚的《泰囧》、《分手大师》很远。因此《心花路放》是一次总的清算,它的任务是帮宁浩拿回过去几年失去的和错过的,它拥有徐峥和黄渤这两个当下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组成的黄金搭档,而且据说这部影片的投资也是这哥仨自己筹措的。宁浩势在必得。
《心花路放》的某些地方和《疯狂的石头》一脉相承,这体现在很多《石头》的老班底——郭涛、岳小军都来客串支持,也体现在宁浩标志性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这次是通过一个叙事诡计来实现的,影片用平行剪辑的方式交代了两条线索,一条是离婚后的黄渤郁郁寡欢,他的朋友徐峥带着他四处泡妞散心;另一条是渴望结婚的袁泉独自一人在大理旅行。这两条线看上去毫无关系,但因为人物状态的互补性,观众会期待黄渤和袁泉在某个时刻的相逢,然后拯救对方,皆大欢喜。然而我们错了,类型俗套在这里只是个幌子,黄渤的确是到了大理,他也的确和袁泉认识并相爱了,但突然影片揭露,这一段相遇竟然只是倒叙,袁泉就是黄渤刚刚分手的前妻,悲伤和惆怅瞬间涌上观众心头。
然而多愁善感并不是《心花路放》希望达到的主要效果,事实上,黄渤的处境是被利用和消费的,他越惨,越能让我们为自己的虚假安全感到庆幸。同样构成喜剧噱头的,是各种网络热点,影片讽刺文艺青年、穷游、约炮、东北人、网络社交、「杀马特」等各种被讨论了千遍万遍的现象——回想一下,八年前他批判的是作为权贵阶层的房地产商及其帮凶,现在呢?这些遭到嘲讽的都不过是无害的小人物而已。影片引用了大量现成的网络流行语,以及各种挠人胳肢窝的段子,宁浩不再是那个创造流行奇迹的宁浩了,他只是把所有人都消费过的东西串起来重复一遍,照样可以成功,因为很多电影都是这样做的。宁浩从领着观众跑,到追着观众跑,我不知道是他改变了,还是中国电影改变了。
宁浩的强项,是有很强的研究和模仿能力,从《疯狂》系列、《无人区》都可以看到他对盖·里奇、昆汀·塔伦蒂诺、奥利弗·斯通等导演的学习。许多中国导演都在学好莱坞,但真正学到家的只有寥寥几个。其次宁浩有办法将本土的东西放到自己的学习成果里,这是《石头》成功的秘诀。
宁浩也有明显的弱点,视野和趣味狭窄,至今裹足不前。《石头》出道即巅峰,此后再无进步。但即使这样,他也可以打遍华语影坛了,所以我想是缺乏竞争的压力让他突破自己。躺着可以挣钱,那又何必坐起来?
【Heinrich的回答(193票)】:
任何艺术作品都无法摆脱创造者个人经历的影响。一部电影可以被独立的品味,而一位导演却不能仅仅通过他的一部作品而评价。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先说说题主所认为的观点:《黄金大劫案》是一部为“求赚钱”的电影。
这样的评价对宁浩是不公平的。
2010年底,传来了《无人区》被禁的消息,而两年后,一部《黄金大劫案》横空出世。如果没有《无人区》的被禁,我想也就没有了这部《黄》的诞生。
每位导演都会遇到对他作品影响深远的事件,对于姜文和宁浩是影片被禁,对于冯小刚则是盗版。请原谅我必须先用两分钟谈谈冯导。
冯小刚的前期作品始终在和盗版进行战斗,从《大腕》里那句调侃超强纠错dvd开始,冯小刚就开始了用他的战斗。他应该相当愤怒,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价值怎么就那么轻易被别人拿走了。在那个网络视频尚未成长的年代,盗版光盘这种游击战一度让导演们恨得咬牙切齿。而冯小刚的愤怒则由一开始对盗版者的敌视转移到了盗版光盘购买者的敌视。但是他还是想到了解决的方法,并淋漓尽致的用一部《大腕》昭告天下,冯某人不靠票房靠广告也要成全自己的电影之梦。
这样一种报复的情绪如此可怕,以至于延伸到了十几年后,为了挽回《温故1942》的损失,一部《私人定制》靠前期广告就收回了成本,只留下了一场唇枪舌战以及一句“群众里面有坏人”。
宁浩的愤怒应该比冯导更甚,冯导面对盗版无力抵抗,因为他不知道该像谁倾泻愤怒,盗版影片的制造者和购买者几乎如沙漠风暴,力量强劲但伸手却抓无可抓。而宁浩不同,他清楚的知道,阻碍他电影之路的人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组织。
但他只是一个导演,所以他和冯小刚一样选择去战斗,并拿起了自己唯一的武器——电影。
《黄金大劫案》一上来就是在电影院的舞台上枪毙人,寓意再明显不过了。
而除了小东北之外的正面角色是一个打着剧组幌子的复仇者联盟。而这个剧组的人最后全部在和反派的决斗中死掉了。最后小东北埋葬剧组的画面更是对一部被封禁电影所有辛苦工作人员的致敬。
反观主角小东北,本是市井小民,偷奸耍滑混饭吃。在经历智斗武斗日本人之后逐渐变为一个可以抛弃个人生命,割舍爱情而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何尝又不是宁浩的自嘲呢。
宁浩凭借小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在追逐电影之梦的路上经历心血之作被禁的遭遇,和小东北的经历何其相似。
所以《黄金大劫案》不仅是一部普通的电影,而是一名导演的宣言。
广电总局委员赵葆华曾在自己博客中对《无人区》以及宁浩的评价如下:
青年导演宁浩当下因自恋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无人区》里。在电影《无人区》里,宁浩将他的“疯狂”系列作品的“疯狂”艺术路线进行到极致。尽管他自己在谈到《无人区》时,毅然表示绝不重复让他声名鹊起的《疯狂的石头》,也不会重复让他晋身亿元票房俱乐部的《疯狂的赛车》。他表示,他过往的那两部“疯狂”作品,过于关注人性猥琐。然而在《无人区》里,岂止是关注人性猥琐?
后来我去看过这篇博文的原文,作者赵葆华已关闭全部评论,并且发文解释其中缘由,想必是封禁消息一出,他的博客就迅速被网友喷得体无完肤。
但是在看过《无人区》之后,我逐渐开始理解他被禁的原因。并非制度使然,也并非广电霸道无理,《无人区》的确不是一部该面向所有人的影片。
《无人区》的争议所在在于全剧居然没有一个完美的“好人”,律师杀人、警察营私舞弊、本该淳朴的山民居然敲诈勒索绑架卖淫……
由于缺乏分集制度,一旦电影上映就意味着任何人都有机会看到。我相信很多观众都已经习惯了好莱坞式的正义主人公战胜邪恶最终幸福美满的剧情。对于原版《无人区》这样结局并非HAPPY ENDING,主人公也并非完人的电影的确会让一些人不适应,更别提面向未成年人观众了。
越过深刻、越过真实的电影揭露的阴暗往往也越多。国产众多影片在由原著改编电影的路上早就开始避免阴暗的出现,尽量将每个角色塑造的更为纯粹,好人万般好,恶人万般恶,却不问完美人格是否存在,万恶之源又是否有所苦衷。比如黄建新导演、冯巩主演的电影《埋伏》,其中塑造了一个耿直善良、忠于职守、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角色。但实际在原著中,他也是一个有着对同事的嫉妒、时刻打着小算盘的角色。而剧中各个人物在职场中的明争暗斗完全消失在电影中。
对于一到两个小时的电影来说,可以讲述好简单的是非曲直已实属不易,很多导演连这个其实都做不到。
但是对于宁浩,《无人区》如此的剧情设置并非一次挑战,而是宁浩一贯的风格。
无论是《石头》还是《赛车》,细细想来,哪个角色不是一身毛病。只不过人性的缺陷都被宁浩巧妙地用喜剧色彩掩盖了起来。随着紧张的多线剧情,包袱笑料不断抖出,谁也不会在意角色内心的情绪。
以《疯狂的石头》为例:
生活窘迫却自负的主角包世宏,被一个让人听了就想笑的“前例腺炎”解释了他贯穿全剧的一股无名火;动不动就打人又缺根筋的三宝,被可怜的家世以及仗义的性格保护起来;见利忘义的厂长因为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以及不景气的厂子而让观众不禁对他深深同情。
所有一切的设置,都让观众产生一个念头——他们那些并不光彩的行为:抽烟屁股、打人、卖厂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他们应该去做的。所以他们的“恶”不该被指责,更该被同情。《疯狂的赛车》如法炮制不再一一列举。
而《无人区》则彻底抛弃了对角色的保护,让每个角色心中的“恶”赤裸裸的暴露出来。他们所做的勾当,阴险狡诈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而是就那样摆上了舞台。这才是《无人区》真正不适合所有人的原因。
这样去分析宁浩的作品,是非分明,正邪两立的《黄金大劫案》插在中间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更加说明了宁浩拍摄《黄金大劫案》真正的原因。
电影本身兼顾了娱乐与艺术的双重属性,导演要在这个翘翘板上寻找平衡。一部电影表面反应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导演真正想讲述的故事,是妥协了当事价值观,妥协了制片、赞助商意愿,妥协了观众品味之后的产物。
导演选择将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涵义“藏“在电影里,并不时抛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细节引导观众去挖掘。姜文便是这样一个喜欢”藏“线索的导演。
在提宁浩时一定要先提姜文。因为姜文同宁浩遇到过同样的境遇,而且比宁浩早很多年。
当年《鬼子来了》被禁与《无人区》被禁几乎相似,因为它没有去表现善、美、爱这些主流价值,而是去选择剖析人性的丑与恶。于是之后,姜文拍出了《让太阳照常升起》,一部让人看得莫名其妙就突然结束的电影。不同于《阳光灿烂的日子》直接用脏话和裸体去直抒胸臆,《让太阳照常升起》选择了将大部分主线深深的藏了起来。但是电影上映之后却反响平平,姜文才意识到——他藏的太深了。没有多少观众有耐心一遍一遍回顾电影去挖掘细节,而缺少了这一思考过程便无法拼凑出全部故事,也就更谈不上去品味解读。
于是姜文的骇世神作《让子弹飞》出现了。看过电影如果懒得去挖,懒得去深究,没关系,你只看到了一个机智正义、身怀绝技的土匪团队消灭恶霸的故事,皆大欢喜。如果你去深挖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隐喻,却能发现一个隐藏在电影之下庞大的宝藏。
详见: 姬轩亦的影评
等到你慢慢体会出各种细节的涵义时,也许距离你首次观影已经数月甚至一年之久了,也正应了姜文那句”让子弹飞一会“。
《无人区》的争议与《鬼子来了》如出一辙。不知宁浩的下部作品《玩命邂逅》是否也会延续姜文的老路,学会藏起锋芒,桌上桌下同时讲故事,用桌子上面赚取票房,桌子下面施展拳脚,拭目以待。
并非专业人士,从未写过电影主题下的答案。有感而发,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BottonAlain的回答(188票)】:
第七期更新。看官们慢慢看,我慢慢写。不妨点个赞。
-------------------------
谁和我提盖里奇的,给我站出来!
我还抽空把两杆大烟枪,福尔摩斯系列看了遍。
盖里奇,我的定义里,标准的喜剧片导演。后来去拍福尔摩斯悬疑推理系列,因为的是因为他对多线结构的驾驭,能在结局时候,给观众意想不到的荒谬感和喜剧。
有人提昆汀,昆体我欣赏的就是那毫不掩饰的暴力美学。能将血腥的画面拍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
我在强调一遍,宁浩的作品,你不能单纯地把他归结到喜剧片。
宁浩的作品能获得高票房,做到得不仅仅是取悦观众。
没有哪部电影单纯因为能逗乐观众,取悦观众,能在中国市场取得高票房。
请思考一下为什么?
再回头来看我的答案。
----------------------------------------------------
宁浩,整个中国,唯一坚持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电影,自始至终。
------------------
你不要更我扯韩寒郭敬明这类“ 新锐导演 ”,MV+对话+MV+对话 这叫电影? 你TM在逗我?
也不要和我扯冯小刚,徐克,张艺谋,陈凯歌。从非诚勿扰到私人订制,我就瞅着冯导的招牌去的,结果冯导的招牌一次比一次不值钱。这就是冯导所谓的 来源于群众高于群众,跟着党走的高觉悟。徐克忙着融合各种高科技,没看拍电影。老谋子当年怀念抗日,设计了出秦淮十三烈女光荣赴难图,又怀念当年的纯情爱情,描绘了山楂树下韩国棒子病死的经典剧情,最后想想没啥好拍的了,就拍老夫老妻吧。撺掇着陈道明和巩俐,来了出文革后相见永不认的感人夫妻情深。
我简直给各位跪了!!!
你们不带这么玩我的吧!!!
有人说我们还有星爷啊!我说啊,周星驰从跑龙套到今天的周导,一步一个脚印走到这个程度,令人敬佩,但你真说他的作品风格化的话,其实可以从香港鬼马说起了,一脉相承的喜剧发展模式。而且无厘头只能算表演风格,不能叫诠释方式。
有人和我提李安。 他是在中国拍电影吗? 关键他作品我也没怎么好好看过。
其实中国也有很多有理想的导演。比如姜文,比如贾樟柯。他们都希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社会,反映自己的人生态度。遗憾的是,这样的作品唯一的难点在于,难以维持高产。同时,不一定会被当今政府接受。
在中国好导演是挺多,坚持自己风格不变的导演也有很多,但能坚持信念,被市场接受,被当局认可,中国可就只有一位了。
----------------------其实一提起宁浩,我脑海里瞬间就蹦跶出一位深邃眼神的英国人---------------
没错,就是这厮---诺兰,全名 克里斯托弗·诺兰
有位知友问我:提诺兰作甚?
答:这两个奇葩实质属于同一类。同一在他们的电影都坚持以自己固有的善恶观运行。
疯狂的石头讲了什么故事呢?
讲了一个玉被偷被还再被偷再被换的故事,但宁浩在此运用了多线叙事。房地产商---代理人---大盗偷玉,搬家偷窃公司三人组偷玉赚钱,厂长儿子偷玉泡妞。
然后加了一个元素,善恶有报。
偷得人被撞死,被打残了,被抓了。用不光彩手段的人,要么死了,要么死了。
从效果来看,是很好。
观众们很喜欢中国传统观念的,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疯狂的赛车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讲一个赛车手被坑失去奖,陷入一起杀妻案和走私案中,再脱险的故事。
此处依旧采用多重叙事结构。
泰国走私毒品人--台湾进口毒品集团
李法拉---两个非专业杀手---李法拉妻
师傅--耿浩(徒弟)
选择将事情限制发生在同一个体育馆。
加上善恶有定。
赛车手一头雾水,被打了一枪,没事儿。贩毒的,小弟们已经牺牲,头子根据报应断掉一根手指,被抓。两个非专业杀手,被抓。杀妻案元凶,被抓。
无人区讲了啥?
讲了律师帮助贩鹰逃脱法律,最后双双毙命,顺带拉上一个在公路上开黑店的一家子。唯一幸存的就是被迫卖身的妓女。
善恶有定。
这是宁浩第三次使用多线结构。再接下来作品中,他开始转变。
多线结构能表现出情节的戏剧性,增强观众的观影愉悦感。
缺点,无法老实得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
黄金大劫案下面细说,在此不表。
宁浩,无论怎么拍电影。这一条,在所有故事中都有贯彻。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他对电影得独特追求,对人生的一种诠释。
滚回来,说诺兰。
无论从致命魔术,还是蝙蝠侠三部曲,还是超人。他也毫不犹豫得贯彻了一条善恶观: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一切都有背后的渊源。
两相比较,诺兰对电影得掌控更胜一筹。
以致命魔术为例,前段两条主线的难民般学徒生活,到后来的哥特情爱仇杀风,诺兰在此中展现了及其高深的电影细节掌控能力。这也是宁浩所欠缺的,即能接地气,有高冷有比格。所以,就作品的影响力,和观众的接受度,以我为例,我还是更推崇诺兰。因为他的作品深刻挖掘了人性。他通过得是一个个镜头的掌控实现的,这最为难得。
这也是为何我认为在黄金大劫案中,宁浩作品在无人区之后有了一个巨大的突破。
他开始掌控镜头。
上图对比:
疯狂的石头中的一幕,有什么感觉?疯狂的石头中的一幕,有什么感觉?
乱,画面不干净。为何?
因为这个镜头中出现了太多不必要的元素,葡萄酒,水果,壁纸。摆在那里,假如只是为了体现这是一个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必要选择这么多东西。
看这里三个人表情各有特色,左上看上去兔死狐悲,和之后对嫂子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承接无碍。
中间,男人的痛只有自己知道,虽然现在表情这么销魂,接下来立刻就拿着菜刀上了。右上,黄渤一脸尴尬,但是是第一个往里面看的,为后来说,我跟你说你这个纯属道德问题,对应。
疯狂的赛车中,是不是干净多了,依旧相同角度,整个视野中东西少了。
这幕景是为了突出黑老大的紧张和小弟们的悠闲。
你肯定会问,不就两双鞋吗,掌控啥呀,掌控?
很简单,这是两双牛津鞋。
还不理解?
贵还低调。瞅瞅以前,宁浩拍得,象征有钱的永远是宝马车,大别墅,大把红纸。在这部作品中,开始用心选,镜头想要表达的东西。
这里有一个变焦。从眼前这双鞋,到后面那双鞋。符合人的视线转移规律。还有打光。
对比下来就会觉得很难得。
还有一点想说下:
黄金大劫案,是我几部作品里最喜欢的配乐。不同声线的安排对突出变化有多重要。
你别不信,宁浩的确没有做到好莱坞那种境界,但他至少做到精心选到中国最好。反正不比那几个拍MV的差。
片尾曲,崔健的歌,迷失的季节。
片尾有链接。听完自己评价。
说一部我认为的宁浩代表作——黄金大劫案。
你说为啥选这篇烂作?
废话,女主死了呗。死了女主的都是神作,没听说过吗? 关键我还没看心花路放,你让扯犊子呢?
宁浩在这部片子中,贯彻了他的风格。
风格一:方言
你说这还不够?
作为一个经常和东北人打交道的南方人,听这口音,已经笑尿了
风格二:爱情永远是配角。
女主胸口连中三枪。女主胸口连中三枪。
女主颓然倒地。
女主死之前啥都没说。女主死之前啥都没说。
看看这优美的画面,啧啧啧,你问我为什么选这些画面?
不是告诉你定律了嘛,死了女主的作品,一般拍得很牛逼。
这部电影也适用这定律。
还有,每年11月11日,你怎么过得?什么,两个人一起吃饭看电影逛街!
得,当我什么都没说。
风格三:力求人物性格立体化
很多电影经常让观众们看得很无聊,原因就在于,人物脸谱化。导致得情节流水线。
宁浩,力求真实得展现一个人。牛!
回首两位小朋友,若有叹息。回首两位小朋友,若有叹息。
小人物的惊恐。小人物的惊恐。
小人物的谄媚。小人物的谄媚。
小人物的志得意满。小人物的志得意满。
小人物得紧张。和女主初次见面。小人物得紧张。和女主初次见面。
小人物的辛酸。小人物的辛酸。
小人物的得瑟。小人物的得瑟。
此去经年,再见佳人,泪流满面。此去经年,再见佳人,泪流满面。
缺点是人物又多,表现点又多,片子塞得太满了,观众不一定能反应过来。
大家通过上述可以发现,黄金大劫案,宁浩设计剧本到镜头表现到配乐,都是花了巨大心思的。对于这部作品,大部分观众持有这是一部失败得商业作品的评价,未免有些草率和有失公允。这部作品满满诚意,就像这篇回答一样,满满诚意。
最后,是宁浩几部作品的MV。
太可惜 也太可气 我刚刚见到你
你是春天里的花朵 长在秋天里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你 这个迷失的季节
你说你其实已不在乎 你还说你愿意
你说你愿意
这迷失的季节里
你说你愿意
你说你其实不在乎 你还说你愿意
先写这么多吧,又看到的,觉得还不错,点个赞,这样我更新热情也高一点。
接下来还有关于宁浩笑点分析。
其实可以扯好多东西呢。
【知乎用户的回答(85票)】:
一饭友如是说:“一群宁浩往南飞,一会排成一个盖里奇,一会排成一个科恩兄弟,一会排成一个昆汀”,个人觉得很不错,至少南飞了,有很多导演是难飞。
【温建波的回答(9票)】:
是的,直到进了华语影史前三甲,宁浩还都是被低估的一位导演,也是最有才华的第六代鬼才导演。
他的石头,开创了国内多线条 、多结构、多方言、小人物 、小成本、黑色幽默等多种先河,从他开始,普通大众才开始明白电影原来可以这么拍,事实上那个时候大部分人真的没听过盖里奇,说他模仿的人真是够了,国内的导演就算观众把宽容度降到最低让他们去尽情模仿他们也学不像。我看石头完全觉得是一部本土化电影,他太贴近生活了,感觉太真实了。我一直觉得,这才是我欣赏宁浩的一面,国内包括冯小刚的电影都有高屋建瓴的感觉,但宁浩对小人物的关注,底层的悲悯和无奈刻画的是入骨真实的。后来看了他的采访,发现他确实平时思考的都是社会层面。偷吃面包底层挣扎的黑皮,奸诈的地产商,出卖工人利益的谢厂长,尽职尽责的保安队长,可乐中奖诈骗,川剧帮子,刀郎的歌。。。而且线条纷繁到可以让剧情空间出现指数级增长的地步,疯狂赛车也延续了这点。
徐峥在拍完泰囧接受采访说认识了宁浩才知道电影还可以这么拍,所以拍泰囧也借鉴了宁浩的很多手法。拍十月围城的陈德森看了疯狂赛车也说,给他五年的时间去学,也学不会去这样拍电影。犹记得当年石头上映,拍华丽大制作的某导演被啪啪打脸,在影院黄渤被面包房老板追着奔跑,全场起立鼓掌的时候。我就预想到宁浩今后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命运总是很幽默的,刘天王一定不会想到,当年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一次200万投资机会,会开启一扇门。而这扇门又帮助另外一个叫黄渤的小演员开启了一扇门。刘德华苦笑自己在拍了150部电影才求得一部《风暴》过了三亿,而当年靠机会传递的黄渤,参演电影已包揽了华语影史前三甲票房。宁浩的其他片有游走在商业范围的平平之作,也有坚持自我表达的禁阉之作,足够聪明,也足够诚意,最重要的,他给我们惊喜。
期待他的下一部《乡村教师》。
【树蘅的回答(8票)】:
看过他在锵锵三人行里的一些谈话,总体感觉,他是一个外表淡定克制,内心狂野丰富的一个人。他在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总是用最凝练的、思考的最深的语句。很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很实际,真诚,基本功扎实。这样的人格,拍出的电影,也具有某种相似性吧。
【唐聆博的回答(2票)】:
06年,小学毕业,世界杯,两三杯啤酒下肚,火锅热辣,正昏昏欲睡去看了《石头》居然是《手机》过后我看过最搞笑的华语片,特别是最后天价翡翠阴差阳错地流落到了包世宏老婆的手中,编剧一流。后来才看了《两杆大烟枪》,唔,那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啊。我至今还记得。
【Nicotin的回答(3票)】:
1、曾经有一个屌丝,爱上了一个女神,立誓要为这个女神付出一切,可是这个女神实在太高不可攀了,她的身边永远挤满了各种高富帅,但是这个屌丝没有放弃。他很努力,很努力,终于在一个茅房里找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石头,让这个女神注意到了自己。
2、屌丝接着用一辆自行车带着女神去看了大海!屌丝以为他终于逆袭了,逆袭啊!!吊炸天!
3、他用尽所有的能力准备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向女神求婚,现实总是残酷的,女神的父亲直接把这片无人之地毁灭了!
4、屌丝终于明白,不听从女神父亲的话,自己YY的逆袭就是一片浮云,他依然没有放弃。他很努力,很努力,终于把他用来求婚的那片无人之地按照女神父亲的意愿重建了。同时,在女神父亲的赞许下,屌丝终于成功逆袭,女神也成了他任意玩弄的泄欲工具,屌丝终于心花怒放!
【林雨君的回答(1票)】:
排名第一的主编,剧透要预警啊!
【杨爸爸的回答(0票)】:
中国少有的几个 导演
【ccwang的回答(0票)】:
挺棒的。把西方的类型片成功地本土化了。他个人的一大步,也是我们国家电影业的一大步。
【唐晚词的回答(0票)】:
就快变成冯小刚了。
本人不是冯小刚的粉丝。
【你大爷的回答(0票)】:
【苏城的回答(0票)】:
1.我喜欢看他的电影,因为这个时代,好看的喜剧不多,而我笑点又那么高。
2.喜剧不比悲剧好拍,尤其创意难想出来。
3.但也别把他抬那么高,跟王家卫比他还是差点。另外挺宁浩也不要贬张艺谋吧,一个导演一辈子拍一部好电影就足够了,我觉得张艺谋,陈凯歌水平也不差。
【凌晨的回答(0票)】:
拍电影带着个人主义,那是极为不妥的。你可以有风格,但是不可以有主义
【tunnyking的回答(0票)】:
好多人觉得《心花路放》是一种堕落,我却相反,看“石头”时更多的是觉得热闹,而觉“心花”这个约炮故事,讲得张弛有度,蛮成功的。
【coolstephen的回答(0票)】:
前期《香火》和《绿草地》没看过,就不评论了。
成名作抄Guy Ritchie
《疯狂的石头》=《两杆大烟枪》
《疯狂的赛车》=《偷拐抢骗》
看过上述四部的影迷估计都不会否认。但是要承认的是,除了抄袭,宁浩电影里的角色都很接地气的出彩。
尝到甜头并且被人诟病抄袭后,开始抄Quentin Tarantino,但依然忘记不了Guy Ritchie,于是出现了《无人区》,依然是多线叙事,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集中在一起,bang,死光。
但是,这部呕心沥血的《无人区》,居然被禁了四年。估计憋了一肚子气,于是摆烂抄袭
Inglourious Basterds抄出了《黄金大劫案》:二战变成抗战,一个出彩的军官配角(纳粹/日本),电影暗杀希特勒/电影抢黄金(这段实在是烂到爆了,不知道他怎么拍出来的),还有几乎死光光的人物。这部制作不精良的片子开了一个坏头:同样是抄袭,随便抄居然就可以卖钱,老子刚开始几乎1:1的模仿才2000W票房啊!
最后,想通了。电影不就是这么回事么?于是拍起了纯商业片。这会数钱数到手抽筋呢。
总之,是一个靠抄袭赢得口碑的、在观众心中有一定逼格和号召力的一线导演。
【李云的回答(1票)】:
看了《心花路放》,由《无人区》产生的好感没了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金大劫案高清 的文章

 

随机推荐